2/6帶著大家訂的外套和鞋子去「以琳少年學園」,我深深的覺得那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在台北市的一個安置機構,環境實在太克難了。
深沉崩壞的黑色天花板、剝落發霉的油漆和壁紙、破爛補丁的地板...很難相信牧師和師母還有其他在裡面上課的老師、學生要如何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長期在學校裡,看到很多中輟生的叛逆和厭世,我想著,中輟生被安置在這個環境,真的能有什麼幫助嗎?
但是看到從外面進到以琳的孩子卻有如回到家一般,這些沒辦法跟父母和學校老師好好相處的孩子,跟牧師和師母親切的聊著,有些孩子坐在破舊的沙發上,彈奏著吉他唱著歌...那真是非常對比的畫面。以琳沒有很好的環境,卻有滿滿的愛和關懷。接觸幾次後發現,給孩子更多的是安全感和接納。
那時好希望讓這些老師和孩子們可以有好的環境,能夠有溫暖舒適的家。我請設計師朋友跟我一起去看現場,他一邊走一邊搖頭:「這是很大的工程呀!!」我沒有被嚇壞,告訴設計師我希望用4萬元幫忙以琳換客廳的地板,文章PO出來後大家捐了200萬元。
那陣子走以琳像是走家裡廚房一樣,花了2個星期跟著各個廠商現場丈量估價,設計師朋友幫忙找的油漆老闆只收了工錢,替牆面所有坑洞補平,刷白後替每個空間漆上一面漂亮的色彩;輕鋼架的老闆只算了板材,卻把所有崩塌斷裂的骨架都換掉了;地板也全部換成了很有質感的木紋塑膠磁磚。
3/19全部的工作完成,才一個月,一個起心動念,我們給了以琳的孩子一個新的環境。那時唯一沒有改善的是牧師和所有老師的辦公室,牧師說因為那時剛開學,有很多工作要處理,老師的辦公室一動,他們就無法工作了,等工作比較輕的時候再來處理。
我很感動,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這群老師沒有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心心念念,考量的都是孩子。但是也覺得要再鼓起勇氣把辦公室大搬動整修,應該是不可能了。
最近以琳的老師傳了照片給我,告訴我他們趁著暑假孩子還沒回到機構,把進入以琳的樓梯和辦公室的地板全部都更新了。老師說,在以琳工作六年,不斷補了再補自己桌子底下的地板,現在終於有可以滑動的辦公椅了。
有時在挫敗的時候就會想一想我們曾經一起幫助過的孩子,想想自己的初衷。能夠有集結大家去幫助孩子的力量,我為自己驕傲。
昨天在新聞底下有很多人說我在學校的工作不合格,不願意遵守規定就該應該辭掉工作。有這麼大的粉絲頁,我辭去工作後光是接業配,收入應該是現在的好幾倍,也不用為了理念衝撞制度。
沽名釣譽、自我感覺良好、自稱為神、乙等的爛老師….這些冠在我身上的批評我都接受。但是我很想取得平衡,我喜愛在教室裡陪伴孩子,找出孩子的需要,想辦法去解決,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被遺忘的機構和孩子。
期許自己能有更多的智慧,可以把自己處理好,不用你們大家擔心。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关于濒死体验这个话题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理念上的争议,其核心就是人在死亡之后意识会不会在脱离肉身的情况独立存在。其实你仔细一想啊,这不就是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所论的,这世上有没有小飘飘的问题。两派都很顽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跟父母 不合」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心情] 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愛父母…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父母不合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在家裡常常會跟父母親吵架該怎麼辦?” 增加你自信的最直接方法 的評價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與家中長輩不合,搬家是正解?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筋肉媽媽- 【是我們兩個結婚,不是我們兩家結婚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跟父母 不合 在 [問卦] 跟家人非常不合最後只能搬出去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跟父母 不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為女人,你想要甚麼樣的人生?
#無須花力氣去管住別人的嘴
#把時間花在創造你想要過的人生
回來前,抓緊時間帶著三個孩子小約會,po文底下有位粉絲朋友留言:「看到這篇文章後,有想哭的感覺。到底放手哪一邊?如果在台灣早就被說三道四,第一個被罵就是媽媽不負責任,放著小孩老公在另一邊生活,自己回台快活……」。
這樣的擔心,過去也常壓得我喘不過氣。弔詭的是,這樣糾結的心境,很常只發生在女人身上。男人追求夢想、投身工作,就算拋妻棄子也可以名正言順。似乎不只這個社會給女人設下框架,連女人自己也為自己套上緊箍咒,想逃又掙脫不了時,就只能無奈地認為這是身為女人的宿命,然後暗自希望下輩子別再當女人。
靜心之後,把更多的注意力回到自己,透過觀照也看到,滿足別人的期待或做到符合閒雜人等的標準,並不會讓我的人生更美好喜樂。反而是聽見自己內在的聲音,真實地去支持自己的需要,才可能獲得踏實安定的滿足。於是我輕描淡寫地回應這位粉絲:「別人的嘴你永遠管不住。他們不會幫你照顧小孩也不會幫你看顧父母。你跟小孩一起,他們會說你不孝順放老人家不管。你跟父母一起,他們又說你不負責任放著小孩不顧。這些只出一張嘴的人,既不懂你真實生活的狀況,在你面臨人生中任何兩難的抉擇時,也不會支持或幫助到你。所以其實只要清楚自己想要照顧的、問心無愧就好了」。
所以,與其要花力氣管住別人的嘴,不如好好花時間和精力去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把自己過好,是一種示範,也是給孩子的禮物
#為自己而活是斷絕情緒勒索最好的方式
#斷捨離掉媽媽病重新做回自己
前幾天看到俗女2的預告片段,嘉玲媽語帶抱怨地說嫁進陳家後省吃儉用,自己也沒過過好日子,就為了幫兩個孩子存錢,結果換來陳嘉玲冷冷的一句:「又沒人叫你生啊!」,很寫實、很殘酷,但卻又是很多子女被情緒勒索時,最想大聲喊出的心聲。
以前其實不太理解證嚴法師所說「歡喜做,甘願受」這句話的真諦。現在我體悟到,原來這句話,是個提醒。提醒自己在給的時候要先對準自己,到底,我是不是真心想做?還是只是頭腦覺得我應該做?
而我做的時候自己享不享受?開不開心?是不是為自己而做?
如果答案都是「是」,我相信,就算累就算苦,也會甘之如飴
沒有委屈、沒有退讓,哪來的情緒勒索?
昨天直播,有粉絲開玩笑說,小志跟孩子們看我隔離過的這麼爽,會不會不是滋味?想著也好笑,他們要真心愛我,難不成會希望我隔離的這些時間過得苦哈哈?又或是,讓他們看到我在台灣照顧阿公阿嬤到身心俱疲,或是過的不開心,才能解他們相思之苦?既然我們都是「看到你快樂,我也會開心」,那我何必要上演一齣苦情劇?
而很多人都覺得要隔離被關14天很痛苦,像在蹲苦牢。去年回台被隔離的他們也是這麼覺得。我倒是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他們看見,只要我們願意,不管在甚麼惡劣或是不喜歡的情況下,都能把自己過好,依舊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對孩子來說,是種正向的示範,也是一種祝福。而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快樂滿足的媽媽,讓孩子之後不用掛心,我們彼此間的交流互動能舒服有質地,是我想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唯有我先解放自己意識上的框架,綺綺跟小羽,才能自在地活出更美更好的女人樣貌。
#圖文不合之今天下午茶在看的書
#靜心分享
#蘿瑞娜女人心事
跟父母 不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要聊起媽媽經,我會覺得五歲的男孩最難搞🥴,我有看過一些關於男孩子的育兒書,都說是睾丸素惹的禍,就是突然之間要顯示自己的男子權威,態度上會突然變差,但是一下子過了就會好。😆
隨着兒子們長大,我真的非常享受跟他們相處的每1分每1秒,當然疲累的時候,我也是會踢開他們讓他們來一個「iPad放題」🤣🤣 但是整體上,我也是非常開心可以跟他們常常在一起。
就因為常常在一起,可以觀察到的事情很多,尤其是跟女孩子相處上,我非常擔心他們會有這方面的待人接物問題(我常常覺得只有幾兄弟的家庭,都跟女生相處上,有著奇妙的難處😂😂)
今天來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有一位小女生T,經常喜歡挑撥大仔和二仔之間的情緒,就是當他們三個玩在一起的時候,小女生 T,大部份時間,只跟二兒子玩耍,完全忽略大兒子,讓他感到被冷落🍃
直到大兒子感到非常失落的時候,小女生可能轉換只跟大兒子玩耍,突然又讓二兒子被冷落了🤔
以我對小女生 T 的認識,因為她需要那種被爭奪的重要感,因為她跟父母也會玩這種把戲。
有好幾次,我都在場🤓
小女生又冷落我的大兒子,坦白說,媽媽我真的沒有玻璃心(脆弱心靈),但是我確實想要找出一個解決方法,讓很受挫的大兒子,明白這是一個不合理的感覺,不能隨便讓別人挑撥自己的情緒。再者,只是單純小朋友玩在一起,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 ? !🙄🙄🙄
小備註:T 的父母,不讓所有人,怪責自己的寶貝女兒,如果自己女兒出錯了,只有父母可以開聲說出口,其他人,只能默默看着父母的處理方法,我不否認,這也有道理,但有些時候,孩子的記憶,就只有很短的時間,那個時候不立即調適當下的情緒,之後會累積了難度吧?!🤔🤔
我也在場,看着以下這個情況:
大兒子說:「T 你不跟我玩耍,完全把我當作透明,當我要走開了,你又把我手上的玩具搶走,想讓我追你」😤
就因為當下發生我也在場,我把大兒子叫到我的身邊,我跟他說:「我們都不能改變別人,但你要明白,不要讓別人隨便把你掉到情感上的圈套裏,就好像玩弄你的情緒一樣」😃😃
「T 完全把你當作透明,只跟你弟弟玩耍,就是想讓你感覺失落,讓你不開心,到你走開了,T 又把你的玩具搶去,讓你追她,就是又想把你的專注力,放到她身上」😃😃
「你覺得呢?你覺得 T 的行為,讓你不快樂,讓你生氣了,但是如果遇到這種行為,你真的要掉進這個情緒上的圈套,而感到生氣嗎?如果你了解到 T 的行為,你想要為這件事生氣嗎?」😃😃
7 歲的 AJ 在默默聽着,本來眼帶淚光,突然浮現了微笑🙂️
我把這話說完了,大兒子感覺釋懷了,反問我:「所以我都不會理會 T 這樣對我了,我要去跟她說我不在乎她所說的事情」😒
我又再回答大兒子:「你不用說出口,你自己默默明白到對方的處事手法,就好了😃,如果真的要把這個狀態溝通好,就要等對方心平氣和的時候,才能把這個話題說開來了」
大兒子感到非常釋懷,微笑地離開我身邊,我也感到安心了一點,終於可以在正確的時機,把大兒子的心結打開😄
我不知道自己這樣的處事手法對不對,我也在摸索中😆😆,我不是要處理對方孩子的處事問題(除非對方也願意,和認同自己的一套育兒方法,外國人,大多數都不喜歡你投訴他們的兒女)😝
如果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看到大兒子的情緒被這樣對待,你會怎麼處理呢?只是一點小事,但是如果長久下去,我不希望大兒子不懂得跟女生,尤其是比較野蠻的小女生交流,那就不好了😆
你會怎麼處理啊? ? ?
附上日常母子沙發上談心照😆😆
#倫敦媽媽 #倫敦mali媽媽 #育兒 #男生 #教養 #情緒 #管理 #情緒 #波動 #parenting #momof3 #malimama #malimamablog #hkmom #ukmom
跟父母 不合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关于濒死体验这个话题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理念上的争议,其核心就是人在死亡之后意识会不会在脱离肉身的情况独立存在。其实你仔细一想啊,这不就是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所论的,这世上有没有小飘飘的问题。两派都很顽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因为即使是那些经历过濒死又再复活的人亲自站出来描述所经历的一切景象,依然可以被解释成人体的一种机能。就是我们拥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身体,当它感受到死亡临近时,为了减轻大脑的痛苦会非常大量的分泌出某种化学物质,在这种物质的安抚下才有了那些意识脱离身体、看到奇幻景象、没有病痛折磨、感受平静安详的“幻觉”。我们可能会没完没了的争论下去,因为真正的谜底永远是自己到了那一天才会揭晓答案。但是知道答案之后又没法回来告诉我们真相,如果他真的奇迹般的回来告诉我们,那又变成濒死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死亡,他依然有可能被解释成“幻觉”,所以这个争论就永远在这个圈圈的循环里绕来绕去。我个人当然是属于相信的那一派,诶!不然多没劲啊…人死如灯灭,一切都关闭结束,这个世界就不好玩了!
所以在这个主题中,影响我最大的两个人。第一位就是雷蒙德穆迪,也被称为濒死体验之父。其他的细节不说,他最令我信服的是他做的实验。因为他是个医生嘛,所以经常有抢救垂危病人的经历。这些病人被抢救回来之后很多都跟他描述,自己有意识脱离身体逐渐升空的感觉,而且可以俯视抢救自己的全程全景,雷蒙德穆迪就暗中在手术的大灯上摆放了一些棋子、火柴盒、记事本等等物件,随后就开始有一部分抢救生还的患者描述说:诶!升空之后看到了这些奇怪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实验非常说明问题,而且实验的方法也很聪明很科学。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主题人物“木内鹤彦”,名字一听就是“寿司国”人!首先它是一个有过不止一次濒死体验经历的人,然后在2014年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成了这本书叫做“濒死经验的启示”!为什么这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木内鹤彦是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位呢?因为他本身的职业与他濒死体验中的所见有着非常微妙的联系,很早就入职加入了“日本航空自卫队”,从事航空航天的相关工作,中年以后兼职做“彗星猎手”,就是观测寻找那些人类尚未发现的彗星。这个职业最大的回报就是,世界上多了一颗以你名字命名的彗星仅此而已!所以我们翻开人类已知的彗星列表,其中就有两颗分别叫做“木内中村彗星”和“土屋木内彗星”。稍微联想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场景,为什么叫做木内中村呢?一看就是俩人,木内和中村!他一定是木内发现了之后,哎…赶紧叫中村过来确认!说你看这个是不是?中村过来一看“我靠,真是”!俩人几乎同时发现!后来一颗为什么叫做土屋木内呢?就是这个剧情正好反过来重演一遍。再有就是他还重新找到一颗常年行踪成迷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所以这颗彗星又被重新命名为“斯威夫特塔特尔q7(木内)彗星”。也是因为这三次发现,使得木内鹤彦在天文观测届小有名气。所以前面所说的经历与职业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不是说他在业内的地位有多重高。而是他在经历濒死体验的当时和之后,可以用相对专业、相对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宇宙、空间、时间、纬度、因果等等事物之间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就是鹤彦22岁的第一次死亡,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十二指肠受到脊椎与动脉压迫引发的 “重症肠阻塞”此前全世界仅有120个案例且无人生还!刚刚开始上班,还是意气风发的阶段。在茨城县百里航空基地负责塔台调度,这一天呢正好夜班。在即将下班旭日东升之际起身凝望彩色的朝霞…哇,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瞬间昏迷。周围的同事就立即呼叫救护车,把他送到邻近的医院。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腹部就在不断的膨胀,又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还得转院。他就这么一路苏醒、疼痛、昏厥再苏醒、再疼痛、再昏厥反反复复,终于被安顿在土浦市东京医科大学医院。医生就开始给他紧急抢救,插管导出肠胃中聚积的各种血液、胃液、胆汁、胃内容物,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身体极速大量的脱水,刚刚送到医院的时候还是72公斤,第二天体重就下降到42公斤,心肝脾肺肾脏也开始急速衰竭,通知父母来到医院看到这种情况就彻底崩溃了…医生也是束手无策,跟父母说最多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吧。父母就痛哭哀求说请无论如何都要再帮他想想办法,就在这样的混乱之中鹤彦开始逐渐失去意识,就像一切都关闭了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他开始逐渐苏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趴在一个非常陌生泥泞的环境!四周一片黑暗,只是远远的地方有那么一束微弱的光亮,是不是很熟?跟潘博文的事件好像,所以当人处在黑暗的时候,就是会很自然的被光亮吸引。他就开始匍匐着向光的方向爬行,在这个过程中还很好奇的的抓起一把泥浆,想感觉一下这是什么东西,然后也有非常明确从指缝滑落的感觉。只是此刻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方那一抹光亮,继续向前爬行所处的空间就开始逐渐放大,能让他站起来行走。回头看看刚才的地方好像是一个类似洞穴的隧道…但是他此刻完全没有,自己是不是穿着衣服的意识,只是明确的记得没有穿鞋,因为地面踩上去的触感是一片草地,有那种刺刺的感觉…他就这样孤身一人在黑暗之中继续朝着光亮行走。逐渐,这一抹光能朦朦胧胧的照亮四周,走着走面前就出现了一条大河!他心想我靠,真的有忘川河?然后继续沿着河岸的芦苇荡四处搜寻,仍然一个人都没有。但是非常令他惊喜的是,诶!发现一艘破木船!然后他就把船向河内推了几米之后跳上去,上去之后又发现没有桨!所以就手动刨水,这船还真的能往前行进。划了很久很久非常疲倦的回头看看四周正好处在这条河的正中央!就很奇怪说,诶!如果以光源方向作为参照,我划了这么大段的距离河水流动的方向应该会把我斜着推向下游,我在这样的水流中不可能笔直的前进啊!怎么目测这个光源没有改变位置呢?大家知道他的职业啊,他是负责塔台调度的,所以最专业的物体之间相互移动的位置关系。他就开始在大河中央的船上满面疑惑测算,说这个不合理呀,就是日本人那种执拗的性格啊。他就一边疑惑着、一边测量着、一边继续划船。终于来到对岸,已经精疲力竭的扑通趴在草地上。
再抬头看着前方隐隐的火光中,影影绰绰的映出四五个人影朝自己走来。领头是个穿着丧服的陌生女人,看着他惊讶的说:鹤彦?你来这干嘛?木内鹤彦这时候才意识到,对呀!这是哪呀?我来这干嘛?所以一时间语塞无法回答对方,只能反问说:嗯,你猜?这个女人就带着他走近其他人,两位老奶奶一位老爷爷一位年轻人。当他看到那个年轻人的时候简直惊呆了,突然喊了一声“堂哥”,你怎么?你怎么会在这里呀?木内鹤彦的堂哥几年前被推土机夹住意外死亡!这俩人一见面就非常开心亲切,开始家长里短的问现在叔叔婶婶怎么样啊?七大姑八大姨俩人聊起来了!那个穿着丧服的女人就走过来说你跟我来,就带他来到一个完全没有树木的小山丘,两个人就这么一前一后的走着,山坡的另一面也越来越明亮,但是整个世界没有太阳,只是天空中散发着一种金灿灿光芒。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开始仔细搜寻自己的记忆,诶!好像我从小到大做的任何一场梦境之中真的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太阳。当他走到山坡顶上,看到山丘的另一面是一望无际山坡连绵的花海,只是这些花都叫不上名字,但能迎着微风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紧接着天空中有一团气流盘旋而下飞到不远处,凝结成一张散发光芒的人脸。看上去是一个面向非常温润高贵的女性。于是他环顾四周搜寻那个穿着丧服的女人,但早已不见了踪影。当他继续向前行进的时候,意识开始涣散。就像被什么东西拉扯着,突然回到自己的肉身,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看到身边检测的仪器,上面挂着的点滴瓶,天花板的电灯,他还在想刚才那是一场梦吗?诶?又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所有的病痛都消失了,然后看看身边的母亲。母亲突然对他说了一句:啊,死了!父亲也赶紧过来站在床边,鹤彦疑惑的看着母亲说:“说什么呢?再回头看看父亲说,放心吧我没事了!已经不疼!于是起身坐在床上,但是他发现父亲的眼神跟他没有交集,还盯着床头沉默的看着,于是他也回头一看自己竟然还躺在床上。然后他就努力的尝试跟父母对话,但是两个老人完全没有仿佛完全听不见。他再次对着父亲用力的叫一声“爸”,嘣!突然就变成了父亲的视角,然后他继续尝试着与父亲对话说我没事了,我好了!紧接着冲进来很多医护人员,他的意识也很自然的从父亲的视角中独立出来,还条件反射礼貌的给对方让路。他就这样跟父亲并排站在床边,看着几位医护人员抢救给自己的肉体抢救。他突然看看四周,心想…诶?我妈呢?啪,一瞬间来到医院门口的电话亭,就看着他妈颤颤巍巍的拿着电话簿,连续几次拨错号码。他还是拼命的想跟母亲对话,但是母亲依然毫无反应。他突然就想,诶!我姐姐不在…就这么一闪念的功夫,自己又突然出现在车里,看着姐夫一边开车一边跟姐姐聊着葬礼的事情。他就突然反应过来,哦!原来只要自己起心动念,就可以瞬间移动。于是就尝试着想一想医院的病房,诶!就真的瞬间回到病房。他想说如果空间可以跳转,那时间应该也可以喽?他就开始在记忆中寻找过往生活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回忆起来一件事儿…六岁那年跟家人一起出去爬山,山顶滚落下来一块石头!突然有一个喊声,危险…他猛然回头看见石头一把推开姐姐,两个人都没有被石头砸到,但是姐姐跌倒受伤手指夹翻开,家人都在责怪他,所以他对这个事件记忆很深,他当时就在四下寻找无人,所以一直想知道那天提醒自己小心的人是谁!于是开始起心动念,就来到六岁那年千曲川河边的陡崖,正好看到六岁的自己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爬山,于是私下周围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再抬头看看山顶一块大石摇摇欲坠,说话间就滚轮下来。他心里一惊对着条件反射的对着几个兄弟姐妹大喊一声“危险”…话一出口,自己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在提醒自己,木内鹤彦的濒死体验咱们下集继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ZxZbF8a9t8/hqdefault.jpg)
跟父母 不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FZPJbTxVMo/hqdefault.jpg)
跟父母 不合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五級鋼琴試肥佬、琴賽評語「你不該彈琴」…..都無阻Pak勇往直前──「我六歲開始學琴,直至升中進入反叛期,最後五級鋼琴考試是不合格的,我也藉機跟父母說放棄。」
撰文:吳念生
攝影:周義安
小食堂
地址:油麻地彌敦道494-496號晉利商業大廈19樓
查詢:9133 6421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SRD2jXB-Q8/hqdefault.jpg)
跟父母 不合 在 父母不合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與父母不合有關的話題. ... 很長掃到颱風尾,每天一睜眼就是抱怨以前的事情,我之前生氣的說不要再講給我聽了,(因為重複很多次了又每天講),她就生氣了,小時候也跟. ... <看更多>
跟父母 不合 在 “在家裡常常會跟父母親吵架該怎麼辦?” 增加你自信的最直接方法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宋讚養Instagram: @himmsong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mmsong讚養直播平台: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g9vQOVDC07y_UIvhtz-JA ... ... <看更多>
跟父母 不合 在 [心情] 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愛父母…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文長
我也不清楚是否是我年紀小還不能夠理解
我父母對我其實也不差,從小也沒虧待我太多,會買東西給我,生日會請我吃大餐,願意花
錢在我的教育上,甚至讓我念重考班。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是不知足吧?
我的母親,其實是個滿情緒化的人,沒事發生的時候對我很好,不過她的價值觀跟我很不合
,很多地方幾乎是持相反觀念的,因此我們其實很常吵架,以前吵的很兇時她甚至還會摔東
西。她常常不講道理,就一副「我是妳母親我說的算」,有時候我會問她「為什麼…」,她
只會回答「沒有為什麼…」
我們吵架,我爸幾乎不會站在我這邊(只有在我媽失控摔東西或者打我的時候才會阻止她),
只會覺得是我口氣不好(即便我已經帶著哭腔跟我媽說話了)。
他很少不會去覺得有時候是我媽的問題,永遠只會叫我先閉嘴,然後私底下跟我說:「她是
妳媽…有時候你就閉嘴…不要讓她不開心」,搞得我完全沒有可以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我媽感覺也是佔有慾滿強的人,雖然不像一些極端例子,強迫小孩念XX科系,但在一些觀念
上,她是偏保守,也希望我們照做。
例如:不希望學生有性行為(研究生也一樣)、學生時期不能跟男朋友單獨待在房間或過夜(
她認為別人會覺得這樣的女生很隨便)、不能留指甲、不能燙染髮(原因也是很隨便)、一定
要結婚生子、一定要給孝親費…
但我哥的女朋友有多次來我們家住,我就問她難道覺得我哥的女朋友很隨便嗎,她竟然回答
是。
她常常「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因此禁止我做一些事,,例如化妝(她酸過:是想勾引誰
啊)
我常常跟她說,現在的觀念早就不一樣了,她偏偏不聽,於是又會吵了起來…
國高中甚至連我的髮型也要管,不是燙髮染髮,只是單純的逼迫我去剪髮,有幾次我很崩潰
的問她為什麼連我的頭髮長度都要管,她只會說我還是學生,等我出社會她就不會管了,但
我相信她之後只會管更多。
剛剛,她又特地把我叫過去,嚴肅的說我穿的衣服太成熟,學生就應該要有學生的樣子,又
說為什麼要穿長袖(我就怕晒),我跟她吵了幾句後,又不歡而散。我只是覺得,我到大學了
,連穿個衣服都要被她管很煩。
她給我的感覺是,她常常以她是母親這個點來壓我,從小到大的情緒勒索(我也不清楚算不
算),讓我對身邊朋友也開始這麼做,我最近才發現。
總之,太多大大小小的紛爭和我跟她幾乎相斥的價值觀,讓我最近開始厭倦跟她相處,也一
直都有「好想趕快離開這個家,不想永遠有瓜葛。」甚至「如果他們突然消失,我是不是會
比較好過」這些想法,但又覺得這樣的自己是不是很糟糕。
我不知道是自己太草莓不太孝,還是真的是我母親對待我有些問題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77.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93274339.A.27A.html
小),還有她種種的價值觀讓我喘不過氣
※ 編輯: You0716 (49.216.77.211 臺灣), 06/28/2020 01:25:03
甚至十幾萬讓我重考(重考是我自己跟她提的),我自己認為應該是對小孩有一定重視和關心
才會這樣吧,尤其是在教育的部分,雖然不是貧窮家庭,但十幾萬對我們家來說也是不小的
金額。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吧,讓我覺得「不愛他們是不是就很糟糕呢?」
嚴重。
現在反省很多,也努力要改進。
我媽希望我研究所回台北住家裡,自己現在念116,如果回台北應該只會想念112(要先考的
上),我是打算即使搬回台北也要自己在外租房自己付房租。
…),就覺得厭倦。
他們會覺得辛苦把我養大,等他們老了是應該要給他們回報。
了,她還是不相信。
但我還是偶爾會偷偷化啦,只不過不能化很濃,只能上基本的粉底、口紅,眼影不化。
※ 編輯: You0716 (49.216.77.211 臺灣), 06/28/2020 15:13:52
※ 編輯: You0716 (49.216.77.211 臺灣), 06/28/2020 15:26: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