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教練不知道
增加最大跳躍力的三個一定要做(缺一不可的原則跟訓練)
第一,最大肌力的提升(大重量)
青少年成長階段(未滿18歲個人認為20歲)
是建立神經連結最好的階段
此時的青少年即使只做增強式,也可以獲得相當好的神經徵招
但是過了一定的年紀,你一定要靠重量訓練
而且是相當大的重量壓在你身上,才能夠得到足夠的訓練效果
不過雖然許多教練都知道要做重量訓練
由於近年來功能性訓練的風行
過了基礎期之後,許多教練因為考量到太多的受傷風險(太保守)
而不敢給學生夠多的重量
或者你自己害怕,導致不敢做的更重
都會直接/間接的限制了最大跳躍力的進步與提升
適當的阻力訓練,的確能夠提升你的運動表現
問題來了,你所謂的【運動表現】指的到底是什麼?
就籃球場上為例,如果只是要提升敏捷,也就是改變方向的能力
或者球場上的恢復能力(續航能力),穩定能力,對抗能力
或者水平移動的速度,那麼適當重量的阻力訓練
或者功能性訓練
的確對於提升肌肉的質量,結締組織的強度,核心的穩定性
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是如果提到的是【最大跳躍高度】的提升
你的【最大肌力】就一定要跟著提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深蹲以及Power Clean(爆發上搏)的重量一定要永無止境地提升
如果你不相信我,那去看看世界上最頂尖的運動選手作的重量
Simon Siverio(西班牙跳高全國冠軍) 個人最佳紀錄226公分
背蹲300公斤4下(4分之一蹲)
背蹲165公斤 4下(全蹲)
130公斤 Power Clean(爆發上搏)
Janick Klausen(版主個人最愛的跳高選手身高只有178公分體重70公斤)個人最佳成績227公分
箱蹲280公斤,分腿蹲125公斤,Power Clean150公斤(爆發上搏)
Christian Taylor (3級跳兩次奧運金牌/三次世錦賽冠軍)
Power clean(爆發上搏) 140 kg
Asafa Powell(牙買加一百公尺選手個人最佳紀錄9.74秒)
箱蹲265公斤8下
PS.
#大重量訓練有一定的受傷風險
#請一定要諮詢過專業教練在執行
第二,最大輸出的跳躍訓練
近年來由於網路的發達
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大家都知道
你只要搜尋一下,不管是YOUTUBE或是GOOGLE都可以找到一堆增強式訓練動作
然而不管是什麼樣子的增強式動作,在起跳瞬間的衝擊以及發出的力量
都比不上【全力助跑起跳】這個動作
你只有在做全力輸出的動作的時候
例如:全力助跑摸高,全力助跑跳箱,全力助跑跨欄
中央神經系統CNS的神經招募能力才能產生最大化效益
(同時也是最容易造成神經疲勞的動作)
這些全力輸出的動作,看似單純沒有特別訓練意義
其實卻是最常被忽略以及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可以先從幾個觀點來看【最大跳躍】這件事情
假設我是一個一百公尺選手,不管我做什麼樣的重量訓練,增強式訓練
我的運動專項是一百公尺,所以我一定要做的專項訓練:衝刺
假設我是一個跳高選手,那不管我做什麼樣的重量訓練,增強式訓練
我的運動專項就是跳高,所以我一定要做我的專項訓練:跳高
這些聽起來都很合理,但是你發現問題點了嗎?
許多人想增加自己的跳躍力,也就是最大跳躍高度
那麼此時,你的運動專項就是【全力助跑起跳】這件事情
許多人,知道要做重量,知道要做增強式訓練
但是都忘了,這些都只是所謂的【體能訓練】
所謂的【體能訓練】就是拿來提升你專項表現的一種訓練
你今天做了一大堆的體能訓練,卻從來不做專項訓練?
你覺得你有辦法跳得夠高嗎?
全力助跑跳不但能夠達到神經系統的最大輸出
對於步伐的協調,目標物起跳距離的掌控,空間感
也能夠達到相當大的訓練效益
第三,增強式訓練(快速收縮SSC)
跳躍的過程在運動科學中簡單分為三個階段
通常多數人只知道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以及向心收縮 concentric contraction
但是其實還有離心轉換到向心之間的【轉換過程Amortization phase】
離心收縮是儲存彈性位移的重要過程
你可以想像用手將一個彈弓,往後拉升的時候就是離心收縮過程(張力變大,彈射的力量變大)
然後瞬間放開彈射出去的階段就是向心收縮的過程
但是在【轉換過程amortization phase】當中
你前面所儲存的彈性位移能量會逐漸喪失
想像剛剛用手往後拉長的彈弓,慢慢地往前收回原本的長度(張力變小,彈射的力量也變小)
也就是說,能夠在【轉換過程amortization phase】當中
停留的時間越短,你的爆發力就會越強
同上,增強式訓練已經不是一個什麼稀奇的東西
但是在執行上,沒有強調Short Ground Contact Time
也就是盡可能地縮短跟地板接觸的時間(在起跳的時候)
就會降低訓練到反射力量Reactive Strength的效果
我在學生增強訓練上最喜歡給的提示
想像地板是一個很燙的鍋爐,如果你黏在地板上太久
你就會被燙傷
在這種狀況下,就會迫使你快速且全力地起跳
如此才能夠達到快速完成SSC(Stretch Shorten Cycle)的伸展收縮循環機制
#跳躍力訓練
#爆發力訓練
#跳躍力的三個訓練原則
#一般教練不知道
#你更不知道
#必須要知道
#灌籃
#跳高
#跳遠
#籃球
#排球
#最大肌力
#重量訓練
#最大重量
#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
#最大輸出訓練
#全力助跑起跳
#協調
#摸高
#步伐
#反射力量
#SSC
#REACTIVESTRENGTH
同時也有1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Linda Loves Cycl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 #近視散光一次解決 還記得小時候看班上戴眼鏡的同學 都覺得未免太帥+好有氣質! 心裡一直殷殷期盼:「好想戴眼鏡喔!」 到了小學四年級近的課本越看越模糊時 爸媽帶去看了眼科 醫生宣判要去配眼鏡時 內心小宇宙開心到在旋轉跳躍! 殊不知戴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殘忍的事實 氣質完全...
跳躍這件事 在 運動解密 Fitness Lea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般教練不知道
增加最大跳躍力的三個一定要做(缺一不可的原則跟訓練)
第一,最大肌力的提升(大重量)
青少年成長階段(未滿18歲個人認為20歲)
是建立神經連結最好的階段
此時的青少年即使只做增強式,也可以獲得相當好的神經徵招
但是過了一定的年紀,你一定要靠重量訓練
而且是相當大的重量壓在你身上,才能夠得到足夠的訓練效果
不過雖然許多教練都知道要做重量訓練
由於近年來功能性訓練的風行
過了基礎期之後,許多教練因為考量到太多的受傷風險(太保守)
而不敢給學生夠多的重量
或者你自己害怕,導致不敢做的更重
都會直接/間接的限制了最大跳躍力的進步與提升
適當的阻力訓練,的確能夠提升你的運動表現
問題來了,你所謂的【運動表現】指的到底是什麼?
就籃球場上為例,如果只是要提升敏捷,也就是改變方向的能力
或者球場上的恢復能力(續航能力),穩定能力,對抗能力
或者水平移動的速度,那麼適當重量的阻力訓練
或者功能性訓練
的確對於提升肌肉的質量,結締組織的強度,核心的穩定性
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但是如果提到的是【最大跳躍高度】的提升
你的【最大肌力】就一定要跟著提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深蹲以及Power Clean(爆發上搏)的重量一定要永無止境地提升
如果你不相信我,那去看看世界上最頂尖的運動選手作的重量
Simon Siverio(西班牙跳高全國冠軍) 個人最佳紀錄226公分
背蹲300公斤4下(4分之一蹲)
背蹲165公斤 4下(全蹲)
130公斤 Power Clean(爆發上搏)
Janick Klausen(版主個人最愛的跳高選手身高只有178公分體重70公斤)個人最佳成績227公分
箱蹲280公斤,分腿蹲125公斤,Power Clean150公斤(爆發上搏)
Christian Taylor (3級跳兩次奧運金牌/三次世錦賽冠軍)
Power clean(爆發上搏) 140 kg
Asafa Powell(牙買加一百公尺選手個人最佳紀錄9.74秒)
箱蹲265公斤8下
PS.
#大重量訓練有一定的受傷風險
#請一定要諮詢過專業教練在執行
第二,最大輸出的跳躍訓練
近年來由於網路的發達
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大家都知道
你只要搜尋一下,不管是YOUTUBE或是GOOGLE都可以找到一堆增強式訓練動作
然而不管是什麼樣子的增強式動作,在起跳瞬間的衝擊以及發出的力量
都比不上【全力助跑起跳】這個動作
你只有在做全力輸出的動作的時候
例如:全力助跑摸高,全力助跑跳箱,全力助跑跨欄
中央神經系統CNS的神經招募能力才能產生最大化效益
(同時也是最容易造成神經疲勞的動作)
這些全力輸出的動作,看似單純沒有特別訓練意義
其實卻是最常被忽略以及最重要的一環
我們可以先從幾個觀點來看【最大跳躍】這件事情
假設我是一個一百公尺選手,不管我做什麼樣的重量訓練,增強式訓練
我的運動專項是一百公尺,所以我一定要做的專項訓練:衝刺
假設我是一個跳高選手,那不管我做什麼樣的重量訓練,增強式訓練
我的運動專項就是跳高,所以我一定要做我的專項訓練:跳高
這些聽起來都很合理,但是你發現問題點了嗎?
許多人想增加自己的跳躍力,也就是最大跳躍高度
那麼此時,你的運動專項就是【全力助跑起跳】這件事情
許多人,知道要做重量,知道要做增強式訓練
但是都忘了,這些都只是所謂的【體能訓練】
所謂的【體能訓練】就是拿來提升你專項表現的一種訓練
你今天做了一大堆的體能訓練,卻從來不做專項訓練?
你覺得你有辦法跳得夠高嗎?
全力助跑跳不但能夠達到神經系統的最大輸出
對於步伐的協調,目標物起跳距離的掌控,空間感
也能夠達到相當大的訓練效益
第三,增強式訓練(快速收縮SSC)
跳躍的過程在運動科學中簡單分為三個階段
通常多數人只知道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以及向心收縮 concentric contraction
但是其實還有離心轉換到向心之間的【轉換過程Amortization phase】
離心收縮是儲存彈性位移的重要過程
你可以想像用手將一個彈弓,往後拉升的時候就是離心收縮過程(張力變大,彈射的力量變大)
然後瞬間放開彈射出去的階段就是向心收縮的過程
但是在【轉換過程amortization phase】當中
你前面所儲存的彈性位移能量會逐漸喪失
想像剛剛用手往後拉長的彈弓,慢慢地往前收回原本的長度(張力變小,彈射的力量也變小)
也就是說,能夠在【轉換過程amortization phase】當中
停留的時間越短,你的爆發力就會越強
同上,增強式訓練已經不是一個什麼稀奇的東西
但是在執行上,沒有強調Short Ground Contact Time
也就是盡可能地縮短跟地板接觸的時間(在起跳的時候)
就會降低訓練到反射力量Reactive Strength的效果
我在學生增強訓練上最喜歡給的提示
想像地板是一個很燙的鍋爐,如果你黏在地板上太久
你就會被燙傷
在這種狀況下,就會迫使你快速且全力地起跳
如此才能夠達到快速完成SSC(Stretch Shorten Cycle)的伸展收縮循環機制
#跳躍力訓練
#爆發力訓練
#跳躍力的三個訓練原則
#一般教練不知道
#你更不知道
#必須要知道
#灌籃
#跳高
#跳遠
#籃球
#排球
#最大肌力
#重量訓練
#最大重量
#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
#最大輸出訓練
#全力助跑起跳
#協調
#摸高
#步伐
#反射力量
#SSC
#REACTIVESTRENGTH
跳躍這件事 在 VINo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ump!Jump!Jump! 前跳的噴射引擎發動//
#別再說跳瑜珈但真的有跳躍這件事
剛開始練瑜珈的時候 對於加諸瑜珈前面的動詞
總有人有不同看法 像是
:做瑜珈
:上瑜珈
:跳瑜珈😱
每當有人提到跳瑜珈 都有種莫名違和感
到底哪裡有 跳 呢
結果 真的有
跳躍 在瑜珈墊上 其實是一種內斂力量的展現
要拿捏肌肉控制 拋物線弧度 與力學原理
還有內在的勇氣 與面對恐懼的一鼓作氣
🤸♂️來 我們來學會跳躍第一課:前跳
①下犬式預備
②吸氣➫踮腳跟
③吐氣➥屈膝 臀部幾乎坐到腳跟上
④吐氣底端➫收好肚子 向前跳至站姿前彎
⑤吸氣➫脊椎向前延伸
⑥吐氣➥再前彎
別忘了 落地要輕盈安靜無聲 優雅一氣呵成
#每週一姿勢收好你的下腹部前跳預備起
#來跳躍吧不是跳恰恰
跳躍這件事 在 Linda Loves Cycl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 #近視散光一次解決
還記得小時候看班上戴眼鏡的同學
都覺得未免太帥+好有氣質!
心裡一直殷殷期盼:「好想戴眼鏡喔!」
到了小學四年級近的課本越看越模糊時
爸媽帶去看了眼科
醫生宣判要去配眼鏡時
內心小宇宙開心到在旋轉跳躍!
殊不知戴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殘忍的事實
氣質完全不是靠一副眼鏡可以解決的事
但是從此以後都要滿地找眼鏡的人生
簡直悲劇好嗎!
我娘生給我的高挺鼻樑總是被眼鏡壓出兩個印痕
煩不勝煩啊啊啊啊啊!
大學開始配常戴式隱形眼鏡
每天一戴就是十幾個小時
雖然解決了被很重的鏡片壓到不舒服的問題
但從此出門除了要打包眼鏡
還要記得帶隱形眼鏡藥水、隱形眼鏡本人+盒子
還記得某次人都在日月潭了
清晨要開拍
我卻發現前一晚忘記放藥水
隱形眼鏡乾掉了!
幸好飯店有常備的日拋能救急
不然拍攝差點開天窗
也曾經到日本出差忘記帶隱形眼鏡藥水
請日方帶我到藥妝店補貨救急(糗)
雖然忘東忘西人生很麻煩
但一直以來也習慣了
直到今年初才發現更殘忍的事實
買尬我的眼睛開始排斥隱形眼鏡了
年輕的時候每天戴十幾個小時
現在竟然兩個小時就乾到不行
完全戴不住得拿下來
還曾經在騎車過程中從眼睛掉出來
大大影響到我的工作與生活
因此下定決心2021要來解決這件事!
接下來我就不多說啦
大家看影片就知道囉~
我完整地紀錄了到遠見眼科做Smile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的過程
連雷射當下都拍進去了喔!
術後照護跟回診也都記錄下來
希望可以給有同樣困擾的人最完整的參考
重見光明的此時此刻
我只想回到小學四年級
告訴當時的我
不要有這種愚蠢的願望啊啊啊啊!
不用戴眼鏡的人生才爽啊啊啊啊!
眼科職人-張聰麒 /遠見眼科 好視力 有遠見
👉🏻 https://vision.oneqr.app/lasik
👉🏻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eyeclinic
#SMILE全飛秒 #微創矯正 #筆尖傷口 #近視 #散光 #單眼23秒雷射時間 #全球300萬眼見證
+++
嗨,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
我是Linda,一名單車運動上癮者
秉持對於健康與美的追求
致力推廣公路車運動
希望能讓更多初學者迅速上手
女孩們,快和我一同享受公路車之美吧!
到這裡追蹤更多Linda:
官方部落格:www.LindaLovesCycling.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ndaLovesCycli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ndalovescycling/
Weibo http://tw.weibo.com/6545299991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326501602/#/
跳躍這件事 在 Candice Sweat Lif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個課表很適合平時忙碌沒有時間運動、想開始建立運動習慣的新手,或是希望能做對膝蓋友善的運動。
我知道建立運動習慣似乎很不容易,但能夠讓它變得容易的方法,就是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先做運動,因為如果你將運動放在中午、下午或晚上,你的心思已經被工作、家庭、大小雜事佔據,這時候你要運動就會需要更多的意志力耗損,才能『逼』自己動起來。
但如果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是運動,你會有更好的精神、更能集中的狀態、用更少的意志力去完成它!相信我~真的差很多!
每天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好好的為自己揮灑汗水,成為更健康有自信的自己!
⭐15分鐘徒手無跳耀完整課表:
https://join.nuli.app/candice_yt
⭐Nüli女力 IG:https://www.instagram.com/nuli.app/
⭐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candice_sweatlife/
⭐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andicesweatlife
#徒手運動 #翹臀 #nuliapp
跳躍這件事 在 筋肉媽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ㄋㄟㄋㄟ自然記】
當然不是因為失心瘋,大還要更大,才去做第二次手術;
也不是因為第一次手術失敗,或者有後遺症,才去做第二次手術;
全然因為我就是鐵了心要把植入物換成Motiva(魔滴),所以盤算這件事情一陣子了。
\
第一次隆乳四年前吧~原因始於產後哺乳也沒多久,竟然還可以退奶後坍塌變形再也回不去小巧立體感;加上從小親姐竟然擁有天然E奶而我沒有過,就很憧憬豐滿身形,於是去動了手術。
我從大B小C做到D,是絨毛果凍矽膠;當時為了恢復速度快,就選擇放在胸大肌上筋膜內,即使醫生有說:「你又選圓盤的這樣會碗公奶很假喔~」,但我以為植入物不走到肌肉內就可以恢復快一點,所以毅然選擇圓盤絨毛果凍放在肌肉上的手術。
後續就是恢復期傷口痛爆。
因為我怕腋下疤痕明顯所以傷口走乳房下緣,結果跟剖腹差不多痛,轉身起床都好痛~~當然痛個一週也是可以忍的,但後來因為常常比賽,體脂很低的結果就是,植入物摺痕明顯的要命!很多比賽留下的照片,都可以看到我ㄋㄟ ㄋㄟ 上半球的摺痕真的有夠尷尬!
加上後來我傷口一癒合就拼命伸展,結果下緣疤痕組織增生看起來醜爆~
醫生其實完全沒有問題~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完全是我個人不聽醫生建議導致;總之超不自然,加上做了沒多久魔滴就給我上市了~~魔滴強調做出來的胸型自然,且植入物安全,完全不會導致乳癌這點真的好重要~
這幾年一邊買保險一邊越來越怕死(因為要養兩個寶),曾想說乾脆拿掉假體好了反正維多莉雅貝克漢也是這樣~~但認真喜歡自己胸型豐滿的樣子,搭配上辛苦練出來的翹臀,這樣的模樣看了就很開心(這很重要! #女為己悅而容);這麼疼愛自己的我,決心要替換成魔滴。
\
今年 @賦真妍 開幕了,原本在裡面做非侵入式的醫美,之前分享過院長陳建名醫師的巧手,讓我和我娘親大回春,技術和品質都很棒;當時看到他們手術室規格很高,是無塵室(進去手術間要在一個閘門全身被大風吹的機關),於是我決定要在這邊重新做胸部植入手術。
我替換成Motiva魔滴,內容物360cc;魔滴的特色就是躺下胸部會自然坍下、俯身時胸部會自然下垂、跑步跳躍時會晃動得爆自然(我有對比~我姐是渾然天成的E)、站著時是美麗的水滴狀、抓握起來非常柔軟就跟天然的一樣~~是毫無破綻的假體!!
以前完全不知道做了胸部後跳躍的晃動感~現在終於有了!而且體脂低時也不會出現胸部摺痕,好想帶著新ㄋㄟ ㄋㄟ 帥氣比一場健美賽哈!
我過年假期做的手術,如果不講應該沒人發現因為我貌似沒有中斷過運動與教學;這次的手術體驗真的太愉快了~~
手術當天醒來後,的確很痛只能彎著腰走路移動,但是不是手術傷口的痛(醫生就順著原本胸下緣重置假體),只是覺得胸很悶(因為魔滴的特質,替換後有比我原本的假體大一點點,或者是有部分放在肌肉下),是胸口的悶痛。
驚訝的是後續幾天,從第二天開始悶痛感減少,竟然翻身起身活動都不太痛啊~才差四年醫學手術進步這麼多?我以為剖開的傷口又會讓我痛到東倒西歪,結果!!沒有!!醫生還把我的傷口修整很漂亮,手術過程中也把過去四年稍微增生的莢膜給移除了!
隔一週就可以出門走走,十天後甚至恢復教學(但是我只有示範下半身運動,上半身就讓學生自己做),上半身運動一個月後才開始。
這次醫生給我的術後照顧叮囑為:『不要太早開始做伸展,還是等個四、五週以後;也不需要按摩,記得不要側睡趴睡就好。』就這麼簡單捏!!!我術後沒有按摩過,胸型超軟超自然超美的;術後一個多月每晚睡覺都穿著專用束胸去固定位置,這是診所包套在手術內的服務,會在手術前就量好身形去事先定制,手術當天就是穿著束胸回家了。
#謝謝Motiva讓我體會了毫無破綻的美好#selfconfidence #motivataiwan #波力媚隆乳
#AskForMotiva #兼顧美麗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