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僵硬?試試簡單運動!】
🔗外側腳踝急性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而根據研究只有50%的人會尋求專業協助。儘管如此,外側腳踝急性扭傷是足踝部位受傷的大宗。其中有蠻多的個案會發展成慢性腳踝不穩定。不管你是腳踝急性扭傷或慢性腳踝不穩定,腳踝背屈的活動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急性期的時候,治療師除了消腫止痛,也會透過關節鬆動術來提升踝關節背屈活動度。除此之外,回家的運動也是維持治療時活動度的關鍵。所以今天提供簡單的運動幫助你復健的更快。
🦶彈力帶自我背屈鬆動術(self eleastic band ankle dorsiflexion mobilization)
1.將彈力帶固定,把腳踝套入彈力帶。�2.感覺微微的彈力帶阻力即可,呈半跪姿,將膝蓋往前引。
3.反覆將膝蓋往前外側,前側與前內側。
⚠️注意:
1.過程中是否感覺緊繃或不適感,有的話需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2.彈力帶的阻力不是越大越好,彈力帶約略與腳踝平行或低於。
影片主角:
備戰2022北京冬季奧運的滑冰選手-宋青陽 @lkk0708
職業選手在訓練期,調皮打球扭傷腳踝....
後記:
關於腳踝評估與治療介入的期刊已經非常多了,建議專業人士可以直接參考
Ankle Stability and Movement Coordination Impairments: Lateral Ankle Ligament Sprains Revision 2021 �裡面有關於臨床評估診斷詳細的指南。
另外千萬也要注意髖關節外展肌群,這也是必練的肌群。
免責聲明:資訊並不是代替醫療診斷與治療,如果有任何疼痛請尋求醫療單位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Main_Page
「踝關節活動度評估」的推薦目錄:
踝關節活動度評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龍姑娘話健康】教你運動後伸展放鬆肌肉
每逢假期,許多人都會選擇休息放鬆一下,也有不少人會趁著假期,做運動健身。一般人通常會選擇簡單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游泳等,也有不少人會選擇會所或健身室的器材來鍛鍊肌肉。但由於缺少專業導師在旁指導,許多人士都是在運動前,活動手腳幾分鐘就當作熱身去運動了,而運動後因為身體疲憊,也沒有收操,就回家休息。殊不知,其實運動當下使用的肌肉還處於緊繃的狀態,沒有得到完整的伸展,這樣的運動方式,反而容易出現痛症或者運動傷害。如果這種情形,出現在運動員身上,由於他們運動的強度大及時間較長,往往造成的後續問題亦會更多,所以筆者建議運動後的收操要做確實和足夠。
這裡就介紹幾個通用的下肢和腰背收操運動:
1. 前側大腿肌肉伸展:
由於許多人在做站姿的前側肌肉伸展操時,會不小心傾斜了骨盤或者扭了腰,這裡介紹一個較容易控制的姿勢。
A)首先,雙膝跪地雙手叉腰,然後把其中一腳往前踏出一大步,骨盤往前推,前側腳的膝和腳踝保持一直線,腳指朝前,注意身體不要扭曲,肩膀頸部及身體朝前。跪姿的大腿會感覺到拉伸後數最少30秒,若膝蓋不舒服,可以把腳背放平。
B)如果像筆者有時候會偷懶,會躺著做雙邊大腿前側肌肉拉伸,做法是先跪坐,臀部坐在雙腳上,上半身慢慢躺下,用手肘撐著自己慢慢繼續往後倒,直到整個人躺下來。不過這動作對膝關節或腰部本來就有疼痛的人就比較不適合,請自行斟酌。
2. 後側大腿肌肉: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彎,雙手扶膝蓋身體向前彎,臀部往後,需注意腰部和身體脊椎都要打平,此時應該已經感覺到大腿後側肌肉拉伸,若感覺拉伸程度可以,就繼續身體前彎,讓肚臍去找尋大腿貼著,保持30秒,重覆數次。做這個動作時,頸部放鬆自然下垂就好,肩膀肌肉不需要用力。
3. 小腿肌肉:雙手叉腰後,一腳往前伸,腳掌勾起腳跟碰地,臀部往後,身體背部打直前彎,後側會有緊的感覺。如想增加難度,可用手將腳指往上拉起來調整難易度。
腰背伸展
1. 若是做了單側用力較多的運動,例如撐船,也容易產生單側肌肉緊繃的情況。可先躺在墊子上,雙手往上舉過頭,伸直,腳掌向下踩,伸延整個身體。重覆數次活動身軀。
2. 然後雙手打開平放,躺平。一腳跨向對側,感覺背部及臀部伸展,但注意背部、肩膀及手臂都必需平貼地面。自行調整大腿位置,感覺整個拉筋過程腰背肌肉都在伸展。兩邊都拉伸完畢後,可進行下一個跪姿轉背運動。
3. 跪姿轉背: 以四點跪姿作為起始姿勢,其中一手盡量向上打開,眼睛望向手掌方向,感覺自己胸部肌肉及腹部伸展,停頓片刻後換邊進行。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在進行了劇烈運動,例如近期的馬拉松,龍舟,足球賽等,或者居家清潔積水污泥,又或者重複性搬運重物過後,如出現延遲性肌肉痠痛,自己可打圈按摩一下肌肉,多做幾次伸展,48小時內就能復原。但若肌肉跟腱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慎受傷,就未必能迅速痊愈。因此,如活動過後的晚上,感覺肩膀疼痛的程度已經影響睡眠,或者手腕或手肘出現針刺痛,肢體忽然無法出力等狀況,可以先進行冷敷止痛消炎,然後再進一步找專科醫師諮詢評估。
踝關節活動度評估 在 鄭宇劭物理治療師 Cheng Yu-Shao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擴充理學檢查】
重點:
1.評估邏輯與動作需要花大量時間練習。
2.無法用單一的評估就斷定個案狀況。
3.發現動作問題就要拆解動作來找出問題。
介紹:
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selective functional movement assessment,SFMA)是功能性動作系統(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FMS)其中一套評估方式,主要是針對疼痛的族群,來所設計出的動作評估加建議處理方式。
最早發想是由創辦人之一Gray Cook在偶然之間把動作圖表畫在餐巾紙上....而後才與其他三位共同創辦人(Kyle Kiesel Greg Rose Lee Burton)自1995年開始應用這套系統於復健領域和學校健康檢查領域。而當系統慢慢越來越多人使用後,他們在2001才成立現在的公司,並提供實體與線上的評估與運動課程。
move well, move often!
這句口號從大學時代,大概2013年第一次聽到就如雷貫耳。而在那時候FMS這套系統還沒進入台灣,而我因為老師研究計畫,才有機會接觸到這個系統。當初被吸引到的是相鄰關節假說。簡單說是身體主要的動作關節會彼此交互影響。
例如:有些人打球膝關節不穩定,可能是踝關節或髖關節的活動度不足。
但是後來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把人體動作看的更仔細後,才發現這樣看待身體還不夠深入。
於是在2018去上了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SFMA)。評估方法分成兩個階段。一開始是初篩(Top Tier)藉由十個動作(圖2)(圖3)先找出哪些關節是失能(Dysfunction)且最好是沒有痛(Non-Pain)簡稱DN(圖3)。再藉由一連串後續的動作評估加上理學檢查找出到底是在哪些姿勢下的活動度問題還是動作控制問題。最後才是介入徒手與(或)動作治療。
而光評估的動作總數就大概要50個左右吧,印象中。所以學習完後,真的要實際抓三四十個個案反覆的練習評估動作與邏輯推理。而如果你有不清楚的地方,其實台灣有FMS的臉書社團,都可以在裡面提問,會有各路高手與蔡忠憲課程原廠講師(康富物理治療所所長)(圖4)為你解惑。而忘記上課內容,也可以去官方網站上,看線上課程複習聽創辦人之二(Greg Rose(圖4)Kyle Kiesel)的講課,之前線上課程的期限是一兩年的樣子,你也可以花錢續約使用他們線上運動資料庫和課程複習。
後記:
學完這套動作評估後,其實最驚艷的是很多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找到動作控制的問題並且給予運動治療,就能馬上改善疼痛與動作問題。
最後建議如果想學任何不管評估徒手或運動,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練習,才能將內容內化,不然花了很多錢最後只是拿到一張證書會很可惜。
#physiotherapy #physicaltherapy #sportsphysio #sportphysio #striveforgreatness #movewell #健康是練出來的 #strengthtraining #motortraining #sfma #fms
踝關節活動度評估 在 踝關節活動度簡易評估| 【欠的影片遲早要還之你適不適合深蹲 的推薦與評價
的影片即是針對踝關節活動度進行簡單評估。你可以脫掉鞋子,兩腳呈跪姿弓箭步,前腳掌請緊貼地面,將膝蓋緩緩前推。 ... <看更多>
踝關節活動度評估 在 [情報] 簡單活動度檢測-踝關節 的推薦與評價
打給賀,我是歐告教練,今天要來講幾個我常用的踝關節活動度檢測動作,主要涵蓋範圍有踝關節的旋前、旋後、背屈. ... <看更多>
踝關節活動度評估 在 【G動學講堂】踝關節活動度檢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長度決定你的深度蹲不下去是很多人的困擾,教學過程中發現,蹲不下去問題很多,最常見的問題來自於 踝關節活動度 不足。 踝關節活動度 不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