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老師 來錄podcast!他問的問題都很妙,幾乎都是以前的訪問者沒有問過的問題......
另外記錄一下,今天中午在ClubHouse的臺語房裡遇到廖峻的公子廖錦德,我提議應該要鼓勵廖峻開房來講自己的人生故事,對於保存早期的社會樣貌、秀場文化、語言資料,應該很有貢獻。
還沒談完,廖峻本人已進入房間!我便直接與廖峻先生轉達這個構想,結果他直接就開講了,講得大家措手不及!在大約半小時的訪談,廖峻先生從他的雙親開始談起,講到廖父在日治時代就讀高等科、懂攝影,在虎尾開了一間照相館,又因為愛看電影(老挑洋片、日片看),搬家到戲院附近......一路講到廖峻國小註冊那天為止。
這過程中也蹦出好幾個我不曾聽過的臺語語詞:
電光粉:拍照閃光燈的鎂粉
抾面:拍照後,攝影師在沖洗照片過程幫相片的人臉去除黑點(人工美肌功能啦)
貓點:人臉上的麻子點
期待日後能與廖峻先生聯繫,找個時間繼續在空中做臺語訪談,一定精彩可期。
廖峻/ 錦德
蹦的語詞 在 年獸兩隻-家有三千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前必購教材/教具🇹🇼iQ House點讀系列&教具
🔺即日起~2021.01.14止
🔺滿千即免運費
🎁滿$2000贈字典;滿$5000贈大塊積木
🔗下單連結 https://gbf.tw/fvtee
————————————————
iQ House去年中開團後,大受好評
孩子們真的愛慘了☺️
可以看看我們的ig精選動態,就知道iQ House多好玩
也因為第一團反饋很好,有些家長想多買教材
也有些媽媽看群組好多人推薦想入坑
過年前敲一團,讓年假孩子不要只看電視😎
現在是點讀當道的年代,什麼都有點讀筆
那麼多點讀筆?好多家長困惑怎麼選?
請實我家也很多點讀筆,從低階到高階都有,也有直接手指點的
我自己是「選教材」為主...非用點讀筆侷限教材☺️
我認為點讀筆是學齡前幼兒時下自讀的重要媒介
除了可以緩解爸爸媽媽唸到嘴痠的辛苦
最主要還是培養孩子自己閱讀、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
所以教材的選擇比該不該買筆還要值得放在第一考量😎
(我就真的為了單一教材的使用,買了某一牌點讀筆)
我的觀念是,孩子需要、孩子喜歡~那就值得👍🏻
當然也有我自己覺得教材不錯,但買了孩子不領情
目前收到最多媽媽反應孩子不買單教材的就是K牌最多
而iQ House因為整套教材掌握幼兒的慣性思考模式
孩子都愛不釋手呢☺️
而iQ House目前的點讀教材不是很多...
該買河馬點讀筆嗎?
他們近年致力推廣學前幼教,從現有教材的質感跟設計
就蠻值得信賴,未來的點讀教材十分值得期待
而出刊比較慢也有優點,可以讓大家好好把手上教材摸熟☺️
畢竟每位爸爸媽媽都很忙呀😌
(目前知道3-4月可能會有新教材喔!)
而,點讀筆幾歲可以用?
小月齡可以大人點給寶寶聽,也能把嬰兒音樂擴充進去
大概一歲多可以大人陪著點(金寶1歲左右開始點讀)
約2歲上下就能有很好的點讀能力唷😉
千萬別以為小孩都點著玩,她們是真的都有在聽
小獸跟金寶這樣點讀也2年多~有些知識真的是這樣聽來呢!
豬豬現在也加入直覺點讀的銜接期,所以我也幫她準備一支小河馬了!
👆🏻一樣先畫重點給大家
✔️台灣品牌、台灣設計
✔️木玩系列安全高質感
✔️初階邏輯訓練必備「找找書」(務必入手)
✔️孩子第一本英語詞典-「Hello!」
✔️最新點讀教材-英國得獎套組「Child’s Play」
✔️最可愛的小河馬點讀筆(內贈多功點讀卡)
木玩教具系列的重點整理~
🔺形狀大小概念+對應形狀-噗噗旅行車
🔺顏色形狀認知、立體概念-幾何魔術師
🔺2D魔術方塊拼圖能力-迷路的動物
🔺方塊搭配色塊蹦出新思維-百變積木
🔺記憶力、專注度提升-雙胞胎家族
🔺經典必購無毒木製積木-木木歷險記
🔺學習管理與責任-模擬村莊(配件無敵Q)
🔺大孩子的數字遊戲/5歲適用-數字探險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閱讀障礙(誤)
可以直接到ig精選動態 「iQ House」參考
https://instagram.com/dorzainuaig?igshid=gfmgokyidgps
👆🏻👆🏻👆🏻
下面影片更快速入門
✔️河馬點讀筆錄音方式 https://youtu.be/GB693L2bzpo
✔️河馬點讀筆點讀卡 https://youtu.be/ycZ9nHHbVmM
✔️必購的找找書 https://youtu.be/yNgP4D6auIw
✔️Hello!我的第一步英文字典 https://youtu.be/O3s-5GqO0RQ
✔️英國得獎5書 https://youtu.be/H9GD57ahOcg
✔️噗噗旅行車 https://youtu.be/WJxc2YpGGbg
表單下面還有優惠套組可以選擇
2個以上學齡前兒童,建議大套組砸下去
我家因為小孩3個都不同齡
豬豬沒有意外也是4-5歲才可能上幼兒園
所以媽媽幼兒園補了大全套當教材☺️
要我推薦一定要選購的就是「找找書」
找找書是偏邏輯思考的概念
跟之前我很推薦的AMIQ面向很相似😉
我自己非常非常在意邏輯思考的能力
因為人生在世,什麼事都是邏輯....
說話的調理、選擇的考量、吵架的功力...都是邏輯
我認為邏輯好比唸書好還要重要
唸書可以輸人,但是吵架不行啊啊啊🤣
AMIQ一套很貴,很多媽媽下不了手
跪求你們打包帶走「找找書」!!!🙏
而比書更值得推薦的~就是木玩們
再次強調「與物」的互動在幼兒期的重要,有助智力提升
還有木玩通常都能互相搭配,作為遊戲一起玩
或是搭建繪本場景來搭配故事一起玩🤎
蹦的語詞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合作邀稿✍🏻
#貢丸湯料理教室之戶外教學日
同樣身為地方文化工作者的 老寮Hostel,默默耕耘著苗栗南庄。除了發行獨立刊物,他們也推廣在地的深度旅遊。大家有空的時候歡迎去南庄找他們玩,感受一下農村的日常風景!今天就先來聽聽創辦人關於田野調查的分享吧!
📖 📖 📖 📖 📖
地方文化工作的田野意義|By 《耕山農創》創辦人 邱星崴
「田野調查」可以說是地方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功,這件事情的意義就好比於田地之於農夫,沒有耕耘絕對不會有收穫,事實上,兩者有許多相似的特質。
例如:
1. 田野狀況與田地一樣充滿不確定性,需要看天、看運氣。
2. 熟練與否的關鍵在於對各環節的掌握,而且某種程度上不可逆,只能等待下次或另外開闢。
3. 產出好壞有賴於先前投入的程度,仔細的材料才可能產出優秀的成果。
4. 成果可以再加工為其他用途,米可以做米酒、米麵包、粄條、碗粿等;田野成果可以再發展為小旅行、文創、展覽、刊物等等。
如同務農一樣,田野工作也有好壞之別。許多人誤會田野就是訪談,就好比將農業專業簡化為種出來可以吃就好,事實上歪棗劣果反而讓人食不下嚥。我認為所謂「好的田野」應該建立在廣度與深度上,前者意指建立良好的田野關係網絡以及各種範疇的熟悉;後者則是提煉在地文化理念型的能力。前者往往也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首先,我們來討論田野的廣度。對田野工作者來說,建立田野關係是進入田野現場最關鍵的一步,可以說沒有田野關係就沒有田野資料,因此,編織田野地的報導人人際網絡相當重要。此外,沒有人可以觸及到田野地所有的層面,但工作者對自身的網絡型態也要有所警醒,理解自身的侷限,由於文化滲透在地方生活的方方面面,性別、政治、經濟、宗教等等,彼此交互指涉,跨出不同範疇才能立體地掌握地方文化。
到了此階段,我們才有機會討論田野的深度,這有賴於穩定、良好的田野關係,以及對地方生活的熟稔,才有辦法產出夠多細緻的材料,描繪地方文化的輪廓。田野的深度就是刻劃以及詮釋的精準度。畢竟,真實的地方生活總是瑣碎、重複或一直發生各式各樣的狀況,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文化」。田野工作的困難之處,就是從日常生活的表象讀取出深層的文化邏輯。當田野工作者能夠提煉地方的理念型,接下來就能嘗試長時段的觀察,比較該社群或地方的歷史演變,我們才能捕捉出在地的洞見以及結構的力量,並且嘗試行動與修補。
見域在新竹舊城區的努力,就是兼具田野廣度與深度的優秀案例:透過每季不同主題的發刊,探索在地不同的範疇,培養深刻的理解,並且在地方逐步生根、開展公共行動。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參加舊城區的導覽,見域團隊清楚地透過道路銜接指出舊城區不同時期的演變,從一條馬路看出清代、日治到戰後不同政權的特質,顯見該團隊對此區域用力頗深。而這也是他們的行動基礎,還號召了公民論壇,討論新竹市區更好的交通規劃。對我而言,這就是相當優秀的田野工作範例。
最後,我想說田野工作對於青壯世代的文化工作者尤其重要,這是與母土對接的方式。出生於80年代後的世代,台灣各地的文化棲地已經被現代化、工業化支解,相比於長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承襲的「文化」多半支離破碎,這點在母語能力上最為明顯,年輕人往往無法使用許多高深精準的母語詞彙。因此,相比於上個世代的文史工作者,田野能力的優劣對我輩更加關鍵,見域在此做了很好的示範,正值五歲紀念,是最蹦跳、靈活的時候,祝福見域,一定能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