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龍劭華大哥驟逝的新聞
相當的不捨
相信許多人也和我一樣
觀賞過龍劭華大哥許許多多的作品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等
人生的無常也讓我們知道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時時感恩與珍惜身邊的每個人
大家平常也要多多留意身體健康
有身體健康勝過一切
祝福
龍劭華大哥
謝謝他為台灣影視圈的付出 ~ 辛苦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經 #人工關節 #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 #慈濟環保 #環保31始終如1 #翁游美玉 #蘇澳傳統市場 #聽經念經更要行經 #不識字 #不識字識道理 #智慧如海 #環保菩薩 #環保志工 #大愛臺頭家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不能加減做 《環保31 始終如1》 今天是慈濟推動環保志業滿31年...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1/12 星期四 絕對音樂】
「不要用我的成功來評價我,請用我跌倒又爬起來的次數來評價我。」
並不是每一天都會很好,但總有一些好事在每一天發生,
親愛的你/妳,還記得我們說好,試著「上弦月」面對一切吧~~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擁有》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群朋友帶著小孩,到某人家裡玩。起初小孩們都還快樂和氣地相處,沒多久就吵起架來,只見二個或三個小孩抓著一件玩具,緊緊不放,大喊:「這是我的!」
這似乎是恆久不變的人性:出生後,一旦具有自我意識,我們便自然地抓住身邊有利於己的事物,迫切地視為自己所有,不許別人觸碰。從小開始,「我的」玩具、「我的」衣服、「我的」東西…,一件件事物,就在我們的本能與努力下,逐漸成為我們所有。
「我的」也是構成人生目標的重要概念:終究一生,我們把許多時間、精力,放在把某些事物,由與自己毫不相干,變為可對人宣稱為「我的」的狀態,例如車子、存款、房子等。達到此種狀態,即謂之為「擁有」。
不妨看看自己經歷多年房貸才「擁有」的房產。為了買下房產,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去付了頭期款。隨後,年復一年,省吃儉用,為的是把那如天文數字的房貸金額,慢慢地減低;甚至在房貸的壓力下,不得不忍氣吞聲工作,受著上司的鳥氣。隨著房貸還清,終於可以欣慰地說:「我擁有了這房產」。
然而,真的擁有嗎?就客觀的現實而言,「擁有」房產,就是在人為的地政登記系統中,換上自己的名字。只不過,翻開土地房屋登記謄本,你會有趣地發現,這土地房產,已在過去數十年間,登記了許多人的名字,而自己只是其中一個。每個登記為屋主的人,想必都曾為了這房產,耗盡心力。如今房產依舊,但這些人卻已不再「擁有」了,而自己呢?又能擁有多久?會被哪個未來屋主取代?
人性常不自覺地認為,眼前的美好狀態,未來會持續長久存在。例如,身體健康時,便認為自己該當如此,壓根沒想到自己將有臥病臨終的一刻。同樣地,擁有某些渴望的事物時,也常會認為,這個費盡心力才得到的東西,將長久屬於自己,不會變成別人的。有誰會在剛買了新房,或成功開創事業時,就真實體會到,遲早有天,自己將與這心血結晶,毫不相關?
所以,「擁有」其實是一個比我們想像中,更不真實、更不長久的概念。我們自認為「擁有」的物體,其實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中,與我們交會,讓我們接觸使用而已。在時光的洪流中,物體是物體,我是我;物體只是在一群人自以為是的認知中,劃分了給某個人,過了一段時間,不管願不願意,這物體必然又被過渡,成為另一人所擁有。而從當事人的角度而言,這就是「爭取、擁有、失去」的過程了。
坦白地說,人生並無法真正「擁有」任何外在事物。「擁有」事實上只是一個片刻短暫的虛幻感覺,我們充其量,對所有外在事物,只有某段時間的使用權,並無所有權。房產、財寶、地位、金錢…,皆是如此。把片刻的「擁有」看得太重,生死以之,或以傷天害理的方式,巧取豪奪,常都是因為被看似真實的所有權所蒙蔽,以為一旦「擁有」錢財名利,就將長久屬於自己。
每當見到詐欺掏空致富者,雖然聰明過人、得意一時,最後卻機關算盡、身敗名裂,就不禁想起一個朋友,常掛在嘴邊的話:「有這個命賺到錢,還不知有沒有這個命去花呢?」
想清楚自己真能擁有什麼,擁有以後對自己的真實意義又是什麼;如此,應會比較清楚,自己該以何種代價,去追逐名利吧!
作者:陳伯昌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周時期的井田制度|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井田制度」一詞是自戰國以來,人們對西周時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稱,歷代各家學者的解釋不盡相同。
我們認為它的含義有二:
一、「井」字像田地的形狀。田地中有阡、陌、溝、渠,劃分田地為若干方塊,來源於夏商以前。
二、西周的封建領主制剝削方式。這種剝削方式的基礎,即土地所存權的分配,是天子有所有權,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貴族有佔有權和使用權,庶人(農奴)無土地權利,只有耕作和提供剝削的義務。具體剝削方式,是貴族們將田地分為兩類,一類為貴族自留田,名「公田」,由所屬農奴們集體無償代耕,就是勞役地租。另一類大致以百畝為單位分給農奴各家耕種,收穫物歸農奴所有。孟子對這一剝削形式設想為:「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當然各貴族對公田、私田的劃分或分佈,因地因人而異,不一定絕對如此整齊劃一,孟子也說「此其大略。」古人把這種勞動產品再分配的方式「雅化」為「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公即諸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許買賣。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為諸侯百官的俸祿等級單位,又作為控制庶民的計算單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買賣,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關係去繼承。耕種井田的農業庶世也隨著土地同屬於領主階級所有,終生不得離開土地,更不准轉業。
所謂「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規劃、畝積和疆界的方塊田。長、寬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畝積為百畝,作為一「夫」,即一個勞動力耕種的土地。井田規劃各地區不一致。有些地方採用十進制,有些地方則以九塊方田叫一「井」。因為把九塊方田擺在一起,恰好是一個「井」字形,井田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一井的面積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納九百個勞動力;一萬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納九萬個勞動力。
在井田的田與田、里與里、成與成、同與同之間,分別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叫遂、溝、洫、澮;與渠道平行,還有縱橫的通行道,叫徑、畛、途、道。各種渠道的大小、深淺和通道的寬窄,都有一定的規格。
西周的各級統治者把井田分為三類。他們各自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於河流附近、背山向陽的平展土地)成千塊、上萬塊地留給自己,叫「公田」。因為公田的面積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驅使奴隸集體耕種。把距城市較近的郊區土地,以田為單位分給和統治者同族的普通勞動者耕種。這部分人因為住在「國」(即城市)裡,叫「國人」。國人不負擔租稅只負擔軍賦和兵役。他們平時每年向國家交納一小罐米和一捆牧草,作為軍費。戰時當兵,自己準備武器、糧食和軍需。國人有當兵和受教育的權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他們受教育主要是軍事訓練和學習禮儀。這部分人是社會裡的普通平民。他們表面上不受剝削,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但是,當時社會的掠奪戰爭是十分頻繁的。他們經常披征去打仗,自己家裡的田園都荒蕪了,因而破產負債。打了勝仗,掠奪來的土地和財富統歸統治者所有,如果打了敗仗,還有被俘淪為奴隸的危險。因此,國人的地位是動盪的。
封建領主把距離城市較遠、土質瘠薄的壞田,分給住在野外的庶人。庶人因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領主階級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最愚蠢,所以也管他們叫「氓」。庶人沒有任何權利,只有給領主耕種井田和服其他雜役的義務。他們每年要先在領主的大田上勞動,然後才准許去耕種自己作為維持最低生活的那一小塊土地。因此西周時期的「國」「野」對立,既是城鄉對立,也是階級對立。
春天到來,農事季節開始了。大批庶人全部被驅使到領主的「公田」上去。天剛一亮,領主指派的官吏(「里胥」和「鄰長」)就分別坐在村口,清查出工的人數。晚間收工時也如此。早在冬天備耕的時候,就由「里宰」根據勞動力的身體強弱、年齡長幼,把每兩個人搭配在一起,叫作「合耦」。兩個人一對,一起勞動叫一「耦」。這種拼種方法叫「耦耕」。在大領主的公田上,有成千耦、上萬耦的勞動者。他們在田官(「田畯」)的監視下勞動,有時候奴隸主頭子本人(「曾孫」)也親自去田裡監督。秋天,領主大田上的收穫,多得像小島,像山丘,要準備好成千倉、上萬箱去收藏。冬天農閒季節,庶民們還要給領主修房、打草、搓繩和幹其他雜項差役;婦女要為奴隸主採桑、養蠶、紡紗、織帛做衣裳、縫皮袍,從白天幹到半夜。領主怕他們偷懶,還要把他們集中到一起,既省燈火,又便於監督。
早在西周中期,就有個別貴族為了額外搾取庶民的剩餘勞動,強迫庶民開墾井田以外的空地。這樣開墾出來的田地,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也不可能有一定的畝積,是瞞著公室,不納稅的私有物,叫私田。周恭王時的格伯簋銘文記載格伯用四匹馬換倗生三十畝田,就是明證,因為公田是不允許用來交換的。到西周末期,私田的存在已相當顯著。爭奪田邑、交換土地的記載也多起來了。周厲王時的散氏盤銘文記述:矢人侵犯散國城邑,被打敗了,便用兩塊田地向散國賠償。周厲王時還有兩銅器,一個是鬲攸從鼎,另一個是鬲從盨。前者敘述鬲攸從分田地給攸衛牧,而攸衛牧沒給報酬,遂成訟事;後者敘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換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換,結果都順利成交。貴族們土地私有的慾望不斷增長,到周幽王時,連公田都企圖據為己有。周王再像原先那樣從貴族手裡收公田,就引起貴族們強烈的不滿。《詩經.大雅.瞻卯》記錄了當時貴族們牢騷:「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復奪之。」到春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私田急劇增加。諸侯、大夫們富起來。周王便不能任意侵奪他們的田地了。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取鄭國田地,就得王畿內蘇仇忿生之田作為交換條件。貴族之間為田地爭鬥、訴訟,也層出不窮了。公元前580年,晉大夫卻至與周爭鄇田,公元574年晉卻錡奪夷陽五田,卻犨與長魚矯爭田;公元前533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公元前528年,晉邢侯與雍子爭鄐田等等。這些事件,都表明土地制度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開闢和耕種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勞動力。而用奴隸制的辦法已不能調動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公羊傳》何休注說:當時「民不肯盡力於公田。」於是,一些順應新形勢的貴族為了招徠勞動人手,改變剝削方式,如齊國田氏向民眾徵賦稅使小鬥,把糧食貸給民眾用大鬥;晉國韓氏、魏氏、趙氏採取擴大地畝,而不增稅額的辦法,收買民心。這樣,奴隸們紛紛從公室逃往私門,「歸之如流水。」封建依附關係產生了。春秋時代見於記載的「族屬」、「隱民」、「賓萌」「私屬徒」,都指的是這些逃來的奴隸。雖然他們身份還不是自由的,但卻不同於庶民。他們可以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獨立經營農業和與農業有關的家庭副業。他們已經是封建農民的前驅了。奴隸的逃亡,使一些國家的公由,「唯莠驕之」「唯美桀桀」(《詩經.齊風.甫田》),變成了荒原。井田制再也維持不下去了。
《左傳》記載: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正式廢除井田制,承認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徵稅。公元前548年,楚令尹子木整頓田制,視土地高下肥瘠,「量入修賦」,其後各國也紛紛傚法。本來這些改革的目的在於維護舊秩序,但它們既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已成的事實,從而事與願違。在井田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缺口接二連三地被打開,井田制的瓦解崩塌就是必然的趨勢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心經 #人工關節 #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 #慈濟環保 #環保31始終如1 #翁游美玉 #蘇澳傳統市場 #聽經念經更要行經 #不識字 #不識字識道理 #智慧如海 #環保菩薩 #環保志工 #大愛臺頭家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不能加減做
《環保31 始終如1》
今天是慈濟推動環保志業滿31年的日子!(註1)身為大愛電視的員工,這個日子很重要,要牢記,要永遠感恩!
當然不是每一位環保志工都是從31年前就開始做環保的,但以我這幾年來與環保志工的互動發現,每一位志工做環保的因緣不盡相同,不過那種「一旦做了,就不想停」的信念是普遍且堅定的。
今年四月,我到宜蘭出外景,記得那一天春雨下不停,在蘇澳傳統市場裡,年逾80歲的翁游美玉菩薩推著回收車的身影,讓我想跑過去幫她的忙。
不識字的她,念佛、做環保是她的日常,即使雙腳都換了人工關節,她仍發願要做志工到最後一口氣!人家說:加減做。她說:要盡量做!因為她深知,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一口氣不來,什麼都沒了。
環保31,始終如1。今天就以她的影片,當作所有慈濟環保志工的縮影之一。
祝福每一位環保志工都福慧雙修,平安健康。
大愛阿明 感恩合十
2021.08.23
(註1)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於臺中新民商工演講。清早出門,見夜市收攤後,街上卻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結束,看到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節錄自「慈濟環保全球資訊網」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在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200711 -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的推薦與評價
Essence of the Bodhi MindOur Privilege to Use This Life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國封城鎖國,引起全球恐慌,電影裡的世界末日情景,就在真實世界上演 ... ... <看更多>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在 靜思語- ~【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摘錄自 ... 的推薦與評價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摘錄自證嚴法師語錄》 是啊! 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永遠屬於你的,包括你最愛的人,養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財富,你的身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