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局長一上任就宣示推動賽馬產業,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請問賽馬跟高雄的城市發展有何淵源,除了不一定吃得到的經濟想像,在生態、文化、歷史上對高雄又有甚麼正面意義?
況且站在動物權利保護的立場上,市政府也不該帶頭發展「以虐待動物來達成娛樂人類效果」的產業,在動物表演、動物競技逐漸遭到世界潮流反對的當下,為何高市府選擇在此時大開倒車?
#脫離高雄城市發展脈絡
「馬」既不是台灣原生種,也僅有在日本時代短暫發展過賽馬產業,且建構產業鏈的成本極高,更在高雄的城市發展脈絡上脫節,與其引進不屬於高雄的夕陽產業,不如好好盤點高雄的生態、文化、歷史資源,思考甚麼才是屬於高雄的未來。
譬如,作為台灣第一大的港灣城市,如何建構高雄市的「海洋文化」與「海洋產業」,就是市府可以著力的重點;擁有全台灣縣市中最多的濕地,高雄的「生態旅遊」絕對還有發展的潛力;美濃旺盛的客家文化,也是高雄在鄉鎮觀光上還可持續深根的立基點,光是我隨意盤點,就可以發現,高雄其實擁有豐沛的生態、文化資源,絕對值得高雄市政府挖掘。
#動物權利保護
若從動物權利發展來看,從盧梭最早提出「動物有不被虐待的權利」開始,到近期的彼得辛格在《動物解放》中提出「動物具有感知痛苦的能力,不該將動物排除在道德關懷的範疇之外」,「動物表演(如:馬戲團、海豚秀等)」及「動物競技(如:賽馬、賽狗、鬥雞等)」逐漸受到一般大眾反對。
動物表演、競技的訓練過程不僅殘忍,且強迫動物在人類面前做出超自然的動作與行為,更會對動物造成極大的心理與生理痛苦,更不用提賽馬過程中,有許多馬匹因為無法成功跨欄,在擠壓與踐踏的過程中脊椎斷裂甚至死亡,如此不人道且殘忍的博弈產業,難道是韓市長想推動的事業嗎?
#虐待經濟不是高雄價值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高雄市政府不應該為了馬上繳出成績單,而一味地追求速成,引進不屬於高雄歷史脈絡的產業,更將經濟發展建立在虐待動物的基礎點上,還牴觸現有的《動物保護法》規範。
我相信,唯有從高雄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產業、文化,才能真正代表高雄,我也相信,為了經濟發展而虐待動物,不會是高雄人的共識,請韓市長收回賽馬政策!
辛格動物權利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澳洲大火🔥
目前持續發生中的澳洲大火已經延燒數個月了,造成至少20人以上喪命、數十人失蹤、上億動物死亡,現在有十萬居民正住在災區中需要被疏離,已經有數千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避難,然後氣象預測接下來幾天氣溫還會更高!現在的情況非常危險!
12月中旬,澳洲大部分地區遭受強烈熱浪來襲,創下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平均最高氣溫為攝氏41.9度,澳洲的夏天通常炎熱乾燥,但氣候變化使得極端高溫時間越來越長、更頻繁,使得各條件惡化,令植被更加乾燥易燃。
現在的情況大概是,除非下一場極大的雨,否則這大火只能繼續燒下去、範圍繼續擴大。人類真的正在經歷大自然的反撲,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了。以前都不太重視與關心全球暖化這個議題,總覺得很無感,但最近真的越來越有感,澳洲首當其衝承受了地球暖化的結果,這一次不是北極熊、不是海獅,他們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早就已經快絕種了,現在— 輪到人類了。現在是澳洲,下一個會是一哪一個國家呢?什麼時候會輪到我們呢?
主因是什麼呢❓
而造成地球暖化最嚴重的主因,並不是我們以為的汽車啊工廠啊,而是畜牧業!
運輸、工業碳排放量加起來也比畜牧業製造的碳排放量還要低,不僅是碳排放量,畜牧業十分的浪費地球資源。
▫️地球上可使用的土地有三分之一為畜牧業所使用。
▫️畜牧業也非常非常的耗水,養一頭牛要耗掉的水,遠超過我們一缸洗澡水好幾十倍!
▫️全球生產的穀物,有50%以上都供應給畜牧業動物吃了,而這些動物是為了給人吃。
▫️用來養牛的土地如果用來種植物,產能差別有接近一百倍之多!
▫️而亞馬遜雨林被焚燒、被砍伐、被開發,畜牧業需負91%的責任
亞馬遜雨林與畜牧業🐄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的肺,雨林大量的樹、植物散發製造的水氣凝聚在空氣中變成烏雲形成大雨,這可以調節地球溫度,且雨林中的熱帶植被吸收了約700億噸碳排放量,雨林更是地球上其他物種的家,它擁有5萬種植物、1700種鳥類、500至700種不同的兩棲動物、哺乳類動物和爬行類動物,人類卻自私的只為了畜牧業需求的成長,而破壞了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利... 我有時候會想,明明人類也只是世界上的一種動物之一,我們應該是跟世界上所有動物share這個地球的,就因為人類的慾望無限,霸佔了整個地球,把資源耗盡,承受痛苦的卻是其他動物— 北極熊因為暖化已經沒有家住了,許多住在北極的動物,冰就是他們的陸地,而暖化使得冰持續融化中,他們的陸地越來越少了,就比如我們現在住的台灣島慢慢縮小當中,最後大家都要沒地方住了。
我們可以怎麼做?🙋🏻♀️
肉類的生產會製造出佔全球18%的溫室氣體,遠遠超過地球上所有運輸工具的總排放量;而這些溫室的氣體,主要來自於動物糞便、飼料的生產等,後續的宰殺、運送的過程也同時會產出溫室氣體。
換句話說,生產一公斤的肉=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3小時,等於一顆100瓦的燈泡照明20天所需的能源。
而全球每日個人平均吃掉100g肉,在台灣,每人一年平均吃掉77公斤的肉,經過計算全台每人只要一天不吃肉,就能減少一億六千萬公斤二氧化碳,放眼全球如果可在2050年以前,個人把食用肉減少到平均90g,就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使之平衡,暖化趨於緩和。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每個人都能做的減碳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選用蔬食。
🥬一天一餐不吃肉,或是一天選用蔬食
🍽少吃外地進口食物 降低食物運送排碳
🍏選用天然、有機的食物,減少繁複製程的碳排放
🍳簡化烹調程序,減少能源耗盡。
想著如果自己少吃一點肉,就能降低全球平均個人食用肉的需求,就少浪費了地球好多資源包含土地、水源、其他物種的生命;畜牧動物大量繁殖出現的變異病毒傳染給人類,造成人類流感死亡其實也都跟這些有關聯,當我知道了這些的事實之後,在選擇我今天要吃什麼的當下真的會讓我放棄選肉吃,澳洲現在正在承擔地球暖化造成的可怕結果,如果我們再不一起重視這件事,那麼不久後也要輪到我們了。
對這議題有點興趣了嗎?🎬
我很推薦大家看以下幾部Netflix影片:
🌍Our Planet 我們的星球,這部實在讓我震撼不已!畫素極高、剪接功力超強,把動物行為拍的好像電影一樣,看了會一直驚呼我們的地球好美好美,但也會很替那些正在絕種的動物感到痛心,是很真實又很不真實的一系列紀錄片。
🐮 Cowspiracy 奶牛的陰謀,這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我上面文字敘述的所有資料、原因、科學發現還有製作團隊發現的政府陰謀。
🥬The game changers 茹素的力量,這部雖然不是用很嚴謹的研究方法得出結論,不過影片中呈現的方式讓人很簡單易懂,我是看了這部片之後開始思考人類是不是真的沒那麼需要吃大量的肉(因為我那時候在增肌,每天要吃好多蛋好多雞胸肉),片中有很多運動員、健美選手都是全素者,連阿諾史瓦辛格現在也加入了素食者的行列了,所以讓我也很想親身嘗試看看。
澳洲現在需要你的幫助 🇦🇺
除了少吃肉救地球之外,現在澳洲的危機也需要你伸出援手,以下這則新聞中直接有不同機構的捐款連結,有消防員、救難軍、紅十字會、野生動物救援、無尾熊醫院、災民救助等,大家可以自行挑選想要幫助的機構捐款。
🤎 http://bit.ly/2umRIez
捐款方式很簡單,大多用信用卡或是Paypal都可以完成,身而為人,希望大家都能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盡一份心❤️
謝謝願意看完這篇超長文的你,地球因為有你現在要開始越變越好😊
資料來源:
https://nyti.ms/2rVbEEj
http://bit.ly/2sFj9Qp
https://www.cowspiracy.com/facts
Science Media Centre
辛格動物權利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康德你不要做這種奇怪的事啊!
據說近年,實驗室養出的「人造肉」就會進入市場了(真的嗎?),到時候吃素者將有一個新選擇:我們可以不需要豢養食用動物,也不需要殺死活著的生命,來取得好吃的肉肉。
先不考慮到時候這種肉該怎麼稱呼的嚴肅問題,我們先來考慮:我們不應該吃動物的肉嗎?我們應該吃人造肉嗎?
彼得.辛格(Peter Albert David Singer)是一位知名的應用倫理學家,一位動物權利(Animal Right)的推廣者——他不只吃素,他推廣著一種吃素的倫理學。
在倫理學中有一種理論叫作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這種理論主張:我們應該做能促成最大效益的事。然而我們應該考慮誰的效益呢?有人主張考慮自己重視的人的效益,有人則主張考慮所有有關的人的效益。但無論如何,傳統的效益主義者討論的都是「人的效益」。
辛格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我們應該也考慮那些和人的感受類似的生命的效益。一旦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會知道不應該虐待動物,無論虐待動物是不是會讓知情和動手的人感到快樂。也會起碼同意,只要豢養、屠殺動物的環境並未改善,我們就不應該豢養動物。
辛格的這種主張,我們將它稱作倫理學的擴張主義(ethical extensionism)。如果我們同意這種思想,我們就會得出,人類的享樂與維生應該盡可能減少動物的痛苦,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吃人造肉。
▌烙哲學
◎ 作畫:沃草
◎ 加入烙哲學一起抬槓: http://citizen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