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以前,累積職涯馬拉松的能耐】
文章出處:今周刊756期 杜書伍口述、翁書婷整理
一到了畢業季,很多新鮮人都要踏入職場,開始要找工作。像我這輩子唯一一次應徵工作,就是來神通面試,因為我在當兵時就選定,一定要進神通工作,從此之後就一路待在神通集團,從小工程師到了現在。所以,我覺得新鮮人一定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談職涯規畫之前,要先對企業組織有基本概念。一個組織裡大概可以分為基層員工、基層幹部、中階主管、高階主管。其中,主管和幹部的平均比率大約是15%到20%左右;另外,最基層員工裡也有一些有潛力的,未來會升上去的人,大概占10%。
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就是要努力成為基層員工裡最有潛力的前10%。
職涯規畫
三十歲前成為基層幹部
而且,三十歲是一個重要關卡,你要在三十歲左右就進入基層幹部,為什麼是三十歲呢?用倒推法來算,我們六十歲左右就退休了,五十到六十歲是高階主管,四十到五十歲是中階主管,所以你必須在三十歲以前進入基層幹部,才有機會在四十歲左右升到中階主管的位置。所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年齡是很重要的,一般企業裡很少有人在五十歲才當上基層主管。
所以新鮮人一定要知道一件事:三十歲以前的基礎工作要做得很扎實,同時讓自己累積成為一個幹部的特質和能耐。
可是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一邊走一邊摸索,一直換工作,到二十八歲才找到自己真正的路,這就太晚了,錯過我所說的,「三十歲的關鍵」。
所以在大學時代就要探索,要對未來的工作有規畫,我的個性是活潑還是文靜?我的強項在哪裡?我要學什麼專業?這個專業適合什麼性質的工作?用什麼方法獲得這項專業?這樣的話,在大學時代你就會有個約略的方向,會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一畢業就馬上進入另一個歷程。
職涯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會建立起我們的職涯人格,就像原生家庭影響我們的人格一樣。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經營觀念,社會新鮮人不知不覺就會吸收這些文化,變成你自己的企業認知,或是一種職場的態度和觀念。
所以對新鮮人來說,你需要有好的環境培養你的職涯人格。如果你進去的是家好公司,有長遠企圖和規畫的公司,它的營運模式就會非常的專業和正規。在這樣的經營環境中工作,自然而然就會知道,很多事情有制度有規畫,就可以從中培養出正確的企業人格。
求職技巧
不要被面試招數迷惑
相反的,如果進入一家不好的公司,經營上習慣於見招拆招,丟「擦邊球」,採取一些不正規的作法,而因為你是新鮮人,又沒有待過別的公司,就會以為企業經營就是如此。潛移默化之下,你就會小鼻子小眼睛,思惟格局不夠大。如果你是以擔任中階或高階主管為目標,你的格局要大,才能把企業帶大。
「不要被一堆面試的招數迷惑」,現在很多資訊教你應付面試,譬如面試時表現出很有自信的樣子,這些都是一些表面工夫而已。你是真有自信還是假自信,企業主又不笨,怎麼會看不出你是不是真材實料。
因此最重要的是,好好研究這一家公司,去面試的時候,你有所準備,你回答出來的答案就會很有條理和重點,千萬不要到面試的時候還在問,「你們公司在做什麼?」這顯示出你對自己一點規畫也沒有。
另外,在面試的時候,我會看這個人,表達事情的條理清不清晰。清晰,表示腦袋有在動;不清晰,就表示資訊都只是被塞在腦內的儲藏室裡,沒有融會貫通,無法活用,所以會有混濁的感覺。清晰的腦袋,就代表有思考的習慣,就容易吸收很多東西。
很特別的,我還會看這個人的成長過程,會不會從挫折中獲得體悟,例如被問到「你大學為什麼會重考?」有些人會掰一大堆理由,有些人會很坦誠地自我檢討,「因為高三的時候都在玩。」我要的人,是對挫折真正有感覺、會檢討的,不是船過水無痕、過了就算了。
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我的面談重點,其實,從應徵對象的言談間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急不急躁、願不願意投入,願不願意從基礎的事情做起。偶爾,面試時我會放出一些假設性的測驗題:「我們公司加班很嚴重喔!」然後看他的表情,是很勉強,還是欣然接受。
最後,就是彈性。如果這個人回答問題,很斬釘截鐵,鐵口直斷,我反而很怕。因為年紀輕輕、經驗不足的新鮮人,通常對問題沒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如果一下子就把話說得太滿,心態上恐怕就會缺乏彈性。最好的狀態,是對問題有自我的解讀、想法與認知,但不是一下子就把答案說滿、說死。
雖然每個企業對需要的人才特質各有所需,可是前面談過的這些條件卻是最基本的。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某某企業有沒有加薪,可是我要強調,企業加薪是有標準的,是加給有能力的、努力的員工;不努力、沒能力的人不應該加薪,或者,加薪幅度也不應該相同。
最佳態度
把別人不做的撿起來做
所以,若你是真正的人才,你自然就會被加薪、被拔擢,因此與其四處打探企業加薪的狀況,不如反求諸己,建立正確的工作態度,也就是在越短的時間內,做越多事情,別人不要做的事情都撿起來做。有了這樣的態度,就能讓你的工作歷練快速擴大。
像我進神通電腦當工程師的時候,剛好遇上辦公室要搬家。某晚七點多,大家都下班了,只剩下我和搬家工人,我就承接總務的工作,指揮工人。後來老董事長(指苗育秀先生)來了,還誤把我當成總務說:「這些工人很辛苦,你要給他小費!」我從董事長對基層員工的態度,學到一些管理員工的藝術。
其實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也沒有加班費可領,可是因為多做,就有機會學到一些東西。所以新鮮人應該是力求自己的歷練不斷增加,而不是挑三揀四,只想著「我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像我,交大畢業,可也是做總務的工作。
還有一次,是老闆突然問我,「我們有一個project(專案),負責人突然趕不出來,你可以試試看嗎?明天早上告訴我。」那時我才剛進去,東西南北也還沒搞清楚,可是我沒有拒絕,因為我在退伍之前就看過公司的產品清單,早就研究過公司的各項產品,所以能夠抓到機會。後來我熬了一晚沒睡覺,趕在截止時間之前做出來。
職場生涯就是這樣,積極地幫自己準備好,比別人更用心投入,自然而然就會在80%的基層員工之中成為10%的潛力員工,接下來,進入20%的主管階層。
#連結閱讀:
1. 杜書伍:做事前,先找到你的GPS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83546945175703
2. 主管職位的能力提升優勢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1041943262669404
3. 年齡數字的魔咒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1057121757818221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退休 不要做的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Akrofitness 健身部落格 x 健人健智 Talks with Kev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雅媽的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退休時代"備1千萬"可退休?! 專家:但別做"這8件事" 中視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生活智慧- 他體悟:退休後千萬别做的7件事 - Facebook 的評價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Akrofitness 健身部落格 x 健人健智 Talks with Kev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聳動的標題我們就不多看,我覺得看完這篇結論也不應該是 “及早籌錢”。我想到的議題是:我們是否太短視,年輕時總是覺得投資“健康” 實在太貴,後來才發現今天投資才是最“省”的選項?
二十,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家裡爺爺奶奶多半都到了需要家人照顧的年紀,有些人爸爸媽媽可能也即將退休。上了年紀的家人,健康就變成一個重要的議題,一般上班族不可能有時間照顧,那照顧機構,專人照顧,要花多少錢呢?我們都可以看出照顧家人的金錢,時間成本有多高。
那我們先不討論爺爺奶奶的健康,我們自己爸爸媽媽,甚至自己的健康呢?今天上健身房運動,上教練課,找專業人士第一時間調整好身體傷痛,要花錢沒錯,但這是我們可以“選擇” 要不要做的事。但是年紀大了,身體虛弱生病受傷以後,醫藥費、住院費、安養院費用,是不付不行的,我們已經失去了選擇權。而身體能力的消逝,通常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快。
一算下來,到底哪個花得多?
不要等到沒有選擇,才開始投資自己的身體。也多鼓勵爸爸媽媽家人朋友,生活品質,建立在健康的身體。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雅媽的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找出一個非正規的方式走下去
在我們這裡的奇布茲幼稚園,有一項不是全以色列幼稚園都有的活動-每天的散步。
我們從寶寶六個月大就開始帶他們出門散步。
散步就散步,有什麼重要或值得說明的嗎?
那當然,這裡的散步不只是散步。為了配合小孩的成長發展狀況,散步的內容會有不同的規劃:如果是小寶寶我們重點會是讓寶寶有機會接觸草啊,土啊,碰到樹葉啊(自然也順便放入口中嚐嚐),讓寶寶在戶外爬行;中大班的孩子走得遠,爬得多。認識動植物、品嚐從野外摘下來的果實、認出走過沙丘動物的腳印、團隊互助跟比賽…都可以是幼稚園老師的教案之一。
昨天進修研習,主題就是「散步」。主講人是個退休的以色列導遊。目前有空就是去幼稚園帶孩子們「散步」。上完理論課大家包包收收跟他一起出門體會他的散步行程。
一路上認識植物,他告訴我們雖然就是在社區內散步,他還是會利用機會讓小孩體驗一些小擦傷、沾些有刺的植物…我正在吃驚他會帶著小孩做些我從小一直被警告不要做的事情之時,我們來到了一處往下的樓梯。
樓梯的下方是社區游泳池。主講人說:「小孩的應變能力跟求生能力在這種地方訓練最好。來到這裡,我會要求小孩不可以用『正規方式』走到下面」
他的意思自然是:我們要到最下方,但大家不可以走樓梯下去…。然後他要我們猜想四五歲的小孩用什麼方式走下去…。在場大家七嘴八舌,方式自然不只一個,但每個都有些危險
「這不危險嗎?」我還是忍不住的問了
「嗯,一開始孩子會怕怕的,但他們的體能其實夠好可以克服,頂多不就是擦傷?」主講人笑著說
大家都點了點頭,看來都很贊成主講人的想法。
回演講廳的路上,我忍不住照了這張照片。我看只有以色列的幼稚園老師跟父母會覺得這種主意很好。
我想,我們常說以色列人能有不被規矩束縛的創意跟做法,我愈來愈覺得,跟他們的幼兒教育實在很有關係!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生活智慧- 他體悟:退休後千萬别做的7件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生活智慧's post. 生活智慧. Nov 14, 2019. 他體悟:退休後千萬别做的7件事 · WISDOM-IN-LIFE.COM. 他體悟:退休後千萬别做的7件事. 退休後買部車犒賞自己、蓋間 ... ... <看更多>
退休 不要做的事 在 退休時代"備1千萬"可退休?! 專家:但別做"這8件事" 中視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人工時長,工作內容繁重,不少人年過4,50歲就想 退休 ,但到底要準備多少 退休 金,才能安度晚年呢?專家建議,可以抓 退休 前月薪的七成,做為一個月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