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星期五 農曆六月廿一日 天氣 晴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m0937507877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葉文昌留言說:「這7月初說有個環評說明會,基隆有哪些人參加?內容如何?就在我們家後面,我有船也停在外木山港,也很關心。」
分享好友張智涵留言說:「填海造陸 只讓天然氣用30年要永久破壞生態 現在還在反核傻傻的 海洋風電台灣真的適合嗎 要去查看看風電損壞率」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奧運奪牌排行
至7/29 16:00 前
金牌/銀牌/銅牌/合計
1. 中國(CHN)
14/6/9/29
2. 美國(USA)
13/14/10/37
3. 日本(JPN)
13/4/5/22
4. 澳洲(AUS)
8/2/10/20
5. 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ROC)
7/11/7/25
19. 中華台北(TPE)
1/2/3/6
分享二 疫情新聞
疫情兩大隱憂:疫苗接種率、變異株入侵
國內社區主要流行是英國變異株,不過全球目前最主要流行病毒已經轉為印度Delta變異株,傳染力比英國變異株更強、住院率更高。6月底屏東出現本土Delta群聚事件,也成為這波疫情一大危機,所幸經過擴大全村採檢、餐飲超商關閉等措施,疫情受到控制,感染Delta病毒的本土個案維持在12例。
指揮中心26日宣布,將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也暫停旅客來台轉機。不過,國內過去境外移入持續有變異株檢出,上上週、上週都以Delta為最大宗。黃立民直言,變異株要完全擋住機會太低,除非都不和國際往來;而現在最首要任務就是接種疫苗。
本土疫情這段期間我方自購的莫德納、AZ疫苗有部分到貨,加上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日本分三批共捐贈334萬劑AZ疫苗,目前國內疫苗取得接近900萬劑。蔡英文總統喊話月底疫苗覆蓋率達到25%,國內已經提前達標,根據指揮中心最新數據,截至25日為止,累計接種 667萬4,129 人次,疫苗人口涵蓋率 27.39%,劑次人口比 28.42(劑/每百人)。
黃立民表示,目前對新冠病毒的瞭解,仍然比較喜歡較冷的天氣,即便未來兩個月守住,秋冬仍然會面臨更嚴峻的疫情,疫苗覆蓋率得衝上8成國人接種2劑疫苗,才比較能因應。不過以目前國內疫苗到貨情況,恐怕是很難達標。
原文網址: 今起全國降二級!專家提兩大隱憂 兩狀況警戒恐再升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727/2040654.htm......
分享三
全台降二級 4大超商開放內用條件曝光 OK暫不跟進
7月27日至8月9日降二級警戒,超商、賣場內用區依照餐飲指引開放內用,也就是要加裝隔板和保持社交距離,超商熟食則不開放販售,目前由於雙北決定暫不開放內用,全台總店數超過1.2萬家的超商在跟進決策上困難度高,目前僅OK超商確認降二級期間不開放座位區和廁所,之後再視狀況跟進。
【7-Eleven】
全台近6200店的7-11表示,確保門市與消費者健康安全為優先考量,相關做法將依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各項指引與規範,實行細則將依照各地方政府規範執行,將持續視疫情滾動調整做法。
【OK mart】
全台830店的OK在降二級警戒後全台門市相關措施以安全便利服務為原則,相關防疫措施持續,二級期間店內顧客用的廁所、顧客休息區持續暫停開放,後續視需求調整。OK表示,自助熟食區配合規範暫停販售,部分門市因消費需求,可由門市人員協助夾取茶葉蛋及燒番薯等商品。消費者入店需進行「簡訊實聯制」、遵守安全距離,實施「結帳區等待線」控管店內人流,維持「一人一坪」的安全原則。門市人員佩戴醫療級口罩、酒精消毒與額溫測量,每隔8小時三班制進行門市環境清潔消毒等措施。
【萊爾富】
全台1450店的萊爾富針對二級因應還在討論中。是否開放內用將配合各縣市地方政府規範執行,並遵照中央公布防疫指引,若所屬地方政府有開放內用座位區,將配合防疫指引,落實座位區防疫清潔、社交距離。
【全家】超過3800家的全家便利商店表示,將配合各縣市公告的內用規範執行。
新聞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20210723005377......
資料
分享四 國際日
7月26日,第二個「世界紅樹林日」| 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
2016年7月26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的第一個「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簡稱為「世界紅樹林日」(World Mangrove Day)。這是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97 EX/41號決定所設立。
設立特別的「世界紅樹林日」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紅樹林的重要生態作用,提升人們對紅樹林的保護意識。紅樹林作為世界上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不但為數百種動植物提供棲息地,還能凈化水土、釋氧固碳、阻滯風浪。海岸區域的紅樹林,是一種重要的濕地類型,它不僅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區域,還能夠幫助人類面對極端天氣。每一公里紅樹林群能減少50cm的豪雨量,並削弱颶風、海嘯等影響。
然而在上世紀,全世界一半以上紅樹林消失了。根據英國皇家植物園發布的《2016世界植物狀況》報告,紅樹林、森林喪失引起的棲息地變化正對許多物種造成巨大影響。
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考察時明確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保護紅樹林,綠會在行動
為保護紅樹林,綠髮會開展的有關工作包括,一、通過環境公益訴訟為紅樹林提供司法保護;二、通過公益項目、環境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等提高公眾對於紅樹林保護的意識;三、爭取建設「中華保護地」保護紅樹林生態。
2015年新《環境保護法》頒布后,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通過司法手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綠髮會提起旅遊開發破壞紅樹林環境公益訴訟案,與紅樹林保育聯盟作為共同原告,向海口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案於2015年5月底立案。
2016年4月,根據《北海紅樹林生態救贖項目第一期考察報告》,綠會為公益項目「北海紅樹林生態救贖」撥付首批資助款。該項目旨在來推動、喚醒社會公眾及沿海管理的權屬部門對紅樹林的重視,保護紅樹林生態及海洋生物,展示紅樹林自然生態的巨大作用,避免過度開發帶來的生態隱患和災難。
2016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綠髮會以「關注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舉辦紀念活動,呼籲人們關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會上,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孝強在主題發言中提出,「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珊瑚礁面積累計喪失80%,紅樹林面積累計喪失73%,整體形勢嚴峻。」近年來,受人類開發利用活動的不斷增強和全球氣候變化日漸加劇的影響,南海生物多樣性及其生境遭受不同程度地破壞,逐漸退化,南海典型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生態系統已經連續多年處於亞健康狀態。
2016年12月13日,在深圳召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發展夥伴關係研討會上,綠髮會副秘書長曾對紅樹林保護提出四點建議:建立紅樹林保護網路合作體系,爭取建立-東盟紅樹林保護網路;將紅樹林保護納入中華保護地體系;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通過司法手段懲罰和制止破壞紅樹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資料來源:Zi字媒體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8bvajX
退化行為英文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30 星期五 農曆六月廿一日 天氣 晴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m0937507877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葉文昌留言說:「這7月初說有個環評說明會,基隆有哪些人參加?內容如何?就在我們家後面,我有船也停在外木山港,也很關心。」
分享好友張智涵留言說:「填海造陸 只讓天然氣用30年要永久破壞生態 現在還在反核傻傻的 海洋風電台灣真的適合嗎 要去查看看風電損壞率」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奧運奪牌排行
至7/29 16:00 前
金牌/銀牌/銅牌/合計
1. 中國(CHN)
14/6/9/29
2. 美國(USA)
13/14/10/37
3. 日本(JPN)
13/4/5/22
4. 澳洲(AUS)
8/2/10/20
5. 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ROC)
7/11/7/25
19. 中華台北(TPE)
1/2/3/6
分享二 疫情新聞
疫情兩大隱憂:疫苗接種率、變異株入侵
國內社區主要流行是英國變異株,不過全球目前最主要流行病毒已經轉為印度Delta變異株,傳染力比英國變異株更強、住院率更高。6月底屏東出現本土Delta群聚事件,也成為這波疫情一大危機,所幸經過擴大全村採檢、餐飲超商關閉等措施,疫情受到控制,感染Delta病毒的本土個案維持在12例。
指揮中心26日宣布,將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也暫停旅客來台轉機。不過,國內過去境外移入持續有變異株檢出,上上週、上週都以Delta為最大宗。黃立民直言,變異株要完全擋住機會太低,除非都不和國際往來;而現在最首要任務就是接種疫苗。
本土疫情這段期間我方自購的莫德納、AZ疫苗有部分到貨,加上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日本分三批共捐贈334萬劑AZ疫苗,目前國內疫苗取得接近900萬劑。蔡英文總統喊話月底疫苗覆蓋率達到25%,國內已經提前達標,根據指揮中心最新數據,截至25日為止,累計接種 667萬4,129 人次,疫苗人口涵蓋率 27.39%,劑次人口比 28.42(劑/每百人)。
黃立民表示,目前對新冠病毒的瞭解,仍然比較喜歡較冷的天氣,即便未來兩個月守住,秋冬仍然會面臨更嚴峻的疫情,疫苗覆蓋率得衝上8成國人接種2劑疫苗,才比較能因應。不過以目前國內疫苗到貨情況,恐怕是很難達標。
原文網址: 今起全國降二級!專家提兩大隱憂 兩狀況警戒恐再升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727/2040654.htm......
分享三
全台降二級 4大超商開放內用條件曝光 OK暫不跟進
7月27日至8月9日降二級警戒,超商、賣場內用區依照餐飲指引開放內用,也就是要加裝隔板和保持社交距離,超商熟食則不開放販售,目前由於雙北決定暫不開放內用,全台總店數超過1.2萬家的超商在跟進決策上困難度高,目前僅OK超商確認降二級期間不開放座位區和廁所,之後再視狀況跟進。
【7-Eleven】
全台近6200店的7-11表示,確保門市與消費者健康安全為優先考量,相關做法將依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各項指引與規範,實行細則將依照各地方政府規範執行,將持續視疫情滾動調整做法。
【OK mart】
全台830店的OK在降二級警戒後全台門市相關措施以安全便利服務為原則,相關防疫措施持續,二級期間店內顧客用的廁所、顧客休息區持續暫停開放,後續視需求調整。OK表示,自助熟食區配合規範暫停販售,部分門市因消費需求,可由門市人員協助夾取茶葉蛋及燒番薯等商品。消費者入店需進行「簡訊實聯制」、遵守安全距離,實施「結帳區等待線」控管店內人流,維持「一人一坪」的安全原則。門市人員佩戴醫療級口罩、酒精消毒與額溫測量,每隔8小時三班制進行門市環境清潔消毒等措施。
【萊爾富】
全台1450店的萊爾富針對二級因應還在討論中。是否開放內用將配合各縣市地方政府規範執行,並遵照中央公布防疫指引,若所屬地方政府有開放內用座位區,將配合防疫指引,落實座位區防疫清潔、社交距離。
【全家】超過3800家的全家便利商店表示,將配合各縣市公告的內用規範執行。
新聞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20210723005377......
資料
分享四 國際日
7月26日,第二個「世界紅樹林日」| 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
2016年7月26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的第一個「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簡稱為「世界紅樹林日」(World Mangrove Day)。這是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97 EX/41號決定所設立。
設立特別的「世界紅樹林日」是為了讓人們意識到紅樹林的重要生態作用,提升人們對紅樹林的保護意識。紅樹林作為世界上物種最多樣化的生態系統之一,不但為數百種動植物提供棲息地,還能凈化水土、釋氧固碳、阻滯風浪。海岸區域的紅樹林,是一種重要的濕地類型,它不僅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區域,還能夠幫助人類面對極端天氣。每一公里紅樹林群能減少50cm的豪雨量,並削弱颶風、海嘯等影響。
然而在上世紀,全世界一半以上紅樹林消失了。根據英國皇家植物園發布的《2016世界植物狀況》報告,紅樹林、森林喪失引起的棲息地變化正對許多物種造成巨大影響。
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考察時明確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保護紅樹林,綠會在行動
為保護紅樹林,綠髮會開展的有關工作包括,一、通過環境公益訴訟為紅樹林提供司法保護;二、通過公益項目、環境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等提高公眾對於紅樹林保護的意識;三、爭取建設「中華保護地」保護紅樹林生態。
2015年新《環境保護法》頒布后,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通過司法手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綠髮會提起旅遊開發破壞紅樹林環境公益訴訟案,與紅樹林保育聯盟作為共同原告,向海口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案於2015年5月底立案。
2016年4月,根據《北海紅樹林生態救贖項目第一期考察報告》,綠會為公益項目「北海紅樹林生態救贖」撥付首批資助款。該項目旨在來推動、喚醒社會公眾及沿海管理的權屬部門對紅樹林的重視,保護紅樹林生態及海洋生物,展示紅樹林自然生態的巨大作用,避免過度開發帶來的生態隱患和災難。
2016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綠髮會以「關注南海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題舉辦紀念活動,呼籲人們關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會上,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孝強在主題發言中提出,「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珊瑚礁面積累計喪失80%,紅樹林面積累計喪失73%,整體形勢嚴峻。」近年來,受人類開發利用活動的不斷增強和全球氣候變化日漸加劇的影響,南海生物多樣性及其生境遭受不同程度地破壞,逐漸退化,南海典型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生態系統已經連續多年處於亞健康狀態。
2016年12月13日,在深圳召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發展夥伴關係研討會上,綠髮會副秘書長曾對紅樹林保護提出四點建議:建立紅樹林保護網路合作體系,爭取建立-東盟紅樹林保護網路;將紅樹林保護納入中華保護地體系;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通過司法手段懲罰和制止破壞紅樹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資料來源:Zi字媒體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8bvajX
退化行為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聲明憂鬱跟焦慮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到形成心理疾病,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會是單一原因。這裡所講的內容,也不是援引自心理學文獻,更沒有要試圖解釋「其他公眾人物為何容易得到焦慮跟憂鬱的症狀」,這裡我只想要講一個我最近體會到的事情;然後這裡指的焦慮跟憂鬱,並不是指焦慮症和憂鬱症,而是指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好了我要開始講了
不知道是因為論文,還是耳鳴這個陳舊的疾病困擾我已久,前陣子資格考結束之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漫長的人生無望感的時期(我老闆說這個是榮格心理學裡面的「創造性的退化」,然後就再也什麼都沒說了😂)。
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討厭自己,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用、做什麼都沒意義(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雖然還是會寫正向的內容,還是會錄音,但在陪伴大家的過程當中,那些話好像也是在鼓勵我自己。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沒有終止繼續接受榮格分析治療,但是幫助都很小,我就連打開論文的檔案都不想,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也沒有心情打電動,血源詛咒、薩爾達傳說擺著都不想玩。沒錯,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是有一次在整理BDI-II(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類似「過往讓我感覺到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讓我提不起勁」,我嚇到尿都要噴出來了!趕快拿起筆來填寫,只可惜我做完了整份量表,大概只有14分,連輕度憂鬱都不太算;於是我又去做了貝克焦慮量表(BAI),也不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水準。講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那種無望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其實我已經吃SSRI吃了(用來調節大腦血清素藥物,通常用來治療憂鬱,但當初醫生是因為我的耳鳴開給我的,據說有幫助?)一段時間,情緒上面稍微有改善一點點,但是沒有很明顯,就這樣子持續了一個多月。
突然有一天,雖然論文還是沒有動靜,但不知道為什麼,那種無望、覺得自己沒用的感覺,突然就消失了。我想起心理師小D十年前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改變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這段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久好久,後來我終於明白,那是因為我開始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我弄了一個可以讓我寫論文、工作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面的空間,也是心理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我找到可以依靠、陪伴我的時候讓我覺得心安的朋友,這些朋友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在旁邊而已,光是那個「在」本身,就會讓我覺得心安。而且,這樣的朋友不能隨便亂找,還要讓你覺得「你不會造成他的麻煩」。
當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他就會為你開一扇窗——休蛋及咧,這是講給正向積極的人聽的。在我們這種悲觀的人眼裡,解釋的路線應該是反過來:當上帝幫你開了一扇窗,他也會幫你關一扇門。
沒錯,好景不常,雖然無望感不見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每天會有滿多明顯的焦慮湧現,可能是會坐不住,可能是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過來等等,抗焦慮藥通常就只是像頭痛藥一樣的效果,吃了之後有一段時間會覺得舒服,但藥效退了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一般而言我的經驗大概是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至於我一天到晚夾在耳朵上的CES,有一些效果沒錯,不過幫助並沒有很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我的Medium看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
一直到這幾天,我的分析師跟我在治療上有一個巨大的進展,細節我就跳過不說了,我想要分享一個很關鍵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忙到和我有類似狀況的人。
先講結論:有些時候你的焦慮跟憂鬱只是用來提醒你,過去一直以來你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再支撐你現在的日子了。那些你所擅長的技巧,對過往的你可能有用;這些「技能」可能是防備、可能是穿盔甲、可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錯的樣子⋯⋯老實說,這些方法以前真的很有幫助,也讓你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歲月,但現在不行了,所以焦慮跟憂鬱就像是「使者」一樣,來敲你的門,跟你說:嘿,親愛的陛下,該換個方法囉!
這幾天被分析之後,我突然有個體會是,原來 焦慮跟憂鬱有時候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來自於背離自己,背離那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因為別人的要求、因為他人的期待、因為想要活成別的模樣,因為武裝,而把自己弄成其他的形狀,可是個背叛,對於內心那個被縮得很渺小的自己來說,是很心疼的,所以他用各種方式來提醒你——這樣做不對喔,你快點過來過來看看我,你怎麼會放棄真實的我呢?
有了這一層了解之後,我才突然懂得,前陣子我覺得很無力,而後來覺得很焦慮,是來自於我一直在跟「那個自我」對抗——我內在的自我一直想要航向某個地方,但行為上的我一直跟他抵抗。我用我過去所習慣的方式在生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以前我習慣的那個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子了。
什麼是我過往所習慣生活呢?以網路上面的創作者來說,就是大家喜歡的樣子。這些創作者很多時候會面臨內心裡面的眾多情緒,是來自於廣泛的外在眼光和壓力。由於點擊數、追蹤數、討論數都來自大量的其他人的眼光,有喜歡你的人就會討厭你的人,所以心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房間裡面,裝了很多台攝影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你所做的事情都要考量別人喜不喜歡,雖然你也有鏡頭以外的生活,但你的心靈空間終究有一大部分被這些評價給佔據——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worth),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好惡、完全建立在你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是你的伴侶、身邊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別人對你的眼光——簡單地說,就是當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有價值,讓大家討厭你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公眾人物經常面臨這種心理上面的波濤洶湧,如果心理強韌性不夠,就很容易被拉入這種起伏的漩渦。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原來前陣子我一直有種焦慮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早就過了臉書的時代,現在ig 與 YT才是大家習慣看的東西,有時候去大學演講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年輕人都不認識我,我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然後這種焦慮會讓我很想要再抓住多一點東西,多貼一點文章(因為我不習慣拍影片,只習慣寫東西)、多錄一點Podcast,但卻忘記了,抓住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虛幻的,就像浪花一樣,退潮之後就會變成空氣。過往的我習慣跟隨著這些浪花的生活,但現在的我,似乎更適合坐在岸邊,觀看潮起潮落。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我的不習慣,我還習慣著在浪花上面馳騁,但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其實很想坐在石頭上面休息(這一段有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
#找到你不可取代的東西
所以治療師說了一段話,我也想送給大家:「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取代,但是你這個人本身,一定有什麼是無法被別人取代的東西。去到找到這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把它當作你最珍貴的寶藏,花時間在上面深耕,就可以拓展出屬於你的一整片森林。」
什麼是對我來講,屬於我自己不可取代、又很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是在跟個案工作,或者是在接觸自己的情緒上面,我發現我都不是那麼擅長跟情緒一起合作,因為我的理性大腦太明顯了,就是喜歡整理步驟、因果邏輯跟推論,硬是要去處理那些模模糊糊的情緒,好像是要拿腳去踢石頭一樣。
但是,我很喜歡閱讀知識,從知識裡面得到的快樂,常常會讓我快樂很久很久(真的是很久),也很喜歡整理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喜歡的、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不可取代的部分。這個就是我的寶藏。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
一直背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呢?你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屬於你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部分,是什麼呢?如果你胸口有一小把的火焰,這個火焰在提醒你,好久以來都沒有好好的看見他了,那個珍貴的火焰,會是什麼呢?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的東西,彷彿是些許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的保存,將它培養大,當作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村上春樹。
承認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有些事情真的無能為力炸醬麵,是我們一輩子都要不斷練習的課題。
願我們在今年夏天,都能夠找到心中的那把火焰,一起坐在篝火旁邊,煮酒烹茶,彈著吉他,跟星星許願,然後重新,和真實的自己靠近。
#憂鬱 #憂鬱症 #焦慮 #焦慮症 #耳鳴 #自我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