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威力」
週末的家庭聚會,我哥哥打從進門就風風火火的執行一系列的任務:
1.幫媽媽把補充品盒裝好。
2.擔心我們手足因為戴VR設備太久不舒服,發給我們平衡重量的小物、頭帶、冷敷眼罩。
3.試試弟弟買給媽媽的健身器材。
最後最後,我有糖尿病體質,我哥哥要確保我不會破功又回去吃米飯麵包,先發給我們低醣蛋黃酥,再放幾張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的照片給我們看。
我剛看的時候以為是恐怖片的特效手部化妝,我哥哥說是真的。
我問我哥哥:「要潰爛到這樣的程度,一開始有徵兆的時候不會怕嗎?那時候不會想要行動起來,不吃米飯麵包,阻止這樣的潰爛嗎?」
我哥哥說:「所有的病痛都是這樣開始的,先是不知不覺,知道了以後沒辦法阻止自己的衝動,扭轉習慣,終致無法挽回。
首先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大家都吃米飯麵包,就以為是正常的。開始血糖高,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吃米飯麵包的習慣和觀念無法扭轉,最後一點一滴的走向截肢或失明。」
我哥哥並不是拿了照片來嚇我。放在我的專業中,哪個痛苦,哪個關係的破裂不是這樣走向無法挽回的?
「我這樣講話又沒有什麼意思,你那麼敏感幹什麼?」不覺得自己哪裡有錯,因為大家都是這樣講話的。
當關係開始有裂痕,知道得改變,但是慣性太強,仍然衝口而出。
最終就是走向關係的痛苦與滅亡。
所幸我學了正念,能夠有方法在覺察到衝動時,停一下,呼吸,讓衝動過去。也因此,任性說話、行動或進食的機會少很多。
回程,我弟弟載我回家。談起我家人學習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走學校體制,一條是自學。我弟弟和我兒子都是自學型的人,我弟弟生意做得很好,邊健身邊聽財經訊息,是我們家賺最多錢的人,也是最常回家陪媽媽練健身、處理事情的孩子。
弟弟說:「社會瀰漫著非讀書不可的氛圍,但現在我跟你兒子過得都很好,或許讀書才有前途不是金科玉律,還是得看眼前的孩子的特質,不愛讀書就往另一條路走,別太勉強了。」
我弟弟這番話讓我想起我哥哥的譬喻:首先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大家都吃米飯麵包,就以為是正常的。開始血糖高,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吃米飯麵包的習慣和觀念無法扭轉,最後一點一滴的走向截肢或失明。
養育子女也是如此。首先是不知不覺的跟著大家相信成績沒有頂尖就完蛋。孩子實在是受不了在學校一天坐八小時以上的痛苦,開始逃學、對父母講話不客氣,失去自信的躲到房間裡不去上學也不去工作。父母雖然覺得不對勁,但是習慣和觀念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的,仍然想盡辦法要讓孩子回到學校體系,最終不得不看著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每況愈下。
來找我諮詢的父母,只要我說明白,和你的孩子談談後,有可能他會更認清楚自己不想留在學校。經常父母聽到這句話就沒有下聞了。
習慣之所以難改,是因為他被賦予了強大的腦部神經優勢,反射動作不用想的認為「事情本來就是這樣」。
習慣之所以難改,有時候是因為是被賦予了強大的情感,譬如米粉湯與小時候的幸福感、不讀書與生存的恐懼的連結。
要能扭轉習慣所帶來的衝動,停一下,呼吸,先讓衝動過去。讓你腦部的各種信念在冷靜的狀態下有機會整合一下,再來決定:你要把米粉湯吃下去嗎?你要繼續逼孩子走讀書這條路嗎?
衝動時,請告訴自己:
我可以吃這碗米粉湯,但是等一下,我先去吃蛋白質和蔬菜,吃飽了,過一小時還想吃再去吃。
我可以堅持孩子要走讀書這條路,但是等一下,我先好好的觀察眼前這個孩子做什麼事情是最有效能,最開心的,再來和孩子商量要走哪一條路比較適合他。
~[時時正念]line貼圖(文字版)~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84967/zh-Hant
~[時時正念]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10111/zh-Hant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姜濤 #惡搞姜濤 #ViuTV #姜B #allin #姜糖 #社會心理學 #尖叫 #心理學解釋 #Beatlemania #歷史科學分析 #吸引力法則 #ChillClub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
逃學 系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今(13)日三級警戒「微解封」,也正代表各產業能因應地方政府的相關規範,適度解除封閉。至於影迷們關注的電影院也在今日重啟,不過,在疫情陰霾尚未明朗,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的狀態下,務必請步入實體影廳的觀眾落實防疫辦法,注意安全。
倘若,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對於疫情仍相對保守,那麼宅在家選擇串流平台觀影會是很好的選擇,今天中午就推薦 #是枝裕和 於 2004 年問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深耕紀錄片領域,刻鑿出自身印記的【#Giloo紀實影音】,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夏天拓展新局,引進劇情片系列經典電影,對於挑戰品牌定位的嘗試,Giloo紀實影音是這樣說的:「讓觀眾以虛構之眼,看見世界的本來面目。」
的確,於我而言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從這角度切入,兩者同歸一路。而且常常,我在劇情片中碰觸到更真實的靈光。
於是,Giloo紀實影音7月的經典影展以「家」為名,試圖透過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李安、楊德昌、蔡明亮、侯孝賢談「#家族幸福論」。
將是枝裕和放進「家庭」主題的框架範疇中,確實再適合不過。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的心智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不完美的存在(或許樹木希林除外)。
這些特徵在他創作初期便散落一地,是枝裕和創作數十年,談論的幾乎是同一件事。且是枝裕和與台灣有著極深羈絆,其影像風格也能窺見「台灣新電影」的些許影子,從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望向這名日本導演,是有趣的觀影體驗。
有幸收到Giloo紀實影音的邀請,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此第二次看了這部作品,一次大銀幕;一次小螢幕,感受類似,同樣酸楚、同樣銘心。
下筆評論前,引用此前文章談過的段落,記得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首度喜歡上是枝裕和的作品,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這有位陌生人身處遙遠彼端,講著不同語言,擁有相異文化,但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進而就被影像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回憶起《幻之光》、《下一站,天國》,是枝裕和對生死的提問中,總能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而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活著的人,就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地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但其實,是枝裕和並非全然暖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有著冷冽的無常。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場的第一顆鏡頭,即耐人尋味。是枝裕和將攝影機與被攝者的距離拉開,畫面構圖則讓人物接近景框邊緣,幾近於壓迫的位置。此鏡位的意義,在於將觀眾強行排除,是枝裕和在此行使有效的導演權力,讓觀眾無可選擇地棲身於「窺視」的位置,便捏塑出觀眾與角色之間冷冽、遙遠的疏離感,更藉此強調角色的迷樣性,給予觀眾偷窺的慾望,加深探索角色深層內心的動力。
除了攝影機位置精準,這場戲的場域定於「行駛中的列車」。回溯影史,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媒介所代表的符號意義,通常象徵時間、空間、心靈的移轉,甚或是夢境彼岸。而進一步從角色隨行的行李箱解讀,這場戲的場域符號顯然具備「漂泊」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攝影機與列車的節奏同步搖晃,提升了觀眾的不安,略為挑釁地擠壓觀者神經,是枝裕和似在低語宣告:「這並非一場安逸旅程,請偷窺者(觀眾)們遙遠地觀看即可。」
第一顆鏡頭之後,立刻特寫角色的手部與行李箱,而後是正面臉龐,進而串連起角色與行李箱的關係。然而,觀者在開場戲中,無法確定任何事;於是,單是第一場戲、第一顆鏡頭,是枝裕和便將全片定調:《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有意識地選擇視角、場域之下,注定是一場極具「距離感」的追尋與探索。
這樣的追尋與探索,進入敘事主軸之後,便擺放在社會脈絡底下的「家庭」、「階級」等意象。
是枝裕和在影片前半段,鉅細靡遺地透過鏡頭描繪了柳樂優彌的日常,市場挑價買菜、廚房烹飪等細節。這些敘述性功能的鏡頭是必要的,在孩童們實踐的生活中,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家」的輪廓,近一步構築家的全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柳樂優彌購買食材同時,仍為妹妹繞路挑選阿波羅巧克力。這場戲呈現的是,縱使柳樂優彌肩負起家人的生活雜事,但本質仍是孩童。「生活必需品」投射出必須堅強的成人表徵;「阿波羅巧克力」則映照內在童心(允許妹妹吃零食),一外一內,是枝裕和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角色立體度,有血有肉。
然而,在散落、未經組織的日常,母親是缺席的。家庭的功能性於母親而言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以柳樂優彌為首的孩童四人組。
於是,本該由成人撐起的「家庭」意象,就反身疊映於孩童之上,以「家」為名,成人與孩童的反差,更顯前者失能。是枝裕和就此拋問「家」的意義,也從成人的離去,孩童的自理,談論責任。而在成人的缺席之中,更多是「男性」的消散,孩童由母親養育,落在女性之外的是男性的恣意與懦怯,不難想見是枝裕和觀察日本社會權力結構的洞見與底氣。
倘若由此細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更側寫「社會中的大人樣貌」。本片開場就建立起觀眾對柳樂優彌的好奇,是枝裕和加以利用此點,全片圍繞於柳樂優彌的視角,攜著觀眾共同悲喜。
而在柳樂優彌尋求「爸爸們」的救助之際,就透過孩童眼眸望向社會底層的人物百態,便利超商、柏青哥店、計程車車行,成了底層游移的場域。也因角色們皆處於同一位階,是枝裕和隱匿了上、下階級視角的差異,抹除上層的虛假關懷,抖落道德高點,就讓觀眾在觀看日常的凝視中,與柳樂優彌的處境平起、平坐。
故事進入中段,在母親全面離散後,就能看見柳樂優彌一群孩子們的追尋。無論是追索食物、尋找母親,甚至是與外界接觸,某程度都是徒勞的,這份徒勞歸結於孩子們擔憂「被」拆散,而追根究底,這份擔憂還是來自於「家庭」與「社會」的失能。
是枝裕和緩緩切斷這座公寓與外在的連結,幻化成社會遺漏的孤島,好似是枝裕和鏡頭下,一盆一盆以廉價泡麵盒種植於陽台前的植物,在欠缺灌溉、喪失照護的惡劣環境中,漸漸失根、僵化,而後墜落。
至於和這座孤島唯一的連結,是逃學離家的中學少女,此角色同時蘊含打破階級鴻溝的作用。是枝裕和雲淡風輕地交代少女背景,觀眾得以知曉其處於中產階級,至於中產與底層能有連結,關鍵在於「死亡」。片中兩次死亡的現形,一是弔念少女友人、二是妹妹小雪,都讓彼此有了跨越階級的連結。至於柳樂優彌此前嘗試以電玩與外界建立的輕浮友誼,在死亡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
於是,故事走至片尾,柳樂優彌與「行李箱」的關係也隨之拆開,首尾呼應,行李箱經過敘事的堆疊後,從躲避房東的利器,鋪展成裹藏死亡的容器。除了象徵「漂泊」的不確定性,甚至內化成住所、記憶與生命,符號意義的更迭,成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最後一筆幽微的淡色塗暈,悄悄留下絲線般的綿延哀傷。
綜觀全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從小單位的「家」、談到「階級」,而後拉出「社會」的三重辯證,是枝裕和克制地流洩出隱隱作動的不安和暴力。而在溫柔地敘事之下,藏著的是刀刀見骨、針針見血的銳利手術刀,肢解角色的無助與日本底層社會的長年窠臼,最終再緩緩送入觀眾心頭,與之共震。
最終,無人知曉的悲傷往事,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壤中。或許,在夏日清晨的微風輕拂後,能被記得、被傾聽、被理解,然後,牽起手繼續過日子。
🎬【家族幸福論】片單點此👉https://bit.ly/3APopz7
📝圖文完整版寫在【Giloo紀實影音】👉https://bit.ly/3hAhJNw
逃學 系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姜濤 #惡搞姜濤 #ViuTV #姜B #allin #姜糖 #社會心理學 #尖叫 #心理學解釋 #Beatlemania #歷史科學分析 #吸引力法則
#ChillClub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From HK01
姜濤新歌MV談網絡攻擊 邀黃偉文填詞度身訂造:偏要當一粒薑糖
姜濤日前推出新歌《Master Class》,首播當日正值參與「饑饉30」,他不但在營地聽電台首播,更得到關智斌大讚好聽。新歌MV同日面世,但因技術故障而延遲兩小時才推出。
姜濤要在營地聽首播。(姜濤Instagram限時動態截圖)
關智斌大讚好聽!(姜濤Instagram限時動態截圖)
新歌故事從姜濤自身經歷出發,出道已有兩年的他在MIRROR中人氣最高,漸漸得到不少人關注,不過在掌聲、榮譽背後,他亦要承受不少批評、謾罵。歌曲正要勸勉聽眾與自己一樣,要勇於擺脫傳統觀念及既定模式,活出自己的風格。MV中加插不少舞蹈員拉扯、撞擊姜濤的動作,代表著網絡上各種針對姜濤的攻擊。
新歌邀得填詞人黃偉文(Wyman)執筆,成為一大亮點。當中「誰個要創造新舞罰留堂」、「偏要當一粒薑糖」等字句,證明Wyman在詞作上加入姜濤的特色,而「年輕怎麼就是錯/誰不解䆁就恨我」更是為年輕人打氣,鼓勵新一代努力追夢。對於「姜糖」在Instagram留言感謝大師「出山」,Wyman笑稱:「一路喺度,都無入過去,出咩山喎?」
#01音樂焦點
#姜濤
#黃偉文
#01眾樂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39Wx2ImvCo/hqdefault.jpg)
逃學 系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吳孟達喪禮 #周星馳 #吳君如 #劉德華 #田雞 #周潤發 #郭富城 #古天樂 #任達華 #惠英紅 #甄子丹 #劉青雲 #靈堂佈滿群星花海 #黃金拍檔 #主懷安息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吳孟達 (達哥) 因為患上肝癌,月前一直留院接受治療,可是於2月27日終不敵癌魔逝世,終年70歲。達哥的家屬今日於紅磡世界殯儀館為他設靈,並以基督教形式進行。
達哥生前的好拍檔周星馳 (星爺) 於下午近4時多抵達靈堂送別他最後一程,身形激瘦的星爺雖然戴上口罩,但仍難掩一面哀傷之情,面容憔悴,眼神流露出對舊戰友的不捨。星爺逗留了約10分鐘後便離開。
..................
吳孟達 (達哥) 因為患上肝癌,月前一直留院接受治療,可是於2月27日終不敵癌魔逝世,終年70歲。達哥的家屬今日於紅磡世界殯儀館為他設靈,並以基督教形式進行,翌日早上舉行告別儀式,禮畢後靈柩隨即移往柴灣歌連臣角火化場舉行火化禮。至於公祭時段,將設於7 日下午 6 時至 7 時,而安息禮拜祈禱儀式只限於親屬好友參與,不作公開安排。達哥的兒子於下午2時多抵達靈堂為父親打點後事,送別父親最後一程。一身全黑打扮並戴上黑色口罩的他,難掩哀傷之情,眼神流露出對父親的不捨。
......................
吳孟達 (達哥) 於2月27日不敵癌魔逝世,終年70歲。達哥的家屬今日於紅磡世界殯儀館為他設靈,並以基督教形式進行。
除了達哥生前好拍檔周星馳 (星爺) 外到場致哀,也有不少跟達哥合作過的藝人到場,包括劉德華、吳君如、林子聰等人,抵達靈堂送別達哥最後一程。
,,,,,,,,,,,,,,,,,,,,
君如受訪時表示自己與達哥的相處點滴多得不能盡錄,因為合作過的作品實在太多:「佢又演過我爸爸,又演過我三叔,又演過表哥,(最深刻?)我記得有一次佢演我爸爸,我係做一個江湖人物,因為佢好叻猜枚,我叫佢教我點猜出一啲江湖嘅味道,我好記得我哋一Cut機就猜。佢喺戲入面同我演父女,佢最後被仇家殺咗,嗰時我演得好入戲,覺得佢真係好似我老竇咁。」而君如亦表示近年有不少作品都希望找達哥參演,可惜對方太紅太忙,亦不知道他身體出毛病,她亦透露:「我冇去瞻仰遺容,呢十日,我日日都諗住達哥,我想有一個我對佢嗰個感覺。好傷心,好突然,估唔到咁快。」..................
與達哥是第三期藝訓班同學的鄧英敏、潘先琪、伍潤泉、甄懋強、陳敢權及麥振江均有到靈堂致祭。鄧英敏受訪提起往事,憶述當年讀藝訓班時,竟試過與達哥、林嶺東、周潤發及伍潤泉晚上在屯門一間學校裸泳。他說:「因為同管理員、救生員相熟,加上係夜晚,我哋大家就提議『不如裸泳囉!』剝晒衫褲剝晒鞋,冇所謂,玩咋嘛,有啲人去到沙灘都想放縱吓自己,又冇人見到……呢啲都係歡樂嘅點滴。」他又讚達哥是猜枚高手,又試過幾次賭馬贏幾十萬,再請他們到酒店扒房鋸扒。問有甚麼說話想同達哥講,他感慨道,相信林嶺東大導演過身後會在天上開戲,應有預留角色給達哥,「我已經叫達哥同阿東留返啲角色畀我,遲啲到我上去㗎喇,大家又可以見吓面。其實都冇嘢嘅,我哋嘅肉體死咗啫,個靈魂都係平行宇宙咁,可以穿梭嘅。」...........................
與達哥相識數十載的好友夏雨出席儀式後接受傳媒訪問,他形容達哥是個豪爽樂觀之人,「睇住佢從最低層一路做到今日咁樣,突然間就走咗,覺得好(感慨)。幾十年朋友,我仲老過佢,希望佢一切都好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RBankEZoK0/hqdefault.jpg)
逃學 系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吳孟達喪禮 #周星馳 #吳孟達周星馳 #安息禮 #吳孟達組群時間安排 #香港殯儀程序 #達哥訃告 #悼念達哥 # 那個名人出席喪禮最痴線 #周星馳會唔會出現 #吳孟達出殯 #周星馳劉德華扶靈 #田雞吳孟達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呢條影片會講下吳孟達達哥喪禮將於 聽日3月7號設靈嘅資料畀大家聽下,亦都分享一下喪禮前後嘅冷知識。
田雞表示,設靈當日下午5~6時給傳媒採訪, 跟住晚上六至七時為公祭時段,開放給公眾人士及影迷前來致敬;隨後的安息禮拜祈禱儀式,屬私人儀式進行,只限親屬好友參與,不作公開安排;3月8日告別儀式及火化禮同樣是私人儀式進行。
另外,田雞又特意為達哥家人澄清說︰「因應近日謠傳四起,現家屬謹此聲明,沒有授權或同意任何人士、機構,以任何方式、渠道代收帛金或舉辦任何追思會事宜。」以免撞中有人混水摸魚 ,謀取私利 。
訃(附)告表示為表對亡者的敬重及尊重家屬意願,任何時段於靈堂範圍內嚴禁攝錄, 違者將逐出靈堂。因應疫情持續,進場人士必須遵守衛生署現行有關場地人數限制、佩戴口罩及遵守治喪處防疫安排,不能作長時間逗留,以策安全。
而家我又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出殯前後嘅冷知識。
香港的殯儀程序一般包括:
設靈〔於先人出殯前一晚進行,同時進行宗教儀式,傳統上親人會在當晚於靈堂過夜,稱為守夜
入殮〔把先人遺體安放入棺木〕
大殮〔包括瞻仰遺容、封棺、辭靈等,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出殯(靈柩前往下葬)
下葬(通常為土葬或火葬,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從殮房直接出殯則只可簡單儀式。
有什麼法事/儀式最堂見和分別?
道教
道教是香港最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較為人熟悉的儀式有破地獄[3]、擔幡買水, 坐蓮花等,亦會燒一些紙紮用品,以求「陰安陽樂」。
佛教
佛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較為人熟悉的儀式有上貢等,目的為超渡先人,儘快輪迴。
天主教
天主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會講道,奉香,唱詩歌,祈禱等,目的是為了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基督教
基督教亦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會講道,唱詩歌,祈禱等,目的與天主教一樣,是為了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頭七」及「回魂夜」是什麼?
「頭七」及「回魂夜」好多人都以為同一樣?其實係兩回事。
「頭七」:- 代表先人已正式「開喪」,而「開喪」則代表先人已可納受後人香火及拜祭。同時,亦代表先人已知自己死亡。
- 「七」,即是先人每七日就會經?生死一次。故此古語曰:「生人做生日,死人望做七」。
- 「頭七」係人死後第七日,如:先人1月1日死亡,1月7日就係先人「頭七」。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道堂打齋超渡先人,或於家中為先人設祭品、香燭,拜祭一番(俗稱做七)。古時,法事過後,家屬都會招待親友飲食齋菜或自家茹素(俗稱食七)。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而「二七」、「四七」、「六七」稱為暗七,暗七屬外嫁女、女性身份拜,祗需簡單上香、燒金銀、溪錢拜祭。
「回魂夜」:
- 「回魂夜」又稱「回煞」,回魂夜日子、來回時間、來回方位、停留時間。而「回魂夜」則由先人生辰、死亡八字以道家計式再配合通勝而得出。
- 「回魂夜」其實係一連兩晚….
第一晚為「私歸」,即是先人自己偷偷回舍探望家人。
第二晚為「正歸」,「正歸」才是「回魂夜」日子,即是當晚會有牛頭馬面(凶神)及黑白無常(煞神)帶住先人回舍、享用祭品及離去。
「回魂夜」當晚,生人睡覺前需將較剪或其他利器放於床頭才睡覺。到第二朝早,將較剪或利器拋擲出客廳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係避免仍有凶煞神停留於屋內,此舉稱為「出煞」。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kU_OdkoM9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