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收到《愛的藝術》書稿時,我第一時間是心裡尖叫:「佛洛姆!是佛洛姆耶!」這本1969年初版的書,在五十餘年後被一個小粉絲捧在手上歡呼,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位精神分析大師的另一本巨著──《逃避自由》了。
雖然《愛的藝術》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作品,佛洛姆也已離世四十餘年,但經典畢竟是經典,翻閱起來和一般的兩性書籍還是很不一樣。
一般人腦中想到談論愛的書籍,多半是教怎麼和另一半相處,尚無感情時如何吸引,感情中有裂痕如何溝通,相處無趣時如何重燃,長期關係怎麼維繫,四個字形容:如何「趨樂避苦」。
但是佛洛姆的重點幾乎不在這些技巧,甚至不執著在談論男女之愛,也談論親情、友情、甚至對神的愛,而我認為追根究柢,這些都是同一個根源──與他人融合的渴望。
我很訝異書上提到,實踐愛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紀律」。
***
「任何藝術的實踐都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不管我們討論的是木工藝術、醫學
藝術、還是愛的藝術。首先,一門藝術的實踐要求『紀律』。如果我不按照一定的紀律行事,就做不好任何事情。如果我只有『興之所至』才會去從事,則一門藝術充其量只會成為讓我愉快的嗜好,我永遠不會成為其行家裡手。」
我從來沒有把愛和「紀律」聯想在一起,但那句話卻又重重叩響我心中的大門──對啊,音樂是一種藝術,舞蹈是一種藝術,我們知道它的美,也知道音樂家的手、舞蹈家的腳是多少磨破又流血結痂的厚繭,花了多長的時間才能造就藝術,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愛」這種藝術只要純粹享樂就好,只要遇到一個「對的人」就好,而不需要下功夫去磨練精通它的藝術?
專注,耐心,紀律,紮實地磨練自己的素質,就像以前我學國標舞一樣,那些能站上台面風光耀眼的職業舞者,一定是花最多時間練核心、練基本步的,而不是只想耍帥擺Pose的。而愛也是如此。
***
那愛人要磨練什麼技術呢?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是要讓自己有魅力嗎?提升自己的條件?懂得體貼浪漫?知道怎麼滿足對方的需求?都不是。
「專注是掌握任何藝術的先決條件。」
「學習專注最重要的一步是學習獨處。獨處時不要閱讀,不要聽收音機,不要飲食。事實上,能夠專注意味著能夠獨處,而這種能力正是愛的能力的前提。」
「如果我只因為無法自己站立而依戀別人,那對方就會成為我的救生員,但我們的關係不會是愛的關係。弔詭的是,獨處的能力乃是愛的能力的先決條件。」
我剛好在《專注,是一種資產》裡寫到,練習活在當下,全心投入於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時,我的焦慮型依戀的行為也下降了,和對方聊天也不是想獲取對方的注意力,而是自然地分享我的生活,同時也專注聆聽對方的訊息,即使原本只是很瑣碎的事。就像佛洛姆說的:「在專注中,哪怕不重要的事情也會多了一個新的向度,因為它已得到一個人全神貫注。」
那個全神貫注,是我們先給自己,給到能夠獨處時,再舒適地向外擴散。我們很難獨處,很大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獲得的關注不足,而不斷想向外討。但一旦出發點是匱乏和索討,又怎麼可能獲得健康的關注呢?更有可能的是,我們訓練了自己的潛意識,認為「關注只有別人才能給,我要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他才會給我,否則我會餓死。」而不斷形成負面迴圈。
我很喜歡這本《愛的藝術》,佛洛姆學理紮實卻不賣弄知識,也打破了講到愛時,我們老是想著要怎麼取悅、浪漫、幸福,卻忘了這些東西,只要有足夠的精神體質就能水到渠成,根本不用費盡心思去「追尋」。
如果你也是願意紮實修練愛人這門「藝術」的人,這本書推薦給你。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愛的藝術》,我可以送給大家抽獎:)
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想靠這本書改變什麼樣的狀態」,例如:
「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在修練愛的藝術上需要什麼樣的特質」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9/29(三)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愛的藝術》給他哦!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覺得自己個性內向到不想與人往來?連開口點餐都覺得超可怕?你可能有「社交恐懼症」。 但這樣的症狀居然也能是社交的轉機?快來看看維思維怎麼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影片授權:維思維WeisWay(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XIQvecTxo) ✓ 點我加入《風...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tonylamfoo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心得] 單身的原因其實是逃避型依戀?! - 看板single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14張圖了解逃避依戀:症狀、成因、相處、解方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迴避型依戀?性單戀?永遠不能相愛的人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逃避型依戀 - Dcard 的評價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上收到群組訊息,覺得應該很多讀者需要這個機會,各位焦慮型 vs. 逃避型依戀的未婚伴侶,來幫幫 海苔熊 的博士論文XD
====================
我們希望招募在感情裡「焦慮與逃避依戀配對」的未婚伴侶,並且透過沙盤遊戲來探討你們在伴侶關係當中所共同面對的議題。
本研究之所以採用沙盤遊戲,是因為在我的實務經驗,以及許多研究報告中,都提到:沙盤遊戲可以讓我們意識自己在伴侶關係當中,沒有察覺到的想法、感受與議題。
若是您符合以下條件,也有興趣探索自己與伴侶的關係,並且願意接受沙盤遊戲的討論形式,竭誠歡迎您報名來參加我們的研究:
1.在這段關係當中,明顯感受到其中一個人比較偏向焦慮依戀,很害怕被遺棄,另外一個人明顯偏向逃避依戀,不喜歡太過親近,兩人經常因為這樣的狀況而有所爭執。
2.您與伴侶雙方的年齡介於22~30歲之間,且雙方屬於一對一的戀愛關係當中。且交往時間大於六個月。
3.雙方都願意一起來參加整個研究流程,每週一次,共計6-8個星期。
4.伴侶雙方都居住在台北,或者每週固定要回到台北。因為研究者的沙遊治療室兩間都在北部,一個在大安區,一個在北投區,報名前可能須衡量交通狀況。
5.因為研究需要,本研究的進行過程中,會請您談談兩個人的相處情形,或是各自的成長經驗等。同時,為了讓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本研究也會對您進行心理測驗的施測。
6.為了保障您的隱私權以及相關權益,您在本研究當中所提供的所有資料,都將會以匿名的方式進行處理。且這些資料也僅將用於論文撰寫以及後續投稿之用。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對您的伴侶關係進行理解與評估,而並非對您進行心理治療或伴侶治療。不過您可以透過本研究,更加明白您與伴侶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潛藏在兩人之間的衝突議題。而本研究在研究結束後,也將提供您透過心理測驗的分數,以及一次性的伴侶諮詢(90分鐘)。而在本研究的過程中,您無須負擔任何費用。
如果您對本研究有興趣,歡迎填下列表單報名,我們會盡快篩選適合參與本研究的對象,並且給您答覆。倘若您對沙盤遊戲有興趣,而自己剛好又是「焦逃配」其中的一員,竭誠歡迎你一起來參加,有興趣的夥伴,歡迎填寫下面的問卷,我們會經過評估之後篩選適合研究的伴侶,不論您是否符合研究需要的條件,我們都會回信告知篩選結果。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生:程威銓
指導教授:黃宗堅
#這裡報名
https://forms.gle/aFgrAmTVdh3CWJ7J6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逃避型相處時,常常很少聽他們分享生活事件或情緒,因而較少看到他們有情緒的起伏、較少接觸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他們不只是『情緒表達的意願低』,也與對自己與他人情緒接觸的程度低有關。」
或許是因為他過去的成長背景,或許是因為過往他所經歷的一些交往關係,是的他漸漸養成某一種不太習慣表達自己情緒的個性,所以不習慣接觸自己的情緒,很難接觸別人的情緒,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有的人會跟逃避依戀維持一種曖昧、不確定的關係,來避免受傷。但不論你有沒有跟他在一起,只要兩個人之間維持某種關係,你常常會有種感覺是「在這座城市失去了你」,儘管他在你的身邊,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有一種疏離的感覺。
「你的故事 存在一個需要密碼的盒子
紀念時刻 打開卻會冒出一陣陣白煙
像是警告自己 不能屈服嚮往從前
天變地變 我們的愛也變
而我 在這座城市 遺失了你
順便遺失了自己
以為荒唐到底 會有捷徑」
跟一個像在「迷霧當中」的逃避依戀在一起,我們很容易因為「不確定」,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試著用很多情緒去追討,然後以為荒唐到底會有捷徑。
對於很多焦慮依戀的人來說,「確認關係的名份」(我們到底算不算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這會締造一種心安的感覺,覺得自己是有人要的、覺得自己是有人在乎的,然後就會因此感到安全。
但有些時候,對方可能還沒有想要這段關係進入到一種「被定義的形式」,那可能就要先緩緩,想想什麼是彼此目前可以接受的平衡。
當我們在一段關係裡很希望對方回應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把天平上面的砝碼加重,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自己付出很多,但實際上會讓對方感覺到相對應的壓力,他會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償還,你對他的那種好跟關心。
所以你可以把對對方的好、投射在對方身上的鎂光燈,收一點點回來,放在自己身上。一旦付出的力道變少了,對於對方的埋怨也會變少,面上看起來是一種疏離,實際上是匀出一點空間,讓對方去感受他的感覺是什麼。
然後有一天你會慢慢明白,就算他無法改變,你還是可以調整自己付出的底線。
--
文整理自 女人迷 womany #為你點歌
#金曲32
#海苔熊為你點歌 文章和Podcast收聽在留言喔!
#吿五人 #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
#圖源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2/5690137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覺得自己個性內向到不想與人往來?連開口點餐都覺得超可怕?你可能有「社交恐懼症」。
但這樣的症狀居然也能是社交的轉機?快來看看維思維怎麼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影片授權:維思維WeisWay(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XIQvecTxo)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依戀風格 #海苔熊 #童話心理學
「如果我走了怎麼辦?他有時候還是對我很好啊......」「不要愛我,可是請你愛我。」「你有沒有想我?為什麼不理我?你不愛我了嗎?」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感嘆?😖你知道你的 #戀愛風格 是什麼嗎?
《小紅帽》、《拇指姑娘》、《睡美人》,這些聽到快爛掉的童話故事,原來也隱藏著戀愛困擾的解答?!👸🤴
❤️【章節重點】
01:35 童話裡的共同記憶
03:10 你是哪種依戀關係?
06:35 焦慮依戀--拇指姑娘
10:00 逃避依戀--睡美人
12:39 你是自己童話的主人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新增工作人員】
助理剪輯|楊詠鈞
助理美術|陳紫含
❤️【參考資料】
👉海苔熊
(1)網頁|https://haitaibear.tw/
(2)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itaibear/
👉論文
(1)Shared everyday decisions and 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 Protective factors in long-dista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s|https://reurl.cc/20zqqr
(2)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Delineating a Risk Factor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https://reurl.cc/V6NVVZ
(3)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https://reurl.cc/j730np
(4)大學生親密關係中依附類型、衝突因應與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https://reurl.cc/20zqn6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tonylamfoo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後感] 荒謬既科幻文藝片 逃避型依戀老豆和仔故事 | Brad Pitt 新戲 星際任務 Ad Astra 廣東話影評
無劇透 - 8:40
逃避型依戀 - 9:00
畢彼特(Brad Pitt)今次兼任主角和監製,扮演一名背負父親盛名的太空人Roy,在又一次來海王星的突波造成地球無數死傷之後,高層找上倖免於難的他,盼他能前往火星以兒子身份發送親情訊號,給當時他已認定壯烈犧牲的父親,故事自此展開。
電影充滿畢彼特的內心戲和獨白,以太空作背景,充滿孤獨感,畫面也什有質感,與主角的感受十分相襯,想知套戲睇唔睇得過?記得睇哂條片啦!
Instagram/Facebook:
https://instagram.com/tonylamfood
https://facebook.com/tontlamfood
#星際任務 #AdAstra #影評 #廣東話 #粵語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14張圖了解逃避依戀:症狀、成因、相處、解方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岡田尊司說,這就是所謂的逃避依戀者:只要談到承諾或長期的關係,就會倍感壓力,原先對於這段感情的熱情, ... 看完孤獨的冷漠,和這篇介紹,對於逃避型依戀的結論是 ... <看更多>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迴避型依戀?性單戀?永遠不能相愛的人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23 · EP108 「迴避型人格」a.k.a.叢林裡脆弱的小白兔——我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 你为什么一谈恋爱就想逃? · 如何阻止迴避 型依戀 的對象 逃避 問題? ... <看更多>
逃避型依戀與逃避型依戀 在 [心得] 單身的原因其實是逃避型依戀?! - 看板single 的推薦與評價
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在說明關於各種依戀分型,依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
,看完發現,原來我完全符合逃避型依戀啊…
大學時期曾經交往過,2年多就分手了,對親密關係感到很大的壓力,那時還不明白為什
麼,只是非常想要自由,現在回想起來,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家人以外深交的朋友,總
是覺得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的確是很自在阿,幾年前還自己去了南極,很喜歡那種
自己去遠方遊玩,路途中認識陌生人,與陌生人短暫交會,然後各自離去的感覺,輕鬆自
在無壓力,反正以後也不會遇到了吧的這種想法,到現在30幾歲,也只有那2年不是單身
,分手應該也7、8年了吧,前幾年還會做夢夢到和前男友復合,醒來都覺得是惡夢…
和人的關係與連結在心中似乎有條隱約的界線,跟同事、家人的相處都很好,但假日或下
班後只想自己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只是在家發呆也覺得自在,慶幸現在是自己住
,但離家很近,突然想到一部韓劇裡提到的一個故事,一個家庭主婦在外面租了一間房間
,每天只是去那躺著幾個小時什麼都不做,享受獨自的安靜,完全能理解她的心情阿!
剛提到的文章說這依戀型態是種障礙,全名是"逃避型依戀障礙",不知道怎麼形容,但對
我來說好像也不想治療什麼,就這樣活著也沒關係阿
一個人看電影吃飯逛街旅行睡覺追劇玩貓
一個人看銀河
都很自在阿
覺得“一個人“其實是一種心理狀態,就算在一群人的場合,雖然相處與外在行為表現是
融入且合群的,心理狀態還是獨自一人,但並不覺得孤獨,也不會故意孤立自己,只是心
中明白自己和群眾之間的那條線就在那,而安於在群眾中獨自一人的狀態,自己看了這段
自己寫的文字,都覺得很有事,反正就是這種感覺囉
有人也是這樣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04.178.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ingle/M.1534100287.A.615.html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02:59:26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13:45:09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13:45:31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3/2018 13:53:44
※ 編輯: wadapter (180.204.178.69), 08/14/2018 08:01:45
責有罪惡感,那時我歸納為已經不愛他了,於是馬上提分手;另外我對於生日慶祝的場合
會很不想參與,尤其是自己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