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徒步環島第30天~
今天很高興要從瑞和出發,再一次體驗瑞和的黎明。
和早起的老人打招呼,他們要我加油,然後在平交道看到母雞帶著一群小雞穿越,這種感覺好像這裡是一個無人小鎮。
特地拍攝太陽冒出頭,大概5-10分鐘,陽光灑滿大地,一樣的,再次點亮稻尖上的露珠,宣告華麗的早晨正式開始!
一隻狗狗跟在主人後面,沒空對我吠,因為田裡的活正等他巡視。
接著往關山的道路,一邊很靠近山,山上的雲久久不散;另邊靠近綿延水田,太陽很烈,今天依舊高溫狂曬。
走到第一家便利商店吃早餐,看到店員被奧客刁難…原來奧客流竄於世界各地,並不會因為台東的淳樸而消失!很高興我徒步三梯次下來,就算碰到不合理的事情都沒有生氣,我不是故意不發怒,而是脾氣被沿途的高溫及漫長的行走給磨光了,只要平安抵達旅館,只要安全回到家就好,生什麼氣呢?
繼續往池上走,等於順著鐵道往下。忽然有一個女騎士對我尖叫打招呼,有被嚇一跳,她洋洋得意地比出V。然後進入池上大橋,一位環島女騎士特地停下來,幫我帶來當地知名的燒餅油條,成為我的午餐。
我決定不去伯朗大道,也不去見金城武,我要順順地走我自己的路。於是很三八地下橋、以右手邊第一棵樹命名為「呂如中樹」,雖然不會有人理我,我就是自high!
接近池上,遊客並沒很多,記得幾年前陰雨天一個人來騎腳踏車,稻穗都被狂風壓低成旋渦狀;這次來則是陽光普照,也算看盡池上兩種風貌。
簡單用過午餐,便往富里出發,水田光影的反射,一樣照得皮膚很痛!慢慢走,遇見山路,跨過小溪,不知不覺進入花蓮。這個時候接到台北「一車一樹」活動的電話,要我提前返回拍攝影片,我的旅程當下決定縮短,因這樣的時機能工作也很開心,所以往富里山上這一段,明明路段坑坑疤疤,卻走得依依不捨……
每當確定假期即將結束,所有的高溫、汗臭、疲倦,都變得好珍貴。
#詳情請收聽呂如中談情說愛Podcast十月專題
#只有拍照時暫脫口罩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小尾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知道網路霸凌的嚴重性嗎? 當你遇到這樣不合理的事情, 我們應該要如何調適與解決呢? 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與想法吧! --- *本集黃標 --- FB:https://www.facebook.com/kbtiest/...
遇 到 不合理的事 在 林薇Viv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活中的三個練習
這個世界確實不完美,
許多時候,我們也無法阻止壞事發生,
但請切記,別因為你是誰,
而感到不滿、懷疑、甚至道歉,
因為身為你自己,從來就沒有錯。
/
約莫兩三個月前,我在信箱裡收到了 大好書屋「 #優雅地反抗」一書的推薦邀請。當時還點進信件中閱讀此書、也並不熟悉本書作者的我,便直接地被這個標題所吸引。興許是因為對於不公不義的事情總是無法容忍的本性,或是從小有些叛逆的性格,也興許是始終相信反抗二字並未只有一種作法詮釋的心,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點開來閱讀,這本當時尚未出版的書籍。
記得最一開始,我跳過了序,也跳過了前言,就像是個急著想揭開真相的偵探一般,只想直搗黃龍,迅速踏進作者想要反抗的世界裡,一窺他所看見的,那仍充滿許多衝擊、無奈與憤慨的世界。就好像正因為世界擁有了這些,所以才會激發人們憤怒,也才會促使人們反抗。
但我錯了,從開始閱讀第一個篇章時,我就知道自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因為標題中的優雅,從來就不只是副詞,而是另一個動詞的展現。他是一個心境,不用以襯托反抗,而是與反抗相輔相成。作者面對壓迫、面對歧視、或面對他人的不公義,從未姑息,也從未僅止於旁觀,但他用了更彈性、更有智慧的方式,讓不合理得以被彰顯,也讓當事人,有轉圜的餘地,不至於陷入僵局。
✍🏻 接受不合理,從來就不是義務,其實反抗,也需要練習。
作者在書中提到,面對不合理的事、面對壓迫,感到不舒服,是天性、是自然,不需要被隱藏,也其實根本就無法隱藏。我們之所以不再察覺他們的存在,通常並不是因為他們改變了,也不是因為我們真的不在乎了,而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沉默,也習慣了不讓星火燃燒,只為了避免衝突發生。久而久之,這樣的漠視,甚至成為了「義務」,成為了那句「歡喜做甘願做」的最佳鞏固者。人們不再因為自己的不反抗,而感到疑惑、掙扎,也不再像過往一樣那麼深切地感受到不合理,所能觸動的感受與波瀾,最終慢慢忘記了反抗的能力,更失去了反抗的勇氣。
然而對於那些不舒服,我們其實可以嘗試用自己舒服的步調,練習反抗。
一次,一次,慢慢地,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時,感受自己當下的波瀾與反彈,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自己理解,但不代表得無條件接受的立場。也讓對方了解,此一舉動,實為不合理的對待。因為從來就沒有人,有義務要接受這樣的行為,而沒有反抗的權利。
✍🏻 記得尚未達成的,也要記得好不容易已改變的。
當我們逐漸開始意識到不合理,並對於這些情境不再漠視時。那些因看見想要改變的,實則尚未改變,或是因看見改變路上困難重重實為現況,而造成的無力感與衝擊,便會隨之而來。感受當下那股極力想要改變的熱情,是重要的,因為那將引領我們,持續去突破現狀、跨越挑戰。然而接受當下的自己,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步到位,短時間內做到,也是重要的。因為改變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算我們改變的了自己,要突破一個結構性問題,我們還需要醞釀更多人,也在這個體制中,改變參與體制的方式,才有機會能夠讓整個環境,都充滿新的氣象。
然而,在深陷無力情緒的同時,也萬萬不可忘記,其實回首,我們已經走了好長一段路了。
如果「促成改變」是一場耐力戰,那麼除了向前衝去,持續記得沿途的風景,每一個好不容易的過程、每一次終於達到的目標、還有每一場沒有想過會跨越的了的挑戰,就將是滋養我們走下去,最好的養份與動力。因為那將提醒著仍在理想半路的我們,雖然未盡之事還有很多,距離終點也還有好長一段要突破,但回首來時路,就算一切再不容易,但我們也都沒有放棄呀!也是這麼咬著牙、這麼傻傻做著,撐過來了!也不知不覺,就走了這麼長一段,當時看來也好困難的路呀!
✍🏻 別讓外面的聲音詮釋你,只有你才能代表你自己。
這個世界,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在告訴你,「應該」成為的樣子。
但這些期待,通常都來自於外在,來自於他人,而非我們自己。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會常常覺得,無論再怎麼努力要去迎合那個標準,但在我們自己看來,卻總還是差了一些。
然而在閱讀此書到尾聲時,我發現,作者想要表達的,從來就不僅僅只是面對不合理時的反抗、面對變化時的彈性、與珍惜自己好不容易才踏過的那些路,更重要的是要回歸內心,傾聽自己的所想、詮釋自己的想法、與握緊自己的主控權。
因為你就是你,是由好多不同的特質、認同所組成的你。而你的存在,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什麼,更不是為了去迎合誰的期待。你的存在,本來就足夠美好。你有你的喜好、你的自由,在發現自己不符合他人標準時,懷疑那是自己的問題,是一個很常見的情形。但下一次,當這些懷疑、否定出現時,能否讓我們一起嘗試,在感受到那個懷疑的同時,慢慢將這樣的彆扭表達出來,並且再進一步嘗試詢問自己,如果從我們自己的視角去看,自己真的是這樣一個「不合標準」的人嗎?這個標準,真的適用於我嗎?以及,我們真的有需要去「符合標準」嗎?
此時你會發現,最後能夠去詮釋你的,其實只有你自己。就算用了他人的標準來詮釋,也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拿取外界的標準,並套用在自己身上,加以詮釋。時間一久,我們便有可能變得習慣活在他人的標準與期許裡,最後甚至忘記了,當初為何走在了這條路上,還走到了這裡。
只有你,能代表你自己。這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籍時,最大的震撼、同時也是最深切的感動。
別忘記內心所望,也別因為他人的期待,而在還未嘗試前,就先用眼前的繩索框住自己。因為那並非畫地自限,更是自我束縛。
作者用第一人稱視角,寫下了一些他實際在生活、在職場上發生的事。雖然看起來,像是個散文集,但實際上,我覺得更像是一本記錄思考過程的日記,而我們正是作者在分享這些日常與過程的那個對象。也因為如此,我們能透過作者的視角去發現,這個世界雖然真的沒有想像中那樣完美,就誠如每一個我們,也都不可能是那樣盡善盡美。但至少我們可以堅定地相信,作為我們,從來就沒有錯,作為我們,本來就是一種影響,也就可以是這個世界上的一點點光亮、一點點美好。
因為親愛的,你就是你。
而身為你,有你的參與,是這個世界,最獨特的禮物。
#鯊鯊也是辦公室中美好的禮物
遇 到 不合理的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在
遇到不合理的事
選擇離開不生氣
有些事不用花力氣去爭取
因為它早已失去了意義
選擇讓接下來人生不勉強
一切 大家都舒服就好
地球不停的自轉著
每個人每天也都在為了存在努力著
有人不停的計較 不斷的生氣
人生充滿了嫉妒和無限的悔恨
現在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漩渦
我選擇遠離
因為我要把有限的人生
留給自己和我愛的人、事、物❤️
遇 到 不合理的事 在 小尾巴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知道網路霸凌的嚴重性嗎?
當你遇到這樣不合理的事情,
我們應該要如何調適與解決呢?
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與想法吧!
---
*本集黃標
---
FB:https://www.facebook.com/kbtiest/

遇 到 不合理的事 在 Arm Channel 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一定要開聲聽....
1989年的6月,哪震撼我們一代的畫面,像癌症一樣,留在我們心霏30年。之後8年,我們經常往啟德機場送機,像《今夜星光燦爛》歌詞,恐怕這晚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2019年6月12日,明哥的歌曲應驗了。
我悔咎沒有教育父母與他身邊朋友
作為逃難一代後人,我們的父母唔識字,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年青時代沒有選擇,一生的目標是努力讀書,考入大學。從小到大,遇到不合理的事,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排隊打尖、俾黑社會收陀地、女同學俾飛仔撩,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們做乖仔,長大後向也沒有向父母說不。他們逃難而來,中國開放後,他們相信會有改變,我們沒有教育他們如何認識極權。我們沉醉精英主義,崇尚紙醉金迷,沒有教育他們分辯善惡,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向蛇齋餅糉說不。我們熟讀中國歷史,沒有批判犬儒的勇氣。我們從小被灌輸不要理政治,做好事要熱心,對政治要冷感。結果,培養了我們這一代政治潔癖的怪獸。我悔咎沒有教育父母分辨蛇齋餅糉的惡毒,今天被他們擄劫了父母、自己與下一代的自由。作為70後,我對疏忽照顧父母,讓他們投下了魔鬼一票,連累你們今天受盡折磨,深切向今天的香港青年道歉。
我悔咎沒有與同代冷血朋友割蓆
2014年9月,佔領中環發生後,我這代上岸或快將上岸的朋友,向你們指責,我同代的社工同學大部份沒有為你們發聲,就算參與運動,對你們的訴求完全不理解,還大義凛然地指責你們升級,因為你們佔領阻住他們年幼的子女學拉小提琴與打網球,你們的行為影響了樓價。你們無樓住,他們的第二層可能因你們的行為而租值下跌。結果,2016年魚蛋革命令我們一代年青人代失去自由代價。當我們一批以和平形式要求一人一票選特首的和理非非領袖,也步上聖雄甘地的後塵被判入獄,大部份也是無動於衷,我悔咎沒有與同代冷血朋友割蓆,令你們哪份怨憤一直不能釋懷。
年青一代,感謝你們勇敢地站出來,生命很可貴,晚上請回家吧,侏羅紀年代的速龍選擇晚上覓食,你們小心。
年青一代,我們不割蓆、不指責,歷史的對與錯,是由當權者撰寫,不必為一些冷血的中坑、老嘢動氣。
年青一代,我們路線不同,但也是熱愛自由,熱愛香港這片地,你與我都是香港同根生。
作為70後,我深切向80、90、00後青年道歉。我們在殖民地一代長大,老是回顧當年的美好,遇到大事,只是一句我不懂政治,讓你們這十年受盡白眼。當我們的警隊、廉署、教育都赤化,沒有守住你們的核心價值,令你們今天吃盡苦頭。
作為70後,我們透支了你們一代的資源、守不住法治。今天,我們一起同行,就算輸了,我們也與你們一樣,不會認命。
各位與我同代的70後,若你們還有半點良知,在可以的範圍內,放下你們手上的工作,支持下後生仔。佢地同你們的子女一樣,有阿媽生,他們的所作所為,除左為自己,我們每一個香港人都受惠,因為他們替我們爭取免於恐懼的自由!

遇 到 不合理的事 在 小深藍Little Deep Blu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不敢反抗,還在那裏慶幸因為小時侯常被打,所以很有抗壓性?你確定你腦袋正常??...還是從小時候就被洗腦奴化成功了??..."
剛把主管ㄉㄧㄤ到翻過去的S同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