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發行後參加許多對談節目,從處女膜該正名成陰道冠、月經可以喝冰水,聊到為何不生小孩的產科醫師這麼熱衷推廣孕婦運動。回過頭來整理內容突然發現到,只有關於流產的文章主題,沒有被大家挑出來作為討論話題。我猜想這可能是怕「觸霉頭」或大家不知如何開口切入這尷尬的話題,轉念一想:何不我自己主動出擊呢!
因此就催生了這場與淑婷的對談:「關於流產,我們好想陪妳說的事」
首先我們討論若自己流產,希望怎樣被關心。
我坦言以我故作堅強不喜歡示弱的個性,就算傷心我也只會和先生訴苦,不太會告訴其他人。因為我一想到還得反過來安撫親友、告訴他們我一切很好沒問題,就覺得壓力好大又尷尬。
淑婷則是希望好朋友們能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她也特別強調最不喜歡別人用一句「快點把寶寶生回來就沒事,就會放下了」來安慰,因為每次的懷孕經驗都是獨一無二,沒有哪次是該被遺忘,且未必每個人都能那麼快準備好下一次懷孕。更何況有可能這次懷孕是非預期,這樣催生式的安慰用語往往會適得其反,給女人更大的壓力與包袱。
**流產時,該稱「寶寶」還是「胚胎」?
對談中,也有網友留言表示,不喜歡稱流產的胚胎為「寶寶」,因為這會讓她聯想到嬰兒臉龐,加深失去的傷痛感。相反的,也有人覺得講胚胎、流產物、妊娠組織會感到不舒服,彷彿這一切都沒什麼,不值一提。
光是如此細微的用字遣詞,都可能影響到大家的感受,可見每個人面對流產所需要的情緒支持也不盡相同。我們確實很難要求旁人都能具備同理心、懂得察言觀色,但至少我們可以利用知識堅定自己的內心,當角色互換時可以換位思考,給予具有科學證據的安慰:好比流產不是你的錯、機率很高你不孤單、大部分是一開始的胚胎就不正常。而不是沿襲戲劇的八股情節或鄉野傳聞,問一句「是不是沒休息好才會這樣?」、「可能吃錯了什麼?下次小心點!」這根本不是安慰,而是二次傷害。
回歸醫療專業,我在門診時,若懷孕未滿8週的流產或胚胎萎縮大小仍停在6-7週,胚囊內只有卵黃囊,甚至是空的。我就會會以「胚胎」不健康來解釋狀況。因為根據定義懷孕未滿8週確實稱不上胎兒。
相反的,如果是超過8週心跳忽然停止,我則慣用「小朋友」沒有長大,心跳停止了來說明。
*懷孕前就開始認識流產 才可能平常心去面對
只可惜現階段的高、國中課綱相當缺乏懷孕知識,媽媽手冊也隻字未提流產的機率原因,為了怕引發媽媽焦慮,醫護人員也不大會在前面幾次產檢就特別強調流產這件事,以至於大眾對流產的知識相當淺薄甚至多半都是錯誤的。
因此淑婷建議,生產教育包含懷孕、流產的機率和風險應早點開始比較好,從初經教育開始延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好比,在解釋經血是什麼時,就可提到精卵結合可能會懷孕,但也很可能流產,懷孕變數本來就很多,並非毫無風險。
大家也紛紛留言同意過去國、高中的健康教育實在太隨便,過度放大墮胎的可怕,留下的不是知識而是恐懼。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台北市為了性別平權,在國中廣發衛生棉。雖說立意良善,但比起買衛生棉的錢,我相信孩子們更缺乏的應該是能包含月經、生育、避孕及流產的完整性教育。
最後我要分享當晚我很認同的幾句網友留言給大家:「流產是懷孕的自然過程之一,也是女性生命歷程的之一。」、「懷孕沒有成功跟失敗,沒有成功跟失敗就不會檢討原因。那麼或許社會就能停止對流產咎責,當事人才有機會從那個渾沌孤立的框架徹底被解放!」
運動完喝冰水會怎樣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陸續有很多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後熱心地和我分享心得,歸納起來,媽媽施打後的副作用普遍比一般人低,出現最多的是嗜睡、疲勞、手臂痠痛舉不起來,也有少數人施打後胎動劇烈,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我也從「孕婦施打疫苗」這件事再次看到,孕婦要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真的很困難,需要極大的勇氣與力量。
首先,要不要打疫苗,很多媽媽考量的不是自己而是胎兒。一下擔心施打後的反應影響胎兒,一下又擔心不打疫苗就無法產生抗體保護胎兒,因此進退兩難,無法下定決心。就算好不容易決定要施打,還很可能被阻止。就有網友和我反應,自己都預約好時段,卻在出門前一刻被公婆和先生阻止,因為認定她很少出門,感染機率相對低,若是打了疫苗非而可能影響胎兒長遠發展。
甚至還有孕婦明明已經14週了,到了施打站還是被醫師以「週數太小」勸退。聽到這裡,我不禁想問問那位醫師考量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在他心中多大的週數才算安全?
雖然我可以理解旁人對孕婦施打疫苗的擔憂,但這也反映出社會上看待孕婦,總以胎兒為優先,忽略了媽媽的權益。即使沒有科學根據,只要搬出「為了胎兒好」這塊神主牌,媽媽就會自動被認定要犧牲。好比不能喝冰水會影響胎兒氣管、便秘肚子痛也要盡量忍耐避免吃藥「影響」胎兒、能躺就不要坐才能好好養胎。媽媽也總是得為小孩長遠發育負責任,萬一有任何不順就會被牽拖、被責怪。這也難怪即使各種科學研究證實孕婦運動對母嬰安全無虞,更對媽媽長遠健康有益,推廣起來仍受到各方不小的阻力。
另一方面,也有媽媽看到身邊不少孕婦都已經施打疫苗,焦慮地來問我不打會不會怎樣。其實真的不想打、有顧慮,當然可以拒絕 ,沒人可以勉強妳。雖然根據現有醫學實證、利弊分析,我和學者專家的建議都是輪到你,就去打!
*想清楚後做決定,就不須在意旁人的質疑
但我還是要強調打疫苗是身體自主權的實踐,媽媽在決定時應該將決定權交給自己,如果實在擔心副作用與各種未知的可能性,決定不施打、少出門也是自己的選擇。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決定要施打,也大可不要在意他人的閒言閒語。
最近我就遇到一位藥師因職業需求打完疫苗後,才意外發現懷孕。在追蹤超音波的過程中,胚胎始終空空如也,最後安排流產手術檢查後發現胚胎染色體不正常。經我解釋後,她也能理解流產和疫苗無關,未因此歸咎疫苗、自我責怪。我心想,如果類似這樣的個案又被報導出來,肯定又會被扭曲呈現,出現「施打疫苗導致胎停」的聳動標題,讓更多備孕、初期懷孕的人不敢去打疫苗。
過去這幾年,很多學者專家跳出來分析「假新聞」、「農場文」的嚴重性,我也約略知道台灣深受資訊戰爭的攻擊。不過,直到這次疫苗施打,我才真切感受到「敵人」真的殺到家門口。
因為就在孕婦要開始施打mRNA疫苗當天,就有很多網友傳來相同的假資訊希望我闢謠,好比「打mRNA疫苗會改變基因」、「打疫苗會影響生殖功能」等。甚至這些報導還會刻意搭配胎兒異常的照片,更加深孕婦的擔憂。我認為這根本是刻意發動的資訊戰,絕非巧合。
另外也有人問我有沒有打完疫苗流產的個案,我只能說,一定會有,但和打不打疫苗無關。因為現有證據就顯示施打疫苗不會增加流產風險,但早期流產的機率就是五分之一,遠比大家想得高。
再加上許多媒體對疫苗報導偏頗,強化各種副作用,又利用聳動標題讓人民覺得打疫苗很可怕。好比一開始施打AZ時,刻意忽略老人自然死亡發生率,利用標題誤導死亡是疫苗造成。仔細追蹤這些死亡案例的解剖結果,死因和疫苗施打根本毫無關聯,但又有幾家媒體認真報導呢?這些都讓我覺得,有一股無形的勢力在阻礙台灣疫苗施打的普及率。
因此,我認為醫師這時候就更該謹守本分,認真的闢謠澄清,盡可能白話清楚地解釋各種科學資訊,協助民眾判斷利弊得失。不過我還是要強調,不管有沒有施打疫苗,醫師都無法幫妳保證一切,要不要打,還是得自己做出決定。
補充近日被問到的事項:
*施打後發燒的媽媽其實不多,不需要預防性吃普拿疼。但如果發燒當然可以吃。
*預產期靠近也可以施打,即使該打第二劑時,已經不是孕婦政府也會預留名額,不需要因為擔心打不到第二劑, 就不敢打第一劑。
*和第三孕期的百日咳疫苗施打時間需間隔十四天,建議以肺炎疫苗為優先考量,再來調整百日咳的施打時間。
(以上為台灣CDC歸定,美國CDC以無此建議,因此如果兩種疫苗施打時間不到十四天並不會有影響)
#孕婦施打疫苗烏烏醫師親自說明
運動完喝冰水會怎樣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6/5早上我在台大癌症醫院施打AZ疫苗。
打完當下、到傍晚前8小時、我幾乎沒有任何不舒服感覺。
到了傍晚、除了手臂有點微微的酸、其他都還好。
(不是很酸、就像小學打過疫苗後的那種感覺)
.
有趣的是:
我好像一直在「等」、應該要「有什麼發生?」、「怎麼都沒有呢?」
到了晚上睡前,等不到疫苗副作用,我放棄了、安心去睡覺。
(本想吃一顆普拿疼再睡、但因為都還好、就不吃了)
.
第二天醒來,左手臂(打疫苗處)有點酸痛感。
不是很嚴重。一整天作息都正常。
今天第三天(已超過48小時)、
手臂酸痛感消失大一半,幾乎沒感覺了。
--------------------------
這次施打疫苗個人心得與體悟:
1.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所以「反應」也可能都不一樣。
其實不用事先「預測」、因為你預測也沒有用。可能「白擔心」了。焦慮是很耗能量的。
接受所有反應,到時候、「是怎樣、就怎樣」。
沒反應也沒關係。
2. 據說打完後會疼痛,所以我第一天打完去藥局買「普拿疼」。
後來沒特別感覺、就沒吃,整盒好好的。但如果擔心的人、還是可以事先準備。
3.「多喝水」有幫助。喝溫開水、不要喝冷水、冰水。網路都是這麼說。我自己也照做。這兩天我喝了很多水。
4. 打完疫苗後、我特別去超市買了半隻烏骨雞、想給自己「補一補」(直覺、是身體的需要、不是我嘴饞)。
當發現有「補」的念頭時、覺得自己很好笑,打疫苗又不是生孩子、坐月子....
(共有8點、文長、有興趣閱讀全文者、請點入:
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89818817
--------------------------
據說、打疫苗「比較沒反應」它有兩種可能:
一是因為你「老了」、二是「你的抵抗力強、身體好」。
關於這兩種說法、我之前很疑惑、真的嗎?
.
昨天在 #劉慧君 的臉書裡,看到她的說明:
.
「爲何老人較沒反應,因爲體氣不足,無法清理,打疫苗只能維持很低的身心運作水準,充其量只是讓身體不會更糟。」
.
「另一種沒反應,則是身體很好,本來免疫力就很強,沒什麼要清理的。打疫苗是多此一舉,讓別人放心而已。」
.
以上是劉老師的見解、僅供參考。
.
要相信哪一種說法、你自己決定、自己選擇。
畢竟、這些都還沒有科學根據。
.
但我選擇相信:我是第二種『免疫力強、身體好』,所以身體沒太大反應。(哈、就是不想承認自己老啦。)
------------------------
打完疫苗,我心中有幾個「疑惑」(你也有嗎?)
.
「打完疫苗之後、就不會被感染嗎?多久才會產生抗體?」
.
好,我估狗了一下,得到的答案是....
(請見內文詳述: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89818817)
**************************
前面我說我打疫苗沒副作用、
我比較相信我是「#免疫力強」、而不是「老了」,
這句話其實不是開玩笑,是真的。
.
如果你知道這半年來、我是怎麼生活的、你必定明瞭。
.
(每天接觸大自然、山上徒步。做168斷食、自己打三寶有機豆漿、每天至少吃三種以上蔬菜。每天吃水果、堅果。每天靜坐、靜心、站樁、滾輪…。
這些生活練習、有機會再做分享)
------------------------------
昨天我的雙腳有點「酸」,
我沒有吹冷氣,但我有吹電扇。
整天在家裡、我都是穿著短褲、旁邊電風扇一直吹、我估計我的腳是「吹到風」了、所以才會酸。
.
晚上睡前,我特別用熱水「泡腳」,去溫暖我的雙腳。並按摩我的雙腳。
昨晚睡覺時,我也特別穿上長褲、穿襪子睡覺。(不要懷疑)
果然、第二天、我的雙腳不酸了。好了。
.
我不確定我的「腳酸」、只是單純因為「吹電風扇」的關係?
還是跟「疫苗」有關?或是兩者皆有?
.
總而言之,
疫情當下,好好保護自己是你當下最最要做的事。
.
在家裡、好好的吃、更要「好好運動」、保持「心情愉快」,
「身心一體」、這是真的。
.
你的情緒、跟你的身體、生活作息、念頭都息息相關。
身心健康、自然你的「免疫力」就增強。
.
好、其實我最想說的是:
.
其實比「疫苗」更有用的東西是你的「#免疫力」....(未完)
.
有興趣看劉慧君老師的說法的、請點入以下:
劉慧君
-----------------
#附帶說明:
因為我是「心理師」、屬「醫事人員」,
所以上週末被通知優先施打疫苗。
據說這個月底前將會有200萬劑疫苗來臺,因此尚未打疫苗的朋友,
請不要擔心、放心,慢慢等待,#總會輪到你的。
.
在還沒輪到你之前,請您先顧好自己身體、「#增加免疫力」,
其實「免疫力」比「疫苗」更重要,
這是我這篇文章想表達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