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強關心您
家中有老人家的再忙也請您發2分鐘看完
🌺好好健康的人,怎麼會猝死?
作者:黃軒(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專科醫師)2020.12.07
昨天很冷,全台灣已經傳出大約50幾位病人猝死,擔心再這麼冰凍下去,也許會有破百人猝死。
大家一定很好奇,好好健康的人,為什麼會突然就走了呢?尤其是無心血疾病史,乖乖按時服藥,也沒有抽煙,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猝死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啊?
這些問題很常在臨床上被問到,對呀,明明穿厚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
我在急重症診間處理這些病人,發現其實危機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穿了多少件厚重衣物:
1⃣ 馬上起床
冬季起床,應該賴床一會兒再慢慢起床,而不是一腳踢開溫暖被窩。
沒有人和你比賽下床速度啊,你要知道,被窩裏的溫暖是救命的,不要忽然馬上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你的皮膚反應,就是趕緊收縮,你體內血管當然也會收縮。
請確認在去除被毯之前,先加穿一件暖身外套,保住四肢和身體的溫暖。
2⃣ 洗臉刷牙的時候
起床後,大家都會入浴室,請先打開熱水和冷水交和為溫水,才進行洗臉刷牙,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
不要以為洗臉刷牙是局部冰冷一下子而已,浴室濕氣重,又陰冷,最需要小心。
3⃣ 脫衣服的時候
冬天泡湯、洗熱水洗澡是很舒服的,但不要忘了離開熱水源時,身體光溜溜,皮膚上的熱水珠突然接觸到急凍空氣,身體會瞬間抖顫不已。
請記得把毛巾放在順手可拿到的地方,馬上拿到毛巾擦掉水珠,馬上穿上衣服,冬天真的不宜脫衣服太久呀!
4⃣ 忽略耳根、脖子
我看過很多猝死病人,死前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請不要以為四肢身體有穿好就算保暖到了。
我們的耳朵和脖子任風寒穿襲,2片薄薄耳朵缺乏身體內脂肪可供增暖,脖子又集中了腦袋和身體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多圍個圍巾和耳罩可以保護你。
5⃣ 衣服層次穿錯
我有次急救一個心臟猝死病人,護理人員剪開衣服急救時才發現,他穿著2層T恤加外套,T恤外面竟然沒有穿毛衣!其實,「三明治」穿著才正確,最裡面是棉衣吸汗,中間是毛衣維持身體溫度,外面才是防風防水的外套。
如果穿錯了,不能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容易心血管緊縮猝死。
6⃣ 運動猝死
運動是好事,但是要認識自己的生理,最常見的運動猝死發生在:
沒有暖身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正在做不熟悉的運動。
平常我們在無運動的狀態下,血液回流至心房,只靠「靜脈收縮」就足够了。
但是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你的肌肉血流量,也是要增加超過25倍。
遇到外面環境冰冷,你的血管會抵制,持續收縮,這時打回心臟的血流必定不足,就可能產生猝死之危險。
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除了晨運的人,大部分人猝死在家裡。
遇到冬季寒流籠罩時,我們要改變起居習慣,不要以為有穿保暖衣物就夠,也不要仗勢年輕就不在意預防。
台灣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還常發生在健康的青年、中年人身上,令家人傷痛無比。
早安。愛家人,愛自己。天氣寒冷,大家要注意保暖,不要疏忽。💞💞🙏🙏💪💪
~請轉載給您關心的人~
💖💖
運動完洗澡冷水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坐月子”還是“做月子”
廣義的“月子”,通常是指生產後一至三個月,古書即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的說法。而根據現代醫學所描述,生產者從其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舊貌,約需六至八周的時間,所以現在所指的“月子”,約為42~56天。
在這段時間裡,產婦須有適當的休息與調養,以期恢復至未生產前的身心狀況,俗稱“坐月子”;而“做月子”指的是產婦與周遭協助其“坐月子”的人之所作所為,這些行為所發生的時間,可以從生產前(甚至從懷孕起)便開始進行。換句話說,前者較為狹義,後者則屬廣義之言。
坐月子的內容與意義
由於傳統農業社會對“延嗣”(傳宗接代)的重視與需求,強化或恢復婦女產育能力自古即倍受關注,而產後坐月子,便是確保婦女身強體健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通常包含了禮儀文化與食藥保健兩方面的規範與禁忌。
禮儀文化部份,因事關家族信仰與其體現誠意的方式,故不屬本文探討的層次。
至於食藥保健,可分為養生保健與食藥調理兩大範疇,然由於社會形態、經濟條件與醫療水準的變遷,這些概念不復皆合時宜,但以現代中醫觀點探察,多有依據的。
養生保健類
一、個人衛生
(一)不可吹風?
中醫古籍有言:“產後七日內,毋早起以冒風”,“忌貪涼用扇、當風坐臥”,考諸其意,這應是擔心產婦於坐月子期間感受風寒所設,俗稱“月內風”。狹義的“月內風”,專指月子內產婦感冒的現象;而廣義的“月內風”,則泛指了產婦在坐月期間發生的各種病痛,包括頭痛、頭暈、筋骨酸痛、肌肉無力、手足冰冷、容易感冒…等症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意指人體一旦感受風邪,則百病叢生,而若發生在月子期間,由於產後體況本即虛弱,再加上上述疾患纏身,非但月子坐不好,體力難以恢復,這些病痛更將終身難癒。
因此本人建議,生產後,不論天氣冷熱,只要可能處於受風吹襲的環境(外出、居家開窗或吹冷氣),儘量披上薄的長袖外套或襯衫,常頭痛者,甚至須戴上帽子,以避免關節直接受風,應可減少得到“月內風”的機會。
(二)不可洗頭、洗澡?
此亦應是擔心婦女產後洗頭或洗澡容易感受風寒而設。過去的浴室不易擋風(民國五、六十年代,我家的浴室是用竹籬笆圍起來的,多少有縫隙),而且熱水是先在廚房煮熱後,再搬至浴室使用,在這種條件下洗頭、洗澡,感冒的機會自然很大。
以現代密閉的盥洗空間,只要洗的是熱水,在浴室內將頭髮吹乾(用熱風)並將身體迅速擦乾,且不要一出浴室便吹冷氣或電扇(因毛細孔尚未正常閉合),受到風寒的機率應不高。)
有一種人不能洗頭,即當月經來時洗頭會突然令月經中止者,這種機率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惡露未盡前只好先行忍耐,因會造成惡露羈留,無法排出。
(三)不可碰冷水?
這也是擔心產婦受寒所設的禁忌。古時候的水,多是生水,不一定乾淨,有的地下水溫度甚低,產後婦女身體較為虛弱,若常碰觸,易致關節受寒,氣血循環不暢,甚至造成關節酸痛,遷延不癒。因此本人建議,若需碰水,宜用溫熱水,並儘速擦乾,可以避免上述顧慮。
過去有“產後七日內,毋行走以傷筋骨”,“禁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的說法,應是怕產婦過度勞累所設。
由於生產過程催產素的分泌,會使身體的結締組織稍微軟化並較具延展性(如自然產者,恥骨聯合處會被撐開),產後進行上述動作有可能造成關節韌帶過度延展或鬆弛。因此生產後一至二週內不宜做過度伸展與劇烈的運動,只需稍微活動筋骨,促進氣血循環便可,至於加強活動量則以三週後較為適宜。
此外,圈圍束腹帶可避免子宮下垂(子宮也是靠韌帶與結締組織懸吊或支撐於腹腔內)或骨盆擴大,建議產後便可開始使用。
三、情緒
“產後不宜大喜、大怒、哭”,這應是老一輩怕產婦發生“產後憂鬱症”所設的限制。
古人發現情緒的過度反應,均會損及人的五臟六腑而導致生病;然而不論西醫或中醫也都認為過分地抑制情緒,亦會導致身體與心理的疾病(如中醫學的肝鬱證候與西醫學的心身症候群…)。因此完全不准有情緒表達是過於苛求,但過度地情緒宣洩則是需要管理與控制的。
四、育樂
常見產婦被禁止看書、看電視或打電腦,應是基於保護其眼睛所設。古書的字體小,且月內房的光線多為不足,再加上產婦體虛,禁止看書,自屬合理。
然以目前的電氣設備,本人認為只要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不要閱讀過久或看太小的字(最好是只看大標題),應是可被接受的。至於看電視或電腦,則應選擇不易晃動或閃爍的顯示器(如液晶或電漿螢幕),每次不要超過三十分鐘為宜。
五、房室生活與工作
古有“百日內忌夫妻交合,犯者終身有病”,“月內毋勞女工”,“須至滿月,方可照常理事”的說法,這應是避免產婦過度勞累所設的禁忌。
由於產後身體的復舊,約需六至八週的時間,因此建議八週後再恢復工作與房室生活,應是比較恰當的。
食藥調理類
一、飲食
對於產後的飲食,自古即有明訓:如“毋食冷硬物”、“毋食重濁、辛熱、生冷”,“外薄五味、大冷、大熱,謹節飲食”…。
生產後的婦女,體質較為虛弱,中醫認為此時若攝取太多偏頗屬性與味道過重的食物,易增加母體自我調節與代謝的負擔,以下這些食物,建議不宜多吃。
1.寒涼類:冰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橘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番茄、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
2.辛辣性︰辣椒、大蒜、芫荽、老姜、蔥、沙茶。
3.燥熱性︰茴香、韭菜、肉桂、羊肉、狗肉、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4.刺激性︰醃漬品、咖啡、咖哩、燒烤、油炸。 5.酸性:酸梅、醋、檸檬。
【註】鹽或較鹹的食物,若攝取過多,會使水分較難代謝,進而可能增加心血管與泌尿系統的負擔。
【註】酸性食物因較具收斂性,多吃會使惡露不易排盡。
(一)不可喝水?米酒水代替?
民俗觀點認為多喝白開水會使身體的水分不易代謝,而造成脂肪堆積,甚至自此擁有肥胖身材而不易恢復,因此坊間多建議產婦不能喝純水,須代以米酒水或其他茶飲。
其實本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二十多年來對數萬名產婦進行產後調理,除非特定體質者(腎臟病、高血壓、嚴重水腫…),從不限制產婦喝水,理由是坐月時飲用的湯汁、藥液、茶飲或米酒水與白開水的水分子進入人體後,其吸收或代謝路徑並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既然都是水,喝白開水會胖的人,喝米酒水也會胖,那麼,何須限水呢?身材難以恢復,問題在於體質異常,而不應歸咎於喝白開水與否,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不同體質,處以不同的藥物來協助其代謝,才是雕塑身材的根本之道。
再來談“酒”的問題,適量的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肉類共同烹煮更可促進其脂溶性成份的釋出,進而增加食慾或促進人體的消化與吸收;但近代醫學也發現,過量的酒精,會導致胰臟急性發炎,若嬰兒喝了高濃度酒精的母乳,更可能會出現嗜睡、感覺異常甚至過度換氣的現象。因此,在食物烹煮過程中加酒提味,有助於人體氣血的循環與營養成份的吸收,但過量甚至終日攝取含酒精的水,則是矯枉過正了。
(二)要吃麻油雞酒?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產婦的母乳營養成份與含量遠高於美國、加拿大與澳洲。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尤為突出,亞麻油酸、花生油酸、二十二碳烯酸(DHA)更是以幾近完美的比例來分配;其更進一步認為,這是台灣婦女坐月子時以麻油雞酒進補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產後食用麻油雞酒是有其正面意義的,但是炒麻油與酒的用量,應依傷口復原狀況與個人酒精耐受度,適量佐用。
【註】麻油經炒過後,屬於燥熱溫補食材,過食有可能造成火氣太大或傷口復原不佳。
二、藥物
台灣人喜歡自己當醫生
這是筆者從事醫療事業以來,深刻的感覺。由於中藥的應用行之有年,加上一些常見中藥如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在一般中藥房、菜市場垂手可得,“自己當醫生補自己”,已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家常便飯”,月經來吃四物湯補血,產後吃生化湯幫助子宮收縮,手術前後吃些八珍湯或人參、黃耆,寒流時來個十全大補湯…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然而這樣進補的結果,並未達成人們冀求的健康狀況,倒是蓬勃了整個醫療市場;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這些喜用中藥進補的人,反而成為醫院的常客,殊不知,既然是藥物,就有其適應症與副作用。舉個例子來說,大家都知道,生產後要吃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卻不曉得自古以來生化湯因藥物組成與劑量的不同,就有數十甚至上百種,您吃的生化湯到底是哪一種?中醫一向強調“辨證論治”,大意是指:“調理不同體質的人,會用不同的藥物”,換句話說,吃同一帖藥,因每個人體質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強調,產後坐月子,既然是人生大事,就不應草率行之,尊重醫師的專業,方為上策。
(一)流產或小產亦須吃藥調理?
流產或小產本即易造成孕婦的身體受損,週數越大,因影響母體越多,愈須配合調理;通常大於二十週者,比照足月產,至少須調理四週;小於二十週者,則依其週數或身體狀況進行一~三週不等的調理。倘若因流產或小產,造成母親心情不佳,則須加強注意其情緒調適狀況,甚者尚須配合心理諮商,以渡過這段時期。
(二)生產前或剖腹產前先吃補?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所謂“補藥”,通常是溫熱性質的中藥,如黃耆、人參、當歸…,這些藥都有其特殊用法,甚至不宜於生產前或手術前單獨服用。
有研究報告指出黃耆跟人參因為是補氣藥,自然產前單用有可能因為補氣升提的效果而造成產程遲滯、甚至陣痛暫停的現象;剖腹產前獨用則有可能因為氣血循環過於旺盛而造成產程大量出血。因此,本人建議這些藥物應於醫師指示下服用,切勿自做主張而徒留遺憾。
(三)產後一定要吃生化湯、十全大補湯?
一般體質的產婦,產後吃生化湯,可以補血並幫助子宮收縮以排除惡露,但如上所述,每個人的體質與狀況不同,因此適合吃的生化湯也需經醫師診斷、處方再行服用,通常從第一天到第三天開始,約需吃五~十帖。至於十全大補湯,因為可以大補氣血,一般多在坐月子的第四週後才開始服用,而藥物組成與劑量也會因人而異,一般至少吃三~五帖,甚至更多。
然而,有的人體質特殊,或生產前後有特殊狀況(如產後大出血、妊娠糖尿病、子癇症…),並不會給予這些處方。總之,經醫師診斷後,處以適合個人體質的方藥後,再行服用,是確保身體順利復原的不二法門。
運動完洗澡冷水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由前面幾篇你仍有”嗯嗯”困擾,那你需要這篇一日行程表….
因飲食習慣的不正常和生活壓力,導致消化不良,影響正常排便機能,久而久之形成便秘,甚至出現痔瘡、出血等狀況。
其實研究發現,改善便秘不必做很繁複的料理,或是很辛苦的運動,只要起床喝一杯水,隨時感受壓力的變化並配合深呼吸,長期下來,就能讓腸道順暢,便秘也不治而癒。以下介紹超簡單一日好便時間表,跟著按表操課,告別惱人的便秘吧!
【起床後】喝冷水
空腹狀態喝杯冷水,能刺激腸胃開始蠕動運作,產生便意。不過腸胃虛弱、過敏、小孩或年長者可改喝溫水,避免身體不適。
【早餐】料多的湯和優酪乳
早上喝一碗加了許多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海藻或菌菇類的湯,不僅有飽足感,還能清除腸道。另外,每天食用優酪乳,能增加腸內好菌、維持腸道健康。
【上班前】決定排便時間
決定每日排便時間,讓身體和腦養成習慣,一到時間自然產生便意。不過別刻意忍耐,否則易形成痔瘡。
【通車時】大步走路、多爬樓梯
平常忙到沒時間運動?請好好利用通勤時間吧!大步快走,或是以爬樓梯取代搭電梯,只要小小的工夫就能提升肌肉耐力。
【工作中】保持溫暖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易使體溫下降、腸運動低下,利用毛毯蓋在膝蓋上,保持身體溫暖。
【中餐】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中午只吃飯糰或麵包,無法攝取到足量的膳食纖維。建議多食用蔬菜、水果、海藻、菌菇類及豆類等高膳食纖維的食物,不僅吃得健康,通便也順暢!
【工作中】深呼吸
緊張時,交感神經作用過剩,腸蠕動機能變差。在工作空檔時,慢慢的做腹式呼吸以放鬆身心、調整自律神經平衡。
【晚餐】細嚼慢嚥
吃飯時細嚼慢嚥能促進唾液分泌,食物更好消化。另外,最晚在睡前2小時用餐完畢,吃飽就睡反而帶給胃腸負擔。
【洗澡】泡溫水澡
泡澡可以消除整日疲勞、提高副交感神經運作,讓腸正常運作。
【就寢前】放鬆身心、避免激烈運動
睡前過度運動,身體會呈現興奮狀態。點個喜歡的芬香蠟燭、塗些身體乳做一下按摩,讓身心沉靜下來。
今天你幸福了嗎?
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想要找好康來這裡喔~
找不到想要的,問媽咪!
媽咪會為你量身訂製屬於你的幸福
【煲湯媽咪幸福優品】
https://shopee.tw/umamimall
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
歡迎加媽咪的@line 悄悄說喔~
https://lin.ee/zUUGu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