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70的網紅珊蒂微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支影片跟你聊#4|如何評價自己的人生決策與人生觀?|珊蒂微AI|ft. 台大資管系 孔令傑 老師|專訪第三集-4 =============================== 去年邀請到優秀的台大資管系的小傑老師一起合作拍攝專訪影片,當時就已經預計影片會分成三集釋出。只是...只是第三集的「回...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AI晶片自製熱潮 看AI商用應用發展起伏
名家廣場 -2021.09.16
文/夏肇毅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創辦人
現在人工智慧的開發越來越廣泛,許多公司為了訓練新的人工智慧模型,必須提供大量的運算資源以供計算。有的公司無法滿足於現有的運算資源,於是便興起了開發適合自己的運算硬體的念頭。像生產電動車的特斯拉,一直致力於開發自動駕駛軟體。為了訓練用於自駕車的人工智慧模型,日前就替自己的公司總部開發了用於訓練的D1晶片。
這陣子許多大公司不約而同地開發自家用晶片,一方面是不想受制於人,另一方面是要為自己的特殊需求來量身訂做開發晶片,以便更符合自身需要,同時也能讓產品和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區隔。
像GOOGLE為旗艦手機研製處理器,蘋果也為MAC開發自己的處理器。這些公司在剛開始都是採用現有供應商的產品,用久之後,也許覺得受人把持不合己意,或是覺得花了太多錢在這些供應商上面,所以乾脆自己跳下來做,以便完全掌控開發方向,同時獨享開發成果。
聯發科兩年前開發出5GAI晶片,推出後得到廣大的採用,業績與股價大幅成長。NVIDIA與AMD也因持續採用台積電最先進製程來開發人工智慧繪圖計算晶片,業績與市佔大幅提高。自發現委託台積電來生產HPC晶片變成了讓業績成長的萬靈丹後,大家便爭先恐後的搶用。
相對於在硬體投資上不吝千金的意氣風發,大公司幾年前競相成立的人工智慧應用的機構卻悄悄地關門或重整。像日前新聞報導的Google宣佈解散健康部門Google Health,Open AI解散機器人研究團隊,IBM縮減Watson Health團隊等。不過才短短5、6年,當時重金禮聘的重量級人才與開發團體,如今業務無法推展,在不敵現實壓力下,只好黯然縮編裁撤。
不知道是否看到硬體的廠商生產IC,好像印鈔機在那重複轉動,就可以不斷地印出鈔票,而提供雲端硬體服務的大公司,一個大案就可以拿到十數億美金的合約來。但做軟體應用服務的,每個需求都不同,好像要一小單一小單慢慢地談,費許多心力後才能有一個案子的一次性些許收入。同時這種最新科技的應用,也並不是廣大群眾一時之間就會張開雙手欣然接受的。像手機在上市之後,也是經過了2G,3G,4G,5G等不同世代的改善後,才被廣泛接受為日常生活的一份子。加上人工智慧實際案例應用的準確性,也不如原先宣傳的那麼樂觀,於是推展起來自然阻礙重重。
著名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對於新興科技的發展歷程,有一套稱為Hype Cycle的理論。所有新興科技議題聲量在經過觸發期,攀頂期之後,經過大量供應商增殖,聲望將達到峰頂。之後便開始急遽下墜。其間有供應商倒閉合併,聲量墜落到谷底。存活下來的公司在得到二三輪資金的挹注後,才能夠繼續開發第二代,跟第三代的產品。之後才能通往成熟的高原期,開始得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消費者採用,變成一個成熟商品。
人工智慧產品也一樣,唯有在Edge AI與5G AI手機都廣泛地散佈在人們身旁,各類可靠準確的應用模型被訓練出來後,最後再仰仗加值經銷商VAR的螞蟻雄兵,來將各式人工智慧應用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到都不覺得它們的存在。到那時,人工智慧才是真正開花結果了。
附圖:為更符合自身需要,並與對手作出產品出隔,許多大公司投資開發自家用晶片。圖/本報資料照片
資料來源:https://view.ctee.com.tw/technology/32430.html?fbclid=IwAR2y1UfKDMcigrasB-RnK2VAFQ0wFyjxcO5dcstRB74lCqIPDI9NvO_mQ7I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往邊緣運算AI晶片發展因應未來是很合理的,
而很多應用受挫,
我個人看到的是投入與收穫不成正比,
加上隱私權及一些考量,
讓數據收集不易,
造成發展上的困難,
不過,
關於效率上的加強,
與客戶體驗的升級,
其實沒這麼難。
我也贊成作者的這一句話:
「在Edge AI與5G AI手機都廣泛地散佈在人們身旁,
各類可靠準確的應用模型被訓練出來後,
最後再仰仗加值經銷商VAR的螞蟻雄兵,
來將各式人工智慧應用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自然到都不覺得它們的存在。
到那時,人工智慧才是真正開花結果了。」
#人工智慧
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https://www.apac-aiot.org/
https://view.ctee.com.tw/technology/32430.html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支影片跟你聊#4|如何評價自己的人生決策與人生觀?|珊蒂微AI|ft. 台大資管系 孔令傑 老師|專訪第三集-4
===============================
去年邀請到優秀的台大資管系的小傑老師一起合作拍攝專訪影片,當時就已經預計影片會分成三集釋出。只是...只是第三集的「回覆問題」 這一part 因故一直被我拖延著沒完成剪輯!
但是其實第三集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為小傑老師總共回答了四個問題,我認為每一題都解答了很多人心中對於「資管定位? 人工智慧與資管關聯? 賽局理論與人工智慧關聯?」的疑問 (尤其是那些對未來選系迷茫的學子!)
再加上有網友在前兩集影片下方留言敲碗第三集,因此我收起了我的拖延病,奮起把第三集剪完了!
總之,好事多磨,第三集的四個問題回覆的影片將依序釋出在FB與YT呦!
💟問題一:人工智慧 / 賽局理論 / 大數據」三者到底有什麼關聯性?👉https://youtu.be/qzjIf-iDYNY
💟問題二:資管作為「管理」與「科技」的橋樑,能創造出哪些跟資工 / 資管 / 工管與眾不同的價值? 👉https://youtu.be/WHaVRdWu1Xw
💟問題三:若有同學是以學人工智慧為前提來選系,在 資工 / 資管 / 企管 三系之間,老師會如何給予建議?👉https://youtu.be/N37TaXG_wko
💟問題四:當初拿到PHD之後就回台灣教書背後原因?以及你怎麼評價自己的ㄖ決策風格?👉https://youtu.be/ZPHh9fyY0ko
#學AI靠選系?
#人工智慧是跨領域的學科
#台大資管系孔令傑
👉孔令傑老師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OO6-Vu9wjZI9SW5jgmNTQ
👉孔令傑老師的部落格:http://www.im.ntu.edu.tw/~lckung/?fbclid=IwAR2weTFa7_WKfqUDYrPeQEV2tI7cA-Q9DzEUx6RpobfFjJALLSXCbCR3ZQo
#大學科系
#資管
#資工
#台大
#如何選系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支影片要跟你聊聊|如何選系才能學到人工智慧? 我該選:資工/企管/工管/還是資管??
===============================
去年邀請到優秀的台大資管系的小傑老師一起合作拍攝專訪影片,當時就已經預計影片會分成三集釋出。只是...只是第三集的「回覆問題」 這一part 因故一直被我拖延著沒完成剪輯!
但是其實第三集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為小傑老師總共回答了四個問題,我認為每一題都解答了很多人心中對於「資管定位? 人工智慧與資管關聯? 賽局理論與人工智慧關聯?」的疑問 (尤其是那些對未來選系迷茫的學子!)
再加上有網友在前兩集影片下方留言敲碗第三集,因此我收起了我的拖延病,奮起把第三集剪完了!
總之,好事多磨,第三集的四個問題回覆的影片將依序釋出在FB與YT呦!
💟問題一:人工智慧 / 賽局理論 / 大數據」三者到底有什麼關聯性?👉https://youtu.be/qzjIf-iDYNY
💟問題二:資管作為「管理」與「科技」的橋樑,能創造出哪些跟資工 / 資管 / 工管與眾不同的價值? 👉https://youtu.be/WHaVRdWu1Xw
💟問題三:若有同學是以學人工智慧為前提來選系,在 資工 / 資管 / 企管 三系之間,老師會如何給予建議?👉https://youtu.be/N37TaXG_wko
💟問題四:當初拿到PHD之後就回台灣教書背後原因?以及你怎麼評價自己的ㄖ決策風格?👉https://youtu.be/ZPHh9fyY0ko
#學AI靠選系?
#人工智慧是跨領域的學科
#台大資管系孔令傑
👉孔令傑老師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OO6-Vu9wjZI9SW5jgmNTQ
👉孔令傑老師的部落格:http://www.im.ntu.edu.tw/~lckung/?fbclid=IwAR2weTFa7_WKfqUDYrPeQEV2tI7cA-Q9DzEUx6RpobfFjJALLSXCbCR3ZQo
#大學科系
#資管
#資工
#台大
#如何選系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珊蒂微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支影片要跟你聊聊|資管作為「科技」與「管理」的橋樑,能創造什麼不同於 資工、企管、工管 的價值嗎?
===============================
去年邀請到優秀的台大資管系的小傑老師一起合作拍攝專訪影片,當時就已經預計影片會分成三集釋出。只是...只是第三集的「回覆問題」 這一part 因故一直被我拖延著沒完成剪輯!
但是其實第三集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為小傑老師總共回答了四個問題,我認為每一題都解答了很多人心中對於「資管定位? 人工智慧與資管關聯? 賽局理論與人工智慧關聯?」的疑問 (尤其是那些對未來選系迷茫的學子!)
再加上有網友在前兩集影片下方留言敲碗第三集,因此我收起了我的拖延病,奮起把第三集剪完了!
總之,好事多磨,第三集的四個問題回覆的影片將依序釋出在FB與YT呦!
問題一(8/11釋出):人工智慧 / 賽局理論 / 大數據」三者到底有什麼關聯性?https://youtu.be/qzjIf-iDYNY
問題二(8/12釋出):資管作為「管理」與「科技」的橋樑,能創造出哪些跟資工 / 資管 / 工管與眾不同的價值?
問題三(8/13釋出):若有同學是以學人工智慧為前提來選系,在 資工 / 資管 / 企管 三系之間,老師會如何給予建議?
問題四(8/14釋出):當初拿到PHD之後就回台灣教書背後原因?以及你怎麼評價自己的ㄖ決策風格?
#資管作為科技與管理的橋樑
#資管創造什麼與眾不同的價值?
#台大資管系孔令傑
👉孔令傑老師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OO6-Vu9wjZI9SW5jgmNTQ
👉孔令傑老師的部落格:http://www.im.ntu.edu.tw/~lckung/?fbclid=IwAR2weTFa7_WKfqUDYrPeQEV2tI7cA-Q9DzEUx6RpobfFjJALLSXCbCR3ZQo
#大學科系
#資管
#資工
#台大
#如何選系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布林值,比較運算子- 超入門Python 教學4.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介紹了布林值,比較 運算子 ,邏輯 運算子 ,還有None 物件。Introduce boolean values, comparison operators, logical operators, and None. ... <看更多>
運算子與的差異 在 比較運算子 的推薦與評價
比較運算子:嚴謹模式`===` · 邏輯運算子: &&、||、! 未找到相關的Issues. 請聯絡@yuwensaf 初始化評論. 使用GitHub 登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