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經驗談】 你學到的東西別人帶不走
.
每次都是我被叫去做那個事情,有夠煩,為什麼都不叫其他人!
每次有事情大家都閃的遠遠的,又是我,為什麼都這麼不公平!
.
★這些都是職場上常常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公平?真的有完全公平可言嗎?
★為什麼老鳥一定要教菜鳥,對他們來說公平嗎?
★為什麼老鳥要被罵過來,菜鳥則被教過來,這樣公平嗎?
.
你常常在談論 【不公平】,那換成是你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就一定完全 【天坪不動】 有可能嗎?
【天坪】 不可能永遠保持一樣的水平的,如果追求完全理論,那是不存在的。
但我卻很常被叫去做東做西啊,真的很不公平,到底該怎麼擺拖這樣狀況呢?
.
.
今天奎爺就來分享,自已經歷的事情吧!
.
=====【自身的經歷】=====Part.1
.
過去我在大型健身房擔任主管的時候,其實屎缺,比起教練多很多,因為只要教練處理不來的,我全包!
而且那些問題沒處理好,是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出現:
一、會被上級主管罵,並且績效考核降
二、會員不斷的客訴,遲早會傳到上面
三、教練也會受影響,沒有心情做績效
四、整體觀感會變差,影響到人來意願
五、長期的累積客訴,遲早位置會不保
六、處理完還要教育,防止下一次發生
.
★感情事情(會員跟教練,教練跟員工)
★內鬥事情(資深跟資淺,不同派別系)
★客訴事情(上課排時間,上課之效益)
★現場問題(會員跟會員,會員跟員工)
★人力調配(早晚班調度,平假日調度)
★資源分佈(依性別分配,依能力分配)
★教育留人(犯錯要處理,接著還要教)
★行政問題(常常要核對,發現並改善)
★績效監督(週績效及週檢討都要落實)
★跨部門合作(要與其他部份共同運作)
.
沒錯,這些都要處理,而不是像教練一樣,賣課上課,訓練,然後接著就是回家休息,當主管的時候,只是是底下的問題,每一個都跟你有關係!
(一個都別想跑)
也因為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問題,我都有遇到,當時我也在想,為什麼我會這麼倒楣呢,遇到這麼多問題。
但也因為遇到的問題多,都是一定要去處理,因此我不斷在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有方法,也要有勇氣,因為通常都一定會被罵,如果你不想再被罵,就必須遇到一次問題時候,在下次發生之前,先想好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及應對方法,雖不一定能100%解決,但想的越多,處理越妥當,挨罵就變少。
.
有一個心態是一定會發生的,也就是當下問題到來的時候,一定會覺得很幹,為什麼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我去處理,又不能交給教練自已處理,因為只要處理不好,主管就有連帶的責任要揹負,發生時,都會覺得,到底這些事情甘我屁事,為什麼我要被連帶懲處,為什麼教練把問題丟了之後,到後來幾乎都是我在扛下來,有夠不公平的,那時,常常會發生這樣的心態,讓我一度難以釋懷。
.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認為,我也是這樣想,那又何必再談,接著讓我們看下去.............................
.
=====【後續的經營】=====Part.2
.
當然離開之後,創了自已團隊(這時有人就會說,我又不是要開業,學這麼多做什麼)
我非常慶幸,自已當初有遇到那些問題,其實有問題有時並不是壞事,因為人遇到問題時候,腦袋才會開始動起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當人沒有遇到問題太久,會過的太過於安逸,而一遇到問題時,卻沒有辦法解決)
.
而我也再問一句,世上哪有從不遇到問題的人?
有時問題並非你,而是在別人身上帶過來,但你越能處理問題,你的能力、你的成就、你的職位,相對的就會越高!
(這裡指的問題,是對公司整體上有效益的,不是什麼垃圾沒人倒,你跑去倒,這樣的問題,所覆蓋的層面更大更廣,影響到公司營運管理及績效提昇的)
.
【開幕之前】
★股東拆夥,甚至在我危急之計,想要我命
★沒知名度,常被來的問,會不會一下就倒
★人員不合,變成要花時間調解沒法顧績效
★績效不好,導致人員因看不到未來留不住
★常被檢舉,政府官員一下那一下這的來查
★要打交道,學習做生意要學習與他人相處
那時候公司的戶頭,常常剩不到5萬,而我的擔心卻不能在公司顯漏出來,只能強顏歡笑,鎮定的告訴大家,沒事的,一切都會變好的。
.
【開幕之後】
★人才留失,導致會員紛紛覺得會倒想離開
★工時超長,因為同事要休息變成都要承擔(2018年,我只休了11天沒進公司)
★想要留人,必須要發放資源自已幾乎沒賺
★績效想昇,必須做出跟以往不同營運方法
★制度調整,開始成長之時必定先穩定制度
.
【成長之時】
★招兵買馬,要一邊穩住績效另一邊教新血
★資源分配,人多就會不公,事先預測調整
★人多計較,有人做比較多,有人做比較少
★有小團體,觀念較合的一小團逐漸會出現
★制度規定,當人多時制度就要再度做調整(人少與人多的制度應有不同之別)
★身材維持,績效及課成長時身心開始疲備
.
不只是這些,還有更多的問題,不斷的衍生出來,有時候不是人員有問題,而是當公司停止時候,你會認為問題就出現了,就是因為做法不夠好,才會出現停止,要再怎麼前進,這樣的想法,也不斷的在腦海中浮現。
.
=====【如果擺脫工具人】=====Part.3
.
有人就問:『奎爺,你說這麼多,就是沒有聽到怎麼可以擺脫工具人,我不想常常有的沒有的,都叫我去做,真的很煩,為什麼不叫其他人』。
原因:
第一、你很聽話,配合度高
第二、你行動力強,並且不太會有聲音
.
他又問:『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常常叫我去做,我真的覺得很奇怪,不是應該找我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
奎爺:『那你又會做什麼呢,或者又能做什麼呢?』
.
他說:『我什麼都可以做啊,不要叫我做那個就好。』
.
奎爺:『那就對了,你提到重點,你什麼都可以做,但你沒說你會做什麼,所以雜工就淪落到你身上。』
.
他問:『那我該怎麼辦呢?所以我就一定要在公司變成這樣嗎?』
.
奎爺:『其實你可以寫個企劃出來,並且跟主管去做提案,試著讓他讓你專心著手去執行,這樣你可以擺脫雜事工具人的身份,但是這個提案必須對公司有提昇成長,因為你主管常常使喚你,就是因為他相信你,覺得你可以做的好,但你並沒有表現出你擁有的能力,如果表現出來,不但能擺脫,而且還有機會晉升。』
.
他問:『有的有效嗎?會不會提了又沒效?』
.
奎爺:『提了,至少有機會,如果你連自已都放棄了,那我多說什麼,都沒有用,你不敢提,也代表著你不相信自已可以做好,你懷疑自已的能力,那你前面說的,就有很大的衝突矛盾了,因為你說什麼都可以做,結果現在要你做真正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反而不敢去提出,那要怎麼擺脫雜事工具人?』
.
他說:『好的,我了解了,我會努力試試看,謝謝您。』
.
奎爺:『公司的制度,是人寫出來的,如果你的提報企劃案,對公司有實質的幫助,那會不會有機會改寫你現階段的狀況呢。』
奎爺:『路是自已走出來的,界限是自已設下的,突破也是自已想衝的,沒有人可以阻止你的成長,能阻止的只有你,相對的想要突破,也是只有你!』
.
=====【問題Q & A】=====Part.4
.
1、你的工作是否任何人都能取代,並且做的差不多?
2、抱怨時候,是否有想過怎麼提昇,自已的能力呢?
3、當你被這樣綁住時,是否有想過突破改變自已呢?
4、嘗試都不一定有機會,何況連嘗試的心態都不想!
5、因為一次的提案失敗,就要完全否定自已能力嗎?
6、是否每天都想改變,但是每天依舊在原地踏步呢?
.
這些問題分享給大家去思考。
.
=====【最後的分享】=====Part.5
.
我的學歷是,南榮技術學院的 【管理與資訊系】,工業工程與管理跟商業類別結合。(學校已經結束了,停召了)
我畢業之後,一個月薪水,含加班,大約就是差不多 3~4萬 (但我沒看不起這樣工作,或說這樣工作不好,我只是想要追求更好,請別誤會)
.
面試了【健身教練】,面試了三年,也經過許多的努力學習,薪水一個月來到 8~9萬 ,後來換到下一家時候,薪水平均每個月大約都 12~15萬,甚至有幾個月達到快20萬,你說我的學歷,憑什麼拿到這樣的薪水,對吧,我也問自已,憑什麼?
.
因為我想追求,所以我要改變,必須突破自已,別把學歷當成能力,真正的能力不單只是看學歷,不愛念書並不代表不愛學習。
【我不認為,我一輩子就該註定這樣,所以我選擇努力改變,至少有機會,如果連做都不想,那連機會都沒有】
.
我不講幹話,什麼選擇比努力重要,我就問,如果你連能力都沒有,你還想選擇,你有什麼資格選擇?
而我認為,我就是沒有能力選擇,所以我必須專注努力,別去想有的沒有的,我有了努力,才有能力,才有資格談選擇。
.
.
以上,是我的分享,或許有些東西不是那麼好聽,但不彷可以參考看看,謝謝!
過去1個月平均每週工時為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週五,五倍券的規劃一日數變,先是堅持「民眾先付一千比較有參與感」,接著變成「約有九百萬人免付一千」,再變成「全民免付一千」的五千元消費券。
整個過程中,民進黨政府的決策隨著黨籍立委與總統的意志改弦更張,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時代力量鄭重呼籲執政黨,應審慎思考紓困振興政策的執行。
今天上午,時力黨團召開「紓困普發現金五千,發券振興特定產業」記者會,呼籲在考量今年疫情狀況重創內需產業及勞工經濟狀況之下,應採用發現金紓困及特定產業數位振興券方式為宜。
第一,為什麼去年發三倍券可以,今年發五倍券不行?
從經濟數據來看,2020年國內疫情控制得宜,主要受衝擊的產業,以 #觀光旅遊業和受全球邊境管制與經濟衝擊而影響的 #航空業及外銷導向產業 為主。
然而,今年從5月開始逐漸升溫的疫情,儘管外銷產業不受影響,內需產業卻受到相當嚴峻的衝擊。從幾個數字,就能看出今年的經濟情勢,與去年大不相同:
2021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十年來的新高紀錄。而且,目前國內約有的57萬失業人口,還未包含無薪假的5、6萬人或被減薪的勞工。
7月的通貨膨脹率達1.95%,已經連續四個月在2%上下徘徊。
7月份的「痛苦指數」飆升到6.75%,創下8年來新高。
這些數據,從主計總處最新的經濟年增率展望,完全看不出來。
5.88%的成長率,得益於外銷出口的成長,卻無法反應內需產業受創嚴重的現實。
這告訴我們,今年的經濟情勢#內外有別、#差異受創,與去年大不相同。
第二,現在是振興階段還是紓困階段?
疫情高峰期間,政府推出的紓困4.0方案。整體而言仍有許多缺陷,在實際執行上造成相當多的漏洞,包括申請資格門檻、雇主轉發抵扣、業者名實不符導致勞工無法請領、新成立業者等問題。
時力已透過多次記者會,幫助相關業者或基層勞工發聲。
除了前述因為紓困制度漏洞無法領到補助者外,即便是有申請到政府紓困補助的,其中包括政府勒令停業給薪低於基本工資,雇主每個人頭只補助一萬元,受衝擊部分工時勞工、無一定雇主藝文工作者和司機也是只補助一萬元,若以三個月平均下來,每月大約才3300元,而衛福部的擴大急難紓困,甚至是以戶為單位,符合資格每戶也才補助1~3萬元。
顯然,紓困4.0不只漏洞百出,力道也嚴重不足。
對於這些產業、勞工及弱勢族群,當然需要更強力的紓困方案,也就是說,在目前紓困仍有遺漏且力度明顯不足的現況下,時力黨團認為,普發現金至少可以避免遺漏、補足力度、且不會讓人民產生因為紓困不均而有相對剝奪感。
紓困的遺漏與不足,就是為什麼,普發現金具有高度民意支持的原因。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日公布的線上民調,更有高達九成民眾支持普發現金。
因此,現在需要的是振興1.0,還是紓困5.0,答案是很明確的。
如果政府至今的紓困政策,沒辦法讓有需要的對象,都能領到相應的紓困補助,那麼普發現金,寧願多發也不要有遺漏,就會變成民心所向。
現在做,雖然有些晚了,但仍是民眾的及時雨。停留在紓困還是振興的名詞之爭,並沒有辦法回應民眾的需要。
第三,從振興的角度,為什麼發現金仍舊優於發券?
我們必須很負責任地說,去年發放振興券與特定產業振興優惠券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但其中仍顯露出「發券」的幾個問題,值得在思考發「五倍券」還是「發現金」時審慎考量。
首先,去年發放的三倍券中,總編列預算為510億元,其中22.65億元為其成本支出,佔總預算約4%,包含印刷費、行政、行銷宣傳、會計師查核、與相關業務費用,帶來約一千億的經濟效益。
倘若今年發放五倍券,恐將再耗資超過25億,並造成相當可觀的資源浪費,如印刷之紙張、後段運輸與發放。
這些成本並未對基層勞工帶來經濟效益,反造成成本上、行政手續上更大的負擔。
其次,若為五倍券,預設最低面額仍為兩百元,仍會再再面臨路邊的小攤販或小店家找零問題,讓民眾無意願透過振興券支持小店家。
另一方面,小店家更擔心害怕收取到偽造的振興券,使他們也無太大意願收取,因此對許多小攤販而言,恐怕並無太多實質效益。
第三,若為五千元的五倍券,勢必會增加高面額券數,例如千元的面額。同樣會造成找零困難,又或是找錢須控制在200的面額上,間接改變、導引民眾的消費行為,往購買高單價的商品移動,排擠到最需要振興的小攤商與小店家。
根據以上幾點,民進黨政府應傾聽民意與在野黨的意見,謹慎思考該如何調整紓困振興的措施。千萬不要忽略今年與去年經濟情勢的重大差異,一意孤行,不願及時修正錯誤。
第四,我們的主張:
時代力量黨團主張,紓困5.0應普發現金,搭配發行數位券振興特定產業。
首先,應該視疫情發展狀況,適時發放現金。
其次,針對特定產業發放振興券,例如去年的動滋券、農遊券、藝fun券等。
當然,65歲以上民眾,或偏鄉地區居民,可規劃少量紙本券別,透過地方公所發放實體紙本券,以均衡發各地發展,實質照顧到每個民眾。
以上,是我們對於新一波紓困振興的主張。
今日行政院應會提出相關振興規劃與配套措施,建議執政黨應謹慎考量上述所提出的考量與建議。
此外,新公布的振興規劃,也應清楚向民眾交代,該筆預算將耗資多少的行政成本,以及其預期達到的效益或GDP成長率為何?誰又該為此振興計畫負起政治責任?
再次呼籲,無論中央地方政府相關部會,都應積極檢視過去紓困方案的不足,及時修正紓困方案,「紓困普發現金五千,發券振興特定產業」,扶持台灣受衝擊的民生經濟。
過去1個月平均每週工時為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3 Partners的數據表示,做空ARKK基金的比例又創了近期高點,看出大家對於ARK的信心持續下滑。
大家對於各領域偶像崇拜,往往是表現好的時候信心滿滿,表現差的時候信心全失棄如敝屣!
但是就投資領域來說,如果你沒有自己的進出依據,選擇相信某個人的投資策略的話,最好的方式是從一而終
我很喜歡葛林布雷的話:一個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不是一直有用,甚至經常沒用。」堅持到底的使用這套方法,市場終究有一天會站到你這邊。
當然你如果有自己的進出依據,可以隨著市場的變化來做靈活的調整。但是你也會發現在這些決策下的核心思想往往都是一樣的,他可以幫助你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讓每個進出養成紀律。
最近我看了《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到Mohnish Pabrai的例子,Pabrai也是知名的價值投資人,有人問他如何把一百萬變成十億?他的答案之一是:拼命複製
Pabrai複製巴菲特的方法不是新聞,透過能力圈、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好的公司來進行投資組合的篩選他引用蒙格的話:採取一個簡單的想法,認真看待他。他把他當人生的準則,也套用在投資上,並且持續!堅持!創造優異的報酬。
如果你認為你的所有條件允許,且你的思考邏輯傾向於這樣的思考,藉由先模仿,再創造出自己的原則就是專屬於你的投資哲學。而面對到ARK也是一樣,市場上從來沒有新鮮的事,投資是對自己負責,而不要讓別人為你負責。
講那麼多只是想說剛看完ARK的影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重點和心得
每個月看Cathie Wood的總結,也順便對應自己近期的觀察和操作,有沒有需要調整或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1. 5500億基礎建設法案
包括建設道路、鐵路及電動車充電站、與撤換水管管線等計畫支出。但其中也包括了對於加密貨幣的徵稅討論,ARK認為對於金融創新會是負面的影響。
2. Taper是好事,先減少購債
表示經濟處於強健的復甦到路上,財政和貨幣政策提供支持。
3 . 失業率降低至5.4%
在這次的非農就業數據中顯示勞動市場相當強勁,消除ARK在上個月提出的疑慮,household數據增加100萬。
平均工時月增0.4%,較去年同期成長4.2%,不過這個數字低於CPI的增速5.4%,也就是工資的上升速度低於物價,購買力下滑。物價的飆漲主要是供應鏈短缺的問題,影響到價格上升速度相當快
4. 需求問題大過供給
但是目前的數據看來,需求上升的速度趨緩反而是主要觀察重點,房屋和汽車都是。美國auto sales七月達1475萬台(預期是1540萬台),這個數字在四月的時候達到高峰,下滑約20%。
Magna(MGA)的電話會議中,分析師問到公司是否驚訝通用汽車(GM)修改他們的盈利預期,因為GM在上周的財報會議中雖然提到了對於電動車的投資與供應鏈問題,仍提高了他們的全年獲利預期,不過股價當日下跌8%,表示市場是不買帳的。
二手車的價格過去八個禮拜下跌,汽車貸款的金額也下降,告訴我們汽車需求趨緩的跡象更大於供應鏈短缺。新屋銷售、成屋銷售的數字也是自高峰回落,木材價格與原物料價格自高峰回落,價格是供需決定的,也可以作為產業的領先指標,自五月高點下跌65-70%,油價在上個禮拜也歷經近期最大週跌幅。
5. 消費轉往服務
存貨下降,消費上升表現強勁,但可以思考存貨在極低水平之後呢?
Clorox(CLX)上週公佈財報,大幅低於預期,居家股高點下跌。Zoom(ZM)、Teladoc(TDOC)等成長股,在過去幾週股價表現分歧。每次有強勁的數據,市場就會覺得不利於成長股,但ARK不認為成長是不好的,而是生產力提升是有利於整體經濟。
例如電動車的成本持續下降帶動普及,傳統車廠無法追上Tesla,尤其是電池技術的發展,另外公司的資本配置用途也無法全力支援傳統產業的創新。
6. 牛市仍在持續當中
資金將從其他市場(中國)流入,因為政府的制裁事件,自去年11月起的馬雲到現在的滴滴,線上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可能會抑制中國經濟,也會壓抑投資者的信心。
債券市場看到更多通縮,目前公債殖利率仍處於相當低的水準,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創新的推動,但不會創造通膨,也不需要升息抑制。
影片連結放留言
過去1個月平均每週工時為 在 過去1個月平均每週工時為、工作時數計算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相關結果
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 ... 金制度:在同一雇主之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 ... <看更多>
過去1個月平均每週工時為 在 平均工資如何計算?如果工作未滿6個月,又該如何計算? 的相關結果
二、月平均工資:事由發生前6個月工資除以6;或日平均工資乘以計算期間每月之平均日數。 三、例如:某勞工工作未滿六個月,在職區間為108年1月1日至5月10日(勞動基準 ... ... <看更多>
過去1個月平均每週工時為 在 請問部分工時勞工的「平均每週工作時數」應如何計算? 的相關結果
但若去年度在職未滿6個月者,則不得以此方式計算,應以請假日前6個月出勤時數來計算平均每週工作時數?而任職滿一年以上者(B君為101年1月20日到職之計時人員),新一年度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