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過度飲食心理學
#過度飲食心理學 #斷食 #斷捨離
消費文化的崛起讓我們誤以為消費是一種社會意識型態:建立階級差別,以物質商品來決定持有者的社會地位和聲望。我們的身分地位往往無關於我們生產了什麼,而是和我們消費了什麼更有關係。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相信,心理壓力源自於存在的既定事實相關的衝突,像是道德、自由和本真性。
菲爾.庫什曼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為什麼自我是空虛的。』,他認為:在16世紀現代紀元開始指出,西方世界開始有了轉變,從宗教性轉變為科學性的生產架構,並從鄉村生活轉變為城市生活,從社群主體轉為個人主體。人對自己的看法已經改變,開始只認識完整而且獨立的個體、擁有自由意志、能夠主宰整個環境。
換句話說,西方社會對於自我的概念改變了,個人需求和慾望被極大化了,而正是這樣歷史性的轉變奠定的基礎,讓象徵賦予時代的食物和物質的消耗大幅升高。同時這個轉變,也是『消費主義』逐漸發展成道德教條的關鍵元素,此後消費者的選擇和取得,變成了個人自由、快樂、權力的載體。
正如庫什曼的主張:『受到地形影響的自我,感受不到社群、傳統、共同意義(shared meaning)。這些社會層面的欠缺,正導致我們感受不到個人信念和價值;具體的顯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慢性、無差別、情緒性的飢渴。二戰後的自我渴望獲得和消耗,潛意識裡想要藉此補償自己所失去的一切。這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所經歷的這些文化疾病,包括喪失社群和共同意義,還有焦慮或沮喪等個人缺陷,都是助長過度消費廣為蔓延的先決條件。我們越來越相信,所有的問題包括各種臨床上的病症,到更加普遍的空虛感,都源自於這個受限制的自我,於是轉而藉由消耗藥物、生活消費品、食物等等個人消費,來治療上述種種的疾病。
科林.坎貝爾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想像力豐富的享樂主義』,他認為現代的慾望享樂主義就存在於新奇商品所提供的幻想中。媒體和廣告呈現各種消費商品的影像和敘述,人也依次建構出心中的幻想;然而等到真正購買了這些產品時,卻發現他們根本滿足不了自己的想像慾望,因此感到失望。
換句話說,消費文化運用被理想化的形象和旁白,讓消費者在心中產生不足感,而廣吿中的產品正是解藥。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慾望,必然導致更多渴望與更多消耗以滿足期待。也就是說,以消費主義處理心理上的需求,正是過度消費和過度飲食的成因。
同時,社會心理學家Briers與Laporte也發現當人對自己的相對財富感到不安的時候,往往會想攝取更多的熱量。這些關於食物和物質不安感的平行發現,等於提供了兩個線索,顯示有形物質方面的過度消耗和食物上的過度消耗,都是有某些相同的心理機制所產生的現象。
在整個欲求、獲得、失望的循環之中,最陰險的一點應該是,在有問題的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下,我們根本體會不到消費主義的心理後果。我們反而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一直不夠堅定、缺乏紀律,或者神經化學出了問題,因此轉而以更多消費作為解決方案, 於是產生對更多產品的需求,成為一個沒有終點的消費主義循環。
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認為:在消費主義文化之下所處的全貧窮狀態,和歷史上所謂的貧窮,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從前因貧窮而產生的飢餓、疾病、流落街頭無家可歸,是對生存的直接威脅;現在在消費文化中所謂的相對貧窮,是一種社會狀態和心理狀態。消費文化下的窮人,與所謂的快樂人生是絕緣的。
他進一步描述:『在消費社會中,身為消費者,「不足感」比什麼都嚴重,那將導致降級與「自我放逐」的後果。只是因為不足感,無力履行身為消費者的義務,就得忍受種種痛苦,例如被忽略、被剝奪、被降級,眼睜睜看著別人獲准進門參加一場社會盛宴,而自己卻被俳句在門外。唯一的補救方法,也是逃離屈辱難堪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克服這種消費者的不足感。』
以上文字皆取自於「過度飲食心理學」一書
在過去我接觸到『斷食』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原來人們一天下來需要的熱量其實真的不多,前幾天我正好看到盧廣仲參加木曜的下班吃什麼的節目,他也提到他一次用餐的份量就是現代成人的1/3,因為他的家族也習慣這麼飲食了,所以他出社會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家的飲食份量是比一般人小很多。我想到我家長壽的爺爺,一餐粗茶淡飯加點魚肉也可以吃飽,而且活到壽終正寢,離世的時候身體幾乎沒什麼病痛。
過去接觸減重的訊息,我感到很困惑為何我們要吃了東西感到罪惡感,然後再去健身房消耗這些熱量?如果我們一天下來只要攝取少數的熱量就能夠生存,那為何不好好控管自己的飲食即可?我們到底是怎麼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消費行為?
這本「過度飲食心理學」如上述的引文,作者用了很多研究舉證在過程發生了什麼事情。書中也有提到大量的案例讓我們知道如今的廣告與法令是如何一步步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洗腦著我們消費越多越能夠代表著我們是有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的人。
作者進一步主張,目前的道德教條、政治意識形態、經濟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的消費主義,已經擊敗了社會運動的消費主義,最終會危害人民的心理健康。這些衝動、自戀、慢性且不斷擴張的情緒飢渴,已經造成了「空虛的自我」。我們把這種空洞的感覺視為個人的失敗,而不是文化的病態,因此轉而消費藥品、商品、食品,來「犒賞」自己。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很直接地改變廣告商或是法令的嚴謹性,但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消費,例如將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例如上舞蹈課、加入運動社團、到農夫市集買東西,都是讓錢回到經濟循環體系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在保持正面態度的心理學領域中,有研究顯示把錢花在買經驗,而不是購買奢華物質,對心理帶來的正面影響會更持久(Haidt,2006)。
過去在唸FIRE等提倡財務自由的書籍時,裡頭也提到我們可以透過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進自己儲蓄的能力,包含換個簡便、小而美且物價指數較低的地區居住。「過度飲食心理學」的作者也鼓勵慢活、簡單生活、慢食、住小房子等,對於尋求社群支持和簡單生活實踐方法的人,這些都是很好的資源。
過去在學習正念相關的心理諮商時(netflix中正念冥想指南也是一個很好入門正念的參考),我們也學習著專注享用當下的食物,感受它的味道、口感、牙齒在咀嚼時口腔裡的感受等等,專注在每個當下會發現我們本就擁有得以豐富體驗這個世界的感官,透過體驗與這個世界的存在有所連結,食物確實是最快的方式,但若能夠更緩慢與專注地感受,我們也得以與此時此刻的自己的在一起。理解到自我的真實所需原來是這麼單純。
如何讓「空虛的自我」不再空虛?不再讓自己投入在過度消費與飲食的惡性循環當中?我想,就先從了解自己、與內在的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原生豐富性產生連結也是一個選擇。
***#寶瓶時代 #心理學 #習慣力
最近看的「習慣力」與「過度飲食」這兩本書,其實都在談論我們在這個世代常常接收到的訊息是,如果我沒有成功就是代表我不夠努力或意志力不夠堅定,導致我們對自我感覺越來越差,能量多半用在自我批判與自我否認,然後面對生活的變化又更加消極地應對。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樣的論點是源自於缺乏我們所經歷的時代與接收到的訊息、環境脈絡下的論調。
是的,留意自己的所作所為確實也是一部分的責任,但書中也提到有些食品標榜著「天然」卻一點也不天然,還添加了一堆讓人上癮的物質(例如糖)那麼,這又該算是誰的責任?
最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人們就像是罐頭一樣,沒有思想地渡過每一天。我曾經也有個案對我說,每天加班到很晚,到家都累了,只想追劇洗洗睡,那還會有什麼力氣經營所謂的斜槓人生?
在書中提及我們因為生活型態的轉變與工業化的思維,早已失去了以前農業社會中滿滿的凝聚力與共同為了生活打拼的連接性,過度強調個人的結果,反而讓我們更難以理解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
畢竟人終究是群體生活,找不到定位,也找不到意義感,內心的空虛自然會想要往最方便的事物索取、探尋,卻越發空虛。
而想要擺脫生活的空虛感得先找回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與歸屬感、與群體的意義感(還蠻符合寶瓶時代的)而不是瘋狂消費填補內心的空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過度飲食心理學 #文森說書 #社會心理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哭的,因為太多陷阱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例如以為喝果汁可以減肥、誤以為寫著天然字樣的商品就真的健康、還有我最愛喝的零卡可樂..... 作者說想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或者簡單簡單一點的減少攝取精製糖,在簡單一點的就是少吃...
「過度飲食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 - Mo PTT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被誤譯」的標題:過度飲食心理學| book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过度饮食心理学:当人生只剩下吃- 书板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ptt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ptt 過度飲食心理學 - QQkaii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ptt - Bbfhvx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 book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完整討論串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邊擼貓邊看書」
凌晨高雄下起了大雷雨,嚇到我家主子們,
還好現在雷聲少了許多,但傳出不少地方積水
希望在外工作的人都能夠平安到家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
于玥家族的人都難以相聚,
雖然思念著彼此也考量到長輩跟小朋友的健康
減少了實際的往來。
如今端午佳節即將到來,
我們也打算一起在線上吃粽子相聚就好。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度過這個艱困的時節,
方能有未來歡樂相聚的團圓時光
#tudexocat #過度飲食心理學
#好家在我在家。#防疫端午不回家
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朋友說我會吃外食,
但怎麼將近一年多來,
沒有什麼食記紀錄。
—
之前通常都會跟女友踏點,
一些知名店家,甜食店,
打食記一方面是紀錄彼此生活。
—
單身後,雖然也會吃外食,遇到採雷
或覺得還能吃,就秉持以前的習慣,
不在網路批評,因為也不會放到
自己版面,飲食是很主觀的事。
—
不敢說自己是什麼
很厲害的美食品味家
—
但能上我IG即時動態,甚至打文章
稍微介紹一下,就私下會再默默回訪
靜靜吃這樣。
—
開始自學料理,幾乎都不吃,
吃到飽或一些多數人
覺得很好吃的小吃或餐廳,
—
有時進到店家看他們烹飪方式,
或用什麼頂級/ 嚴選小農食材,
但卻無法凸顯它們美味,
或整個擺盤很糟糕。
—
像餐廳料理,湯如果表面
有漂浮的第一道浮沫,
也就是一開始肉沒有過掉血水,
直接烹煮產生的雜質。
—
或蛤蠣整個煮過頭,我會很困惑..
就覺得很基本的料理觀念,
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
學會料理,進而鑽研,好像真的
慢慢了解,難吃,還能吃,與所謂
好吃有一個很遠很遠的距離。
—
結尾,學料理是好事,
但鑽研會讓自己沒有什麼餐廳
可以選擇😂。
—
好喔...最後推薦,三本飲食書
二本舊書,一本現在正在看
—
1.你吃的食物是真的嗎?
2.吃的美德,
3.過度飲食心理學。
—
讓大家吃外食...
也能吃的健康...😂
—
#書籍推薦 #飲食書籍
#新書 #newbook #健康
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過度飲食心理學 #文森說書 #社會心理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哭的,因為太多陷阱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例如以為喝果汁可以減肥、誤以為寫著天然字樣的商品就真的健康、還有我最愛喝的零卡可樂.....
作者說想減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或者簡單簡單一點的減少攝取精製糖,在簡單一點的就是少吃加工後產品,多吃『全』食物。
如果影片當中談到的內容有錯誤的地方請不吝於指正,我真切希望這集的內容可以幫助你改善生活中錯誤的飲食習慣,重點是,去正視你的飲食習慣。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我會定期每個禮拜上傳一部影片,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在品嚐一本書-過度飲食心理學,因為沒有再出版了,請朋友幫我找到二手書才因此到手,才看到第一章就整個陶醉到不行!打算先分享這一點點閱讀的心得與我整理的減肥 ... ... <看更多>
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過度飲食心理學-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過度飲食心理學 找過度飲食心理學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絶版☆ 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慰藉| 基瑪‧卡吉兒| 光現|2018年5月出版【二手書】. ... <看更多>
過度飲食心理學 在 [心得] 過度飲食心理學-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推薦:過度飲食心理學
推薦指數:★★★☆☆
網誌好讀版:https://goo.gl/Re6Rzy
『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的慰藉』
你剩下什麼? 這是一本有點哀傷的書。
這週末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而且標題有點聳動
這本書,有點像在看TLC 頻道『沈重人生』的感覺
但是更多是透過科學分析與研究方法,去探討『過度飲食』『過度消費』等糾結在一起的問題
有趣的是,這本書談的不僅僅是內在的『過度消費』『過度飲食』
而是把外在的FDA,整體的美國食品公司等等角色也都納進去
試圖透過比較大範圍的探討去理解這個議題,例如遊說,貧富差距等
這種消費者核心理念是,如果不花錢,不消費,就什麼都沒有了
也就是所謂的『存在的焦慮』
作者試圖透過一個一個案例分析去探討
『為什麼有過度飲食與過度消費』的需求?
究竟什麼造成沮喪,消費/過度飲食,沮喪的惡性循環?
當一個人堅持自我主張的傾向變弱時
就會產生獲取東西的傾向
『獲取』是這種最過度飲食與過度消費的中心思想
其實,這種感覺有時候(甚至是很常)出現
因為無聊,所以想吃東西
因為無聊,所以上網買一下東西
而且因為網路發達,種種外在的刺激比較
經濟繁榮,富裕水平不斷上升
卻扭曲了人的觀點,經過這麼久,奢侈品看起來也像是必需品了!
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比較節制的生活方式
在那樣的生活中,令人感到富足的是體驗,而非奢華的物品
因關心彼此,愛護大自然,以及文化上的體驗而選在住在這裡
作者提出兩個解決方案
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成功馴服消費主義
這邊我想到許久之前一篇文章,隨著M型社會的逐漸增加
超級富豪並不會無限制的把資源或是金錢花費在『物品』上
而是把資源投注在我們看不到的『醫療』『教育』『生活體驗』上面
如果我們還是有『花錢』的慾望,下次不妨試試這種把錢花在『體驗』上
使用線上訂購,送貨到府的服務
太多商店有那種『令人無法不買』的狂熱氛圍
作者建議,日用品在網路上訂購,買了就走
但是我對這點抱持懷疑態度,
因為隨著大數據與個人情資的搜集,現在廣告更加個人化
所以搞不好還花更多,所以這項看看就好(我覺得)
某一個實驗心理學家透過複雜的味道測試和數學模型
將食品味道提升到極致
並且發現大多數人喜歡的味道,例如糖,有個門檻或是臨界點
超過這個點如果繼續增加,則會減少食物的可口性
現在,食品科學家利用極樂點這個相當精密的過程
將專業投入在令人難以抗拒的口味
例如洋芋片,冰淇淋,雞塊,能量飲料
隨著食品科學的發展,其實我們吃下去的東西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的
我覺得這件事情真心有點恐怖
食品公司是經過非常精密計算讓東西變得好吃
雖然人類演進本來就會讓我們渴求脂肪,糖分等等
但是刻意的找尋最佳食譜或配方就不得不讓我們更應該小心看待架上的『食品』
(我已經對於這種東西抱持著懷疑態度)
這些精心設計過,會刺激極樂點的食物
幾乎都是會逐漸破壞瘦素的食物
當我們有較多的選擇時,就會吃得多
過去的人類社會沒有冰箱,沒有便捷運輸
我們有的只是當季盛產的新鮮蔬果,品項較為單一
當我們選擇變少時,我們吃的比較少
但是當我們有較多選擇,無論是視覺或是味覺
我們都不自覺得吃得比較多
我們還是減少去吃buffet 的次數吧...
慾望並不是渴求滿足,相反的,慾望是渴求慾望
這是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慾望不是該被滿足的
而是『為什麼我們產生欲望?是否有什麼更深層的原因我們不知道?』
這本書探討了內在可能的深層原因
雖然有很多的科學研究參雜在其中,會有點迷失方向
但也許,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認識,想要大吃大喝或是亂買的你自己。
--
= 我是黃KK =
https://www.facebook.com/kaiwenhuangKK/
工作,玩耍,時尚,碎碎念分享。
在外商科技業討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6.189.26.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3649337.A.37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