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晴明
#陰陽師
#阿贊姜凱
#安倍家族為狐仙後代
中國「陰陽師」一詞,最早在詩經《大雅公劉》一篇中出現,記載周代人的祖先公劉以陰陽法來測定周人定居,所以中國古代,陰陽師又稱陰陽風水先生。
雖然日本陰陽師起源於中國陰陽先生,都含有「陰陽」二字,但其實,陰陽先生同陰陽師是兩種不同的職業。
中國的陰陽先生早期多從道家演化而來,擔負勘測風水,給測字祈福,降妖除魔,婚喪嫁娶,厲害的人物偶爾客串下給皇帝們弄個風水龍穴等等等,只要是能和鬼神沾邊兒的,都有份,並且陰陽先生多為民間起主導地位。
而在日本,雖然也傳承中國文化,但陰陽師主要負責為皇家出力,偶爾也算命什麼的,但是其主要職責還是為皇家統治工具,源博雅一心為京都貴族們安危操心的樣子就體現出他們的職責。
事實上,陰陽師在古代日本社會裡相當於一位科學家、曆法家、天文家、數學家、地理風水家、哲學家......
日本的陰陽師最早出現於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593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 年),是隸屬於中務省陰陽寮的一個官職。陰陽師基於陰陽五行思想(額,也是古代中國流傳過去的),通過修習陰陽道來占卜、看風水,並從事天文觀測和制定曆法。後來,陰陽師的職責逐漸超過了律令範圍,開始進行預言、巫術和祭祀。到了中世以後,在民間進行預言、占卜等的人也被稱為陰陽師,又叫「聲聞師」。
根據日本律令制,除了陰陽寮中修習的學生外,從官到民都不可涉及天文、陰陽、曆法之事,並且天文觀測和時間計量的相關儀器,及陰陽道的書籍被禁止帶出陰陽寮,甚至連私人占有都是不允許的。
【安倍晴明其人】
晴明是日本最有名、影響最大的陰陽師。有關晴明生平事跡,在平安時代後期就已有書籍所傳述。
晴明從小熱衷天文和占星,數學知識也厲害,所以師傅賀茂忠行將「天文」傳承於他,而自己的孫子賀茂光榮則將「歷道」發揚光大。晴明在陰陽寮里最高職位就是天文道的天文博士,並為朝廷制定了完善的天文曆法。
晴明的占卜預言神乎其神,而且通曉人心,同時又有一定的政治灼見,當然備受朝廷青睞與信賴,撐起了陰陽寮的「場子」,成了「看板郎」。
陰陽師要熟稔禮儀、風雅事,能夠迎合統治者的「口味,和歌、漢詩、琵琶、笛、香道茶道等都要涉獵甚至精通,晴明無疑都做到了這些,所以他在後世眾多的作品創作里都是相當風雅瀟灑的人!
日本歷史對于晴明真實歲數記錄相差很大,有說晴明活到85歲,有的則說活到了45歲,雖然在年齡上有所出入,但是文料上都記載著晴明大器晚成。
而且他是白狐之子,所以才這麼神通廣大。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拓展你的人生地圖」介紹 訪問作者:郭顺杰 (Soon Kiat Ker) 內容簡介: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是一本很適合中學生、大學生、或者剛出社會工作的人閱讀的一本激勵書,也是給一群正在求學、追求夢想的朋友們的一本借鑒之書。 本書將會從求學、思想、處...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能量交換機制》
理想的情況下,一旦我們透過意識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創造出一條通道,那麼光子就會開始雙向傳輸、彼此交換。
當我們療癒他人時,我們會將自身的光子傳送到對方身上。
不僅如此,當我們對某人感到生氣憤怒時,也會自動地在自己與那個人之間創造出通道,不自覺地想去吸收對方的光子。
但要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使那個人處於一種不穩定的負面精神狀態中,比如懷有愧疚、恐懼、羞恥、悲傷、憤怒、憎恨、害怕或震驚等情緒。
相反的,如果對方處於一種充滿愛且穩定的精神狀態,就能阻絕他人吸收自己的能量,同時也不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中。
這樣一來,他就能保護好自已的生命能量,不會遭受任何損失。這是「一的法則」中最重要的教導之一,如果你想要保護自己的生命能量,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實現。
假如有人能成功地從他人身上獲取能量(也就是讓他人在精神上屈服於他的憤怒),那麼這人就能將他人身上DNA所儲存的光吸收過去,這也是直接獲取能量的一種方式。
在得到這些能量後,這人的專注力會提高,感覺自己活力四射。但是,這種獲取能量的方式實際上非常冷酷無情,而且沒有意義。
這種人常被稱做——情緒能量的吸血鬼。
「就讓她去大吼就好啦!」如果對方堅持過那種憤怒和恐懼的生活,改變他們並不是我們的責任,你完全沒有必要承受負面思考的人所帶來的麻煩,也別抱持「想讓他脫離地獄」的拯救者心態。
對付負面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任由他們繼續。
當你與具有負面人格的人相處(雖然你可能不想跟這樣的人有任何牽扯,但很多時候我們是無可避免或無法選擇的),尤其是發生爭執時,對方一定會用偏激而負面的言語來激怒你,惹得你怒火中燒。
如果可以,盡量與他們保持簡單的關係就好。
即使對方批評我們這種「放任」的做法是不關心他們,你也不要在意。若對方是你的至親好友,善良的你實在無法對他們置之不理,也可以嘗試另一種。
你可以進一步認同他們的負面想法,譬如說:「我知道這對你來說有多難過,這件事真是糟透了。」諸如此類的話。
這乍聽之下,似乎違反常理,但是強化對方的負面感受,他們或多或少會感到放鬆,因為這會讓他們覺得不需再為自己負面的態度辯解,將有助於他們朝有益的方向邁進;也或許當他們「看見」自身負面的情緒時,反而能有所突破。姑且不論結果如何,至少這個做法,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身處負面狀態時的模樣。
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他人,對自己也會有很大的助益。
當我們想抵抗別人的負能量時,同時也會產生負能量。
但如果我們能夠順其自然讓對方的負面情緒產生,並讓它離開,我們將只是個旁觀者,而非像海綿一樣吸收別人的負能量。
從他人身上吸取能量時,無論從別人身上奪取了什麼,不久後,奪取的東西也將會通過一種相似方式被拿走。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更有效且完全無害的獲取能量方式,那就是:內心抱持著真實的愛,讓自己活在全然的愛之中。
丹尼爾-班諾博士總共分析了一百九十一項關於精神療癒的不同研究。在這些實驗中,他讓受試者有意識地對各種活的生物體進行療癒,包括細菌、水藻、植物、昆蟲、動物,還有人類。令人意外的是,丹尼爾經過分析發現,在這一百九十一項實驗中,有64%的實驗顯示出明顯的效應,甚至在一些實驗中,受試者還能有效進行遠距治療,比如從紐約到洛杉磯這樣的距離。
這些實驗再次顯示:當我們將自己的思想及感受(特別是懷抱著愛),聚焦於一個生命體時,就會打開一條通道,讓光子進行傳輸。
這種效應非常穩定,在大部分關於療癒的科學實驗中,都能清楚地觀察到這種效應的存在。
然而,最讓人高興的是,根據「一的法則」所說:當你療癒他人時,你自己的生物光子並不曾有任何損失,在療癒過程中,你的角色類似一種能量稜鏡,只是轉送宇宙能量到療癒對象身上而已。
「一的法則」對這一點有進一步的闡述:(能量)療癒者並非是靠自己的力量對他人進行療癒。
在療癒過程中,他的作用其實是一種通道,讓具有智慧的宇宙能量能借此為療癒對象提供自我療癒的機會……
你們人類文化中的傳統治療者,實際上也是如此運作。很多療癒者無法完全瞭解,他們的責任只是提供一個治療機會,而不是去治療他人。倘若他們能夠瞭解這一點,他們就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那些無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療癒者,可能會發現自己很難接收「智能無限」的能量。因此、他們可能會變得扭曲失真,導致自己和他人的能量失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最好馬上停止自己的療癒工作。
靜,減少消耗
虛,吸收能量
實際上,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能量的獲取與釋放的過程。
除了從飲食中獲取能量外,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我們還需要從虛空中獲取能量、這個能量的獲取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虛、靜二字而已。
虛極、靜篤是道家修煉的最高層次。在這個狀態下,天地的能量可以為我所得。
首先,你要靜下來。靜下來,代表你開始減少能量的消耗;而虛,才能開始從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
而能吸收到什麼樣的能量,則取決於你的內心,你有什麼樣的內心,你就會感召到什麼樣的能量。
這就是同氣相求、物以類聚的道理。
智慧,也是一種能量
智慧是一種能量,而且是高級的、看不見的能量。一個人能力的大小,其實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他的智慧。
智慧能量的來源需要我們能虛極靜篤來從天地吸取。
一個靜不下來,虛不下來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大智慧的。並且一個人擁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的,他的心量有多大,他吸取的能量就會有多大,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強。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代價的。
其實,無論是生命的過程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過程。我們說,當一個人運氣好的時候,他往往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因為這個時候他內在的能量是充足的。
我們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過起心動念消耗的。你每發出的一個念頭都是通過能量的消耗來完成的。
能量具有吸引性和傳染性兩大特性。相同振動頻率的能量會互相吸引,引起共振。
此外,能量還具有傳染的特性,如何才能讓自己時時刻刻擁有強大的正能量呢?這需要方法、需要智慧,更需要不斷地練習。
#讓生命充盈正能量的五個原則
01.鎖定好你的焦點
我們的生活,我們身上所擁有的正負能量的比例完全是由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心態,即所關注的焦點來決定的!
當我們能夠掌控好自己所關注的焦點時,我們就把握了生命的主動權。
能量法則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我們關注什麼,我們自己就是什麼,什麼就會越多。
如果我們向自己、向他人、向世界傳遞和發射了很多負面的能量,那這個負面能量首先會回饋給我們自己,我們生命中的負能量就會發生災難性的增長;如果我們能真誠地向自己、向他人、向世界傳遞和發射愛、感恩與欣賞的能量,那麼首先被愛、感恩與欣賞的能量滋養的也是我們自己,我們的人生一定會越來越好。
幸福、成功和喜悅將永遠與我們相伴。
02.應對負能量不要抵制,只能轉化
能量原理中一項很重要的法則就是:我們抵觸的東西,我們害怕的東西,我們試圖消除的東西都一定會持續存在。
因為無論我們抵觸什麼,我們害怕什麼,我們恐懼什麼,我們都是在給它關注,而給它們關注也就是意味著給它能量。
所以,我們抵觸的東西往往會持續存在,並且它的能量會越來越強大。
03.管理好語言、視聽與生活環境
我們的語言是一種頻率極高的能量。
當我們在祝福別人的時候,實際上自己也在被祝福;當我們在咒罵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在被咒罵;我們攻擊別人,其實等於是在自我攻擊,因為我們是最忠於自己感受的那個人。
04.分享帶來更多美好能量
在一生中,我們奉獻、給予的越多,我們幫助的人越多,我們的生命就越有價值,我們的正能量就會越強。當我們吝於付出,吝於給予時,也就是生命凋謝的開始。
05.愛與感恩創造世間最大的正能量
感恩,穿越時空,改變我們的過去;
感恩,塑造喜悅,彰顯我們的現在;
感恩,夢想成真,創造我們的未來。
你有足夠的尊重自己嗎?
你允許你身邊充滿可以和你進行能量交換和能量滋養的朋友嗎,還是你老好人做的太久了,對於身邊大量的一味要求你付出而無法給到你情感和能量滋養的」朋友「做不到斷捨離?
我們要正確的看待自我價值。朋友之間需要是平等的,你也需要多和高頻或至少是同頻的人交朋友。
一方不可以永無止境的付出,忽略自己被滋養的需求-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不尊重和低自我價值的體現。
我們需要足夠地尊重自己,也許我們周圍的人做不到和我們正能量的交換,但至少,我們可以多留出獨處的時間去平衡我們的需求,由內在甘泉滋養自我。
正能量,不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瞭解能量的流動韻律,在內心、人際、環境三個維度創造出你的正能量場域!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一個人的中心思想-無趣文章 慎入。
企業家、生意、網紅、黑道...都有分層級,公司有分大小、上市上櫃,網紅也有幾萬粉絲、百萬人氣,是性感還是搞笑型、才藝型、知識性...黑道也有地方角頭或是幫派組織...他們影響的族群、階層完全不一樣。
(聽眾、觀眾、留言者,都是什麼階層,是可以影響到高端的那些人嗎? 因為高端是極少數,必須非常有中心思想、論述、系統、規格....才能傳播你的理念和知識)
你是可以影響哪一個區塊?這些人看得出來你是什麼階層的領袖、老闆。
最重要的是「中心思想」,這些是內核、生命經歷、智慧。
我這裡不是區分貧窮與富有,因為平凡人也能有影響力,雖然比較無法和有權勢的人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範圍,他們的受眾群和他們生活圈的人有共鳴;
上班族或是一位農夫或是傭人、工人請他們分享生命歷程,那會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講,這些底層勞工的生命韌度,可以感動人心,所以任何階層都有影響的人群。
但現實面,影響力和做生意一樣,必須衝到高階,因為只有在高端才能成功才能賺到錢,雖然有些人甘於平凡,但你要問問自己,你想要的影響力是什麼?
任何產業你都要往高處,才能成功,我舉例,如果做餐飲,你是開麵店,(我們不要談連鎖加盟那些,就存粹一家普通路邊攤麵店)
你可以甘於一個月賺幾萬塊,那它就是好的,但你的客群就是一般老百姓,而且它只會利潤越來越少,
但如果你餐飲做中高階,你是一個月百萬,你可以維持客群水平,
如果你的餐廳做高檔米其林,那就不會遇見地痞流氓,不是他們吃不起,而是他們不會想到那種地方用餐,
只有在中高階你才能有資源。
現在有一位紅人,曾經做偏門被抓,社會新聞版面很多,他是網路有影響力的人,但他的觀念只能影響下面的人,政商名流不可能會去看他的直播學他的價值觀。
XX叔叔、XX妹、x長,他們很草根,他們非常有網路渲染力,甚至x長已經算是網路勢力,總統也接見他,他們影響現代年輕人。8+9、小流氓,年輕人,都會崇拜他們,因為那些人覺得很有共鳴,接地氣。
但他們比較難打進另一層的世界,而專家學者或是文青也打不進這些草根性的世界,他們說的話文縐縐、很無趣,不會吸引他們,不會有共鳴。
所以社會也必須有這些草根性的網紅,每一種階層都有影響者,因為沒有他們,演說家、作家、學者的直播,談學術、談哲理、談心理學的派系...這些話題,他們的觀眾群不會想看。
所以我們自己要很清楚我們想要影響的市場是哪一塊,輸出要給誰,聆聽者又是誰?
如果我們都一樣沒有中心思想,就會被這些話語牽動著走,而一個影響力者,會有強大的中心思想,
那個中心可能來自於心理學派的知識、聖經的根基、儒家、道家思想....從自己的中心那邊延伸出他所談論的-家庭、朋友、工作、關係、組織....等等,他的思想永遠不會改變原本的真理。
但我們很多是沒有中心思想,就是很感官、很感覺,用大部分的思維來談論事情。
所以複製貼上別人的文字、截圖別人的心靈雞湯、說著別人說過的話,他自己沒有中心思想,如果他有,他會有屬於自己的論述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他才能影響高度的人,而不是那些隨波逐流。
#歡迎轉發
#中心思想
#高度影響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拓展你的人生地圖」介紹
訪問作者:郭顺杰 (Soon Kiat Ker)
內容簡介: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是一本很適合中學生、大學生、或者剛出社會工作的人閱讀的一本激勵書,也是給一群正在求學、追求夢想的朋友們的一本借鑒之書。
本書將會從求學、思想、處事、成功等四大篇章,來為讀者點出讓自己卓越傑出,通往成功道路所需具備的思考邏輯與觀念,並點評讀者在社會上常聽到的一些謬論以及大家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和疑惑。比如,在求學篇中我將會提到,大學文憑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張紙?隨後,在思想篇當中,我也會為讀者講解為什麼乖孩子難以成功?
當然,市面上關於各種技巧的書多不勝數,有教導成功的技巧、談判銷售的技巧、應對考試的技巧、有泡妞的技巧⋯等等。要知道光學技巧是不夠的,技巧是會跟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的。這些技巧總是會有漏洞,會因為文化地理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而這些漏洞將會科學式地被研究, 然後我們的後代便會發明一個技巧去填補這一代的漏洞, 下一代技巧的漏洞就會再被下下一代填補上去,如此反復的驗證,這就是科學。
外在的技巧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使用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它是由個人教育、理解程度、領悟力和天分而決定的。我常常把這種技巧,比喻為武俠小說裡面所說的外招,光練外招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修煉「心法」。武功裡面的「心法」指的就是內功、氣和心靈的修煉。
我們除了要掌握技巧和知識之外,還必須訓練處理事情的思維,這種修煉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當你修煉了以後, 它就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這個心法都會為你帶來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
而本書所要帶給讀者的正是一個心法,一個修煉自我的旅程。
本書名為《拓展你的人生地圖》,在 NLP(神經語言程式)的學問中, 其教條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 」(英文譯: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當年,我在新加坡學習第一階段的 NLP 執行師認證課程的時候,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教條,並對於它的含義有著很深的共鳴。所謂的「地圖」,代表的是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由感官經驗、環境所得來的,由我們給予它們意義。而「地域」則類似所謂「絕對真實的世界」, 一個等待我們去突破的領域。有鑒於這樣的啟發,我決定在本書中拓展這樣的思想。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圖」,而這個地圖可以理解為框架一個人的行為,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地圖上的界限,它框架著你的活動範圍,能走多遠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閱歷(教育與上學的程度)、思想、處事方法、對成功的觀念、正決定了我們人生地圖上的界限。本書,我要表達的是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為自己繪製各式各樣的地圖。然而,我們不應該被地圖的界限框架了自己,相反地應該勇於拓展未知的領域。
作者希望透過書中的四個篇幅來拓展讀者的人生,讓大家獲得多方面的提升。透過本書,你將理解讀書的重要性、學習讓你卓越的思維模式、處事法則,與建立良好信念的方法。這些心法將讓你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人生更卓越!
作者簡介:吳文捷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柔佛麻坡,通曉中文、英語、馬來語、日語和西班牙語。
他目前在著名會計咨詢「四大」的安永(EY)擔任科技諮詢顧問,主要負責處理業務與流程自動化(RPA)與大數據專案,並曾協助多家國際銀行與 500 強企業制定策略與自動化方案。順杰擁有多個編碼與科技認證,截至目前為止,他已榮獲 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UiPath 高級RPA 研發認證、Python,SAS,區塊鏈等IT認證。此外,他也是專業敏捷(Agile)開發教練與專家,精益六西格瑪黑帶(Lean Six Sigma Black Belt)執行師與樂高團隊組織訓練員(Lego Serious Play® Teamwork Facilitator)等證照。
教育背景方面,順杰 2016 年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國際貿易與經濟,隨後他在 2017 年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碩士學位。他致力於研究國家科技管理與法律,包括中小型企業的競爭與創新,網際網路發展的商業策略與社會文化的進程等。
白羊座的順杰,有著一個燃燒不完的學習熱情,工作的同時也熱愛藝術。他獲得了英國皇家鋼琴與吉他 8 級文憑的榮譽。除此之外,他努力鑽研佛教、西方神秘學、哲學、東方儒道家的經典以及塞斯與奇蹟課程等,遍訪名師,積極地探討生命的旅程,並到處授課演講。迄今,他榮獲美國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式學)與時間線療法(Time Line Therapy®)高級執行師認證、英國EFT 協會(舊名:AAMET) 情緒釋放技巧治療師,美國NGH(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催眠諮詢師與日本靈氣三階導師等證照的殊榮。
作者粉絲頁: SK 郭顺杰ᵀᴹ
出版社粉絲頁: 寰宇軒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疑問?
那就是忙完一整天的行程之後,回到家裡整個人就像是電玩的角色大失血、快要GG了…徹底的累垮;而且怎麼睡都沒有用,還是黑眼圈、哈欠不斷,就像是一個永遠都充不飽電的電池一樣。
而一般來說,我們提到「疲倦」,我們總會覺得它跟身體因素是有比較高的相關,像是缺乏睡眠啊、經過激烈的運動啊,或者是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但是呢,美國的奧瑞岡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略特・柏克曼」,他就指出,假如你是建築工人,或者是在田裡幹活的農夫,再不然是日夜都得輪班的住院醫生;那麼你的疲倦的原因喔,的確是「體力透支」。
但如果你不是這些狀況,那很有可能你的疲倦,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有研究證實喔,如果你長年覺得疲倦,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還有下面這三種心理的因素,也會把你的內在能量整個榨乾。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第一個「強烈的情緒感受」、第二個「自我控制」和最後一個,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
先來說說喔,什麼是「強烈的情緒感受」?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啟點文化」的小天使~媗甯,她曾經遇過一個狀況。
有一天上班日喔,她一如往常的進教室辦公,沒想到喔,她一打開我們線上課程的平台,就赫然發現整個平台當機,無論她怎麼怎麼按、怎麼重新整理網頁,整個線上平台就是沒有反應。
在她處理緊急狀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耐著性子跟工程師溝通,而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學員沒辦法上課的困擾。
所以呢,在壓抑自己驚嚇過度的情緒之餘,還要承受著心跳加速啊、血壓升高啊…這些生理負荷。
一直到整個狀況解除,她才能夠鬆一口氣,而且感覺到一整天的體力,就在那一個小時全部消耗光。
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小時之內就順利的解決,但強烈的情緒感受,激化了身體的壓力反應,在短時間之內造成很大的內在負擔,所以會有一種瞬間被榨乾的感覺。
其實不管強烈的情緒,是來自於像「焦慮」這一類的負面,還是像是「興奮、開心」的正面情況;當焦慮或興奮持續的時間太長,就會超過人類所能夠負荷的程度,很快的耗盡我們所有的心力。
再來呢,第二個會榨乾我們內在能量的因素,是「自我控制」。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內向、不常說話的工程師,他要出席一場公司的餐會,你要他在社交場合努力裝出一副很健談、幽默的樣子;或者是一個不擅言詞的人,要跟眾人侃侃而談,發表一個很重要的簡報。
也好像是喔,你要求一個愛玩的孩子,不可以出去玩,必須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定在那裡不能動完成功課,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情況,都要我們去忽略自己的感受、無視於外界的誘惑,再辛苦也要完成目標的決心,這些都很消耗意志力的。
所以呢,內向的人在參加完聚會之後,他回到家會覺得累翻了,會比他寫一個禮拜的程式還要更累。
而且人的意志力很有限,不可能隨傳隨到啊,一旦需要自我控制的時間太長,就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疲力盡。
而第三個,很容易讓人身心俱疲的因素,就是「過度的負面思想」。
什麼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呢?打個比方喔,當你在工作上不順利,遇到挫折、心情很糟,回家想要跟你的家人,或伴侶傾訴的時候。
結果沒想到你的家人卻跟你說:「早就跟你說那個工作很爛,你偏偏要去做,就不聽!」請問這句話講完,你聽到這裡,是不是會覺得更悶、更賭爛?
同時呢,你也會因為這樣的回饋,繼續留在挫折感裡面,說不定你心裡喔,還真的會責怪自己;就是像這樣的對話:「對呀!別人都看得出來有問題,我竟然看不出來,真是白痴,我這輩子完蛋了!」
像是這樣的信念,都叫做「災難化的思考」。它只會不理智的讓我們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因此呢,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焦慮跟擔憂上面。
於是呢形成很大的內在壓力,讓人光想就覺得累,最後你根本就沒有任何行動的能力,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那當我們純粹因為身體的因素而感到疲倦,要恢復體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休息」就好了!
但麻煩的是喔,當我們筋疲力盡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內在的時候,因為不容易覺察。所以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黑洞」,讓我們的內在能量,無止境的流失,休息再多你也補不回來。
那你一定會好奇,如果是你,或者是你身邊的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這裡喔,跟你分享一個唯一的解方,它很簡單,兩個字叫「平靜」。
雖然「平靜」多數時候,會讓人有一種被動、懶惰、無作為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平靜的真正功效,跟大家認為的是完全相反的。
因為平靜是一種低強度的情緒,所以不會刺激你的生理機能,你的心跳不會加速,你的掌心不會冒汗,呼吸也能夠保持規律,身體的狀態是相對感覺到安全,而且平穩的。
所以呢,平靜它其實不會降低你的產能,也不會讓你變得消極。反而啊,能讓你更順利的完成工作;同時呢,它消耗的能量,也會比你急躁、焦慮的時候來得更少,讓你更省力。
在職場上面,有很多「完美主義」的經營者,他們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導致他們過勞的原因。雖然追求完美這樣的一個「自我控制」,可以使人進步,但過分追求完美,會把人逼瘋的啊!
讓人在每天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因為能量用光,而彷彿虛脫一樣,長期活在高壓的狀態裡,會越活越累的。
又或者你有一場重要的簡報,或是正在洽談一筆大交易,但你從接受到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整個「強烈的情緒感受」,會讓你一顆心七上八下。
除了要做工作上的準備,還要應付心裡不斷跑出來的擔憂跟緊張,處在這種「強烈的情緒感受」和「負面思想」,爉燭兩頭燒的內在情況裡。
那麼我邀請你想一想,在這種內外煎熬的情況底下,你覺得自己能夠撐多久,又能夠如何把事情做好呢?
說到這裡喔,如果你有以上這些議題或困擾,我有一門課,叫做【CIA通達力】,它會用循序漸進的步驟引導你,達到從容不迫、泰然自若的平靜狀態,幫助你更靠近你自己,覺知到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你開始注意到焦慮,和躁動的情緒的時候,你就能夠有意識的調整自己,保持在清明而平靜的狀態,讓你能夠用對內在的能量,就能夠避免累到厭世的狀況發生。
我們的文化長久以來,在道家和《道德經》裡面,都強調「無為」這個詞彙,他們把「無為」說成是一種「生命之鑰」,認為呢「無為」是力量的來源。而「無為」最直白的說法,其實就是「平靜」。
當你能夠平靜,你就可以安住在當下,保持淡定沉著,自然就能夠更專注,而且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處在一個能量正常流動的狀態,擺脫長久以來的疲倦感。
祝福你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活出「寧靜致遠」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
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CIA通達力】課程,是在10月26號開課。這也是我這一門課經營這麼久以來喔,第一次開在禮科拜六,所以呢它的名額很有限,而且機會很難得。
希望對於想要更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調整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希望我能夠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習近平帶著心腹胡春華、劉鶴,到重慶扶貧的玄機。貿易戰令既得利益者不滿,若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西南霸王薄熙來的根據地重慶。六四屠城三十周年,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習滅佛為要人人發錢寒。最不想香港人忘記六四的是習近平。既濟、未濟兩卦,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貿易戰 #坦克人 #重慶扶貧 #六四30週年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下午5:00
北京近日逼害宗教信仰的行動全面升級,大陸多地各類型的佛教造像接連被拆毀。這是繼各地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回教寺被破壞後的相繼行動。
在中華文化中,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教。
自東漢後期傳入中土,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蓬勃,在唐太宗時大盛。
佛教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天然揉合,成了我們今天的中華文化。
不需要是佛教行人,都會深信形而上的世界,有位神祇,像觀音菩薩,關注世間苦難的聲音。
習近平滅佛,想滅的,不是世界宗教的一宗一派,是貫徹中共1921在上海創黨後的舉動,要斬斷中華文化的血脈,大陸人民不能有高層次的道德追求,不能有個人的千秋理想,人人發錢寒,只能靠動物本能生存,便於中共統治。
所以,毛澤東批孔子,今日習近平也要禁老子,儒家道家都是罪。
他們一脈相承,其實,目標是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的根。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一年了。
美國完全沒有結束的意願,特朗普將習近平當猴子的耍弄。
他在等反習勢力在大陸集結,待兩派力量差不多時,美國才出手。他目標似乎不只習垮台,他要完結共產主義。
所以,特朗普說起習這個對手時,是輕佻的:
「不需要有貿易協議,美國也是贏家。」
「我對習說他是皇帝,習稱自己是主席;我說,沒有任期的主席就是皇帝了。習聽後很開心,打哈哈……」
這個時候,習近平帶著他兩個心腹,兩位副總理,胡春華和劉鶴,到重慶扶貧。
扶貧到重慶?
薄熙來出事前,重慶一直被視為上海後的奇蹟城市,有所謂的「重慶模式」。
貿易戰已令到改革開放得益者不滿,如果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重慶,那是西南霸王的根據地。
這個時候,香港的中聯辦,竟然倒掛五星紅旗。
九七前,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前的五星旗,可曾試過倒掛一天?
習近平定於秦王一尊之後,對外政策,令到周邊關係緊張。
但中共的敵人,始終在體制之內,這是他們的宿命。
習近平是老毛的好學生,不喜歡走資的鄧小平,改革開放派也不喜歡習近平。
今年是六四屠城三十周年,其實,大陸的政治山頭,和香港人,都沒有忘記這個日子。
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分別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
華為出了最新手機型號P30 Pro, Leica出了微電影,鏡頭上反映了坦克人王維林。
似乎大家都不想忘記這個日子,香港人更不會忘記,因為六四改變了中共的國策,改變了對港政策,也改變了香港人的命運。
不想我們忘記六四的,還有習近平。
《周易》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六十三卦的水火既濟和六十四卦的火水未濟卦。
最後的既濟和未濟卦,都有一個「濟」字。「濟」是齊水而過,是渡河的意思,普濟眾生,知周萬物,道濟天下,是《易經》的聖人救世主張。
大乘佛教也重視「濟」,渡河,渡過輪迴苦海的方法,就是波羅蜜多。佛教行人用六種方法,是謂六波羅蜜多,渡過彼岸。
渡彼岸,即是過大川,《易經》很多爻辭,都說到「利涉大川」。
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對人生成敗的總檢討。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就是在既濟和未濟兩卦。
既濟,是搞掂了;未濟,是未解決。
成功只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既濟,但下個階段還未搞掂,未解決。
生命如果以既濟為止,那人生便只是一個封閉的死局;但血肉人生其實是逆水行舟,永無止境。
既濟之後是未濟,即是說,即使你成佛,只是成佛之路既濟,但你為什麼成佛呢?目的是普渡眾生,這個工作永遠不完,永遠未濟。
所以,既濟未濟,根本就是一個卦,因為兩卦,既相綜,又相錯,又相互,又相交。六十四卦,只有這一組的關係是如此。
人生以「濟」為目的,就是要過江。濟是齊水而過,普渡眾生,苦海慈航,端看你本領夠不夠。
既濟未濟兩卦相綜,即相反角度看,完全不一樣。
如果既濟代表成功,未濟代表失敗,原來成功失敗,端視你從那個角度看。這邊看既濟,那邊看原來是未濟,人生成敗,要靈活一點看,不能只從一個固定角度看問題。
成功有時是下一階段大挫敗的開始。所以,成敗為一體兩面,互為因果。很多時候,看似未濟,但不要放棄,原來另一邊看,正是既濟。
2019年4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屈原儒道思想探微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 是一致的。另由於屈原,處處表露其在「修身」方面的自信與堅毅,而「修」一字就不斷 ... 道家門徒,這些門徒,自然會繼續收徒授業、傳道,而這些門徒,就成為早期老子學派的 ... ... <看更多>
道家思想是什麼 在 道家思想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和孔子的一个故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道家思想 的“道”究竟 是什么 ?老子和孔子的一个故事,说出了本质【小播读书】. 1.2K views · 2 years ago #人生 #哲学 #小播读书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