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某人閒聊.烽火再起》番外.來一下
※ 沒看小說的人可以當短篇故事看,然後看完就可以去看小說了
※ 時間點:主劇情結束幾年後,岡納已經是德州第一軍校的校長。
※ 高道德標準者不宜。(因為這兩傢伙本身就一點都不高道德標準)
__________
岡納的手機震動,掏出來一瞄。
「有沒有空?要不要來一次快的?」
嗯……他唇角一挑:
「我永遠有時間來一次快的。」
頓了頓,「妳男朋友呢?」
從回傳的訊息裡,他幾乎看見那女人翻白眼的模樣。
「出城了。」
接著:「而且我想念大XX。」
唇角的勾更深。「所以,妳是在利用我的肉體?」
「完全是。」
哎,教他怎能不喜愛這女人?即使是在他們「不在一起」的時候。
「我二十分鐘後要開校務會議,如果妳能立刻出現……」
「已經在停車場了,叫你們那個龜毛的警衛放我進去!」
他愉快地丟下手機,親自打電話到門房:「我是岡納,待會兒有一位若絲琳.韓女士來訪,讓她進來。」
「是的,長官。」
※
校長辦公室主任莎洛美再檢查一下開會需要的資料。
上周的全校大型軍演,校長大人非常不滿意,看來有好幾顆腦袋要落地。
第一時間的評語是這樣的:「你們要我送這批膿包上戰場,然後讓坐在對面大樓十一樓辦公室那叫『奎恩』的傢伙笑掉大牙嗎?」
然後所有人就抖起來等了。
在德州,你最不想惹毛的就是這兩個軍事大龍頭。
「嗨!」
門自動打開,莎洛美呆呆看著那颳進來的花蝴蝶。
「我有點小事,馬上就走。」
她繼續看著那道炫麗豔彩往校長的門颳過去。
上帝造人實在太不公平了。一個四十五歲的女人根本就不該長成這樣。若絲琳.韓依然肌膚光滑,身段依然玲瓏有致,物理現象在她身上完全停止。
她的豔不是在她的裝扮,其實她裝著素淡的白絲上衣,和甚至算保守的A字裙──只是稍微窄了點又短了點,露出一雙誘人的長腿──然而她如雲的鬈髮,勾魂懾魄的眼眸,所有大老婆看到她的第一眼只會想到「狐狸精」。
「喂喂喂,等一下等一下!」她終於趕在不速之客之前擋住門口。「妳來找他做一次快的對不對?」
「有什麼問題嗎?」若絲琳眨了下眼。
幸好岡納請的不是男祕書……
「我們再十四分鐘就要開校務會議。」莎洛美雙眼一瞇。「而且妳不是有男朋友嗎?」
若絲琳嘆了口氣。「到底怎麼回事,每個人都要加這一句?我和塔克差不多玩完了,而且我想念大──」
「啊!我不要聽我不要聽!」莎洛美趕快捂住耳朵。
「妳在浪費時間,十三分鐘。」若絲琳看著手錶。
「好,我讓妳進去,但妳要幫我一個忙。」
「?」若絲琳一挑眉。
「待會兒的校務會議,請校長大人對一位叫『彼德森』的教官寬容一點,他老婆去年剛走,最小的兒子上個月又診斷出白血症,他真的需要一點體諒。」她火速完。
若絲琳換上深思的表情。「讓我想想:妳在要求我陪妳老闆上床,以得到妳想要的目的?」
莎洛美也想了一下。「完全是。」
「成交。」
兩個女人擊掌,若絲琳走了進去。
****
這就是某一天岡納被人「來一下」的番外
_____
#烽火再起 #墨血風暴 #廢境之戰 #絕境重生
#或者篇名應該取女人的陰謀?
#Day204
_______
購書連結 (烽火再起全三集已出版):
★博客來:https://is.gd/l9hwdX
★金石堂:https://is.gd/Y6AFIs
★誠品:https://is.gd/YwTMFE
電子書:
★Readmoo:https://is.gd/xCdqCZ
★Pubu:https://is.gd/lzO1r6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道德經博客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前閱讀時,總是可以一直讀到過去完全不知道的新知,很興奮、很滿足,覺得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都在成長,這是一種知道自己懂很多、很厲害的感覺。
然而,當我的人生閱歷逐漸深化、豐富,再加上從早到晚、日以繼夜不停地閱讀,我隱隱約約、一點一滴覺察到某些難以言喻的生命律則;
甚至,我發現人類幾千年來的一切思想、行為、歷史演進,從未超脫各種流傳千年以上的經典所闡述的生命律則,包含佛經、聖經、古蘭經、論語、道德經、易經等。
現代社會的資訊爆量,書籍出版更是汗牛充棟,但再多的論述依舊只是一再驗證這些人類偉大經典論述的生命律則,毫無例外。
經典中簡單的一句話,我在過去就是讀過去而已,好像已經明白了,好像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但隨著生命經驗的深邃後,逐漸洞察自己的無知、膚淺,原來自己從來沒有搞懂過。
更精確地描述應該這樣說,這些經典的語句好像有自己的生命力量,會隨著我們歷練與境界的提升不斷給我們鮮活、靈動的醒悟,甚至最後跟我們合而為一。
這讓我慢慢地體悟謙卑、信仰善良、練習安靜下來,因為我明白抱怨是多餘的、批評是多餘的、比較是多餘的、驕傲是多餘的、控制是多餘的、算計是多餘的、自私自利是多餘的。
這讓我感覺自己的每一天都在減少,都在回歸最根源的初心善念;
在不斷放捨生命必要的失去後,我慢慢感受到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懂,只剩下言語難以表述的善念,只剩下腳踏實地的善行,生命的一切顯得如此簡單、樸素、靜默。
*************
閱讀一本好書,幫助自己,是一件好事;
送一本好書給有緣分的人,當作祝福、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好事。
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
2021年最新作品《積善》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3900172
博客來Top3 http://bit.ly/03900172-B
許峰源系列作品親筆簽名書小官網
圓神書活網:合計滿10本&75折&免運費
https://bit.ly/fayu-eorder
道德經博客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喜
張淑惠抽中《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乙本。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女孩與性,了解自己比只能當工具人重要
結婚前,偶爾會有長輩或是前輩聊到夫妻生活。她們總是說「那件事」都是因為先生有需求才會配合,自己覺得沒甚麼意思。
我的行為比思想還保守,也沒辦法理解她們對「那件事」的想法是否是真的。
結婚快十八年的現在,我偶爾會想,當初她們說那些話,到底是騙我的?還是她們沒有真正的達到完整的兩性交流呢?
最近在看《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這本書,我想我比較可以理解以前長輩們的處境和困境了!
早期大多是相親結婚,夫妻在先有肉體關係後也許才慢慢培養情愛關係。因為沒有避孕觀念,往往在肉體關係不久後就懷孕生子,甚至孩子是生完一個再來一個。在結婚一年後可能就從夫妻生活變成養兒育女的生活,女人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去分辨,除了妻子或母親之外,自己身為女人的想法與感受,而在忙碌的角色扮演中失去了自己。
傳統女人在親密關係中,像是一個傳宗接代或是讓男人洩慾的工具人。妳也是這樣的女人嗎?
從小到大,因為擁有一身被人稱讚漂亮的皮相,讓我備受關注和禮遇,但愈長大,也遇到愈多的騷擾和排擠。年輕時候的我,覺得女人的美麗像是藝術品,但女人卻不是物品,而且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或反擊不禮貌的對待和追求,只會選擇逃避或是把自己藏起來。
但在親密關係的發展上,我跟先生算是很幸運的人,因為我們兩個歷經了十年的初戀才走入婚姻。從情愛關係開始,雖然相處的過程中難免爭吵與衝突,但也在愈來愈會溝通與包容下,慢慢的走向了身心的協調與一致,滿足了親密關係的需求。
以前人沒有機會談情說愛就先從婚姻開始,現在的人呢?為什麼這麼多經由自由戀愛結婚的人,在婚姻經營不久後就會選擇離婚呢?到底他們的情愛關係或是肉體關係出了什麼問題呢?才沒有發展成穩固兩人或家庭的親密關密呢?
西風東漸,現代的孩子性觀念甚至性接觸愈來愈開放,父母都有跟孩子聊過怎麼保護自己和他人嗎?
家長想保護成長中的女兒,不能只靠法律和道德,還需要女孩們有知識和危機意識。
當女孩們在展現自己的青春和美麗時,是否有排除危險和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呢?這需要學習的。
女孩很容易把自己對愛的幻想,混淆成對男孩滿足「性的追求」,以為男孩要,而女孩給,就是愛的連結,這根本就是平行時空的兩種思維。
在《女孩與性》這本書中提到「因為青少年間勾搭文化的流行,提供可靠的管道讓男生發洩,竟也變成了女生的責任」。在青少年的性接觸中,女生好像要負責煞車。但她的界線,卻常常變成男生想要突破的防線,這樣的攻守心態,真的健康與安全嗎?
在美國文化中,勾搭行為的發生,往往有著酒精的催化,這表示年輕人不僅是藉酒壯膽,也藉酒推卸自己要照顧好自己身體的責任嗎?
很多事不是要等到有不好的結果發生後才來補救。當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與衝動是一種物種想要繁衍的本能,父母應該可以選擇陪孩子一起想一想、聊一聊,如何建立自己的情愛關係?
當青春期的孩子,還不了解自己對情愛的需求和喜好前,卻因為好奇的性接觸而讓肉體關係先於情愛關係時,孩子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去承擔風險嗎?這樣對他日後發展親密關係的走向時,是健康的經歷嗎?
如果孩子只是從朋友間、網路上自己去搜尋與解讀,可能會掉入不可測的風險之中。買本好書來跟孩子一起解析,如何開始從了解自己來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吧!
這次#高寶書版,提供一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讀《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9月15日24:00時止
#2021年9月16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得獎者書籍會由#高寶書版一併寄出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074?sloc=main
很喜歡書後提到的「親密正義」。在親密關係中,女性不應該只是扮演讓男性歡愉的工具人角色,而是藉由對自己的了解和需求出發,在親密關係中發展出互惠共利的交流,才可以享受做自己,也讓親密伴侶跟妳可以真的滿足彼此。
親密關係,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從小時候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做起,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成長慢慢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父母不需要干涉,但也不可以讓孩子在懵懂無知下自己亂嘗試。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不是交出權力,就是得到權力,父母在把孩子人生的權力交付給他時,也需要讓他有足夠的智慧和知識去做選擇和承擔後果,才不會讓親子陷入悔不當初的困境。讓孩子有健康與負責的知識和能力,是對孩子必要的協助與保護。
道德經博客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道德經博客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前幾個月,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事實上,類似事件並不罕見──生活中有許多笑話原本就源自於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或歧視;近日一波以「客家人生性吝嗇」為題材的笑話創作風潮,其實也是這樣。
這總令我們好奇:藝術是嗜血的嗎?藝術能否歧視他人?
藝術創作是否可能是對他人苦難的消費?藝術創作需要遵循現實世界的倫理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文章開頭,伊格言帶我們進入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的劇情。
這部2005年的電影由已故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e Hoffman)主演;
改編自美國同志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真人真事──1965年,Truman Capote完成了一部述說真實罪行的「非虛構小說」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
這本書的題材是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兇手潛入農場主人赫伯特‧克拉特(Herbert Clutter)家中意圖偷竊未果,遂殺害了克拉特夫婦和他們的兩名子女。
Capote對血案兇手和案發過程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監獄,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之餘,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血肉。
也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甚至互生情愫。
然而這樣的權力關係卻將這件事拖進了一個曖昧無比的泥沼中──Truman Capote希望能在兇手幫助下獲得素材,儘快完成曠世鉅作;
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願望: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寬宥、渴望成名、渴望為世人所知。
但冗長的司法程序使二人的關係越趨緊張。
Capote原本的預期是,兇手將被處決;而在處決之後,《冷血》一書也將順利定稿出版,進一步將作者的文學聲望推向高峰。
然而另一方面,站在兇手的立場,當然並不希望判決對自己不利。
結果是,司法程序複雜漫長,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結局尚未出現,書自然也無法完成。
在故事尾聲,當Truman 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的那一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Capote的心境當然非常複雜──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在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從而展現了巨大而深刻的張力。
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之一,正是藝術冷血、藝術嗜血的問題。
Capote與凶手之間,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也是平常人與犯罪者的關係;他們確實是朋友,甚至產生了友達以上的曖昧。
所以,回到電影的標題,這其實不僅僅是滅門血案的「冷血」,甚至也可以說是作家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的「Cold Blood」──
我們以為冷血的只是那個犯下滅門案的兇手,但作為藝術家、採訪者的Capote,是否也在冷血地透過剝削他人、剝削朋友,來獲得藝術上的成果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伊格言提醒我們,事情還沒結束。
事實上,藝術不僅僅習於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對象(也就是滅門血案本身,以及血案兇手),它尚且剝削了作者本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道德經博客來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講到馬奎斯,第一反應一定是《百年孤寂》。但你知道這位大師還有非常好,甚至以我觀點,好到比《百年孤寂》還厲害的短篇小說嗎?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我們能掌控自己的愛情嗎?愛情裡,有多大一部分不是凡人所能控制的呢?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馬奎斯〈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暴露狂比利硬闖海水浴場,在更衣間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天使妮娜。毫無邏輯與道德觀念的愛神,就在此刻襲擊了這對小情侶。馬奎斯形容,此時妮娜看見比利脖子上掛一面沒有聖徒像的獎牌,「靜靜隨他的心跳一起一伏」。伊格言說:在一般情況下,心跳的起伏是不可能被肉眼看見的;這個特寫幽微暗示的,正是掌控愛情的頂頭上司:「命運」,以及命運的毫無邏輯,不可理喻。
是的,沒有什麼能大過命運,即使「一見鍾情」也無法。馬奎斯怎麼描述妮娜和比利的熱戀過程呢?馬奎斯說,妮娜‧達康特帶著比利‧桑其士上了自己的床,獻出童貞,穢亂大宅:
將近兩星期的時間,他們每天在同一個時刻赤裸裸熱情地狂歡痛飲,無視於以前睡過那張古老大床的內戰英雄和多情祖母們的遺像正訝然瞪著他們。即使在做愛的歇息時間,他們仍赤身露體,窗戶也不關,吸著船上垃圾由海灘漂進來的氣味、糞便的氣味,不吹薩克斯風的時候就聆聽院子傳來的家常聲響、香蕉樹下單調的蛙鳴、水滴落在無名墓上的聲音、他們以前沒有機會學的自然律動。
這回可不只是更衣間內的心跳起伏了;尚且兼之以香蕉樹、蛙鳴、滴水聲、各式各樣的氣味,萬事萬物,無一不充滿「生之欲力」;甚至連連祖母的鬼魂們都是「多情」的。伊格言說:從兩人隱密卻暴烈的心跳,到各式各樣大自然的神秘律動,小說中細節與意象的擴大發展,正暗喻了命運君臨一切的威力。性的神秘正是生殖的神秘,也是自然的神秘,更代表了命運的神秘;它無處不是,無所不在,當然,也將繼續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兩人身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事已盡,一切聽天由命。
〈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收錄於馬奎斯的短篇集《異鄉客》中。名為「異鄉客」,因為說的都是身處歐洲的拉丁美洲人的故事。對這些拉丁美洲人而言,隔著遙遠的大西洋,歐洲就像是一座幻美的海市蜃樓。他們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到這幻影之地,不知眼前迎來的將會是何種命運。而比利和妮娜也不例外──二人狂戀數月,不顧家人反對,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