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了十年的世界(二)
上星期分享了(一)大加速(二)強者恆強(三)現金為王,我們一起來接著看看其他幾個觀點:
四、大分散
不只區塊鏈帶來了去中心化,COVID-19帶來的疫情也讓我們的世界愈來愈分散。
Amazon奪走實體商店再把店家分散到我們家門口,疫情加強也加速大家在網路上購物的行為;
Netflix與或其它影音串流平台接下電影院的地位,把電影院放在我們的客廳與房間;
醫療照護產業,在美國,過去不被保險規定支持的遠距離醫療、遠距離開立處方,已經在疫情的影響下被接受了,而這樣的規定未來被改回來的機會不大;
食品雜貨業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朝向分散的趨勢轉型,從2020年三月初到四月中,線上雜貨的銷售大約增加90%,食品運送的銷售額則成長50%,這個轉變帶來基礎設備的更新,從倉儲到客戶關係的深化,都不會隨疫情結束而消失,並且將改變食品運銷系統。(前陣子三級警戒期間,我老婆為了兼顧安全與健康,堅持餐餐自己下廚,對新鮮食材的需求大增,所以我們上網訂購了蔬果箱:選好自已想買的新鮮的蔬菜水果,由廠商幫忙挑貨然後直接送到家。而我們並不是少數這樣做的家庭,很顯然大家已經接受這樣的食物配送方式,而不再堅持一定要自已親手挑揀蔬菜水果)這樣的分散在未來會出現在更多產業。
另外像家具用品、行動裝置的銷售也會因為大分散這個趨勢而大幅度成長,如果我需要花更多時間待在家裡,不管是工作或是娛樂,我都希望自已有更舒適的沙發、更好的音響與電視、更棒的居家空間。
五、「品牌時代」讓位給「產品時代」
「Covid-19在美國的致死率是0.5~1%,在美國的媒體產業,公司淘汰率是它的十倍以上。」被淘汰、面臨危機或是衰退的都是品牌時代的大師。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Google問世之前,創造合於一般水準、大量生產的產品,為它注入一些無形的聯想;接著透過廉價的廣電媒體來鞏固這些聯想……品牌時代從令人喘不過氣的製造業手中奪下指揮棒……創造出廣告大師、行銷部門、以及行銷長的職務……這套演算法在平庸的產品(美國汽車、淡啤酒、廉價食物)裡注入情感,為利害關係人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價值。」
而品牌時代在一連串相互影響的因素中,如Google、臉書的出現,加上把財富從廣告中解放出來的科技...等,也終於來到尾聲
還有人記得Tivo嗎?可以讓你預先設定好時間錄下想看的電視節目的數位錄放影機,只要你擁有它然後願意花一點點時間完成計畫,除了可以在任何時間看自已想看的電視節目外,你也不用再看到廣告。
Tivo標誌著從品牌時代轉移到產品時代的開始(花再多錢做廣告,都無法提升平庸產品的形象了,因為可以直接被跳過),2020年夏天則是品牌時代的結束。
「在品牌時代,剛到一個新城市的有錢旅人會吩咐他的司機送至麗思酒店(Ritz),因為這是他認識的品牌。然而,在產品時代,這位有價值的消費者一下飛機先查自已的手機,她知道麗思酒店才剛翻新過,評論者認為它的房價太高,於是她透過眾籌推薦改選一家位在時髦地段的精品酒店」(甚至我們更愛從Airbnb找到自已更喜歡的住宿地點,連品牌都不用了)
「在這場轉變中的輸家,是在品牌時代裡為打造品牌廣告提供平台的媒體公司,以憑藉創意製作這些廣告的廣告代理商。」
臉書和Google在股市裡的表現證明了這個事實: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臉書成長174%,Google成長114%,其它老牌廣告行銷公司像IPG、陽獅集團Publicis、WPP集團等是-9%到-63%不等。
景氣黯淡的時候,廣告預算會縮水,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事,但是當景氣復甦,錢潮重新回流,只會流向產品時代的廣告媒體公司,所以未來Google和臉書這對雙巨頭在數位廣告市場勢必會繼續輾壓品牌時代的廣告老兵們。在2020年公佈的數位廣告預算分配比例,臉書加上Google,就拿下了61%。(不過深入探討這個數字,會發現這個趨勢造成更嚴重打擊的的其實是臉書或Google之外的數位行銷公司。BuzzFeed和Yelp在2020年的展示型廣告比起2019年衰退40~70%,Vice跟其它類似的公司也會跟進,只有一些,能撐過加護病房活下來。)
六、紅與藍
數據vs隱私;販賣隱私權vs付費保護隱私
「基本商業模式有兩種:(一)公司用高於製造成本的價格把東西賣出去(二)公司的產品可以免費送人,或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出去,然後跟取用產品的其他公司收費,這裡的產品指的是:消費者的行為數據。」
這也就是在現代商業世界中不可忽視的規則:當你在免費使用某項產品/服務時,你自已其實就是被賣出去的產品。
但是現在愈來愈多隱私外流、資安問題的新聞出現(好萊塢女星私密照外流、劍橋分析事件…等),越來越多人重視跟保護自已的隱私,甚至願意付費保護這些被證明非常珍貴的無形價值。
「過去我們用我們的時間交易價值,如今我們用我們的隱私來交易價值」
「安卓手機每天向使用者收集1200個數據點,傳回Google數據挖掘的母艦。iPhone手機擷取200個,同時蘋果不厭其煩強調它的數據不是用於謀利」
「安卓的使用者是以隱私交易價值的芸芸大眾,iOS則是享受隱私和地位的有錢人,以砸下含稅1249美元的費用(超過匈牙利人一個月的平均家庭收入)來換取價值443美元(製造一台iPhone的成本)的感應器和晶片組。」
安卓是紅色,iOS是藍色。
「你可以在YouTube上得到免費的影視娛樂,不過它的內容是個大雜燴……十之八九你會收到一些煽動、挑釁的內容……。另一方面,Netflix的運作取用『藍色』/iOS的模式:你付費,你得到內容;你是客戶,內容很精彩。」YouTube是紅色,Netflix是藍色。
以社群媒體來說,目前幾乎都是紅色,Facebook、TikTok是紅色:免費的服務,大量榨取我們的個人資料,甚至是用我們不理解的方式巧取豪奪。
「2020年六月,TikTok被揭露它每隔幾秒就掃描使用者的剪貼簿,甚至連它的app只在背景運作時也照掃不誤。這家公司已經承諾停止這種作法(在它的動作被iOS的新安全系統抓個正著之後)。使用臉書或許不會讓你的個人數據被上傳到中國共產黨的數據雲裡,但是臉書過去保護使用者隱私的不良紀錄來看,這不過是因為中國人喊價輸給了一個烏克蘭青少年,……」
搜尋引擎也一直是紅色的,但是藍色的搜尋引擎也即將登場。
「蘋果專有的iOS搜尋勢不可當,你可以期待蘋果很快就會買下DuckDuckGo,或是推出它們自已的搜尋引擎。除此之外,Google廣告部門的前主管斯里達爾.拉瑪斯瓦米(Sridhar Ramaswamy)不久之前推出Neeva,這是採用訂閱模式的Google新對手。」
「同樣的,過去十年來最創新的公司也抓住亞馬遜剝削它的客戶(第三方零售商)的機會。Shopify的價值主張很簡單有力:我們是你的合夥人。你可以掌控自已的數據、品牌、以及消費者的監護權。」
「越來越多產業會出現這種紅藍分野的融合。從航空業到速食業,一些低成本的賽局參與者將充分利用消費者的數據,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它們的『廣告資源位』上頭--抱歉,我的意思就是『消費者』。至於頂級的參賽者,則會高舉保護隱私的隱私大旗,藉由不濫用消費者的數據而收取優渥的利潤。」
有人願意犧牲隱私把自已當產品賣掉換取免費的服務,但也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支付合理的費用保有自已一切的所有權。就像「駭客任務」裡墨菲斯給尼歐選擇的紅藍藥丸,只不過藥丸裡包著的是你的隱私。
七、四巨頭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FAANG」或「FAAMG」,沒聽過至少也用過他們的產品,科技巨頭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了,我們現在是活在大型科技公司的世界中。而這些巨頭們在疫情期間或是疫後的未來,會是什麼光景?
「2020年3月到7月,五個月的時間裡,九家主要的科技公司市值增加1.9兆美元:Google、微軟、Netflix、臉書、蘋果、亞馬遜、Paypal、特斯拉、Shopify。」
「這類產業裡的龍頭大哥,『四巨頭』,亞馬遜、蘋果、臉書、Google,加上微軟,這五家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股市成長了24%,總計市值增長超過1兆美元。到了八月中,它們從年初到現在的這段時間獲利成長47%,達2.3兆美元。……這五家公司,占了美國所有公開上市公司市值的21%。」
「去掉一些科技業龍頭公司之後,主要股市指數在2020年中其實是下跌。在科技股之外,眾多美國資本主義的雄獅也都被拔了爪: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可口可樂(Coca Cola)、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波音(Boeing)、迪士尼(Disney)以及3M公司,它們半年的股價約下跌30#,市值損失總計將近五千億美元。」
作者的第一本書對這個論點已經有很精彩的探討,在本書中進一步更新了現況並進一步分析未來,簡單來說,就是巨頭們會利用自已的地位與資源竭盡所能保護自已的優勢。這些大型科技公司獨占寡頭們打敗了體制,反托拉斯警察跟輿論也不是對手。它們能把自已的企業核心打造成「飛輪」:物理學裡一個可以利用自已旋轉動能儲存能量的系統,把能量傳導到附近的引擎,讓企業可以隨著飛輪的旋轉,不需增加輸入(也就是成本),就能不斷增加輸出(也就是營收)。亞馬遜的Prime就是個終極飛輪,蘋果的手機電腦與品牌旗下其它穿戴式裝置(手錶、耳機)也是它的無敵飛輪(光是在2019年,蘋果的可穿戴式裝置包括Apple Watch、AirPods耳機和子公司Beats,就創造了超過兩百億美元的營收,比麥當勞還更多),其它巨頭們也都有自已的飛輪可以強化各自的寡占優勢。剛且別忘了,巨頭們可以用極低的資金成本取得它們需要的錢,因為有多到難以想像的資金在尋找標的。四巨頭也開始出現無所不在的擴張,像是派送服務、可穿戴式裝置、串流媒體,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至於「反托辣斯法案」能不能打破他們的寡占?作者針對現況說了一句貼切卻無奈的事實:「藉著燃媒動力的亮光寫出的法律,對數位化的寡頭公司起不了作用」
八、破壞性創新
「在一個產業裡,破壞性創新的機會可能和一些因素相關—稱之為可破壞指數(disruptability index)。它的關鍵信號,是在價值或創新沒有相伴增加的情況下價格明顯增加。」
在美國,兩個準備出現破壞性創新的產業:高等教育產業與醫療衛生產業。
美國高等教育的破壞性創新指數已經爆表。過去四十年大學學費增加1400%,(消費者物價指數只增加了294%,一向在價格上歐被批評的美國醫療保險也「只」增加了600%),但是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並沒有相對應的上升,甚至已經不再是提供階級流動機會的助力,菁英大學甚至變成傲慢的奢侈品牌與一套種姓制度,一個把特權傳遞給一代的管道。學生貸款也因此總額達到1.6兆美元,遠超過信用貸款或汽車貸款的金額。
疫情會催化高等教育的演進,而轉型的核心在於科技—線上課程。因為線上課程可以大量招收學生而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因此能減低學費並提升入學率,並恢復大學擔任美國社會向上流動的潤滑劑角色。
在高等教育與醫療產業外外,許多公司賣的,基本上是同樣大量生產、平庸水準的產品,在品牌時代,它們因為投資在行銷與打造品牌上的投資而得以溢價出售。不過轉變到產品時代後,許多二十世紀主導企業的競爭優勢將被侵蝕,因為消費者對品牌資產的依賴,已經出現變化:「如果你的公司欠缺電子商務競爭力,則已經開始受創,因為相隔十年後的世界(也就是—現在)對於不符水準的『直接面對消費者』模式毫不留情。」
Airbnb是破壞創新者、Netflix是破壞創新者、羅賓漢(Robinhood,金融服務企業,主要提供服務散戶的股票app與網站,在網上提供的服務完全免費,推出免佣金交易時讓其化參與者也不得不跟進,2020年時有1300萬用戶)、Shopify是破壞創新者(類似亞馬遜Pay和亞馬遜物流,為第三方零售商提供支付和物流,但沒有使用收集三方零售商的數據來挖取它自身競爭產品的銷售)、Spotify是破壞創新者、特斯拉是破壞創新者(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另一位教授亞斯華斯.達摩德仁Aswath Damodaran,有著「估值大師」的封號,曾說過:「如果你根據預期獲利或現金流來交易特斯拉股票,那你買賣它的股票理由就不對了。人們是靠氣氛和氣勢在交易特斯拉股票。」)、Uber是破壞創新者。(達拉.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bi接任執行長後已做出莫大的改善,持續修復前任執行長造成的品牌形象巨大損傷,雖然還需要時間而且目前尚未有盈利,但是利潤正持續提升中)。許多新的機會在加速十年的這段期間出現,未來看世界的思維與角度,勢必在疫情過後的未來要重新建構。
在300頁的篇幅中滿滿的觀點,認同不認同,至少是作者自己親身經歷萃取出的營養,內容精純,含金量高,沒有太多老掉牙或是象牙塔裡的視角。有些趨勢或許我們已經隱約知道,但是透過作者的分析,我們能更清楚的看到未來很可能會出現的世界樣貌。
跟大家分享的只是一小部份的個人摘錄重點,想更深入了解作者實務經驗與看法,除了《疫後大未來》之外,《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可以當成前傳閱讀。
#jeffmachine #postcorona #newworld #deusexmachina #deustaiwan
(照片是去年拍的,經歷疫情大加速前的我😆)
達摩一掌經算法 在 Taipei Ethereum Meetu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專欄新文章] Crosslink Recap —— Design pattern: build your first profitable DApp and smart contract
✍️ Feihu Tang
📥 歡迎投稿: https://medium.com/taipei-ethereum-meetup #徵技術分享文 #使用心得 #教學文 #medium
上文 里說到,這幾天我會在臺北的 Crosslink 作為文字組的志願者,此次我負責這個議程的記錄,裡面非常多的 insight,我聽了非常感動。
會後,陳品來和我說,這次有一點遺憾是自己選擇使用英文,但是自己的英文並不足夠流利,使得大概只是介紹 slide 內容本身,如果用中文的話,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了。但是我覺得現在的版本就已經足夠好,會議當天臺下也有很多 foreigners,這種偶爾選擇走出自己舒適區的方法也是非常值得鼓勵!
陳品和我同是 TPE 的演講者,同時又都在去年成立了自己的 Dapp Startup,我們之間 share 著許多共同的觀點,這一次能夠記錄這個議程,也可以從側面描述一些從我的視角出發的補充論據。這里順便吐槽一下,剛從大阪 Devcon 回來,去了北京 Dragonfly,為了參加 Crosslink,中間不得不又回到日本,差點沒累個半死 …
參考資料
Bilibili, 演講回放 | Youtube 分流
Slide, Design Pattern: Build Your First Profitable DApp and Smart Contract.
Slide, Web3 Business Models by @owocki
加密協議的本質已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區塊鏈的可分叉
Multicoin:论 Layer 1 和 Layer 2 的价值捕获
論開放式金融框架下價值捕獲的重要性
五分鐘概覽 DeFi 當前常見的商業模式
挑戰
回到當天的議程。首先陳品介紹了 Dapp 開發者所面臨的挑戰,他將一個 Dapp 的生命周期,劃分為三個階段:
Bootstrap 冷啟動
Value Capturing 價值捕獲
Sustainability 可持續發展
其中最難的也是最核心的是第二個階段,Remember what has been told by Felix?
緊接著,陳品類比擴容悖論(Scalability Trilemma) 提出了 Dapp 悖論 (Dapp Dilemma)。開發一個 Dapp 非常容易,但是要開發一款可持續盈利的 Dapp 卻非常困難。究其原因,就是 Dapp 合約在默認情況下應當是開源的,而開源則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 fork ,然後將手續費設置成更低甚至是免費的版本。然而開源,或者說 「可分叉性」 ,這柄高懸在開發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又恰恰是她最迷人的地方。開源、自治、可持續,是每一個 Dapp 開發者所追求的極致的目標。
如同擴容悖論 (Scalability Trilemma) 只是 hard to achive 一樣,Dapp 悖論 (Dapp Dilemma) 也並非無解。
月前 Shell Xu 在 Linux Story 群里有一次 關於開源盈利模式的討論。Btw, 我之前在 Github x 平安雲的活動上, 還有幸聽了 Shell 的一節課 。
Shell 認為開源的盈利模式,有很多種,其中包括:
捐助 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甚至還有專門的網站 Patreon,ci-en 以及 愛發電。一些比特幣和匿名幣的開發者也依靠這種模式。軟體開源,但是往 AppStore 賣的話,實際也算是捐助,例如 keka 和很多 shareware games。 (這麼說來,itch 里自由定價,其實理論上也算是捐助吧。)
軟體免費,服務收費 代表 Red Hat
雙授權 代表 GhostScript 和 MongoDB
基金會 然後基金會又分為好幾種模式。 其中最成功的要算 Apache 基金會,參見 從用戶成為“股東” — — 在 Apache 基金會的 2600 天(Mozilia 你還好嗎 — — ?)
緊接著我提到,發幣其實也是一種。這一點最好的文章是 Naval 14 年寫下的那篇著名的 《比特幣眾籌模式》。這個觀點 Shell Xu 也非常認同,並且他還特別指出發幣事實上是很成功的一種手段。另外,最後我的觀點,我後來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from open source to self hosting … 這是一個 Self hosting 的例子。
案例
EasyDAI
接下來陳品開始分析一些實際的案例,首先從自己的作品開始。
使用者將以太幣存入後,便會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執行,將以太幣兌換為美元穩定幣 DAI,隨後把 DAI 存入 Compound 借貸放款平臺,經由智慧合約去中心化地放款給其他有融資需求的用戶來獲得利息。
—— EasyDAI
我們看到 EasyDAI 的一筆交易中,會同時調用經過多個智能合約,這種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也是 DeFi 項目的魅力之一。參見 InstaDApp, Bridge Protocols 。
Bancor VS Uniswap
剛才說到,發幣也是一種商業模式。談及 ICO,雖然我们都知道 Linux 那句著名的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但在區塊鏈的世界,通常的作法則是 You reap, before you sow。但是並不是說,發幣就是解決所有的問題銀彈,可以參見 Gitcoin 的那篇,而一個多餘的 Token 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
Why Gitcoin Didn’t Launch With A Token
比較 Bancor 和 Uniswap,Uniswap 勝出已成公論,原因很多。首先 Uniswap 不會被 Bancor 代幣尋租(之前 Bancor 的運營人員有聯絡到我們希望幫我們的 EOS 代幣上 Bancor 交易所,當然代價是 5000 usdt。。。)。
然後更致命的原因 Bancor 的流動性是死的,而 Uniswap 協議的流動性足夠靈活,可以隨著市場的變化,動態調整。
最後 Bancor 協議的前提,假設 cw 是定值看起來也很沒道理。而所有這些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會是 Bancor 錨定的代幣,缺少脫鉤的機制。關於這個論點,我之前在 Dapp Review 專門寫過文章: 重新審視 Bancor 演算法,為什麼 cw 是失效的設計 。
Kybey
接下來列舉了一個中庸的例子,Kybey。他依靠著 offchain 的設計,避免自己過早的遭遇分叉,從而也成功的積累了網路效應。
Raiden Network
而作為失敗例子的代表,相比於 Lightning,Raiden 網路發行了自己的代幣,並且類似以太坊那樣將這種代幣作為手續費,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捕獲到 Layer2 的價值,從而導致項目的失敗。
MakerDAO
最後陳品舉了一個正面的價值捕獲的例子 — MakerDAO,這個觀點也和此前 X-Orde 群里 Tina 的看法一致。
結論
回到 Dapp Dilemma,因為 Smart Contract 默認你就是需要開源的,所以所有開源軟體會遇到的問題,你大概也都會遇到,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陳品在 slide 里也進行了總結,就是 在被分叉之前,捕獲足夠的價值,從而積累出足夠的網路效應作為你的壁壘 。
QA
Q: 如何實現閉源。
A: 不要在 etherscan 里 verify source code 就可以了。 這里我還有一個小的疑問,因為實際上我們所有的 bytecode 已經上 EVM 了,這里是否有可能被逆向工程?@陳品
Q: 閉源真的有用戶來用嗎?
A: Of course。
Q: How about PollTogether?
A: 這是一個價值捕獲的好的例子,等到他們開源的時候,合約里已經有足夠吸引力的 deposit 了。
Crosslink Recap —— Design pattern: build your first profitable DApp and smart contrac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ipei Ethereum Meetup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 歡迎轉載分享鼓掌
達摩一掌經算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車路協同項目試運行:自動駕駛新路徑落地鹽城
21世紀經濟報導 彭蘇平 鹽城報導
2019-01-22 07:00
在車路協同的方案中,自動駕駛車輛的感知設備要求則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得到控制。
提起自動駕駛,人們的普遍印象是,眾多科技巨頭紮堆研發,但受制于成本和安全性,自動駕駛離實際應用尚遠。
為了解決成本和安全性的問題,更多從業者投入到這個領域,並試圖革新自動駕駛的技術路徑。1月27日,華人運通在鹽城宣佈,落地全球首條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慧化城市道路——“智路”示範專案。
與目前大多數汽車製造商和互聯網公司的單體智慧路徑不同,華人運通與合作夥伴們將打造基於“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在發展汽車智慧化的同時,提升道路系統的智慧化水準,通過智慧型網路,將路、車等要素連接起來,實現更加可靠的自動駕駛。
事實上,在自動駕駛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有不少人意識到單體智慧成本高昂的問題。在去年的世界交通大會智慧交通論壇上,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毅就曾大力推介基於“車路協同”平臺的自動駕駛路徑,企業層面,福特、阿裡巴巴、百度等都已在這一方向展開佈局。
在當天的發佈會上,華人運通董事長丁磊不止一次地向媒體傳達他的理念:“智慧汽車一定要和智慧道路結合才能發揮價值。單純地說L2、L3級,如果沒有智慧的路來配合,就是不完整的,哪怕是L5,你也不敢開。”
丁磊表示,華人運通意在通過此次“智路”項目提供實驗環境,讓未來各個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與智捷交通系統協同。因此,他們還特意強調,這是一條“開放式”道路試驗平臺,華人運通高級總監果鐵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未來一定會做技術授權。”
對於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而言,這僅僅是個開端,隨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這套更為系統的解決方案有望取得突破。在業內看來,對道路的智慧化改造,不僅能夠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也是運營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關鍵一環。
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
丁磊為何盛讚車路協同發展的新型路徑?一方面他認為,單體車輛的智慧化難以真正落地,在安全上有諸多隱患,例如,感測器及相關系統從車輛自身出發,感知範圍小、場景資訊少,無法全域瞭解交通情況,面對突發狀況,系統也不能及時作出反應。
“(單體智慧)你可能知道幾十米以外的情況,但是幾百米、幾公里以外呢,車能夠接收到信號嗎?自動駕駛是個系統工程,你在車上裝再多感測器都沒用。”丁磊表示。
在車路協同系統中,通過智慧路側設備收集車輛行駛中的諸多資訊,並將其上傳至網聯資料中心,再分發給智慧汽車,從而實現對路況的感知。在空間上,路的感知能力理論上是強于車本身的。
另一方面,單體智慧的自動駕駛系統成本高昂。德國交通、建築與城市發展部諮詢委員會委員、德國寶馬集團前全球研發副總裁沃爾克•辛德勒也坦言,德國在自動駕駛方面主要採取的是一種更昂貴的策略,即讓單體汽車更加智慧,這種路徑要求高昂的設備投入費用,對汽車硬體的算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導致一輛車的成本會提升10萬歐元左右。
在車路協同的方案中,自動駕駛車輛的感知設備要求則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得到控制。
但顯而易見,在這套系統中,成本將被分鋪在路側設備和通信上。那麼,廣泛鋪開之後,是否會同樣面臨總體投資高昂的問題?
“實際上,改造智路比改造物理的路簡單多了。從施工角度而言,就像裝配信號燈和天線一樣容易。這套建設硬體並不複雜,只是背後系統複雜,但系統是可以複製的。從投入上說,比單體智慧小得多。”丁磊解釋,“我們的預算現在不能透露,但這是要投在路上的,是非常合理的投資。”
在丁磊的設想中,“智路”除了協助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外,也有利於城市的綜合交通調度。“路上的照明情況和通行情況,通過集中的運算和雲調度,可以協助宏觀調控和微觀引流。”
這一願景與華人運通的“三智”(智慧汽車、智捷交通、智慧城市)戰略協同,但丁磊強調,這並不意味著華人運通要“造車又造路”。“車在城市中是資料和資訊的節點,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對交通要素進行新的開發,希望能通過華人運通的樞紐,推進交通和城市快速實現智慧化。按照這個邏輯,資金還是非常有邊界的。”
“粗放式”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佈局“車路協同”的不止華人運通一家,產學研各界都有相關的、類似的項目正在進行。
去年9月6日,阿裡與公路院聯合宣佈成立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一周之後,百度以Apollo平臺為基礎,宣佈搭建一個開源的車路協同研發與測試平臺,以生態研發進軍車路協同產業。
在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宣佈將調集旗下多個部門共同打造“車路協同”平臺。阿裡的技術儲備做車路協同並不意外,在構想中,阿裡雲將負責搭建智慧高速雲控平臺,提供全域控制能力;AliOS負責搭建車路雲協同計算系統,完成車路協同中的具體指令下達;而達摩院則負責研製路側要安裝的感知硬體。
在傳統汽車製造商中,福特也率先開啟了車路協同的試驗。去年5月,福特參與了江蘇無錫的LTE-V2X車聯網城市級示範應用重大專案,該專案號稱“全球首個城市級開放道路的車路協同應用項目”。後來的9月,福特還公開演示了相關技術的應用場景。
華人運通此次的項目與其他在測試項目有何不同?丁磊表示,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幾種模式,一是“道路+監控”,二是“道路+監控+邊緣計算”,華人運通的這條路是在此基礎上加上自動駕駛研發,因為這條路上能夠模擬出眾多出行場景,將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果鐵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如同所有的新興產業一樣,車路協同也會經歷一個“粗放式發展”階段,未來的技術將趨於專業化,華人運通在自己構建的這一體系中掌握邊緣計算的核心演算法,未來也一定會推動技術授權,讓更多的車輛進入到這個平臺中。
對於“智路”的商業化落地,丁磊並未透露具體的時間表,他表示將在合適的時候進一步推廣“智路”的概念,也希望與各行業進行合作,搭建開放式平臺。
果鐵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智路”的商業化落地需要考量技術、政策以及社會反應等多個層面,例如類似的項目在歐洲推行較慢,因為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但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智捷交通是大勢,在紅綠燈都消失的時候,追蹤車輛的資訊並下達指令,和現在的交警指揮並沒有本質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專門為智慧汽車或未來汽車鋪設的公路也在醞釀,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個超級高速公路專案正在推進。其中,浙江省已經確認要建設全國首條超級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
資料顯示,這條超級高速公路上將構建大資料驅動的智慧雲控平臺,通過智慧系統、車輛管控,有效提升高速公路運行速度,使車輛平均運行速度提升20%-30%。
果鐵夫認為,高速公路很有可能是最先突破的領域,因為環境相對簡單,也更容易獲得政府與政策的支持。(編輯:何芳)
資料來源:https://m.21jingji.com/…/ef8f2e0668036504d9381a64097ec5d7.h…
達摩一掌經算法 在 來得知此人是否有佛道因緣。 達摩一掌經是以12生肖來定宮位 的推薦與評價
「一掌經」的學說,就是讓我們學習如何認知那個我們一直在輪迴中帶著生生世世的黑盒子,我們要在當下直接療癒已經固化並且操縱我們此生命運的性格,我們的所有行為把我們 ... ... <看更多>
達摩一掌經算法 在 Re: [問題] 一掌經- 看板sou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uteminmin (敏小妹)》之銘言:
: 最近在偶然得知一掌經 好奇心之下查了一下
:
: 聽說可以看出有沒有靈異體質 還有要修的
: 看到兩個厄有點擔心 上面寫兩厄相剋
: 想問請板上高手指點謝謝!
剛才研究了一下。
上面的圖,只是算出「你這一生的命運起伏」,
跟一掌經的主旨,並沒有太大關係,所以,可以忽略不看。
為什麼佛門不推崇算命,卻有《達摩一掌經》暗傳於世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bk3o2p.html
摘錄重點:
一行禪師在《看命一掌金》的開篇中說道:
但凡是投師出家的人,都可以依此選僧圖(《看命一掌金》中所畫)為憑據。
如果在十個佛法識中,有一二個識的才准許出家,因為此人前世與佛法有緣。
如果十個佛法識中一個都沒有的話,這樣的人如果出家,反而會譭謗聖教,謬說佛法。
當然,如果有品格不凡,才智出眾者,就不在此限。
如果心地仁厚,智慧過人者,
就算過去生中沒有習學過佛法,今生習學佛法也能事半功倍。
簡單來講:這是看「是否適合出家」的算命方法。
比對下方圖片,即可知曉。
比如講,小明屬兔(卯年),農曆三月生。
就符合:通天識、菩提識、佛法識。
十識中,有三識,小明可以出家修行。
至於什麼是「通天識?菩提識?佛法識?」
原文並沒有解釋,
但是,上網可以查到,
這有可能是後人所做的解釋,可以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92.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ul/M.1601107013.A.04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