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花蓮市自強國中話劇社添購訓練設備|
為因應新課綱強調多元經驗及適性揚才的理念,花蓮市自強國中近年下足了功夫,在全縣國中均尚未開辦「話劇社團」的情況下率先整合資源及師資開辦,惟現行社團訓練之設備受限學校預算的編列仍有相當不足。
因此花蓮市自強國中張立之主任及里亞爾紀達爾老師找上了嘉彥反映此問題,嘉彥也承諾自強國中將會把學校設備上的需求彙整後在議會中向教育處爭取,同時嘉彥對於學校多元辦學的想法感到非常的贊成,期待花蓮的各級學校均能在學生社團上多下點功夫,以提供花蓮的學生一個開心豐富的童年。
另外自強國中在籃球運動的發展是縣內的佼佼學校之一,除了希望自強國中能繼續維持這優良的好成績外,亦希望學校能發展更多不同的運動項目,以促進學生得以跨領域的發展;而花蓮市公所將於近期針對校園周邊的富強路、富安路進行道路AC路面改善工程,希望市公所於工程辦理前能與校方聯繫,以避免影響學生放學時的安全及上課時的教學環境。
#會勘速報 #花蓮市 #自強國中 #話劇社 #爭取設備
適性揚才教育理念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學現場
學習檔案新填鴨 難脫背後靈
薛慧綺/中學教師(台東市)
一0八課綱上路一年,但家長和國高中教師都認為,升學制度影響新課綱的落實。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針對「課綱周年體檢」,進行了關於一○八新課綱的問卷調查,民眾認為填鴨式教學、升學制度不利弱勢是重要問題;國、高中端則在實際執行時,跨領域備課、工作負擔、師資、教室設備、升學制度難銜接是主要面臨的困難;學生對實作實驗課程感到有趣、有益,然都會區學生仍是變本加厲的上補習班。筆者在教學現場,面對這些亂象,想表達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八課綱本著多元學習、適性揚才的理念,以素養為導向,希望每個人都適得其所。學生的學習成效須受到「評量」。免試升高中參考在校表現與日常評量,升大學參採「學習歷程檔案」,希冀免受分數的牽累,卻仍擺脫不了評分、評等的背後靈。檔案的每一項目都可能關係著選材學校的抉擇,而選材學校端開出的條件五花八門,令人無所適從。學生著急、家長惶恐,中學端只能想方設法幫學生達成想要的漂亮資歷,學生與家長更拚命尋求補習班的規畫,造成新一波瘋狂填鴨式教學風潮,且這些資歷不見得與未來學習、能力有關,故造成更大的學用落差。
在必修基本課程時數的減少下,教師一方面怕學生基礎能力不足,一方面怕科目不夠多元以服膺大學端的篩選條件,故翻新意、跨領域設計、研發課程,然而升學依然是主流,篩選機制也不會消失,開出的課名新潮有趣,內容仍是學力加強。此外,基本時數、配課制度、排課限制等亟待調整的問題,教育部未有因應措施,導致第一線教師疲於奔命,仍難達學生的需求,更別說落實新課綱多元學習精神。這不是辦多場教師增能研習、提升教師多樣專長即可解決的問題,而是在制度的藩籬內,要求教師做跨越藩籬的事。
都會區的學生可透過多樣的機構、憑藉較優勢的經濟條件,取得學校無法提供的學習項目,建構完美的學習歷程。然而,偏鄉的學生,不僅經濟、選擇資源遠不如都會區,連學校的師資都極度缺乏,政府始終無法解決城鄉差距的問題,貿然實施新課綱,讓本已輸在先天環境條件下的孩子,備感無力,依興趣多元學習、適性發展,對弱勢者而言,無疑是難上加難。
適性揚才教育理念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5月13日,臺北市萬華區南寧路46號,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張哲生 攝)
我在1987年畢業於此,是龍山國中第8屆校友。大約在1986年我升國三的時候,學校東側緊鄰鐵路的操場被圍起來一大片,納入當時鐵路地下化工程的範圍,後來那塊校地在1989年鐵路地下化完工之後,成了艋舺大道的一部分。
1976年8月1日,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奉令於中央警官學校舊址(臺北市南寧路46號)正式成立。首任校長陳水穆先生以敬懷「古聖先哲」之德業,啟「育才興邦」之志節,並以「樂觀、進取、奮鬥」為校訓,經營籌策十年有成。
新建校舍第一期工程,以民國67年度追加預算,新建辦公室及普通教室68間,特別教室12間,另建車棚、水塔及蒸飯間各壹座。由於此項工程是在1977年4月16日動土興工,因此校方便定4月16日為校慶日。
第二期工程以民國69年度預算,新建普通教室32間,特別教室4間,另編列追加預算修建校門及圍牆等工程。
第三期工程以民國70年度預算,新建學生活動中心暨游泳池運動場及司令台各壹座,並修建四座球場。其中活動中心暨游泳池工程,因受地下鐵路引道工程之影響,被迫變更原有設計,向校內退縮19公尺,且增加工程款兩百六十餘萬元,經與有關單位數度磋商協調,先行動支市府第二預備金,乃於1982年1月23日繼續復工興建。
1985年3月,全部工程竣工。
1987年8月,李炳炎接任第二任校長,配合執行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畫,積極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品質,除加強美化綠化校園,發揮境教功能,同時注意各科教學正常,五育並重,均衡發展。
1992年2月,陳美枝接任第三任校長,充實各項校內設備,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推動生活教育,舉辦各項活動如國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藝競賽,鼓勵學生參加詩歌朗誦、民俗體育等活動,提供學生表現的舞台以發揮其潛能。
1996年8月,蘇萍接任第四任校長,規劃校園美化綠化及廁所改建工程,讓校園裡的廁所媲美五星級飯店。此外亦積極推動行政業務電腦化,鼓勵同仁加強資訊能力。
1998年8月,何碧燕接任第五任校長,積極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規劃,辦理教師各項研習,全面提昇教師素養。
2000年,龍山國中爭取萬華社區大學設置於該校,使其成為萬華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
2002年8月,鄭秀琴接任第六任校長,積極推動生活教育及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並努力爭取各項經費,改善校園各項軟硬體建設,包括圖書館擴建工程、新建多功能視聽教室、電源改善工程、校園植栽美化綠化、校舍粉刷等,以提供師生優質的學習環境。
2008年8月,林美娟接任第七任校長,秉持「師生一家」之理念,於生活教育、學生學習、弱勢關懷、校園環境等方面皆戮力推動,帶領龍山國中往「艋舺第一」之方向邁進。
2012年8月,許珍琳接任第八任校長,身為第三屆校友的許珍琳對母校有深厚的情感與使命感,以教學團隊為研發成員,嘗試新教學模組,致力實現「因材施教、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並結合家長與社區仕紳之力量,營造更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健全的國民。
2017年8月,洪國峰接任第九任校長。
適性揚才教育理念 在 #18學群生涯探索師專業證照培訓即將推出 Only實驗教育創辦 ... 的推薦與評價
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老師,近期將與沃客買創投 「未來職業學堂」合作,以「天賦自由、 適性揚才 ;找 到唯一、自然第一」的實驗 教育理念 ,推出「18 ... ... <看更多>
適性揚才教育理念 在 適性揚才.贏得未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贏得未來」動畫影片,以#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為核心,鼓勵學生透過多元方式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並宣導「 適性 發展」的 教育理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