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Spanish Restaurant
由西班牙籍行政主廚Daniel Negreira領軍,
以分子料理的巧思將食材的DNA重組,
不僅外表吸引人入口更是令人驚艷。
詳細介紹:https://supr.link/2ofZk
整間店140坪共有60個座位,
有開放式用餐空間與三個獨立包廂,
餐廳酒單提供全系列西班牙酒款,
目前酒款的總品項約為350款左右,
更有侍酒師提供專業的服務。
午間套餐 1388、晚間套餐2680,
也可以量身訂作套餐,
個人是覺得很划算,
這麼好的環境跟這麼精緻的西班牙料理,
這價位不僅吃巧也能吃飽,
在服務人員Wei專業的介紹下,
每一道餐點從食材的出處、烹調的方式、
到正碓的食用方法,
用餐其間妙語如珠大家吃的賓主盡歡。
今天吃的是晚間2680的套餐,
餐前自製麵包有三種,
分別是佛卡夏、洋葱、法式,
三種口感香氣都不同,
搭配白葉橄油及煙燻蔬菜醬都很好吃。
五年熟成伊比利生火腿切盤
(加價購398元/人,共4人份)
風乾伊比利腿直接吃味道就很好,
在口中咀嚼起來有種原野奔放的感覺,
愈嚼愈香帶點淡淡的鹹跟礦物的風味,
有種吃高級美珍香火腿的香氣,
(原諒我不會形容),
也可以搭配酥脆的麵包佐莎莎醬
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卻無違和的合拍。
開胃小品:
松露球
主體是松露與卡士達醬混合,
外表裹上竹炭粉,
松露獨特的風味十足。
雞肉奶油球
烤雞肉混合白醬裹粉下去炸,
上頭鋪了個烤過的玉米粒,
外層酥脆內餡滑順。
青花棒棒糖
花椰菜以棒棒糖的方式呈現,
沾裹帶有酥脆口感的玉米粒、
炸火腿、蒜味青豆仁,
吃起來豐富口感層次。
山與海
生食級干貝用蛋白跟竹碳粉混合包裹,
乍看之下以為是大理石,
咬下去是甜美多汁的干貝。
西班牙杏仁冷湯
西班牙的傳統白湯,
喝起來有一點點杏仁、橄欖油、蒜,
還帶點孜然的味道。
DNA23
23種不同食材跟烹調方式,
包含干貝、番茄、煙燻紫洋蔥、
鮭魚卵、起士脆片、洋蔥竹炭粉、
亞麻籽等23種時令食材,
每一口的組合都有種不同的風味。
西班牙經典蒜味風格鮮蝦
迷你鰻魚料理
白蝦搭配魚漿製成的鰻苗,
搭配乾辣椒跟蒜片,
淋上蝦頭熬製的蝦油,
白蝦脆彈又飽滿,
淋上蝦油之後風味更加迷人,
吃完剩下的蝦油帶點蒜香跟微微的辣度,
拿來沾麵包也很好吃。
三式波士頓龍蝦料理
藍鑽龍蝦尾巴部份的肉
、螯、蟹肉作的西班牙水餃
作成的的西班牙麵餃
再撒上毛豆碎及美乃滋。
高地龍蝦
豬背油包覆龍蝦螯,
再用鮭魚卵點綴。
龍蝦濃湯
龍蝦蝦膏熬的湯。
西班牙風格魯肉飯
底下是西班牙家常燉飯,
肉燥是伊比利火腿下去慢火燉煮,
濕軟的燉飯跟鹹香伊比利豬肉燥
就是昇級版的西班牙魯肉飯,
全部人吃完都說還要,
上面烘乾的火腿碎有化龍點睛的作用,
愈吃愈香、愈吃愈涮嘴。
加利西亞多寶魚佐蛤蠣綿密醬(+168)
多寶魚是鰈魚的一種,
肉質細嫩富含膠質。
當天有位朋友不吃龍蝦
主廚將龍蝦冷湯更換為:
伊比利火腿肉丸子清湯
用伊比利火腿將新鮮的豬肉末包覆起來,
做成傳統的肉丸子加上大骨熬製的清湯,
火腿包肉口感是Q彈的,
湯頭濃郁缺不搶走火腿肉的鮮甜風采.
臘味洋芋泥泡沫
將烤過的香脆火腿末撒在焗烤的洋芋泥上,
中間還鋪了一顆生蛋黃,
洋芋泡沫拌著香濃生蛋黃,
加上卡茲卡茲的火腿碎片在嘴裡,
就像是在跳著輕快的圓舞曲。
主菜四選一:
1.慢燉牛頰肉
用七十二小時慢火熬煮和牛牛頰肉,
佐甜菜根醋、玫瑰花、櫻桃、
檸檬馬告茴香醬,
牛頰肉肉質軟嫩幾乎入口即化,
這道是主菜裡最推薦的一道。
碳烤伊比利豬的秘密
伊比利豬豬腹最柔嫩的部位叫Secreto。
碳烤過後柔嫩的肉質伴著細緻及
伊比利豬獨特的油脂香氣。
西班牙風味BACADA油封乳豬肋+398
用幾個月大的乳豬皮及肋排部位,
搭配洋芋泥用三明治的方式呈現,
這道也很好吃。
美國Prime肋眼牛排(+198)
碳烤肋眼牛排佐四種嚴選海鹽。
菜單的第三部份就是甜點(Dessert),
以西班牙最受歡迎的甜食為概念,
透過充滿DNA風格的創意手法重新表現,
3種小點組成的Mignardises,
口味由輕到重分別是:
1.Pina Colada Truffles椰奶糕
椰奶糕上面搭配糖漬橙皮
及百里香增加風味。
2.Tarta de Santiago紅茶聖雅各蛋糕
聖雅各蛋糕是西班牙傳統的甜點,
使用臺灣在地的紅茶製作而成,
為口感紮實綿密、甜而不膩的糕點。
3.70%巧克力三明治。
70%的苦甜巧克力製作而成的
巧克力甘那許,
搭配巧克力費洛脆片並灑上Paprika,
為一餐劃上最完美的句點。
許願蠟燭(Make A Wish)
這道甜點做成蠟燭的造型,
上桌時幫客人點上蠟燭,
還可以許個願唱生日快樂歌,
外層是白巧克力裡面是檸檬卡士達內餡,
要吃前服務人員會把燭芯夾起來。
最後是店家招待的
西班牙吉拿棒churros
蘸上帶酒味的巧克力醬。
其實我本人不太愛分子料理,
每樣都小小的也不知道在吃什麼還吃不飽,
這間西班牙餐廳真的讓我感到驚訝,
服務人員每道菜都仔細的介紹,
每一個小細節都如數家珍,
而且酒跟餐非常的搭配,
下次一定再來報到。
DNA Spanish Restaurant
台中市西屯區惠中七街36號1樓
0928983381
12:00~14:30 ;18:00~22:00
週二為固定公休日
那伊魯灣風味餐廳菜單 在 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29 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No.38 -
職人食代-非典型菜單。
———————
你吃飽了嗎?呷飽沒?
食咗飯未?박 먹었어요?
以吃做為問候能跨越地區、跨越文化差異,
可見吃這件事情有多麼不簡單。
前天,在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No.38 - 職人食代-非典型菜單的一場分享會中,學學邀請來11為以飲食為靈感,在各行各業以不同形式作為創作的職人們來到這個舞台。聽見許多優秀講者精彩的分享,無論想改善什麼或想為甚麼發聲,他們都是想在這個土地上努力。台上台下,都感受到他們的堅定意志
身為一個引導的主持者,我認為無須介紹自己太多,精彩的講者們才是主角,他們精彩的主題值得眾所期待。
感謝他們那天所帶來的精彩分享!
職人食代-非典型菜單講者群:
1. 淦克萍/ 種籽設計 設計總監、節氣飲食研究
2. Emily / TIO RICO 主理人、仕肉師
3. 警長/ 食物攝影師 (https://www.instagram.com/finalefinale)
4. Joshua/ 釀酒師、説酒人、 Mr. Wine 飲君子的酒量養成計劃 飲君子品牌主理人
5. Square/ Plants 創辦人
6. 蔡守瑋/品牌創意總監及 Shānmù 山木島 主理人
7. 陳心龍/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共同創辦人
8. 王詩鈺/ 王詩鈺 (Wang Shih Yu) 咖啡設計師
9. 洪忠權/ JIA Inc. 品家家品 設計總監
10. 程仁佩/ 當代藝術家 (https://www.chengjenpei.com)
11. Sharon / 胭脂 食品社
主持人:包周 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
主辦:學學
協辦:VS
贊助:La Vie、@ Sopping Design、Three Leafs三叶、UBER、山木島, 金色三麥
相片轉貼來自:學學
職人食代|非典型的菜單計畫
PechaKucha Night 設計師交流之夜 Vol.38
https://bit.ly/2oL5TUG
感謝大家09.29週末夜來到學學,聆聽以飲食為業的講者,推翻常人對飲食的既有想像,將食物化為創意的語言。現在就讓我們再回味一下精彩片段吧!
.淦克萍 | 種籽設計總監
「向內容致敬,讓台灣是農樂園!」
淦克萍創立種籽設計後,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從農林漁牧的領域,認真尋找並學習新的美學形式與新的表現方啊。除了服務大企業,也接近可敬的小農。目的是在不同的戰略位置,設想能透過設計提供的解決方案,希望能促進不同世代設計師的學習,產生新的辯證。並期待族群透過飲食和解的可能,將台灣作為一個品牌,推廣到國際。
.Emily | 火腿侍肉師
「談論美食的放鬆,是最可愛的時刻!」
Emily在西班牙考到侍肉師的證照,期待能成為西班牙與台灣飲食文化交流的橋樑。對於食物,我們不只吃到、買到,還要能知道,知道飲食的來源,感謝地球給予的資源;並且了解食物不是只問「多少錢」,而是要能深入思考價值。Emily回國之後,藉由開課分享伊比利火腿的知識與技巧。認為最感動的事就是能藉由食物,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見大家談論美食時的放鬆神情,就是最可愛的時刻。
.警長 | 食物攝影師
「將小事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警長」名稱的由來很有趣,由於飼養的貓的個性容易緊張,因此取諧音為「警長」。為何拍攝食物,起源就是愛吃。因為不好意思在咖啡館內拍,常外帶蛋糕回家拍攝。意外延伸出各種手捧甜點上山下海的有趣角度。而拍照也歷經一連串摸索,初始不管拍什麼都搭乾燥花,擺盤毫無章法,之後才慢慢找到主題。建議想拍攝的朋友若想尋找靈感,不妨練習從小事、瑣事開始,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Joshua Liu | 飲君子品牌主理人
「我們的工作很銷魂!」
Joshua Liu在法國當了多年農夫,認為做酒是很有趣的工作,因為可以自己喝醉,也可以受人尊敬。回國後,發現台灣人對食物的詞彙太少,像是對酒的形容詞只有「順」或「不順」。然而,每一款酒都是每一種選擇以及特色,沒有辦法被同一個標準框架。因此希望從味蕾與感官教育做起,提昇味蕾。味蕾的提升則要透過親身體驗,喝到很多酒,清醒的時候了解,酒醉也是美好的結束。
.Square | Plants創辦人
「簡單改變飲食,讓地球更好!」
Square從拍攝紀錄片開始,想知道食物來源,並且研究食物在人類體內的過程。選擇全植物飲食,不代表飲食從此受限,反而更千變萬化。以自己經營的餐廳為例,各有素食、無麩質的不同選擇,像是有機水果打成果昔、烘乾的椰子做成麵包丁、純素的起士、用洋蔥醬作牧羊人派,聖誕節的純素鹹派與英式布丁等等。只要簡單改變飲食,就能讓地球更好。全植物飲食的生活,不是限制,而是成就感的存在。
.蔡守瑋 | 山木島主理人
「把台灣揉進麵粉裡,帶出去做朋友!」
蔡守瑋首先幽默澄清是山木「島」,不是山木「鳥」。他經歷了國外的品牌設計,卻在其他人口中才能真正了解台灣,想讓世界知道台灣的美好。因此透過食物為媒介,放進台灣的特質,將台灣揉進麵粉裡,帶出去做朋友,希望台灣人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透過四大產品線「山林」、「台灣魂」、「味道」與「文化」,期盼伴手禮能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並期望每個人在自己的產業努力,讓台灣變得更好。
.陳心龍 | 驚喜製造共同創辦人
「打開小小的閘門,看到背後的大世界。」
陳心龍好奇,由廚師、廚房創造的餐飲體驗,能否翻轉成為從客人出發的設計思維。因此創辦「驚喜製造」,推出無光晚餐。讓大家在無光的環境,重新認識原本熟悉的食物。如:在黑暗中,七成的人分不出奇異果與芭樂冰沙,蜜紅蘿蔔吃成蜜地瓜;也推出「table for ONE」,推翻一個人就是魯蛇的刻板印象;後來更將餐桌搬到街上,欣賞台北街頭。陳心龍認為自己想做的事是小小的閘門,讓大家通過這個閘門,看到背後的大世界,與無所不在的驚喜。
.王詩鈺 | 咖啡設計師
「咖啡師的日常,跟你想的不一樣。」
咖啡師這個眾人嚮往、僅次於明星與網紅的職業,私下到底是什麼樣?王詩鈺的咖啡師經歷二十年,談起咖啡師的日常,比一般人想得更複雜更全面。要看得懂平面設計圖、了解咖啡館內動線與定位如何規劃、每年冬天到山上看咖啡產地、了解新的品種與種植方法,並且喝非常多咖啡,最美好的事情是逛咖啡館,但拍的都是管線與冰箱。給予未來世代的建議是,面對全自動化的世界,要知道自己在哪裡,好奇心與想像力在哪裡。
.洪忠權 | 品家家品設計總監
「出一張專業的嘴。」
初為人父,發現人類第一個食器是奶嘴。而食器的形狀,只能用嘴巴來感受。不過出一張嘴還不夠,更需要一張專業的嘴。除了親身感受很重要,洪忠權更進一步談到,設計不是看外型。舉咖啡濾器為例,不同的形狀與角度,就會沖出不同的咖啡。對於食器未來的突破,認為能從傳統裡找尋創意,如研磨器的創新,就由唐朝茶碾啟發靈感,開發最能展現香料味道的香料研磨器。並且在小細節上用心設計,讓日常使用更順手方便。
.程仁珮 | 當代藝術家
「不被定義就是最好的定義。」
程仁珮從參與式藝術的方式創作,以食物為媒介,在法國巴黎進行的創作計畫是邀請陌生人吃飯。同時關心環境議題,透過展覽,將保麗龍、金屬扣環組成看似精緻的食物,以尖銳諷刺的角度,呈現未來食物的面貌。並透過「食譜演化運動」,發現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可能造成台灣菜的改變。最後鼓勵大家,不被定義就是最好的定義。別害怕別人不懂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只要心中有價值,就會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Sharon | 胭脂食品社主理人
「醃漬就是時間的味道。」
胭脂食品社的「胭脂」,即是取醃漬的諧音。Sharon說明自己醃漬食物的開始很簡單,收到朋友從台東寄來的梅子,研究如何讓梅子成為食物。之後發現身邊的醃漬物品,與自己的記憶都有連結。陸續研究其他文化如何保存食物,如加拿大的冷漬鮭魚。縱然冰箱讓保存食物已不困難,但是醃漬作為保存食物的方式,能讓食物創造出不同風味,Sharon稱之為「時間漸層的味道」。現在,她希望能透過家庭漬物交換活動,讓大家了解漬物的故事與來源,與台灣的發酵食物的精彩樣貌。
感謝主持人與講者,在這個有茶有酒還有餅乾的週末夜,讓大家看見食物的可能性,了解到不只是吃什麼、怎麼吃,更要用什麼態度吃。「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了什麼食物,等於跟他人昭示自己是誰,擁有什麼品味。最後,期待大家都能透過食物,傳遞當地的文化。
再次感謝本次主持人與講師群 │味嚼喃喃網站主理人、作家 包周 │種籽設計總監 淦克萍 │火腿侍肉師 Emily │食物攝影師 警長 │飲君子品牌主理人 Joshua Liu │Plants創辦人 Square │山木島主理人 蔡守瑋 │驚喜製造共同創辦人 陳心龍 │咖啡設計師 王詩鈺 │品家家品設計總監 洪忠權 │當代藝術家 程仁珮 │胭脂食品社主理人 Sharon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