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生死錄】樂毅:留有餘地的境界
「喔喔喔~~~」
「阿亮你又來了!沒事幹嘛突然亂叫呀!」
被朋友唸叨的少年,只是笑笑地看著眼前的朋友,然後牛頭不對馬嘴的說:「大家有想過自己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嗎?」
「又來了……」
除了少數幾位,大部分少年都覺得阿亮平時就愛故作神秘,實在有點莫名呀。
「阿亮你自己要不要先說說?」
一位龐姓少年趕緊發言,一方面是打圓場,另一方面是讓自己的朋友有台階下。
阿亮仰起頭,慢悠悠的說:
「我要成為像管仲,或是樂毅那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將之後
在以前的教科書(現在被刪減了),常提到戰國七雄,感覺戰國就是七國鼎立,但實際上,七雄之間也有不小的實力差距。
七雄各自的實力消長隨時間有所不同,不過有兩個國家倒是穩居後段班的位置。這其中的吊車尾當屬韓國,這只能怪它先天不良,原先土地就小,還身處容易被圍毆的中央之地。而排名倒數第二的,應該就是燕國。
燕國其實也是超老牌國家,甚至是周天子的親戚。但在春秋時代,就曾經有過被異族打爆而需要向齊桓公求救的紀錄,到了戰國時代,燕國還差點被齊國吞併。但如此弱國,也曾有一度稱霸東方,這多虧一位強大的名將─樂毅,為燕國締造為數不多的輝煌。
樂毅,魏國名將樂羊後代。
古人寫歷史通常追求言簡意賅,因此能留在史冊的紀錄往往具有特別之處,司馬遷特地說「樂羊」是「樂毅」的先祖,所以這裡我想先特別聊一下樂羊的經歷。
樂羊是中山國人,後來轉投置魏國擔任將領。中山國後來率兵攻打魏國,樂羊則領軍對抗,這激怒了中山國君主,於是他把樂羊留在國內的兒子烹殺,並煮成肉羹送給樂羊示威。
同一時間,樂羊因為出身,遭到魏國朝臣們的猜疑指責,於是樂羊把兒子的肉羹一口氣吞下肚,表示自己對魏國的忠誠;隨後樂羊大敗中山國,並與名將吳起搭檔反攻,直接把中山國給滅了。
事後,魏文侯對底下大臣說:「看看樂羊對我多忠心?為了我,連自己兒子被殺都不在乎,甚至肯吃自己兒子的肉。」結果大臣卻一句話反堵回去:「是呀,這人連兒子都肯吃,他還有誰不能吃?」
這段對話後,魏文侯從此猜忌樂羊,雖然仍論功行賞,但也從此對樂羊冷處理,使樂羊一生再也沒有獲得發展的機會。
希望大家記住樂羊的故事,因為他對樂毅的一生經歷有重大影響;其一,就是樂羊在家族裡傳承他對於戰爭的經驗,這使樂毅自小就喜好研究兵法,為他後來的事業打好基礎:其二……先賣個關子,之後再提。
投奔燕國
樂毅早年職涯並不順遂,他首先在趙國任官,結果趙國卻爆發政變,導致樂毅出走避難到魏國,可到了魏國,樂毅卻又不被重視(《史記》的樂毅列傳中,首先描寫「趙人舉之」,表示趙國頗為器重樂毅,但對樂毅的魏國時期卻是隻字未提,可見樂毅在魏國的冷板凳坐得有多穩固),導致他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
幸好,當時燕國君主─燕昭王,由於怨恨齊國曾經趁亂入侵,正砸重本大舉招募人才準備復仇。其撒幣程度,甚至直接為一位叫郭隗的大臣專門蓋一座宮殿居住,如此大動作,讓燕王招賢的名聲傳遍各國。樂毅聽到燕國有發展機會,連忙想辦法成為出使燕國的魏國使者,如此不但讓自己在燕王面前有好的能見度,而且也能當面測試燕王是否真的是自己可以為之效力的明君。事實證明,燕昭王與樂毅可謂一拍即合,於是樂毅開始在燕國擔任高級顧問。
破齊方略
時間來到齊湣王主政時期,他四面出擊的行為得罪所有國家,這個矛盾在齊王吞滅戰略要衝的宋國後,終於來到爆發臨界點。同時,長年的征戰使齊國百姓負擔沉重,非但人多有怨言,在經濟上齊國也呈現強弩之末的疲軟狀態。
樂毅此時建議:
「燕國弱小,而齊國在稱霸崛起中,軍隊是精於用兵、熟習攻守。所以大王若想攻打齊國,就一定要聯合天下諸侯共同對付。
此時齊國佔有淮北和宋國故地,這是楚國和魏國也想獲得的土地,所以楚魏兩國一定願意加入伐齊行列,自己再去聯繫趙國,屆時就能集結四國聯合攻齊,如此就一定能大敗齊國!」
事實證明,齊國的顧人怨程度遠超樂毅想像,最終他成功集結趙、秦、韓、魏、燕的五國聯軍伐齊(楚國則是名義上說要援助齊國,但實際上卻準備趁虛而入)。當時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趙王加封樂毅為相國,樂毅於是成為聯軍統帥並再濟西之戰大破齊軍主力。之後,樂毅獨率燕軍追逐敗逃的齊軍,並攻陷齊都臨淄,將齊國財物祭器全部擄掠為燕國,完成燕昭王的復仇野望。燕昭王在欣喜之餘,封賞樂毅為昌國君。
觀看樂毅的伐齊方略,他固然展現能統御大軍的優秀指揮能力,但我覺得他真正厲害的,還是準確的戰略分析眼光,以及能夠勸說各國合作的超強談判能力。也就是說,樂毅不單純是戰場上的將軍,他更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所以能盡可能的調動資源,在未開戰前就先獲得巨大的戰略優勢。
對答的智慧
攻下齊國首都並不是樂毅行動的結束,他請求燕王讓他留在齊國繼續作戰,於是樂毅留在齊地5年,接連攻下齊國70餘城。昔日東方霸主的齊國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市仍在堅守,眼看就要被徹底亡國,而燕國即將掌握擁有魚鹽之利且土地豐饒的齊國之地,成為另一個東方霸主。
可惜,還沒等到齊國完全淪陷,燕昭王就過世,換燕惠王繼位。而這個惠王在王子時期就常與樂毅起衝突,其矛盾程度連齊國人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齊國大肆宣揚假消息:「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下剩下的兩座城池,是因為他跟燕國新王有嫌隙,所以這才擁兵自重,意圖自己在齊地建立獨立王國呀。」
燕惠王本來就看不順眼樂毅,又聽到風聲,於是任命其他將領去取代樂毅的統帥地位。而接到這圖謀不軌的人事命令,樂毅立刻逃往聯軍中給予他最高待遇並且早有淵源的趙國,趙國也立刻賜與樂毅封地,厚待這位曾經統御五國聯軍的名將。
後來,齊將田單領導齊軍上演戰國史上最傳奇的絕地大反攻,燕軍最終被打爆並丟失所有齊國佔領區。這下讓當初僅憑個人好惡而強硬換將的燕惠王後悔莫及,但事實證明:這人性格依舊有毛病!因為他認為燕軍敗北的原因之一,是樂毅轉投趙國。按照宴會王的邏輯,他是這麼思考:「如果樂毅還在燕國,就有機會阻止齊國反撲,結果樂毅不在,導致我無法更換將領阻止頹勢,所以樂毅不用為此負責嗎?」
懷著超級自我中心的神邏輯,加上害怕樂毅挾怨報復去鼓動趙國進攻剛逢大敗的燕國,燕惠王派人向樂毅傳遞訊息:
「先王把整個燕國托付給將軍,而將軍不負重托的擊敗齊國替先王報仇,我怎敢忘記將軍的功勞呢?後來先王不幸離開人世,我被其他人蒙蔽,這才臨陣換將,可我當初的意思,是覺得將軍長期在外奔波辛勞,於是請您回來休息並商議國家大事。然而,您卻誤解我,認為和我有隔閡,就丟下燕國歸附了趙國。您這樣要怎麼報答先王的知遇之恩呀?」
看看這封信,自己基本沒錯,然後沒事就拿老爸的威望綁架他人。敢問各位:如果是您,您會作何感想?又會有什麼樣的回覆呢?
樂毅的回覆是:
「我庸碌無能,不能遵行先王教誨去調和與朝中同事的關係,我怕若是遭殺身之禍,既損傷先王用人的英明,又使大王蒙受不義的名聲,所以才逃到趙國。大王如今派使者列舉我的罪過,我擔心大王不能明察先王任用我的理由,以及我事奉先王的心志,所以回信告訴您。
我聽說賢惠聖明的君主,不把爵祿送給自己親近之人,而是賜給有功之人;官職也不隨便授給自己喜愛之人,而是給稱職之人。先王正是賢惠聖明的君主,所以吸引我為之效力。而先王也極為厚待我,並聽取我的建議,最終聯合各國破齊成功,滿足先王復仇的心願。我因沒有辜負使命,所以獲得先王封賞的土地,使我的地位能夠比得上小國的諸侯。
我聽說,善於開創的不一定善於完成,有好的開端未必有好的結局。
就像昔日伍子胥投奔吳國並被吳王闔閭重用,所以最終吳國攻破楚國首都;但後繼的吳王夫差卻對伍子胥的意見不以為然,甚至最後賜死伍子胥。可嘆的是,吳王夫差不明白賢人的主張對吳國的重要性,而伍子胥也未能及早預見自己和君主的見識不同。
免遭殺戮,保全功名,以此彰明先王的業績,這是我的上策。讓先王名聲被毀壞,則是我最害怕的事情。另外從從道義上講,慫恿趙國去圖謀燕國,是我所不能做的。
我聽說,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斷絕時也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臣離開本國時,也不為自己的名節辯白。我雖不才,也曾多次接受有德之人的教誨,我擔心大王聽信左右的話,而不體察我這個被疏遠人的行為。所以才斗膽以書信作答,只請大王您三思。」
雖然讀文言文是頗為痛苦的事,但老ㄕ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去看樂毅答覆燕惠王的書信原文,因為我發現樂毅的用字遣詞不但流暢易懂,排比及類疊筆法更是使用的華麗又具有內涵。如果樂毅不是請人代筆,而是親自寫成,那這個人當真是文武雙全的強大通才。
但真正讓我震撼的,是樂毅的回覆方式。從表面上來看,樂毅的回覆極為恭謙有禮,不過這當中的立場卻非常強悍又有彈性。我用自己的理解為各位解讀一下信件內容。
首先,樂毅一開始先說自己是為了保全性命並顧及兩代燕王的面子,姿態擺得很低並釋出自己的善意。
接下來樂毅開始稱讚前任的燕昭王,我想樂毅是在告訴燕惠王:「你不是說我對不起你老爸嗎?看看你老爸是如何對我?又是多麼有能力?你這小渾蛋有繼承到你老爸的氣魄才能嗎?你好意思在我面前提你老爸?」
後來樂毅引用了伍子胥的故事,這表達的內涵可深了。其一,表達自己是像伍子胥一樣能強國興邦的人才;其二,表達伍子胥與自己的成功,都是有賴於君王的信任及支持(我猜寫到此處,樂毅應該非常懷念曾經合作無間的燕昭王呀);其三,表達伍子胥跟自己都遇到理念不合的新王,只是我樂毅並非伍子胥,不會傻傻地為你這渾小子犧牲自己性命!
最後,樂毅直接說穿了燕惠王的來信重點,強調自己感念先王,所以絕對不會攻打燕國。但燕惠王的種種行為,樂毅是絕不想與之共事,不過「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自己已經很講情分,以後相敬如賓便是,可別把自己逼急了,到時可就一拍兩散呀!
收到回信的燕惠王,後來把樂毅留在燕國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樂毅則在之後的日子,負責燕趙兩國的聯繫工作,因此在兩國都獲得頗高的地位,最後樂毅在趙國去世。
老ㄕ一己之見
還記得我前面提到,樂毅的祖先─樂羊,給他的後代帶來兩個啟發嗎?我覺得扣除軍事學問,樂毅從祖先身上得出一個結論:凡事留有餘地。
誠然,自己的祖先在斷絕後路、不計代價後,獲得了成功,但代價卻是:家人慘死,自己也不被眾人接納。與此相對,樂毅雖然當機立斷,但他總會在原先的單位中留有空間;所以燕國待不下去他還能去趙國,所以燕國雞掰的質問時,他以謙和又不失立場的態度答覆,卻表明裡子,又給對方面子,最終使留在燕國的家人也享受殊榮,自己也安然無事。
至於樂毅能夠留有餘地的關鍵,我個人認為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利益共享」。那怕是自己面對曾臨時跳槽的老東家─魏國,在樂毅提出伐齊分地的建議時,完全不計較曾經的不辭而別;對於有宿怨的新任燕王,樂毅則提出燕趙聯合的外交戰略,使燕國面對西邊強鄰可以高枕無憂之際,和緩與燕惠王的私人關係。
這就是樂毅,全方面的通才,戰國史上絕對耀眼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了,大家以後別叫我阿亮了,明天我就要受冠禮(古代成年禮),到時就有『字』了。」
「哼!難怪你今天特別跩。你有先知道自己的『字』了嗎?」
那個被稱作阿亮的少年故作輕鬆的看著友人,然後說:「你們以後,要叫我孔明了。」
附圖:三國志14中的樂毅能力圖,完全是當之無愧的頂級強者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GGIS 魔格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郭淮三國志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我在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自覺有趣的主題,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個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吳懿。
(咦?貌似我先前不是投票結果說要寫曹昂嗎?怎麼沒有絲毫動靜卻先寫了個吳懿呢?
如果有人想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回答......我就脫稿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吳懿」這個名字,相信有不少人可能沒聽過,所以我們要先說一個三國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去瞭解吳懿的地位,那就是讓無數蜀漢粉絲扼腕的「街亭戰役」。
話說諸葛亮一次北伐,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天水、南安、安定三個曹魏郡縣不戰而降,諸葛亮有極大機會切斷曹魏與西北涼州的聯繫,到時涼州若是被蜀漢打下來,不但大大地擴充地盤,還能獲得戰馬生產區,到時蜀漢將有機會經營古代最具攻擊威力的騎兵部隊......
美夢就做到這裡吧。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魏後來派遣大將張郃進攻,試圖切斷蜀軍與後方的聯繫,所以諸葛亮決定派人領軍到街亭阻擊張郃。
當諸葛亮召開軍事會議商量街亭之戰的領軍人選,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應該讓熟悉軍事的魏延或是吳懿領軍!」但諸葛亮卻一意孤行的選擇馬謖,最終馬謖失街亭,從而導致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甚至可以說讓蜀漢再無北伐的可能。
做為可能鎮守街亭的將領,先說說魏延。
他是諸葛亮時代中毫無異議的蜀漢第一大將,早在劉備時代就領軍鎮守蜀漢北方門戶的漢中並寸土未失,其制定的「重門」防守策略,後來在興勢之戰中被後人執行,最終蜀漢守軍僅以3萬人,就把有10多萬魏軍懟的進退不得,可見魏延在實戰經驗以及戰術謀略的強大。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魏延領軍守街亭,有95%的機會扛下魏軍攻勢。
而吳懿在蜀漢將士心中,是一個能與魏延比肩的幹將。
再來,蜀漢最大威脅是北方的曹魏,所以北方門戶的漢中歷來都由蜀漢的強將鎮守。
劉備及諸葛亮時代的漢中太守是魏延,諸葛亮死後,魏延也在內鬥中死去,此時鎮守漢中的大將就是吳懿。
順帶一提,吳懿之後的漢中太守是王平,前面提到的興勢之戰就是由王平領軍,可見王平強悍的防守能力(再繼續岔題講,王平以前也曾硬扛下張郃的進攻,是個連曹魏五子良將都啃部下來的超級硬骨頭)。
與魏延、王平來對比,可見吳懿實力的強悍。
然後大家有沒有發現......吳懿的實力只能拿來對比,因為使書中對吳懿的描述極少,甚至他本人根本沒有獨立傳記,他在歷史上就是個被附帶一提的人物。
究竟這位蜀漢幹將會這麼被忽略?還是要從頭說吳懿是如何在軍中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吳懿是怎麼進入軍中的?僅而言之就是:靠妹。
吳懿的老爸,當年入蜀投靠劉焉,後來把吳懿的妹妹嫁給劉焉的兒子,吳家自此緊密依附於劉焉家族,吳懿也因此分享到劉焉集團的權力。
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任。(所以吳懿是劉璋嫂嫂的哥哥,嗯......這輩分不知道要怎麼稱呼呀?)後來發生劉備入蜀攻打劉璋的衝突,劉璋於是派吳懿領軍抵抗劉備,然後......然後吳懿就投降了。
由於史書只有寫吳懿投降,但詳細經過沒有紀錄。所以吳懿投降以兩種情況,一種是像三國演義描寫的,與劉備大戰一場落敗後選擇投降,那我覺得吳懿算是盡本份了。可另一種,就是吳懿是直接帶兵投降,那吳懿這個親戚就很對不起劉璋了。由於史料欠缺,真偽這個不解之謎,大家認為吳懿投降到底屬於哪一種情形呢?
總之劉備統領蜀地後,竟然娶了吳懿的妹妹。(隔壁營的曹操:玄德,想不到你也.......嘿嘿嘿!)於是吳懿又一次地分享到權力。
雖然吳懿的發跡史並不立志(但說不定很讓人羨慕,想想你有一個正點的妹妹,然後還嫁給豪門,這不正是許多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人生少奮鬥二十年嗎),但有能力的人可以證明自己的成功不只是靠關係。例如西漢時的漢武帝外戚─衛青、霍去病,的確是先靠關係進入軍中,但後來兩人把匈奴打得滿地找牙,成為後世許多將領的偶像,那時候大家崇拜的可就是真功夫了。
而前面提到,吳懿後來成為蜀漢軍中公認的幹將,可見他一定有立下赫赫威名。可問題來了......為何他卻無赫赫威名流傳後世?
翻看史料,有關吳懿的軍事紀錄,僅有一條:
「建興八年,與魏延西入羌中,大破魏將郭淮、費曜。吳懿遷左將軍,徙亭侯,後進封高陽鄉侯。」
換言之,吳懿是常與魏延搭檔的。所以我覺得吳懿的威名,應該是被主將魏延給掩蓋。
這時又有一個疑問出現:那為何諸葛亮不讓吳懿自領一軍呢?
由於史料沒有留下任何相關描述,所以我只能大膽推測:諸葛亮是有意壓制外戚勢力。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拿東漢桓帝、靈帝朝政混亂的例子,告誡劉禪不要重蹈覆轍。而東漢之所以衰弱,就是內部陷入外戚與宦官鬥爭的負面循環,所以說諸葛亮有意避免身為劉蟬名義舅舅的吳懿因軍功而掌權,也不無可能。
最後,吳懿後來因威望而接任漢中太守˙的3年,蜀漢與曹魏都沒有向對方實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吳懿沒能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就在沒有特別記憶點的情況下謝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妹而崛起,因妹而受限(吳懿的相關描述,其實就是在他妹的〈先主穆皇后〉傳記中被附錄,當真妹妹才是主角呀)。
好在透過不少旁證,仍舊可見吳懿的幹練之才,以二線腳色來說,吳懿也算是頗有存在感了吧?
圖片為:三國志11中的吳懿
在三國志11中,吳懿統率80、武力69、智力64、政治66、魅力73,弩兵S適性,並且擁有特技「輔佐」(可支援攻擊),真的是好用的副將。
到了最新的三國志14,數值變為:統率82、武力72、智力69、政治70、魅力79,都有更大的提升,在後期已經能擔任主將一職了。
光榮在「某些部分」,還是有精益求精的改進呀。
話說大家如果玩到三國後期,有沒有哪些特別愛用或重視的腳色呢?一起來留言聊聊吧。
郭淮三國志 在 MGGIS 魔格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郭淮三國志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一碗蜀漢三寶飯,應該是加了洋蔥。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讓司馬懿都敬重的「西線長城」郭淮▶ https://youtu.be/6uzuKe1-0bI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宗預
#廖化
#孫權
郭淮三國志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去雍州大馬路問問,誰不知道我們郭淮哥?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東漢三傑「金錢魔法師」朱儁的故事▶ https://youtu.be/h87mrQOJG1Y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郭淮
#諸葛亮
#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