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 富裕! 地方新願景!】翻轉台灣-地方創生論壇
永萍創辦的 #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 本周與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 合辦完成了第四場萬里創生論壇--「復育! 富裕! 地方新願景!」,這是一場少見的 #海洋復育 主題論壇,也意外發現了未來 #生態旅遊、在地慢遊的新希望,萬里未來將以自己的特色創生茁壯!
本月初跟我們基金會成功合辦「#淨海志工潛水培訓營」的王國昌教練分享「#野柳軟絲復育及永續發展」,讓我們知道如何從無到有、從軟絲瀕臨絕跡、到現在帶動軟絲及整個海洋生態系的蓬勃生機,甚至促成新北市政府劃設第一個 #完全禁漁「#野柳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的蓽路籃縷; 王教練及志工朋友們熱愛海洋的志業讓在場人士深深敬佩動容,眾人也發願將為往後的海洋復育做更多努力。
#萬里區漁會 總幹事許順發分享「#萬里區漁業的現況與展望」,介紹萬里區漁業與四大漁港的現況,讓我們得知萬里區具備多元化漁業漁種的特色,在漁會完善的自主治理下,各漁港也管理得井井有條,充分照顧了漁民的權益。祇是,我們漁業面臨漁源減少、年齡偏大與人才斷層等等問題,仍是未來要一起努力的挑戰。
工研院資通所的劉彥良博士說明了 #世界獨步 的「#水下光傳輸系統」如何應用在 #軟絲復育 的即時影像上,輕易克服海底無線電波衰減的傳輸障礙,讓海底影像能即時清晰可見,根本就是「#海底直播室」的規格了。永萍非常看好作為海洋生態教學及發展海洋觀光的潛力,而新北市漁業處同仁在論壇上告知已爭取到經費來建置出力,為我們新北海洋復育跨出重要的一步。
#致理科技大學 研究團隊正帶領學生在我們野柳從事#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陳宏杰及陳穎慧二位教授從事的「#女王的呼召- #野柳國際旅遊實驗基地」建置計畫,透過盤點地方資源條件、調查痛點需求、以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案反覆驗證,以平台整合產官學資源,結合年青人的創意活力,可望帶動野柳及萬里區旅遊的轉型升級。
經過這些論壇的舉辦,永萍深深體認到鄉親們對 #地方創生「城鄉再造」的期待感,也看到許多有志之士已先邁開步伐,用自己的方式實踐努力。經由這樣的對話平台,大家也看到了許多新方向、新難題與新希望,永萍與#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 團隊將與各位鄉親一起努力,翻轉創生我們自己的夢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郭慧禪,1976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藝術家,新樂園藝術空間成員,現於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村,亦為元智大學、佛光大學等院校的兼任講師。1999 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學士,2001 年倫敦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以數位影像、動畫為主要創作媒材,探討人和環境的關係,將環境的元素融合或採集於作品中,將...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北市府 力推多元都更提升都市安全👩🏭👩🏭
#九二一震災 將滿20週年,為了推動危險及老舊建築物的改建與補強,新北市政府城鄉局與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於2019年9月19日共同舉辦「#從九二一大地震20週年看新北危老重建」座談,邀集產、官、學各界專家學者共同集思廣益,討論交流如何更加速案件推動、提升都市安全程度,確保市民能在新北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都更條例修法 今年卷土重來】
大家有覺得現在的 #都更案 出現越做越小、卻越無公益性的狀況嗎?
沒錯!但台灣的確需要都更。
財團法人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榮譽會長林建元認為,上屆的修法是在文林苑爭議後,各界對代拆都非常反感,現在已經是要冷靜思考的時候。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 環境資訊不中斷 https://goo.gl/6pCVNf
羊編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郭慧禪,1976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藝術家,新樂園藝術空間成員,現於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村,亦為元智大學、佛光大學等院校的兼任講師。1999 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學士,2001 年倫敦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以數位影像、動畫為主要創作媒材,探討人和環境的關係,將環境的元素融合或採集於作品中,將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狀態轉化成圖像,反映生活在都市中失序及焦慮,藉由找尋生命光點及回憶的片段,建構與累積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方向。
近年,美術科班出身的郭慧禪,也重拾畫筆,再度嘗試繪畫創作。她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與展覽補助、臺北市文化局展覽補助。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
個展計有《遊戲迷宮V》、《日‧常》、《遊戲迷宮 IV》、《遊樂場》、《遊戲迷宮III》、《遊戲迷宮II》、《遊戲迷宮》、《光線寫作》、《繪畫》、《擬態》、《自畫像》等,並參與過許多聯展與藝術節,場所遍及宜蘭、臺北、桃園、臺中、高雄、屏東、香港、澳門、廣州、雲南、新加坡、巴黎、紐約、溫哥華等地,也曾擔任策展人。
早年,郭慧禪以光頭裸身於大眾運輸系統、人造花店倉庫或水上入鏡等一系列作品,如《無題》、《Byniki》、《漂浮》等,備受矚目,她經由最自然的肉身展演,以畫面實踐無性別的可能與樣態。
《擬態》亦為郭慧禪攝影代表作之一,在光頭系列以後,郭慧禪驚覺攝影作難以賣出,各種展覽邀約都讓她賠錢,過著絢爛但彷如無底洞般的生活,再加上試圖回英攻讀博士,卻沒有任何學校申請成功,挫敗感讓郭慧禪覺得世界彷若崩塌。
2005年,在種種失敗、失落圍困之下,因為想要自我消解,成功隱身於環境,也就有了拍攝鐵門、牆壁、磁磚等的《擬態》,其後間隔多年,於2014年的兩岸四地駐村計畫,該系列再重啟,《擬態》乃進入第二階段,郭慧禪取駐村地點居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如澳門的大三巴,進行影像合成創作。
郭慧禪會在現場拍攝空景與個人自拍,再以Photoshop合成,做出彷如幽靈現身的照片,一方面與棲息地融合,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環境的重新認識,並完成對自我的解構與再建構。
2015年,《擬態》從平面攝影,發展為如在萬華楊氏古厝拍攝的錄像作品,郭慧禪本人消失於螢幕中,展現關於被拆遷異地重建的古厝門面,以及無法移動、終將毀滅的活水古井的深刻哀愁。
相關新聞
https://goo.gl/Aac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