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70 世界級的水彩畫家,亦是媒體人──豐年社創社社長藍蔭鼎】
二戰之後,從戰時體制「解封」的臺灣,曾有一波媒體興起的風潮。1946年前後,光是新登記的報紙便超過20家,當時出版的雜誌數量更逾百家,其中便包括畫家藍蔭鼎(1903~1979)成立的「臺灣畫報社」。
綜觀臺灣美術史,以畫家成為媒體人在當時是少見的經歷。藍蔭鼎1903年生於宜蘭羅東郊區阿束社,父親為清末秀才,羅東公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卻從18歲就擔任母校代理美術教員,之後獲得「臺灣美術啟蒙之父」石川欽一郎賞識,拜入門下,並由臺灣總督府推薦赴日,以旁聽生身份短期進修水彩。1929年,藍蔭鼎就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並受恩師石川引薦,榮膺英國皇家水彩畫協會會員。
藍蔭鼎敏銳於現代化、國際化潮流,是最早使用英文落款的臺灣畫家之一,也很早與國際畫壇建立關係。此外,由於秀才父親、私塾教育的背景,他在戰後很快跨越語言障礙,而能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支持下成立臺灣畫報社,並以畫家兼媒體人的身分,結識愛好藝術的時任美國新聞處處長許伯樂(Robert Sheeks)。
農村鄉土是藍蔭鼎始終不忘的根,也是他一生著力最深的畫題。利用刊物引進現代知識,改善農村的經濟、生活,在日治時代已有前例,藍蔭鼎也自然和許伯樂提起這樣的想法,並在許伯樂的認同與支持下寫成計畫,向美國國務院爭取經費,成為豐年社創立的緣起。
另一位藝術大家楊英風,也是豐年社首位美術編輯回憶藍蔭鼎:
「這段時間雖然有接受美援,但在創設期間事務繁忙,可以說工作得相當辛苦。我們經常連袂下鄉訪問農民,希望了解農民的生活、想法和風俗習慣。這段期間我天天和藍蔭鼎生活在一起,他的一言一行我了解的最為清楚,他不僅到汽車能行之處,並且深入山川民間,考察疾苦,將之報導在刊物上,以藝術家誠懇的本質去為廣大的農民服務。這種精神不在過去,就是在今日也很少見到。」
「從豐年社同事期間,他對農民所做的各項協調工作,及至擔任華視董事長期間,開闢了《今日農村》、《空中教學》等節目,可以證明他是個言出必行的人,他始終念念不忘實踐他的理想。」
1954年,藍蔭鼎受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藍欽(Karl L. Rankin)推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成為首位赴美訪問的臺灣藝術家。之後藍蔭鼎曾任聯合國藝術委員,涉足外交,並曾被日內瓦國際藝術年鑑選為「當代世界25位最傑出藝術家」、歐洲藝術評論學會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選入第一屆「世界10大水彩畫家」。雖以藝術家揚名於世,在創立豐年社外,藍蔭鼎曾於臺視、華視擔任要職,亦是傑出的媒體人。1979年2月4日,藍蔭鼎寄出《畫我故鄉》專欄手稿後於凌晨逝世,享年77歲。
#藍蔭鼎 #楊英風 #臺灣藝術家 #媒體人
--
參考資料:
楊英風‧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藍蔭鼎的畫外故事〉(原載於藝術家出版社 《藝術家》雜誌第8卷第4期,1979)
蕭瓊瑞/《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藝術家出版社,2019
張益昇/《藍蔭鼎水墨畫情境研究・藍蔭鼎生平事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8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99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
鄉土教育英文 在 李國璋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26廣播節 謝謝空中有您相伴
在許多市民朋友的記憶中,都還記得過去電視還不普及以及沒有網路社群的年代裡,用收音機聽廣播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儀式,各台主持人特有的語調、口頭禪都有其極為忠誠的追隨者。還記得以前遇到有中華隊參加重大的國際級運動比賽,大家半夜起來聽現場實況廣播,記者及評論員帶動空中緊張的氣氛還真有刺激的臨場感。此外,很多人在唸書時,都還有買英文雜誌來跟著廣播節目學英文的經驗,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回憶。
雖然現在網路普及,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但是廣播節目中的新聞傳遞、交通路況、音樂節目、教育單元、鄉土介紹等等,仍扮演著重要的生活陪伴角色,許多長輩喜歡在清晨或傍晚煮菜做飯時都要聽廣播,我想這些餐點準備起來也是特別美味,而且那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感謝為了我們默默製作廣播節目的幕後工作者以及每一位播音員、主持人、DJ,為了有更好的節目內容可以提供給空中的朋友收聽,每天絞盡腦汁想新點子,所以在今天我們要向廣播人致上最高敬意,謝謝你們的付出,讓大家可以聽著廣播度過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謝謝你們。
#廣播節 #廣播電台 #生活陪伴
#音樂DJ #廣播英文教學
#幸福的事新竹的事李國璋在意的事
#幸福託付全力以赴
#新竹交棒開創新局
鄉土教育英文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楊 長鎮
昨天上午9:24 ·
潘忠政老師是我尊敬的鄉土工作者 ,他長期的奉獻,我也很佩服。
當年為了推動「觀新藻礁」的保護,他幾乎孤軍作戰,非常辛苦。
我當時在小英教育基金會服務,跟潘老師聯繫後,知道他很期待邀請當年的小英董事長前去關心。我們因此安排了那次很有意義的行程
後來,各界有相當的回應,大幅提升了對觀新藻礁的關心。目前為止,當年大家關心的「觀新藻礁」也已劃為保護區,獲得一定的保護,「觀新藻礁」的永存,應該是審慎樂觀的。
當年,我們已經知道藻礁可貴,在潘老師指導下進入海岸,小心翼翼觀察多孔構造的藻礁,腳該落在哪裡、不該落在哪裡,都由潘老師指導。我想,帶路的潘老師應該還記得當時的畫面。
潘老師後來再提出新的「大潭藻礁」區,認為也值得保護,持續他的努力,他有他的立場和觀點,我們應該給與尊重,好好討論整體的環境策略選擇。彼此抱持對話、尊重的態度。關心環境的朋友間如果惡言相向,這會是台灣環境運動最大的遺憾,最錯誤,且無補於事。
鄉土教育英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99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KYcRc21urU/hqdefault.jpg)
鄉土教育英文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婆的身體有兩顆黑色的痘痘!一直都沒有消失。最後我們確定去看醫生要了解一下到底這兩顆東西是什麼!結果老婆在診所有手術。我很緊張的等老婆出來。手術結束之後醫生跟我們解釋原因。
#陪老婆去手術 #台灣好媳婦 #謝謝醫生小姐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thoMpnZdnQ/hqdefault.jpg)
鄉土教育英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很榮幸巧遇地方文史工作者張明忠老師,介紹許多炳忠過去都不曾了解的鄉土歷史,包括林爽文事件乾隆賜給佳里金唐殿的旌忠碑,1895乙未年在北京參加「公車上書」血淚陳情勿割台澎的台南舉人羅秀惠「左手」書寫的對聯,以及鄭成功登台到康熙收台中間的興衰分合......等。
此外還帶炳忠看了一直久仰的廣東大師何金龍的剪黏作品,就在金唐殿虎門上方暗藏的孫中山先生造像,當時為避日本殖民當局耳目,以「中央公論」四字掩飾。至於龍門上方也有的孫中山先生剪黏塑像,則是何大師徒弟在台灣光復後的作品,便可直接寫上「大中華民國」字樣了!
張明忠老師強調,這些廟宇中的剪黏作品,其實也就是過去農業社會重要的倫理教育,將我們中國人忠孝節義的文化寓意其中。
炳忠特別喜歡走訪台灣有歷史的宮廟,除了從小家裡的民間信仰外,也因為每座廟承載的其實就是先民從唐山過台灣的奮鬥史,更是割不斷的文化血脈的根源,「開庄立廟」就是早年台灣先民開墾的重要標誌。
幾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人事變遷,惟有古剎與端坐其中的神佛,繼續見證這片土地上的滄海桑田。憑弔這些前塵往事,好似一切仍歷歷在目,台灣的前途命運,也就在轉瞬之間,翻湧於我們的眼前!
(王炳忠臉書直播回放)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_dSbJGJkW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