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鄭仁事件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閒聊] 「鄭仁啊,對不起」多位藝人響應- 看板KoreaStar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新聞] 腹部全是積血南韓養父母虐死女嬰全民發起「鄭仁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閒聊] 「鄭仁啊,對不起」多位藝人響應- 看板KoreaStar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閒聊] 「鄭仁啊,對不起」多位藝人響應- 看板KoreaStar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問題] 與不認識的小女孩有過因果或緣分?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Re: [新聞] 保母夫妻虐瞎女童判賠2096萬丈夫上法庭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看到從前的虐童案好難過-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台灣存託憑證爭議引發關注PTT網友熱議成熱門話題 - 奇摩股市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台灣跨國賣淫集團經驗談... - Gtokevin小商人靠北幹古股份有限 ...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大寮監獄事件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大寮監獄事件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中華化去年每股賺1.11元擬配0.8元現金股利. 元際Ptt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香港反送中事件於PTT 之討論分析 - RPubs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閒聊] 曾經很喜歡但現在覺得可惜的藝人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歐洲杯線上看ptt - 马蓉性爱照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她才16個月!韓國魔鬼養父母,鄭仁事件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鄭仁事件ptt 在 熔爐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的評價
鄭仁事件ptt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哪些人是殺人幫兇,請一定要好好記住他們。
Sheng Chang Zhan:
國民黨三位立委先起頭,游姓大學生配合演出,六大名嘴添柴火,ptt再倒油讓火更旺
#接著外交官就自殺了
怕被說是國民黨先帶頭造謠,開始進行第二波【人不是我害死的】推卸責任的行動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日本天災假假新聞氾濫害駐日文官之死是為什麼?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43367255803351&id=584986081641475
然後以下加害者沒有一個出面道歉,有的甚至還在螢光幕前繼續製造假新聞!#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為什麼沒有人要追究這些名嘴的責任?隨便造謠就跟風的不該究責嗎?
#這些名嘴要不要出來說個話?
中國直接派車至關西機場接駁謠言逼死駐日處長事件:
9/6日「新聞深喉嚨」 賴岳謙、黃暐瀚、帥化民、
9/6日「關鍵時刻」 劉寶傑、黃世聰、朱學恒
9/7日「新聞深喉嚨」平秀琳、鄭麗文、黃暐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04729329602963&id=1759886480753916
只有中華兒女進青豬瘟告訴你:
「藍綠一樣爛」、「不要看到中國黨三個字就往死裡打」、「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中國黨沒有那麼壞」。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47949555345122&id=584986081641475
中華兒女進青豬瘟真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夭壽讚
【腦殘才會不清楚蔡政府對抗中國的力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39863549487056&id=584986081641475
#如果還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這些事根本不可能有挖出來的一天,但我不和中華豬談這些,反正牠們只在乎有沒有祖國來的飼料可以吃。(網友評論)
--)【「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說個笑話:國民黨倒了。
--)再說個笑話: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
--)聽說與中國統一就不會有戰爭。#中國是活路系列
--)【統戰台灣,看他們如何攻陷我們的網路社群散播假新聞】#隨時更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 #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 #兩岸一家親是最四平八穩說法 #醜媳婦還是要見公婆 #現在哪需要議會 #有任期制的選舉對台灣政治是很大的傷害 #市府長期不依法行政習慣了 #把市政做好就是最佳宣傳 #鄉下有鄉下的樣子 #都更要往前走 #你喜歡聽什麼我就講給你聽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想辦法把它弄合法 #你力量不夠跟人家大聲小聲會被人家笑而已 #兩岸一家親 #台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管怎樣家人就是家人 #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就在你身邊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沒有問題 #台灣人應該對中國人好一點
關於大阪辦事處前處長的輕生,最近媒體引用許多知情人士、關鍵人士、消息靈通人士、可靠人士的話,講了不少猜測,情節也許引人,但多數也是不可靠的假消息。究竟他們是誰?有多關鍵?多可靠?多靈通?講話內容的根據什麼?有什麼不能讓人知道真名的理由?希望社會大眾冷靜思考一下,就不會隨機起舞。
其次,現在對於蘇啟誠處長的尋短的原因,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是因假新聞被外界批判而輕生;另一種是因為上級威脅處分,不願受辱而輕生。
關西機場事件受困旅客輸運完畢的第一天(9/6),我就在臉書指出所謂「中國領事館派車優先救出中國人」是假新聞,我從北海道回來後對照網路資料,更發現guruguru講說他打電話給大阪辦事處遭到冷漠嘲諷的事情也應該是假消息。蘇前處長過世後我去大阪,在9/15撥空到關西機場和泉佐野現場勘查,又發現9/5泉佐野車站電車正常航行,但載運中國旅客的巴士並沒有去泉佐野站,而是去一個叫日根野站的地方,日根野站9/5電車停駛,所以坐在巴士上的台灣旅客到了那裡也只能搭中國的接駁巴士繼續前往。換句話說,蘇前處長就是9/5那天趕往泉佐野站也看不到台灣旅客。我在9/19看到9/10蘇處長寫的「願坦然受處」的檢討報告,內容是以巴士是載到泉佐野站及guruguru的電話為真的前提而檢討,如果是真的,蘇前處長願受處分的檢討報告會變成可以處分的根據,問題只是處分輕重及是否過當的問題。我契而不捨追出假新聞率先散播者guruguru的身分,以及他打電話是假的,還有坐到泉佐野車站也是假的真相,正是為蘇處長自我檢討報告的前提解套(例如他在檢討報告説自己沒有前往車站關心難辭其咎),還他和許多被駡的同仁一個清白。在這種情形下,追究檢討報告是否被迫?上級是否受新聞誤導而處分?處分是否過當?辯論才有力量。而且這些問題,既然雙方都通聯記錄可查,應該很簡單可以查明。如查出蘇處長輕生之前有接獲上級壓力電話而不甘受辱輕生,那應該是直接促使他尋短最後一根稻草,而不能說假新聞沒有關係,現在guruguru尋求國民黨立委保護,在政黨刻意庇護下,當時利用假新聞率先攻擊阪辦事處的委員們一下子説要為蘇處長申寃,但一下子又要保護假新聞的造遙者,竟然說guruguru講的也都是事實。如果這樣,那為什麼不勸他堂堂正正出來解釋清楚,他為什麼一再逃避說謊,扯什麼帳號被盜用呢?「一切都是事實」這種說法是要陷蘇前處長於不義?還是真的要為他申寃?令人費解。
更有某位民意代表,連NHK新聞的全文都沒有看完,就草率質疑日本NHK的報導的可靠性,並斷定「批判」可能指上級的批判而不是外界的批判云云。其實,NHK的新聞在前段(黃色螢光筆以上)已經四次使用「批判」一詞,並清楚的指出:地方媒體依關係者的説法,大阪辦事處因支援旅客受困的事情處理不當,受到在野黨及網路的「批判」....又再説地方媒體認為處長的死亡跟這種批判有關。後段(即螢光黃筆以下)再提到遺書有不堪「批判」之苦的留言,這𥚃的「批判」一詞當然是指上述外界的批判,這位民代竟説「批判」可能是指上級批判云云。這種質疑的前提是「批判」一詞是遺書裡的用字,但NHK報導𥚃,批判二字沒有直接引用的符號,所以不一定是遺書的文宇。何況蘇前處長是特考及格的外交官,中文應該不會差到用批判來描述上級的責怪或指責。至於NHK連結消失也可以想像.上次九月間假新聞的激情推波下,駐日代表處的google map查詢網站被大量攻擊,驚動google把留言功能關閉。國際上很少人能搞清楚我們到底在爭執什麼?當然儘可能避之。但以NHK的公信力和報導的嚴謹來説,如果沒有真正採訪到相關人士的話是不敢做那様的報導的。
鄭仁事件ptt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學騎士回顧報導:2016年度十大受歡迎詩】
今天突然想到或許可以做個回顧報導。內部之前似乎討論過了,但不曉得該計劃為何沒有實行。
這一次的回顧主要列出前十大受歡迎的詩,以此看出臉友們喜歡的詩歌以及品味。另外,我們也列出當時受社會議題感動所貼的詩歌。
詩歌名單出自於內部洞察報告的「心情、留言和分享」數,所以可能和你看到的貼文轉載或讚數有點不太一樣,但名次應該是一樣的。
首先,第一名是Begonia的〈我很抱歉—— 一隻母豬的反省〉,回應ptt的母豬教之爭(8.8k)。
http://0rz.tw/HcUhi
第二名:楊沛容的〈她今年才十六歲〉,回應周子瑜事件(8k)。
http://0rz.tw/6AMcM
第三名:林婉瑜的〈無用的人〉(5.7k)。
http://0rz.tw/l80pV
第四名:林季鋼的〈好好〉(4.7k)。
http://0rz.tw/mRgDf
第五名: 黃春明的〈國峻不回來吃飯〉,寫喪子之痛(4.6k)。
http://0rz.tw/NpKeC
第六名:葉青的〈光〉(3.8k)。
http://0rz.tw/AHVVJ
第七名:顧城的〈避免〉(3.6k)。
http://0rz.tw/yN3Nf
第八名:葉青的〈世界大同〉,恭喜第二次上榜(3.4k)。
http://0rz.tw/q2O3c
第九名:蔡仁偉〈記恨〉(3.2k)。
http://0rz.tw/9uG8X
第十名: 席慕蓉的〈試驗—— 之一〉(3.1k)。
http://0rz.tw/CAPXO
在社會議題方面,除了上榜的〈我很抱歉—— 一隻母豬的反省〉以及〈她今年才十六歲〉,文學騎士也推薦兩首,分別為孫梓評的〈同信念〉,回應十二月的護家盟,與路克肯納的〈殺人犯〉,回應馬政府匆促將鄭捷伏法。
孫梓評〈同信念〉
http://0rz.tw/xkMi6
路克肯納〈殺人犯〉
http://0rz.tw/TJwbz
另外,別忘了還有含羞草之亂,在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發酵:
含羞草之亂報導:
http://0rz.tw/tKY4I
接下來的一年(都已經到三月了wwww),我們還會為大家朗讀一首詩,如果喜歡的話,請留一個讚,或許在明年時,我們會舉辦另一次的年度選詩。
鄭仁事件ptt 在 [新聞] 腹部全是積血南韓養父母虐死女嬰全民發起「鄭仁 的推薦與評價
該事件要從2020年1月、鄭仁6個月大時說起. ... 不讓小女嬰上幼兒園 從那時開始,養父母開始不讓鄭仁上幼兒園,從7月到9月間,鄭仁只有出現在幼兒園中6 ... ... <看更多>
鄭仁事件ptt 在 [閒聊] 「鄭仁啊,對不起」多位藝人響應- 看板KoreaStar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鄭仁身上連「胰腺」都破裂,節目根據醫生給出的數據實測,必須是成人從沙發跳下,重重踩下去的同等重力,才會導致這麼小的孩子胰腺破裂。 不過養母稱 ... ... <看更多>
鄭仁事件ptt 在 [閒聊] 「鄭仁啊,對不起」多位藝人響應- 看板KoreaStar 的推薦與評價
「鄭仁啊,對不起」多位藝人響應
https://www.koreadaily.com/news/read.asp?art_id=8975907
https://www.ytn.co.kr/_ln/0103_202101021410017380
https://reurl.cc/Q31EeZ
https://theqoo.net/square/1787555105
-----
1歲女童「內臟破、全身骨折」慘死 養父母丟免費墓地...韓星怒聲援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890658
記者蕭采薇/綜合報導
南韓SBS電視台節目《想知道真相》2日揭發16個月(1歲4個月)大的女童「鄭仁」(音譯
),疑似被養父母凌虐死亡的案件。鄭仁搶救時心臟停止三次,最終仍不幸離開人世
,過世時全身都是傷,體重只有8.5公斤,震驚南韓民眾。民眾心痛和譴責之餘,發起「
鄭仁啊,對不起」的運動,目前也有多名韓星響應。
鄭仁出生時就被拋棄,在中途照顧機構長到7個月大時,被養父母「張姓夫妻」收養。張
姓夫妻原先就有一名4歲女兒,去年還出現在電視節目的「收養家庭特輯」,展現出一家
和樂融融的景象,並表示是因為大女兒(親生女兒)想要一個妹妹,因此決定領養鄭仁,
當時養父還表示:「領養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是應該收到祝福的事。」
但沒想到原本活潑可愛的鄭仁,在被領養短短271天後就死亡。醫生表示,鄭仁過世的時
候,腹部滿滿的積血,內臟破裂、全身都有骨折。由於鄭仁身上連「胰腺」都破裂,節目
根據醫生給出的數據實測,必須是成人從沙發跳下,重重踩下去的同等重力,才會導致這
麼小的孩子胰腺破裂。
不過養母稱,鄭仁的死只是意外,「當時鄭仁和大女兒在沙發上玩,小女兒(鄭仁)不小
心跌落。」但鄭仁從被領養開始,身上就不時出現骨折和瘀傷,甚至三度有人報警,包括
托兒所老師、養父母朋友和小兒科醫院的醫生。老師也公布監視器畫面,表示鄭仁在所內
痛到無法站起,只能癱坐在地上。
這三次本來可以將鄭仁救出地獄的機會,但最終都因為證據不足或採信養父「只是幫小孩
按摩」、「是皮膚發炎造成的」等說詞,以「無嫌疑」結案。更讓人氣憤的是,養父還對
警方說:「不要因為我們是收養家庭,就產生偏見。」但其實養父母的行徑,包括將小孩
關在車上、房內不給飯吃,只和親生女兒相處等,身邊人都已經看不下去。
身邊親友爆料,張姓夫妻一開始確實是想領養小女兒,和親生女兒作伴。但過沒多久,養
母開始透露:「好像把領養想得太簡單了。」、「對領養的孩子沒有感情。」也受不了嬰
兒的哭鬧,甚至會將嬰兒車推去撞牆。南韓網友做出鄭仁被收養前後的照片對比,明顯受
傷和無助的神情讓人相當心疼。
養母還被發現,在鄭仁進醫院搶救前,曾經傳訊息給丈夫說:「要不要送醫院,就算做做
樣子也好。」甚至還好整以暇地送親生女兒上學,才叫計程車將鄭仁送到醫院,並拒絕司
機「還是叫救護車比較好吧」的建議,甚至在鄭仁進行急救時,養母還一邊用手機上網團
購魚板。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5374/d5374209.jpg
▲女星李珉廷也加入「鄭仁啊,對不起」的聲援運動。(圖/翻攝自IG)
鄭仁在去年10月過世後,養父母花了韓幣3000元(約台幣78元)買了一個相框,把她的照
片放進去,接著安置在一處免費墓園後,就再也沒去看過鄭仁。目前包括女星李珉廷(李
秉憲妻子)、前體育主播裴智賢(MLB球星柳賢振妻子)等多名韓星,都加入「鄭仁啊,
對不起」的聲援運動,希望嚴加調查張姓夫妻,以及法律能保障無助的兒童。
-----
小孩照片就不放了...
(theqoo整理內容)
https://theqoo.net/square/1786214199
https://theqoo.net/square/1786465564
https://theqoo.net/square/1786124553
https://theqoo.net/square/17861629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7.13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Star/M.1609733067.A.AC7.html
鄭仁的養父表示他白天上班不清楚鄭仁被虐待
事實上鄭仁養父手機裡有800多個鄭仁被虐待的影片
照片中鄭仁額頭上的傷痕是鄭仁的養父用BB彈手槍射擊導致的
https://theqoo.net/square/1794058766
※ 編輯: bboy0223 (203.67.131.41 臺灣), 01/08/2021 14:42: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