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新人獎🌟?te壞特】
站在夢想與現實的十字路口,金曲新人獎得主?te壞特決定為自己勇敢一次,脫下人人稱羨的 #醫師白袍,衝破舊有體制,闖出她的音樂路。
⭐️帽簷底下,?te壞特是今年剛從 #醫學系 畢業的新鮮人,清秀臉龐還留著學生的青澀。取名「?te壞特」,是刻意以顏色為名,向她的偶像YELLOW黃宣致敬;選擇white,也呼應她曾身穿白袍擔任 #外科實習醫師 的身分。
⭐️從醫院走進歌壇,?te壞特其實還沒完全適應,就像頒獎典禮上穿了不合腳的鞋,雖然光鮮亮麗,卻讓她隱隱作痛。一度隱姓埋名、用誇張帽子遮住面容,就是希望能將私生活與演藝圈活動劃分開來,在現實生活裡繼續當個平凡的實習醫師。
⭐️完成實習醫師訓練、取得醫學士學位後,她決定不再身兼二職,決定先給自己幾年時間,全力投入創作。「可以的話,我希望未來都可以用音樂過生活。」她說...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命有大美:人的苦惱,是演化的陷阱:以科學解釋「人們為什麼逃不開因緣生滅」的痛苦」介紹 訪問作者: 施益民 醫師 內容簡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為您解說苦惱為什麼找上我 是否曾經…… •小孩突然生病?年邁父母又被診出新毛病? •摰友...
「醫學系畢業學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經濟日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彭溫雅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問題] 醫學系畢業文憑上寫什麼?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小百合的學醫隨筆- <醫學系的雙學位> 美國的醫學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111年班學位證書頒授暨正冠典禮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新聞]醫學博士正名醫界要正本清源非醫師念臨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討論] 牙醫系學士學位名稱? - medstudent - MYPTT 的評價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彭溫雅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致謝🙏🏻
我是一位臨床中醫師,2001年從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畢業後,一直持續臨床中醫師的訓練及工作,在工作上面對諸多臨床問題時,會需要反覆思索中醫的理論,並從書本中尋找前人治療的經驗,心裡覺得需要更多現代基礎研究的協助。2012年我先到大陸江蘇省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的博士學位,在2017年回到母校中國醫藥大學取得「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對於中醫藥走向科學化及實證化的方向更加確定,當時陽明大學的「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班,是台灣最頂尖的中醫藥研究單位,我也積極報考,期待以自身的中醫藥臨床經驗,參與更多相關的基礎研究。
很幸運地進入傳醫所後,首先面臨的就是選擇指導教授的部分。當時蔡東湖教授是傳醫所的所長,也是我大學同學謝忱希醫師的指導教授,而蔡老師所做的藥物動力學的研究,剛好就是我最想要學習的部分,因為高科技的質譜儀分析技術,對於中藥的有效成分分析,絕對是強而有力的工具。很幸運的成為蔡老師的博士生後,也開始透過各種論文寫作課程、藥物實驗操作課程及每個月一次的實驗室會議,漸漸地了解國際上對於中醫藥研究的現況。
一開始進行實驗設計時,我選了自己臨床上經常遇到的「脂肪肝」議題。常常有些服用西醫降血脂藥的病人,會來尋求中醫的協助,希望能讓降血脂的效果更好。我以前覺得很奇怪,西藥降血脂的藥已經很有效了,但是,為什麼病人還會需要中藥的協助呢?仔細了解病患的需求後才發現,原來有些病患對於西藥的反應不好,儘管吃了降血脂藥,並沒有辦法讓血脂降低;有些病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已經服用多種西藥,他們並不想再多增加一種西藥;還有些病患是血脂情況不算嚴重,不需要服用西藥治療,醫師建議透過飲食和運動來改善血脂,但是成效不彰。
基於以上種種緣故,我開始了臨床上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歷程,透過每個月病患回診時提供的生化血脂數據輔助治療參考,很快地我就發現中藥與西藥合併使用的效果非常好,許多病患不僅血脂降低,有些體重也減輕了,有些西藥的劑量也減半了,甚至許多病人在完全停止中西藥治療後,仍然維持正常的血脂。這樣的成果讓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畢竟,在學校學習時,並沒有太多中西藥交互作用的課程內容,雖然看到了臨床的成效,但是心裡一直想要解開這個謎團。於是,我提出一個假說:「中藥合併西藥使用,可以減少西藥的劑量,降低副作用,並增加療效。」
我以日本 Shimazu公司生產的質譜儀儀器進行研究,選定了降血脂老藥「lovastatin」及常用的中藥「三黃瀉心湯」作為中西藥交互作用的題材。首先我先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進行 lovastatin 及其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 的定量及分析,確認所有檢測方法都符合 USFDA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規範後,便著手進行動物實驗。在這個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血液中只偵測到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 的存在, 測不到 lovastatin.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我要研究 lovastatin 與中藥的藥物交互作用,如果我測不到 lovastatin, 表示我的實驗要重新設計。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我先將研究儀器換成更靈敏更高階的「超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UHPLC-MS/MS」,同時仔細換算老鼠與人體的劑量轉換率,提高給藥的濃度,更換溶液配置及樣品萃取的方法。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再次確認所有檢測方法確效,然後進行動物實驗,這一次終於測到 lovastatin 了!
從藥物動力學的分析結果發現,中藥會加速 lovastatin 轉換為其代謝物 lovastatin acid,此時我回想之前使用最佳條件下,分析UHPLC-MS/MS與HPLC 的檢量線範圍各為0.1-10 ng/mL和0.25-10 μg/mL;線性係數(R2)值各為0.9998和0.9996。就是這樣微妙的10-9與10-6,造成截然不同的實驗結果,這個經驗讓我深深感受到科學的嚴謹與細膩之處,眼見為憑,是真的,如果看不見,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方法不對。
從藥物動力學得到的實驗結論,我也應用在藥效學上,發現「中藥合併半劑量西藥使用,效果一樣好。」這樣的結論,固然很振奮人心,可惜中醫中藥的範圍浩瀚無盡,無法一一以研究證實,我只能拋磚引玉,提出自己小小的研究成果,同時非常感謝在實驗室期間所有夥伴的協助與支持,感謝中央研究院李國雄院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傅淑玲教授、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林麗純組長擔任我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地給予諸多建議及指導,感謝在天國的父親,感謝慈愛的母親,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東湖教授,永遠支持我做任何事!我從一個基礎研究的門外漢,一窺研究的奧秘,震驚不已,衷心期望有更多科學的研究,可以解釋老祖宗流傳千古的中醫學知識!而我何其榮幸,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這一切知識,感恩這六年來的訓練,讓我對中醫藥更有信心,也讓我相信堅持做對的事,一路上會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相信自己,堅持夢想,是值得一輩子努力的事!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mega.0c00809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mega.1c01201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精準定位神經受損區段 裴育晟讓患者再次「感動」】: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們不敢懈怠?是什麼樣的浪漫,讓一位醫學系畢業生繞過半個地球浸泡實驗室多年,只為了將陽春白雪的科學突破帶進人們的生活?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系主任及教授級主治醫師裴育晟,從親身參與觸覺神經科學和心理物理學的頂尖研究,到近年以系統神經科學為導向開發多種醫療器械,正在一步步改變你我的世界。
回到最初,當裴育晟在長庚大學取得醫學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於主流的道路,來到了世界聞名的頂級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在靈長類動物模型上研究大腦如何解析指尖皮膚與物體表面相對的移動方向,還有神經對於持續刺激的適應性,算是極重要卻又非常冷門的高層級知覺功能課題。博士班期間,裴育晟在國際知名頂尖期刊發表了多篇突破性的學術論文。
畢業後他回到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任職,同時在長庚大學任教,至今累積多件醫療器械技術專利,這也許可歸功於他廣泛參與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的研究背景。
裴育晟跨研究與臨床的背景,使他能夠看見臨床上的真正需要,並運用基礎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出解決方案。他意識到許多由於外傷、骨折、壓迫等因素而傷及周邊神經的病人,需要接受切除受傷神經的重建手術。
然而,手術中最關鍵的步驟——判定受損區段並將之切除,卻僅能依靠外科醫師以肉眼判斷,缺乏輔助判斷的醫療器材。因此,手術不完美的情況時常發生,例如受損區段切除不足會導致神經功能無法恢復,而過度切除健康區段將會因為殘端過短而必須接受神經移植。
「有沒有醫材可以告訴我那一段有受損、那一段沒有受損,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裴育晟於是投注實驗室資源,研發出「可撓式陣列電極感知器」,記錄經由電刺激所產生延著神經傳導的電位訊號,可以標定神經受損區段近端及遠端之邊緣,並以電腦分析決定受損區段。
最後,研究團隊以動物實驗驗證了此醫材在急性受傷以及慢性恢復後之神經確實有用,這是神經重建手術的重大突破,可以滿足神經受損區段的定位需求,提升手術的治療效果。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期刊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完整文章,詳( 科技部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ba8f8f43-a5d9-4e84-a88f-2eda0708a313
#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生命有大美:人的苦惱,是演化的陷阱:以科學解釋「人們為什麼逃不開因緣生滅」的痛苦」介紹
訪問作者: 施益民 醫師
內容簡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為您解說苦惱為什麼找上我
是否曾經……
•小孩突然生病?年邁父母又被診出新毛病?
•摰友漸漸疏離?因猶豫不決錯失新工作機會?
•成績和表現不如預期?小孩沒有考上心中的名校?
•身體老化引發病痛和不適?
轉念想想……
•「好運氣」不會持續太久,在人生路上奔馳,總會碰到此路不通,繞路而行的時候。
•盡心盡力就是最好的人生態度,也是積極在製造好的緣,為以後做準備。
•「希望」本身就是一種我執,期望事情心想事成,即是痛苦來源。
•事情變得簡單之前,其實都是困難的。
現代人常感到痛苦,有的苦於生活上的不如意,有的苦於工作上的不順心,有的苦於關係上的不圓滿,所謂的幸福、美滿、快樂、平靜都只在別人的生活裡出現,自己永遠是那個「最不如意的人」。要知道,痛苦是人類的共同經驗和法則,和我們的存在形影不離。我們有時會羨慕别人不像自己時常在生活中掙扎,那只是因為我們認識他們還不夠深而已。
但幸福快樂、沒有痛苦的人生真的是妄想嗎?
本書作者施益民是一名醫師科學家,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Richard W. TeLinde講座傑出教授,和癌症中心乳癌卵巢癌科主任。在工作與研究之餘,對佛法、哲學、心理學亦有獨到的見解,經由佛法觀點,他發現了痛苦的根本來自演化的缺點,運用佛法改變認知,探究生命,才能真正遠離痛苦深淵,尋得快樂泉源。
我們要在無風無雨的時候,對未來不幸引起的精神痛苦先打好預防針
這本書分為兩大主題:第一個主題是病理學,第二個是處方箋。醫師要治療病人的疾病和疼痛,必須從病理學的角度去分析成因,才有足夠的證據做為治療根據。作者在書中,嘗試運用現代科學知識,歸納出痛苦的致病機轉,探尋人類的痛苦之源。找到了源頭,當然就要「對症下藥」,因此本書的第二大主題便是針對人類的痛苦,提出相對應的「處方箋」作為解決之道。
正因為絕大多數的生命難題都因演化上的必然以及自己的因素所導致,很難有真正的解決之道,因此人們便將自身的不幸歸咎於命運。若人們能夠理解造成痛苦的因和緣,有其物理性、數學性的科學上必然存在的「因」,或許可以改變思考,不再執著現在的「果」。
作者介紹: 施益民
• 醫師科學家
• 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Richard W. TeLinde講座傑出教授,和癌症中心婦女腫瘤科主任
•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 於美國長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接受臨床及基礎醫學訓練
• 除了臨床工作、研究與教學之外,關注生命的學問和人類痛苦的病理學,並用醫師科學家的眼光,融合生物醫學、東西方哲學、現代物理學、佛法和心理學,用輕鬆的語言為敘述人類痛苦的病理學,和不快樂心的處方箋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新書介紹
專訪編審:謝嚴谷
內容簡介:
──醫師、營養學家的臨床療癒實證──
現代文明病是錯誤飲食引致,
OMEGA-3營養修護療法,讓你遠離疾病威脅!
★★★Amazon網站 4.5顆星推薦★★★
不同的脂肪在體內會有不同的作用,現代人過度享受精緻化食物,這些可以維持我們生命的必需脂肪酸──OMEGA-3,已經不容易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到。──唐納.魯丁 醫師(DONALD RUDIN ,M.D)
吃對OMEGA-3,文明病不近身!
OMEGA-3使大腦力升級,遠離老化、癌症、失智症候群
科學界一致認同,細胞老化的主要原因,源自於損毀的基因修復系統。OMEGA-3有助建構並修護人體健康細胞,同時也是腦神經鞘髓的主要原料。
你知道現代飲食中普遍缺乏營養素,尤其是Omega-3脂肪酸嗎?比起一百年前人們所攝取的Omega-3脂肪酸,現在大約只攝取了五分之一!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過胖、免疫失調、精神疾病等等,都是起源於營養不均衡所導致的結果。白頭髮、老人斑、皺紋和反應遲緩……,這些老化的外在表徵,反應著體內細胞老了的身體變化。保健之道,應該從古早社會的飮食習慣開始!回歸吃得粗糙,吃得新鮮,而且吃得有益。
▎吃對好油,遠離疾病威脅!
要改善身心靈的疾病問題,怎麼補充必需脂肪酸?有哪些輔助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劑量的選擇?許多老化過程中產生的疾病,往往和必需脂肪酸OMEGA-3、前列腺素的失衡相關聯。本書收錄腸躁症、憂鬱、癌症、糖尿病、免疫失調、生育問題、精神疾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等問題,並詳細探討必需脂肪酸和疾病間的關係。
▎OMAGA-3脂肪酸健康計劃,四十四位臨床病人實驗證明
唐納.魯丁從一九八零年代開始,研究飮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並把這些年做出的研究成果,詳細記錄於書中。補充了Omeag-3脂肪酸的四十四位臨床病人的實驗結果,提供了營養素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即使體質不同,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能改善文明病的發生。
作者簡介:唐納.魯丁(DONALD RUDIN ,M.D) 醫師
一九四八年哈佛大學醫學系畢業,開始基礎醫學研究的生涯,他和同事共同研究的理論成果,獲得神經細胞訊號及傳導的專利權。
一九五六年,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蓋塞.賀伯特醫生(Herbert Gasser),推薦擔任費城東賓州大學精神學科的分子生物所所長,職務任內,繼續研究細胞膜和神經傳導,進一步發現Omega-3(Ω -3)脂肪酸和現代文明病之間的關聯密不可分。
魯丁醫生探索大腦細胞的功能,並研究大腦細胞如何處理訊息,隨後將研究成果撰寫論文發表──「知識論和世界理論」,目前擔任科學基金會經理人。
作者簡介:克拉拉.菲力克斯(CLARA FELIX) 營養學家
菲力克斯一向秉持「吃正確的食物,就能夠避免生病,並保持健康」的理念,承襲安德爾.戴維斯醫師(Adelle Davis)的健康宗旨,包含她四個孩子和家中的愛狗,全都參與戴維斯醫師的營養實驗。
之後,菲力克斯赴加州柏克萊大學進修,拿到了營養學士學位。
一九八一年後,陸續出版有關營養資訊和相關報導的《菲力克斯的信》等,深獲讀者喜愛。
編審簡介:謝嚴谷 講師
自幼成長於內科與小兒科診所家庭,受祖父與父親行醫數十年的耳濡目染,19歲赴美求學,1991年畢業於賓州州立大學財經系,1993年取得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金融碩士。
2008年與夫婿謝柏曜先生於台中市,共同創辦「德瑞森莊園自然醫學中心」,致力於歐美學者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與自然預防醫學著作之編譯與推廣。曾編審《四週排毒計畫》(日月文化出版)、《長壽養生之道:細胞分子矯正之父20周年鉅獻》、《無藥可醫:營養學權威的真心告白》、《拒絕庸醫:不吃藥的慢性病療癒法則》、《B3的強效慢性疾病療癒臨床實錄》、《牙醫絕口否認的真相:致命的毒牙感染》(以上為博思智庫出版)、《油漱療法的奇蹟》、《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聖經》、《維生素C逆轉不治之症》(晨星出版)。
謝講師自2008年起10年以來,於台中德瑞森細胞分子矯正衛教中心固定開課講授細胞分子矯正相關課程(詳細課程說明請參閱本書後頁)。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小百合的學醫隨筆- <醫學系的雙學位> 美國的醫學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醫學系 的雙學位> 美國的醫學系是屬於”學士後醫系”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大學畢業後才可以 ... 醫學課程, 後兩年(M3和M4)是臨床醫學課程畢業後會取得MD (醫學博士)這個學位,. ... <看更多>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111年班學位證書頒授暨正冠典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醫學系畢業學位 在 [問題] 醫學系畢業文憑上寫什麼? -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學長姐好
手機排版還請見諒
學妹我最近有機會跟幾位新加坡醫學生(三年級)交流
新加坡醫學系5年畢業吧
看著他們3年級就積極準備畢業MBBS的考試(五年級畢業後休息兩週馬上考試)
聽起來非常具備挑戰性
被問到台灣的學制
突然有點搞不清楚 雖然上網查說MD和MBBS 具備同等資格 只是一個美國制 一個英國制
但是查了一查發現台灣七年畢業取得'醫學學士'而不是'醫學博士'
不知學士要對應的英文稱謂怎麼解釋比較對
現在才發現搞不太清楚 真枉費我念了那麼多年@@
先感謝各位學長姐解惑(鞠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164.53.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58920338.A.A5E.html
※ 編輯: wshinmei (115.164.53.91), 03/25/2016 23:40: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