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師生、同仁及學長姐,大家好:
今年4月8日是本校創校124週年暨在臺建校62週年的校慶日。自1958年於博愛校區成立「電子研究所」,迄今在臺建校已超過一甲子歲月,也已成為多元完整發展之頂尖大學。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師生、同仁與校友的努力與支持,共同創造本校的成長與發展。
近年來,高教環境正面臨少子化及國際競爭等巨大挑戰,本校不斷積極提升既有的工程、科技、半導體等專長領域之教學與研究能量,包含新設校區及學院發展、舊校區改善計畫、爭取相關研究經費,並提供教師獎助計畫等。未來也將結合國立陽明大學在生醫研究方面的長才,共同發展,以期發揮最大效益。
本校與國立陽明大學在逾十多年的交流與努力之下,目前合校已至水到渠成階段。若順利通過教育部及行政院核定,即將正式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兩校在專長領域互補,並以發展新興智慧醫療教學研究為主軸,以期帶動跨域教學,打造前瞻研發成果及培育更多人才。
同時,為使兩校開創醫學與資通訊融合,帶領台灣醫療技術產業化、促進生醫經濟發展,並邁向偉大大學之目標,未來將攜手共創生醫與智慧醫療研發產業,目前已由本校名譽博士梁次震學長及傑出校友黃民奇學長共同捐贈25億元來創辦「憶卿醫院」,地點位於博愛校區,並於興建完成後,將建物所有權捐予本校。醫院設立和營運依醫療法規定辦理,衛福部已於去年6月核准「憶卿醫院」設立,並在11月許可「醫療財團法人竹銘基金會」成立;目前正依相關規定完成法人登記程序,預計於2024年底取得執照並開幕營運。
合校後,也將攜手一同推動桃園青埔全球校區之發展,去年4月,本校與桃園市政府簽署「桃園市教育研發暨國際醫療合作意向書」,歷經一年的努力,已於今年3月獲行政院函覆同意無償撥用桃園機場捷運A19站旁土地,將於該處發展特色國際生醫教研與服務、智慧科技、智慧生醫及智慧管理,打造全球商管學院 (Global Business School, GBS)及醫療發展學院 (Healthcare Development School, HDS),共同支持青埔特區創新、創意及創業能量。
放眼未來,並掌握人工智慧浪潮崛起所帶來的新契機,本校3年前即開始籌設「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去年全國第一所人工智慧學院「智慧科學與綠能學院」經教育部核定於台南分部正式成立,並展開碩博士班招生。新學院下設「智慧計算與科技」、「智慧系統與應用」及「智慧與綠能產學」等研究所,此一跨校區及跨領域之教學研究單位,發展可期。
在此同時,積極配合校務發展規劃,除近期已爭取到超過30億元之各項研究經費外,也感謝學長姐對母校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於台南分部舉行「致遠樓新建工程上樑典禮」,未來將開放企業進駐研發中心,建立大學研究園區原型,樹立台南分部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發展之新里程碑。此外,本校特別設置「青年講座」,提供充足資源,縮減與國外學者薪資的差距,積極延攬傑出優秀青年學者至本校服務。過去三年多來,獲得企業及校友們的認同與傾囊捐助,已有超過四十位優秀青年教授(含五位聯發科公司贊助之青年講座教授)因該獎勵計畫至本校服務。今年,更由林行憲學長等人發起「喜馬拉雅計畫」,將結合交大校友總會、思源基金會、致遠基金會等校友的力量,每年募款1億元,協助本校推動尖端研究,期望五至十年能有三至五個領域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進而成就「偉大大學」之願景。目前選定SEMICONDUCTOR、AI、HEALTHCARE三個主軸,讓校友資助母校的美意能源源流長,生生不息。非常感謝校友對母校無私的奉獻,也希望師生善用此機制平台,開創培養台灣下個科技產業之技術、領導者及新創公司的新紀元。
為提升既有之校園環境品質,本校亦持續推動「美感校園再造運動」,從學生宿舍活化到餐廳翻修設計,賦予老建築更具質感的新面貌,今年初已完成學生活動中心、工程五館整建及景觀步道等建設工程。此外,感謝「詮營股份有限公司」呂學博學長捐贈停車閘門管理系統,今年3月起已正式全面啟用,並提供多元的繳費方式,使用更加便利。
今年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衝擊,避免群聚感染風險,日前已宣布取消近期舉辦之大型活動。但為歡度校慶,仍將如期舉辦「2020交大校慶特展」及藝文展覽;此外,「交大校史文物資料典藏查詢系統」3月已正式上線,典藏內容豐富,竭誠歡迎您參加活動與線上查詢。
目前,全球的疫情仍然嚴峻,期盼我們能保有勇氣與信心,全力配合防疫措施,未來定能度過難關,共同迎接雨後天晴的寧靜與平安。
敬祝
闔府安康 萬事順心
代理校長 陳信宏 敬啟
中華民國109年4月1日
#交大生日快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衛生局、勞動局(10/25)】 #電子菸無法可管 上次教育局的質詢當中,智翔詢問了電子菸的校園問題,今天則針對菸害防制的主管機關衛生局來請教,由於電子菸目前處於法律上的模糊地帶,即使要等《菸害防制法》、《藥事法》修法,桃園市應該也可以先以地方自治條例的修改來進行,內涵包括: ...
醫療合作意向書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產業訊息>花蓮慈濟醫院攜手國璽幹細胞 完成全球首例ADSC腦內移植第1期人體臨床試驗
#幹細胞 #生醫科技應用 #臨床醫學發展 #自體脂肪幹細胞腦內移植 #ADSC #人體試驗研究計畫
國際生醫科技矚目焦點之一的幹細胞研究及醫學應用,已為眾多病人帶來了一線曙光,而我國幹細胞生醫科技應用與臨床醫學發展,在產研緊密合作下正大步邁向新里程碑!花蓮慈濟醫院從2017年開始接受國璽幹細胞公司委託「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第一期臨床實驗,至今(2018)年5月下旬,已順利收案三位陳舊性腦中風病人,完成全球首創自體脂肪幹細胞腦內移植的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花蓮慈濟醫院與國璽幹細胞再度攜手合作開創醫療新技術,精進幹細胞新藥創新研發,雙方特於今(7/4)日簽訂幹細胞醫療合作意向書,由國璽幹細胞公司董事長莊明熙與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代表簽約,國璽幹細胞除了委託花蓮慈院接續進行「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外,也將在花蓮慈院進行「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的第二期人體試驗研究計畫,為國內推升幹細胞生醫科技應用與臨床醫學發展締造新頁。
█全球首例 腦中風病患自體脂肪幹細胞腦內移植
從去(2017)年開始,「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第一期臨床實驗的第一個病人,接受移植已超過六個月。這項臨床實驗計劃的主持人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表示,手術二周前將病人自體脂肪組織交給國璽幹細胞公司後,國璽很快地就培養出符合臨床規格的幹細胞送回花蓮慈院,在眾人齊心努力下,完成世界首例ADSC腦內移植。並由醫療團隊持續追蹤病人相關的神經行為功能。在今年五月下旬,也已收案三位受試者,完成腦中風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花蓮慈濟醫院與國璽特再度簽約攜手合作開創醫療新技術,雙方簽訂幹細胞醫療合作意向書後,國璽幹細胞隨即與花蓮慈院同步進行陳舊性腦中風與肝硬化的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
林欣榮院長表示,感謝國璽幹細胞公司能協助培養優良的自體脂肪幹細胞,並委託花蓮慈院進行的第一期人體試驗研究計畫,主要測試安全性,期望這項臨床試驗能幫助到慢性中風的病人外,未來將在花蓮慈院進行的肝硬化第二期臨床試驗目前也已經開始著手規劃,希望最後的結果能具體幫助病人遠離苦痛。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 第二期試驗將展開
莊明熙董事長表示,肝硬化一直是亞洲人十大死因之一,目前肝硬化除了肝臟移植外並無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成功換肝者也僅有2%,且換肝後須長期吃抗排斥藥。國璽幹細胞所研發幹細胞製劑在動物實驗上證實具有促使肝細胞再生,也可以逆轉肝纖維化,此技術創新性在於利用病人自體脂肪幹細胞,經過適當且快速的操作程序,達到細胞量化,以進行肝臟的自體再生治療。
國璽幹細胞公司於2014年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新藥」通過衛生福利部核准進入人體臨床第一期試驗,是台灣第一家經營自體脂肪幹細胞儲存銀行且同時申請通過人體臨床試驗的公司。莊明熙董事長表示,在動物實驗上,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商業化製程生產的自體幹細胞,可在肝硬化大鼠的肝臟中維持長達四個月,期間可修復受損的肝臟細胞,恢復肝臟功能。而此技術也已應用於第一期的六位肝硬化人體臨床試驗。
國璽擁有醫藥級幹細胞製劑生產技術平台,國璽副總經理林珀丞指出,不僅能提供符合藥品審查相關專業知識、技術、設備、耗材、檢測實驗室、操作步驟或代工生產服務外,還能提供醫藥級幹細胞生產時所需要的製程、配方開發、臨床試驗用藥、製劑生產與管理等服務。目前已有二項幹細胞新藥 (GXNPC1-思益優、GXHPC1-清肝淨) 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預計2020年完成人體臨床第三期試驗,並在2021年可以順利拿到藥證。
國璽幹細胞和花蓮慈濟醫院締盟合作行動,係首創將幹細胞新藥開發轉譯到臨床醫學應用,並銜接未來再生醫療產業的市場需求。林欣榮院長指出,目前仍然有許多傷病無藥可治,幹細胞醫療的應用能為現代醫學帶來新的選擇。國璽幹細胞公司在幹細胞應用領域卓越的研發設計及製程管控能力,結合慈濟醫院強大的再生醫學及臨床研究經驗,有效提升幹細胞精準再生醫療發展。
(圖由國璽幹細胞提供/國璽幹細胞公司於2014年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新藥」通過衛生福利部核准進入人體臨床第一期試驗,是台灣第一家經營自體脂肪幹細胞儲存銀行且同時申請通過人體臨床試驗的公司。國璽幹細胞目前已有二項幹細胞新藥 (GXNPC1-思益優、GXHPC1-清肝淨) 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預計2020年完成人體臨床第三期試驗,並在2021年可以順利拿到藥證。)
全文網址:https://n.yam.com/Article/20180704426447
醫療合作意向書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衛生局、勞動局(10/25)】
#電子菸無法可管
上次教育局的質詢當中,智翔詢問了電子菸的校園問題,今天則針對菸害防制的主管機關衛生局來請教,由於電子菸目前處於法律上的模糊地帶,即使要等《菸害防制法》、《藥事法》修法,桃園市應該也可以先以地方自治條例的修改來進行,內涵包括:
一、未滿18歲不得吸食或持有
二、不得販售給未滿18歲者
三、明定禁菸範圍
四、相關罰則
衛生局也表示會進行研議,期待後續發展。
#食品檢驗費時
現行的食品檢驗流程費時過久,以農藥殘留檢驗來說,需要多達20-30天的過程,這產生的問題就是常常檢驗完了,菜也賣完了,根本無法即時銷毀不合格產品。雖然衛生局也計劃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規定送驗日期要在採樣日期的五日內,送至委外檢驗單位,那到底何者是自行檢驗?哪些項目是委外? 如何能有效地縮短取樣到送驗的流程,去及時把關食安?
且不合格品的複驗是以下一年度來做,是否太久?以環保局在稽查違法廠商時,會採取限期改善,並不定期的到工廠視察改善狀況,智翔認為在食品的檢驗上,應可參考其作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食用冰與冰品的不合格率在過去幾年都佔約近四成,為不合格品比率最高者,如果說像便利商店,或是品牌咖啡業者、速食店等都能確保冰品食用安全,那一般的冰品業者應該也能做到,是否請衛生局規定合格的做法,或是建立示範點來輔導業者?
#清大交大亞東到桃園設立醫院
據報載,桃園與清大與交大簽訂意向書,亞東醫院也有意願來桃園開設,想就桃園長期缺乏醫學中心等醫療資源,向衛生局詢問目前進度為何? 可能會規劃於哪個行政區?
局長則回覆,清大會在大園區,捷運A16站附近的機關用地;交大則是A19站,計劃上以學校為主輔以一些診所;亞東則是會在內壢開設,期程方面,還在等待土地取得,所以也希望衛生局這邊繼續努力。
#長照人力不足
照管人員人員配置不足,造成流動率高的惡性循環,依照規定超過每150-200人須配置一名照顧管理專員,所以想請問衛生局如何提供更多誘因,降低長照人力的負擔。局長也提到,會往加薪、增額的方式辦理,提升整體長照的環境。
#高空墜落與違章工廠的勞權保障
由於今日僅剩的時間不多,所以快速詢問勞動局,桃園在重大職災的案件數與高空墜落的比率在六都中屬於偏高,對於高空墜落有無預防方式? 勞檢處回答,從今年開始營造業的勞動檢查歸勞檢處,所以從今年開始檢查數量變多,職災的案件數也有下降。
而同樣與建管單位有關的違章工廠議題,上次消防局提到,只要建管單位提供名單,就會去稽查消防安全,所以這邊也希望勞動局可以跟建管單位合作,對於有勞動安全疑慮的違章工廠或是其他工作場所,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來保障勞工安全。
最後關於外送平台的事故頻傳,智翔希望勞動局可以研議外送員權益保護專案小組,以專案協助相關事故與勞動權益保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2l8nEhX10E/hqdefault.jpg)
醫療合作意向書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政府提高薪資待遇與加強專業形象宣導的情況之下,居家照服員的平均月薪在去年12月底達到3.8萬元,去年投入居家照服的人力約有6500人,#比往年高出4倍,且在年資未滿一年的新進照服員中,有20%具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可見政府推廣照服員的策略相當成功有效👏👏
然而,長照人力的缺口不只照服員和社工,還有廣大的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政府直接加薪的鼓勵之下,#有些照服員的薪水居然高於進入門檻較高的護理師,讓許多受到長時間訓練、擁有專業執照的護理師感到相當受挫與打擊,甚至說出「乾脆轉任照服員」的喪氣話......
💥💥面對有問題的長照人力薪資架構,薛瑞元次長竟然回說,護理人員轉任照服員也是一種人力流動的方式⁉這樣很好⁉ 我聽到的當下超傻眼🙄🙄 這簡直是專業的浪費!專業護理所學和生活照顧根本完全不一樣!政府在補助進入門檻低的照服員後,是不是也應該關愛一下我們辛苦又低薪的護理人員?也給我們的專業人力一點誘因?而不是一派輕鬆地回說「這樣很好」🙄🙄🙄
昨天我才出席南港郵局節餘空間設置綜合式長照機構的簽署合作意向書儀式記者會,#再一次提出要讓護理人員開辦與經營社區式護理機構,針對門診以上、在宅未滿的社區長照個案,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並藉由聚集長輩成為日常串門子的地方,發揮預防保健的功能,實現在地老化。
根據行政院回覆我的總質詢書面答覆,#行政院也很贊同讓護理回歸社區,活化不在職的護理人力,還請衛福部盡快修改《護理機構設置標準》,將「社區」也加入分類,並請醫事司與照護司再討論醫療輔助行為的詳細定義,到底哪些行為需要醫囑、哪些不需要?在長照需求逐漸增加的情況之下,若是護理人員能在社區式護理機構執行換藥、抽痰等長照個案時常需要的護理措施,相信絕對可以幫醫院減輕非常多的負擔。
此外,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長照的人力缺口也急需補足,在現階段,#大部分長照工作單位的勞動條件都比醫院差,許多治療師都是選擇在醫院就職,就算有些治療師有心想在晚上兼職做居家復健,也常常因為薪資低和時間成本過高而感到力不從心。
📌為此我今天向衛福部提出物理治療師第九條修正動議,希望能將「物理治療師執業以一處為限,並應在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之醫療機構、物理治療所或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得聘請物理治療師之機構為之」中的醫療機構更改成醫事機構,讓物理治療師也能登記在居家護理所,並請衛福部研議改善長照工作單位的勞動條件,以確實補足長照人力。
💥提案💥
✔請長照司於一個月內提出在現有的長照據點或創新服務模式中,導入社區式護理機構服務的相關規劃。
✔請照護司於一個月內提出增設社區式護理機構與護理業務中「輔助醫療行為」的修法規畫。
✔請長照司偕同健保署於兩個月內研議社區式護理機構的相關給付機制。
#質詢
#長照人力
#護理人員
#職能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社區式護理機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nRXt2BA_n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