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碧玲現在是把立法院質詢台當成是歌劇舞台嗎?邱國正是國防部長,不是文化部長,陳柏惟明明應該針對國防事務進行詢答,怎麼會利用國防部長來「體會多元文化之美」呢?
在多元文化之下,台灣人民本來就可以自由的使用母語溝通,但是這絕對不代表可以在國會殿堂上,用這樣的方式來耍寶作秀。今天陳柏惟用台語質詢,難道以後其他的立法委員也可以用客語、原住民語、或者是外籍配偶使用的語言來質詢嗎?立法院以後要準備多少同步口譯人員來體驗「這種令人喜悅的多語言之美」呢?
立法委員是國家公器,身為立法委員應該善盡憲法所賦予的責任與義務,在國會殿堂上用大多數民眾聽得懂的語言行使職權,讓選民可以了解政府的施政重點,而不是大費周章地「想要為自己的母語贏得尊重、讓不同語族的同胞欣賞」。難道管碧玲認為,陳柏惟只需要針對他選區裡以台語為母語的選民負責嗎?其他人聽不懂都是活該嗎?
國防部長代表三軍將士,在詢答過程當中本該得到應有的尊敬,任意把國防部長當成自己表演的配角,不但嘩眾取寵,令人做嘔,對於捍衛國家安全的三軍將士更是一種羞辱。管碧玲還有臉呼籲邱國正應該要柔軟一點嗎?
管碧玲想要用辭藻華麗的文青語言來掩飾陳柏惟愚蠢至極的野台戲碼,不但侮辱了台灣人民的智慧,更再一次踐踏了國防部長的尊嚴。
陳柏惟既然是一位被政治耽誤的喜劇演員,那麼就拜託放過台中市第二選區的選民,趕快下台投身演藝事業吧?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新麗美歌劇團」介紹 訪問藝術家:張芳遠 團長 超過一甲子的新麗美歌劇團,是嘉義當地排名前三名歷史悠久的歌仔戲班,戲班是從我阿公張溪成傳承下來,約在民國42年,原在公所當公務人員阿公,因為對歌仔戲很感興趣,基於想要保存地方傳統藝術,開始籌組戲班在地方上公演。 ...
野台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林天下 - 高手齊聚雲端過招」
2021雲林國際偶戲節10/1-31重磅登場!!
野台戲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漫畫《閻鐵花》:一個超級英雄只要畫了京劇的妝,就不需要戴面具了】
談到《閻鐵花》的構思緣起,常勝回溯幼時朦朧的記憶,在上小學以前,他時常跟著爺爺到附近的廟宇看京劇野台戲。「京劇裡的女性角色,她們的演出,對我來說是很美的。」
對京劇的深刻印象,加上眼見不少超級英雄角色都需遮掩面容,多年前常勝便有了初步的想法,「一個超級英雄只要畫了京劇的妝,就不需要戴面具了。」傳統戲曲與超級英雄一拍即合,閻鐵花於此誕生: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漫畫 #常勝 #閻鐵花 #京劇 #超級英雄
野台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新麗美歌劇團」介紹
訪問藝術家:張芳遠 團長
超過一甲子的新麗美歌劇團,是嘉義當地排名前三名歷史悠久的歌仔戲班,戲班是從我阿公張溪成傳承下來,約在民國42年,原在公所當公務人員阿公,因為對歌仔戲很感興趣,基於想要保存地方傳統藝術,開始籌組戲班在地方上公演。
當時,尚未有野台戲,是以「落地掃」的形態演出,所謂「落地掃」就是,群眾在廣場上圍成圈圈, 形成一個表演空間,演出者就在中間開始表演,沒有正式舞台的演出型態,表演者在廣場游走,褲腳及裙擺在地上「掃來掃去」, 所以老輩的人就稱為「落地掃」。由於演出時並不在舞臺,是在廣場演出,如廟埕、樹下,所以台語又稱為「土腳趖」。
大約五年後,阿公張溪成才開始嘗試野台戲的演出,不過,一直到我爸爸(張金湖)接掌戲班,戲班的規模才漸漸擴大。民國九十五年,我爸爸又將戲班傳承給身為獨子的我(張芳遠)。
新麗美歌仔劇團是難得祖傳三代的地方野台戲班,不管環境多麼困難,我們堅持不斷傳承下去,是為了保存台灣的地方傳統戲曲,讓能夠代表台灣精神的野台歌仔戲,可以一直源遠流長,為後代子孫不斷傳唱下去!
粉絲頁: 嘉義新麗美歌劇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野台戲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歲就接觸這個美麗世界的他,是國寶級藝師陳錫煌與林金鍊的入門弟子。長大後,他白天當學徒、晚上讀大學、半夜接案賺學費,大二就成立自己的「不貳偶劇」。
郭建甫說:「不斷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傳承」,2020年他用布袋戲演繹「居住正義」,透過表演與當前社會議題連結,要把觀眾帶回來。
看更多閱讀光影:https://reurl.cc/vDNzDa
延伸閱讀:野台戲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0932643201
野台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野台戲 在 幕後:音樂也是野台戲的血肉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un 20, 2020 - 野台戲的精彩不僅表現在舞台的設計、戲偶的演出等視覺層面;聽覺的感受亦是野台戲的構成血肉。. “ 幕後:音樂也是野台戲的血肉” is published by 新 ... ... <看更多>
野台戲 在 整修並出版《野台戲》?范毅舜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藝術館藏介紹】 《野台戲》小小戲棚看見大大台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