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野鴿子的黃昏】 #野鴿子的黃昏 #1967年
這部作品當時在社會上引發一陣騷動
書中的文字過於灰暗被列為禁書
對比今日百花齊鳴的言論
歷史便是如此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今日我們再回頭來看這部作品
仍然能為人們在大時代下的困惑迷惘而心痛
一起來回憶
來源:聯合報 第一版 廣告
日期:1967/11/12
#野鴿子的黃昏 #王尚義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7-11-12/經濟日報/06版/綜合】
從「野鴿子的黃昏」引出感人的故事
【本報記者楊蔚】文壇上有一個早殞的天才,最近在人們心上捲起一陣懷念的潮浪--他是四年前逝世的王尚義;也就是「野鴿子的黃昏」的作者。
捲起這一陣潮浪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的遺集的發掘與印行,其二則與最近的一大新聞有關。
醫科學生冷暖際遇
據說,不幸在直潭遇害的景美女中學生董明芳,有人看到她生前曾獨自坐在塗潭渡口處一塊石頭上,埋首閱讀一本小說。那本小說就是「野鴿子的黃昏」。
因為有這兩件事,有很多人談「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和書的作者王尚義;同時,王尚義的朋友們對他懷念得更深、更濃……
王尚義是河南汜水人,台大醫學院畢業,民國五十二年--在他廿六歲的那一年,死於肝癌。這個短暫的生命,有如流星一閃,但有很多讓人興起感懷的情節。
譬如,他的作品很多,目前在坊間可以買到的,如「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狂流」、「空谷足音」、「野百合」、「野鴿子的黃昏」等;另外還有正在整理出版的其他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最近兩年經過別人一番發掘的工夫,才一部一部陸續的出現。
他生前是一個醫科學生,死後卻因為文學方面的成就,獲得重視和適當的評價。
他的朋友們說,王尚義給人的印象,蒼白、尖說、激動,並且不時會爆發一陣帶著嘲弄意味的大笑。那種逼人的氣勢,有時頗難讓人忍耐。不過,據說他有好幾個知己的朋友,也都是在辯論問題時吵架「吵」出深厚的友情來。
他讀大學時,經濟情況很窘。於是,在繁重的功課之外,兼了兩家夜校的鐘點,另外還趕寫文章,這樣勞累的結果,健康漸壞。他的病因即種於此。等到他後來住院、開刀,據說乾癟得祇剩骨頭了。
對於死亡,王尚義始終抱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感情。他有一個短篇小說「大悲咒」,受文壇推崇。這篇小說討論到信仰與死亡的問題,有精細的解剖。這也是他在作品中一再提出討論的主題。而在他描寫到一個人的莊嚴死亡時,祇有這麼簡短的一句:「二○四號的病人被更高的手接了去。」
--幾乎是對死亡的一種沉默的抗議!
一個淒美的故事
王尚義的作品,有一部份似頗受卡繆的影響。那一段期間,存在主義的哲學,衝擊文壇,敏銳如王尚義,自不例外。他推崇卡繆,對卡繆在作品中所顯示的良知的覺醒,以及肯定生命的態度,格外讚佩。
「死得安然,活得實在。」這是他對卡繆的名著「異鄉人」的一個詮釋;卻也是他自己那短暫一閃的寫照。
在王尚義的悲劇的背後,還有一個堅貞而淒美的愛情故事。他有一個女朋友,感情極洽。王尚義在病中時,她不拘小節,隨侍榻旁。後來,王尚義死了!這一個重大的打擊,使她心灰意懶,於是她皈依天主,作了修女。
有人問她為什麼選擇這條道路?據說她含著淚,沒說明什麼理由!
王尚義死後,他的朋友向他悼念說:
「與他同時代的人剛剛接觸到人生,他巳經投身於死亡;我們不必感到哀傷,因為他是一個生活的勇士……」
前兩天,景美女中的一個女學生,在一家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悼念董明芳的文章,內容非常感人。在那一篇文章中,也談到「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這個書名,其實是其中一個短篇小說的題目.內容為描寫一個人隱藏在心中的一幅美麗的幻景,後來如何被殘酷的歲月所撕碎。
這篇小說,一開始即進入「我」在涉足田埂,踏上小路,穿過竹林,而在河邊躑躅流連時的心境。這個「我」的內心,被大地喚起一種與大地融和的慾望和期待,並且祈求一個奇異的夢境……
聽牧師顫抖的聲音
在小說的結尾時,牧師顫抖的念著:「從情慾生的必屬於情慾,從靈生的必屬於靈。」
…………
據那篇悼念的文章說,董明芳很喜歡這本書。這一本小說,也的確擁有廣泛的讀者,但不知在他們沉醉於王尚義那個美麗的環境時,是否知道它背後有這麼許多蒼涼的情節?
【1968-01-18/經濟日報/04版/工商服務‧市況】
充滿「牛」勁的出版商
看﹗這幾個小伙子﹐怎樣開辦出版社﹖又是怎樣賺了錢﹖
【本報記者劉朗專訪】怎樣才能辦好一家出版社?「水牛出版社」有一個答案。
水牛出版社是八位大學畢業的青年辦的,前年十一月底成立時,只有新台幣四萬元的資金,經過一年零二個月的經營,現在賺了二十幾萬。
據「水牛」負責人彭誠晃說:他們這一伙青年朋友,大學讀書時,就為「水牛」的誕生,做了些舖路的工作,經過長年儲蓄,三千、五千的湊在一起,一共才有四萬元。
他們沒有因為錢少,便提不起勁來,相反的,他們很珍視這個「小數目」,就在台北市連雲街廿六巷廿一弄二號,一間小地下室裡開張起來。
當時,他們琢磨了一個共同理想:出年青人的書,以及出年青人有益的書。
彭誠晃說:八位青年董事,有個年齡的巧合,都是廿六年生,都屬牛,水牛是台灣的「標誌」,有耐勞吃苦精神,那正是他們需要的「牛勁」,因此,「水牛」便成了他們的商標。
一年多的時光裡,這幾位青年走了不少崎嶇的、迂迴的、乃至於痛苦的路。
最初,出一本書,他們把握不住市場需要,連書商的折扣的竅門都摸不清,印刷廠也配合不上出書的需要,拉稿子,幾乎跑斷了腿--人家對「水牛」一無所知嘛!
「哪一類的書有希望?」這個問題,和他們捉了不少迷藏;往往他們認為一本不錯的書,結果大虧其本;而一本認為不好的書,反而暢銷一空,到現在他們還不能完全把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開始時,「水牛」的書,委託一家發行社經銷。後來,他們認為應該自立,著手建立自己的「網」,用青年人的那股熱勁,自己辦交涉,自己送書本,自己結帳、討錢,汗是出了不少,但在滴汗的泥土裡也長出了東西。
現在,他們在全省有了一面密密麻麻的發行網,這個網裡兜著他們六十條「魚」--即六十本新書,其中最暢銷的一本是「野鴿子的黃昏」,這本書現在已發行到第九版,賣掉二萬多冊;另有「野百合花」、「深谷足音」,都是已故的青年作家王尚義的遺作。胡品清的「夢幻組曲」,銷路也很好。
另外幾本:「齊克果的日記」、「胡適與中西文化」、「耶穌之繭」、「集合論導言」,他們認為是有價值的著作。
一般來說,一本書,第一版能夠本,第二版以後才能賺錢,不過,這又要看版稅、稿費的高低。
水牛出版社一年之間有如此好的利潤,除了他們有完善的發行網,出版的書,意義與興趣能兼顧之外,宣傳也是很要緊的。他們的宣傳方法不走陳腔濫調,選辭用字,圖案、說明,很合青年的胃口,同時在各大專院校,經常對大學生進行新書預告及新書內容介紹的招貼,使書的內容與銷售宣傳對象,密切配合,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年下來,「經驗」已給他們加上了「雙翼」,今後,他們想「飛」得更高更遠。
首先,他們想出一部「兒童少年文庫」,精裝,廿四開本,要價錢低、印得好,啟發兒童,有益兒童。
其次,他們要印行「羅素全集」,廿冊,共二百四十萬字,已請胡品清、劉福增、林哲雄在譯述中。
他們能在荊棘裡闢出路,相信,他們在路上,一定快馬加鞭,直奔前程。
我們願意看到「水牛」,又強壯、又活潑!
「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的評價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報時光UDNtime - 【1967年野鴿子的黃昏】 #野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關於王尚義這位作家的生平? - 怎麼下載youtube影片 的評價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為何苦毒、嫉妒、紛爭 存在主義的鼻祖是誰 (雅各書要理問答 ... 的評價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野鴿子的黃昏的費用及心得,FACEBOOK、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野鴿子的黃昏的費用及心得,FACEBOOK、PINTEREST 的評價
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呀,這篇就是示範給陳文茜看的XD】【自己做了一張圖卡,好像有點有趣】
大多數人看不見自己的生活:伊格言專訪侯孝賢
◎伊格言
之於我個人的短篇小說創作,侯孝賢是重要的啟蒙者之一──這聽來有些奇怪,畢竟侯導是個電影作者;然而那卻又理所當然,因為在我的理解裡,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有著截然相異的個性。短篇小說其實更接近詩。那和侯導的作品有著近似的氣味。溽暑日裡,我本是滿頭大汗來到光點紅氣球咖啡館的,或許因為職責所在,電影公司的宣傳人員全程緊盯怕我們問得太多超過預定時間。然而我似乎是一瞬間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其他的目光;老朋友般的侯導硬是和我們多聊了很久。我猜或許他只要人在就會有那樣既溫藹卻又凌駕一切的氣場?──「自然法則」本人來了(朱天文引侯孝賢言:「我希望拍出自然法則底下人的活動」),你還是乖乖聽他的吧。
伊:
縱觀您的作品,從老台灣到新台灣,從古中國到日本再到老上海,大概也只差個科幻片還沒拍了(笑)。我有一個個人觀點是,通常題材愈是豐富多元的創作者,其實反而可能暗示著,題材在他眼裡不見得那麼重要──換言之,更重要的是匿藏在題材底下的主題,那更深沉(沉入題材之下)的個人視野。當然這是我的猜測。但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一般觀眾直接看到的,也難免是藝術品的「外表」;無論小說或電影,他們對於敘事作品的理解,往往無可避免地從題材開始。想請問一下您的看法?或您對《刺客聶隱娘》題材的看法?
侯:
我想這有點類似轉注與假借──我接收題材,而後進行我個人對題材的轉注與假借──或許就是你所說的個人視野。至於題材怎麼來的,那源頭是弄不清的。比如《聶隱娘》,最初是直接受到一本外國小說的影響;小說的名字我都忘了,講一個小女孩在冰島的故事。你提到的《悲情城市》,我想部分是受到基隆中學案的刺激。(伊:《好男好女》?)對,《好男好女》也是。至於其他,那是難以追索了。我從小愛看書,看書快,小時候和我哥哥一起看,租書店的武俠小說都被我們看光了還遲遲等不到下一期;我很喜歡文字,文字是種非常有想像力的媒介。另外電影當然也看非常多,真的想看時,各種逃票的方法都想得出來的。(伊:那時候還沒開始打架嗎?)打架是一直在打,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打,一直打到當兵。當然鳳山老家的刑警都認識我。退伍後回家,有朋友通風報信說警察想抓我去管訓,因為他們正需要管訓的業績(但其實我那時已經沒在混了),我怕真被抓走,隔天立刻跑掉,跑來台北工作。整個念藝專的過程,半工半讀,也都在看書,什麼存在主義,《野鴿子的黃昏》也都看。你自己有些生活體驗,你看別人的作品,也會有人告訴你些事情。我想總而言之也就是人文素養的問題,題材的出現其實是人文素養累積後的自然結果。在某些時刻,你就會遇到值得拍的東西。
伊:
《刺客聶隱娘》可能也是一個「不在意故事結構」的作品──這點,將劇本與電影成品作一對比即可得見。許多時候(事實上也有不少評家如此析論),您似乎更在意一些比情節本身更深沉的部分,無以名之,或名之曰直覺、氣味、「自然法則」。在我這樣的個人理解裡,我的問題與上一題有些類似:多數觀眾直覺抓取的,應該也還是故事本身。您怎麼看這點?您心中是否有「理想觀眾」的樣貌?如果從這點談起,個人也很好奇,在創作史上,您是怎麼變成「現在的侯孝賢」的?您自己覺得自己的看法是否經歷何種轉折?
侯:
因為我們明天要在國賓戲院辦試映會的關係,我今天早上才去了國賓戲院看現場,那聲音和顏色真是一塌糊塗。為什麼?《刺客聶隱娘》是1.33:1的比例,但影廳太大,因為投影機和銀幕間的高度差、角度差的關係,投影下去都扭曲了。我的感想是我老了,我太久沒拍片,今天才發現世界完全變了,自己變得跟恐龍一樣,一切已經beyond my control了。要是事先知道會這樣,我可能會多拍一種格式。你知道我很早就不用分鏡這套了。在拍片現場,我是看當場有什麼缺陷來做調整,攝影機也會pan,但不分鏡的;到剪接時,因為剪接是要剪出一個final的結果,我完全是看感覺,感覺不對的地方就剪掉。我希望拍的是「人的活動的真實」,這一般觀眾絕對不可能看得懂的啦。比如說《悲情城市》裡的陳松勇,你知道陳松勇就總是這個樣子(侯導模仿陳松勇煩躁地摩挲自己的臉和小平頭)(註一),我那時在現場是告訴他,來,來試戲,就拍了,剪進來的也是那部分。他人就是這樣嘛。他還不知道被偷拍了,前幾年我們金馬影展請他回來他才知道這件事。(伊:所以他被瞞了幾十年?)對啊沒錯,瞞了他幾十年。《悲情城市》最後一場戲,大家吃飯,那就是在吃飯時間,叫人現場煮飯做菜,大家吃,非常自然。寫實是這樣累積出來的。所以你提到關於觀眾的問題,我自己電影拍完是完全沒在管的。大部分人都看不見自己的生活──這確實如此,否則不會有那麼多親近的人,父母子女之間彼此的誤解與衝突。但世界那麼大,每個地方也總有一小部分人會看得懂。這些看不懂的人,或許他們會在某個時刻,靈光閃現,他就突然看懂了;這樣最好,否則也只能不管。但大家不懂歸不懂,我們拍片總是這樣拍,也總是得這樣做。
(註一)啊,不明白的讀者請去看《悲情城市》,侯導學得非常非常像,科科。
伊:
看完《聶隱娘》,我開玩笑和朋友說,隱娘的特色是「閃人」──作為一名刺客,主要任務是與人打鬥,然而打鬥完成,輸贏不計,緊接著就是「閃人」。不僅輸贏不計,甚至我感覺這部電影中充滿了「無結果之打鬥」或「無結果之爭鬥」──隱娘救胡姬,隱娘告訴田季安胡姬有身孕;而田季安向妻子興師問罪也不了了之。這令我感覺壓抑,卻也懷抱著某種寬闊的溫柔。而《戀戀風塵》裡,金瓜石的雲影、片尾李天祿阿公的「蕃薯經」(談天氣、抱怨收成、莊稼農事種種)亦如此。如此溫柔似乎是我在您的作品中持續見到的?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豁達,但又難免覺得虛無,因為對、錯、正義、艱難的道德衝突等等範疇,可能都在這樣的視野裡被消解了。請教您的看法?您認為人生有其他可能性嗎?
侯:
大家都看了劇本,你也知道,磨鏡少年,也就是妻夫木聰,原本是有妻子的,最後也回日本去了。我後來沒把這部分剪進去,因為覺得隱娘實在太可憐了──最後妻夫木聰也有自己的家庭,隱娘真的太孤單。但現在想,如果這部分有剪進來,也是很好的;因為生命其實就是這個樣子啊,日子總要過下去的。(伊:所以《戀戀風塵》的阿遠也這樣令人同情嗎?)噢阿遠那倒不太一樣,他退伍回來,換言之就是「長大了」,經歷了一些事,回家來看到母親在睡覺,於是跑到外面,阿公跟他聊種蕃薯的事情,因為日子也還在過、總要過。所以我沒有辦法特別去拍什麼happy ending,因為人生就是這樣,那不是happy不happy的問題,沒有好壞,那就是人生整個的滋味。好比我現在回想我的人生,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也只能說,自然而然就變成這樣了。所以我剛剛說,如果把妻夫木聰的背景那部分剪進來也是好的,因為人生也就是這樣。隱娘後來救了父親,我想他們那樣的人,最後總有自己的辦法可以繼續過下去。
伊:
來提隱娘本人。朱天文且歸您之諸風格(深焦deep focus、長鏡頭long shot、人模human model)為一類,說侯導「苛求著框內影像之無縫接軌於框外真實世界的那種真實」、剪接機上「是影像在校正著拍攝者」;又認為電影中的隱娘有種「純直」(我很認同這點)。隱娘之隱,於其行事匿蹤、沉默寡言之外,我的感覺是隱娘從人變成了背景(或說從人變成了「自然法則」),她的存在、慾望與「功用」以實質人際恩怨始,以上述諸範疇之消亡而終。您如何理解電影中聶隱娘的生命過程?我好奇您與舒淇、張震、謝欣穎這些大明星之間合作的化學變化?
侯:
你提到的這些演員,多數我都認識他們很久了。我清楚他們的個人特質。舒淇她人一直沒怎麼變,她一個人在香港,理論上還是離台灣的電影圈比較遠;但每次去找她,她就叫來一大堆朋友,你可以看出來他們都是很好的朋友。她是朋友很多的人,說她「直」也是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質,我們就配合他的特質來拍,不要扭曲。我調整比較多的部分可能是張震,但也不嚴重,比如有些他的部分,就拍一拍,拍完了不夠滿意,去拍別人的部分,過一段時間回來再拍一次。用嘗試的方式來拍。我想張震拍的戲還不夠多,但他以後會更好。他的口條可能是個問題,但也不嚴重;或者我們以後也可以調整,比如把他寫成不那麼絕對需要口條的角色。這都好辦,重要的是自然。狀態自然,其實拍起來很快。
伊:
侯季然訪問姚宏易,姚宏易說他覺得您近來愈發只關注人(相較之下更不關注場景、不關注光影)。您覺得如何?
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這樣講;因為拍片很久了,場景、光影這些,是我早在當副導時就一直注意的;我已經太熟了。(伊:或許是訪談上的誤差?)可能是。現在場景方面有美術去布置,光影方面有李屏賓處理,我當然就只是check一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我們搭《聶隱娘》的景,不是在室內,是在中影的空地上搭的。(伊:自然光?)對,有自然光,還有風吹,簾子紗帳在動。但有一件事我自己也不明白:我剛退伍時,有個朋友借我相機希望我幫他去北投拍一些東西,那是我第一次碰相機,我拿到相機很高興,也沒多想就去拍了,拍回來後朋友把照片洗出來,說所有人都在問這些照片怎麼這麼美,到底是誰拍的?後來我跟我太太要畢業了(我太太是我藝專同學),我幫她拍一些照片作紀念,送到照相館洗,我太太去拿相片時,發現照相館把那些照片拿來沖洗放大到處掛,變成他們店的招牌。我也不知道這些是怎麼發生的,可能我從小也看很多電影的關係?這可能是一種長期養成,所以後來我跟教育單位講、進總統府也講,告訴他們應該帶小朋友看表演、看電影、看藝術展覽,都沒用,唉。沒辦法,那些政府機關裡沒有我們的同類,他們不理解。
伊:
這問題本來是這樣:朱天文的名言:「侯孝賢是搖錢樹」──想問一下您身為世界級搖錢樹的感想──當然,這是玩笑,但我提到您的搖錢樹身份;一個「外圍問題」。從《海角七號》以來,國片要找資金似乎變得容易些。所以問題變成這樣:身為世界級搖錢樹,您如何看待台灣電影目前的優勢或困境?
侯:
當然我們有我們的限制,但這也不見得不能解決。舉例,我教金馬電影學院的學生,假設角色是住在天母,要到哪裡去,得搭捷運然後轉公車;好,你已經知道路線是這樣走,你就在這條路線上拍,先不要想說你要去哪裡哪裡拍個什麼畫面回來湊。我這樣有好處啊,雖然你的畫面有限,但你很專注,很自然,你心裡想的就是這件事。你本來就該在限制中拍,要在限制中才能得到自由;而且你可能可以從這種限制中遇見一些你原本沒有想到的東西。我其實不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理論上現在器材容易取得,他們都可以更早獲得一些經驗,但不知道為什麼拍出來卻變成這樣──公車上每個人都在看鏡頭。講到台灣電影,我希望大家先不要想著要賣座。(伊:或許大家會擔心不賣座的話沒有下一部電影可拍?)是,所有導演都怕沒有下一部可拍,這是必然。那也不是沒有方法,你可以想辦法降低成本,想想看在低成本的狀態下可以怎麼拍。拍爸爸拍媽媽都可以啊。不要想著好萊塢的模式,不要老想著一定要什麼類型;我們的環境就是有些環節是沒有的,尤其是演員。好萊塢的演員多厲害啊,鏡頭下可以做到那麼準的地步;我們沒辦法。所以我們該想的是如何在這些限制中拍。此外,作者一定得持續精進人文素養。
(2015年8月號聯合文學雜誌)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41772599194994&set=a.133470583358537.12517.100000867894192&type=1&theater
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報時光UDNtime - 【1967年野鴿子的黃昏】 #野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967年野鴿子的黃昏】 #野鴿子的黃昏#1967年這部作品當時在社會上引發一陣 ... 那一段期間,存在主義的哲學,衝擊文壇,敏銳如王尚義,自不例外。 ... <看更多>
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關於王尚義這位作家的生平? - 怎麼下載youtube影片 的推薦與評價
我當初聽到野鴿子的黃昏,是由於朋友的推薦,緊接著我就上網尋找這位作家的 ... 了現代主義(批判現代主義生活)和存在主義(批判戰爭以後的現代生活)。 ... <看更多>
野 鴿子 的黃昏 存在主義 在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locker (讀書啊〒△〒)》之銘言:
: 第一次在這板上po文有點害怕
: 會問這問題是因為最近對存在主義還蠻有興趣的
: 因為學測考完啦( ̄y▽ ̄)╭
: 對自己的未來有種不可避免的虛無想法
: 卡謬的異鄉人還蠻悲觀的
: 但沙特說要對自己的存在負責
: 是不是指可以不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 做你想做的事呢?
: 看似正面
: 但我覺得這裡頭有種毀滅性的悲觀想法...
: 反社會啊總是阻礙重重 不被允許的
: 因為無法無視社會與自身的關係啊
: 一知半解是最可怕的
: 所以想請大家為我大概解釋一下存在主義
: 和他有關的延伸
: <(_ _)>
其實對於存在主義極具悲觀性的說法,是存在主義被延伸後的誤解.
根據比利時鲁汶大學哲學博士石朝穎在其<<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
一書中指出:「就像陳映真在<唐倩的喜劇>中,把"存在主義"嘲諷為"痛苦"與
"不安"的本質外,沙特在其<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文中,也提到"存在主
義"變成一種流行的口頭禪時,也遭到許多不實的指責.例如,沙特說:"最近,
有人對我說,有一位女士每逢神經過敏而脫口說出的一句粗話,便是大聲的自
我嘲解道:『我想我快要變成一位存在主義者了.』"從這裡看來,"存在主義"
在五零年代的西歐受到的誤解,與七零年代在台灣受到的誤解可能一樣的深...」
在沙特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裡說到:"存在主義是使人生成為可能
的一種學說.換句話說,也是一種肯定任何真理與任何行動(包括環境和人的
主體性)的思想"
簡言之,存在主義只是想肯定人的存在意義.並沒有先入的悲觀或樂觀意識
在其中,只不過恰巧剛好存在主義學者或作家所呈現人存在的面向,都是以遭受
痛苦的角度來做切入.而許多受到這些作品影響而自稱存在主義思潮或喜好存
在主義文學的作家,自然筆風也就悲觀了......
像是七零年代寫<野鴿子的黃昏>引起有北一女學生抱書跳入碧潭自殺與燒
炭自殺的台灣作家王尚義,正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9.72.115
※ 編輯: LoCoCo 來自: 220.229.72.115 (01/26 19:58)
> -------------------------------------------------------------------------- <
作者: tyiauo (srfgjmgyhkftuyk)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Fri Jan 27 16:55:34 2006
※ 引述《LoCoCo (::TRAPNEST::)》之銘言:
: ※ 引述《blocker (讀書啊〒△〒)》之銘言:
: : 第一次在這板上po文有點害怕
: : 會問這問題是因為最近對存在主義還蠻有興趣的
: : 因為學測考完啦( ̄y▽ ̄)╭
: : 對自己的未來有種不可避免的虛無想法
: : 卡謬的異鄉人還蠻悲觀的
: : 但沙特說要對自己的存在負責
: : 是不是指可以不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 : 做你想做的事呢?
: : 看似正面
: : 但我覺得這裡頭有種毀滅性的悲觀想法...
: : 反社會啊總是阻礙重重 不被允許的
: : 因為無法無視社會與自身的關係啊
: : 一知半解是最可怕的
: : 所以想請大家為我大概解釋一下存在主義
: : 和他有關的延伸
: : <(_ _)>
: 其實對於存在主義極具悲觀性的說法,是存在主義被延伸後的誤解.
: 根據比利時鲁汶大學哲學博士石朝穎在其<<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
: 一書中指出:「就像陳映真在<唐倩的喜劇>中,把"存在主義"嘲諷為"痛苦"與
: "不安"的本質外,沙特在其<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文中,也提到"存在主
: 義"變成一種流行的口頭禪時,也遭到許多不實的指責.例如,沙特說:"最近,
: 有人對我說,有一位女士每逢神經過敏而脫口說出的一句粗話,便是大聲的自
: 我嘲解道:『我想我快要變成一位存在主義者了.』"從這裡看來,"存在主義"
: 在五零年代的西歐受到的誤解,與七零年代在台灣受到的誤解可能一樣的深...」
: 在沙特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裡說到:"存在主義是使人生成為可能
: 的一種學說.換句話說,也是一種肯定任何真理與任何行動(包括環境和人的
: 主體性)的思想"
: 簡言之,存在主義只是想肯定人的存在意義.並沒有先入的悲觀或樂觀意識
: 在其中,只不過恰巧剛好存在主義學者或作家所呈現人存在的面向,都是以遭受
: 痛苦的角度來做切入.而許多受到這些作品影響而自稱存在主義思潮或喜好存
: 在主義文學的作家,自然筆風也就悲觀了......
: 像是七零年代寫<野鴿子的黃昏>引起有北一女學生抱書跳入碧潭自殺與燒
: 炭自殺的台灣作家王尚義,正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確實是如此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因為你必須努力
而努力需靠意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24.153
> -------------------------------------------------------------------------- <
作者: 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Fri Jan 27 18:39:34 2006
※ 引述《tyiauo (srfgjmgyhkftuyk)》之銘言:
: ※ 引述《LoCoCo (::TRAPNEST::)》之銘言:
: : 其實對於存在主義極具悲觀性的說法,是存在主義被延伸後的誤解.
: : 根據比利時鲁汶大學哲學博士石朝穎在其<<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
: : 一書中指出:「就像陳映真在<唐倩的喜劇>中,把"存在主義"嘲諷為"痛苦"與
: : "不安"的本質外,沙特在其<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文中,也提到"存在主
: : 義"變成一種流行的口頭禪時,也遭到許多不實的指責.例如,沙特說:"最近,
: : 有人對我說,有一位女士每逢神經過敏而脫口說出的一句粗話,便是大聲的自
: : 我嘲解道:『我想我快要變成一位存在主義者了.』"從這裡看來,"存在主義"
: : 在五零年代的西歐受到的誤解,與七零年代在台灣受到的誤解可能一樣的深...」
: : 在沙特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裡說到:"存在主義是使人生成為可能
: : 的一種學說.換句話說,也是一種肯定任何真理與任何行動(包括環境和人的
: : 主體性)的思想"
: : 簡言之,存在主義只是想肯定人的存在意義.並沒有先入的悲觀或樂觀意識
: : 在其中,只不過恰巧剛好存在主義學者或作家所呈現人存在的面向,都是以遭受
: : 痛苦的角度來做切入.而許多受到這些作品影響而自稱存在主義思潮或喜好存
: : 在主義文學的作家,自然筆風也就悲觀了......
: : 像是七零年代寫<野鴿子的黃昏>引起有北一女學生抱書跳入碧潭自殺與燒
: : 炭自殺的台灣作家王尚義,正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 確實是如此
: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而努力需靠意志
可以稍稍解釋一下有點奇怪是什麼意思啊...
我猜測是因為後來思考到 存在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死亡
那麼人們意志的不同
其實是何時和怎麼死的?
所以人的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空虛的等死過程
所以肯定存在意義 也肯定了死亡?
所以自殺其實也是種正面的肯定自我嗎
而最後一段其實也有點不懂
因為你必須努力
而努力需靠意志
所以應該加強意志力嗎...尼采( ̄y▽ ̄)╭?
--
orzorzorzorzorzorz◤ ◤◤ ◤ rz╭─╮rz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
rzorzorzorzorzor◤ ◤◤ ◤ zo|我|z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o
zorzorzorzorzo◤ or|敗|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or
orzorzorzorzo ▏ ˍ r< 了|rz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
rzorzorzorz◤ ◤ ◤rzo|:|zorzorzorzorzorby orzorzorzo
zorzorzorz ◤rzor ◤ ◤orzor╰─╯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o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48.66
> -------------------------------------------------------------------------- <
作者: newcoda (WILL)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Mon Jan 30 04:57:58 2006
※ 引述《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之銘言:
: ※ 引述《tyiauo (srfgjmgyhkftuyk)》之銘言:
: : 確實是如此
: :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 :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 :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可以稍稍解釋一下有點奇怪是什麼意思啊...
: 我猜測是因為後來思考到 存在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死亡
: 那麼人們意志的不同
: 其實是何時和怎麼死的?
: 所以人的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空虛的等死過程
: 所以肯定存在意義 也肯定了死亡?
: 所以自殺其實也是種正面的肯定自我嗎
: 而最後一段其實也有點不懂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所以應該加強意志力嗎...尼采( ̄y▽ ̄)╭?
尼采是樂觀的悲劇主義者喔!
他先是同意了叔本華的存在主義,然後又超越了存在主義,
以看悲劇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
存在的本身不俱意義、也不俱目標,
對於存在者而言,存在則是一種體驗。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敗得失,
都只是悲劇裡無可避免的劇情,和觀眾的反應而已。
悲劇並不悲傷,
也許它本身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著,
但它只是一場戲。
戲對觀眾來說總是有意義的吧。
悲劇主義者是以一種超脫的、看戲的心態,
享受著悲劇帶給他們的高潮跌起、開幕閉幕。
也就是我們從小聽到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50.194.29
> -------------------------------------------------------------------------- <
作者: clouddeep (獨行道)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Thu Feb 2 15:08:13 2006
※ 引述《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之銘言:
: ※ 引述《tyiauo (srfgjmgyhkftuyk)》之銘言:
: : 確實是如此
: :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 :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 :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可以稍稍解釋一下有點奇怪是什麼意思啊...
: 我猜測是因為後來思考到 存在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死亡
: 那麼人們意志的不同
: 其實是何時和怎麼死的?
: 所以人的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空虛的等死過程
: 所以肯定存在意義 也肯定了死亡?
: 所以自殺其實也是種正面的肯定自我嗎
: 而最後一段其實也有點不懂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所以應該加強意志力嗎...尼采( ̄y▽ ̄)╭?
我還未深入研究存在主義,
但就我從書中得到的感覺來說,存在主義的先提其實都很悲觀,
比如說,我們只能一個人死,沒有人能代替我們死亡,
或是強調人本身的不安定性,人是藉於兩個極端間的生物,
但是存在主義是希望人能夠深刻的去認識自己這樣的一個存在,
進而以本身的意志決定自己,
存在主義也許是悲觀的開頭,但卻希望能由這樣的悲觀中去超脫出來,
坦白說存在主義我不認為是一個很適合大眾的主義,
因為那似乎要很堅定的意志和決心,
超脫悲傷進而認知到自己身為人而能決定自己之走向的想法,
所以我想存在主義很容易讓人陷入悲慘的情緒之中就是因為這樣,
真的是要堅定的意志力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68.86
> -------------------------------------------------------------------------- <
作者: onlypower (黑暗之心)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Mon Feb 6 21:00:01 2006
※ 引述《newcoda (WILL)》之銘言:
: ※ 引述《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之銘言:
: 尼采是樂觀的悲劇主義者喔!
: 他先是同意了叔本華的存在主義,然後又超越了存在主義,
: 以看悲劇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
: 存在的本身不俱意義、也不俱目標,
: 對於存在者而言,存在則是一種體驗。
: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敗得失,
: 都只是悲劇裡無可避免的劇情,和觀眾的反應而已。
: 悲劇並不悲傷,
: 也許它本身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著,
: 但它只是一場戲。
: 戲對觀眾來說總是有意義的吧。
: 悲劇主義者是以一種超脫的、看戲的心態,
: 享受著悲劇帶給他們的高潮跌起、開幕閉幕。
: 也就是我們從小聽到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小小的題外話,悲劇如果依照亞裡斯多德的看法的話,悲劇具有某些滌清心靈的作用
對於亞理斯多德而言,悲劇不是一昧悲到底,而是有其衝突的高潮與悲劇的和解
在壓抑心情之後,再給予一個衝突解決的抒解管道
這某些程度上,悲劇有點像是心理治療抒發人生諸種不愉快的經驗
提高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情
不過就尼采而言,亞理斯多德的觀點比較接近日神阿波羅的觀點
即是以理想的旁觀者來旁觀悲劇的演出
尼采則強調酒神戴奧尼索司,強調一種神迷夢醉的癲狂狀態,
企圖融合入悲劇之中,與之沈浮
換言之,前者比較像清醒者,也許劇情會感動他,但是知道這是戲劇而不是真實
後者則像是瘋子,雖然知道真實與戲劇的差異,但是選擇自我迷醉於其中
在現實與悲劇的爭執中達至精神的顛峰
尼采對於人生就是類似的態度,尼采厭恨粗俗的人生、宗教、世界等等
但是又不得不生活於此,因此尼采特別強調酒神精神
他不再用理性旁觀者的觀點去善待這世界,並期待著這世界
而是站在精神的高峰,大力批判世界的現實與醜惡,
然而這精神的高峰,不是理性者的高峰,不是教徒的高峰
而是必須沈溺於現實之中,沈溺於人生悲劇中,方能體現出來的高峰
懸絕於萬物之上的高峰,對於尼采而言不過是種幻想或是苟且偷生
必須親身下降到地面上,面對世間的現實才能真正達至精神的顛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28.251
> -------------------------------------------------------------------------- <
作者: tyiauo (srfgjmgyhkftuyk)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Tue Feb 7 11:12:35 2006
※ 引述《onlypower (黑暗之心)》之銘言:
: ※ 引述《newcoda (WILL)》之銘言:
: : 尼采是樂觀的悲劇主義者喔!
: : 他先是同意了叔本華的存在主義,然後又超越了存在主義,
: : 以看悲劇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
: : 存在的本身不俱意義、也不俱目標,
: : 對於存在者而言,存在則是一種體驗。
: :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敗得失,
: : 都只是悲劇裡無可避免的劇情,和觀眾的反應而已。
: : 悲劇並不悲傷,
: : 也許它本身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著,
: : 但它只是一場戲。
: : 戲對觀眾來說總是有意義的吧。
: : 悲劇主義者是以一種超脫的、看戲的心態,
: : 享受著悲劇帶給他們的高潮跌起、開幕閉幕。
: : 也就是我們從小聽到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小小的題外話,悲劇如果依照亞裡斯多德的看法的話,悲劇具有某些滌清心靈的作用
: 對於亞理斯多德而言,悲劇不是一昧悲到底,而是有其衝突的高潮與悲劇的和解
: 在壓抑心情之後,再給予一個衝突解決的抒解管道
: 這某些程度上,悲劇有點像是心理治療抒發人生諸種不愉快的經驗
: 提高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情
: 不過就尼采而言,亞理斯多德的觀點比較接近日神阿波羅的觀點
: 即是以理想的旁觀者來旁觀悲劇的演出
: 尼采則強調酒神戴奧尼索司,強調一種神迷夢醉的癲狂狀態,
: 企圖融合入悲劇之中,與之沈浮
: 換言之,前者比較像清醒者,也許劇情會感動他,但是知道這是戲劇而不是真實
: 後者則像是瘋子,雖然知道真實與戲劇的差異,但是選擇自我迷醉於其中
: 在現實與悲劇的爭執中達至精神的顛峰
: 尼采對於人生就是類似的態度,尼采厭恨粗俗的人生、宗教、世界等等
: 但是又不得不生活於此,因此尼采特別強調酒神精神
: 他不再用理性旁觀者的觀點去善待這世界,並期待著這世界
: 而是站在精神的高峰,大力批判世界的現實與醜惡,
: 然而這精神的高峰,不是理性者的高峰,不是教徒的高峰
: 而是必須沈溺於現實之中,沈溺於人生悲劇中,方能體現出來的高峰
: 懸絕於萬物之上的高峰,對於尼采而言不過是種幻想或是苟且偷生
: 必須親身下降到地面上,面對世間的現實才能真正達至精神的顛峰
講得好
不過再怎麼反覆思變還是不能更改尼采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的事實
所有抱持存在主義的人應該不希望承認自己是悲觀的吧
他們會告訴旁人說:那是一種勇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26.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