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熱騰騰的新書啦~ 感謝商周出版社。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的作者自序。
.
PS: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會有見面會或簽書會等活動,但大家還是可以買書來晴康找我簽名喔。
.
【邀請自然醫學醫師進駐你的家】自序
.
提起「健康」,許多人第一個念頭聯想到的就是不生病;因此,只要離醫院和醫師越遠,彷彿就等於自己是處於健康的狀態。然而,如果不想進出醫院,那麼就不得不重談「預防勝於治療」的老話;或者要請問,各位讀者是否真的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保健養生、追求身心靈平衡的生活態度呢?
.
在台灣,只要提到自然醫學,似乎就聯想到健康食品;或是「中醫+營養學=自然醫學」的概念,這讓我感到相當的遺憾與無奈。自然醫學的領域是何其豐富淵博,但是台灣民眾接觸到的資訊實在是太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近年來每年編列給國家輔助與另類醫療中心(NCCAM)的研究預算,都在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顯示出美國對主流醫學以外療法的重視性。而正統自然醫學目前在台灣推廣的難度,就好比台灣要加入WHO一樣,如此艱辛與尷尬的處境,更是令我感慨萬千。
.
因此,作者在下我——Dr. Wang能做的,就是從多年臨床與學術經驗中擷取最精華、又能落實於生活中的部分,彙整成這一本書,希望帶書回家的讀者能夠像聘請一位私人專屬的自然醫學醫師一樣,時時刻刻常保對健康的想望與自我提醒——其實,這和自然醫學的論點是非常相契的,因為雖然身為一個自然醫學醫師,但我始終相信,真正的健康或治療並不是只存在於「醫院」的活動,而是讀者或病人是否能從生活中真正貼近自然醫學,進而常保健康。
.
於是,我把本書的核心設定在「自然醫學居家保健DIY」——尤其是「居家性」。乍看之下主題雖簡單明瞭,但是在實際上,搜尋資料跟寫作的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因為自然醫學博大精深(廣義的自然醫學是「非西醫的任何處方或療法」都可納入之),而且近年台灣陸續可見許多自然療法相關的書籍,內容大多過於廣博又精深,讓人不知從何讀起,更別提到在生活中落實的可行性。因此,寫這本書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不外乎如何篩選出實用、又方便居家施行的療法,過於複雜或是材料難覓、在施行上較困難的藥草或食療,在這邊只好遺珠了,目的就是不希望本書為了周全而失焦,反而讓讀者更難貼近自然醫學。
.
而本書除了提供人人都可在家嘗試的簡易保健良方外,也搭配了自然醫學的入門介紹,以及自然醫學相關的原理、哲學與思考。其中我分享最多的不外自然醫學最特別且獨有的臨床經驗——「好轉反應」現象,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建立正確的自然醫學知識來保護與幫助自己。
.
以一個自然醫學醫師的角度來看,我只是很單純地希望透過這一本書能讓自然醫學從醫院走進你我的家中,讓讀者在最自然並且經濟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做基本的居家保健處理。另外,我也在在考慮到中文讀者的閱讀便利性,捨棄外文書以症狀英文字母的排列法,改以療法的分類直接帶領大家認識自然醫學;文筆上也力求輕鬆易懂,因為,我認為專業並非建立在艱澀難懂的文字之上,也不需要把生理學課本裡的內容照本宣科地抄寫過來。寶貴的專業知識可以透過輕鬆的方式來學習,而最終的目的仍是希望讀者能真正吸收、了解,並且樂於接近自然醫學。
.
承蒙商周出版社藍萍姊的抬愛,讓我有機會可以推出自己的第一本談自然醫學的書給全世界的華人。當然,變化萬千的當下,無論醫學與科技的新知都是瞬息萬變,今天獲得肯定、認同的情報,到了明天就未必仍是王道;更何況在自然醫學的領域,每個好的醫師皆各有所長,在臨床上的經驗跟洞見可能不一定全然相同,但卻都是獨特且尊貴的。
.
由於我本身在醫界還算後輩,雖分享了在當下個人認為最切確的自然醫學資訊與個人臨床經驗,但是也非常歡迎對自然醫學有興趣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切磋研究、成長,讓自然醫學能夠更發揚光大。
.
最後,我必須提醒各位讀者,本書所提供的檢測和保健之道,並不能完全取代主流醫學,當你有所急症或其他應該看醫生的情況,還是要乖乖上醫院報到喔!
.
感謝
.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要特別的感謝以下幾位:
.
感謝美國國寶級自然醫學醫師、巴士底爾(Bastyr)大學創校校長Dr. Joseph Pizzorno對我的期許與厚愛。
.
感謝我在CCNM所有的老師們所提供的教材與資料。
.
感謝我在CCNM的同學以及好友Dr. Irene Karatzas, N.D.、Dr. Eva Kresz, N.D.、Dr. David Shih, N.D.(石佳弘醫師),還有來自橋港大學的學妹Dr. Hsin-Ping Tsai, N.D.(蔡昕玶醫師),幫助我在資料上的搜尋與完整。
.
特別要感謝的是李德初醫師、游敬倫醫師與石佳弘醫師百忙中還幫本書監修,讓書中的內容更加的完善與完整。感謝幫我寫推薦序的李德初醫師、游敬倫醫師、黃如玉醫師、歐忠儒博士,和推薦本書的江守山醫師以及連永祥中醫師。
.
還要感謝藝人朋友—邰智源的推薦,謝謝邰哥從我讀高中時一直以來給我如兄長般的的支持。
.
同時也要感謝我的病人們,給我寶貴的臨床經驗。
.
感謝名作家貓眼娜娜,在寫書的過程中給我中文修飾用詞上面的幫助,讓這本書更容易閱讀。
.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在自然醫學之路上面的支持。
.
這本書的完成,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的力量,因此,這是一本屬於大家的健康書,感謝大家。
.
王永憲
加拿大自然醫學醫師、美國自然醫學會認證醫師
晴康身心靈中心執行長,幻宇宙心流—量子轉化創始人
.
備註:基於台灣法規的關係,王博士現在並沒有在台灣從事任何自然醫學相關的看診與諮詢。基於對自我成長的要求與追尋,王博士目前提供的是能量相關的「量子深層意識轉化」身心靈服務。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追蹤臉書粉專與社群,謝謝。
.
.
#自然醫學DIY
#商周出版
.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870?sloc=main
.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9655
.
誠品網路書店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8562682065677007
.
金石堂
.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150513363?zone=book&lid=book_class3_gfg&actid=WISE
量子醫學之父 在 段兮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我自己一點都不浪漫的碎碎念。)
最近在寫一篇學校論文,從性別認同議題延伸至時尚史的開枝散葉:雄性霸權,父權主義,厭女暴力,極端思想盛行的年代不過幾十年之前。這些思想下壓榨的不僅是女性本身,還包括被認定不具足夠雄性特質的男性。與其說厭女,不如說是厭一切刻板印象中的陰性特質。不過我今天並不是想高談提倡女權的闊論或數落歷史來龍去脈的是非,而是想談談「思想」這件事本身。
我想說的是這個社會總愛沾沾自喜的從片面歷史反向例證自身進步的這項惡習。注意,這裡說的片面是指科技、醫學、機械,而非文學、哲學、教育,等。人類的進步到底是基於何種標準,科學或是哲學,我時常在思考。我們的思想是真的進步了,還是被迫形成了進步的假象?
人類之所以能在殘暴野蠻的禽獸中脫穎而出,乃為主宰,歸功於其自卑天性延伸出的傲慢。人類傲慢的習性體現於將生命類成三六九等,忽視自身的天性並強調人性的高尚性,更甚,在歷史的進步之中試圖將我們羞恥的獸性美化、正統—— ——一切都可看作是語言的功勞。這是對神性的崇拜,嚮往,癡迷,人類史浩浩湯湯的幾百萬年間從未有幸逃過神學的統治。這世界所有信徒都是神的共產黨員。有了語言以後,就學會用堆砌的文字遊戲達到一種討好的作用,討好誰呢,討好的是人類自大而懦弱的天性。
說到這裡扯的有些遠題,不過回到「思想」的核心,語言、文字、修辭、文體,不都是思想輪廓的外衣嗎?(這裡的輪廓為動詞。)
思想與語言本身是不可被分割的。要說是語言構築了思想,或是思想創生了語言,就好似雞生蛋,蛋生雞,何以證得。不過可證的是,同一件事,思想角度輕微的歪斜便可能創造出永恆偏遠的交叉線的事實。
或許有人曾經假設在某個人類史的交叉點之中,一切思想皆是平等而無思邪的,於是編寫出了聖經的創世紀,不過最終人類是敗給了慾望(後面會寫到,從我初次讀聖經到後來,我從不認爲這慾望是件羞恥甚至罪惡之事,反之,我認為這慾望是人類對於獨立思想最初的革命),吃食了禁果,又是被神貶落地面與萬獸同居。你瞧,人類多善用語言去故事,自己給自己合理,自己給自己因果,連描述自身的墮落都要無形的建立在貶低其他物種以證自己的獨特性之上,傲慢而不自知。
然而思想是這樣的,吞噬與被吞噬,時常錯誤的被平行移轉成害與被害的概念,如同男女交合之事,社會(儘管提倡男女平權,這權字本身就忽略掉了許多權以外的思想)是淺移默化的認定女人為被動方,被侵略方,一種受詞,受物。然而當我們換念一想,吞噬作接受方,被吞噬作奉予方,此時陰道裡的陰莖就在整個抽象意義上的主詞被插的完全裡外翻轉了。思想多偉大。
所以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們是如何輕易的被思想與文字玩弄於股掌之間,因為人類的惰性與傲慢,刻意忽視了那些生命的本質,人性的缺失,從而轉向外在的進步,宇宙,地質,科學,科技。當我們停止思考,停止質疑,停止反抗,思想便會被固化,當一整個社會的思想都被綑綁,這何嘗不是一種時代型,甚至思想型的邪教?
技術取代了思考,知識取代了思想。
我一直認為生活的生是生命之生,活為存活之活,是生命在存活,我們卻往往只是活過生命。「思想」這個概念一向是我嘗試理解卻無法理解的,好比量子力學,一切都是觀測者效應,沒有觀察者,宇宙便不復存在;生命且是,思想且是,我們若是不去意識它,又要怎麼證明它的存在?怎麼反證它的不存在?
或許神給人降下的天罰便是讓那些思想者永恆的困縛於生命的苦痛之中。若創世紀為真,則思想便是那禁果,一旦動了念想,便將永世與世界和傳統為敵;反之,那些無思想者快樂的活在伊甸園,在無知的嫩草上奔跑,享受永生:永生的思想如固湯,永生的傲慢,永生的受支配,永生的不知為知之,永生的圓滿而甘願。轉念一想,反倒不知這是否為上帝反高潮式的一種仁慈了。
你瞧,思想多可怕,思想多偉大。
量子醫學之父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舊作選篇(之39)
天堂門與地獄門
(日前重刊舊作《世間再無蔡元培》。現時北京大學仍然設有「元培學院」紀念蔡元培。但有沒有傳承蔡元培精神呢?話說2018年3月22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沉簡,發表一篇題為《挺直脊樑拒做犬儒》的文章,開頭寫道:「戊戌變法、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年,我們紀念蔡元培校長。在中國近代史上,元培先生當之無愧是現代教育之父。他留給我們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是北大的精神火炬。蔡校長在人們的印象裏總是一個謙謙君子式的思想領袖。其實蔡校長的另外一個側面同樣是萬世師表,那就是一個挺直脊梁、拒絕做犬儒的男子漢。」。文章說,「自由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骨氣的人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換來的」。歷史上「有脊樑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軟骨頭甚至為虎作倀」,「多少人是精明地昧著良心、為自保而誣陷同事、為加官進爵而落井下石」。現在,「高級知識份子裡的無恥之徒絲毫不比普羅大眾少」,「我們沒有科學、人文社科大師的第一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性地培養精明乖巧的撒謊者,而不是真理的捍衛者:這和知識無關,和人格有關。」文章迅速被刪,學院的公眾號被關閉,李沉簡和北大資料研究院院長鄂維南,北大元培學院負責通識的副院長張旭東三人名教師辭職,校方逐一要求學生刪除已轉發的文章。
2018年3月29日和30日,我寫了兩篇關於李沉簡的文章。現重刊如下。)
造福與造孽
「在這種千年嚴酷的條件下,人們甚至被剝奪了保持沉默的權利,而被強迫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北大三君子之一的李沉簡在他的文章中婉轉講出了辭職原委,就是為了拒絕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從一個沒有說真話自由的時代,進入一個沒有不說假話自由的時代,是三君子辭職的警號。
李沉簡以在美國已擔任醫學院講座教授的地位,2012年被中共的「千人計劃」延招回國任北大教授,他顯然沒想到政治現實會變成這樣。網上讀到他2017年12月寫的一篇較長的文章,深入談到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文精神。
文章講20年前,他和妻子徐楊充滿享受地翻譯物理學家費曼的書。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1988年)是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他們享受翻譯,是因為費曼著作大都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李沉簡說他和妻子帶著費曼的書旅行,走到哪裡翻譯到哪裡。在遊歷意大利佛羅倫薩這個文藝復興古城時,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靜靜地俯瞰全城。他拿出書來打算翻譯幾段,誰知一看就停不下來,於是整個下午,譯出了全篇文章,通身愉悅:「夕陽、佛羅倫薩、大衛像、費曼,大概世間不會有太多更讓人激動/有幾近宗教神聖感的瞬間了。」
所講的是書的最後一篇,費曼的一個演講。
費曼說,他年輕時認為科學會有利於每個人。科學顯然很有用,也很有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參與了原子彈的製造工作。科學的發展導致原子彈的產生:它代表著對人類的毀滅。戰後,他對原子彈憂心忡忡,既不知未來會怎樣,更不敢肯定人類一定會延存。自然地就想到:「科學是不是包含着邪惡的成分?」「當我們看到科學也可以帶來災難時,那麼我如此熱愛,並且畢生孜孜為之的科學事業的價值究竟何在?」
他為這問題苦苦求索,直至在夏威夷的一個佛寺,主持跟遊客講佛學,最後送上臨別贈言,這贈言是佛經中的一句箴語:「每個人都掌握著一把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也同樣能打開地獄之門。」
科學是這樣的鑰匙,它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其實,任何學問、知識、技能也如此。權力就更是這樣。有些人從政,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可以為所服務的人群造福,甚至說相信天堂留了一個位置給她;但當被權力欲所驅使,不斷說謊時,造福變成造孽,他(她)手中的鑰匙(權力)不是開啟天堂之門,而是為人群帶來煉獄。
馬克思主義提出把民眾帶往人間天堂的理想,1924年徐志摩遊蘇後寫道:「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卻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類泅得過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們決定先實現那血海。」造福終變成造孽。
鑰匙每個人都有:知識、科學、技能、權力,都可以開啟天堂之門,但同樣能打造地獄。怎麼分辨天堂與地獄呢?
科學的價值
李沉簡2017年底發表的文章,前有引言:「作為科學家,我們知道偉大的進展都源於承認無知,源于思想的自由」。文中引述費曼的演講《科學的價值》。
科學價值的第一點,是科學知識使人們能製造許多產品、做許多事業。科學知識給予人們能力去行善,也可以作惡,它本身並沒有附帶着使用說明。鑰匙顯然是有價值的,否則分辨出天堂之門或地獄之門也無法開啟。
科學價值的第二點,是提供智慧與思辨的享受。這種享受一些人可以從閱讀、學習、思考中得到,而另一些人則要從深入研究中方能滿足。
科學價值的第三點,是它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概念。科學給了我們一幅圖畫——天宇中一個巨大的球在旋轉;在它的表面,人們被神奇的引力吸住,並附著它在旋轉。
科學最重要的價值,是科學家們成天經歷着無知、疑惑、不確定。當科學家不知道答案時,他是無知的;當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測時,他是不確定的;即便他滿有把握時,他也會永遠留下質疑的餘地。承認自己的無知,留下質疑的餘地,這兩者對於人類社會的任何發展都必不可少。
這是理性時代的觀念:沒有一種東西是絕對確定的。正因為相信沒有一個人絕對懂得如何管理政府,我們才要有民主制度來保證新的想法可以帶來發展、被嘗試運用、並在必要時被拋棄;更新的想法又可以再被嘗試。這是—種從嘗試到糾正偏差錯誤的系統方法。在18 世紀末,科學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在那時,關注社會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對各種可能性持開明態度便帶來機會;質疑和討論是探索未知的關鍵,如果我們想解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那我們就必須接受質疑和討論。
倘若我們自以為對眾多問題都已有了明白的答案,我們一定會犯錯。如果我們壓制批評,不許討論,大聲宣稱「看哪,同胞們,這便是正確的答案,人類得救啦!」我們必然會把人類限制在權威的桎梏和現有想像力之中。這種錯誤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費曼說,作為科學家,我們知道偉大的進展都源於承認無知,源於思想的自由。宣揚思想自由的價值,教育人們不要懼怕質疑而應該歡迎它、討論它,而且毫不妥協地堅持必須擁有這種自由。
一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二戰後在美國一所學校當校長,他給每一個新來的教師都寫這樣一封信:我曾親眼目睹最慘烈的悲劇: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婦女由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兒童由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專業本領落在無人性者的手裡,就是人類社會之敵。
堅持質疑和思想自由,是人類文明得以進步的最根本的科學價值。害怕和拒絕質疑,則不論一個人持有的是多麼萬能的鑰匙,開啟的也只會是地獄之門。
量子醫學之父 在 量子醫學產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量子醫學之父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aniaque也提到: 標題: [新聞] 領亡妻錢辦喪事父挨兒告判刑定讞: 時間: Sat Mar 6 06:33:45 2021 : : 備註請放最後 ... ... <看更多>
量子醫學之父 在 量子醫學產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量子醫學之父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aniaque也提到: 標題: [新聞] 領亡妻錢辦喪事父挨兒告判刑定讞: 時間: Sat Mar 6 06:33:45 2021 : : 備註請放最後 ... ... <看更多>
量子醫學之父 在 量子纏繞與遠距療癒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爾本雖然用頻率療法治好了很多人的疾病,也發了財,但終其一生,都無法被當時的醫學界所接受,後來因為量子力學取得了科學界領導的地位,才使得爾本的醫理終於敗部復活,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