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美國FDA近20年首次批准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https://bit.ly/3z4ZmXX
一覺醒來,世界發生了什麼:
1. 美國藥監局(FDA)自2003年以來首次批准了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即Biogen公司研發的阿杜卡努單抗(Aducanumab)。此舉受到許多患者、慈善機構及治療該病倡導者的歡迎。不過由於該藥有效性的實驗結果存在爭議,FDA此舉也招來批評。
2. 加拿大警方指,安大略省倫敦市一個穆斯林家庭週日在街上遭到「有預謀的」貨車襲擊,四名家庭成員死亡,唯一倖存的九歲男童身受重傷,無生命危險。警方認為這是一起蓄意仇恨犯罪案。嫌犯為20歲加拿大男子內森·威爾特曼(Nathanial Veltman)。
3. 上海市警方通報,楊浦區邯鄲路某大學昨日下午發生一宗持刀傷人案,襲擊者是該校一名姜姓男教師(39歲);被害人是其男同事王某(49歲),已死亡。警方稱,姜姓男子已被刑事拘留,他供認因工作關係對被害人懷恨在心。內地網上消息指,事發地為復旦大學數學學院,襲擊者為該學院副教授姜文華,遇害人是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
4. 布達佩斯近萬民眾週六上街抗議後,匈牙利政府對於中國復旦大學計劃在布達佩斯設立分校問題態度軟化。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的幕僚長古亞斯(Gergely Gulyas)週日晚對傳媒表示,該計劃仍未進入規劃階段,一旦規劃成形,最快會在2023年交由全民公投決定。
5.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將審查中國在日本多間大學設立的孔子學院,要求這些學院披露管理制度、資金來源等信息。
6. 巴基斯坦南部週一發生列車相撞事故,造成至少40人死亡,逾百人受傷。當地官員描述事故稱,先是一輛列車脱軌,車廂倒在另一條鐵軌上,不久第二輛載客列車迎頭撞上且翻車。
7. 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簽署俄羅斯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法案。克林姆林宮發表聲明指,美國退出該條約大大破壞了條約簽署國之間的利益平衡,因此俄方被迫退出條約。
8. 據Now新聞台報導,香港警方國安處週日拘捕兩人,指他們涉嫌串謀刊發、發布、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案件將於週二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庭。
============================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早報 #晚報 #WhatsNews
金克林姆茲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巴黎「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eres --
克林姆與分離派特展『Klimt : voyage at the heart of the Vienna Secession』記錄之二:
愛黛兒肖像一號與二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I』
奧匈帝國曾是歐洲列強,雖說存在時間不過51年。首都之一的維也納亦為當時歐洲藝術與文化中心,甚至比巴黎更加前衛進步,畫中人物愛黛兒Adele Bloch-Bauer (1881-1925)便是在這個雄偉帝國瓦解之前,見證了最後的繁華光景,活躍於上流社會的沙龍女主人。
她知性、美麗、優雅、高貴、聰明絕頂又兼具幾分清冷,遇上才華洋溢、野性奔放(說白了就是風流浪蕩,花名冊族繁不及備載)的分離派領導者Klimt,兩人之間的暗流洶湧,情愛慾念造就了澄燦如金,尊貴耀眼的曠世鉅作。當然,Klimt身邊始終有無數情人前仆後繼而來,熱鬧得很。
1907年,克林姆(1862-1918)以燦爛耀眼的金箔銀片為愛黛兒創作出著名的『愛黛兒肖像一號』 (Adele Bloch-Bauer I),在當時奢靡頹廢的維也納上流社會引起一陣旋風,諸多貴婦爭相邀請克林姆為其繪製肖像。五年之後,克林姆完成愛黛兒的第二幅肖像『愛黛兒肖像二號』,而她也是唯一擁有兩幅克林姆所繪肖像畫的女性。
不同於肖像一號的華麗風格,克林姆此時已改變畫風,不再使用金銀素材,而轉向精巧微妙的色彩運用,例如粉紫、珊瑚紅、鮭魚紅、嫩黃色等。
『愛黛兒肖像二號』強調主人翁愛黛兒在維也納社交圈中的崇高地位:人物呈現高大外型, 幾乎充滿整幅畫作;位於畫面中央的臉龐並未透漏太多情緒,彷彿以無謂睥睨之姿直視觀者;華美衣飾亦顯示富裕品味,背景則是受印象派影響並隱喻一戰, 而裝飾著接近幾何形狀,妍彩美麗如珠寶般的花草。
愛黛兒去世之後, 深愛她的丈夫將她的肖像畫懸掛在家中以茲懷念,但1938年遇上納粹入侵時,因猶太人身分倉促逃亡,幾乎所有藝術收藏便落入一向強取豪奪硬是附庸故作風雅的納粹手中,其中當然包括肖像一號與二號。直到2006年,愛黛兒的姪女Maria Altmann打贏了官司,才讓這些作品回歸原主,這段故事數年前也已拍成電影"名畫的控訴"上映。
肖像一號與二號後來於2006年以高價售出, 前者拍賣金額為1.35億美金,後者為8800萬美金。這兩位屬於愛黛兒不同時期的嬌嬈風姿現在都被安放在紐約。
華美的她如今落腳於中央公園東側的新藝廊(Neue Galerie)。
2012年適逢Klimt 150歲冥誕,初夏時分,第五大道綠蔭正迷人,信步街道之際,我曾經就這麼不經意地栽進了滿身光華的Adele Bloch-Bauer那誘人雙眸與性感紅唇之中。
粉彩的她則於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由藏家出借給MoMA公開展出。
在那短暫兩年時光,這兩幅肖像之間南北相隔僅33條街,說起來也不過是半小時閒逸散步的距離而已。當時一天之內可以同時見到兩位截然不同的愛黛兒還真是幸福,是以那陣子每到紐約,這便是既定行程了。
從世紀末頹美維也納至摩登時尚曼哈頓,其中百年已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這兩幅肖像畫承載的故事來自世界史上猶太人最沉重的傷痛,終結於最早落實共和自由的國度。世事變化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又出乎意料,誰也料想不到百年之後兩幅畫作的歸屬。愛黛兒肖像們最後還是離開了將她強取豪奪據為己有,曾淪為納粹附庸的祖國啊…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8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轉貼》
金克林姆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天的夢想驛站》CNN冷戰紀錄片:冷戰和緩
【朝鮮發展核導彈目的 是借鏡中國經驗 以核武取得與列強平起平坐地位 確保金氏王朝不會遭到推翻 此主軸從金日成即確定.金正日開始落實 但朝鮮核武問題 與當年美蘇對峙及中國發展核武截然不同 大國博弈較為節制 也知道最終要坐上談判桌 1975年前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即與美國簽署“共同開發太空”化解危機 朝鮮核武問題甚難複製此經驗】
1969年的美國,迎接新元首,也準備開啟美蘇冷戰的新轉折,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當尼克森就任時,包括傳統智庫,所有媒體,和那些自稱知識分子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戰分子,」季辛吉。
橫亙在尼克森面前的第一要務,是如何讓美國從越戰泥淖中,全身而退,「尼克森和季辛吉知道,戰爭對我們的社會意味著什麼,那些爭論,困擾,財政支出,人員傷亡,不僅對美國,對越南和其他國家都是災難,」季辛吉助理溫斯頓羅德。
因為民間反戰聲浪高張,尼克森若能成功讓美軍撤退,有助於他一上任就能鞏固民調,「所以今晚,我要對你們,美國"沉默的大多數"人說,我懇請你們支持,我謹以我的總統競選做為承諾,承諾我們將以和平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我已經擬了一分行動計畫來確保我的承諾,從你們這得到的支持越多,這個承諾就會越快兌現,我們的分歧越多,敵人就會遠離談判桌,」時任美國總統(1969年11月3日)尼克森。
「尼克森很自信,對於越戰最大的反對,來自於徵兵和死傷,而非美國在越南的地位,美國不會在乎是否轟炸河內,他們所厭惡的是美國青年,被迫應召入伍,被送往越南,戰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諾頓哈普林。
此時的蘇聯,正進入布里茲涅夫領導的時代,軍事力量強,核武器數量甚至超越美國,但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陷入停滯,「布里茲涅夫在很多方面是坦誠的,他歷經整場衛國戰爭,所以他懷抱強烈的責任感,要盡最大努力來避免戰爭,」布里茲涅夫顧問喬治阿巴托夫。
美中破冰,被視為冷戰時期,尼克森和季辛吉聯手的重大成就之一,他們藉由非正式管道不斷尋求破口,讓蘇聯領導人大為光火。
1972年3月,北越向南越發起新一輪攻勢,尼克森回敬以更大規模的空襲。
此時正值美蘇高峰會前,尼克森轟炸蘇聯盟友北越,莫斯科談是不談。
事實證明,尼克森是對的,1972年5月22日,他成為第一位造訪克林姆林宮的,美國現任總統,峰會也成功達成限制進攻性,和防禦性核武器的協議,奠定了冷戰緩和政策的基礎,「上周五,我們在莫斯科開啟了第一幕,以終結1945年以來的敵對時代,我們向新時代跨出了第一步,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個核大國,將相互克制,限制軍備,有了這一步,兩國的安全都將得以加強,我們已開始調查那些多餘的,危險的,劇增的核武器,整整一個時代,美蘇兩國的關係竟依託於他們之上,通過消除畏懼的根源,我們已經開始消除雙方的畏懼,這不僅是為了美蘇兩國,更是為了全人類,」尼克森國會演說(1972/6/1)。
尼克森從莫斯科返美的兩周後,水門案爆發,競選連任小組內的五名成員被捕,深陷醜聞的尼克森忙得焦頭爛額,而此時的季辛吉也周旋於,和北越的多輪談判。
但即便越南和談最終挫敗,仍無損於尼克森的聲望,他輕而易舉地贏得了連任,還再次下令轟炸北越。
當河內和海防血淚撐過了戰爭史上,耗時最久的轟炸,南北越終於點頭答應,季辛吉為他們擬的和約,美國順利從越南撤軍,西貢政權得以保留,但北越可以在南越駐軍,「尼克森稱之為"光榮的和平",季辛吉在玩三角戀,以促成緩和政策,越南只是緩和政策的一顆棋子,這是我個人的分析,然而,不幸的是,這對南越人民來說,並不是好的結局,」南越情報處Nha Duc Hoang。
1975年8月1號,布里茲涅夫抵達赫爾辛基,包括美蘇及幾乎所有歐洲國家,共同簽署了這項,關於國際安全與合作的協議,自此,美蘇以太空合作,取代了冷戰中經年的對峙,緩和政策,讓美蘇火箭得以共存,不再為戰爭所用。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