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中提到
「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中提到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整本金剛經都在圍繞著一個概念
佛不是佛,他只是名佛(叫做佛)
菩薩不是菩薩,他只是叫做菩薩
連眾生也不是眾生,他只是叫做眾生
經末流芳百世的四句偈,
有些人會誤解為黃樑一夢,
但更需留意的是借假修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I’m not the mind, I’m not the body.
I’m not the mind, I’m not the body.
我們只是透過目前的這個角色,
目前的這個劇情,去探究與理解,
並發掘每個人身上都有的神性與佛性,
自然,魔也不是魔,而是名魔。
再次深入經藏,更能體會智慧如海,
簡單的提醒,希望能幫到大家。
#Annababy療癒系統
#Annababy諮詢說明:https://goo.gl/6HesZs
#LINE@:http://line.me/ti/p/%40whw5915b
#IG:annababysys
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 Starry Starry Tearo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幾天心緒有點不寧,望望書架,找出會考時已經倒背如流,如今卻忘記得七七八八的金剛經,重讀數遍。
小時候讀佛學,只懂囫圇吞棗,一切依書直背,根本不明所以。年歲大了,痛苦無奈的事多了,回想一下,才開始領略到點點深意。
正如年齡長了,才慢慢懂得欣賞,苦澀難當的日本抹茶一樣。日本茶道,強調的是一期一會,靜心地欣賞當下。我沒有精緻的日式茶具,也不懂繁瑣的茶道禮節,只有一隻花樣清秀的南部急須茶壺,和簡單的茶杯。
將它們都擺出來,喝著苦澀的抹茶,清靜一下心靈。慢慢再看經文一遍,讀到最後饒有詩意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由得掩卷嘆息。
是的,我知道,所有眼看得見的,手摸得到的,耳聽得見的,全部全部都是幻象。是的,我也知道,所有發生過的,所有未發生的,終究都只會成為泡影。我更加知道,就連我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思緒,自己的回憶,亦只如日出前的露水般,一閃即逝。但我就是捨不得,明知一切都只是幻覺,就是捨不得啊。
就如每晚臨睡前,都盼望著一個現實不會發生的好夢。明知道是虛假的,又如何?能貪歡一餉,都好過從來沒有。
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恆。
盼望之念一起,已經自知破不了我執,脫不了輪迴。一切要重新來過,實在太痛苦,能夠解脫就不用再重播人生。但同時也要放下所有人。又是,捨不得。
一念既已放下。便自在。
我甚麼道理都知道,卻甚麼念頭都放不下。這種執迷不悔的紅塵痴人,真不知佛佗要怎樣辦,才能渡我到彼岸。
我該是渴望了緣,還是了願?
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 彭樹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些日子到池上採訪蔣勳老師的報導,昨日見報。
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金剛經》的切身體悟,經驗十分珍貴。請見內文採訪後記。
我問同行的樂融,你覺得這件事是要告訴我什麼?
他說,《金剛經》再唸八遍吧!
我開懷大笑,說得真好!
............................................................................
山水相照,蔣勳的池上心境
採訪 ∕ 彭樹君
攝影∕ 莊瓊花
蔣勳說,走遍天涯海角,他總是記得島嶼東岸那樣的海和那樣的山。
年輕的時候,他常常揹著一只背包,遊走於東部海岸。然後,他去了巴黎,去了紐約,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人生走過風華,也走過空寂,看過所有的美景,也看過所有的榮枯,而今,從心所欲的他回到台東池上,寫作、畫畫、散步、讀經,以最少的物質需要過著最簡單的生活。他說,在這裡,他找到自然的秩序,也找到自己內在呼吸的秩序。
.
*
.
「四時這樣輪替,萬物並育,天地真的無私,天地也不仁,不會為任何生命驚叫留連。我走在池上田壟間,知道不應該有多餘的眷戀牽掛。 」
.
三年前,台灣好基金會邀請蔣勳擔任池上藝術村的首位駐村藝術家,他即在2014年10月長駐池上至今。走進蔣勳在池上的家,只見小小的客廳裡一張舊桌子,幾把舊椅子,一角有個陳舊的佛案,不禁令人驚訝美學大師的室內陳設竟是如此簡樸。隔璧是他作畫的畫室,那就更簡單了,除了畫作與顏料,可說四壁蕭然。而他笑說,自己其實只是回到了小時候的家而已。
這屋子原是大埔村的舊教師宿舍,紅色磚牆,黑瓦平房,還帶著院子,他一見這屋子,就覺得熟悉且親切,因為他童年的家就是這樣,彷彿他曾離開了,他又回來了。「我想到《金剛經》說的『還至本處』,原來找來找去,最終還是回到最初,回來做真正的自己。」
做真正的自己,面對自己的本來面目。蔣勳在池上生活一切從簡,沒有電視,不看報紙,沒有社交應酬,卻也因為如此簡單,他的心靈層面才能無比豐富。
他日日清晨在大波池畔散步,看著池裡荷花的開落;他日日走過一望無際的稻田,看著農家如何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他日日作畫,從秋收畫到燒田,在土地表象的生滅中領悟了色相與空幻的關係,色相成空,空又生出色相。在他完成大幅畫作〈野燒〉之後,他如此寫著:
「收割以後,土地上殘留著刺刺的稻梗。不多久,田野裡燒起大火,火勢沿著稻梗蔓延。濃煙衝上天空,噼噼啪啪,四處是嗆烈氣味。火燄熄滅,煙隨風散去,田裡剩下焦黑墨痕,粗獷沉鬱,是大地上令人震撼的書法。晚雲絢爛,在天空灑成金紅赭紫,大風吹過,色相、墨痕,都成過眼雲煙,只是觀想者的執著嗎?」
大地無言,卻說盡了成住壞空。池上的稻田不只有金黃的美,還有焦黑的壯烈,就像人生不只有繁華,還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無所有。走過池上的四季,蔣勳的心境更澄徹空明了。
.
*
.
「池上秧田寬闊平坦,淺水映著雲天。
田土如心境,不寬闊,不平坦,擠滿忌妒怨怒,很難長出新生命吧。」
.
2010年12月,在忙完一場畫展之後,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蔣勳動了心臟手術,那當然是一場生死邊緣的劫難,必然令人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體悟。也因此在閱讀他的上一本書《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時,讀者如我常有一種彷彿從體內某處泉湧而出的顫慄,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也是一種心悅誠服的共鳴。那字裡行間的透徹與了悟,一如他在清邁無夢寺看見的那位披著絳紅色衣袍、直走進林木深處的僧人,「彷彿把光影搖曳的繁華都留在身後了」。
然而來到池上,當我看見蔣勳與他所生活的環境如何緊密連結,才發現他並非過著不問世事的隱士生活,而是以一種謙遜的方式,將自己縱身投入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就像這回他在台東美術館開畫展,同時也在池上一些他常去的店家牆面掛上他的畫作與詩作,做為一種呼應,這些店家包括池上書店、吉本肉圓、保庇素食店、曬穀場手作坊、田味家、多力米穀倉和走走池上,它們所串連起來的路線,就是蔣勳在池上的日常生活動線。
蔣勳也在勤懇勞動的農人身上,看見樂天知命,樸拙寬厚。他說,住進池上之後,他更貼近自然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什麼時候驚蟄,什麼時候雨水,什麼時候芒種,什麼時候霜降,也才懂得,「原來抽象而有一點文人詩意的節氣名稱,其實或許是農民數千年口耳相傳的土地和季節的具體真實記憶。」
他謙虛地說,也因此,來到池上,他覺察到自己過去難以發現的知識份子的傲慢,原以為在寫完《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之後,生命有些明白了,池上的生活卻讓他知道,還有落實在土地中的修行,那種彎腰的謙卑,讓他看見,原來更不容易的是在平凡中做人。於是,他終於懂得金剛經裡所說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那一層層境界的「實無所行」。
.
*
.
「大山篤定,流雲自來自去,彷彿天長地久。
山水自然,才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
.
長駐池上一年半的時間,蔣勳完成了《池上日記》與《池上印象》兩本書,近日已於有鹿文化出版。前者是蔣勳在這裡的生活記憶,關於土地、天空、海洋、植物、人物、動物,關於他的種種思索,種種情懷與感想,書中攝影也出自他手,與文字兩相對照;後者則是他的畫冊,一共收錄29幅作品,他畫山、海、花、田,也畫貓與人。他說來到池上,面對縱谷平原,每天觀望廣大無遮蔽的田野,很自然地就想在大幅畫布上作畫。除了出版成書之外,這29幅畫作目前同時正在台東美術館展出。
在畫展現場,兩件大幅作品「野燒」與「雲淡風輕」各據兩方,彷彿二元沉默的對話,然而那其實來自同一個靈魂,一如溫暖與清明,慈悲與孤獨,在蔣勳身上融合成一種完美的和諧;就像在他簡樸的居室裡,院子裡總有啁啾鳥鳴,外面街道卻也總有偶爾經過的咻咻車聲,安靜與喧嘩,出世與入世,也能奇妙地融合為一種境界一樣。
池上的山安然篤定,池上的水潺湲綿延,山水永恆的對話,都在蔣勳的文字與色彩之中了。
*
.
*****採訪後記***
.
採訪蔣勳,當然是一次十分珍貴的經驗。能與美學大師談生活之美,本身已是一件美事,更何況還能親耳聆聽他對《金剛經》的體悟,更令我感動莫名,甚至流淚。
然而,採訪結束之後,當我在離開池上的小巴士上檢查錄音是否清楚時,卻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錯,整個錄音檔竟然全都消失了!
在滿車笑語喧嘩聲中,我的心如沉鉛直落,墜入最深的谷底。車窗外的風景不斷掠過,然而我無心觀賞,只覺得滿心失落。
對一個採訪者來說,這是不該發生的悲劇。而對我來說還不只是採訪稿不知怎麼寫的問題,更讓我難過的是,這錄音檔代表了與我所景仰的老師同在一個時空相處的紀念,那些交談中的感動,那些發自內心的歡喜,就這樣消失在無盡的虛空之中了。
我想起《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消失的錄音檔,是要我體悟這金剛要義嗎?
無論如何,事情已經發生了,唯有接受。再多的懊惱,又有何用?
我又想起《金剛經》裡的句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既然無須執著也無法執著,那就放下吧。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佛陀如是說。
過去心不可得,但發生過的也已永遠存在於那個時空之中了吧。於是失魂落魄的我收攝心神,回到眼前來,專注地欣賞當下窗外掠過的風景。
.
﹝本文內文標題皆取自蔣勳《池上日記》與《池上印象》二書﹞
﹝版面設計:靳昌玲﹞
﹝出處請見以下連結﹞
http://week.ltn.com.tw/Newbigpaper.html?P=11&Y=2016&M=06&D=03
http://week.ltn.com.tw/Newbigpaper.html?P=12&Y=2016&M=06&D=03
.
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 則見如來。” 【四句偈5】應如是生清淨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四句偈8】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四句偈9】“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Faceboo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