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娛樂圈過去在兩岸三地、新馬地區擁有極高影響力,其設立的三大獎項金鐘獎、金曲獎、金馬獎堪稱華人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的標桿,影視歌巨星們無不趨之若鶩,以獲得獎項、提名為榮;不過現在,三金獎卻處在了相當尷尬的境地。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金曲獎:影響力衰落
台灣金曲獎,華語歌壇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音樂獎項,自1990年開始每年5、6月舉行,與金鐘、金馬並成為台灣年度三大獎項。與香港的四大頒獎禮相比,台灣金曲獎被認為更開放包容、更據權威性,兩岸三地。影響力自然也更強,兩岸四地、新馬地區的華語歌手們非常重視該獎。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近些年來,隨著台灣經濟實力、文化軟實力的下降,加之島內部分人士要求本土化的呼聲,金曲獎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力、關注度下滑,與當年每到頒獎造成的轟動不同,除了島內外,越來越少人關注。不過,在資深歌迷、實力派歌手、業界專業人士看來,金曲獎在華語歌壇的地位仍無可撼動,當內地的獎項被諷無公正、香港的獎項大牌歌手幾乎都不願去時,金曲獎的權威性、含金量也顯得愈發珍貴。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金鐘獎:關起門自嗨
金鐘獎是台灣電視領域的最高獎項,綜藝與劇集是其主要評選領域。與金馬獎、金曲獎的開放包容不同的是,金鐘獎完全是關起門來自嗨,禁止大陸地區的作品和個人參加,金鐘獎相關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大陸地區人士不得報名個人獎項。其實,島內一直有金鐘獎「必須堅持本土化」的呼聲,綜藝天王胡瓜便認為,大陸影視、綜藝節目入台,會打壓、擠壓台灣影視、綜藝的生存空間,不想看到金鐘獎變為金馬獎。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盡管金鐘獎的限制措施主要針對的是大陸,但其他地區亦無意參加。香港有TVB,每年有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新加坡則有新傳媒所辦的紅星電視大獎,完全不care金鐘獎。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綜藝天王吳宗憲對於金鐘獎這種關門自嗨的玩法很是不爽,認為台灣市場狹小,唯有開放包容邁入更大市場才有進步,他說:「要有大的胸懷,彼此交流才會進步,難道只能接受贏,不能接受輸嗎?何必這麼保護自己,倒不如精進去攻城略地。」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金馬獎:台灣人不高興
自1995年開始,金馬獎便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具開放性、包容性的電影獎項,整個華語地區都可參與評選,這點與頗為故步自封、強調必須香港電影、香港元素的金像獎有所不同,也是它生命力、影響力長久不衰的重要支柱,正是因為這樣的方針,所以金馬獎獎項近些年來頻頻為內地、香港方面奪得。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但是,因為台灣電影在金馬獎上屢戰屢敗、折戟沉沙,這讓島內許多人很不高興,他們並不考慮這是台灣電影本身的問題,只是認為:這是台灣出錢主辦的獎項,怎麼拿大獎的都是外地人?金馬獎是在討好大陸、打壓台灣電影!去年,台灣主持人豬哥亮去世,由於他每年都拍賀歲電影但到死都沒拿到金馬獎,讓很多本土色彩的人士炮轟評委不公,苛待台灣電影人。
尷尬的臺灣三金獎:金曲沒落,金鐘自嗨,金馬讓寶島不高興?-雪花新聞
這一切都是源自經濟實力的下滑、軟實力的退卻,台灣已不再是站在潮流尖端。或許,缺少了內地的仰望,台灣影視圈將在經濟實力的下降與民粹、本土主義的撕扯中繼續沒落。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170以下須知,過了發育期這招也能長到170!
PR(超火增高方法)
手機出現VoLTE是什麼意思?
天!「胸部」怪不得這麼小,早該看到這個豐胸小撇步!
PR(豐胸國際講師)
裝逼打臉爽文,15年老書蟲推薦書單,量大管飽,一路爽到底!
法令紋顯著比同齡人老10歲!日本最新LOX技術,輕鬆撫平紋路
PR(日本法令紋保養協會)
晚上長期喝小米粥,對身體有哪些好處?養生專家一次性告訴你
豐胸先改掉這3大錯誤觀念,花2分鐘看完,豐胸效果超驚人
PR(女性豐胸)
如果貓咪對你有這10種親昵表現,說明它已經把你當作父母!
男女每天吃點它口臭沒了
PR(祛除口臭方法)
iPhone在官網無法查到保修日期時的解決辦法!
灰指甲的‘天然剋星’終於找到了,每天塗一塗輕鬆搞定!
PR(灰指甲剋星)
為什麼小貓長大了母貓就開始討厭小貓?
一旦超過60公斤,早上空腹吃這個,排油減脂,瘦到不想瘦!
PR(之·初)
男人有這樣的舉動,其實就是吃醋了!
賓士的缺點,BMW的缺點,奧迪的缺點,一看便知
女人身體有這5個特徵,說明是易孕體質,基本上「一碰就孕」
3個月沒來月經,到底是「季經」還是「閉經」?會不會影響懷孕?
色彩搭配好,灰色才會顯得高級!
Recommended by
推薦閱讀: 易誤解!骨骼線閉合不能長高?NO,成年後也能輕鬆長高!
延伸閱讀
用美髮師老婆推薦的這個讓頭髮狂長!
PR
網友推爆:「法令紋」塗上某個東西後就能馬上被撫平?在家輕鬆完成抗老保養而引起話題!
PR
不節食不運動,女子60天瘦到45公斤,只因飯後喝這個!
PR
金馬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
Website Facebook LinkedIn
更多文章
王者歸來!《當每顆星星》阿信獨唱版於QQ音樂獨家首發!
2018-08-05 尋夢園 260 Views
近期,在萬千粉絲的呼喚下,8月3日晚,有”亞洲天團”之稱的五月天主唱阿信最新歌曲《當每顆星星(阿信版)》獨唱版本於QQ音樂獨家首發,一經上線,引發眾多聽眾熱烈討論,好評不斷。 [繼續閱讀]
馬思純真會凹身材,普通針織衫穿成深V,網友:真是深不可測
2018-08-17 尋夢園 144 Views
來源:時尚美搭搭 最近在拍攝《蕎麥瘋長》的馬思純,也現身機場,個性獨特。金馬獎影後馬思純,獲獎後更是演技了得,演繹各種電視劇電影,同時也參加各種綜藝娛樂節目,她的成功也離不開,這些年兢兢業業,08年正 [繼續閱讀]
今日娛樂大事件|戀愛實錘?網友疑似偶遇趙麗穎馮紹峰牽手逛街
2018-08-24 尋夢園 207 Views
明星頭條 頭條 馮紹峰趙麗穎疑似牽手逛街,店里買了10w+衣服 丨更多 頭條 台媒曝金馬獎初選結果 章子怡舒淇楊冪有望爭影後 丨更多 馮紹峰趙麗穎疑似牽手逛街 店里買了10w+衣服 馮紹峰、趙麗穎 8 [繼續閱讀]
林心如終於承認此生摯愛,不是霍建華,而是同居8年的他
2018-09-09 尋夢園 17922 Views
唐季禮本身是名武術指導,還是成龍大哥的禦用導演,在不少經典港片中都有他的身影。唐季禮和成龍有過多次合作,如,《警察故事3》《紅番區》《功夫瑜伽》等,幾乎每一次都能得心應手的,並多次獲得金馬獎、金像獎的 [繼續閱讀]
好久不見伊能靜,身穿印花裙+紮個少女髮型,嫩過20歲少女!
2018-09-12 尋夢園 198 Views
伊能靜,1969出生,進娛樂圈有31年了,她是出唱片,專輯《有我有你》進入娛樂圈的,因音樂專輯《十九歲的最後一天》而走紅,95年開始走入演藝事業,憑借電影《好男好女》中「梁靜」一角獲得第32屆台灣電影 [繼續閱讀]
金馬「特別貢獻獎」是他 神預言劉若英電影賣30億
2018-09-20 尋夢園 175 Views
〔記者洪素津/台北報導〕集剪接、監製、編劇於一身的資深電影人「廖桑」廖慶松,於5日獲頒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POP Radio《POP最正點》節目邀請廖慶松,接受主持人林書煒與影評人鄭偉柏專訪 [繼續閱讀]
南征北戰NZBZ大膽愛演唱會開票在即 感受火熱現場
2018-09-20 尋夢園 152 Views
最近,多元流行組合南征北戰NZBZ官方公布:即將於2018年10月13日在北京舉辦「大膽愛」演唱會。據了解,本次演唱會是由娛人製造、東亞星光主辦,TCC國際承辦,更有著名日本視覺系燈光師早川綾子傾力加 [繼續閱讀]
周冬雨詮釋「整容級」穿搭,美到不敢認,太有女人味兒了!
2018-09-27 尋夢園 165 Views
說到周冬雨,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她之前在《山楂樹之戀》的表現了吧,憑著在該劇精湛的的表現,還獲得多項大獎。之後更是拍了許多叫座率高的影片,更是憑借著《七月與安生》與馬思純共同摘下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 [繼續閱讀]
馬思純分手後畫風突變,短裙硬要穿成中裙,鐘麗緹都穿不出這效果
2018-09-29 尋夢園 990 Views
夏季馬上就要過去,姑娘們都趕著最後的時刻穿上自己喜愛的短裙。馬思純是內地知名影視女演員,憑借電影《七月安生》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曾出演過多部優秀的影視劇,8月時和歐豪分手也是在演藝圈掀起一大波熱議 [繼續閱讀]
古裝扮相不輸范冰冰,演技多次被肯定,被問到前任老婆高圓圓,張鈞甯的回答才叫得體!
2018-10-01 尋夢園 292 Views
不知不覺《如懿傳》已經接近尾聲,在播出的這一個月期間,如果說有最大的贏家,不是女主周迅,也不是男主霍建華,而是海蘭小天使張鈞甯。 這個角色不僅讓大家看到了張鈞甯不靠化妝的「黑化」演技,也讓她登上《我就 棒球》
金柱憲老婆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今天在耶魯法律學院香港問題講座 盡「真•香港人」責任
昨天剛在華盛頓參加完季度CEO峰會,然後再去了黑石老闆Steve Schwarzman的新書發布會。現正坐在往紐約的火車上,但因路軌出現問題而延誤了3小時,到酒店時應該已近天光!本想譏笑美國火車系統落後,但最近香港出現了40年來最嚴重載客列車出軌事故,就無謂批評人家了。
不如先講下Schwarzman自傳《What It Takes》的發布會,在非常漂亮,鄰近白宮的Smithsonian Renwick Gallery舉行。整個派對有點政經、財金界,紅地氈「首影禮」的感覺。星光熠熠,除不少金融界鉅子和大企業CEO出席外,更有很多華盛頓政治權貴和社交界的中流砥柱,都畀面出席。最搶鏡的應該是前後腳到埗的The Ultimate Power Couple——交通部長趙小蘭和她的老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Mitch McConnell(早前跌倒,左手仍吊着繃帶)。商務部長Wilbur Ross亦有來臨,還帶着年輕漂亮的夫人。
趙小蘭仍然優雅,長袖善舞,穿插在嘉賓之間,但其實她近日有點煩惱,被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Oversight Committee調查有否與她父親的船運公司出現利益衝突。 所以雖然Mitch McConnell喜扮作對華鷹派,但說服力明顯不足,因為他是靠老婆發達的,選舉工程亦非常倚賴老婆外家捐獻。
Schwarzman的新書是講述他如何奮鬥致富的故事。他雖年屆72,身家過百億美元(已捐了很多錢),但仍非常好勝。他不止做生意好勝,連寫書都一樣,在發布會上,不遺餘力地鼓勵大家多買幾本送給朋友和家人,且擔保好看甚至會笑出聲來。他更主動提到雖只出版了一天,已登上Amazon最暢銷榜的第8位。毫不意外,他將捐出所有來自賣書的收入。
黑石老闆預言Uber生意模式永不賺錢
除推銷自傳外,他也指出美國經濟仍然良好,房地產沒有泡沫,銀行資金充裕,股市有點高,但不算嚴重。反而他最擔心的是他最善長的private market,原因是息口過低,甚至出現負利率,導致某些獨角獸出現泡沫,並特別舉出WeWork為危險例子。他亦批評Uber的生意模式,預言將永不賺錢!英雄所見略同,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多次提醒大家要小心Softbank和旗下的Vision Fund。
峰會的最主要嘉賓是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萊特希澤)。 不少其他嘉賓也是外交和貿易專家,包括前貿易代表Carla Hills(老布殊年代),第一任國家情報局長(掌管NSA和CIA)John Negroponte,前駐華大使Stapleton Roy(真正中國通,出生於戰前南京),前副國務卿Bob Hormats(曾跟隨基辛格見過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澳洲前總理Kevin Rudd(陸克文,峰會常客)。連美國前國務卿Colin Powell將軍都賞面出席。
最搞笑的是Lighthizer花了最少3分鐘,半開玩笑、半認真投訴峰會座位安排。他以為既然邀請他來演講,就必讓他站在台前,但竟然不是,反而安排他如「壞學生」般,坐在最後排來發言(後排「同學仔」陣容其實也不弱,包括Powell將軍,波音和強生CEO等)。原來這是個故意安排,且有雙重原因。第一是上次安排了Peter Navarro在台前發言,他講到不肯停,且幾乎跟Bob Woodward「開拖」,因他剛寫完一本批評特朗普白宮的書,Navarro指摘Woodward從未訪問過他,但在書內多次引述他言論,且斷章取義。汲取教訓後,為免Lighthizer與亦在場的Woodward或其他人過度爭拗,就索性不讓他在台前演說。安排他坐在後排的另一原因是逼他不止發表意見,也需留心聆聽其他與會嘉賓意見。這招非常成功,Lighthizer本只打算逗留半小時,但結果非常畀面,留了近一個半小時,且見到他不停寫筆記。
Lighthizer是位非常專業的談判專家,講話頗直接,且具幽默感,沒有Navarro和剛被炒的Bolton那麼惹火,應該是好事。他首先提到USMCA(美墨加貿易協議)的重要性,不停稱讚眾議長Pelosi(佩洛西)能幹,有信心她支持法案,且希望兩黨盡快合作以大比數通過。聽來有機會在今年內成功。請同時記住Navarro曾多次公開預測(干擾巿場?),如聯儲局繼續減息(已在發生),和USMCA獲通過,道指將升至3萬點。他有時再加一關,德國採取積極財政政策,仍未發生。
萊特希澤:跟中國改革派談判才可成功
Lighthizer提到,無論去到任何國家如印度或日本,他們都必定追問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興趣甚至超過對本國的關心,證明中國有多重要。他首先聲明他不知談判會否成功,即使知道也當然不會泄密。話雖如此,但從他的講話,已有不少得着。他提到中方副部長級團隊已到達華盛頓,即將重啟談判,然後10月初,部長級團隊亦將到華府展開會談。
他提到5月時,談判確曾接近成功,但不承認有90%那麼高,後來似乎協議因中方鷹派反對而被拉倒。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我第一次正式聽到美方如此高級官員,直接指出中方也有分為鷹鴿兩派。
他更強調只可跟改革派談判才有可能成功,因為只有改革派才會相信貿易協議的條件,包括IP保護、減少國企保貼,和開放市場等措施,對中國發展也有好處。即是說,鴿派必須成功說服所有其他人。
好幾位其他嘉賓指出中美談判困難之處是中美關係複雜,除貿易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包括國防、科技、以及意識形態等等。例如華為,超過八成與會者相信這是個跟國防相關的問題。有人指出美國對中國發出的信息混亂和矛盾,一邊要求中國在貿易上遵守遊戲規則,但同時又似乎正企圖阻礙中國崛起。那麼從中方利益考慮,即使達成貿易協議,有何好處?
前國務卿:互相尊重方能化解危機
Powell是位old school外交家,仍苦口婆心建議特朗普政府必須尊重中國,千萬不可把它看作敵人,因為按他過去60年,在不同崗位接觸核武的經驗,核武真的絕對不能用,所以剩下來的途徑只有和平談判。 他更以2001年在海南島發生的中美戰機相撞事件為例,講出他如何親手以互相尊重的外交手段,化解那次危機。
Rudd剛從北京回來(現居美國),上周曾跟劉鶴副總理開會。他認為中國現今經濟情况比5月時更嚴峻一點,所以有更大誘因要達成協議,最快可在感恩節前完成(其與會人士沒這麼樂觀,過半不相信在年底前可談攏)。但這將只是一個較簡單和狹窄的貿易協議,其他問題將拖延到明年美國大選後。此簡單協議亦不可牴觸早前公開宣布的三條底線:
(1) 美方必須在達成協議後,馬上取消所有關稅;
(2) 美方不可隨意再次單邊制裁中國,且不容許中方還擊;
(3) 美方不可要求中國修改法律。
Lighthizer的最主要反應是針對第二條,他指出貿易協議跟商業合約不一樣,幾乎無法確保執行(enforcement),不可能每次都以打仗為解決方法,加上美國從不相信獨立仲裁(independent arbitration),所以唯一方法就是單邊主動制裁權。他的這一點有些道理,但我不認為無法解決,只要條件平等,容許中方同樣的主動制裁權,不就可行嗎?
貿易協議綑綁香港 將問題複雜化
我最感意外,亦最欣慰的是,Lighthizer竟隻字未提到香港。這不可能是個疏忽,亦即證明最少從他角度來看,不應亦不可把兩件事綑綁在一起,只會將問題複雜化。他多次重複他的宗旨,stay in the lane和stay out of the news,即只集中精力在貿易問題上,盡量不管其他問題,亦同時盡量低調。他認為如能解決貿易紛爭,也必對其他事情有幫助。只希望特朗普和其他官員也有同感。
我建議峰會邀請另一位來自香港的年輕嘉賓。他本來答應了,但竟不見人。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有來過,但拒絕坐下來,就速速離開了。這種行為,有點小家和失禮香港人吧!連我都有點尷尬,不好意思把他推薦給如此高層次的峰會。
我亦在峰會上發言簡單解釋香港的真實現况,跟他們在CNN和《紐約時報》看到的不太一樣。很多嘉賓極感興趣,在會後午餐上追問我很多問題。
今天下午,我將在耶魯法律學院,舉行一場較深入的以香港現况為題的演講,包括探討《基本法》的憲法問題。很高興不少各院系的學生和教授表示有興趣出席。有點班門弄斧的感覺,因為耶魯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法律學院,出過無數最高法院大法官,總統都有兩位,今次將出席的更可能包括國際憲法權威學者Bruce Ackerman教授。
這是我作為「真 • 香港人」的責任。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金柱憲老婆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人如何面對2047問題
近日香港社運終有點偃旗息鼓的迹象,整個社會都非常疲倦,真的需要休息了!林鄭犯下彌天大錯,但明顯因中央仍未批准辭職而被迫做下去。她開始嘗試派糖,建立所謂對話平台,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必有更多紓緩民生問題的措施。如能改善民生,尤其房屋(需時甚長),當然是好事,但抱歉,對解決今次社運的核心政治問題,幫助甚微。
香港是個19世紀,兩次鴉片戰爭,歷史遺留下來的畸胎,亦正因如此,香港才這麼獨特、迷人,和具有價值。但既然DNA是畸形的,怎可能成長為一個完全「正常」的社會(當然沒有絕對定義) ?
上周已敍述過1980年代初的故事,香港開始擔心九七問題,出現移民潮,社會和金融市場漸趨不穩定,港元兌美元滙率由5.6跌至9.6,後來推出聯繫滙率,才穩定下來。政制方面,更需等到鄧小平先生推出「一國兩制」,得到50年不變的承諾,香港人才放心,更開始大量投資到內地,建設祖國。所以我認為「一國兩制」,其實是為九七前,而並非九七後所設計的。回歸後第二天,即碰到亞洲金融風暴,衰足6年,到SARS後才開始復蘇,即使不是「一國兩制」的錯,但最少可說「腳頭」非常差。
兩個權宜之計 深種不穩禍根
上周也提過聯繫滙率和「一國兩制」,這兩個權宜之計,雖有效穩定上世紀80年代香港人的信心,但亦留下一大堆嚴重的後遺症,亦是現在香港再趨不穩定的禍根:
(1) 聯繫滙率有助穩定投資者信心,非常適合香港的開放式經濟,更對中國吸收外資非常有幫助。但由於過去35年,大部分時間中國的增長率和通脹都遠高於美國,而香港經濟跟內地的經濟愈來愈密切,本需要較高息口來壓抑通脹和更重要的地產泡沫,但在聯繫滙率機制下,貨幣政策早已「外判」給了美聯儲,息口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15厘以上,跌至GFC(環球金融危機)後的零利率,再加3輪QE。結果就是全球最昂貴的樓價,和最不合人道的人均生活面積。
(2) 「一國兩制」的2047時限問題。自回歸後,香港已不再是英國羞恥地搶來的所謂borrowed place,但竟然奇怪地竟仍活在非常有限的borrowed time。即使當年英國租新界,年期都有99年,但「一國兩制」竟然只有50年,即僅現在香港人均壽命的60%左右,對現在才十來歲的年青人來看,怎可以不擔心?過短的時限設計,是個極奇怪和嚴重的漏洞,即使深圳作為一個經濟特區,都沒有限期,為何已變回中國永遠屬土的香港,仍需再次面對此「租約期滿」問題?
(3) 《基本法》奇怪地也似乎故意留下多處憲法上的重要空白,包括23條,和更重要,如何達到普選的方法?為何當年不索性訂下一套完善的選舉法,或最少說清楚一條路線圖和時間表?在任何地方,從來修憲都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情。美國無法修憲控制槍械,就是個好例子。理論上,設計雙普選並非修憲,仍留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框架內,但實際上只是完成廿多年前,仍未完成的立憲工作。
貨幣貶值戰 聯匯將成犧牲
解釋完憲制問題的歷史根由,再探討一下未來吧。
我對聯繫滙率的觀點,大家都應該清楚。知道它的壞處,在適當時間可以檢討,但在危急時刻,絕不可碰。聯繫滙率,簡直是穩定香港的最重要支柱之一,尤其在連法治都已嚴重受損的今天。
我從來不擔心Kyle Bass之類的三流外國勢力來衝擊聯繫滙率,即使索羅斯(一流)也不怕。我最怕的是人民幣的半主動/半被動貶值,如真的只是一次性微調還好,但如不幸成為長期政策,真的以貶值來打愈來愈全球化的貨幣戰,我就非常擔心聯繫滙率將成為這場戰役的犧牲品。這不會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決定,必將是綜合經濟、外交和內政考慮的複雜決定,包括為何繼續支持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和內地人對香港的看法。
如果你認同現在香港的情况有點類似上世紀80年代初,面對九七問題,人心惶惶,動盪要等到出了「一國兩制」計劃才可平復下來。那麼是否現在的社會動盪,即使短期稍為平息,但除非2047的期限問題,得到明確解答,長期不安仍無法解除,社會動盪的頻率和幅度,必將隨着時間而加密和加劇?
大家可能有點猶豫,現在距離2047年仍尚有28年,比上世紀80年代初相對1997的時間點為早,是否太早杞人憂天?今次危機的導火線當然是反修例,因元朗事件而變為反警察暴力。但歸根究柢,最重要訴求就是真普選,亦認為有了真普選,才能保障其他權利。
但試想一下,如未能解決2047年這個期限問題,即使在3年後的下一屆特首選舉前,爭取到某形式的普選,有多大意義?還記得1997年前,英治年代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彭定康取消功能組別,全部議席變為直選,遭中方指摘為故意搞局,結果「直通車」通不了,回歸後,馬上解散立法會,需要重新再舉行選舉,連功能組別制度都起死回生,一直沿用至今。我仍然主張先重啟普選立法會的討論,因為明年已到選舉,亦應較少爭議性,但或需要修改831框架。
所以即使能夠落實任何形式的普選制度,但如沒有能夠成功穿越2047年的擔保,結果也是徒然。如得到的只是短暫限於2047年前的普選制度,之後徹底取消一國兩制,更必令人失望和不滿。
所以這個看似仍有點遙遠的2047問題,最好能在不久將來內得到解決。如未能做到,恐怕社會動盪,不會完全平息,甚至愈來愈差。
3條出路 港獨危險難行
香港大概有3條政制出路,但機會並非均等。
(1) 不忌諱,少數極端分子其實是在追求「港獨」,成功機會絕對是零,亦當然極度危險。撇開民族大義,連食物和水源等實際問題都不講,只用兩段英治年代歷史來證明此舉的危險和不可行性。
1941年10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英國首相邱吉爾,雖很早在內閣會議上已承認軍事上,香港是無法抵禦日本侵略,但仍殘忍地增派兩營加拿大兵來港,近2000人。結果到了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的翌日,日軍果然從深圳發動攻勢南下,不到兩日已佔領新界九龍,但港島仍堅守至聖誕節才投降。聽過不少長輩講這場慘烈港島防衛戰的故事,缺食水和糧食,更遭不停炮轟。英勇的加拿大軍死傷慘重,近300名戰死,其後再有200多名死在集中營,他們都葬在赤柱軍人墳場。
第二個例證是1980年代初的中英談判,英方從未認真考慮過保留從《南京條約》得來應為永久割讓的香港島,和經《北京條約》得到的界限街以南九龍半島,因為他們知道香港仍是個無法防禦的地方。從1949年起,新中國早已否定清廷簽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仍尊重英國在香港的管治權。結果是等到了1997年新界租約期滿時,就收回整個香港。
有少數人更妙想天開,希望美國插手香港。但可以告訴大家,表面上不少美國政客針對中國,但私底下,我接觸過的美國高官和政客當中,不少都和中國有不錯關係,甚至金錢來往。
隨便舉兩個例子,昨天說美國應跟香港人站在一起,對抗北京的參議院共和黨大多數領袖Mitch McConnell,他是靠老婆運輸部長趙小蘭發達的,大量選舉經費亦來自老婆外家。早前,《紐約時報》曾作深入調查報道,披露趙小蘭爸爸,船運大亨趙錫成的大部分資金來自中國的銀行,業務亦以中國為主,他更是某前領導人的同窗兼好友。 美國前副總統Joe Biden,他兒子的私募基金,從2013年至今已接受了超過15億美元的中國資金。
我更求神拜佛,特朗普千萬不可插手香港。兩星期前,他在接見巴基斯坦總理Imran Khan時,隨口說他願意充當巴基斯坦跟印度在Kashmir(克什米爾)邊境問題上的調停人。印度總理Modi認為此舉為干預內政,即時取消整個Kashmir實行了70年的一國兩制(Article 370),拘留所有政府高官,執行軍事戒嚴。同樣,如特朗普干預香港事務,只會令到情况更差,主權遠比貿易重要。
(2) 有些人希望大致上不變形,不走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可獲得續約,因為2047年的時限實在太短。當年鄧小平也口頭上答應過如有需要,可給予更多時間,但可惜沒有寫下來。在現今情况,我認為以同樣條件來「續約」的可能性不太大,且機會肯定因近月事件而降低不少。
首先既然香港已回歸22年,竟仍可活在borrowed time之下已相當奇怪,為何中央會讓這歷史遺留下來的畸形情况再延續下去。有朋友妙想天開,問有沒有可能,香港人以交稅來交換「續約」?中央絕不缺錢,根本不可能動之以財。且看丹麥,也絕不會考慮特朗普神經的Greenland(格陵蘭)收購建議!
除非香港能證明繼續實行「一國兩制」,對祖國和香港,都是個無可替代的雙贏局面。要不然,為何會答應?但這是個雞蛋和雞的問題,如2047的期限問題沒法解決,香港就很難平靜下來,而愈動盪的香港,就愈對誰都沒有價值。
當年香港前途談判上,英國出賣了香港人,既不賦予居英權,談判團中亦沒有香港人(彭定康不算),但最少是一次對等,兩個主權國的談判。但如現在香港真的想跟中央談2047年的問題,由誰來充當香港代表呢?特首和主要官員都是由中央委任的。正如我上周指出,香港沒有共產黨支部,整個體制內,香港都沒有代表,更遑論中央最高層,與上海在每屆常委都必有代表的情况,截然不同。香港最多只有一些政協和人大代表,主要功能都只是諮詢。
(3) 除非中央另作闡述,法理上,到2047年7月1日,《基本法》到期,將變為一國一制。當然大灣區發展,除幫助發展區內經濟外,似乎也有為此作出準備的意思。硬件上問題不大,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都通車了。本來的4+9,近日的深圳先行示範區等計劃都已出台,作好幾手準備。也歡迎港人搬到大灣區,未來應可享受到與內地人一樣的待遇。
移民潮再現 北京將鼓勵新移民
在這次重大社運後,亦必有大量香港人選擇移民,近日美、加和澳洲等地移民政策已收緊,所以連馬來西亞、台灣、葡萄牙和希臘都變為熱門點。估計中央反將加速鼓勵內地人移居香港,彌補人口的流失。
簡單研究一下香港的人口國籍結構。約150萬為大陸出生的新移民,外傭約有40萬(沒有居留權,不公平)。其他行業的外國人約20萬(住滿7年有永久居留,投票和參選權)。再加上估計約有100萬香港人擁有美、加、澳、英等其他國藉。即剩下來土生土長,沒有其他國籍的香港人,約430萬,佔740萬人口不到60%。到2047年,這比例可能將跌至40%或更低。
一國一制的最大問題是到了2047年,誰都不知道到時中國的一制是怎樣的一回事。會否大概和現在一樣,比現在更開放,還是比現在更收緊?
其實完全一國一制也不容易,我相信仍需要一些例外。簡單如交通,香港開車是右軚的,與內地相反。普通法下的公司法、合同法和破產法等,也與內地法律非常不同(內地仍未有個人破產法,可能快出台),要完全改變也不容易。 但這些都是在一國大前提下的小例外,不能算一國兩制。
從前偶然會去寧波旅港同鄉會食飯(臭豆腐超好味),但一直覺得它的名字很有意思。相信這個會的創辦人,初頭因戰亂而逃到香港,本以為小住三兩年,就可以回到家鄉。但想不到一眨眼,已「旅港」七十載。
香港是個華洋混集的國際大都會,生於大時代的動盪,成長於難民潮的血淚史, 孕育無數商界傳奇故事。大家都推崇備至的香港精神,其實也包含一點「旅港」的過客心態,未必是壞事。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