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是個每年都要去的地方
特別是在每年的十、十一月,剛開始變冷的時候
細細的小雨,從海的那頭不斷往山巒綿延,特別有味道
山谷裡的地勢不會太冷,很適合躲在這處面海的小山城
有機會靜下來待個一、兩晚
走在老街上體驗過去,感受三不五時的創作靈感
漫遊的過程裡,總會對金瓜石眾多的廢棄住宅感到可惜
甚至曾想過,有沒有在此長期居住的可能
然而理性思考過後,幾乎都不是經濟上可修繕的條件
建築的材料年限,在東北角多雨潮濕的氣候下
都已經到了年限的末端,修復的成本非常高
這次礦山藝術季,西礦區有一組認識很久的團隊
@pparchitects_tw 初樸建築師事務所,和我一樣是台中人
他們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思考
「只要不把廢墟當室內,它就完美了」
他們設計出了幾種建築單元,對使用者而言
進到廢墟的大門後,會進入類似庭院的半露天戶外空間
走廊設計在外部,連接建物每個空間的開口
在充滿歷史感的廢墟裡,蔓生的植物是一種取捨
初樸整理了地面層,讓植物控制在牆體立面上
從荒煙蔓草到居住品質的局部控制,達成共生的平衡
最後將基礎的建築單元安置在廢墟裡
這個系統提供了基本的居住功能,他們稱之為〈填冶〉
當過往的建築人去樓空,被雜草進駐,裡頭充滿野性
「填」是讓新一代的進駐、返鄉者能回到廢棄的空間中
「冶」是與空間、植生,甚至是街坊鄰居融合的過程
以泡茶舉例,如果建築物是個茶杯
當茶杯很久沒有使用了、荒廢了
透過放入一個茶包,讓人重新使用茶杯、進到建築物
藉由使用者的狀態慢慢讓茶與茶杯找回味道
在這次礦山藝術季,與初樸團隊訪談的過程裡
無論是面對問題的態度或是提出方案的初衷
在在感受到初樸團隊的柔軟與剛強
藝術參與地方的過程
不一定是透過強烈的色彩、張牙舞爪去改變一個老地方
也可以用輕輕的方式參與,不去訴求很強的語彙
這個出發點,對當今的地方設計是一種省思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以往訓練理所當然的邏輯
然而我們能否試著更放下自己的外來專業
不再自我為中心地去看待,以為自己在解決問題
而是在參與地方的這個過程,提出想法,也隨時要被調整
輕輕地在土地上放一點東西
我們不是真的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但每一次都往那個方向再前進一點點
@pparchitects_tw
金瓜 石 礦山 事務所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參與今年的礦山藝術季才知道
原來金瓜石地區有這麼一個「青草祭」的傳統
去過艋舺龍山寺的人可能有經驗
隔壁的西昌街有著許多悠久歷史的「青草店」
早期醫藥不發達時,小病痛往往是透過求神問卜
求藥籤到廟旁的青草店抓藥、治療病痛
同樣的傳統在金瓜石,早期雖有礦工醫院
在沒有健保的年代不是日常能夠負擔的
居民也會到廟裡求藥籤
在勸濟堂的號招下,居民一起去山林裡採草藥、煉丹丸
合力完成,提供有醫療需求者求取
對長輩而言,青草祭是在金瓜石地區
少數還能夠招募到很多人,一同回來地方參與的事情
是件人跟人之間互動性很高的無形民俗、節慶與生活習慣
平面設計出身的創藝術家朱婉萍
創作的主軸總不偏離在地食物與植物有關的設計
這次參與礦山藝術季,她把題目拉回到野草
從居民傳統即在使用的東西,扣回原本對土地利用的關注
首要的問題是,青草祭的成果是藥丸、要煎藥
然而對新世代而言即便不是治病,仍舊離生活很遙遠了
有沒有可能將青草祭的文化融入到飲茶裡
設計出很舒服的茶飲,來取代茶葉
擅長設計的婉萍把過去在地人採集的路畫成為圖鑒
讓第一次進行採集體驗的人看到野草第一個反應不再是
「我看這整片都一樣,你們怎麼分得出來。」
設計研究的過程很有趣,很像白沙屯媽祖擲筊決定遶境
例如採集的過程神明會指劃出,要採集的區域
「如果採不乾淨,神明還會很激動地叫你回去採乾淨。」
採集路徑被重新設計為山線的「琉榔古道」
聚落的「山尖步道」,還有海岸的「東北海岸線」
採集使用的野草包含了魚腥草、雷公根、山葡萄等等
並且在這三條路徑的靈感下,設計出了三款茶帖
「山徑散步」、「聚落日常」、「看海的日子」
開發成一系列的礦山野草茶帖禮盒
我很欣賞她分享的一段話
如果你把人與植物看成共生在同一個平面
我們人來這裡居住,這裡的植物勢必就要遷走,會被剷平
但人搬走之後,它又會回來。植物沒什麼土地權的概念
時間拉長點來看,土地使用權也不是永遠擁有的
在金瓜石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遺址、廢棄的空屋
那些人已經離開的角落
曾經使用過但已然停滯、人去樓空的一隅
藉由這回從土壤裡長出的野草衍伸的茶飲體驗再設計
婉萍期待有機會能從飲茶面繼續延伸信仰
又或者說,當時那份很美好的互助、共好文化
從茶飲的設計裡去感受不只是人與人的連結
還有土地所給予這塊金瓜石所滋養的養分
補充一點,最後設計出來的三款茶帖
也是有經過神明擲筊推薦的喔
——
今年的礦山藝術季因為疫情緣故改為線上展
八位參展藝術家被分為東、西礦區
我負責西礦區的社群行銷,推廣西礦區的四位藝術家
對抗 @ekangwoman 代表的東礦區
更多的藝術作品可以上 #礦山藝術季 的官方網站
https://www.mineartfestival.com/
9/8 - 9/26 正在舉行礦山事務所所長競選
如果喜歡我們西礦區的藝術作品
還懇請您惠賜一票,每天都能投票
若您支持的礦區勝出
也將有機會收藏藝術家精心製作的作品 🤍
金瓜 石 礦山 事務所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西礦區所長票選中!你今天投票了嗎?在山城設立一座山人郵局,收件者的欄位是家鄉。
隨著礦業沒落,人流逐漸流向都市,失落的時代留下數以百計的空房子,但這些空房子的門口卻有時會被插滿郵件,是誰寄的信?收件人又是什麼樣子的人呢?靜靜沈寂的空屋,接收四面八方捎來的訊息。
帶動地方情感連結的信件,成為藝術家廖翊婷今年「山人郵局」的創作方向,決定在這座山城尋找一個神秘角落,設置一個礦山藝術季的郵箱,在藝術季的期間,大家可以寫信投寄到這個信箱;並邀請在地居民金礦博物館的館長小嫻,共同執行這個藝術計畫。
#東西礦區礦業特色大不同
過去金瓜石的礦產屬直營事業,因此礦業運作較有制度。但九份屬民營,且採取開放的承包制度,有「一夜致富」的可能性,所以九份的階級流動是很快的。小嫻曾拜訪過一位九十六歲的阿公,當年想要籌備結婚基金,心裡思量需要賺的金額,沒想到在九份努力一個月就可以結婚了;住在這座山城九十年的阿公,感謝擁有的一切,都是眼前的風景所贈予。
#四號礦坑女兒的榮譽所長淑芳阿姨
金馬影后淑芳阿姨是當年四號坑礦主的女兒,分享童年印象裡家裡有一個櫃子,裡面裝的都是金條,只要有人來尋求幫助,淑芳阿姨的爸爸就會拉開抽屜,拿一條金條讓對方救急,說著:「等你寬鬆一點再還我就好!」再再顯現出,這座山城曾經有的活力與豪氣。
#觀光時代下的新山城礦脈
我們熟悉的山城,都是觀光化後的樣子。疫情前的九份,每天約兩百輛遊覽車在進出,或許大家會對九份變得如此商業而詬病,但在地居民小嫻分享:「若沒有觀光,少了礦業的九份很快就會滅村了,這些觀光人潮,都是九份還活著的證明。只要細細觀察,其實九份的地方個性沒有變,大家一樣喜歡賺錢,早期來的人自己當老闆,在這裡淘金挖礦,物換星移到現代,這些地方老闆不用再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坑道了,只是現在挖的是觀光財,現在的老街就是一條新的礦脈,只是看我們如何解讀他、了解他。」
或許山人郵局最廣泛的意義,不僅是針對水金九礦業時代縮影,而是每個人對心中故鄉的描繪,歡迎任何不敢對家鄉說的話都寄到這座山,眼前這些綿延的山丘,允許我們拓展收件者欄位的美好意義。
#礦山藝術季前情提要
9/8-9/26期間參與票選礦山事務所的藝術家戰隊,最終獲勝礦區的投票支持者,可獲限量「收藏礦山藝術季」抽獎資格(投票網址與作品詳述在留言列)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九份金礦博物館真的沒有大金塊只有老礦工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