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許難眠分享他在1995年6月27日拍到的「圓山大飯店」失火景象。當日上午11時左右,位於臺北劍潭山,1973年10月10日開幕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圓山大飯店」,因為屋頂會議廳施工不慎引發火災,火勢延燒3個小時才被撲滅,導致10樓至12樓幾乎全毀,幸好當時這三個樓層均無住客,不過陳設其中的許多珍貴古董(包括掛在總統套房的黃君璧山水畫)均付之一炬,造成難以彌補的文化損失;之後圓山大飯店進行全面性的整修,直至1998年竣工才於當年6月23日重新開幕。
下面是當時新聞媒體的幾篇相關報導。
第一篇:1995年6月27日《聯合晚報》第1版
台北圓山飯店大火
總統套房付之一炬 屋頂幾乎全被燒光
疑施工不慎肇禍 風大溫高助長火勢
已有3人受傷 下午一時前仍未控制
【記者孔令琪、劉開元、江元慶/台北報導】常有重要外賓住宿及被政府指定舉辦國宴的圓山飯店,上午突然發生大火,大火是從上午10時59分許開始,由飯店12樓頂樓西北角屋頂換修工程處開始延燒。由於上午的風勢極大,氣溫又十分高,加上圓山飯店起火點達80公尺高,搶救困難,到下午一時為止,火勢都還未能完全控制,連遠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民眾都可以看到圓山飯店屋頂冒出的濃煙。空中警察隊也已在中午12時15分派出直升機支援。據了解,圓山大飯店十二樓的「總統套房」已經付之一炬。 中午為止,已知有一名在屋頂施工的工人張慶珍及兩名消防隊員受傷。據警方初步研判,火警可能是電焊工在焊燒鐵條施工時冒出火花濺及油布,引起瞬間燃燒。
另外,把「總統競選辦公室」設在圓山大飯店六樓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今天上午也在圓山飯店內和同僚商討競選策略,上午他得知飯店起火後,隨即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離開飯店,同行者還有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他們都未受到火勢傷害。許信良離開飯店時,心有餘悸的說:「幸好競選總部設在六樓。」 據警方初步推斷,今天的大火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圓山飯店頂樓屋頂進行換修工程時,不慎引起火災。火勢發生時,只在屋頂西北角延燒,但由於風勢過大,不到半小時,整個飯店屋頂都已陷入一片火海。而飯店內也不時傳出陣陣爆炸聲,屋頂的琉璃瓦也已被大火燒得通紅。由於火勢實在太大,消防大隊雖然出動104輛消防車、救護車、雲梯車,並動員400多名消防人員進行灌救,但仍無法控制火勢。軍方也派出一百多名憲兵加入搶救行列。 消防大隊已決定,要把火勢控制在飯店十樓,因此,消防隊全力朝飯店十樓加強水柱灌救,希望能降低溫度。不過,到中午12時30分許,火勢已經延燒到十樓,熊熊的火舌不斷從十樓的窗口中冒出。
消防大隊上午曾出動雲梯車噴水,不過,一方面因為起火點過高,再加上風勢、火勢過大,水壓又不足,因此,雲梯車無法貼近起火點噴水,而噴出的水柱又被大風吹成弧型,無法形成水線壓制火勢,更增加搶救困難。
12時25分,消防大隊派出二十餘名消防隊員衝入十二樓的火場搶救,並搜索有無被困在飯店中的人員。
第二篇:1995年6月27日《聯合晚報》第3版
圓山飯店大火 雲梯搆不到
陳水扁趕到現場指示全力救災
消防分隊長被屋瓦砸傷
圓山飯店逐層疏散房客
【記者孔令琪、江元慶、劉開元 秦富珍/台北報導】消防署長王一飛中午趕到圓山飯店火場時,不禁望火興嘆。王一飛說,目前國內並沒有空中消防隊,因此,對於大樓起火,根本沒有辦法施救。他希望在未來三年內,消防署能成立空中消防隊,同時,各大樓也要完成自動灑水滅火設備。
王一飛說,目前消防署所有雲梯車中,最高的高度只有65公尺,但以圓山飯店來說,起火點就高達80公尺,雲梯車根本沒有辦法灌救。 甚少在火警中出動的空中警察隊,今天中午12時15分也派出一架直升機前往圓山飯店火場監控整個火勢,並不斷以無線電和地面搶救人員連絡,指引消防人員救火方向。警方雖曾考慮使用滅火彈,但顧慮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爆裂,因此最後並沒有使用。
飯店內的工作人員和住宿旅客,都在引導人員的指引下離開飯店,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重大傷亡事件傳出,但台北市警大同消防分隊長廖大雅在火場被掉落的屋瓦砸傷,已送醫急救。
至12時40分許,圓山飯店屋頂的部分屋瓦,已不堪過度燃燒,而碎裂成大小不同的塊狀,紛紛掉落地面,險象環生。消防大隊人員發現飯店10樓以上的外牆,被施工的鷹架包圍,搶救人員也擔心火勢過猛,會使得鷹架倒塌,正研究要如何撤除這些鷹架。
12時45分,救災人員已經放棄10樓,而把阻火線向下撤到九樓。消防大隊不斷往九樓地板、天花板灑水,希望火勢不要再往下蔓延。 據了解,疑似引起火災的頂樓修復工程,是二個月前開始施工,原本預訂在10月月15日完工,不過,今天發生火災後,應該已經無法完工。
警政署長顏世錫、消防署長王一飛、台北市長陳水扁、市警局局長黃丁燦、消防大隊長陳發身中午都陸續趕抵火場,指揮救災行動。
圓山大飯店客房部主任陳璇中午表示,火災發生後他們動用全部員工逐樓逐層逐房疏散房客,結果共有130多人完全疏散離開,他保證無人受傷。
中午12時5分許,有一位女房客向救災人員表示,她的朋友仍留在飯店內,警方與圓山大飯店成立指揮小組,再度逐樓逐房敲破房門及玻璃搜救,但並未發現有任何房客。
【記者田炎欣╱台北報導】圓山總統套房在這次大火中全部燒毀,不僅是圓山飯店的損失,由於圓山飯店總統套房有甚多訪華的外國元首任過,這也是我國整個「外交歷史」的損失。
一般的大飯店都會設有「總統套房」,代表著該飯店的「地位」,雖然大多數「備而不用」,卻有象徵等級意義。
第三篇:1995年6月28日《聯合報》第1版
台北圓山飯店大火
樓頂三層燒毀四人受傷 疑為裝修電焊引燃巨災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台北市重要地標的圓山飯店,昨天上午近十一時發生大火,火勢自整建中的十二樓頂燒起,並在強勁的西南風助勢下,延燒至十樓,將極具歷史及文化特色的十二樓會議大廳及總統套房燒毀,並燒毀十一樓及十樓的宴會廳、套房。警方出動八十多輛消防車全力灌救,歷經三小時十分後才完全樸滅火勢,所幸只有三名消防隊員和一名工人受傷。
大火的起因,警方勘查火場後初步認為,起火點在飯店十二樓西側樓頂的龍頭飛簷下方,可能是裝修頂樓工程的工人在使用電焊時,不慎引燃新鋪的防水柏油紙及油毛氈,而引發火災。
起火時,正有鐵工張慶珍、高世宗、游林達等三人在現場附近用乙炔切割鐵板及焊接鐵絲網,轄區台北市警中山分局懷疑他們施工不慎引起大火,決定先將他們三人列為嫌疑人調查,並將再追查其他可能的涉案人員。
警方說,昨天被燒毀的十二樓,設有總統套房、會議大廳。其中總統套房內裝潢古典豪華,布置有很多骨董和名人墨寶,是二十多年來訪華的外國元首、貴賓最愛的休憩地。而會議大廳也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經常作為接待各國貴賓及舉行國際會議的場所。十一樓則有兩個會議及宴會廳、十樓東半部是套房,西半部是夜總會、酒吧和廚房。
火警發生時,十二樓總統套房和十樓的套房都沒有住客;住在其他樓層的一百三十多名中外旅客,經飯店人員緊急疏散,都安然無恙。
由於起火的樓頂外正在裝修,布滿了防水油毛氈及柏油紙,再加上強勁的西南風助勢,火勢初起就相當猛烈,並迅速從十二樓往下蔓延到十樓,一時汙黑的濃煙沖天,十多公里內都可以看見。許多開車行經周邊地區的民眾,圍在中山北路、承德路、北安路、民族東、西路等處觀看大火,使得附近交通嚴重壅塞,直到傍晚才紓解。
消防大隊出動八十八輛消防車及救護車和三百三十六人前往灌救,採取「內外夾攻」的策略,除了用雲梯車自外面向樓頂噴水外,還從飯店內部布水線到火場灌救,不過,由於現場都是易燃物,外面風勢又大,雲梯車噴出的水柱,經常被強風吹歪,致消防人員遲遲無法控制火勢。
台北市消防大隊人員雖然曾向空軍總部申請直升機支援救火,但經半小時聯繫,空軍方面表示無力支援救火。消大改向空中警察隊申請支援,但空警也無救火設備,只能派直升機載觀測人員到現場,協助觀察火勢,提供救火方向。大火燒了三個多小時,於下午二時十一分才完全撲滅。
昨天共有三名消防隊員及一名鐵工受傷。其中台北市消防大隊大同分隊長廖大雅被掉落的瓦片砸裂額頭,另二名消警陳竹林、謝宗智分別被燒傷及割傷,經送馬偕醫院急救後已無大礙;鐵工張慶珍則在幫忙救火時,被水管接頭撞傷臉。
第四篇:1995年6月28日《經濟日報》第3版
台北 圓山飯店大火 頂樓三層全毀
電焊工人修繕屋頂不慎肇禍
三人受傷 財物損失仍在估算
【記者林維娟報導】台灣圓山飯店昨(27)日發生大火,飯店10樓至12樓幾乎全毀,三位人員受傷,財物損失正在清理估算中。
圓山飯店歷史悠久,57年被財星雜誌選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曾是亞洲最大的飯店。
圓山飯店大火後,只剩下金龍、麒麟兩廳106間住房及一個餐廳對外營業,全面恢復營業的日期無法預料。原本外交部安排住宿圓山飯店的國賓已緊急轉往福華、來來飯店,喜宴、餐飲訂席則轉往就在圓山飯店旁邊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
圓山飯店副理李坤章表示,圓山飯店於41年成立,62年改建成新廈後營業至今20多年,許多設備必須更新,因此編列了一億多元翻修飯店屋頂。承包商昨天在屋頂做防水處理、鋪油毛氈。消防隊人員說,昨天上午10時59分,工人在電焊時不慎引起火災,由於使用易燃的材質,加上風勢助燃,大火延燒約三小時,消防大隊於下午2時7分控制火勢,2時11分撲滅大火,但已造成三個樓層幾乎全毀,以及位於12樓的總統套房、大會廳所有設備付之一炬。
飯店客房部主任陳璇表示,客房部所有旅客都安全撤離,由於昨天住房率約四成,房客估計約有三百多人,火警後已在飯店服務人員的引導下迅速逃離現場。飯店並將客人安排到旁邊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用餐,如果有客人提出財物損失(泡水或不見)的要求,飯店將給予補償;設於六樓的民進黨籍許信良競選總統辦公室未受到波及。
李坤章說,飯店已投保火險十億元,由中央、台灣產物、中國航聯等保險公司聯合承保,所以估計飯店因火災損失的財物不大,不過由於飯店的陳設頗多名貴的骨董、圖畫及磁器,價值不菲,多年收藏付之一炬,將是飯店難以彌補的損失,例如掛於總統套房內的黃君璧山水畫已經燬損。由於起火的原因為承包商所引起,圓山飯店還可依約要求承造商賠償相關財務損失。
目前原本計劃近期內住宿圓山飯店的客人,外交部預訂的國賓已多遷往福華、來來飯店,許多日本客人則轉往晶華、西華或遠東、凱悅;餐飲生意則臨時由台灣省敦睦聯誼會承接,部分則轉往附近的餐廳或飯店;不願轉移的客人,可以在不受火災影響的金龍廳、麒麟廳住宿或用餐。
第五篇:1995年6月28日《民生報》第18版
大火之前 已有數次零星小火
施工中未能注意消防安全 致釀巨禍
【記者鄭朝陽報導】圓山飯店員工指出,昨天的大火並非偶然,日前在屋頂琉璃瓦的修建工程中,就曾發生幾次零星小火,幸好施工人員及時發現立即撲滅,沒想到昨天卻釀成大禍。
飯店員工表示,今年二月十五日展開的十一、十二樓屋頂琉璃瓦整修工程,是將使用二十餘年的琉璃瓦全部換新,由於逐漸逼近七、八月的颱風季節,加上最近天氣十分炎熱,工人有趕工的壓力,時間愈趕,施工就愈容易疏忽,日前就曾因為電銲固定琉璃瓦下的鋼架,造成零星的小火災,但因火勢不大,立即由施工人員撲滅。
這名員工坦言,飯店本身有管理組織,對於屋頂整建工程的施工安全不過問,對這些零星小火的現象也沒有加以督導;至於承包商,也沒有特別注意施工的消防安全,要求施工人員隨身攜帶滅火器具,或將保麗龍、紙板、帆布等易燃物品另外放置,隔絕火源,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才造成這場無情的大火。
根據施工人員指出,圓山飯店的屋頂是以鋼架搭建成斜屋頂狀,鋼架上方覆蓋水泥及木板,琉璃瓦就固定在木板上方,昨天的火勢持續數小時,除了風助火勢以外,屋頂兩側以紅槐、櫸木等上等木材搭建的飛簷,也因為燃燒速度快、持續力久,使得火勢一直無法有效控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工程組長周智中指出,國內正面對兩種難以對付的火災威脅,一是高層建築的大火,另一是施工中的火災。依照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規定,營建工地等作業場所都有施工作業準則要求每二至三百平方公尺的範圍內,必須有幾具滅火器,作業機具與木板、保麗龍等易燃物品也有一定的放置規定,這類屬於施工安全衛生的要求,國內至今尚無規範可供施工者遵循。
周智中表示,施工中火災經常是因電銲所引起,高雄長谷世貿大樓就是國內第一個因此失火的高層大樓,建研所的五年防火計畫中,已針對這項需求著手訂定規範,他建議營造業者應重視施工中火災的破壞力,及早教育營造工人做好防火的準備。
第六篇:1995年6月28日《聯合晚報》第3版
員工看她起高樓,看她樓燒了
時代在變,奈何她未變
但近千位員工奮力投入復建工作
期待鳳凰浴火重生。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圓山飯店成立已經43年,在華麗輝煌的的中式傳統外表下,據員工指出,圓山內部其實有著更傳統的管理文化,也就是「威權」,早年在蔣夫人和孔二小姐還全權管理圓山時,飯店裡就瀰漫著一股「宮廷」氣息,負責執行的中層主管,重要的工作不是飯店的管理和營運,而是全力配合「主子」,打點「主子」對飯店的各種意見和要求,誰的「配合度」高,誰就可以得寵,在飯店裡呼風喚雨。
對於那個時代,圓山還有過很多傳言,包括圓山的員工要定期到官邸服務、員工要報告最近在圓山看到的各種政壇動態、圓山的「官邸派」和「非官邸派」人馬(指經國先生用的人)彼此較勁、員工宿舍和餐廳有如豬舍⋯⋯等等。圓山一些資深員工直到現在提起這些事情,還忍不住喟嘆,「簡直就像電影裡的清宮殘夢」。
隨著台灣政治生態的改變,雖然當年那些特殊的決策階層已漸漸淡出圓山,然而在員工眼裡,威權的管理傳統卻仍如圓山四十年不變的雕樑畫棟,成了揮不去的夢魘。圓山工會指出,圓山的中高層主管,還是「當年那些人」,迄今都已高齡七、八十歲,而且在內部管理上,還是不改當年,言必稱「總經理」(指孔二小姐)或「老夫人」,前年圓山工會與資方發生勞資爭議時,還曾有女服務生出面控訴某部門一位80歲的「總管」,多年來要求她們為他洗衣、燒飯,甚至捶腿按摩。
對圓山五百多位工會會員而言,他們最渴望的莫過於管理階層換血,以企業化的方式重新整頓、經營這個他們又愛又痛的「宮殿」。但工會表示,從七年前工會成立至今,員工一次次發出改革呼聲都得不到具體回應,某些高齡又高層的主管,到現在還不肯出來給員工一點希望。
不論圓山未來如何,圓山的925位員工,從昨天下午起,已全力投入瓦爍殘垣,準備重新整頓圓山,誠如一位工會幹部所言「不管未來怎麼樣,只要圓山飯店還營業一天,我們就得讓它漂漂亮亮的開一天」。
金 藏 營造 104 在 鐵打的貴婦 Stacie Chen 陳璧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雲林文化大聲公】
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台 AM1125
▪️主持人: 鐵打的處長
▪️開講主題:台西海口故事屋舉辦林國基老師收藏特展
▪️播出時間:9/9(三)下午5點
▪️本集嘉賓:#林國基老師、台西海口故事屋屋長-丁仁桐
尋古日本風情「林國基老師收藏特展」
本次活動最受注目魅力重點通通報你知!史上最復古懷舊展,背景為懷舊而溫暖的日本最適合闔家光臨重溫兒時回憶。海口故事屋讓您不用出國就猶如置身日本,提供免費日式和服讓民眾試穿、拍照。
展覽日期:109年8月19日(三)至10月18日(日)
開放時間:每週三~週日早上10點至下午5點(週一至週二休屋)
台西海口故事屋 :
原為台西海口庄長官舍,首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2年(1937年),為雲林縣沿海地區少數之日式木造「官舍系住宅」,於95年6月20日獲公告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後,雲林縣政府著手進行修復調查研究計畫、規劃設計及整修工程,於108年1月完工驗收。該歷史建築設置、保存、修復的過程,除了提供另一種細緻的生活空間體驗,也見證了海口庄與台西鄉的歷史沿革與城鎮發展。
林國基老師 :
台灣知名時裝設計師。出生於雲林縣台西鄉,從小家貧成績差,唯一被肯定的是畫畫,卻無緣當畫家,但憑著對夢想永不放棄的生命熱情,勇闖天涯,完成留學及美學夢,個人做絣風格強烈,在台灣服裝設計界無人不曉,為回饋故鄉,將在台西海口故事屋辦理收藏特展。未來想再台西鄉建造一座娃娃博物館,將畢生收藏、價值數千萬元的芭比娃娃等悉數捐做館藏,門票盈收做為雲林孩子美學教育基金,並扶助弱勢子弟向學。
屋長-丁仁桐先生 :
操著一口台灣國語、手臂滿是刺青、腳上隨意套雙藍白拖,放牛班出生,從頭到腳流露出一股自然江湖味,自小不愛念書的他唯有拿起畫筆才能靜下心找自己。國中畢業後北上就讀復興美工,剛出社會嘗試許多工作,彩繪燒窯花瓶、貼磁磚師傅、送貨、水泥工通通做過,也舉辦過10餘次大大小小的畫展,最後決定在17年前回到故鄉。起初與五位志同道合的學長學弟們,一同返鄉推動社區營造,辦了幾年老是在廟宇節慶活動上打轉。此時有海外國際志工回台分享經驗,他們決定乾脆發揮所長,創立彩繪藝術村,讓海外的人看見台灣漁村之美。
金 藏 營造 104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面對殉道者
文:薯伯伯
在行文之際,共有三名年青人在反惡法的抗爭路上,殉道犠牲。梁凌杰在 35 歲之年去世後,我想不到自己為了一名從不認識的人而這麼難過,頭七那天,我和朋友站在殉道處躹䩑,現場排了一條長長的人龍,打了接近七個蛇餅。之後,再有 21 歲的盧曉欣,以及 29 歲鄔幸恩,也相繼犧牲上自己寶貴的生命,這是最令人悲痛的局面。套用我藏人好友唯色的話:只有活著的生命,才能把意志變成現實。再大的壓迫之下,我們的生命都是重要的,都是需要留住的。香港人的未來,唯有靠香港人自己!
但現在悲劇已然發生,我們在生的人,到底應該如何去處理事件?無可否認自殺是有傳染力,媒體報道一般的自殺事件,當然應該參考世衛發出的《Responsible Reporting on Suicide》的指引,例如不在當眼處報道消息及不重複,不把自殺描述得正常化或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明確描述自殺方式,不詳說自殺位置的信息,不使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不使用現場照片等等。
可是我們現在面對的人,雖然是自願選擇死亡,但跟一般因情緒問題而自殺的人不同,他們都有著明確的訴求,他們清楚表達了自己的願望,他們用生命來向政權作最後的控訴,他們臨終前留下的片言隻語,都是關乎別人的福祉。
然後,有人說,在輿論上不要提此事,不要「美化」自殺事件,因為擔心別人會模仿,自殺之風會傳播。甚麼是「英雄化」?任何記錄,也可以被指為「美化」自殺行為。甚至單單一個在現場獻花上香的追悼會,也可以被說成是下一宗自殺案的催化劑。但是,我真的很想問,難道對逝者不書任何記錄,不寫任何評論,不作任何追悼,不讓其他人知道他們的遺言訴求,就是最合理公平公義的處理方法嗎?
逝者用生命最後一刻為包括你、包括我、包括跟他立場完全不同的人,向強權作出納喊,難道我們為了避免被指責為「美化」的嫌疑,就讓這些年青人死得不明不白?難道我們為了要戴好頭盔,就不給殉道者一個公道?難道我們因為擔心被人指責為事件添光環,就放棄給予殉道者應有的尊重及感激嗎?六月十六日那天有 200 萬人上街,難道跟梁凌杰先生之殉道毫無關係?及後逼使林鄭「暫緩」修例,難道我們可以安著良心,說梁凌杰的能量已然冷卻?如果刻意冷處理事件,莫非就是最公平的態度?
而且不要忘記,在這場抗爭路上,就算同路人不寫殉道者的記錄,不代表沒有人去寫。政治立場完全不同的人,就著自殺事件的抹黑,已經在發生。立法會議員跟死者有過對談,就被建制陣營誣蔑指殉道者是為了錢財之事而死,又說得好像是被議員教唆走上絕路。到了盧女士過身後,那些像鬼一樣假裝中立的傳媒,趁機積極發掘其感情問題,又聲稱對方有情緒病要看醫生,企圖把自殺歸因於其個人問題,說得強權無須負責一樣。在這種企圖把政權的責任洗得一乾二淨的輿論之下,如果我們不公開殉道者的故事、看法,難道就對得住殉道者?
人的決定,總是混合著多個原因,但一個人在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之前,留下的遺書,寫明其遺志,你又憑甚麼假裝理性客觀,聲稱要「調查」清楚?去哪裡調查?要問誰啊?當時人如果都沒有資格去說自己的遺志,難道你又有資格?
在用詞上,稱他們是犧牲或殉道,而不稱之為自殺,同樣惹來「美化」之嫌。面對著義士,卻不敢稱之為義士,就是擔怕惹來「英雄化」之嫌。但他們以生命來換取他們認為更崇高的價值,難道刻意淡化他們的訴求,把殉道和一般自殺混為一談,就叫做合情合理,就是對逝者及其家人最合宜的尊重嗎?
世界衛生組織發出的《Responsible Reporting on Suicide》指引,只適用在一般因情緒問題而自殺的事件,這種情況是可以靠輔導來改善或控制。但涉及殉道,除了要防止再有人去結束自己的生命,也多了一層考慮,就是要保護殉道者的名聲,要保護他的名聲,就要公開其訴求,而訴求本身就是包含著崇高的理想及無私的奉獻,在公開討論時,又陷入了被人批評為「美化」或「英雄化」事件。這個循環,是無法解開的結。
* * *
另外,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題為〈謹慎提防對逝者的抹黑〉,文中提到九點,這裡再次提醒各位讀者,必須有如防賊一樣去加以提防。
在紀念及記錄殉道者的同時,也要防範對殉道者進行任何抹黑。抹黑有很多種手法,硬的,軟的也有,有來自政權或親政權媒體的惡意,也有來自好心做壞事的善心。對於暴政,即使是麻木不仁的政權,也忌諱被人標籤為殺人政權,所以當權者會用盡一切方法來擺脫自己的污名。他們會動用親政府的媒體,編織大量故事,混淆視聽,讓人懷疑逝者的動機,進而貶低其遺心志向。
一,政權會把犧牲強調定性為自殺,所以我們必須分清楚犧牲和自殺的分別。
二,誣指其收了錢,從而暗示他為錢財利益而白白送上自己生命。
三,把一切對他犧牲前的支援,都包裝為教唆。例如有議員跟他談過話,就說該議員慫恿他人自殺。
四,把一切對他家人後來的支援,尤其金錢上的幫助,都說成是鼓吹自殺,把基金的撥款說成是安家費,進而加強「收了錢」的說法。
五,較軟性的手段,包括從其生前的財務、事業、感情、就業狀況各方面著手,企圖營造逝者是因為個人原因而選擇自殺,而非因政權的逼迫而選擇用生命作控訴。
六,媒體可能會對該人作大量人格分析,包括性格是否內向,婚姻狀態,單身或拍拖之類,這類資料本來只是基本陳述,但隨時可以被利用成為攻擊的借口,要極為防範。
七,從心理方面著手,暗示逝者因抑鬱或其他心理疾病而尋死,從而減低政權的責任。這方面可以包裝得極為軟性,例如找有泛民背景的醫生作一些心理分析,同時又說一些話來勸勉青年讀者。在勸勉的同時,卻也可能誤墮圈套,強化了逝者因心理病而尋死的假象。
八,聲稱有外國勢力操縱,如果逝者有參與過任何外國組織,也可以被加以利用。
九,聲稱死者是因失足意外而身故。
* * *
附注:
這裡提供一些求助熱線,我們既要尊重逝者的意向,不應污名犧牲的人,但同時也希望其他人可以尋找不用傷害自己生命的抗爭路線。
以下是一些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
生命熱線︰2382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735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世衛發出的《Responsible Reporting on Suicide》:https://www.who.int/…/suicide-pre…/resource_booklet_2017/en/
———
照片:香港的,連儂牆,於 2019 年 6 月 30 日,被破壞後,又在當晚重現,攝於 7 月 1 日。
另外,有關 7 月 1 日晚的事情,希望在 7 月 2 日再跟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
#不批評 #不割席 #不篤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