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論在完成度或傳唱度都不及名曲〈OSCA〉,但我私心認為二期東京事変第一次找到屬於這個樂團自己的「聲響」,是在〈Killer Tune〉這首歌:以鍵盤為基底,吉他靈活的插音、快節奏中帶有悅樂氣質的旋律。這個聲響,在新專輯《音楽》仍然可在部份曲目中見得,例如先行發表的單曲〈青のID〉與〈赤の同盟〉和專輯中的〈獣の理〉都有這樣的痕跡。這個聲響,也曾經是我私下戲稱東京事変某天忽然冒出濃濃大叔味的原因(梳油頭穿花襯衫那種);但正是這份大叔味,洗去了椎名林檎強烈的個人色彩,讓事変有了自己的面貌。https://spoti.fi/3xv8zXZ
⠀
⠀
十幾歲時我喜歡椎名林檎的原因,是因為她的音樂與形象為我的世界帶來了對「殉美」的領悟 —— 與死亡與消逝相聯繫的美。時常在歌詞中動用死與性的意象,同時在舞台演出時以聲嘶力竭的唱法、自毀的包裝(比起 Lady Gaga,我確實更偏好林檎穿著全身染血的精神病院服歌唱的模樣),美麗的痛苦。自東京事変第三張專輯《娯楽》之後,大叔味徹底取代了殉美,作品的光明喜樂曾令我無法消受,所以當單曲版本的〈天国へようこそ Tube ver.〉問世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顱內高潮;當他們在 Music Station 穿著耶穌裝、頭戴荊棘表演這首歌,我又高潮了一次。https://spoti.fi/3gvjE45
⠀
⠀
但在理智上,我知道那不是東京事変的聲響。或許在〈天国へようこそ〉時林檎忽然想回味自己的青春時代,但無論如何,就連她以個人名義發表的作品,殉美與自毀也已不是主軸。畢竟,嘴上掛著死亡其實是年輕人的特權。就連這麼中二的我,一想到假如 Kurt 沒有死掉活到五十歲,還唱著一樣的歌,竟都會有一點尷尬的感覺。
⠀
⠀
因為堅持要從日本訂貨以便獲得一些台灣沒有的特典,我今天才拿到《音楽》(初回限定與通常盤各一)。我一直很好奇,事変這次復出,除了檯面下可能的大人的理由,合約啦錢啦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創作上的動機。畢竟,林檎可是從《娯楽》就開始嚷嚷擔憂樂團創意老化什麼的。
⠀
⠀
身為一個聽者,這張新專輯呈現的企圖很明顯,他們想要在既有的樂團聲響之上,更進一步打破樂曲的結構規律,用大量的轉調、非主副歌的形式構成我心中的重點曲目。他們心目中所謂的「音樂」,在這張新作中被想像成更有機、更流動的東西,而不只是流行歌曲結構本身。
⠀
⠀
聽完專輯之後,我認為帶領著復出的東京事変達成上述企圖的核心人物,無疑是鍵盤手伊澤一葉。
⠀
⠀
雖然樂迷常開玩笑說臭臉伊澤啦、伊澤又以為自己是團長了之類的話,但早在另一首先行發佈的單曲〈闇なる白〉,我就已經意識到伊澤一葉的進步,可能是解散十年之後所有團員中最大的,甚至超過椎名。在〈闇なる白〉中,光只靠著編曲的變化,就讓斷裂的、單看奇形怪狀的主旋律各段落,以意料外的方式縫合,同時維持著順暢的連續性。從成果上看,這一點極大程度仰賴了鍵盤的表現。https://spoti.fi/3zi534V
⠀
⠀
伊澤一葉的作曲,在旋律上一直沒有林檎或浮雲優秀。這不只是因為他的旋律「怪」,林檎的旋律就怪得很有自成的美學邏輯;但伊澤那過於繁複跳躍、不直覺、因而難以記憶的樂句,甚至讓我覺得是對歌手而言難以發揮「歌唱」這件事美感的音符。過去,東京事変有找出兩個我認為不是很理想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點(如果不把禁止伊澤寫歌算在內的話),一是藉由更加流行常見的編曲來搭配不直覺的旋律,例如伊澤初次在事変作曲發表的〈手紙〉中,電樂器與弦樂努力讓曲子帶有起承轉合的磅礴激昂。這種讓怪咖穿上西裝的路數雖然可行,但對我來說,就是硬要化妝成普通人的怪咖而已;https://spoti.fi/3gvKhWQ
⠀
⠀
另一種方式,甚至可能不被認為是方式,就是伊澤有一段時間寫出了非常像林檎寫的歌,例如《大発見》裡的〈禁じられた遊び〉、〈絶対値対相対値〉等,基本上算是隱去伊澤作曲上的性格。這兩種方案,我都不覺得完美,更何況過程之中還出現過各種根本失敗的例子,例如《娯楽》的〈酒と下戸〉就是我心目中一次可愛的災難。
⠀
⠀
但在〈闇なる白〉裡,他們真的找到漂亮的解答了。我甚至認為,這首歌在《音楽》中被放置在椎名式種種執著之一、專輯對稱中央曲的位置,並不是偶然。他們自己也知道〈闇なる白〉是復出之後在新意、完成度上都對樂團而言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吧?對我來說,這首歌是東京事変繼〈Killer Tune〉之後再一次找到自身樂團聲響新可能性的代表作,同時也是樂手新技法的集大成之作:鍵盤起用大量音色效果、旋律消弭了主副歌的邊界、巧妙地運用過門和編曲而非旋律本身來推進歌曲 ——
⠀
⠀
怪咖找到方法做自己了。第一次聽到 00:50、光靠鼓的變速就從 B 段無痛銜接到 C 段,我真的感到極樂與欣慰。這種小聰明,不曾廣見於過往的事変,因為它確實就是小招數。但〈闇なる白〉把這種小招數玩到了頂。
⠀
⠀
另外一個驚喜,是伊澤把古典鋼琴的色彩再次帶進了事変。會說再次,是因為過往事変作品中這樣的作法也不少,一直到近期的〈永遠の不在証明〉中,鍵盤的技法都有古典鋼琴的影子。而《音楽》裡,〈赤の同盟〉的安插法讓我驚喜於它為歌曲帶來的特殊氣質,而〈紫電〉從 00:20 開始的美麗鍵盤 solo,彷彿在練哈農,可是誰想得到哈農搖滾起來可以那麼帥氣?https://spoti.fi/3zfMa2i
⠀
⠀
當然,作為鋼粉,我對這張專輯的不滿之處還是有的。首先,上面提到的〈闇なる白〉的精彩技巧,竟然隔了幾首歌就出現在〈緑酒〉上,使得〈緑酒〉聽起來就像完成度沒那麼高的〈闇なる白〉。〈緑酒〉 B 段開頭的鍵盤聲響和技法,和〈闇なる白〉C 段的鍵盤線一模一樣(臭臉伊澤!你沒招了嗎!)https://spoti.fi/35j9Sgc
⠀
⠀
伊澤在新專輯另一個沒招之處,是在〈青のID〉的 solo,使用了和十年前上一張專輯〈女の子は誰でも〉銅管的 solo 一模一樣的轉調以及和弦行進。重點是,〈女の子は誰でも〉當初也不是事変編的曲,而是服部隆之啊!(臭臉伊澤!你沒招了嗎!)https://spoti.fi/35sZIdn
⠀
⠀
其次,伊澤的長足進步,凸顯了其他團員的不夠進步;我聽來最沒有長進的,顯然是師匠龜田。由龜田作曲的〈毒味〉雖然相當好聽,但是開頭貝斯線的編曲完全和他們在「DISCOVERY」巡迴時為舊曲〈Mirror Ball〉的編曲相同,音程和斷句都沒有變,一聽就知道這首歌是在舊 riff 上寫新曲,不免有些偷懶之感(https://youtu.be/N64wiARLero
)。而歌曲中還出現〈Dopamint!〉的一個樂句,讓我更加不爽(誰理你)。https://spoti.fi/3zoJmQE
⠀
⠀
最後,專輯中有些因襲下來的製作習慣,依舊沒有破除,例如他們的專輯第四首歌有百分之九十機率會是抒情慢歌,屢發不爽,而這些歌聽起來居然還真的都有點像(スーパースター、私生活、電気のない都市、命の帳);又例如這次的一些歌詞中還是有林檎上一張個人專輯《三毒史》的概念:毒啊藥啊蜜啊宗教啊。你要說那是林檎宇宙共同世界觀也說得通,但整個宇宙最後全部都是彩蛋的話那彩蛋有什麼意義呢?
⠀
⠀
此外,雖然這張專題的企圖是去形式,但偏偏,他們放下的執著有些我很喜歡,頗為希望維持:例如,在我心目中早先數位發表的同捆單曲《赤の同盟》的封面視覺(如圖,一隻七彩的和菓子孔雀),才是過去的東京事変會起用的專輯正式封面:概念化、符號化、將樂團象徵投射在帶有自足世界觀的物件上,巧思如《スポーツ》的奧運金牌、《大人》的仿 YSL 香水瓶等等。然而,《音楽》正式的封面卻是符號化相當不怎麼成功的 —— 錄音室控台。
⠀
⠀
不管啦,一定是因為去年 COVID-19 害他們把原本要用在專輯的封面用在單曲上啦。
⠀
⠀
雖然我很想這麼相信,但是這個封面其實意外地也與「去形式」這個目標相契合:No more 形式主義,No more 符號化,音樂之於音樂的本質本身。或許,這正是這個視覺想要傳達的意念也不一定。畢竟,設計師都一樣是木村豊啊。
⠀
⠀
過去的我,就如同過去的椎名林檎或東京事変一樣,是絕不允許在專頁還有正在進行的連載的情況下,發一篇會破壞版面整齊連續性的文的。但聽完這張專輯之後,忽然覺得要是執著於規則、十八天之後再發這篇心得,那不就等於這張專輯什麼也沒有教我嗎?
⠀
⠀
是故,最後附上林檎在開場曲〈孔雀〉寫的歌詞:
⠀
⠀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
⠀
我沒有在唬你。誰想得到那個曾經把自己的雕像當成耶穌吊在演唱會十字架上的少女,多年以後會在新歌歌詞裡抄心經?
⠀
⠀
最後來幾個完全無從驗證的 murmur:
⠀
⠀
・「紫電」是《火影新世代》裡卡卡西老師的新招啊。林檎有看火影?
⠀
・「OTK」是《遊戲王》裡太陽神的翼神龍的第三能力啊。林檎有看遊戲王?
⠀
・「UberEats」有女王認證的唸法了。我都唸 UberEats。
⠀
・現在是流行專輯第一首歌和最後一首歌都超短?我還是無法接受把 intro outro 都算一首歌的算法欸?
⠀
・好了,我知道妳愛上 autotune 和 rap 了,前者〈長く短い祭〉和〈鶏と蛇と豚〉還不夠嗎〈一服〉要再玩一次?後者妳年輕時在〈Σ〉和〈弁解ドビュッシー〉玩得很好啊,怎麼最近〈尖った手▢〉和〈孔雀〉變唸經?
⠀
・妳再找妳老公拍 MV 我真的會生氣。
⠀
・我愛你們。
⠀
⠀
⠀
(圖為《赤の同盟》單曲封面。取自椎名林檎 ✕ 東京事変官方網站「SR 猫柳本線」。)
鋼琴名曲集程度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生回饋 #沒力寫作課
X JAPAN by COS
我相當喜歡音樂和相關的一切事物,特別是現場演唱,看著樂團奮力彈奏、嘶吼,那種能量的併發,往往會讓台下我的也充滿活力,我總是閉上雙眼,感受一波波律動與節奏,特別是鼓聲,強勁敲擊到心底,好像心臟跳動的音頻一般,讓人從頭皮到腳底都一起發麻,是最爽的經驗。
追溯最初,國中的時候我還在看日劇,聽KINKI KIDS,我當時覺得Happy happy greeting 或是哨子少年是相當棒的歌曲,還有周惠、李玟、許茹芸,到現在都是相當好的回憶,也是對音樂的簡單記憶。真正感受到樂團這種東西,是因為Clamp的動畫X,高中好友傳了一首電影版主題曲的歌給我,那首歌就是Forever love,X-Japan的經典名曲,同時也打開我的樂團之路。這是唯一讓我追星的樂團、第一次讓我感受到演唱會力量的樂團。
第一次聽到Forever love這首歌,被主唱的獨特嗓音吸引,忍不住找了更多音樂,第二首就是Tears,一開始得旋律就讓我感到悲傷,那是一種很嘹亮的聲音,我自己的感覺是清澈。歌曲本身的旋律是悲傷的,但最後還是帶著希望,弦樂和搖滾樂的組合相當完美,就像團長Yoshiki本身是個很西化的日本人一般。身為傳統和服店小開的他帶著日本人的謹慎、細緻、完美主義,製作狂放的搖滾樂。他優雅而瘋狂的鋼琴solo和華麗又激烈的鼓,以及主唱特殊的嗓音、跟相當美式、節奏感強烈的BASS手、個人風格分明、技巧高超、活潑又俏皮的第一吉他手與沉穩內斂但不可或缺的第二吉他手,這五個人組成的X-Japan,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樂團。他們用音樂推開了一扇名為樂團與搖滾樂的大門,那是我從來不知道的世界。
最有趣的是當我第一次查到X Japan團員照片,看著纖細而美麗的團長Yoshiki時,我以為他就是那個擁有獨特清澈嗓音的人,結果其實主唱是一旁工人臉的Toshi大叔。Yoshiki本人的歌喉就非常的不行,果然上帝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公平的。單單只有這兩個人,X JAPAN會是一個很獨特的團,但沒有到神的地位,最初創團的BASS手TAIJI、還有當時的吉他手HIDE為這個團帶來除了Yoshiki的衝突與矛盾外,更加外放而鮮明的個人風格與驚人才華。還有吉他手PATA大叔,是擁有高超技巧而個性內斂的團員,但因為有他,才維繫著一股穩定的力量。
當我知道這個樂團時,我只知道她們的音樂是我從來沒聽過的好聽、非常酷而且多元,且已經在1997年解散。唯一能做的,只好瘋狂地收集所有音樂、訪談並不斷試圖跟隨那些歷史軌跡。第一次看的live演唱會DVD就是她們的解散演唱會:the last live,而在1998年,樂團中相當重要的人物吉他手Hide因為意外去世。這個樂團在當年,再也沒有解散的可能。
第一次認是的樂團,就因為解散而再也不會復合,我只能從過去中尋找她們留下的痕跡。上了大學之後,因為實在很想再聽到live DVD那種音樂的爆炸能量,我跟朋友一起聽了第一次的樂團現場演唱,那是一個台灣樂團,叫做8mm sky,第一次聽真正現場表演的我,被吉他手的Solo震撼,到現在還記得那種發現新大陸的感動。啊!這就是現場演出,就是要這樣的吉他!當下雖然是抱著抓住X Japan影子的心情,但我很確定,音樂就是我這輩子一直離不開的事物。
之後的整個大學,充滿了音樂祭和現場演唱,一次次地因為樂團體驗不同的經歷,開始真正接觸西洋搖滾,隨著聽團經驗的增加,我慢慢發現,其實X JAPAN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棒的樂團,音樂圈當中有各式各樣的變態,但她們在我心中還是盤劇著最重要的地位,那是永遠不變的。
直到大四,隨著研究所考試的壓力與當時男友的爭執,心中承受很多的轉變,那是一段相當辛苦的日子。然而,就在此時, X-JAPAN宣布他們要復活,當時的我對著電腦哭了。那是一股相當大的力量,所有的不如意好像都隨著那個消息便得可以面對,同時也是人生某一部分夢想的達成。特別是一個人喜歡上一個樂團,長達七年,而在那七年中,她一直認為這個樂團永遠的結束了。
然後在08年一月,他們在東京巨蛋開了連續三天的復活演唱會。當我聽到第一個鋼琴音,Toshi唱出了第一個音符,雖然聲音還是有一點沙啞、有一點不穩定,但我不可抑制的大哭起來。我知道她們就是回來了,確確實實的在電腦螢幕的轉播上。她們唱起來七年來我以為只存在記憶中的歌曲,那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演唱會。然而更好的事情發生了,她們要來台灣。
自從喜歡這個樂團開始,我不斷地夢想著,我一定要現場聽著她們的歌、跟著所有的歌迷一起唱,像那些演唱會DVD一樣。我學會了所有的歌,我知道在些橋段應該要喊些甚麼,要是有一天,我一定要在台下!從宣布復活,到台灣演唱會買票期待的每一天當中,我考上了不錯的研究所,也跟男友分手,該是實現夢想的時候了。在這場演唱會之前,我聽過了四個音樂祭,參加過國內外樂團的現場表演,但我就是沒有聽過X JAPAN,我的第一個啟蒙樂團。
那是一場從開始就哭著到結尾每一首歌都跟著唱,把全身力量都用盡也無所謂的演唱會,因為那就是夢想成真的時刻。最初一直有種錯覺我自己站在現場看DVD,一切都太不真實了。直到主唱Toshi先生指著天空,跟台下所有觀眾講著中文。他說:HIDE (已故吉他手)也在聽。
我才真正情緒崩潰,感受到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想,這場演唱會之後,我才真正開始相信,音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
故事並沒有在這裡劃下句點,因為X Japan已經正式復出,他們展開新的音樂之旅,我也是。這場演唱會後,我又去了日本3次。參加日本的音樂祭,也為了X JAPAN在音樂祭演出;並且下定決心,每年都要到參加各國的音樂祭,因為我已經理解音樂和現場的美好與滿足,希望可以每年都得到這樣的感動,洗滌心靈。
2011年,X JAPAN又來台灣一次,我自然也去聽了,無論聽多少次,每一次的感動都跟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現場DVD一樣。每一次都在確認夢想。
去年我開始挑戰美國的音樂祭,在會場露營。開始聽音樂到現在,喜歡她們到現在,已經有10年,聽了好多好多大大小小的樂團,也累積許多相當棒的經驗。每一年、每一年都是新的嘗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才開始的,也許在技術上有贏過她們的樂團,但X JAPAN已經與我的生命軌跡交相纏繞;他們是打開一切的門,他們本身就是生活的部分。沒有別的情感可以取代那一份獨特,一直在我的心中。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帶給我如此巨大的能量。
鋼琴名曲集程度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走音天后」--- 社交名媛天籟「驚」聲,唱出生命最後光采! http://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17973879
【卡內基廳辦過最轟動的一場盛會】
1944年10月25日週三夜晚,約兩千名民眾被擋在 #卡內基音樂廳外,擠在紐約市人行道上。門票早已售罄,最貴的位子三美元,有些人竟然揮舞著二十美元鈔票,想利誘守門員,莫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作曲家 #柯爾波特 走進 #全美頂尖音樂會殿堂。同樣有幸進場者包括女高音紅星 #莉莉龐絲(Lily Pons)、脫衣舞后 #吉普賽蘿絲李。更有人自稱看見女星 #塔露拉班克黑德 翩然入內。記者也簇擁在老舊的音樂廳裡,迫不及待一睹轟動的場面。
前一晚,歌星 #法蘭克辛納屈 在同一舞台登場,為 #小羅斯福總統拉票。後一晚,#紐約愛樂管弦樂團 也將在這個舞台上演奏,由 #羅金斯基(Artur Rodziński)指揮。但在十月二十五日當晚,主角是 #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年高七十六的她福態可觀,近來發表過幾張唱片,詮釋莫札特的「夜后」詠嘆調,以及德利伯的《#印度鈴歌》等曲子,在在挑動歌迷爭先恐後的飢渴現象。
音樂廳內擠滿觀眾三千人,盛況空前,聲勢之浩大,依據當年伴奏的鋼琴師 #康是美麥萌(Cosme McMoon)研判,這場演唱會是「卡內基廳辦過最轟動的一場盛會。」唱到《#魔笛》裡知名的詠嘆調,高音屢屢飆不到位,匠心獨具的喜劇效果一應俱全,只可惜,她本意不在搞笑。她也演唱短曲《#小康乃馨》,歌詞充滿挑逗意味的拉美式俚語,同樣逗得全場笑到前仰後合,#再創娛樂高峰。佛羅倫斯挽著一籃子玫瑰,對著觀眾拋擲花苞,#更惹得包廂裡一位女演員五體不受控,#被帶離現場。在如此癲狂的氣氛中,喧鬧聲此起彼落,著實難以想像還有人可以鬧到被請出場的程度,不料據說這種人還不少。演唱會一結束,觀眾立刻大喊安可,可憐的琴師麥萌只能趕快下臺溜進正廳前座,撿拾地上的玫瑰花。安可曲表演期間,樂趣以及耳痛,甚至比剛才更強烈。演唱全程,珍金絲夫人儘管聽見有狂笑也有掌聲,卻一概認定都是歌迷真心肯定她的歌藝。會後,來賓上臺和她交流。她對其中一人說,「我上次進錄音間,把『夜后』唱得那麼美,你可別以為我沒膽再唱喔。」
【紐約見識過最弔詭的集體惡作劇之一】
翌晨,新聞傳遍全美。《密爾瓦基日報》報導,「#珍金絲夫人是何許人也?#讀者極可能從未聽過。#她能登場獻唱是因為法律不禁止。能烘托莉莉龐絲最優美特質的歌曲經她喉咽,激發出最難堪的品質。而本人在此保證,珍金絲夫人最難堪的品質在於沒有聽的必要。」《紐約郵報》專欄作家俄爾.威爾森的說法,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能唱盡天下名曲,唯獨無法戰勝音準。」這則新聞的標題是:「愛樂者留意﹗我聽過珍金絲夫人歌聲。」本身並非音樂線記者的威爾森,描述她的演唱會為「#紐約見識過最弔詭的集體惡作劇之一」,不瞭解為何表演者態度認真,觀眾卻狂笑不羈。威爾森離席途中,撞見演唱者的經紀人,報導中把該經紀人名字誤植為辛克萊.貝菲爾。
「為什麼?」威爾森問。
「因為她熱愛音樂。」#聖克萊貝菲爾(St Clair Bayfield)說。聖克萊年近七旬,在百老匯打滾多年,是小牌演員。如此威爾森只能接問:「她既然愛音樂,為何要開口?」
「人們可以批評我唱不好,但沒人敢說我沒唱過。」據傳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晚年有此名言,這句話絕對合乎她的個性。她為音樂而活,表演慾強烈,拒絕屈服於歌喉的局限,不願向嘲諷者低頭,以高姿態面對事實。
(未完,全文見:http://goo.gl/Vv8GF6 )
--
《#走音天后 》
✨人見人愛超強口碑✨ 馬上看場次!➜ http://pics.ee/qPa
鋼琴名曲集程度 在 [討論] 多年後重學鋼琴- 看板piano | PTT影音娛樂區 的推薦與評價
小學的時候學過一兩年,最後的程度是停留在小奏鳴曲1 (彈了五六首之類) 鋼琴名曲集彈過給愛麗絲、洋娃娃之夢、甜蜜的變奏曲停掉以後,國高中大多都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