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斷捨離》 (Happy Old Year) 觀影心得
2/14上映。
預告:https://youtu.be/ojH_f6DNRyc
也可以到痞客邦看圖文並茂的文章:https://reurl.cc/rlMEr1
很開心收到CATCHPLAY電影公司的邀請,在昨日參加了《就愛斷捨離》的電影試片會,「整理」這件事本就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這部電影藉由「斷捨離」整理術,探討整理物品進而整理關係和人生、正視並認識自己的過程,是一部別出心裁的電影。
以下我將會落落長的講述電影情節與我的心得分享,會爆雷!會爆雷!會爆雷!
————————————————————————
女主角小琴是位崇尚極簡風(Minimal)的設計師,整部電影裡小琴從頭到尾都穿著白色上衣,正式場合時會有領子,平時就是T恤或圓領上衣,在劇情設定中這應該和她喜歡極簡風有關,偶爾女主角會用一些精緻的配件來畫龍點睛,如:耳環。
電影一開始是她坐在已完工的工作室中被採訪關於極簡與斷捨離,她說的話和整理師被採訪時說的話真像啊!但是當採訪者問她是否可以給大家一些丟東西的建議時,女主角卻停頓了沒有說話,因為,她做得二二六六啊!然後劇情開始倒敘回家中還亂七八糟的樣子。
小琴一家人居住在雜亂不堪的一二樓,小時候父親曾將一樓作為樂器行,小琴因為工作需求想把一樓的家改造成極簡風的工作室,如此一來必須把不再讓她怦然心動的東西通通丟棄。她先是和哥哥還有母親解釋什麼叫做極簡風,想當然爾母親回了她一句:「空成這樣像話嗎?」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會讓許多「怦然心動教派」的教友很有共鳴,在我們要大把大把丟棄物品時,可能沒有幾個人能理解你現在的行為,或多或少被身邊的人擔心過或酸個幾句XD
女主角因為有時間壓力,她決定不管母親的反對,開始了斷捨離。
母親這邊碰壁,於是她先找上了也有自己的網路事業的哥哥阿傑,我覺得這個設定很好,因為阿傑是設計西服的在宅工作者,如果哥哥是一般上班族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需求,小琴以「要幫你規劃一個工作室」為吸引阿傑加入一起整理的動機,哥哥被這麼一講才發現,不說還沒感覺,已經住了二十年的家,原來家裡空間還真是小啊!我服務這麼多的家庭,其實也有發現很多人住著住著就習慣了,壓根沒想過要去改變,也忽略了其實家中還有無限的空間可以利用,因為生活的瑣事太多,讓很多人都忘了自己棲身的地方才是最需要用心規劃。當小琴在和自己的閨蜜小粉談論改造工作室的估價單時,小粉問小琴需不需要刪除一些項目,小琴則說:「這是家,不用省錢!如果只能蓋一次,就要蓋到最好」在這點,我與小琴的想法如出一徹,不過要什麼風格,要極簡、要鄉村、要工業,這很主觀的,沒有標準答案喔!各位可別看完電影後覺得家的標準只有一種啊!
各位有在自己的家裡執行過斷捨離嗎?
你們的第一步是什麼呢?
小琴的第一步是和阿傑一起去賣場掃光所有的垃圾袋,阿傑順手還結帳了近藤麻理惠的書,在這裡有一幕我覺得很有趣,小琴原想阻止哥哥買書,因為她認為都要斷捨離了就不應該再新增物品,但是哥哥沒有聽勸,反而是將書塞進垃圾袋底下,眼不見為淨的去結帳。這演的就是各位啊!眼不見為淨整理法真的是超爛的整理方式好嗎XD
小琴因為有時間壓力,也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在新年前把房子清空,所以她丟東西的速度被阿傑形容「你丟東西的速度比馮迪索還快!」當阿傑看著近藤麻理惠的影片時,他說影片上教我們所有不怦然心動的東西都要丟掉,但是這些東西我全部都很怦然心動啊該怎麼辦?阿琴則說她可以幫阿傑整理,那些東西會立刻不見,就像薩諾斯彈指一瞬。
這一段很精準的詮釋了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整理他人物品的差別,為什麼你看他人的物品永遠都覺得該丟,但是看自己的物品就會卡關呢?因爲只有自己才會對自己的物品有情感連結。所以整理師從不建議各位整理他人的物件,請一定要先從自己的東西開始下手,你自己的東西都丟不掉,就請不要插手要其他人丟東西啊!
劇情到目前為止小琴的作法都還算正確,不需要的東西通通丟掉、不增加新物件、不動搖、沒有心、一直往終點前進。
丟東西的過程中她丟了閨蜜小粉送給她的CD被小粉看到,她不能明白小粉為什麼生氣,她只知道她家裏東西這麼多,不能夠再什麼都留下,在她與小粉的電話中我們首次得知小琴的性格缺陷,她不太在意他人感受,就算知道自己做錯了,也時常裝沒事帶過,雖然小琴向小粉道歉了,卻也還是無法理解她在不高興什麼?直到她無意間也看到哥哥把她織的圍巾給丟了,哥哥因為已成為「怦然心動教徒」所以哥哥對小琴說:「我在丟它的時候有跟它說謝謝,但我沒有謝過妳織圍巾給我」小琴在這一瞬間才明白小粉的感受,原來看到別人將她的心意丟棄,她也是會有感覺的。
女主角在整理的過程中一度有「判教」,她將賣給回收阿伯的垃圾一袋一袋全部拿回家,她後悔了。哥哥阿傑看到她坐在垃圾堆裡打趣說:「薩諾斯有在脫手套的嗎?」
這一段挺有趣的,也很寫實,的確很多人起初一頭熱斷捨離,甚至越丟越上癮,但有些人丟到一半就後悔了,不確定自己這樣做到底對嗎?丟了這麼多東西真的沒問題嗎?小琴一直覺得丟東西是最簡單的事,只要丟進垃圾袋裡你就會忘記你丟了什麼,東西不在了也就結束了,但是其實這不是真正的結束。
小琴因為整理到前男友阿安的相機,她才意識到當初的她把前男友當垃圾一樣遺棄了,不告而別後的三年來她甚至沒有給過任何解釋,她以為她消失的那瞬間這段關係就是結束,但是閨蜜小粉告訴她,一個人忘記不等於結束,要兩個人都忘記,都原諒這件事,這段關係才算真正結束,於是小琴開始把所有垃圾袋裡沒有結束的物件,撿起來,貼上標籤,一個一個去歸還,去好好結束。
看到有一大堆物件被貼上標籤,更是刻畫了小琴的性格缺點,也許小琴因為設計師的工作需求常常要當「借物少女」,但是做事有頭沒尾的這種不負責任個性讓她在此刻嚐到苦果。她將一對耳環還給友人A、友人A雖然說「其實妳不用這麼麻煩特地還給我」,但看得出友人A其實是很開心的,還誇了一下小琴真是好人。但接下來將大提琴還給友人B時,就不是這麼歡樂了,友人B冷淡的控訴了幾句和小琴過往的不愉快,根本不想收下大提琴頭也不回的離開,雖然不清楚事情原委,但看得出又是小琴在情感處理上有瑕疵。片中也有替不喜歡丟東西的人做個平反,友人阿德與小玉要結婚了,他們想起來他們的第一張合照是小琴拍的,拜託小琴在很有限的時間內幫他們找出這張很有意義的照片,最後是在前男友阿安那裡找到這張照片,那甚至不能算是一張很典型的合照,小玉充其量是剛好看鏡頭的瞬間被拍下,這麼一張平凡無奇的照片,要是我,我可能拍完幾分鐘後就刪掉了吧!但是阿安全都保留著,如果每個人都像小琴一樣瘋狂斷捨離,小玉和阿德也不會有看著照片感動落淚的畫面了。
在這些物歸原主的過程中觀眾可以更加理解小琴的過去與自私,尤其是小琴終於選擇面對前男友阿安,她在本片中第一次有稍微波動的情緒,就是她在對阿安道歉。我個人並不認為這是一部愛情故事,我覺得本劇重點在於小琴藉由整理物品和遺棄前男友這件事更加了解自己原來是什麼樣的人,小琴的道歉真的是為了阿安好嗎?還是只是要讓自己的愧疚感消失呢?難道說過對不起了,事情就可以完結了嗎?
小琴在處理跟前男友間的關係時,也不小心插足了前男友阿安與現任女友小米的感情,但我再次說明我不覺得這是一部愛情電影,這三人也只是藉由彼此錯綜複雜的感情問題進而更了解自己,並且每個人都只是在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故事後半段除了阿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母親,和接下來的「鋼琴事件」有很大的關聯。
小琴家有一架鋼琴,在這個家已經沒有人在彈奏鋼琴了,既多餘又佔位,所以小琴想要把鋼琴處理掉,但是母親強烈反對,甚至對小琴說了重話:「妳想忘記,不代表其他人也想忘記」但小琴卻在此時回應了母親:「妳想記得,也不代表其他人想記得,至少在這個家,我和阿傑都不想記得了」從這段話可以解析出這個家的組成已經沒有「父親」的角色,並且父親給家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傷痛,傷痛到有人不想記得。但是處理掉乘載著痛苦記憶的物件,痛苦就會消失嗎?
父親這個角色其實在電影裡並沒有實際出現,只有一張一家四口的合照裡有爸爸在彈鋼琴的模樣,小琴甚至忘記了一家人有這麼快樂過,也或許這台鋼琴代表著爸爸曾經參與過極少數的快樂片段,也可能是母親不願意放手這台鋼琴的原因。
母親在很多幕出現時都伴隨著同一首歌,我認為這暗示著母親是個不喜歡改變或害怕改變的人,並且不願意面對現實,母親明明因為長期睡在椅子上腰痠背痛,但因為不想改變客廳現狀,將腰痠背痛歸咎於鞋子不好,喂~這太牽強了吧。母親明明有著痛苦的回憶,卻不願意將會睹物思人的鋼琴處理掉,我猜想鋼琴可能代表著一個期待。
母女倆為了鋼琴堅持己見爆發爭執前,小琴鼓起勇氣打給父親,觀眾可以從這裡發現她這種個性其來有自,因為她父親也遺棄了他們,這是片中第二次小琴有情緒起伏,我相信在這一段看哭了不少人。
故事總要有結尾,現任女友小米也變成前女友了,但她沒有怨恨,因為我認為她是在這片中唯一最認清事實的人,所以她接受事實,面對自己。而小琴原以為道歉了就代表事情結束了,反而被阿安提醒:「你就承認你自己是個自私的人吧!然後再繼續往前走」這突如其來的當頭棒喝讓小琴不知所措,只好丟下幾句沒什麼用處的話最後跑哭。
前男友這兒她沒有妥善處理,鋼琴也是。
她請哥哥把母親支開,趁母親不在的時候,把鋼琴處理掉了,可想而知母親回家後又哭又鬧,但是阿琴依舊選擇逃避,她戴上耳機,裝聾。
可能很多人會不認同小琴擅自處理掉鋼琴的做法,以整理師的角度當然更不鼓勵,我們永遠不建議各位處理自己沒有所有決定權的物品,因為你認為無用,旁人不一定認為無用,你和這樣東西沒感情,對別人而言可能很重要。但是小琴的做法或許也是幫助不願面對現實及害怕改變的母親,因為在我很多的個案中也不乏有「無法親自動手」的人,這些人明知道該放棄該淘汰,但是自己承擔不了這個決定,必須藉由他人的手來丟棄,至少哪天後悔了,被怪罪的人不會是自己,這種個性的人的確也大有人在。
最後小琴選擇將阿安刪除好友,請哥哥幫忙丟棄所有卡關的物品,片尾也沒有說明小琴如何修補與母親的關係,她逃去飯店,一直等到工作室完工才回來,習慣逃避的個性還是沒什麼變,但我們看到了過程中小琴曾經很努力的和阿安道歉、很努力的丟棄物品、很努力的想跟母親溝通,戲如人生,本來就不是每一件很努力的事情都會朝著自己希望的路走。
劇情出現的角色差不多只有十位,吃重的角色只佔了五位,故事線不複雜,但卻讓人很有共鳴,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都看到自己的某一部份,這就是說故事的魔力。這部電影並非斷捨離教學,反而是很真實的拍出一般人在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徬徨與難題,還有後悔。東西丟掉了,回憶丟得掉嗎?在這部電影裡,你會找到答案。
我們常在推廣整理物品同時也是在整理內心,片中角色可能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你,斷捨離的確是需要練習的,你也有可能像小琴一樣,興致勃勃朝著目標前進、卡關突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勇敢的去面對現實、但還是沒有處理得很好....小琴本就不是完人,和你我一樣。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推薦給大家,謝謝你們讀完這四千字。
@CATCHPLAY
📝全省都有到府服務,預約請加入LINE好友 @lfx6745i
📬企業邀約請mail蔣小姐 sara_chiang0427@yahoo.com.tw
鋼琴回收推薦 在 Su Sh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禮拜三的早晨,大家有沒有在逛【活動通】這個台灣最大的活動網站時,看到站方推薦Pianoboy高至豪的音樂活動呢(圖1)?星期六就是台北場了,還沒購票的朋友動作要快,請上此平台購票,而且最好能把握我們最後提供的【買四張票送您一張票(現場退一張票的價錢)】優惠:
http://www.accupass.com/eve…/register/1606210109521596338714
關注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幾個月我非常積極地在幫【Pianoboy高至豪】舉辦鋼琴演奏會,簡直比推廣我自己的活動還要用力。大家可能會想,就是個鋼琴演奏嘛,我幹嘛要花這麼多時間幫他?
其實,這一切沒有這麼簡單,大家看完我以下的說明就會明白,我是真的看到了這位Pianoboy背後龐大的發展潛力!
Pianoboy高至豪是我認識十年以上的優秀小老弟。他不但是台大物理碩士,還是個熱愛鋼琴創作的業餘鋼琴家。過去他一直在台灣,作為一位出色的老師,在學校、補習班以及家教上表現都非常好,深受學生喜愛,也寫了幾本教育的書,還常常到各校演講,根本就是個前途一片光明的名師啊!
但是令我意外的是,今年初,他突然放棄了將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毅然決然跑到上海發展。他告訴我,他要以上海為出發,發展【流行鋼琴明星】的新事業!
看到這邊,有些朋友可能會想:Pianoboy高至豪是誰啊?他想做流行鋼琴明星?癡人說夢嗎?
告訴各位,起初我本來也是這樣以為。但這幾個月看到他在上海的成績後,我完全改觀了。
雖然目前Pianoboy高至豪還沒有經常在主流媒體曝光,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目前在網路上面,Pianoboy高至在華人的鋼琴界
已經具有相當強大的“吸睛力”與“影響力”!
大家看到我發的這張圖片2就可以略知一二。這是阿里巴巴馬雲旗下的音樂平台,也是中國大陸最知名的音樂平台之一【蝦米音樂】。從圖片可以看到,Pianoboy從今年才開始到上海發展【流行鋼琴明星】這個品牌,目前在【蝦米音樂】的粉絲數居然已經超過朗朗、李雲迪三倍之多,還直逼全世界最成功的流行鋼琴家【理查克萊德門】!!
就是這樣充滿說服力的數據和證據,讓我這位小老弟在上海短短幾個月,便已經吸引了非常多人要與他合作,包括許多專業投資人正積極在了解投資他的細節。北京一家非常大的演出公司也已經簽下他舉辦中國大陸巡演,而很多大品牌例如智慧鋼琴、時尚品牌、遊戲公司、線上音樂等,更是陸續找上他要合作音樂授權。這幾個月,他的鋼琴事業可以算是呈現高度成長,並且我非常相信未來他甚至會很快呈現爆炸式的發展,而且就在幾個月內。
由於今年八月我為他舉辦台灣的巡迴鋼琴演奏會,因此他會待在台灣一個月。我就抓住這個機會,為他規劃整個事業體系,幫助他一舉成為全世界的華人流行鋼琴新星。
就在這周六,我即將為他的音樂事業舉辦最早期的天使投資人說明會。在這場聚會上,我將清楚告訴大家,你會投入什麼,將能回收什麼,我們又要怎麼操作?有接觸投資的一定都知道,天使投資是最早期,成功後也是收穫最大的投資階段。因為目前規劃的天使投資金額是有限的,一旦天使投資募資完成,我們馬上就會關閉投資。
因此,這很可能會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台灣的的先期/天使投資人說明會。如果你希望參與這個我極度推薦的流行鋼琴明星事業,周六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的私人聚會!意者私信我,到時候見~
鋼琴回收推薦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常用心撰寫的好文!
尋找一個長久的貼心夥伴 -- 如何選擇你的小提琴、弓
小提琴是甚麼?
無疑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令人意亂情迷的樂器了!! 雖然還是有人蒐集滿屋子鋼琴、或是數量可觀的管樂器,但是論到廣泛的程度,沒有任何樂器可以與小提琴相比。比最貴的,中國的古琴應該還在小提琴之上 (唐琴、宋琴...價格早已是天價),但是總是還沒到 "老少皆宜" -- 小提琴的價格在今日市場上,可以從1000元一路直沖破億元,這麼無邊無際的價格帶,直接反映的問題是,買家到底買了甚麼?
從演奏的立場,她是樂器、工具
從收藏的角度,它是藝術品、展示品
但是從涉及買賣的琴商眼中,它是商品、利潤
先把這三個想法放在心中,或許可以對後面我的想法能有更明確地勾勒。
提琴的價值與價格
提琴的價格由幾個因素取決 : 作者、年代、產地、狀況、淵源、材料、型制.....等。
很有意思的是,大家最在意的 "聲音",不在價格高低的主因中。美其名,聲音好壞有太強烈的主觀意識,所謂 "好的聲音" 並沒有辦法用客觀的方式去度量。有人喜歡細膩、有人喜好寬大,青菜豆腐各有所好,事實上也很難有一定的標準。這就形成一個弔詭的現象,當你因為提琴聲音不夠好,而尋求琴商的意見時,他們通常會建議你尋求更高階、也就是更高價的樂器來解決,但是更高階的樂器卻又未必是更高音質的表現!! 換個角度,縱使你有一把提琴聲音很好,也不能因為如此獲得更高的售價 !! 也就是說,對演奏者最重要的"價值" -- 聲音 -- 而言,竟然與價格之間沒有全然的對應。這個問題造就了提琴市場長久以來混亂、互相攻訐的現象。這三十年來,看到太多學生、老師,買了一把又一把、換了一把又一把的提琴,但卻找不到自己真正可以"緣定終生"的精神伴侶,到最後總是抱怨被騙、被誆,琴商間更是藉由這種不確定性、這種對聲音的不滿,藉由攻擊對手搶得客戶的信任,繼續下一輪的怨念。
我不從賣方的立場來討論這件事,畢竟,獲利是賣方主要的思維。但,如同我經常呼籲的,找到真的值得信任的 (代表不會輕易被別人汙衊) 琴商花錢,讓你信任的人賺錢。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持續的,為你提供長期、穩定專業的服務。從買方的立場來談論,或許會無意間傷到賣琴的朋友們,在此先致上歉意。但是,我誠摯的呼籲,請琴商朋友們秉持"媒人",而非"仲介",的心態為喜愛拉琴的朋友服務,幫我們媒合適合的對象,而非只圖利潤、業績。當然,許多誠懇的琴商本來就已經是我們的好友,更應該持續努力維持彼此的信任。
以下,先把重點放在演奏 (專業或業餘) 的立場、角度來分享我的經驗。收藏者的立場,畢竟不是大部分人迫切的需要。真要收藏的人,他應該也多有足夠的基本概念了。專注在演奏者的立場,避免失焦。
市場迷思
首先,若是不能破除許多迷思,這篇文章一點意義都沒有。這些迷思正是長期被有心的琴商,無信、無識的老師所傳播的。當然,以下所言是我的經驗、觀察與探索,或許極為主觀,能否得到你的認同都無所謂。若能幫助願意接受的人少走一些冤枉路,那也不辜負承擔罵名。
第一個迷思 提琴的增值
很多人都有這個觀念,買一把琴想到的是未來的價格,是否將來脫手時可以增值。從過去數百年歷史來觀察,提琴會增值是事實,為何我說是迷思?
第一個要想的是,當你要賣琴的時候,你就是賣方,你要賣誰? 世上琴那麼多,我為何要跟你買? 當你的身分不是琴商,我得不到後續服務時,我買你的琴是否自負責任? 那我是否尋找具備更多選擇的琴商交易?
理解這個,就會知道,除非你經營自己的客群,有足夠的物件、客源,否則你很難脫手你手上的樂器。最可能的對象就是原來賣你的琴商!! 他可能原價購回嗎? 當然不能期待!! 問題不只在他有沒有利潤而已,我們憑甚麼只使用不付費? 業界有的默契,通常是原價七成回收,但這是指正常狀況、無特殊損毀,更重要的,這必須是一把有市場價值的樂器!! 也就是說,工廠琴、機器琴.....,可以無限量供應的等級,不再此列。因為,對這個級數的琴而言,琴商回收後,維修、整理的工資、人力,早已超過新品的利潤甚至成本。所以,當你買了一把低價的樂器,用了一定時日,跑去要求回收,那就是無理。沒有人買了車子、冰箱,用過後要求回收的。
回到脫手的問題,當你無法自行處理你的樂器時,專業琴商 Dealer就是你唯一可以依賴的對象。透過琴商轉介,你的樂器找到下一手主人,你從上一手主人接下你的下一把提琴。你和與你一樣角色的買家所付出的,就是琴商的利潤,也就是他為你服務的代價、他能持續為你服務的條件。但是,有的琴商會用投資的觀點吸引你買高價的商品,當你把買琴當成獲利的途徑,你就失去買樂器的初衷,漩入一個無法抽身的窘境。很多誤會就是由此而來。除非你手上的樂器夠好、擁有的時間夠久,他自然增值的幅度超過 1. 琴商原先的利潤 + 2. 琴商未來的利潤,琴商才有動機幫你賣琴,否則他賣你琴不就做白工? 我把這個講白了,就是希望正視這個"商業倫理",不要只想到自身利益,而是要維護這行業的健康、茁壯,唯一的途徑是大家都有所收益 - 對琴商是利潤,對買方是好的樂器 -- 而不是雙方都追求利潤。把價格當價值的琴商,離它越遠越好。
第二個迷思 義大利琴的迷失 (法國弓亦然)
最好的琴 (Strad 、Guarneri)是義大利琴沒錯,但是義大利琴都是最好的嗎? 當然不是!! 一流的義大利琴是無可取代的,不代表所有義大利琴無可取代。這些銘器之所以偉大,是他們超越了當世的格局,不論義大利或其他國家,而這些價值的判斷,最主要來自於19世紀法國人的吹捧 (好當然是事實,但跟聽眾喜好、音樂廳大小等時空環境改變也都有關) - J.B. Vuillaume 維奧姆是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不代表後世沒有人、沒有其他地區、國家作出一樣優秀的樂器。對許多演奏家而言,維奧姆的樂器是Strad外最佳的演奏樂器,但是價格卻少非常非常多。他是法國人,在國際上一般也都把法國琴當成義大利琴外的另一選擇,為何台灣就獨衷義大利? 就是上面第一個"增值"的迷失。你有足夠的預算,當然買一流的義大利琴,預算不夠,寧可買一流的法國琴、德國琴、甚至大陸琴,何苦去買一把只有證書有價值的九流義大利琴 ? 我也說過很多次,今日國際提琴市場最高價、還活著的製琴師,根本不是義大利人啊!!
同樣的道理也發生在材料,市場上許多強調歐料、義大利料的樂器,因為它是歐料,好像就是品質保證一般,賣價更高。材料好壞是相對的,拿最好的歐料和最好的陸料來比的話,或許,因為歐料它的物理特性稍優,成果會較好,但是若是一流的陸料和三流的歐料來比呢? 所謂「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花同樣的錢,寧選級數高的,而不是產地、產區的迷思。
第三個迷思 老琴的迷思 (老弓的迷思)
很多人說老琴比較好,這是最難說服的。太多盲測都證實,老琴與新琴(當然是已經穩定的)是無法客觀判斷的,但是這種想法卻一直是主流的觀點。從琴商的角度思考,或許就可以理解,因為老琴利潤可以操作、空間更大,可以賣你老琴,當然不推薦你新琴。
怎麼說? 新琴的市場行情相對較低、穩定、透明,在你甚至可以打電話給製琴師當面確認時,琴商能操作的利潤空間真的很有限,但是老琴的來源就不同,它可能是舊客戶回收(低價)、拍賣會得標、琴商間商品交換......,價格的機制來自於上述 : 作者、年代、產地、狀況、淵源、材料、型制.....等。在我取得一把身分不詳的琴時,它的價格相對是較低的,你是琴商的話,你會如何做? 老老實實地加上應有的利潤後售出? 還是想盡辦法提高售價? 除非是慈善事業、或是你是琴商的誰,當然是想盡辦法增加商品價格!! 怎麼做? 開證書啊!! 花些錢開一張證書,運氣好的話售價就翻好幾倍,你不會這樣做嗎? 然後再強調跟別人買的東西有問題、我的證書比較好!! 利潤就這樣滾滾而來! 當然,若是真正好東西,開個有公信力的證書驗明正身是好事,但是有多少人開證書不是為了利潤? 有沒有人專為了利潤開證書? 話再說回來,證書只證明他是老東西,可沒證明他是否好東西,是買方自己把老東西當成好東西,用幾年之後還是受不了,只好再回去找琴商買更老的"好"東西,陷入永劫不復的境地!!
同樣用等級來比喻,現代的一流假如2萬歐元,五十年前的一流可能要價10萬歐元或更高,百年前的一流要20萬歐元或更高,200年前超過50萬歐元或更高,超過的就更是天價。
好,你就只有100萬,你要買哪個選擇? 現在的一流、五十年前的三流、百年前的五流、還是更老的不入流???? 不要忘了,老不老跟好不好是兩回事!! 好的新琴,老了是好的老琴。爛的新琴,老了是爛的老琴。沒修養的年輕人,老了自動變成學富五車???? 真奇怪的思維。
確立買琴的目的
買琴時大概不外乎兩種目的 : 1. 拉奏 2. 收藏。當然,兩個目的是可以兼具,但是心底一定要明確。第二個目的牽涉另外的心態與專業,在此先不討論。只談論為 "拉奏" 時,選琴、弓要注意的。
個人強烈的建議,當你是為演奏目的而買琴時,不論是專業或業餘,必須完全拋開上述那些迷思,專注在尋找合用的 "工具",不要尋找 "藝術品"。縱使它有藝術價值,也要把它當成附加價值,不要本末倒置,當藝術價值大於演奏實用時,代表你所花費的大部分錢是裝飾用的。聲音不會增值,年代、證書才會,但是我們要的是聲音。
甚麼是好聲音
誰可以用客觀描述告訴我甚麼是好聲音?
就是不行,所以聲音不算錢,但是聲音有沒有好壞? 當然有!! 對聲音好壞的判斷,是一種涵養、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是修為加上個別喜好的綜合。透過多方的認知與嘗試,每個人都能夠累積相當的聲音品味,至於判斷力好壞真的是個人修為。多聽好的音樂會、好的錄音、多觀察別人的樂器、與專家討論,可以快速累積你所必須的經驗。我不敢這麼建議,但是我真的這麼想,假如你聽不出來一把50萬比起5萬的琴有那些地方更好,就別多花45萬。假如你知道那把50萬的聲音對你意義何在,就別管別人告訴你它只值5萬。
我常常做個比喻,你看到賽車手在賽場上奔馳,超車、過彎,看的熱血沸騰,是因為車手技巧? 還是車子性能? 還是兩者兼具? 觀眾有可能感受車子的性能嗎? 當然不可能,除非親身駕馭過。
琴的聲音也是一樣。當你聽到別人演奏一把琴的聲音時,是演奏者透過樂器發出心裡的聲音。對演奏者而言,能夠清楚、敏感的傳達意念,就是好琴,而這是工具的概念,不是藝術品的概念。擺放在琴架上、拿在手上把玩時,或許是它展現藝術品價值的時候,但是當他要替你歌唱時,它必須是全然的、服順的工具。
選琴 (弓)的經驗分享
很難分享"要"怎樣選擇,比較容易的是"不要"怎樣做。
初次購琴的人最是徬徨,因為完全無從依循,網路世界多的是流言蜚語,少了專業客觀的建言。琴商雖然專業,但卻很難不從利潤著眼。術科的老師多只專攻演奏的習題,少有真的深入研究製琴藝術與提琴買賣的,要自己不買錯已經是萬幸了,更遑論提供學生足夠的資訊。因此,從第一次買琴就開始數十年"艱苦"奮戰的人大有人在。怎麼辦? 真的是很難。除非琴商有自知之明,懂得商譽才是長久之道,不要與消費者陷入一場削價、殺價的輪迴,共同往正向價值去發展,一方取得演奏的便利與可靠,一方取得長久經營的信任與利潤,才是雙贏。
1. 不要買過於低價的琴
初學者、業餘愛好者經常有的想法是 : 不是專業的、或是還不清楚小孩子的興趣所在不敢買太好。我也認同這種不確定性。但是以一位老師的立場,我必須提醒的是,過於廉價的樂器,實在是抹煞興趣的元兇!! 遲鈍的發聲、平衡不對、反應不佳的琴弓、調音困難、琴弦高度不對........,廉價的樂器有其先天上的困境,它存在的本意就是"低價"而已,除非你需要一把裝飾用的布景,否則只是虐待自己。縱使你想要透過整修、調整的手段改善,你的花費早已超過更多。我的經驗建議各位,若依市場習慣,把琴、弓、盒加在一起算,最低的預算應該抓在不低於兩萬五千元。一隻高階手機的錢,卻有機會可以陪你一輩子,為何要把錢用在吃喝玩樂、卻只花幾千元買琴,然後聲稱我喜歡小提琴?
2. 換琴之前,確定換琴的目的
不要盲目地換琴。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提琴,縱使是 Strad 或 Guarneri,也不會是"完美",每把琴都有它的特性,在沒有了解自己需要、以及既有樂器的本質前,不要以為換琴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3. 確定你的樂器保持在最佳狀態
很多人的琴不是不夠好,而是調整沒到位。調整不會讓一把70分的琴變成80分,不會讓5萬塊的琴值10萬,它只會讓那把琴的本質100%發揮而已。理想狀況是自己的琴和欲換購的琴都是處於最佳狀況下做比較,實際上雖然做不到,但是經驗可以幫助判斷。客觀、有經驗的第三者可以有所幫助。可以國內目前還沒有諮詢的服務。收費提供第三方客觀諮詢,或許是未來可以有人考慮從事的業務。
4. 足夠的試琴時間
一般稍高價的琴會有一至二週的試琴期。這是在琴商與客戶彼此已經有基本的信任下才可能。你走進一家店,要帶走十多萬,甚至數十、數百萬的琴回家,聽起來就知不合理。這時老師就是合理的第三方,透過老師的背書,讓學生帶琴回家試琴。這個部分牽涉就會變複雜,老師個人的修為就會影響結局。有老師足夠客觀、有老師卻是根本以利為主,端賴自己對老師的觀察。明知老師心術不正,還肯掏腰包,那就沒辦法了。
5. 避免被舊有習慣左右
經驗告訴我,每個學生在試琴的前半個鐘頭,選出來的都是等級、聲音跟自己原來的琴相近,弓的反應、重量與原先琴弓相仿的候選物。試到超過30分鐘後,新的經驗才會逐漸凌駕舊有的,在此之後的選擇,才有意義。不要急著做決定,寧可多跑兩趟。
6. 弓不是附屬品,是必需品
用音響來做比喻,在功能這個意義層面來看,演奏的樂譜是唱片、CD,演奏者就是CD唱機,弓是擴大機,琴是喇叭。沒有玩音響的會買喇叭送擴大機的!! 國外專家建議用琴價格的1/2預算作為弓的預算,以近年的實務經驗,我個人建議1/3上下為依據是最合理。總價越低,比例應越高,總價越高,比例可以越低。1萬的琴,花5千買弓,10萬的琴,至少花3萬在弓上。100萬的琴花三十萬買弓不為過。
7. 用反應,而非音色做判斷
反應比起音色更容易客觀評量,選擇反應敏銳、層次豐富、可以與你溝通的琴或弓。一般人最在意的音色表現反而常常是自己造成的 - 越是敏感的琴、弓當然越難駕馭,你越可能演奏出更不好的音色。我自己的演奏樂器在程度還不到位的學生手上,聲音簡直難以相信是一把高價的琴應該發出的聲音。
8. 不要依賴證書幫你做決定
證書完全不能證明甚麼。假如你不確定琴本身的品質,那就是你不確定這把琴適不適合你。只有在你已經確定琴的價值後,再來看證書告訴你甚麼。記住一個事實,好的琴不需要證書就是好琴。證書證明的是價格,不是價值。每張證書都要花錢,越多證書,代表被剝削更多。除非你要買的是天價收藏品,那另當別論。過去的製琴師認為"琴"本身所表現的的,就是他的簽名,要靠別人的證明來決定自己的身價,格局高低可見一般。
9. 選擇預算內的一流樂器
如前面的說明,買一把低階的歐洲琴,真的不如買一把高階的大陸琴,你花的錢更少。這種例子在我身邊實在不勝枚舉了。義大利,特別是克里摩納,在台灣特殊商人的要求下,產製了一些有證書、有簽名,卻是檔次低的樂器,這種樂器材料不佳、做工不佳,甚至屢屢傳出有用大陸白琴上漆、貼標的行徑。你多花的錢,是那把琴的運費和更複雜的管銷成本,不是琴的本質。依我的觀察,一流的義大利琴目前身價至少都超過60萬以上。低於這個價位的,我寧可選擇其他區域的樂器。大陸近十年的製作,已經席捲全球,絕大多數歐美工廠琴,都是大陸製。20萬等級的大陸琴,或許比不過7、8十萬的義大利琴,但是40萬等級的義大利琴卻很難望其項背。相同品質,標籤不同,價錢就相差1到2倍。
10. 只到專業琴行選琴
許多樂器行都賣提琴類商品,但是提琴比起其他樂器更需要專業的服務與建議。在不知道去哪裡買琴的情形下,選擇專賣提琴的店家,相對的會有較多的保障。
11. 好的樂器一定不便宜,貴的樂器不一定好
不要用價格高低判斷好壞,不要被琴商的話術左右。不一樣的琴聲音一定不同,不一樣跟比較好是不同的。
洋洋灑灑的寫了這麼一大篇,其實在心中已經醞釀超過三個月。前間經歷了粉絲頁、臉書暫停的時期,這幾周重新開張,一方面本業繁忙,二方面還有許多心態在調整,因此一直沒有文章問世。謝謝我太太、許多朋友的支持、鼓勵、甚至威脅,讓我繼續寫出我的感想。這篇文章原本要包含高價提琴的探討,但是除了部分在以前的網誌已有探討外,篇幅會更長大,最後排除專業級的樂器選擇,專注在一般學生、愛好者的問題來著眼,否則問題實在太複雜。
最後,再一次強調,最重要的,就是確認自己買的是樂器、是工具,不是買藝術品。最近看到某位克里摩納的製琴師談到製琴時,明白地說到他是在"製作"工具",當這個目標沒有達成,就不是成功的製琴師"時,我真的很感動。藝術用嘴巴說說就有了,好的"工具"卻不是天天碰的到。縱使你真的買到藝術品,不是適合你的工具,那又何用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