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安顧問: 誤判中共是1930年以來最大外交失誤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發表對華政策講話,他說美國過去因為忽視中共的意識形態而天真的與其往來,但這個時代已經終結。他預告美國將祭出更多制裁,還將徹底揭露中共的全球擴張計劃。
"美國對中共被動又天真的日子,已徹底結束了。"美國白宮國安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6月24日在訪問亞利桑納州時,借著對二十多名企業高管對話的場合,發表一篇近三十分鐘的對華政策演說,批評中共在中國的極權主義及對世界輸出意識形態的擴張計劃。
美國安顧問: 對華政策的被動和天真已徹底結束
奧布萊恩表示,美國自1930年以來外交政策最大的失敗就是誤判中共,天真地以為與中共來往,會促使它變得更加自由。而美國之所以會誤判,是因為美國忽視了中共的意識形態。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斯列寧主義機構,黨總書記習近平將自己視為斯大林的繼任者。中共力求全面控制人民生活,包含經濟、政治和人身的控制,還有最重要的對思想的控制。"
奧布萊恩譴責北京當局盜竊知識產權、打擊人權、咄咄逼人地擴張、掩蓋新冠病毒在武漢的起源、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和傳播虛假信息,以及驅動這一切的意識形態。
他說,習近平的思想控制野心不僅限於自己的人民。
"特朗普政府將揭露中共的理念與陰謀,不只針對香港或台灣,而是針對全世界。"他誓言,"特朗普總統明白永久的和平,來自自身的強大。美國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不會向中共低頭。"
美國已祭出七大反擊 "更多制裁將出台"
奧布萊恩在演說中細數特朗普政府已對中共采取的七大反擊措施,包含對華為公司的禁令、國務院將九家中國官媒列為外國使團、針對壓迫新疆人權的二十一個中國政府實體及十六個中國公司祭出出口禁令、 因世衛受中國控制而終結與世衛的關系、限制解放軍背景的學生簽證、暫停美聯邦退休基金對中國股票投資計劃以及由美國國防部列出多家被"解放軍操控的公司清單"。
"這一系列(對付中共的措施)只是剛開始,旨在修正過去四十年單邊的不公平關系,(這些錯誤)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的經濟及近期的政治安全。如同特朗普總統對中國不公平貿易所加的關稅一般,更多制裁措施將出台。"
奧布萊恩還預告,未來幾周,包含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司法部長巴爾、聯邦調查局長克裡斯托弗·雷在內的高階官員,都會針對如何應對中共發表公開講話。
他還在演說最後對中國人民喊話,“讓我表明,我們對中國人民充滿深深敬意和欽佩。美國與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友誼,但中國共產黨不等於中國、不等於中國人民。”
美國防部推出"解放軍操控清單"
奧布萊恩的講話也間接證實了多家美國媒體24日的報道,美國國防部列出清單,將多家中國企業認定為由中國解放軍支持並控制。
美國媒體Axios的報道稱,上榜的企業包含華為、海康威視、中國鐵道建築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熊貓電子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
此清單已遞交國會,特朗普將有權對其實施經濟制裁。
美高官戰鼓隆隆 對華太高調強硬或有副作用
美國國務院前高級官員、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研究教授葛天豪(David Keegan)表示,他同意奧布萊恩對於習近平的觀察,在習領導下的中共正變得更具有對抗性。
“(在習的領導下),中共加強挑釁美國、挑釁周邊國家,在香港、台灣議題上更加有對抗性。中共還在壓迫境內的人權、信仰、言論自由,這些都與我們的價值觀背道而馳,我認為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學者富爾達(Andreas Fulda)則說,奧布萊恩對中共提出的批判性分析"令人信服"。
不過,做了三十年的美國外交官退休的葛天豪也提出擔憂,他形容這些"鼓聲隆隆"的對華強硬演說,有絕對必要,但也需小心副作用。
"如果反復這樣做,你會營造一種更具對抗性的氣氛,讓取得進展更加困難。"
葛天豪認為,對中國施加壓力最有效的方法,不一定是大聲嚷嚷;美國反而應該在國際環境中營造自信、可信的空間,與盟友聯合對中共進行施壓。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鏵冠集團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人沒了"到"單沒了" 中國工廠面臨大裁員壓力
中國政府為了挽救受疫情重創的經濟,正在全力推動復產復工,但是收效甚微。幾位中國工廠老板告訴本台,二月時的煩惱是:沒工人。三月開始逐漸復工以後,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沒訂單。席卷世界的新冠疫情,正在對中國經濟帶來第二波衝擊。
中國五一小長假已經開始,但幾家深圳的鞋業工廠不得不告訴工人們:這個長假,可能要持續兩個月,甚至更久。
歐美疫情的爆發導致貿易訂單大減,中國的制造商在二月底好不容易復工後,又面臨新一波挑戰。
中國工廠困境:從"沒人"到"沒單"
在深圳有兩家鞋材工廠的老板李先生告訴本台,今年2月24日開工,最大的問題是"缺人",農民工們因為中國封城、交通受阻,被困在疫區回不來,或回到工廠需等待14天的隔離期。好不容易熬過了這個檻,趕工追料,工廠逐漸恢復生產,但新的問題到來:"訂單沒了"。
"三、四月就開始取消單,有的要求延後出貨,有的直接說貨不要了。因為歐美店面都關、倉庫也關了不能收貨,就叫我們不要出(貨)了。"李先生感到很無奈。往年的這個時候,是接收歐美秋冬馬靴零件訂單的旺季。"不下訂單,我們就不會生產,周圍一些鞋廠,就直接讓工人放假了,五月、六月都沒班上。"
在鄭州經營三家手機零部件工廠的羅先生告訴本台,他算是蘋果公司的下游廠商,三月訂單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至少7成。他說,三月就直接請廠裡通知那些還困在家鄉的工人:別回來了。
訂單大降 出口企業對前景感到悲觀
4月30日,兩份來自中國官方與民間調查機構的統計數字,剛好反應了第二波全球疫情對中國制造業造成的打擊。
中國官方統計局和中國財新傳媒發布四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兩份數據都顯示,制造業PMI在2月份跌入歷史低點後,3月份反彈,現又雙雙下跌。其中,中國官方的數值由3月的52.0降為50.8;財新的數值則由3月的50.1降至49.4。
"今年中國經濟第一波衝擊,來自中國疫情本身。”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時政分析人士秦鵬告訴本台。
“第二波來自海外訂單減少。第三波,將是前兩波造成企業倒閉、消費降低、大幅失業的進一步惡性循環。這還沒有考慮到在今年深秋、冬天,疫情再次發生的可能。"
財新的報告還發現,中國制造業界對未來十二個月產出前景的樂觀度降至四個月來最低。
第二波經濟衝擊 近三億農民工如何承受?
在這波全球減單效應的衝擊下,中國工廠的生存方法有幾種:裁員、減薪、休無薪假、或是五天8小時制(即不讓工人加班)。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iPhone最大組裝廠富士康也正在減少產能,且已暫停招聘工人, 鼓勵員工多休假,甚至祭出裁員的措施。報導稱,自4月10日起,富士康工廠內不再加班。
"不加班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非常大,基本月收入可能只剩下兩千多人民幣。"李先生說,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選擇離職。
李先生提到的農民工群體,在中國有超過2.91億人。
瑞銀集團在四月發布的報告曾預估,中國正在面臨二十多年來最糟糕的就業市場。至今年三月末,中國的服務、制造和建築業中約失去了八千萬個工作崗位。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認為,2020年中國有2.5億工人將面臨收入減少10%至50%。
中國券商中泰證券上周的報告則推估,中國失業率為20.5%,約有新增七千萬人失業,這個數字是中國官方數字的三倍以上。中泰後來撤下了這份報告,稱以官方數據為准。秦鵬告訴本台:
"中國統計學裡面有一個特別的東西叫做穩預期,他要透過這個方式體現黨的英明,不要產生恐慌。數字更多是一個對政治意識的宣傳,不會體現特別真實的(情況),特別是失業這個問題。"。
中國的失業率官方數據是,一月5.3%,二月6.2%,三月5.9%。
秦鵬說,在中國的定義裡,農民只要活著,就算在就業人口裡,他們自然被遺漏在失業數據裡頭。而這些無工可打、流離返家的失業農民,中國官方還正在推廣一個好聽的名字:返鄉創業。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鏵冠集團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政學界百人聯署:中共威脅全球
近日,逾百名國際政界人士和學者簽署公開信,稱新冠疫情是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中共的專制政權威脅中國人和全世界。
作為對百名中國學者致美國公開信的回應,截至4月14日早上,從歐洲議會成員到加拿大智庫專家,有超過一百名政界人士和國際學者發布致中國公開信。這封信題為《共產黨依靠恐嚇為主的政治統治方式危害中國公民乃至全世界》,呼吁重估中共的統治政策以及給全球生命健康帶來的威脅。
公開信直言,“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是一個自我殘害的傷口”, “當前的全球危機是許多人數十年來一直容忍或支持的政權引起的。”
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中國本土、台灣和香港的民主鬥爭》一書作者傅洛達( Andreas Fulda)是公開信的主要編輯和中文翻譯者。他告訴本台,作為中國人的“諍友”,他有義務發聲:
“這就像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泄露的歷史重演。中共沒有透明負責地報告疫情,反而壓制吹哨人的聲音。不僅害了中國人,還害了全世界。中共的掩蓋就是原罪。”
十面埋伏,中國喪失國際信任
對於疫情之後此起彼伏的國際清算呼聲,傅洛達並不吃驚,他早在2014-2015年左右就看到中共“失道者寡助”的苗頭。傅洛達帶頭發起中國《境外NGO法》研究項目,多位歐洲NGO負責人告訴他,和中國社會經過數十年苦心建立的信任關系被中共打碎,令他們失望透頂,不想只聽黨的。
特別是2019年年底以來,傅洛達在英國教書期間接觸到一些歐洲官員,他們態度明確地對中共轉向批判。
傅洛達強調,“中共不明白,一旦信任被打破,很難再重建。我們真的想和中國打交道,但不是聆聽中國官員,而是非官方的中國(Unofficial China),包括有獨立頭腦的學者、維護公共利益的律師、記者等等。”
這些傅洛達渴望聽到的聲音被消失得一干二淨。這封公開信裡列出了他們的名字:
“我們與勇敢有良知的中國公民站在一起。在此僅列舉一些英雄:許章潤、艾芬、李文亮、任志強、陳秋實、方斌、李澤華、許志永和張文斌,他們為自由開放的中國冒著生命和自由的危險。”
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門前主任,現任美中政策基金會的主席王冀(Chi Wang)4月13日在《南華早報》發文《中國如何在掩蓋新冠疫情之後失去全世界的信任》。文章說,“習近平會試圖通過宣傳和審查控制民眾對其無能的回應,但全世界不會輕易忘記。他需要找到新方法,甚至更好的諫言者,來重建丟失的信任。”
他歷數中國曾在鄧小平領導下數十年來韜光養晦,重獲國際體系的信任,從貧窮落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沒有國際社會敞開懷抱,沒有無數外交官、學者和記者坦誠相見,這一奇跡不可能發生。
王冀感嘆道,“有些信任也許太過樂觀天真,但都是辛苦積攢而成。信任在疫情之前已經打了折扣,但現在裂縫擴成深淵。”
傅洛達:中國到了十字路口,年輕人要像張文斌自我叩問
因批評習近平而“消失”的山東大學生張文斌,讓傅洛達念念不忘,讓他想到許志永的“新公民運動”:
“他一個人,很微小的力量。他被抓了,說明中共很怕他。每一個年輕大學生,其實有很大的力量。為什麼只有張文斌敢說話,大家怕嗎?還是不在乎嗎?”
傅洛達於2004至2007年擔任中國民促會顧問,參與進城務工子女援助和環境保護等多項NGO活動,並結識到很多身體力行的公民活動家,“中國人真行,有想法的可多了。”
這一切在習近平上台和《境外NGO法》實施之後蕩然無存,但是傅洛達堅信,中國的公民社會依然存在並且孕育著改變的希望。
盡管近日的《方方日記》和中泰表情包大戰展現出甚囂塵上的民粹主義情緒,傅洛達並不認為社媒上極端粗暴的“小粉紅們”足以為中國年輕人代言。
他有很多學生來自中國,愛國而不愛黨,甚至可以比西方人更成熟、全面的思考中國,他們可能沉默,但是不代表沒有想法:
“我最近和來自大陸的國際生交流,他們其實都在思考,知道中國現在面臨十字路口。怎麼拐彎?中國人要自己決定。有很多國際生是官二代、富二代,原來政治體制的受益者,但是他們現在也知道這個制度是不可持續的。”
王丹:可惜習近平不是蔣經國
在4月6日至13日這一周內,王丹等二十一人發起呼吁“習近平應當下台”的告國人書,征集到近兩百人簽名,讓他吃驚的是,其中有十分之一來自大陸實名簽署,十分之一來自中國留學生。
王丹表示,數十年後回顧,新冠疫情也許是中國歷史轉折的裡程碑,不但變幻了國際關系格局、削弱普通國人對中共的欽佩和信任,而且松動了習近平在統治集團內部的威望,2022年也許無法在中共二十大上連任。
傅洛達認為,如果中共想活下去,可以效仿蔣經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台灣的民主改革,言論自由,民主憲政,兼容並包。
王丹對此表示,中共走台灣模式已然無望:“台灣模式的基本特點是自上而下。中共願意改革,才可能走蔣經國路線,換句話說,我們得有蔣經國。可是習近平現在做的一切事,和蔣經國路線背道而馳。”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