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星期二 絕對音樂】
「人生每當得到的時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渴望變成了滿足,同時也失去了一份
期望;每當失去的時候,擁有就不再是擁有了,而是變成了心情的空落,卻又得到
了一份對昔日的懷念。
當昨日漸遠,你或許也會突然發現,那些曾經以為必須得到的東西,不過只是生命
中的一小片風光,錯過了這一程,下一站依然會收穫另一番景象。」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李春杏:相愛更要準備別離,我告訴孩子,媽媽不會永遠都在…》
「現在的我,跟過去真的差別很多,現在的我內心充滿平安自在,深刻地了解到什麼叫做『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看起來再不堪的事物,也有美好的價值。當我真正愛自己,愛就會自然流出給別人。」
擁有超過20年以上的護理、照顧經驗,安寧護理師李春杏,笑容就像春暖花開的杏花;她協助末期病人能夠舒適且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讓每個被她握過手的人明白,幸福從不在遙遠的彼此,幸福是倘佯在此刻當下。
若非走進人間深巷裡,怎能懂得他人的淚與苦
「我從小與父母親之間有很多衝突,家人間都用情緒在溝通,我像是多出來、不小心生出來的小孩。高中時我就做24小時的看護,任勞任怨拼命做,那時有位恩師和我說,我可以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將來會成為我重要的資糧。因為這份資資糧,我看見自己一路來的變化。」
李春杏的每一篇照顧故事、在安寧病房照會的每個家庭,都像是一齣齣人間悲喜劇,但都在她巧手護理與暖心安慰下,除卻了遺憾,留下了圓滿。溫暖熱情又爽快的她,卻說自己曾經怕黑又怕死,能變成今天的溫柔堅定,一路以來的點點滴滴,都是在照顧病人時,被這些老師們教會的。
「護理工作愈做愈熟練,凡事都照著『SOP』走,就像是冷漠的機器人,看不見家屬的需要,也看不見自己的匱乏。直到病人與家屬一起教會我什麼是共感,什麼又是服務。」
李春杏回憶,有一年她去偏鄉服務時,照本宣科地寫了一張紙條,要家屬照著清單購買用品,以便展開之後的長期照顧。只見家屬促狹地說,「護士小姐,你沒有窮過吧?」李春杏才猛然驚醒,自己看不見別人的困境。
「我當下立刻跟家屬說對不起,也感到很難過,我都已經到他們家了,卻搬來醫院那一套。同感跟共感,不是說感人的話,而是為他人設想的服務。你先得覺察自己,學習該講再講,把舒適照顧帶進去。」
所以她後來整合最簡單、有效率且便宜的照顧方法:一瓶橄欖油用到底。讓家屬好照顧、病人好舒適,皆大歡喜。
一瓶橄欖油用到底,舒適照顧很簡單
「我主打一瓶橄欖油用到底,因為便宜又容易購買,只要將5 ml橄欖油加上1、2滴檸檬精油,就可以滋潤長輩乾裂的嘴唇、清除身體的皮屑、按摩水腫的四肢......我會用用動作來教導外籍看護或是家庭照顧者,最重要的是要緩慢與輕柔,用觸覺跟病人打招呼,『我要來了』,照顧長輩的身體,要像對待小嬰兒一樣溫柔。」
「病人的狀況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我們就不能再標準化,我們要願意改變。」
能這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李春杏說,她並不是無謂的付出,而是當她愈懂得照顧自己時,她就愈懂得照顧別人;當她愈懂得愛自己時,愛別人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過去我很在乎以和為貴,沒有探索內在;只有外圍安頓好,內在卻不斷地消耗。我一直在想,人生難道不能量身訂作嗎?我不想要人生只是如此,我想要有所改變,我會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病房裡都是人生功課,「人性」的美就在這裡
李春杏說所謂的善終或是舒適照顧,都是「你要做,好事才會發生」,要接地氣、動手做;而當好事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生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愛繼續傳遞。
「我也是一般人,也跟大家一樣會經歷人生低潮、載浮載沉,我也曾找不到人生方向。可是當我很哀傷時,病人的故事會跳出來幫助我;像是在安寧病房內謙卑的阿嬤,自願做大體老師,她說『我沒有讀書,卻可以讓醫學院的人叫我老師,我覺得很光榮。』」
「或是在37、38度的鐵皮屋裡,我用蘆薈凝膠為阿伯冰敷,阿伯滿足和感動的表情,我永遠不會忘;還有因為電療而脖子結痂的阿公,我一樣用橄欖油護理,讓他終於『脖子可以動了』,他的老婆想辦法去買兩碗綠豆湯給我吃......這些故事,每一個都是人性的單純美好,永遠會烙印在我心裡。」
「我每一次護理,都當是最後一次,如此我們才不會有遺憾。我會摸摸病人、親親病人,即便再有感情,也不會忘記說謝謝,這些都是我的核心價值。或許有一天,我也需要別人照顧我,人不會一直都在高山,我在做我自己都會期待的服務。」
與孩子討論生死,不要以為媽媽永遠都在
「相愛若沒有做好死別的準備,無論何時發生,都會有遺憾。」
李春杏談起孩子滿是愛憐,但又同時理性堅強,總是「做好準備」的她,也讓孩子從小能獨立自主,「因為我認為,我們一家四口,無論是誰沒有回到家,其他人都要有活下來的本事。」她與青少年的孩子經常討論生死,帶領孩子懂得珍惜,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了悟生死,讓李春杏活得更加樂觀與積極。
「我有時和別人說,不用再停留在遺憾裡,讓我們為遺憾做些什麼吧!當悲劇已成事實,我們就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才可以讓彼此都好過一些。人生出生就在邁向死亡,我們應該藉此了解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這些道理不是安寧領域要懂,而是每個人都要懂。」
「當你抱怨生活時,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其實你很平安,我們要不要把這份力氣,用在更有意義的事物上。知道我們會死,就要知道我們想怎麼活。」
李春杏說,每個人都可能會老、會病,除非你提早從人生列車下車。老病時,只要好好配合治療計畫、補充身體營養、了解疾病知識,還有好好安頓我們的心,人生活著就會有希望。
但最後李春杏仍提醒,「希望不只是方向,不只是說出感動的話,而是要像握在手裡的踏實感,我們一定要為『希望』做些什麼。」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005010008/157895/%E5%A5%B9%E8%AE%93%E5%96%84%E7%B5%82%E4%B8%8D%E6%96%B7%E7%99%BC%E7%94%9F%EF%BC%81%E6%9D%8E%E6%98%A5%E6%9D%8F%EF%BC%9A%E6%84%88%E7%9B%B8%E6%84%9B%E6%84%88%E8%A6%81%E6%BA%96%E5%82%99%E5%88%A5%E9%9B%A2%EF%BC%8C%E6%88%91%E5%91%8A%E8%A8%B4%E5%AD%A9%E5%AD%90%E5%AA%BD%E5%AA%BD%E4%B8%8D%E6%9C%83%E6%B0%B8%E9%81%A0%E9%83%BD%E5%9C%A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text&utm_campaign=200502)
***************************
「鐵皮屋 接地」的推薦目錄: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問題] 關於擴大機接地- 看板Audiophi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鐵皮屋的即熱式熱水器的接地線要接哪?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問卦] 鐵皮屋能接地嗎QQ - Gossiping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鐵工師傅鐵皮屋修繕工程聯盟| 全新一代ZX7-315智能電焊?... 的評價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避免觸電接地線別和中性線相接、不可太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請益] 沒接地線有辦法防突波嗎? 的評價
- 關於鐵皮屋 接地 在 [請益] 沒接地線有辦法防突波嗎? - 看板Headphon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鐵皮屋 接地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勘版人物:寧靜執政改變台北地貌的-黃大洲市長
作者:周書靜
年輕輩的人,也許對黃大洲這名字有些陌生,他是1990年最後一位官派直轄台北市長,李登輝是他的恩師。
說起他的生平與事蹟,是滿滿的豐功偉業,相較於現在的政治人物作秀的風向,黃大洲的正直,內斂與謙卑,不用那些官威權勢的外衣,更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一進到黃大洲的辦公室,進入眼簾的是滿滿綠意盎然的理念,這是「中華知識產學合作交流」是他創立的產業。
退休後他守在自己的園地裡,一手打造他的田園,他出了一本「空中菜園」讓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依然能親自栽種安心蔬果。
園地花團錦簇,種滿各式有機蔬菜,小黃瓜、小白菜、番茄、檸檬...,連戰、吳伯雄、黃昆輝,不論藍綠,都吃過他親手種的蔬果。
暴風雨中仍堅持初衷
一個曾經在政治界風雲色變的環境,退休後全心的在自己信念中堅持,
秘書長在旁邊感慨:
「他不是適合當一個領導人,因為太善良了!」
第一次聽到善良會得罪人,原來是黃大洲在任職一些地方領導的時候,能省則省,明明這個工程可以收錢、那個標地物可以賺錢,他卻推掉,擋了許多人的財路,還因此被拔除職務,
黃大洲無奈也感傷,因為對企業有感情,他以為是有好的方向,但沒想到只是利益輸送。這一路的政商風波還因此被恐嚇威脅。
當記者問他,如果要去你家拍攝可以嗎,「當然沒問題啦,只是我的老婆會嚇到。」
但黃大洲繼續說:「自己做的正,可以抵擋那些仇敵!」
在這社會,許多人喜歡吹捧自己,洋洋灑灑介紹自己做過什麼、認識誰,但在黃大洲身上,完全看不見這樣的傲氣。
面對各種弊案,語調保守,不口出惡言,再訪問到他覺得哪一任市長做得不好,他表示不要去批評別人,那換個方式再問他,哪個市長好,他說不要比較。
雖然他想做的市政,是沒有人去做的,因為政府看重的都不是他所想的理想,但他也尊重這樣的結果。
在幕後溫暖的勇士
黃大洲雖然退休生活但不難看出他的行程依然滿檔,在錄影途中身上的手機也響不停,我們身後還有要排隊探訪的賓客。
他現在有些重聽,動作也顯得緩慢,但還在為了台北的是市容念在念茲。
因為台北的市容實在不美觀,林立的雜亂招牌,鐵皮屋,反觀國外的建族,街道的和諧感是落差之大,而且老市長退休後的眼界更寬廣,以不單單只是台灣,而是放眼國際,他現在做最接地氣最幸福的產業,環境的友善。
秘書長拿了一個只帶子過來我身邊:「你看看,這袋都是黃大洲種的蔬菜,他都會送給我們這些朋友,還有志工!」
那些蔬菜看起來真是新鮮可口,還送給我們帶回家吃。
秘書長又繼續笑說:「董事長超節省,吃飯就用這些菜燙一下配個粥,黃大洲能自己做的事不假手他人,但有時候忙,員工去幫他買飯他都會感恩。」
秘書長帶我們去看辦公室的周圍都有錢放在透明的桶子裡面,她說黃大洲都提醒他們自己去拿,因為他會對那些幫忙的員工不好意思,他是一個很體恤別人的人。
黃大洲說:「拆遷動工的人,抗爭的人,都不是完工剪綵的人,但沒關係,方向對了不怕難不怕遠。要有前瞻,整體,宏觀。」
地上失去的高處找回來
黃大洲不作秀,不利用媒體吹捧自己,他看到我們媒體記者來,推廣的都是沒有利益的分享,他的蔬菜園,他想把健康,環保,對環境生態的好,宣導給民眾。
任台北市長四年多,他是末代官派市長,八十三年省長和北高市長選舉,揭開重要公職全面民選的序幕,也是明星政治的濫觴。
他口才不好,古意木訥,不擅面對媒體,欠缺明星魅力,台北市這一仗打得辛苦,在陳水扁和趙少康兩大政治明星的夾擊下落選。
但是黃大洲的政績,卻在他落選後,隨著時間沉澱,逐漸得到公允的評價。
曾有人列舉他任內四大重點建設—捷運、大安森林公園,中華路重建和基隆河截彎取直,形容他是「徹底改變台北市地圖、地貌」的市長。掌聲雖然遲到,但終究還是聽到了。
淡出政壇的黃大洲,現在重回他專長的農業領域,四處演講,推廣安全農業,到對岸傳播台灣農業經驗,環境的污染、食安的危機,是他一直掛念的事。
「從地面上失去的綠地,我要從高處找回來」,黃大洲慈眉善目中藏著一股堅毅的強韌。
什麼是政治人物,也許大家認為的敢說、會秀、口才好,鎂光燈的焦點才是政治明星,但我覺得真正值得尊崇的,是這些艱苦卓絕、有修養,默默在戰場上搏鬥,卻不搶風頭的勇士。
END
主要政績 :
規劃施工台北市捷運
臺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啟用
大安森林公園完工
中華商場拆除
內湖區「垃圾焚化廠能源利用中心」啟用
天文臺天文科學館動工
基隆河整治工程金泰段河槽通水啟用
台北市政大樓啟用
著作:一座公園的誕生;大安森林公園
鐵皮屋 接地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值得一讀,正是現實生活中接地氣的寫照
來講一個剛退流行的話題,問了一群產業界的前輩,不然很多東西我自己也沒那經驗。
5k字,超長慎入
==========
終於要處理工廠管理輔導法,這個台灣最大的坑了,為何說是坑?因為這是幾十年的歷史累積,馬政府時代給了十年改善,不過法案沒有、執行手段也沒有,想也知道就是什麼都沒有的過十年。也好啦,總是要處理這個問題,面對總比逃避好。
工輔法整套看下來,重點大概兩個,一個是輔導原先的違章工廠低汙染的合法化,第二個就是中高汙染的,協助降低為低汙染後納管比照處理。這兩個若在時限內做不到,就會斷水斷電改善到拆除為止。不過今天又多了一個落日條款20年,明擺著是受到壓力去制定的,理由後述。其實還有兩個極重要的點,一個比較明顯的已經有人提,就是對於低污染工業的認定標準,這還有得吵。另一個不明顯的還沒看到人講,最後面再提。
有跑過傳產的應該都知道,現行的高汙染產業,像是電鍍、化鍍類的,大致上都在工業區內,不會在路邊一片農地上。現在講的農地工廠主要兩種,一種是在農地上鐵皮搭建的小工廠,雇傭人數沒幾個,像是在台南、嘉義土地比較開闊的偏僻鄉鎮。另一種是早期城鎮擴張,多餘勞力吸引工業,農地搭建鐵皮屋後出租為輕工廠,長期以降成為產業聚落,例如新北的五股、樹林一帶。其他較少的像在產業道路邊,或是地圖上沒有的小路轉進去,整片樹中間有一棟工廠的,這數量也不少,像是桃園的龍潭楊梅之間。
這種工廠的汙染形式,硬要切開有兩大類。粉塵類的只需要集塵設施,酸洗類的通常都會有一個小儲存槽(坑),定期叫車來抽走。這兩類的汙染程度都不高,就算需要改善,也都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這類工廠為何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純粹是和氣生財的理由,以前亂七八糟的年代,地主隨便收租金是一回事,近年新的工廠,要不是農地地主繼承後不想耕作,就是產業聚落擴張後,耕作農地的價值差太多。
會被檢舉的高汙染小工廠,其實你法令也管不到。這大概也分兩種,一種是農地租一間鐵皮屋,然後堆積大量高汙染廢棄物,堆到廢水外流或是臭味太重被抓,老闆反正早就跑路。另一種是擺明就是要開非法的,接高汙染也高利潤生產流程的單,跑去租便宜的農地鐵皮屋,用很簡陋的設備,也不安裝任何處理設施,賺幾年是幾年。利潤很高,也懂得用人頭,被檢舉後關廠跑到隔壁縣市繼續租,看這次可以撐多久。這些老闆沒在管你法規的,真要比喻就是超大型跑給警察追的攤販,要拿這種案例去指控其他工廠,只不過證明自己對工業的完全無知。
關鍵在哪?在用電量,後面會提到。
說到底,農地會有這種問題,就是相對務農來說,改建或是出租作為工廠,還比較有利可圖。出租者想多賺一點,自然不會去舉發,附近的鄰居比照辦理,也沒多少理由想去舉發。幾十年下來,形成一個多重疊合的奇怪結構,然後沒有人能夠處理。
在你罵非法就該關掉前,有些數字要冷靜點看。
閒置工業區大概沒有2,000公頃,而根據政府正式的統計,農地的違規工廠佔地約14,000公頃,若非正式的統計,我個人了解應該是超過30,000公頃。
簡單說,你要他搬家去合法工業區,先不管他有沒有錢應付工業區超麻煩的規定,光看土地面積就知道,要輔導全部工廠都搬家,這一點都不現實。除非你認為,現在開始規劃新的中小工業區,然後就近要求他們搬家,不過這是另一回事,而且這其實鍋更大,連住宅區都要一併處理,經典案例就是整個桃園市的發展軌跡,(不懂我在講什麼的,可能很難理解這怎麼回事)。
因為,之所以形成產業聚落,通常都是有區位優勢,設想一下你家住在新莊,卻要跑去汐止的工廠上班,在二十年前沒有捷運的狀況下會有多痛苦。沒有鄰近高速公路,隨便在一塊空地規劃工業區,是有哪個天才老闆會進駐啊,台灣的代工型態,太多加工的半成品,體積根本不適合長途運輸,大概只有像是電路板,高雄的楠梓電會下單給樹林的晟鈦去做,畢竟表面處理之後,板子還是薄薄一片,體積小裝載密度大而且單價高。然後你去看表面處理後的上件廠,幾乎無一例外都離港口較近,想想就知道為什麼,還是不懂的想一下塑膠射出廠,新北跟台南一樣叫做塑膠射出,做的東西一樣嗎,多想想會想通的。
簡單說,大型工業區的出現是政府規劃,給大型工廠進駐用的,但是一家大工廠很難有全製程的能力,多半都得要發包出去給其他廠代工。若此產品有運輸跟勞工成本的問題,那麼不意外的中小型的代工聚落,就會出現在交流道附近,或離人口密集區不會太遠的地方。這些地方,也早就因為人口擴張需要住宅,農地被蓋的亂七八糟,各位知道新莊輔大附近一圈的加工廠嗎?當年響應謝東閔「家庭即工廠」口號,三層透天厝一樓變身為小工廠,後來成長為三層代工廠的有幾間?這些都是蓋在原本的農地上喔,現在你經過新莊,會知道這邊原先全是良田嗎?
另外,政府的推估現行違規工廠大概有38,000家,我個人了解應該多個兩成跑不掉。每一家的平均雇用人數,小間的應該落在7~10人上下,產業聚落中大一點的大約30-50人,也就是說扣掉老闆,大概有約保守估計近100萬的就業人口,而且這些勞工平均都算是學經歷較弱勢的。
這些勞工,我不客氣說都是過去被政府放生的,年輕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們當年有分A、B段班的年代,多少B段甚至是被稱為放牛班的同學,學校完全是放置不理,畢業後跑去你聽都沒聽過的高職高工就讀,三年下來也沒學到什麼技能,人生的出發點就是活在這種被放棄的環境,他能幹嘛?幾乎都到這種工廠去,男生當學徒,女生當行政跟倉管,三十年過去熬成主管,他們對政府的信任度是非常之低。
也就是說,今天你把這些工廠全部都關掉,先不提經濟上的損失,瞬間有幾十萬的失業人口,而且都是弱勢勞工,沒有學歷也沒證照,技能只能因應這一行。我想很多人對這類人的認知不夠清楚,弱勢勞工的能力真的不好,但花時間熬出的經驗,至少在這一行可以混的下去。見過那種到水果攤幫忙削水果,時薪有夠低,還要天天被老闆罵的那種嗎?因為真的連削皮的技巧都學很慢,十年前金融海嘯掃到一堆工業區的低層勞工,有些連開計程車的能力都沒有,世界上是有這種人存在的。
更不要提,其中不少工廠,老闆跟勞工之間是一路拚上來的戰友關係,也許才十幾個人,常常要在大廠之間被砍價,但至少在產業鏈上有一個位子,接單養活員工一家老小沒問題。對這些老闆來說,員工不僅是下屬更是親友,年輕朋友的同學就不少這種家庭出身,父母拚了一輩子買了房子,把小孩拱去大學,房貸還沒清,小孩還有學貸,老闆不是不知道員工的辛苦,但自己也不是慈善事業,你真的逼到他要賠本經營,幾乎都是收掉不幹。
那些還有貸款要繳的員工呢?各位,你們真的認為50歲失業,還有10年以上貸款要繳的勞工,有多少能力接受轉業訓練?訓練了,就有與年輕20歲的少年仔同等競爭力?別鬧了,真的別天真了。
另外,這些違規工廠,其實肩負台灣代工大國的重責大任。產業聚落的意義我就不提了,不理解產業聚落的優勢者,跟他講再多都沒用。這邊要說的是,許多代工是大廠轉單小廠,一層一層的轉包出去,把多餘的產能吸收掉,有些甚至會轉到很偏僻的小廠。若沒有這些鐵皮小工廠,很可能有連鎖效應,小廠會因為產能不足,接不了大廠的臨時單,景氣很好的時候就罷了,不景氣時利潤很多都靠這種急單來撐。
此外,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所謂農地蓋違規的工廠,該繳的稅都有繳。已經形成產業聚落的,政府其實是裝死不管,因為不同的用地跟需求,能申請到的電就不一樣。怎麼解決?一種辦法,把三四塊農地合成一塊,中間蓋一棟工廠,等於把電集合起來使用,但這也不能裝置太高用電的設備;另一種是當初申請時就以輕工廠的名義,不然電根本不夠用,也就是說這都限制的工廠的營業種類跟規模,想像的那種超高汙染工業,很難出現在這種地方。
高汙染往往等於高耗電,新聞上趁颱風天亂排廢水的工廠,幾乎都在工業區,農地上蓋一間電鍍廠,然後亂排重金屬廢水到田間?你開玩笑喔,一甲地給你併用都不夠電啦,還排廢水勒。跟文青想像的完全不同,高汙染工業的廢棄物,經過處理設施後通常剩下很小一桶,只要處理廠不要黑心拿去山裡面挖洞埋了,高毒性廢棄物沒那麼多。反倒是低汙染工業甚至就是農業,汙染物毒性低但是量很大,處理起來才夭壽麻煩,只是因為不會偷排一次整條溪變紫色,才會覺得好像沒汙染,這一塊納管後才能想辦法。
至於,違規工廠怎麼繳稅?就十家工廠共同租用一間商辦啊,接單出貨跟會計都在這一層樓,國稅局才不會管你工廠在哪,只看你註冊地以及營業額來收。換句話說,幾十年來政府都是放任不管,但該收的稅都要收,有些微妙的法規邊緣地帶,甚至是黑白道尋租的空間。要解決?好啊,以後收稅用工廠所在地收,違法不違法公務員親眼見到,沒有裝死空間,超棒的。但台北市稅收剩下三成不到,如何?(那種已經變成產業聚落的,就是大家都裝死啦,假裝沒看到一起踩在農地上)
這還不提,查緝工作是地方政府的權力,中央只是設置法規,並沒有多少辦法直接干預。你選了一個不會查的首長跟議員,再來靠么政府都不管,會不會太機車?不然就下次大選,堅持合法的民眾,請逼議員表態,我們來看最後得票數如何。國民黨是知道這爛掉了,根本上就不想管,反正裝死沒看到,出事再去表態查緝就好,民進黨從賴清德開始,一路堅持要推工輔法,對幹黨內左膠覺青到1124翻船,直到蘇上來還繼續到完成,為的是什麼,只為了要讓非法變合法?
經濟部的公開說帖,太過冠冕堂皇,但雖不中亦不遠矣。
不用擔心合法工廠權益受損,因為比例上低的可以,理論上違法但實際上跟合法沒兩樣的工廠一大堆。真正因為違規可以降低成本的,反倒會因為合法化後墊高成本,降低原先的競爭力。合法的工廠,也會因為產業鏈全線都合法可查後,列入生產履歷跟碳足跡,未來要銷售到歐洲之類的機車國家,難度也會比較低。
除此之外還會有受益的產業。
法條修正的第一個受惠產業,就是顧問業。
不用懷疑,這些工廠老闆並不是想一輩子違法下去,很多人是真的不曉得怎樣合法,因為當年就是「大家都這樣做,我也這樣做」,然後政府裝死沒管,就跟中國這十幾年的狀況一樣。幾十年後的今天,有機會合法的話,多數是願意的,最大的門檻是在「不知道怎樣去合法」。
也就是相關文件跟工廠需要改善的點,大部分老闆是不清楚,就算政府講了,細則部分也需要人去盯。地方政府只需要提供資料,顧問業者就會去把輔導合法的工作做到好了。
第二個受惠產業,是被創造出的環保商機。畢竟大部分這些違規工廠,最多的汙染就是廢水跟粉塵,因為工廠規模不大,高價的環保設備買不起,低價的拼裝版效能沒有很好,所以輔導轉型的這幾年,應該會有不少小型或是微型的污染處理器,甚至是回收業者都會獲利。(跟貸款有關)
第三個受惠的,是這些輔導轉型的工廠跟金融業,從非法轉為合法,有一個最大的重點,卻沒人提到的,叫做「銀行貸款」。合法才能跟一般銀行,或是政府提供的專案去申貸,這是多數人都沒想到的一點。這些老闆不見得是不願意出錢,而是因為工廠非法的狀態下,想去貸款購置新的機器或是汙染處理設備,都是不可能的。以往只有面臨倒閉危機,才有去二胎或是地下錢莊冒險的機會。
提供數千到數萬家業者,有合法申貸的機會,才能讓他們申請到足夠添置新的機具跟污染處理設備的經費,不管是要後續的擴張還是發展,這都至關重要。
你說,違法的關掉就好,多找一些人去檢查不就得了?
呃,勞基法那時候也是一樣的講法,完全昧於現實。你要關掉一家違規工廠,可不是去開張條子,人家就乖乖的關門大吉。你得要有常設人力,緊盯關廠進度,甚至是拆除時也得要人盯著。你有看過就曉得,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搞定的,出動三五個人,費時十天八天,才可能弄好一家。請人搬家到合法的工業區,時程也是一兩個月起跳,絕對沒有鐵皮工廠三天蓋好這種事。(還不包括遇到黑道,需要找警察來一起處理的狀況)
推估超過三萬家的工廠,想要一兩年內就全部幹掉,想也知道你不可能有足夠人力,也不會有夠多經費去增聘。再說,兩年後全部取締完畢,多餘人力怎麼辦,開除?做之前麻煩想一下後果。
我是覺得,後面的關鍵在於經濟部、環保署相關單位,能不能對低汙染有個明確的定義,因為標準訂出來,後面的環保產業才會知道該怎麼做,學術單位也才曉得怎樣幫忙把機器小型化。
以往對污染的定義不夠清楚,一般人在意的都是金屬類的廢棄物與紡織類廢水汙染,但各位知道像是食品加工的有機廢棄物,以及小型金屬表面處理工廠的廢水,看似無害其實蠻高的,但要處理也不需要太高價的設備。眼見不見得為真,請相信專業,但這就是下一次的法案攻防了,在意環保的覺青請去注意這一塊,一個污染標準沒列好,後患才是無窮盡。
另一個重點,就是要儘速納管,這樣才能讓工廠有合法去貸款的空間,想要轉型合法經營的老闆,才有動力去改善自家的環境。把這三萬多家工廠的老闆,都看成只想破壞地球賺錢的王八蛋,無助解決現狀問題。
其實到頭來,就是一個怎樣具體解決的老問題。
我也知道違規就抓啊,但你看違章建築拆了幾棟?台北市當初信誓旦旦講了那麼久,現在誰還記得這些事?你訂了一個不可能做到的高標準,弄了一堆理論上很棒的措施,但全部是逼人走絕路,他們一定在政治上懲罰你。
順便說,去年1124執政黨大敗的主因之一,就是賴院長想要處理這塊,但一堆小清新進步派堅決反對。等到選舉崩掉,檢討原因之後,蘇院長上台才去忽略這些反對意見,堅持要納管再說。
有實務經驗的執政者,很清楚政府解決問題就兩種。一種是直接依法抄掉,另一種是納管輔導。違章工廠這個超大的歷史問題,第一種絕對沒有用,有用早就做了。你只剩下納管輔導轉型這條路,在我們可以做的範圍內,慢慢去轉變,反正現在這種不告不理不管的狀況,也不會更糟了。
當然你有第三種選擇:繼續擺著,吵著不可能做到的全部抄掉,每天詛咒這個世界沒有照自己想的運轉。
鐵皮屋 接地 在 鐵皮屋的即熱式熱水器的接地線要接哪?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買了一個即熱式熱水器220v 安裝後,把熱水器的綠色接地線達在鐵皮屋的鋼樑上,開啟漏電斷路器,馬上就跳電,請問:接地線是要另外拉地線接到土裡或是接 ... ... <看更多>
鐵皮屋 接地 在 [問卦] 鐵皮屋能接地嗎QQ - Gossiping - MYPTT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づ′・ω・)づ本魯肥宅停職家裡蹲中(TAT) 沒有錢很窮住在鐵皮屋用到是傳統老舊的兩孔插座經常被電腦的金屬殼電到Orz 目前享受DIY弄個接地線把他黏在鐵皮屋的鐵皮 ... ... <看更多>
鐵皮屋 接地 在 [問題] 關於擴大機接地- 看板Audiophi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晚上好
最近我買了擴大機
是從電腦走類比訊號的
平常時候都會有持續的ZZZ底噪音
我在猜可能是接地的問題
如果是其他問題請指點一下
目前我的房間是全木頭裝潢
插座都是兩孔的(老房子了(
是住在頂樓鐵皮屋
我是否可以直接拉一條銅線從我的擴大機直接鎖到鐵皮上
只是不知道鐵皮有沒有足夠的電荷消散能力
鎖在木頭上可以當作有效接地嗎?
我的問題可能有點笨
請多包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1.2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508168429.A.694.html
還是只要不同插座就可以了
我不是很確定我這個頂樓加蓋的插座是不是一條線拉全部
有簡單的測試方法嗎
※ 編輯: Hunt9999 (118.161.11.207), 10/17/2017 00:07:52
看樣子我全部插座都是同一個迴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解會比較好?
※ 編輯: Hunt9999 (118.161.11.207), 10/17/2017 00:39:54
還有打雷
旁邊還有一堆比我高的鐵皮加蓋
應該不會打到我吧
明天我來接接看有沒有效
謝謝M大
※ 編輯: Hunt9999 (118.161.11.207), 10/17/2017 02:06: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