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小學演講,前半段花了滿多時間想探討 #閱讀 的概念,也是我博士論文結論的一部份。不過老師們覺得後半段圖像解析比較有趣XD 但我覺得台灣現在閱讀教育推動的亂象就是因為大家對閱讀的認知理解不同,包含上位做決策者,以及現場推行者,只想學快速應用而導致。雖然短時間內看起來百花繽紛,但根基不穩並不利於長期深耕發展。以下的問題歡迎大家想想看,提出自己的看法。
1.閱讀是什麼?假想你要在字典裡為閱讀下一個定義,你會怎麼描述?另外,你會說閱讀課本嗎?會說閱讀網站嗎?閱讀圖表?閱讀漫畫?看書/ 讀書/閱讀的差異是什麼?
2.素養是什麼?在我的中文概念裡,素養是一個人的修養涵養(教育部字典也是如此解釋)你對這個字的直覺是什麼?
3.合併以上兩個,你覺得「閱讀素養」是什麼?
4.教育專家說,「#素養」的新定義是知識+技能+態度,那這個和以前的「認知情意技能」有什麼不一樣?教育專家的新定義和我們一般人對這個字的定義是否有落差?
5.閱讀力=閱讀理解力?
6.閱讀理解策略該學到的能力,哪一個不是國語課該學到的能力?所以上閱讀理解策略,是不是代表國語課沒上好?那該改革的是國語課本和國語課教材教法,而不是另立一個名目上國語課該上的內容。
7.在學校老師選擇上課用的繪本標準是什麼?通常是內容可以搭配課程需要,在學校講故事選擇繪本的標準是什麼?故事內容有趣?有議題性?有人因為圖好看而選這本繪本嗎?有老師(除了藝術與人文老師)上課時除了繪本文字內容,會做圖案賞析嗎?
在學校用繪本(圖畫書)上課或講故事,忽略「繪(圖畫)」,只看「本(書)」,那就只是一般的書,沒有選擇繪本的意義,這跟用一本大部分空白一頁只寫少少幾個字的書意思差不多。
我覺得我的chrome很有人性,我每次要發長篇大論,尤其是跟批鬥教育有關的時候都會強制關閉,連剛剛已經存檔的都直接消失不見。
圖:My Friend Earth, illustrated by Francesca Sanna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