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為委託刊登文化募資宣傳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崗導演、許明淳導演,集結紀錄片還有舞台劇領域的同好,拍攝台灣歷史與文化相關的紀錄片,用影像述說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用嚴謹以對的態度看待歷史
#歷史不該由意識形態來所詮釋
即將在五月份推出的紀錄片《尋找1920》,訴說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的故事,還有1920年代的臺灣。
紀錄片中的主角是台灣的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當年他駕駛著伊藤惠美五號返鄉表演飛行,也駕駛著全台集資的台北號飛過東京上空,撒下傳單呼應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這在當年是非常瘋狂的一件事。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想讓這部影片走遍台灣的22個縣市
這部紀錄片是不上院線的,但希望能將這樣紀錄這片土地故事的影片推廣深入到各個鄉鎮,所以有了這個募資計畫: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roaring1920
#校園推廣
#校園沙龍:每個縣市至少有一至二所高中以上的學校進行放映加映後座談,映後將公播影片贈送給學校。
#教師工作坊:將在桃園、台中、台南、高雄舉辦教師工作坊,教師工作坊不限定區域或學校,歡迎老師參加並可報研習時數。
#公眾推廣
#首映會與口碑放映:將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舉行口碑放映場。
#電影講座:將與地方深入推廣放映,場次陸續更新在募資頁面上。
#海外推廣
計畫在募資達到一百萬的門檻後,前進四所海外台灣學校進行推廣!讓在海外的台灣人或當地華僑,也能更加了解台灣這片土地的歷史!
#連結當中有全台的放映時間與地點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光計畫」紀錄片介紹 訪問:許明淳 導演 關於《光計畫》 細數近七十年來,每一個影響臺灣的關鍵轉折,而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被蓋上「極機密」三個字,「光計畫」是一份瞞著共軍和美軍顧問團的作戰計劃,卻出現在日本軍官的日記裡。 1949年,蔣介石走了一步險棋,授意日本軍...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推薦目錄: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台灣佛克斯 Taiwan Focu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首頁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牢記初心,臺灣的明天會更好 的評價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提供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最新新聞懶人包、PTT討論與照片 的評價
- 關於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李崗成立「影想」基金會當李安弟弟沒好處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光計畫」紀錄片介紹
訪問:許明淳 導演
關於《光計畫》
細數近七十年來,每一個影響臺灣的關鍵轉折,而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被蓋上「極機密」三個字,「光計畫」是一份瞞著共軍和美軍顧問團的作戰計劃,卻出現在日本軍官的日記裡。
1949年,蔣介石走了一步險棋,授意日本軍官偷渡來臺組成白團,以白為名,對抗中共的紅。光計畫由日本軍官起草,幾經修改,成為後續無數作戰計劃的前身,然而反攻大陸的那一天,始終沒有到來。在退出聯合國與一次次斷交後,自保成了臺灣更急迫的問題。
臺海關係反映兩岸勢力的消長,更牽涉世界強權的戰略佈局,隨著宛如口號的政治語言,不斷被重新定義。我們走訪白團後代、政治人物與國內外學者,回顧數個決定臺灣命運的瞬間,既然人需要光才能看見,誰掌握了光源,是不是就決定我們看見什麼?在背光的那一面,又錯過了什麼?
粉絲頁: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郭慧禪,1976 年出生於台灣宜蘭,藝術家,新樂園藝術空間成員,現於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村,亦為元智大學、佛光大學等院校的兼任講師。1999 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學士,2001 年倫敦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以數位影像、動畫為主要創作媒材,探討人和環境的關係,將環境的元素融合或採集於作品中,將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狀態轉化成圖像,反映生活在都市中失序及焦慮,藉由找尋生命光點及回憶的片段,建構與累積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方向。
近年,美術科班出身的郭慧禪,也重拾畫筆,再度嘗試繪畫創作。她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與展覽補助、臺北市文化局展覽補助。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
個展計有《遊戲迷宮V》、《日‧常》、《遊戲迷宮 IV》、《遊樂場》、《遊戲迷宮III》、《遊戲迷宮II》、《遊戲迷宮》、《光線寫作》、《繪畫》、《擬態》、《自畫像》等,並參與過許多聯展與藝術節,場所遍及宜蘭、臺北、桃園、臺中、高雄、屏東、香港、澳門、廣州、雲南、新加坡、巴黎、紐約、溫哥華等地,也曾擔任策展人。
早年,郭慧禪以光頭裸身於大眾運輸系統、人造花店倉庫或水上入鏡等一系列作品,如《無題》、《Byniki》、《漂浮》等,備受矚目,她經由最自然的肉身展演,以畫面實踐無性別的可能與樣態。
《擬態》亦為郭慧禪攝影代表作之一,在光頭系列以後,郭慧禪驚覺攝影作難以賣出,各種展覽邀約都讓她賠錢,過著絢爛但彷如無底洞般的生活,再加上試圖回英攻讀博士,卻沒有任何學校申請成功,挫敗感讓郭慧禪覺得世界彷若崩塌。
2005年,在種種失敗、失落圍困之下,因為想要自我消解,成功隱身於環境,也就有了拍攝鐵門、牆壁、磁磚等的《擬態》,其後間隔多年,於2014年的兩岸四地駐村計畫,該系列再重啟,《擬態》乃進入第二階段,郭慧禪取駐村地點居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如澳門的大三巴,進行影像合成創作。
郭慧禪會在現場拍攝空景與個人自拍,再以Photoshop合成,做出彷如幽靈現身的照片,一方面與棲息地融合,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環境的重新認識,並完成對自我的解構與再建構。
2015年,《擬態》從平面攝影,發展為如在萬華楊氏古厝拍攝的錄像作品,郭慧禪本人消失於螢幕中,展現關於被拆遷異地重建的古厝門面,以及無法移動、終將毀滅的活水古井的深刻哀愁。
相關新聞
https://goo.gl/AacRCY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 史琬晴(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
劉錦宜(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追蹤我們的臉書|http://bit.ly/2wmkVqx支持我們的理念|http://bit.ly/2rtwAz0執行長:李崗董事:李崗/許明淳/ ... ... <看更多>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牢記初心,臺灣的明天會更好 的推薦與評價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追蹤我們的臉書|http://bit.ly/2wmkVqx支持我們的理念|http://bit.ly/2rtwAz0執行長:李崗董事: ... ... <看更多>
關於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在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 台北市(Taipei, Taiwan) 。 8517 個讚· 16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們是「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影像的力量很大;思考的力量更是無遠弗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