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都是認為 #打小孩不等於教小孩
不是沒有打就等於沒有教。
而且不管打或罵 #只要一讓小孩感受到汙辱就毫無教育意義。
你打小孩,小孩唯一肯定會學到的事,就是當爸媽可以打人。
我們在比較嚴重的情況時也打過賊粒屁屁,但是我還是很希望家長把體罰這個權力當成魔戒一樣,戒慎恐懼,能不碰就不碰。
因為身為一個從小被呼巴掌打到大的人,我太清楚體罰是一個惡循環。
受虐兒通常不是在第一次被打時就渾身是傷,施暴者也不是在第一次動手時就殺紅眼般發狠的,
而是在使用暴力的過程中,他們會嚐到甜頭。
發現有效、快速、省事、能發洩、還能讓自己感覺握有大權高高在上,整個家都服在你的拳頭下。
#暴力是會上癮的
打人的一次比一次更狠,
被打的一次比一次不怕(或者說已有被這樣對待的心理準備與習慣),
打人的絕對會產生: 「要把你打到怕為止」的心態,一個恐怖循環就此產生。
#千萬不要把暴力當成慣用的解決方式啊
/
#防暴小撇步
我是一個燃點很低的人,結果生到一隻欠扁王,我每天都想為我的理智線申請熔斷機制。
但我一直很有意識的在控制自己不要變成輕易動粗的父母,
我自己有幾個小小的防暴技巧:
第一是,
氣到不行時,先不要出手,先用罵的。(如果不罵全憋住可能會內傷)
人在憤怒的最高點,持續時間據統計是六秒,#我只要控制住自己這六秒,不要在氣頭上失控出手,六秒過了情緒緩和一點再理性管教。
#人在最憤怒的時候智商是零不要在這時候做任何事情
第二是,
看到小孩闖禍的一團混亂,我覺得自己快要爆炸的當下,我都會先 #緩慢的眨一下眼睛。
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但我暗示了自己的身體放慢下來,(約莫是原本眨眼速度的五倍慢)也是一種提醒自己不要快速出拳或飆罵的方式。
第三是,
育兒最辛苦的那陣子,我都讓自己一整天維持能量很低的狀態,
因為真的身心俱疲,不能生氣,會瞬間用光力氣,
我就像一隻樹獺,
原本會暴怒大喊:「賊!!粒!!」的情況,
會變成緩慢的眨一下眼,深呼吸,然後說出:「唉....賊粒阿...」
#洩氣總比爆氣沒有殺傷力
不是不管教,是要理性管教,真的好難,但是還是要努力。
#圖為老楊拍的樹獺模式疲憊的我正在用賊粒的膠原蛋白幫自己充電
#幼兒臉頰療癒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