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知道嗎? 影響我們運動表現的因素有三個部分,分別是: 心、體、技。
心,指的是”心理”,包含情緒、想法、學習力、心念、意識、智慧等。
體,指的是”體能”,與身體的組成有關,像是肌力、心肺、粒線體或微血管密度等等…。
技,指的是技術,每種不同運動都有其發展的技術,包含跑步在內。
這三個因素,彼此獨立,但又強烈著相關著。當你訓練體能時,技術和心智也會獲得不同比例的提升;當你訓練技術時,體能和心智當然也會跟著變好,如果你有疑問說,為何訓練技術時,”心”也會提升呢? 舉個最容易懂的例子,當你努力重複做那些看似無聊的基礎動作時,你的”專注力”及”耐心”會獲得提升。那”心”的訓練呢? 如何訓練”心”呢?? 心的訓練,是否也會提升體能與技術呢? 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
在這浩瀚無垠的心理學學問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在運動心理學上起個頭,你會發現,它既科學,又神奇,並且完全與生活結合,最重要的是,訓練”心”,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太極拳的心法中,有一句話叫做:”意氣為君,骨肉為臣。”
它白話的意思十分好懂,就是意念和思想,是身體的主人,身體任何的行動都需建立在意念的主控之下。聽起來很不怎樣,但其實許多人的日常並不全然是這麼一回事,例如過馬路時看手機,或戴著耳機跑步,然後把音樂開到聽不見外在任何聲音等等…。
它再深一層的含意是,專注並投入在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上,你的身體就將會去執行對的行動,把事情做的很好。如果還要再探討,那就是講到”意念與生理”之間,巧妙的連結了,你有聽過,用”想”的,身體就會變強這件事嗎? 這已經被科學家證實了。回歸到這句話本身,其實就是在強調”意念”的重要性。那該如何訓練”意念”,或稱”心”呢? 我以我目前所學到的三種方式,分享給大家。
1. 用信念創造實相
2. 專注於當下
3. 創造合作的關係
文章的最後
與大家分享一段2012年在蒙古 鄂爾多斯戶外賽的經歷。
我們在黃河上划了60公里的獨木舟,將近6個小時坐在船上,河面上湍急的水流,迎面撞上的漩渦,不曾鬆懈的緊繃神經,令我十分難忘。
過程中,我們的女隊員-來自紐西蘭冒險國家隊的Jace,不斷的對我們喊著: 嘿~ “微笑”,”美麗”!
這是她在這次中國唯一學會的中文,為的是要讓我們團隊維持良好的情緒。 好的情緒、正向的思考,啟動潛意識強大的力量、促進團隊合作,一起完成挑戰! 由此可見,國外的運動心理學發展,還是領先國內一大步。
隨著國內心理學習應用推廣的普及,在醫療、生活上帶給社會大眾諸多的益處,希望這篇短文,讓運動的朋友們,也一起來學習更”平衡”發展的健康人生囉~
好了,講了這麼多好處,那該如何訓練呢? 請參考有圖的文章囉:)
http://tw.running.biji.co/index.php…
#運動心理學
#意象訓練
#賽斯心法
#阿德勒勇氣之心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蔡佩軒 Ariel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ILINGUAL: 中文 CHINESE 00:00|英文 ENGLISH 25:32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今天要來介...
「阿德勒勇氣之心」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2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廣播訪談 的評價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阿德勒心理學詳解:過去可以改變,人人都能得到幸福| 有聲書《被 ... 的評價
- 關於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EP13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 Facebook 的評價
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BILINGUAL: 中文 CHINESE 00:00|英文 ENGLISH 25:32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今天要來介紹這本全球暢銷多年的書,聽說曾經佔據排行榜冠軍長達158週,真的好厲害!
這本書其實是年輕人與哲學家對話的形式,將心理學三巨頭之一的阿德勒的思想集結成冊。對於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提供了簡單而具體的回答。
很多人都是被書名所吸引,包括我也是,是呀,誰喜歡被討厭呢?誰都喜歡被人喜愛,但不管被別人喜愛或討厭,都不是重點,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不要害怕被別人討厭,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節目的最後,送給大家禮物這首歌,感恩每一刻,全世界都是你的夥伴!
《禮物》歌曲收聽:https://youtu.be/mYzEPfabaps
✨
Are you able to celebrate other people’s success? Or do you get jealous and tend to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 people who seem to be doing well even when you don’t want to? Do you know that’s a sign of feeling inferior? How do we overcome that?
Sharing some highlights of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by Ichiro Kishimi and Fumitake Koga. Remember, you are who you decide you are. You are not defined by your past, and how you see yourself and the world is entirely up to yourself. Also, the grass is greener where you water it.
**Song at the end “禮物” (Blessings): https://youtu.be/mYzEPfabaps
----------------------------------------------------------------------------------
秘密計畫終於公佈:我出書了!
✨📕新書《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會閃閃發光》✨
Ariel 蔡佩軒的 3 步驟夢想實踐清單
【首刷限量隨書贈:夢想清單記事本】
■ STEP1 談夢想:沒有夢想很正常。不確定自己的夢想,更正常
■ STEP2 寫日記:最糟的都撐過去了。現在,不是最糟的時候
■ STEP3 列清單:堅持不是一個長跑,它是很多一個接一個的短跑
...............................................
📔博客來 (獨家限量親簽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AgQQyY
📔博客來👉🏻https://reurl.cc/2bX4Va
📔誠品 (獨家封面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Mzxx
📔誠品 (獨家封面版)👉🏻https://reurl.cc/E2kKyn
📔MOMO (獨家限量海報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jj1O
📔金石堂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Gd7kDD
📔墊腳石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6/3網路及門市開賣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Agx1Lp
📔三民👉🏻https://reurl.cc/WE5509
...............................................
📔博客來電子書(首賣二週) ─ 新書上線7折、境好電子書展單書再88折、二書85折👉🏻https://reurl.cc/2bX4Va
...............................................
【海外購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實體書店預計7月初可以到貨
📔新加坡、馬來西亞:大眾書店👉🏻https://ppt.cc/fK9FVx
📔香港:香港商務/三聯/中華/誠品/城邦
📔其他:博客來 (海外運送)👉🏻https://tinyurl.com/yegltbc5
📔PChome 全球購物 (103個國家)👉🏻https://global.pchome.com.tw/
------------------------------------------------------
🔔 SUBSCRIBE訂閱: http://bit.ly/ariel_youtube
📸INSTAGRAM: http://bit.ly/ariel_tsai_IG
▶︎Facebook: http://bit.ly/ariel_tsai_FB
▶︎YouTube副頻道: http://bit.ly/2VdVX3A
▶︎小魚家族: http://bit.ly/2j4GMKk
▶︎TikTok: http://vt.tiktok.com/JBNFxy
▶︎抖音: http://bit.ly/2Jb0hPL
▶︎微博: http://bit.ly/2mRyCab
【青春有你2021】歌曲收聽:https://arieltsai.lnk.to/TY2
Ariel首張個人實體專輯【ARIEL】:https://ArielTsai.lnk.to/ARIEL
#Ariel悄悄對你說 #ArielsWhisper #Ariel蔡佩軒
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聽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嗎?
我從朋友口中已經聽過7582遍
但我
----就是沒看。
可就在這7582次的提醒之下
我就在某次逛書局看到一本阿德勒的著作
上網一查
這本《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竟是少數阿德勒親自撰寫的書籍
於是結帳,甚至我快到沒有去注意價錢
等我閱卷完畢
只感到
「管他賣多少,反正一定值得」
贊助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繼上次的「#厭世作為一種態度」為自我療癒的一集後,今天,應該算是自我揭露與剖析的一集(羞恥 +
邊錄邊發抖),再次送給我們這些每天都有重重的打擊與滿滿的愧疚感的魯蛇。在「厭世」的討論中我們談到,厭世其實是一種「處世」,可以用自嘲來抵抗全世界的不公平。那這次我們就,再次追根究底,除了詩意的反諷主義外,到底我們的心靈怎麼了?為何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對?又該如何修身自持呢?
.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心理學領域專家,更非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粉絲,但本集透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從內心真實的人性面,一步步面對自己的「自卑」與「脆弱」,坦承「比較」帶來的「煩惱」。阿德勒的一句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深深地打擊、打動、打中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自己。而他提出的共融感(Gemeinschaftsgefuhl),與其衍伸出來的社會公平的理想,也讓我深思良久。所以,今天我們透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的概念,剖析自我,並思考在社群媒體的情感轉向下,個人情感如何被媒介化,又該如何貞定自我、安身立命。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就爛,我每天都爛到爆
▶ 你是哪一種冒牌者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幸與不幸:兩種過度的自卑情結
▶ 自卑做為人生的動力
▶ 社群媒體中的自我與扭曲之鏡
▶ 我就魯啊,甚麼是成功
▶ 脆弱就是勇氣
▶ 滿滿的一碗雞湯喝到飽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lqfv8882zv0876q2j30cnh?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__8VGQ_ZC7lYCinyDv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zGaAufMlfHyY6sUXXMaZR?si=gH9uDnNxSVukMRWWwQCpgA&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2-%E6%80%8E%E9%BA%BC%E8%BE%A6-%E6%88%91%E8%A6%BA%E5%BE%97%E6%88%91%E4%B8%8D%E9%85%8D-%E6%88%91%E5%B0%B1%E7%88%9B%E5%95%8A-%E5%85%B6%E5%AF%A6%E6%88%91%E5%80%91%E9%83%BD%E8%87%AA%E5%8D%91-%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4055714
.
📲#FB 論述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21673008020317&id=208541192666847
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廣播訪談 的推薦與評價
《被討厭的 勇氣 》岸見一郎經典長銷作瞭解更多:http://goo.gl/RQQrbU 【 阿德勒 心理學】最佳解說應用讀本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麼,而是如何運用你所擁有 ... ... <看更多>
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阿德勒心理學詳解:過去可以改變,人人都能得到幸福| 有聲書《被 ... 的推薦與評價
阿德勒 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的三大心理學巨頭之一,今天的動畫書評分享的是《被討厭的 勇氣 》,這本書告訴人們幸福是什麼,如何改變過去,獲得自由與 ... ... <看更多>
阿德勒勇氣之心 在 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2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indanew (水球好好玩的感覺)》之銘言:
: 例如: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自卑感及卓越,這兩點其實在原學說中,似乎是密不可
: 分的,但在書中似乎被拆開解釋。另外,書中阿德勒的目的論解釋:「人並非受制於過去
: 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其實,這點似乎也與第二集中,家
: 庭排序與性格的解釋有落差。簡單來說,我這外行人看起來會感覺如下:啊你不是說不要
: 被過去設限,那怎麼又提到老大老么會影響性格?
這邊原PO可能有點誤會,個體心理學提到過去性格,是想表達一個人思考的「因」。
例如老大會因為老二出生而感到失寵,進而做出吸引父母的行為,例如偷竊、吵鬧等。
自卑是「因」,偷竊吵鬧是「果」。
我們如果單純改變「果」,那就是叫小孩不要偷竊打架鬧事而已。
但這並不能改變「因」,小孩會去尋找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
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其中一個論點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犯罪只是「果」。
但如果整個社會的「因」沒有解決,問題還是會發生。
所以與其把重點放在「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改善「因」。
創造出一個比較少犯罪的社會。
所以阿德勒的目的論強調的是從「因」下去做改變,從源頭改變自己目的。
這樣就能夠將原本「家庭的因」改掉,進而結成「良好的果」。
阿德勒是讓一個小孩變好,而不是懲罰小孩,然後讓錯的人繼續重蹈覆轍。
阿德勒講述的是一種未來導向的思考方式。
不受限於過去的經驗,是以一種樂觀勇氣去面對的心理學。
所以他很討厭「宿命論」,因為宿命論者會將失敗原因歸咎於「本來就是這樣」
這些人的口頭禪是:「我知道,但是...」
這個「但是」就是逃避,也就是受限於過去的認知。
所以不管在《被討厭的勇氣》,還是阿德勒自己的著作都會強調一點
過去不等於未來,事情就只是事情本身,你怎麼「認知」才是重點。
我認為「認知」這兩個字,就是阿德勒的精華所在。
阿德勒又稱為勇氣心理學,也就是讓人提起勇氣去面對人生,而非逃避。
但講勇氣很難定義,我自己的結論是「勇氣=認知」。
有勇氣去挑戰的人,就是在「認知」上與別人不同。
選擇逃避的失敗者都是敗在「認知」上頭。
因為認知受限,導致沒有行動的意願,因為認知受限,所以被過去不好的經驗所纏身。
同樣一件事情,有人會覺得再接再厲。有人卻會一蹶不振。
這其中的差異,就是認知。
如果能夠從「認知=勇氣」這點,重新體會阿德勒,相信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你認為可以,就是可以。
改變認知,就可以不再讓自己受限。
阿德勒要說的其實就這麼簡單,也可以說是比較深入探討的哲學雞湯啦。
順手推薦兩本,看完應該就差不多了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https://goo.gl/PJxUxC
《自卑與超越》https://goo.gl/M6JCpP
: 除此之外,我剛好最近有稍微翻了印度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不可不想的事」,
: 他也是用問與答的方式,書中並也提到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紀錄亦是採取對話的方式。我想
: ,會不會用這種方式了解阿德勒雖然有效率,卻仍然會陷入「用單一角度看世界」的迷思
: 中?
: 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如果要總括這兩本書,我想用這句話代表:愛是自立,
: 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 延伸來說,我們不要被過去失敗經驗捆綁,不用被別人的稱讚及批評限制,一個自我中心
: 的人,不是太重視自己,而是不相信及不愛自己。
: 另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必須分清楚自己及他人的課題,學習明白信任及信用的
: 差別,學習與這世界連結,為他人貢獻付出,並明白愛是我們存在的意義,試著去愛,並
: 明白看似平淡現下的每一刻都是考驗,都是幸福的確據。
針對「課題」這件事情,我認為有一派哲學更適合談課題。
而且講述的更加清楚明白,那就是「斯多葛學派」。
許多人應該看過這段話:「寧靜禱文」
---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
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
這就是斯多葛學派的精華重點。
想清楚人生什麼事情是「可以控制的」,什麼事情是「不能控制的」。
人為什麼會煩惱?因為就是想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
例如死亡、失戀、疾病、天災、意外事故,這些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但人遇到變故時候往往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接受!
這個「我不接受!」就是痛苦煩惱的來源。
家人死亡,一定很難過痛苦,不想接受。
但不想接受又能怎樣?你能夠改變這件事情嗎?能夠讓人死而復生嗎?
不行。
如果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是接受。
接受的大前提是,你把「可以控制」跟「不能控制」區分開來。
失戀了,對方不愛你提分手,你很難過。
這邊「不能控制」的事情是什麼?---對方愛不愛你,這件事情誰都無法控制。
電影王牌天神可以做到任何事,就是無法改變人心
所以想要改變人心絕對是徒勞的。
但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是什麼?
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思考過去兩人相處有什麼問題,想想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這就是「可以控制」的。
這些你都做到了,對方還是不回頭,那就是「接受」了。
瞧,這不就是「課題分離」?
你自己的課題就是可以控制的事,別人的課題就是無法控制的。
不要將無法控制(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
再拿「成功」來講
平時有在閱讀、進修的人,肯定會變得更加專業→這是可以控制的
但沒人保證你專業以後,一定能夠賺大錢→這是不可控制的
所以許多人從一開始目標就錯誤了
把目標放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還想求個圓滿。
賺不賺錢→你不能控制
自己變得更專業→你可以控制
區分兩者的差強,就不會陷入錯誤的期待了。
這就是課題的分離。
一個學生努力讀書必然會變得更加進步(可以控制)
努力讀書,不代表可以考試一百分或進入台大(不可控制)
所以把重點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努力讀書)就好。
整天煩惱我能不能考一百分,能不能上好大學,這些都是多慮的。
也是許多人的煩惱來源。如果理解斯多葛的心法,整個人生便會輕鬆許多。
我認為斯多葛的學說,還比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更為強大。
比起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斯多葛的「可以改變」與「不可改變」更適合現代人
簡單來說就是更好懂,更適用在生活上的營養雞湯。
順手推薦一本神書,必看,送給所有你愛的人。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https://goo.gl/YtZFVV
放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物,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把人生過好
想徹底改變「認知」,可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做起。
光閱讀絕對不夠,要從生活中去實踐斯多葛的心法,相信會比阿德勒更有幫助。
身為一個斯多葛學派的信徒,真摯推薦這本書。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53.1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8527442.A.FAF.html
這邊還是有點誤會,阿德勒談家庭是談一個人思考的原因,也就是自卑情節。
自卑有分成好的跟壞的,好的自卑感能讓人向上努力,正向思考。
壞的自卑感則會演變成優越情節,自以為是的逃避,變成負面思考。
阿德勒談「未來」的時候,會強調不要因為過去的經驗而退縮。
過去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透過自己重新定義的。
這邊類似剩下半杯水,跟還有半杯水的兩種思考方式。
我自己的看法是阿德勒並不認為過去跟未來無關,兩者是有密切關係的。
不過重點在於你怎麼「認知」過去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上面半杯水的思考差異。
拿過去經驗來做為逃避的藉口,這就是阿德勒所不願看到的。
所以才會說事情就是事情本身,並沒有好壞,每個人如何「認知」才是重點。
車禍截肢的人,可能不斷告訴自己,因為車禍我受傷了,整個人沒用了。
然後人生陷入泥沼之中,遇到什麼事情都拿車禍做為藉口
「要是沒車禍,我就不會!@#$@!」
「要是沒車禍,我就可以#@%#@%」
阿德勒應該會說:
「截肢只是截肢,並不會影響到我整個人的價值,我還是可以做到其他事情。」
甚至因為截肢,而擁有易於常人的觀察力、耐心,進而更願意去改善社會。
這種只看未來性的樂觀看法,正是被稱為勇氣心理學的原因。
只看未來,過去就過去了。
你的認知要正面,這才是重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