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 #學生 數十年來基於政治、經濟等因素,都傾向在英文以外,學習德文、日文或普通話,作為第三種 #語言 學習,但據德國之聲(DW)報道,這些「大路」選擇似乎已經過時。有學生轉而學習非傳統科目,例如阿拉伯語、電腦程式語言或編碼,為的是更輕易入讀名牌大學。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o4cMjT
延伸專題:
【在多語環境,讓人更易學習語言?】
http://bit.ly/2kDq7B7
【學外語的秘訣,50 年前他早就看穿】
http://bit.ly/2IWGq6S
【為何總愛紋上(錯的)外語?】
https://goo.gl/QP3K7F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秋山燿平是會講10種外語的日本語言達人。在就讀東京大學時,機緣巧合上了日本綜藝節目,因在節目中使用了10種語言跟各國外國人聊天而爆紅。因此他想藉著這個契機,開始在YouTube、FB,分享對語言學習的想法和秘訣。 而在這個影片,他會跟他Steve Kaufmann一起跟大家分享,學習語言的訣竅。S...
阿拉伯語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入圍名單+觀賞連結】
.
本屆最佳最佳真人短片獎入圍作品各有千秋,最大亮點無疑是《遙遠的陌生人》,該片創作啟發自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導演在短時間內完成劇本,在疫情期間召集團隊完成拍攝,立刻衝擊奧斯卡,對時事如此迅速的即時回應,表現了短片形式的特長。
.
巴勒斯坦短片《The Present》以親情角度描寫以巴衝突;來自以色列的《單車失蹤記》則以一鏡到底的形式切入以國社會的移工議題;《Feeling Through》則堪稱是首部以真正的盲聾演員擔綱主演的電影,打動人心。
.
另一部備受注目的《The Letter Room》由知名紀錄片導演艾維拉.蓮執導,請來丈夫,同時也是奧斯卡一線男星奧斯卡.伊薩克(Oscar Isaac)主演。他在劇中飾演監獄收發室職員理查,在平淡的工作環境之中,理查以偷看囚犯的私人信件為樂,甚至對一名死囚的女友產生好感,並試圖介入其中。
.
關於對於今年入圍短片的詳細介紹與觀察,請見我與 太報 Tai Sounds 的合作專文:
https://www.taisounds.com/Culture/TV-Movie/uid5470112887?fbclid=IwAR3OP2zx9XWcXzUZb1NewVdxwhMRY3IPR-AXRvCCZ3KS_cxWcumPy8KX_UI
.
以下列出五部作品名單、相關重點備註與觀賞方式。本文採用之片名以片商命名、台灣官方線上平台命名及影展命名為主,若未引進則使用原文。最終得獎將在台灣時間2021年4月26日清晨揭曉。
●
●
《Feeling Through》(2019)
導演:道格.羅蘭(Doug Roland)
製片:蘇珊.魯贊斯基(Susan Ruzenski)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
全片觀賞:
https://youtu.be/h1CqzntEZZ8
(英文發音,英文字幕)
●
●
《The Letter Room》(2020)
導演:艾維拉.蓮(Elvira Lind)
製片:蘇菲亞・桑德凡(Sofia Sondervan)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
全片觀賞:
https://vimeo.com/ondemand/theletterroom
(英文發音,無字幕。須付費)
●
●
《The Present》(2020)
導演、製片:法拉.納布爾西(Farah Nabulsi)
產地:巴勒斯坦
語言:阿拉伯語、英語
▅▅▅▅▅▅▅▅▅▅▅▅▅▅▅▅▅▅▅
全片觀賞:
(可使用VPN於美國Netflix觀賞)
●
●
《遙遠的陌生人 Two Distant Strangers》(2020)
導演、製片:特拉文.弗里(Travon Free)&馬丁.德斯蒙德.羅(Martin Desmond Roe)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
全片觀賞: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447229
(限定Netflix用戶)
●
●
《單車失蹤記 White Eye》(2019)
導演:托莫.書珊(Tomer Shushan)
製片:席拉.何奇曼(Shira Hochman)
產地:以色列
語言:希伯來語
▅▅▅▅▅▅▅▅▅▅▅▅▅▅▅▅▅▅▅
全片觀賞:
https://vimeo.com/479184290
(英文發音,英文字幕)
.
.
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187558529/posts/289413872541529/?d=n
奧斯卡獎完整入圍名單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187558529/posts/289469809202602/?d=n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最終入圍名單全彙整】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07621777387405
【2021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全彙整】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307338057415777
【2021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入圍名單+視效分解連結】
.
.
(圖為《The Letter Room》劇照。)
阿拉伯語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世界以英語為溝通用途的國家
非洲有很多國家不是英語,反而是法語,集中在西部非洲,是過去法國的殖民地。北非跟西亞的國家,則是阿拉伯語為主。中南美洲大部分是過去西班牙殖民地,為西班牙語。巴西則是葡萄牙語。
歐洲則是多元語系。(德語、芬蘭語、希臘語···)
英語其實跟大英國協比較有關係!
#2030年臺灣雙語教學政策
未來教育各階段推行英語融入教學
是否有所成效,這樣是如何用英文來上學科,
抑或是英語溝通的情境···
開始思考地理與英文的連結
教育部在109年開辦在職教師雙語教學增能班,計招收150名在職教師,並自110年起擴大培育職前與在職教師,預計每年培育1500名雙語師資。
「國外實施雙語課程,主要對象是移民,透過雙語教育,移民的第一語言(或母語)被高度重視,可作為媒介,用來學習各個學科內容,而移居國第一語言(例如英文)成為移民的第二語言,則是逐步融入,角色從輔助演變為引導,在學校課程的學習中,取得和移民原來第一語言使用的平衡。
臺灣的情況與國外雙語教育發展的時空脈絡有明顯差異,我們的學生主要在人造的英語情境中學習,和前述移民大不相同,他們在生活中擁有相對豐沛的英語文學習的自然環境,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有意無意間急切地將雙語教育窄化為英語文教育。」
「臺灣在推動雙語教育時經常以新加坡為師,這是令人費解之處。晚近新加坡中年以下的人民,包括華人,日常在家中已經幾乎以英語交談,出門在外或學校教學也幾近是全英語溝通,這和臺灣以國語(華語)為主要媒介的情形大不同,不可不辨明。」
#臺灣社會 #臺灣教育
阿拉伯語 英文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秋山燿平是會講10種外語的日本語言達人。在就讀東京大學時,機緣巧合上了日本綜藝節目,因在節目中使用了10種語言跟各國外國人聊天而爆紅。因此他想藉著這個契機,開始在YouTube、FB,分享對語言學習的想法和秘訣。
而在這個影片,他會跟他Steve Kaufmann一起跟大家分享,學習語言的訣竅。Steve Kaufmann,精通20種外語,曾經是駐中國加拿大外交官,現在除了是商人之外,還有經營一個學習語言的網站。在影片中,他講述了他學習語言的經歷,希望大家能從中吸取經驗,表示語調、口音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有一顆熱誠的心去學一種新的語言,在學習語言途中有更多的收穫。
影片授權:秋山燿平 (https://youtu.be/hCkoFtDDLmk)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阿拉伯語 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開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與士兵喜歡在此聚集擺賣貨品,當時香港人已喜歡把印度人稱為「嚤囉」(信奉錫克教的印度人),因此此街便被稱為摩羅街。至於英文名,亦同樣與印度人有關。Lascar 源出阿拉伯語及波斯語Lashkar,原指虔誠軍、士兵、護衛,其後已被引申為亞洲各地,尤其是印度海員的統稱。一說是由Musselmen簡化成Morra而被稱為「嚤囉」。 此外,摩羅街亦被稱貓街(英文:Cat Street),因為這裡有很多經營古董買賣的商店,也有不少「雜架攤」,據說有店舖出售一些俗稱為「老鼠貨」的賊贓,外國人形容那些購買老鼠貨的人,像貓兒一樣,所以稱為「貓街」。
香港醫學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Medical Sciences是香港一所以醫學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及半山區之間一帶的堅巷2號,成立於1996年,收集並保存與香港醫學發展有關的文物,用文獻及實物展品介紹香港開埠以來的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館址是一所英國愛德華式建築物,有寬闊的走廊,使空氣流通充足的窗戶,屋頂蓋上中式簷瓦,帶有本地文化色彩。前身是成立於1906年3月15日正式啟用的香港細菌學檢驗所,以應付當時流行的鼠疫。檢驗所作為首個香港專為醫學化驗而設的機構,初時對流行細菌病患作專門研究,隨後更堅負起疫苗培植的工作。在二次大戰過後,檢驗所易名為香港病理檢驗所,以涵蓋更大的工作範圍。當「病理檢驗所」在1960年遷往西營盤,及疫苗製造的工作在1973年遷離後,這座建築物便一直只作政府倉庫的用途,直至1990年被香港政府宣布列為法定古蹟,在1995年移交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改建成為香港醫學博物館,於翌年3月16日重新對外開放。現時,香港醫學博物館內有十一間各具特色的展覽廳去介紹香港醫科學術的發展歷史和昔日疾病被撲滅的情況。主要陳列了多種不同之醫療用具、介紹香港醫學衛生及護理工作、19世紀時香港鼠疫的情況及實驗室展示、及中草藥的介紹和展示。此外,香港醫學博物館內亦開設了展覽廳介紹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東華三院的歷史,同時館內有太平山觀景廊,圖書室及演講室。
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Sai Ying Pun Jockey Club Polyclinic,簡稱西營盤分科診所,前身稱為國家醫院Government Civic Hospital,是香港一所歷史悠久的醫務建築,在1874年創立,位於香港島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30號,當時是香港第一所非軍用的醫院,即是政府公立醫院,由當時香港政府創立,主診用西方醫學方法治病。現在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經重建而成,由香港賽馬會贊助,是普通科診療所,由醫院管理局經營。該診所於1960年7月啟用。
蓮香樓是一間過百年歷史,有著「蓮蓉第一家」美譽的老茶樓,廣州店現址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第十甫路,它與陶陶居均是廣州僅餘的兩間過百年歷史的老茶樓。從這些老茶樓的興起,廣東獨特的飲茶文化漸漸成型。蓮香樓現時均在廣州和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方面已經脫勾,惟屬於同源異枝。上環【蓮香居】是【香港蓮香樓】的姐妹店。致力秉承價錢大眾化的傳統茶樓營運模式,為希望給顧客們感受真正的『水滾茶靚』,店內仍保留傳統茶盅及安排待應提着大銅煲給茶客添加熱水品茗;茶樓的出品主打懷舊點心及粵式功夫菜。主要提供工序繁複的菜式,包括招牌霸皇鴨、家鄉釀鯪魚、舊懷金錢雞及鴨腳飽等,全部制作需時是小有食店仍保留的經典菜式。
阿拉伯語 英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平日喜歡獨来獨往的我,去到中東不敢一個女子出夜街,所以是夜三個人的晩飯,毎人港元兩舊,如此美景,睇過片你就知有幾平。
哈里發塔(阿拉伯語:برج خليفة,拉丁化:burj khalīfah,英文:Khalifa tower),又譯哈利法塔,原名杜拜塔(برج دبي,Burj Dubai),是位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境內的摩天大樓,為當前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高度為828 m ,樓層總數169層,造價達15億美元[5]。於2004年9月21日開始動工,在2007年初開始已有玻璃帷幕安裝,金屬外牆於同年6月開始施裝,最後於2010年1月4日正式完工啟用,總共使用了約5年的時間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