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加黃喉貂山林大縱走】🌟
跑山貂民山林大縱走!2020年7、8月陸續發現有黃喉貂個體,分別從塔塔加遊憩區(海拔約2600公尺),跑至玉山北峰(海拔3858公尺),以頸圈式追蹤器進行定位的個體-小楠,其活動紀錄甚至跑到玉山南峰、排雲山莊等。黃喉貂小小不到3公斤的身軀,如同黃色閃電般快速的在山林間移動,究竟牠們的生活習性為何?
🌿認識山羌殺手黃喉貂
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在臺灣依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目前為第Ⅲ級其他應予保育類動物,為臺灣特有亞種,分布於海拔300至3900公尺的原始森林,以中海拔最為常見。
黃喉貂一直是個神秘的物種,布農族人稱他們為”sinap sakut”,意思是會追捕山羌的動物;黃喉貂外表可愛,但食性廣泛有山羌殺手的綽號,牠們群體圍獵體型比牠們大的山羌,因此台語稱牠為「羌仔虎」;亦會取食小型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蜜蜂昆蟲、果實或腐食動物屍體等,近年來在塔塔加地區觀察過獵食白面鼯鼠、臺灣獼猴和菊池氏龜殼花等紀錄,同時也記錄到黃喉貂受遊客炊煮食物、廚餘的吸引,以及黃喉貂跟隨遊客攜帶的鸚鵡、兔子等寵物。
🌿揭開超萌保育類黃喉貂神秘面紗
黃喉貂目前在臺灣是少數但卻穩定出沒在玉山塔塔加區域,目前對於該物種並無清楚的資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進行研究調查,透過自動照相機監測,並輔以頸圈式的追蹤器進行追蹤定位,進一步了解塔塔加地區黃喉貂空間生態與族群生態。
研究團隊2019至2020年捕捉繫放了14隻黃喉貂,利用無線電追蹤黃喉貂的活動範圍,雄性約為22.6~23.5 平方公里,雌性約為2.6~10 平方公里;其中研究團隊呼名「天天」黃喉貂個體,自2019年8月繫放回野外到2020年6月重複捕捉後,透過GPS頸圈定位資料計算其活動範圍達118.7平方公里,相當於嘉義市(60 平方公里)的2倍大、十分之一玉山國家公園(1,031 平方公里)的大小,甚至比部分臺灣黑熊的活動範圍廣大,其活動區域多在台18線南邊,東界從鹿林山稜線至西界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南界可至霞山一帶。雖然可能因為食物資源的差異而影響活動的範圍,但同時也顯示黃喉貂活動範圍之廣大。
🌿做牠們的朋友,請不要餵食野生動物!
塔塔加遊憩區是目前臺灣山區最容易目擊黃喉貂且交通又便利的區域,也是遊客全家老少皆宜戶外健行地區,使得我們跟野生動物的距離更接近,由於食物、廚餘、垃圾處理不當或是餵食野生動物的關係,可能導致野生動物之健康問題;2019年捕捉繫放黃喉貂疾病檢測中發現有感染血液寄生原蟲肝簇蟲及腺病毒的個體,上述兩種感染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之發生。
人為活動所引入的垃圾與攜入山區的寵物,可能提高疾病交流的可能性,而且寵物與野生動物之接觸容易產生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問題。因此為保護自身安全及維護野生動物及環境生態,請大家不要餵食野生動物、廚餘垃圾請帶下山,以及若攜帶寵物至塔塔加健行的話,請在上山前確認寵物有定時施打預防針,並請將您的寵物繫上牽繩。如果您在塔塔加健行時巧遇繫掛項圈的黃喉貂,也請您就近通報塔塔加遊客中心(049-2702200)或排雲登山服務中心(049-2702228)或處本部(049-2773121) ,幫助我們對黃喉貂這種美麗又有野性的物種掌握更多的資訊以利後續的保育及經營管理。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阿里山特有鳥類 在 原森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鄒遊阿里山到玉山山脈
達邦.鹿林山.塔山步道行(嘉義高鐵出發)
👉【出團日期】10月4~6日
10月11~13日
邀請您一起鄒遊阿里山到玉山山脈,體驗不一樣的風情。
– 沿阿里山山脈到玉山山脈,穿越多個垂直分佈氣候帶,感受植被物種的精彩變化與山林之美。
– 登上 #塔山 山頂,遠眺玉山群峰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優美的景緻~
#麟趾山(標高2845公尺)
舊名為大竹山,自玉山國家公園成立後,命名為麟芷山,近幾年才更名為同音不同字的『麟趾山』。自塔塔加遊客中心起走在楠溪林道往上,通過 #排雲登山服務中心,慢慢地、輕鬆地呼吸高山特有的芬多精空氣,抵達楠溪與玉山林道的叉路,挺拔的 #大鐵杉 為前往玉山的山友加油打氣。玉山林道兩旁已不復見原始森林樣貌,進入麟趾山步道後,眺望群山,看見伐木時期留下的次生林相,步道兩旁在秋冬時際,火紅的 #虎杖 搖曳生姿,偶爾能見的高山薔薇、南國小薊露出優雅姿態,對望玉山。
#鹿林山(標高2862公尺)
鹿林山屬於玉山國家公園 #塔塔加遊憩區 內群山之一,自民國89年起公告為野生動物重要棲地環境,哺乳類動物約19種之多,台灣獼猴較為常見,鳥類約有79種,其中植群也非常精彩,自海拔1900至2680公尺,有台灣杉、#烏心石、#卡氏櫧 陸續可見,隨著海拔升高可見鐵杉、華山松、高山芒、玉山箭竹等,森林與動物和諧地生活在此,僅有不多見的登山客偶爾能窺得野生動物的蹤跡。早在1920年代,鹿林山就以雲海美景吸引旅客,不畏山高路長,也要親遊雲海之上。一起來鹿林山走走,用眼睛帶走壯麗山景,用心體會雋永歷史長河,#人生樂事就是與山一起發呆,來忘憂~
👣 心動聯結 https://www.ecotourtaiwan.com/mimiyo-4/
#最值得信賴的金級環保旅行業
#玉山下的每座山峰都很值得領略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塔塔加
#超過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真的是太美啦
阿里山特有鳥類 在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迷霧中的王者~黑長尾雉(帝雉)
來到阿里山,請記得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生態也是。
最近有很多朋友來到祝山賞櫻,順便一遊小笠原山、植物園,都會和黑長尾雉(帝雉)巧遇。
黑長尾雉,也就是俗稱的帝雉,為台灣特有種保育鳥類,一般人對帝雉的印象就是千元鈔票裡面的圖樣,所以來到小笠原山看到帝雉,不免俗的要拿起鈔票比對一番。另外,因為牠們喜歡在晨昏之際出來覓食,特別是午後起霧時,帝雉優雅的身段,不疾不徐地漫步在草地間,因此又有「迷霧中的王者」美稱。
帝雉最早是英國鳥類學家古費洛於1906年在阿里山採集時,無意中於鄒族原住民的頭飾發現,後來日人陸續在塔山附近採集,經過國際鑑定命名為帝雉。
簡單說來,20多年前,在尚未有小笠原山、植物園現有的環境時,帝雉就一直生活在這裡。因為族群穩定,又是牠們活動的場域,加上多年來,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積極的保育及低調宣導,有愈來愈多朋友在這裡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帝雉的生態。
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小笠原山、植物園的帝雉,遇到的,一直都是友善的遊客,因為謹守三不:不驚嚇、不騷擾、不餵食,所以帝雉都將人類視為好朋友。但別忘了,生物本來就具有敏感的特性,你愈靠近牠,牠就會離你愈遠,所以在這裡發現帝雉,請不要太興奮,動作也不要太大,因為這樣反而會驚嚇到牠們了。
目前正值帝雉求偶繁殖季節,有幸看到雄鳥展翅,這是難得的畫面,但別忘了,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保持最佳的社交安全距離,我們的雙眼就是最好的相機,留在腦海中的回憶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