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菅義偉 #急流勇退,對照 #蘇貞昌 #戀棧權位,可以看出,面對民意,菅義偉還有 #羞感,蘇貞昌完全無感。>
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正式端出 #五倍券,準備上路。這張讓蘇貞昌轉彎再轉彎到差點翻車墜谷的五倍券,正面是映照通紅的 #民怨怒火,背面則畫滿 #民進黨 #派系治國 的軌跡和蔡蘇體制破漏的裂痕。蘇貞昌相信 #大撒幣 就可以收攏民心,向派系獻上建設分肥後也可以穩住蔡蘇體制。不過,此時傳來日相菅義偉決定不連任的消息,卻不免讓人對照比較起蘇貞昌閣揆保衛戰的荒誕。
蘇貞昌上任後用 #丁怡銘 成立 #網軍「中央廚房」,大量製作散播哏圖,一方面 #吹噓「有政府,會做事」、「防疫超前部署」,一方面攻擊在野黨和媒體。但「#三加十一」破口後,五月疫情急遽升高;蘇揆又不顧要求普發現金的民意,執意推動民眾必須掏錢換領的五倍券,造成民怨沸騰,黨內派系串連造反,蔡英文也出手干預,迫使蘇貞昌政策轉彎,也撼動了閣揆寶座。
蘇內閣的民調持續滑落,並可能拖垮明年選情,外界也傳出內閣可能改組的聲音。但蘇貞昌積極展開閣揆保衛戰,#拉攏派系 與綠營地方首長,送上建設大禮;當一座嘉義科學園區,就讓英系掌門人陳明文樂得直呼「蔡蘇體制牢不可破」時,就表示蘇貞昌只要撒錢,不必自省,更無需愧疚。
陳明通地方派系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事論事, 讓鄉鎮市長擺脫地方勢力把持是美事一件
如果官派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要支持.
問題是, 根據你各位對DPP的認識,
你真的覺得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要讓鄉鎮市擺脫地方派系嗎?
誤會大了! 他是要收編.
我舅舅是桃園地方某5000人左右藍營客家宗親會的頭.
鄭文燦第一任上任第一周就約他吃飯, 暗示可以安排個位置給他.
你覺得這什麼意思?
收編得當就可以在藍營大票倉拿近8成滿意度就是這意思
陳學聖吳志揚都怯戰, 派系全部倒戈.
所以我跟各位保證, 鄉鎮市長改官派, 超過半數仍然會是現在同樣的團體在把持.
只是支持的對象不同了罷. 不服來賭捐家扶, 人名背景都查的到.
邱義仁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說了句割喉割到斷, 激起危機意識所以阿扁被拉下來.
這回黨記取教訓, 知道有些事只能做不用說, 黨產會斷你金流再用國家的錢與權挖你樁腳.
誰說民進黨不會做事不會記取教訓的? 這種事強的很.
英派大將軍高鐵三百萬哥陳明文不是地方勢力是什麼?
說民進黨想要整治地方勢力把持鄉鎮市長是不是想挑撥我們英潮流的感情啊?』
Re: [新聞] 鄉鎮市長改官派?蔡英文在黨務座談裁示由行政院溝通 https://disp.cc/b/163-dhXj |新聞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251492311655087
陳明通地方派系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論
兩岸路線若不移動,邱太三之任命即無意義
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外界解讀為蔡總統希望兩岸關係融冰。邱太三就職時,拋出期待兩岸「春暖花開」的願望;次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春暖花開需要東風雨露,台灣的「先生們」應回到「九二共識」。陸委會則再提書面回應,呼籲對岸要為兩岸良性互動作出相對的承擔和努力。
外界注意到,陸委會的書面回應,比起陳明通時代的嗆辣,措詞要顯得溫和。這點,或許是邱太三性格使然,或許要為兩岸關係預留空間;其間虛實,仍有待繼續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兩岸對「九二共識」的認知依然各說各話。邱太三認為,並非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是因為陸方對九二共識加了「新註」,使台灣人民無法接受。馬曉光則稱,「這位先生」(指邱太三)刻意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混為一談,是蓄意嫁接。這段對話,並非無意義的交鋒,馬曉光似有意將前年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九二共識脫鉤,認為這只是陸方對統一方案的表述,屬於「一中各表」的範圍,蔡政府不應將兩者連結而拋棄九二共識。
由此可見,「九二共識」仍是蔡政府無法繞過的路,就算換了陸委會主委,仍必須面對。再不然,蔡政府就要設法提出更新的破解或和解之道,而不是以為換上邱太三就能重起爐灶。簡言之,雖然換「鴿派」上陣,蔡總統要如何重砌對話基礎才是兩岸問題關鍵;若不處理九二共識問題,這個人事案恐怕只是維穩台美外交的對策,而非改善兩岸關係的藥引。
自蔡英文初次參選總統,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歷經首次就任時的「維持現況,尊重歷史事實」,到連任選戰時運用的「聯美抗中」,這條路線已距離過去卅年兩岸互動基礎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甚遠,兩岸關係惡化已越過折返點。蔡政府的台灣意識形態版圖,明確跨入傾獨反統的國家認同;相對的,中共的戰略地圖則藉機艦演訓東擴,塗銷海峽中線的和平象徵,武統成為公開選項,撕裂兩岸人民情感紐帶。兩岸關係惡化的現實,豈可能因一樁人事案便回春?
蔡總統此際希望降低兩岸關係敵意,更大的盤算,是國內乃至黨內的政治情勢所需。面對當前接踵而來的接班問題、派系環伺爭食、地方大選在即等重大進程,她一則透過大黨鞭柯建銘清理綠委的涉獨修憲案,二則扶持以太陽花成員為主的新興政團,三則又默許行政院在護照、大陸書籍、華航機身、海巡署艦艇大搞台灣正名。這樣的兩手策略,一手向對岸遞出橄欖枝,另一手繼續夯實綠營執政的精神土壤,展現的和平善意恐怕只是表面文章。
蔡總統深諳如何在美中關係變動中求取平衡。美中關係雖從敵對往競合盤整,但雙方仍有根本的衝突因素,華府不致過度向北京傾斜。蔡英文的除夕談話,對台美經濟合作寄予厚望,也重申兩岸對話意願,還提醒「關鍵鑰匙也在中國手上」,並稱疫後「期待兩岸人民恢復正常有序交流」。這是過去兩岸白手套不時使用的復談訊號,但在對話基礎頹圮後,故技重施能否奏效,不無疑問。
蔡總統也許認為,調整陸委會人事,無須挪移兩岸政策底線,便足以因應美中台新棋局。然而,這兩年港中台情勢急劇惡化,已失去了投機空間。如果蔡政府不改仇中民粹,閣揆仍滿口「武漢肺炎」,那麼邱太三的人事案將無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可能步上萊豬隻手決策的後塵。
陳明通地方派系 在 童溫層- 民進黨為何對楊蕙如事件如此急於切割?其實要弄清楚 ... 的推薦與評價
民進黨為何對楊蕙如事件如此急於切割?其實要弄清楚暗黑網軍問題,就得從楊蕙如就讀過的台大國發所,所謂的「縣市長候選人搖籃」談起。但這個清單太長,我們想問問觀眾 ... ... <看更多>
陳明通地方派系 在 [轉錄]轉貼:地方派系研究史回顧- 精華區CollegeForum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NTUcontinent 看板]
作者: outthere (politicsiseverywhere) 看板: NTUcontinent
標題: 轉貼:地方派系研究史回顧
時間: Thu Mar 30 23:12:23 2000
以下文章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tw/style/books/DATA/top01.htm
=======================================================================
焦點話題
藍天與烏雲的競逐
⊙晏山農(文化工作者)
美國小說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在《呂伯大夢》
(張愛玲譯,今日世界出版)中創造了一個膾炙人口的主角人物呂
伯(Rip Van Winkle),呂伯在山谷中沈睡了二十年,返鄉之後身
分已由喬治三世的臣民變為美利堅共和國的自由民,然而在他的
意識裡這不過旦夕而已。台灣的變天也只在一夕之間發生,因而
有不少人感到天旋地轉,頗為不適,不過這都只是「呂伯症候群
」,時間可以撫平一切。倒是有些人群因為生息所賴的基礎動搖
了,遂致寢食難安。這其中尤以半個世紀以來和國民黨既聯合又
鬥爭的地方派系最值得關注了。
地方派系既不是平地起風雲,當然也不會因為藍天變綠地,霎
時就像恐龍般絕滅。但不可否認的,由於阿扁扛著「清流共治」
的大纛要掃蕩黑金,挾著民氣的運使,勢必會讓地方派系生態全
面質變。地方派系將何去何從?少了派系的台灣社會,民主政治
是否會更堅實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似乎更應該回顧歷
史─結構的成因,亦即:台灣地方派系從何而來?地方派系的特
質是什麼?地方派系和中央政府的利合衝突何在?地方派系果真
只有負面評價嗎?對這些議項有清楚的理解後,我們對民主政治
的未來才不致有過度樂觀或悲觀的看法。
國民黨來台執政地方派系更形擴大
關於地方派系的成因,依王振寰在《誰統治台灣?》一書的看
法,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地方派系勢力的興起是傳統地方鄉
紳勢力的延伸;二、地方派系勢力的興起,與國民黨政府的統治
方式有密切關聯;三、地方派系有其自發的社會基礎,國民黨是
在比較具有深入動員社會能力之後,才與之合作利用,以利其統
治。晚近吳文星在《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中,對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的剖析,王振寰在《誰統治台灣?》
中對高雄縣農會的考察,似較傾向於第三種解釋;不過,「長時
段」的歷史追蹤只能證明地方派系早已萌芽待發,但要擴大再生
產、具備相對自主性,無疑是戰後國民黨來台以後的發展了。
截至目前為止,陳明通的《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是首部
擺脫人類學的微觀角度,轉而由歷史─結構全面鋪陳派系發展的
力作。他將半個世紀以來的台灣政治變遷分為戰後初期、威權統
治重建期、威權政體鞏固期、民主轉型期四個階段。依他的見解
,派系結構的穩定度和威權統治的能力呈正比,也就是說,派系
結構愈穩定,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能力就愈強;反之,派系結構愈
不穩定,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力就趨弱。
國民黨統攝下地方派系俯首稱臣
放到具體歷史脈絡裡,陳儀治台時期的派系結構最不穩定,二
二八的擴大與慘烈就和派系轇轕有關(陳翠蓮的《派系鬥爭與權
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向》可供佐證)。到了威權重建
期則由不穩定轉趨穩定,到了威權鞏固時期的派系結構最穩定,
惟後期也產生了破綻。到了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位的民主轉型
期,派系結構一度極不穩定,而後才呈現平穩局面。由於陳明通
此書完成於一九九五年,自無從預測宋楚瑜的出走造成國民黨的
實質分裂,鷸蚌相爭竟是民進黨漁翁得利。國民黨究會如何改造
,它和地方派系的網絡如何織構,相信是作者進一步潛心鑽研的
迫切課題。
台灣地方派系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雖然也人員齊備、糧餉
充足,卻還不敢公開「造反」,主因就是仰人鼻息、師出無名。
因為幾乎所有研究地方派系的學者都同意,國民黨作為一個統治
集團,是透過「侍從主義」( clien telism,或譯依持主義)的
主/從關係來統攝經營派系,再運用派系來操作國家機器,進而
動員、控制整個社會。陳明通指出,在威權鞏固時期,蔣經國就
透過侷限化(派系只能在縣內發展)、平衡化(存有地方勢力的縣
市,扶持兩個以上的派系)、經濟籠絡(政府特許的區域性獨佔經
濟,如信合社、農漁會;省營行庫的特權貸款;公共工程的包攬
,地,除了俯首稱臣外別無他途系自滿馴服。當時的地方派系既
不能橫向方政府以公權力換取的經濟利益)而讓地方派聯結,又
不能入主中央。
問題在於,國民黨緣於它的外來政權特性,不得不和地方派系
虛與委蛇、進行共治,實際上卻試圖以本土黨工系統全面取代地
方派系,六八年提名陳時英、林洋港、廖禎祥三名年輕黨工一舉
奏效,遂讓國民黨在志得意滿之餘於七○年代採取更猛烈的強勢
攻堅,到了一九七七年就遭到地方派系的全面反彈,國民黨中央
不但取代不了地方派系,而且此後還讓黨外( 民進黨)勢力得到
全面的解放。
地方派系變遷與政局變天相契合
所以,地方派系在八○年代以前,由於物質基礎受制於人,文
化霸權更是徹底闕如,只能蟄伏待變;反之,七七年之後的國民
黨,文化霸權有了好大的缺口,雖然在美麗島事件後大力彈壓反
對勢力,終究還是抑遏不住自由化、民主化、本土化的洪流。原
因除了民主志士前仆後繼的努力外,地方派系也幫了個無心插柳
的大忙。陳明通據此,以統治聯盟內部菁英的衝突與分裂,作為
民主化契機的關鍵因素。這不但適用於七○年代後期的政治變遷
,更和今日台灣變天的局面相契合。
基於歷史的偶合性,陳明通並未預設地方派系是絕對的惡;另
外,陳介玄在〈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一文中,也藉
由「關係」的分析逼視地方派系的正負價值。然而,陳明通也告
訴我們,李登輝時代的地方 派系已日益質變(合縱連橫、任憑無
阻,全國性「政商集團」出現,派系黑道化),而當年李宋合作
跨越縣市級的派系,直接與鄉鎮級派系結盟的手法,今日反倒成
為宋楚瑜倒打國民黨一耙的利器,歷史的反諷莫過於此。
十年前,民進黨的張俊宏、江迅(郭正亮) 等人精心擘畫「地
方包圍中央」的《到執政之路》,而今權力的大門竟為阿扁大開
。阿扁上台以後,固然可以大幅修改地方選制、強力監督地方金
融體系、司法機關自主有力的掃黑,讓地方派系受到嚴格監控。
然而,就如王振寰所指出的,當台灣的「民主的資本主義民族國
家」確立後,過激的政經社會變革若影響到既有的政經結構時,
新政府勢難繼續推行;更何況民進黨的地方派系)例如高雄余家
(也會在新的權力土壤裡滋長,所以地方派系是否會就此勢消,
端賴政壇新貴們能否善用民力與防腐意志去處理了。
--
1 2 3 4 5 6 7 8 17---分享包數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2.175.164
--
當年的人 但現在的人 若有止期-----------------
因遭外界的壓迫 則因建構自身的主體性 在那尋得與我相互歸屬的絕對
而被迫去建構自身的主體性 而備遭壓迫備感孤獨 主體之際 我終將屬於個體
以尋求生命的出路 是以-----漂泊也許是佳的歸宿 我甘為個人 放棄群體 只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h9.s12.ts30.hinet.ne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