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殺的從來不只是人民的生命】
始於1947年在台灣的殺戮,仍在持續著,謀殺眾多台灣人的靈魂,活著也像死了。
台北,張秀哲,魯迅最親近的台灣學生。曾對中華民國抱有熱情,出任台灣紡織公司協理,二二八期間,將戰後從唐山過來的眾多朋友藏在自家宅院,為以保護安全。後來張秀哲被特務帶走,押在曾被前中研院副院長張光直稱為「人間地獄」的警總情報處地窖。家人四處奔走用盡關係疏通,並散盡鉅款救援,才倖免被殺。
張秀哲那些台灣新文化健將的故友幾乎全沒能活下,從此張秀哲對中華民族的理想,徹底失望。其獨子形容撿回餘命的父親:「全然不同的另一個人……永遠面無表情」、「放出來後就如同廢人一般,連笑都不會笑了」、「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參加中國革命運動,坐了兩年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的破滅」、「他的餘生從此在孤獨的書房度過,不再與外界接觸,也不與家人多說一句話,過著自我封閉的日子」。張秀哲先生自此過著槁木死灰的人生,抑鬱而終,但他的獨子張超英先生,日後成了出色的外交官,私下與不少台派、獨派人士交好,退休後曾協助阿輝伯完成自傳《台灣的主張》。
高雄,74年前的三月初,高雄市各界仕紳齊聚在舊時的高雄市府所在地,眾人一心想以理交涉,等候黃仲圖市長、彭清靠議長率領的和平請願團,與柴山要塞司令彭孟緝談判。但迎來的是高雄大屠殺。
有的受難者家庭生計陷入困境,有的家屬悲憤自裁,有的兒女落入孤兒院,至於那些在屠殺中大難不死,撿回一命的人,許多人的人生態度從此改變,並時時被監控刁難。
上山談判,被當場羈押,以為必死無疑的彭清靠議長,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沒被槍殺。在議員任滿後,彭清靠身心俱疲,完全退出政界,彭清靠從此對中國失望,不再參與公共事務,但其子見證父親的故事後,卻埋下反抗的種子。他的兒子,便是一生從事民主運動與支持台灣獨立的彭明敏前輩。
嘉義,仕紳們相信國民政府能和平談判,要求民兵停止攻擊水上機場,並為水上機場守軍送上食物飲水,不料陳澄波、潘木枝為首的和平派談判代表,在嘉義火車站被國民政府軍隊殘忍殺害。
台中,二七部隊在埔里以40人對上700人,發動以寡擊眾,驚天動地的烏牛欄之役。台中因為二七部隊的戰略牽制,二七部隊成為大台中區人民的安全罩,當時謠傳有武裝勢力的日軍、共黨參與二七部隊,國民政府軍害怕忌憚,大台中地區因此未像台北、高雄、嘉義等地發生大規模軍隊屠殺,二七部隊在後世有了「台中之盾」的名號。
烏牛欄戰役指揮官,於2019年過世的黃金島先生,在烏牛欄之役勉勵弟兄:「世間最完美的人,便是那些在生命的逆流中含笑以應的強者。」即使陷囹圉,黃金島前輩以一生實踐這句諾言,創立大屯區民主聯誼會、臺灣公共權益協會,以身為民主農夫為使命,撒播理念種子,盡力弱勢保障與受害者平反。
台中之盾二七部隊的部隊長,現仍持續參與民主運動的鍾逸人先生,服刑最久。除了投入社會運動,筆耕不輟,將一生見證事件,付諸文字,曾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吳濁流文學獎等等。九十多歲時,曾罹患癌症,以為大限已到,後奇蹟痊癒,自認「老天爺要我活下來,就是要我完成使命」,那時正好台灣經歷「太陽花學運」,看到青年人對國家命運的投入,讓鍾逸人前輩再次燃起熊熊壯志,以94高齡完成著作《此心不沉》,以此書愐懷戰友,表達對台灣土地人民的尊敬和情意。
聽聞許多受難者家屬親友,直至今日,家族仍對政治事務極度忌諱,希望子孫專心念書和賺錢就好,記憶裡的夢靨糾纏不休。曾有朋友說,阿嬤閉口不提因二二八死去的叔伯真實死因,當他年紀小,阿嬤不願他去水邊,就說叔伯是溺水死的; 當他青春期,阿嬤怕他沈迷戀愛,就說叔伯是殉情死的; 當他到了可拿駕照的年紀,就說叔伯是車禍死的; 隨著後代成長變化,阿嬤講的死因就不同,隨著阿嬤需求改變說法。朋友這故事,說笑背後是沈痛的心酸,而每年ㄧ到228至清明前後,家族的氣氛就籠罩在烏雲裡,即使已是2021年的今天,長輩仍舊害怕後代參與公共事務,希望朋友遠離台灣、遠離政治。
類似的故事太多,驚懼猶存在每一個台灣家族的靈魂裡,禁錮台灣人的思考言行。
中國黨政府壓迫,消滅了一代人,民主也已經被耽擱了三十年,228到白恐,從來不只是某幾個人不得已做了錯事,也不只是「處理失控」和「執法過當」,而是系統性的消滅可能成為「新興國族」的台灣意識。加害者必須承認這是系統性殖民台灣的手段,應當負起責任清算解散!
台灣的創傷仍未復原,但四處撒播的種子會發芽茁壯,我們看到烽火餘燼裡,仍有新一代勇敢挺身而出,繼續台灣人未完的夢想。
#抗獨裁永世
#斷悲命輪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陳澄波 食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心得] 紫色大稻埕EP.7 - 看板Taiwan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 的評價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陳澄波名畫遭竊!市值3千萬4分鐘失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Pin on 杯/玻璃杯 的評價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問卦] 認真問,台灣有什麼值得發展的觀光資源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陳澄波 食物 在 [問卦] 認真問,台灣有什麼值得發展的觀光資源 的評價
陳澄波 食物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整天暴民暴民的,聽了實在很厭煩.
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投擲汽油彈根本是家常便飯,丟石子、阻礙交通,這都是正常的,民主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一定程度反抗,是必要的,因為他們對抗的是強大的暴力,這當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等.
如果打不還手,和平理性非暴力,這當然很好,但不要忘記,這是建立在抗爭者肉體的痛苦上.
能夠像六四的坦克人,坦然地站在坦克前面,形塑強烈的意志,但理性上,面對完全不講理的政權,下場通常是被輾壓過去,用無數的屍體換一個被歌頌的畫面.
面對獨裁政府的殘酷,人民只有生命可以耗損,有限度的暴力,可以減少大多數人生命的威脅,至少,對方會驚懼,會有所忌憚,可以分散警力,不放一點火線,暴警就會集中摧毀那些和平示威的人,他們知道他們不會還手,他們知道他們可以盡情的凌虐.
香港警察攻進去大學之中,如果沒有遍地妨礙的磚牆,恐怕一瞬間就抓捕所有人,清空完畢,和平理性建立在你有空間和時間傳遞訴求,若連這個都沒有,連訴求都不被允許,那只是在為獨裁政府免費的獻祭罷了.
對於少部分人來說,他們希望抗爭者像個聖人,如佛祖般割肉餵食老鷹,但這個畫面是個變態的慾望,最終就只是把滿地的磚頭,換成滿地的屍體,你希望的和諧越強烈,死的人就越多,越像個地獄,然後抗爭還不會成功.
神父常說,人性的眼光,充滿偏誤,當你看見一個流氓霸凌一個少女,你可能會覺得是不對的,甚至其他人還可能會出手相助,在旁大聲叫罵,影片傳上網,到什麼報廢公社人肉對方,全體共同譴責,但當一群警察霸凌一個少女,你他媽的就會覺得是對的,因為警察是正義的象徵,然後其他人不敢出手,觀者會想是那個少女自己有問題,做了什麼不對的事,而不會是警察有什麼問題.
就算他們拉扯她的頭髮去撞玻璃門,滿地碎片.
流氓看到有人叫罵,出手抵制,還會自知理虧,不敢為難其他人,警察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是服從上級指令,所以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其他人若干預,也會害怕被抓,害怕被當成罪犯,所以什麼都不敢做,於是警察比流氓還可怕,當「對」的事情,被賦予「錯」的認知,那麼,這個「對」,就會把各種錯誤合理化成是「對」的,錯誤越犯越多,越像隻野獸,比流氓還流氓,比強姦犯更像是強姦犯,全是因為「錯」的校標,被賦予「對」的免除質疑,的屬性,去掉了可厭憎性,可懷疑性,而人們還把「錯」的事情,停留在「對」的印象裡,以此去批判被害者的錯誤,無端生出許多的罪.
如有警察認為自己是香港的警察,那你不配當警察,如有警校的教授,把香港警察當作警察,那應該辭去教授的職務,因為那不是教育,是反教育,我們會將鼓吹殺人放火的人,稱作是「老師」嗎?
香港人面臨的問題,就是「對」被「錯」取代的問題,連旁觀的人,都會用簡單思維,來判讀情境,使其是非逆轉,檢討被害者,看到女學生在鐵道上被無端的抓捕、訊問,就說「好多未成年小穴」,而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警察是正確,犯罪人是錯誤,警察盤問犯人,是正確,所以,小女孩是錯誤,戲謔她也是應該.
這,就是平庸的邪惡.
這,就是頭殼壞去.
這,就是喪盡天良.
恩?你說,有這麼嚴重嗎?不然,「喪盡天良」這個狀態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失去了良知,而盡情施暴,假設人在一個情境中失去了判別良知的能力,只是單純的覺得一個加害者是對的,他的暴行很正確,並且不斷抓著莫須有的施暴對象,入罪,你說,這不就是喪盡天良嗎?brother.
當人蠢到一個程度,就會成為暴徒.
南韓政府對付學運份子,從開槍、用警棍重擊,三更半夜到宿舍房間抓不關燈的學生,說他們犯了罪,使用瓦斯槍,對對象進行凌虐.....甚至進行性刑求,和性拷問,有女高中生被輪姦後,失神問母親「女人被強姦後,處女膜還能夠恢復嗎?」最後,上街自焚,這都是真實發生的事.
他們的小石子投擲對方的機關槍,坦克開入,他們躺在地上,用肉身阻擋坦克前進,然後被輾死.
最後有10多名女孩子及60多名高中學生,因為親友被殺害了,不肯離開,都被槍殺了.
神父敬告那些自以為尋求公正的人,請先讓自己試著保持公正,香港警察與人民,手上拿的東西根本不成比例,赤手空拳,面對警察的槍,甚至被射殺,居然還有人在意對方想奪槍,所以警察開槍是正當.
不要拿米國和台灣一般單一犯罪情境,去套入這個情境之中,那是強烈的不公正,米國和台灣都是法治國家,警察單一執法,面對的是罪犯,而這些人沒有犯罪.
犯罪的是香港警察.
不要平常有事沒事拿蘇乞兒的乞丐皇帝論,什麼皇上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呢,來合理化韓國瑜和柯文哲的愚昧昏庸,和自己的盲目造神,遇到了真正的蘇乞兒,全都大喊習皇吉祥,暴警萬歲,香港人死好.
何其愚蠢呢.
有那種全米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都站起來反對政府示威,你還覺得警察打暴民好棒棒,人民不該奪槍,蒙面人殺紅了眼、搗毀公物、破壞軌道?都蒙面了看的見眼睛?
你看的見香港暴警臉上的表情?那才真正是殺紅了眼阿.
一直去看被害者反抗的種種,認為很暴力,卻不去看加害者散播真正的血腥.
這樣子,的確會讓自己感到安全.
但那是一種病.
一種斯德哥摩爾,助紂為虐的病.
不要把正常的情境,套用在不正常的地方,把不正常的地方,當成是正常的.
香港人並不是沒有試著和平理性,但當對方開始泯滅人性,你不能要求他們連一點反擊和宣洩的情緒都沒有.
香港人,反抗有理,有問題的,是香港政府,有問題的,是中國政府的侵犯.
韓國大學,聲援反送中運動,展開了連儂牆,中國留學生跑去撕,韓國學生與他們大打出手,甚至輪番站岡,就只是為了守護海報.
為啥遠在韓國的學生,會聲援香港呢?難道今日香港,明日韓國嗎?難道是韓港同心嗎?
可能是的,那是集體的創傷記憶,韓國的光州,台灣的二二八,香港的時代革命.
那是共通的,互相連結的記憶,他們面對的,是每個人心中的全斗煥.
「光州事件是暴動」、「全斗煥是英雄」,「二二八是謊言」、「暴徒攻擊市長、燒毀官舍」,「暴民勸降國軍,陳澄波被槍斃活該.」
到如今,「香港人是暴徒」、「殺紅眼破壞地鐵」,這都是一種腦袋內的「方便」,香港人死了多少人,屍體從天而降,分成兩半,宛若地獄,港警一律稱自殺,說被性侵的人得了精神病.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因為這樣想是方便的,沒有人受傷害,都是他們,他們,自己做死的,沒有人是壞人,社會充滿秩序,有人要破壞一切.
然後他們都死掉了.
人性之中,有兩個弔詭,是萬惡的起源.
一是殖民者式的,殖民者要求食物、黃金、棉布,還侵犯女人,他們壓制著住民,採用殘暴的管理方式,一點犯錯,便要斷手斷腳,割耳挖眼.
那是為了掩飾他們心中的不安,恐懼,害怕被報復,所以變得更殘暴.
他們害怕自己是邪惡的,但是自己已經邪惡了,所以直觀的情緒,掏洗自己,這些人是活該的,這些人應該是被虐待的,把他們打成是錯誤的,非常錯誤的,用更嚴厲的對待逼使他們,看起來好像是錯誤的,然後,我就對了.
我是正確的,我是被逼的,我,沒有錯.
這個「我沒有錯」的空隙,由犯更多錯彌補,於是,成為一種網羅,一個迴圈,一個永遠填不滿的洞穴.
二,是被殖民者式的.
因為無法處理眼前的創傷,所見到的極度不公正,所以就當他們不存在,是假的,應該被消失的,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無能,和感受到的痛苦,那些自己所信仰的正義是如此邪惡-他們無法想像,自己就是那個邪惡的幫兇.
所以就成為邪惡的幫兇了,檢討被害者,檢討幫助人,你們的正義不夠,你們不夠正義,你們的關心是虛假的,你們是偽善的,你們跟我一樣,都是無能懦弱的人.
只有詛咒屍體,你為什麼要出門,只有嘲諷聲援的人,你們做什麼都沒用,只有要求惡魔的證明,你說的不是實話,只有當一名納粹的法官,不斷的質疑被害者證據呢,要求檢察官不准指控強姦,並且對著一群幫助者大笑「關心不介入」,以填補自己心中的不公正.
那樣的,「就是看不順眼」,那樣的,「好像是我的錯」,卸責,排擠壓力.
於是加害者被消失了,像個透明人,他們滅證,說謊,放出假消息,羞辱被害人,藏匿犯罪者,這些人的這些行為,對他們有幫助,可以幫助他們清理血漬,刷洗地面,完整自己的世界.
「明天的世界依然美好」.
一個完美的犯罪環境就此誕生,兩種人造就了人間地獄,只要把暴力變得更加殘酷,更加不可思議,人們就不會去相信它,以避免恐懼,所以他們就更加暴力.
這個暴力,變得很透明,人們就會去幫忙掩蓋暴力的痕跡,用布蓋著那些慘叫聲,說別人大驚小怪,然後去攻擊那些介入和關心的人,彷彿他們都消失了,糟糕的一天就結束了.
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前所未見巨大的邪惡,是無法中止的,是沒有辦法的,那麼,就把他們想像成正義.
這樣子,死去的人會變成是應該死去的,受傷的人都有罪,然後「正義」依舊制裁了「邪惡」,這個世界,很公平.
所以暴力就更加的蔓延了.
因此,你不用玻璃瓶裝上汽油,投上一點莫洛托夫的雞尾酒,人們會以為蘇聯飛機沒有向芬蘭人民扔下炸彈,而是去貧民區為貧苦的芬蘭人民空投麵包.
這是回敬麵包籃的一丁點雞尾酒.
神父在此向港警呼籲,你們當中若有一點香港人的意識,就應當把槍口往上挪一吋,把那人身邊的磚牆當作是人的頭部,你們每一份遲疑,都是拯救香港的方式,也能真正拯救自己的罪惡感.
至於那些第二種符合人性要件懦弱的人,你們應當收起你們的愚蠢.
當你設定那些被害者是暴民的時候,或許會讓自己覺得很安全,不過那恰巧相反.
你應當找回自己的理智,不這樣的話,
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是包圍你的暴民,tomoyo.
【贊助神父的菸 帶來和平理性】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陳澄波 食物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7-16影音檔
作者粉絲頁: 潘家欣 PAN, chia hsin
出版社粉絲頁: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陳澄波 食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陳澄波 食物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咖啡廳便當飄香
台北市有一家靠近電視台的,四十年老咖啡廳,老闆娘邵媽媽靈機一動,把當年煮給大明星吃的簡餐,通通裝進餐盒裡,就在咖啡廳裡頭,賣起了媽媽味的便當,沒想到這個老咖啡廳的命運,也因此大翻轉。
☞燙衣師傅的手工捲餅
蔥油餅包入烤鴨或是過貓沙拉,豐富的口感成為上班族,超夯的下午茶選擇,這家超人氣的捲餅店,老闆原本是洗衣店的燙衣師傅,他花了整整六年,才練就了製餅功夫。
☞畫家故居的冰糖
冰店就位於蘭井街的轉角口,它正是知名畫家陳澄波的故居,為了紀念陳澄波的愛鄉愛土,老闆許永森掛上他的畫作,並設計木桌木椅,
搭蓋起瓦片屋簷,讓吃冰變得懷舊 。
☞石垣島國境之北的南國樂園
日本石垣島離台灣最近,飛行時間大概只要五十分鐘,最近幾年超受台灣人喜愛,有著豐富的珊瑚礁生態,夢幻程度媲美馬爾地夫。
☞石垣島台灣人的異鄉與故鄉
從1930年代開始,很多台灣人就攜家帶眷,到石垣島這裡來打拚,帶來了鳳梨還有芒果的作物,石垣島的第一隻水牛,也是渡海而來的台灣牛呢,對石垣島的農業發展,可以說是幫助不小。
☞磁藝與食藝的美感饗宴
高雄有一位陶瓷藝術家,結合了瓷藝跟食藝,創造出獨特的無菜單料理,好多客人都說,第一次看到這麼美的餐盤,來盛裝食物,大大滿足了視覺饗宴。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陳澄波 食物 在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畫中出現的物件組合,也暗示觀者,這是件料理食物前的瞬間紀錄。 (畫作圖檔為簡綽然家屬授權使用). 可能是藝術品. 可能是箱子和文字的藝術品. 可能是茶托 ... ... <看更多>
陳澄波 食物 在 陳澄波名畫遭竊!市值3千萬4分鐘失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陳澄波 名畫遭竊!市值3千萬4分鐘失守. 238 views · 8 years ago ...more. 台視 ... 獨家》愛心冰箱「拿 食物 挑太久」!「電費破萬元」站長吃不消:開開關關 ... ... <看更多>
陳澄波 食物 在 [心得] 紫色大稻埕EP.7 - 看板Taiwan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這部戲到後面越來越好看囉~
我很喜歡戲中兩種講故事的方式
一個是藉由逸安這個對照組,用他的雙眼來反映當時的台灣藝術家與政治家
逸安是一個旁觀者
編劇雖然設定他具備高藝術天分
卻偏偏讓他被家庭以及自己軟弱的個性束縛住
說要去東美念書,可是最終都嘴巴講講
只能等他父親同意給他錢
這時候,更能凸顯貧寒出身的郭雪湖對追求夢想鍥而不捨
逸安雖然追求政治、文化、思想自由
卻沒辦法像蔣渭水那樣,可以不計較被人丟泥巴、言語污辱
小不忍則亂大謀,逸安辦不到
其實逸安反映的,就是普通人
普通人會宥於現實,不敢去實踐夢想
但這些藝術家、政治家之所以受人尊重,甚至能實踐理想
就是能突破內在與外在的壓力
能忍人所不能忍
另一個是阿月的戲,與人他的人生經歷是相互輝映的
他的處女作,<終身大事>,戲中的他,跟他現實並無二致
她鼓起勇氣,逃離童養媳的家,去追求自己的愛情、人生
「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決定啦!」
他這句吶喊不是在演戲,而是他由衷的渴望
第二部戲,雖然看預告是無法公演了,也劇情的內容也剛好是他面臨的問題
他暗戀逸安,也是逸安卻像女主角阿宮一樣,要嫁娶有錢人
但逸安似乎也放不下阿月
還是在空暇時,撥時間去找阿月
甚至阿月吃醋,藉口要回喫茶店,逸安還是死死地追在後面
另外我覺得這部戲不錯的地方在於考據
戲中大部分考據都符合當時代
大到服裝、建築、食物
小到逸安畫治警事件中的法官服裝(當時的法官穿著很像明代)
演員的神韻跟本人幾乎一模一樣
楊烈的模樣,跟郭雪湖老的時候很像
陳澄波的神韻就是江國賓那樣子
蔣渭水的神情就是莊凱勛那樣,電影版的王識賢反而還好
此外,我覺得最棒的是
劇情用一些很自然的方式
呈現藝術家的性格,以及對藝術的信念
原本我覺得江國賓演陳澄波很怪,但後來看他出場的裝扮,還有拍照的姿勢
還真的滿像陳澄波的
陳是一個熱愛鄉土的人,從他的畫作,以及「臺灣梵谷」就可知道他的性格
戲劇中,讓他描述嘉義是什麼樣的地方,也呼應他作畫時想要傳達的意念
還有陳植棋,戲劇中也交代了他的畫風,是對抗主流、前衛、激進、熱血的
逸安說的「在野派」畫風,也確有其事
如同我之前的文章所提到的
陳到東美,接觸非學院派的畫風,加入了野獸派的陣營
用色大膽、線條奔放
這跟當時強調的寫實主義以及印象主義有所不同
最後
預告中,
團長說大正天皇駕崩,日本軍閥蠢蠢欲動,時代要變了
這句話是真的
大正天皇1912年登基,登基沒多久一戰結束
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在世界各處殖民地回響熱烈
日本在這時候,因應這趨勢
給予殖民地較大的寬容
請文官總督治理
所以治警事件的處理方式不會像剛接收台灣時這麼粗暴
當然,台灣人也沒有辦法這麼公平去爭取權利
但至少還是會遵循程序正義
日本本土的人,也會主動聲援殖民地
甚至國會上,還會有議員批評台灣總督作威作福,無人可制衡
臺灣文化最蓬勃發展的時代就是在1920~1930的時候
那時候各領域人才輩出
藝術家有劇中那些人物
還有鄧雨賢也是這時候出來的
他寫的歌,傳唱整個東亞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跳舞時代>或是舞台劇<四月望雨>
此外,作曲家江文也的<台灣舞曲>,獲得威尼斯世界交響樂大賽第二名
不過很可惜,這部戲收看的人真的不多
反應不熱烈
我想要不是我對歷史有興趣
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黃土水、陳澄波、李梅樹的故事
我才會每一集都會追
這一部算是一個能了解台灣畫家的入門作品
真的很值得推廣啊!!
--
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
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麼法子?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
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
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金庸<白馬嘯西風>(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53.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460827441.A.F9D.html
※ 編輯: hochengyuan (114.24.53.253), 04/17/2016 01:49: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