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灣 #DAY1
Gina 沒有安排的澎湖行程Day 1
⛽️加油-燒肉飯-城隍廟
四眼井-萬軍景-澎湖天后宮-中央老街-摸乳巷
行經舊郵便局-順承門
篤行十村 內有張雨生故事館、潘安邦紀念館、外婆澎湖灣銅像
澎湖觀音亭(看煙火地方先踩點)-古城牆
幾年前就一直想來的地方,像是疫情因禍得福般我開始玩回台灣,這樣也好這次剛好實踐想機車環島🛵 在這之前趕在澎湖花火節最後閉幕來朝聖,避開7、8月的炎熱及人潮(雖然說還是很熱),澎湖街道保留很多原始建築,有些很有味道感恩特色懷舊老街。
出發前一晚整夜未眠,整理好所以東西準備出發,畢竟現在來旅遊,跟以前學生背包客方式完全不同,因為工作要帶著走啊啊啊啊啊啊!
一早趕來松山機場搭機,大概是爆多人要去澎湖及金門,不能出國大家都跑外島 也感覺國內線一片混亂,怎麼有點像是金浦跟金海要飛濟州的感覺,台北松山出發抵達澎湖馬公大約一小時。真的是鮮少在松山這裡搭飛機,上一次是好幾年從這裡出發到首爾,國內線我還真的第一次搭小型飛機初體驗。松山機場落在在台北街道,捷運🚇可以抵達相當便利 ,龍山寺一大早6點左右捷運上也是滿滿的人潮。
松山機場飛機觀景台 3樓
9:00-21:00 可惜這次上不去
2樓是摩斯漢堡
第一次搭乘 #雙螺旋槳飛機 相當興奮, #華信航空 #ATR #ATR72 比我想像中的穩,跟往例一樣一上飛機就立刻倒頭睡著,飛上台北上空清晰可見台北101及旁邊幾棟高樓,升空飛行後也看到遠方我的住家。
台灣國內線機票及價格
去程是單純想搭看看這個飛機的機型,機票買到便宜1266元及1227元單程,機上有發飲料今天是無糖麥茶。我是出發前二天購買機票,滿幸運有買到特價票,一般來說國內線機票票價大約1500-1800元上下/單程,其實就跟高鐵差不多,暑假期間得機票比較貴一些,當然依據航班時段價格也有差異。回程我買 #立榮航空 #Airbus #A321 ,主要想說搭看看兩家航空比較,先用機票比價後,我是直接上航空公司的官網購買。
✅ 機票比價網站可參考 bit.ly/2Vky3a3
✅ 澎湖船票優惠 bit.ly/2DpcLlr
辦理登機手續時
攜帶身分證或其他有照片之姓名證件
(最好就是身分證或健保卡)
若是用英文名訂票就請攜帶護照
國內線行李限制
-國內線航程比較短並無累積里程數
-行李部分滿輕鬆 可能剛好我帶20吋
加上手提行李及電腦後背包,好像沒有很嚴格,各家航空限制可以參考官網,登機行李基本7公斤、託運行李基本10公斤,超重我看費用不貴,1公斤幾十塊所以還可以接受。
⚠️若是攜帶自拍棒、腳架
收合超過60公分需要託運喔
-
抵達澎湖的第一天
一切的幸運降臨,馬公機場不大,出入境就在同一層,機場內兩側都有旅遊資訊櫃檯,可以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
第一次抵達感覺真的讓我覺得一切的一切,跟我抵達濟州島一樣的相似,一樣都是外島 一樣有著熱情的人、加上島內時而有人時而任稀少,多了一分海島的寧靜 但是熟悉的是我在台灣,可以在這裡恣意騎行機車🛵
馬公機場公車 🚌
公車基本上很少很少很少,要來當背包客搭乘公車可以,但是要有等車及走路的心理準備,還是建議可以租車較方便一些,公車至少需要等40分鐘至一小時才有一班車。
租借機車或是開車線上租借
-租借需備妥駕照 (旺季建議先線上預約)
-當地租借機車行情一天就是350元起跳
-好一點的車450-600元開價都有
機場只有一家日昇租車,旁邊是雄獅旅行社攤位,機場租借比較貴一些,而且只能在機場還車,但是就是方便性比較高。
一般來說來這裡都是2天或3天的旅遊,其實價差真的不大可以接受就在這裡直接租車,如果租借時間長是可以問一下是否有優惠,你們住處也可以先詢問是否有配合的優惠及機場接送。
KLOOK三天以上蠻便宜的
🚗汽車租借 bit.ly/3hTSxiF
🛵機車租借 bit.ly/3lECwQ9
KKDAY也有提供租借選擇
🚗汽車租借 bit.ly/3jyBMKu
🛵機車租借 bit.ly/2QQwIos
🛵環保電動車租借 bit.ly/32Usxxg
-
因為我這次待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後來我選擇直接到市區租借機車,但因為公車實在太久,加上下一個班次居然沒有停靠我住處😭,所以我打算從機場走到民宿,其實我很能走 只是不能爬山爬坡😂
機場離我住處其實很近,走路大約40分鐘、開車或騎車10分鐘,烈日中撐著傘的我走在街道上,在幾台大車及機車不斷經過,我開始思考好像在澎湖不租車真的太不靠譜🤣
走去的路上其實道路就是專門給車走,所以其實沒有人行道還有些危險!突然走到一半,跟在濟州島的際遇一樣,遇上好心的屏東阿姨說要載我一程,熱情邀請我上車,還問我為什麼大熱天搬著行李走這麼遠的路、還一直說到地圖上看是很近實際很遠不準確,確實我有發現google地圖上實際距離,跟地圖還是有些開發的路段有些路程差距。
(心中真的萬般的感激 遇到好心阿姨)
阿姨是接送女兒全台灣本島回家的路上,看著我拿著行李行右大包小包,就一定非得把我送到住處門口,本來快到的路上,我就說可以自己走進去小路,沒想到她們熟悉這裡小徑般的悠悠說道,繞了又繞問了當地人路之後我們才抵達。這裡路都很小,而且她也是本島人到這裡習慣了,就這樣熱情送我到處便自行離去。
後來回去放完行李,先去7-11買了東西果腹,等著旁邊不遠處站牌的公車,但因為當地公車有些誤點加上資訊較少,車站與google地圖顯示時間上又不同,還好google地圖上時間還算準確、前一陣子道陽明山就是不準確資訊。
上下車刷卡 😷 防疫期間一樣都配戴口罩,在前進市區吃東西公車上時,我就毅然決然還是立馬決定先找了可以租借機車的地方下站、好開始我的澎湖之旅,因為我是打算在這裡有幾天取材拍攝有幾天的咖啡廳悠閒工作,但後來發現真的沒有🚗太不方便。
租借機車 下站之後附近有滿多家可以比較
我找到公車站牌:文澳祖師廟觀光夜市
(google地圖上是寫文澳市場站)
下車之後看到第一家「多力租車」🛵,剛好遇到租借我的女生代租老闆娘,人超級好!我直接問了租借一週的費用,看看是否有優惠,畢竟在這裡沒有車真的很不便,本來以為一天要300元左右我就有心裡準備,但沒想到她直接算我250元/天超便宜!我就直接租借到我回台灣本島的那天了。店家人真的很阿撒力,我攜帶現金不夠說要去領錢,她們還相當熱情說可以先借我車去再回來付款,當然是有先抵押證件。這家真的親切又便宜大推來澎湖可以這裡租借機車👍👍👍 人多的話可以從機場搭計程車過來租車也划算哦!老闆娘另外還有雞蛋糕攤位有空也可以全捧場一下。
旅遊行程的部分就等我到時候文章跟影片囉!
兩個都有拍:)
澎湖當地感覺很多住處都還在開發興建
可以期待未來這裡應該回熱鬧不少
-
篤行十村這裡我蠻喜歡的,免費入場裡面有很多得懷舊古老佈置以及商家,再過去馬公金龜頭砲臺文化園區,因為看到圍住就沒有過去,附近感覺還有新蓋佈置燈飾及小朋友遊樂設施。
-
✅ 澎湖名產 黑糖糕跟冰心糕
試吃之後覺得好吃可以買回台灣唷!
-黑糖糕我推薦 > 「黑妞原味本舖 黑糖糕」
保存期限大概三天之後可冰起來
這家黑糖糕味道真的不錯😋
-冰心糕我推薦 > 「御品家食品」
這家店員很親切 花生口味好吃😋
而且可以電話訂購機場領取方便
-
大家多多回應跟按讚留言
我才會知道你們喜不喜歡我發的內容唷!
如果你想看更多Gina即時遊澎湖圖片
https://ginatw.com/penghu-day1/
-
IG_ginalintw
)不定時即時旅遊及我的生活限時動態
即時分享也會放私密萬人敗家社團
GINA敗想買就買|團購優惠|韓國代購
-
#GINA環球旅行生活 #GINA旅行日記
#澎湖 #澎湖旅遊 #澎湖景點
#澎湖租車 #澎湖租機車 #澎湖美食
陽明 國 小 附近 安 親 班推薦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7月22日上午11時,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46號,正在慶祝50週年的大三元酒樓。(張哲生 攝)
下面是《鏡週刊》 於2018年4月12日刊出的大三元酒樓老闆邱靜惠專訪:
撰文/王筱君
海鮮粵菜起家的大三元酒樓,創立於1970年,創辦人吳蘇英治軍嚴謹,員工私下稱她為「慈禧太后」,與吳家么子吳朝政青梅竹馬的邱靜惠,未過門就來幫忙。因母親溺愛、吳朝政玩心重,餐廳不得不傳媳,邱靜惠力拚撐家,夫妻漸行漸遠,也錯過陪伴孩子成長,為彌補親子關係,她砸億元力挺兒女事業。
70歲生日前夕收到摘星大禮,各方恭賀聲不斷,熱鬧喧囂散去,女強人略顯落寞地說:「我始終沒收到他(先生)的祝福⋯⋯」米其林的美麗與哀愁,點滴在心頭。
米其林公布得獎名單後,大三元酒樓始終門庭若市,店外大紅壁報紙以偌大書法字寫上「本餐廳榮獲米其林一星」,各方送上的賀喜花籃排滿整個大廳,櫃台3支訂位電話一通接一通、幾乎沒停過,等待排入包廂的訂位單厚厚一大疊,不習慣提早訂位的老顧客,頂著飢餓、耐著性子等待第二輪翻桌機會。
今年70歲的大三元酒樓董事長邱靜惠一身珠寶華服,踩著高跟鞋盡顯雍容華貴,她笑容滿面地穿梭在各包廂,逐一詢問:「董仔,今天的菜口味還行嗎?」不少客人主動要求合照,所到之處,如巨星般掀起一陣騷動。
大三元酒樓以海鮮粵菜起家,有上湯龍蝦、麒麟貴妃魚等大菜,亦有融合台式風味的海鮮焗木瓜、鮮茄大生鮑等新粵菜料理,還有現做百元平價港點。曾接待馬英九、呂秀蓮等正副元首,中外名人王貞治、貴乃花、林青霞、成龍、翁倩玉都曾是座上賓,老店風光一時。
近年受金融商圈重心東移,加上景氣因素,老店漸失昔日風華。直到摘星消息一出,老客人紛紛回籠、新客人不斷湧入,邱靜惠笑稱:「有好一段時間,大夥沒這麼士氣振奮了!」
大三元酒樓是邱靜惠已過世的婆婆吳蘇英於1970年所創,吳蘇英靠經營朝發西服店致富,在衡陽路上擁有連棟房產,因先生早逝,獨自拉拔3子1女長大,長子吳坤地早年在餐廳現址經營龍香川菜,進而和歌仔戲演員楊麗花結緣,後因老屋重建翻修,吳蘇英才斥資近千萬元催生大三元。
吳、邱二家比鄰而居,邱靜惠和吳家么子吳朝政從小是青梅竹馬,銘傳統會系一畢業,還未過門就被準婆婆相中到餐廳幫忙管帳。
邱靜惠細數回憶:「台灣當時只有一家紅寶石酒樓,婆婆在乾女兒楊麗花引薦下,到香港大三元酒家挖了好多位廚房與點心部師傅。」開幕日楊麗花親自剪綵,戲迷、客人塞爆衡陽路,點心還來不及擺上桌就被搶光,盛況空前。
當時,許多銀行總行設在衡陽路,加上鄰近中山堂、總統府等政府機關,不乏達官商賈前來用餐,大三元酒樓搏得「金融餐廳」稱號,還曾多次於國民大會期間,受邀至陽明山國際飯店辦外燴。
為營造高水準,吳蘇英透過友人牽線,聘請當年大阪博覽會台灣館禮賓接待員擔任餐廳服務生,虔誠信佛的她,會先到頂樓佛堂擲筊,得搏到3個聖筊才聘用。
吳蘇英愛漂亮,總以合身旗袍示人,指甲修得細長、擦上金蔥指甲油,對媳婦也一樣要求,「頭髮,瀏海要夾好,她若覺得我穿得不夠漂亮,馬上叫我上樓換套衣服。」邱靜惠笑說,26歲嫁進吳家就再也沒看過電影,同學來餐廳吃飯,想約她空班時到附近喝咖啡,婆婆總以「阿惠很忙,妳們先去」回絕。
強悍幹練的吳蘇英凡事以餐廳為重,邱靜惠記得,結婚時為把晚餐訂席留給客人,選在中午宴客,「我結婚當天,婆婆原本要我們晚上去端盤子,是親戚提醒不要喜衝喜才作罷。」見員工動作不夠利索,吳蘇英的罵聲可從櫃檯傳到廚房,晚年基於安全考量,員工會幫忙攙扶,大家私底下都稱她「慈禧太后」。
吳蘇英對媳婦格外嚴格,邱靜惠嘆口氣說:「有時候在樓上被罵哭了,下樓還是要笑咪咪面對客人。」因其他兒女多在美國經營家族旅館事業,多數時候只有邱靜惠夫婦陪伴婆婆。吳蘇英常在半夜急敲兒媳房門,邱靜惠最後索性不關房門,還被友人虧:「沒關門就生3個,關門還得了!」
邱靜惠不曾忤逆婆婆,懷孕3胎都是做到生產前一刻,「懷大兒子快生時,有次急著幫客人結帳,從3樓摔到2樓,鼻青臉腫,婆婆急忙找醫師來家裡安胎。」
吳蘇英表達對媳婦的關心是每日早晚各燉1碗高麗參湯,盯著她喝下肚,也把所有珠寶指名相贈,且逢人就誇「阮這媳婦最乖!」至今,邱靜惠仍佩戴婆婆送的翡翠墜子。
邱靜惠3個孩子出生後,滿月就託娘家照顧,她隨即投入餐廳工作,有時禁不住思念,趁打烊偷跑回娘家探視,一旦被婆婆發現,總換來一頓「囡仔有人顧就好,生意卡要緊」的責備,孩子的童年成長她幾乎不曾參與,親子關係疏離。
問她餐廳為何傳媳不傳子?邱靜惠強顏歡笑稱:「客人說我先生名字取太好,吳朝政就是皇帝毋須主持朝政…」見我不死心,她才長嘆一口氣說:「有時先生想來幫忙,都被媽媽以『囝仔來幹嘛?緊走!緊走』趕跑,但他大我1歲,哪裡還是囝仔?」
吳朝政因不敢頂撞母親,曾搥牆發洩怒氣,有次直接把手腕骨搥斷,送台大醫院急診,也因無法在餐廳幫忙,邱靜惠無暇陪伴,夫妻倆漸行漸遠,已分居30年。
在婆婆堅持下,邱靜惠早年得向客人敬酒,「我哪裡會喝?有時1桌12人打通關、喝混酒,只想衝去廁所吐。」常醉醺醺趴在桌上,被小女兒誤解成貪杯,長大才稍能體諒母親的身不由己。
1987年吳蘇英退休,由邱靜惠當家做主,但仍需繳房租給婆婆,吳蘇英到98歲過世前,每天都會下樓巡頭看尾。
邱靜惠每年只休大年初一,賺到生意卻失去親情,送3名子女到英國、日本、美國留學,自己卻抽不出身前往探視。孩子學成歸國後,為修補空缺斷裂的親子關係,她不奢求子女返家接班,10多年來投資上億元贊助兒女創業。為此,她還自責地說:「有一好沒二好,小時候沒照顧孩子,想說如果錢可以解決就付了吧!誰知其實是害了孩子。」
儘管家事令她傷神,但邱靜惠傳承婆婆的幹練,1996、1998年陸續在陽明山玄門藝術中心和中山北路六段開設分店,全盛時期3間店月入1400萬元,直到2003年才因租約到期,結束分店。
大三元總店則歷經金融商圈移轉、1995年衡陽路大火,使原本就沒落的商圈更顯蕭條,SARS期間因鄰近和平醫院,生意近乎腰斬。
「不能開源只好節流,客人一走立刻關燈、關冷氣,每個月也能省萬元電費。」但不管餐廳是否有賺錢,邱靜惠都堅持給員工的年終獎金不能少,不少廚師班底追隨她長達20餘年。
為打理婆婆傳下來的大三元酒樓,邱靜惠把所有時間精力都奉獻給餐廳。主廚雷笑屏從學徒出身,曾被新同樂、遠東飯店挖角,他稱:「董事長(邱靜惠)每天早上9點進公司、晚上10點才走,把餐廳當自家廚房,每天匿名點餐抽查,對品質的要求是自己不敢吃絕不端給客人。」
雷笑屏讚邱靜惠帶人帶心,曾有菜鳥員工不慎燙傷,她要求廚房天天現煮魚湯送往醫院,不定時帶團隊赴香港、日本、泰國考察,作為腦力激盪靈感。
二女兒吳珮菁一度返家幫忙又離開,談及母女偶爾意見相左,邱靜惠語多無奈地說:「以前不懂什麼叫代溝,現在我完全懂了。」她曾輾轉託付深交20餘年的前籃球國手鍾枝萌擔任執行董事,以專業經理人角度,協助打理餐廳事業。
鍾枝萌表示:「1年多前接到邱董電話,聽得出來她情緒很低落,餐廳經營這麼久,有些需要調整的地方,我能幫的就盡量幫,慢慢來。」考量子女終有一天得返家接班,鍾枝萌也勸邱靜惠找回吳珮菁,母女倆至今仍在磨合中。
對經營餐廳十分熱衷的長子吳東璿,去年在日本福岡百貨商場開設分店,專賣招牌港式點心,開幕前邱靜惠曾飛去加油打氣,開幕後福岡市長親自光臨,並在私人臉書上推薦,掀起排隊熱潮。
邱靜惠把女人最寶貴的青春奉獻給大三元酒樓,嫁雞隨雞的她終於媳婦熬成婆,「拿到米其林像做夢,兒子說這是我70歲的大禮物,辛苦總算有代價。」「所有人都來恭喜我,就唯獨他(先生)什麼也沒說…」
終究是見過大風大浪的女強人,笑嘆間,邱靜惠已大筆揮毫,在壓克力掛牌寫下當日包廂宴客主人名。被米其林意外掀起的女人心事,不論美麗與哀愁,都只是運筆前滴落的墨汁,泛起短暫漣漪。
陽明 國 小 附近 安 親 班推薦 在 Shih-Huai Liang 梁世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o to the Future - Wang Shun (Wang Shun 王舜)
我的好兄弟要出專輯了!
出國留學的前一年,我認識了一位熱愛芭蕾舞的男孩 - 王舜,當年就讀華岡藝校舞蹈科的他,每天不乏從陽明山跑到關渡找我們一起練舞,我也時常會從關渡跑去士林夜市找他,一起分享那一根曠世奇派就可以聊上兩個小時芭蕾舞的中二病青春期。表面上好像是他在跟我們學習,但其實我才是在他身上學習到最多的那一個。
多年後的今天,那對於藝術的執著以及追求,還是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在我心目中,王舜就是「勇敢」與「熱血」的代名詞。
經過了十年的醞釀以及努力,王舜終於要發出首張個人專輯了,懇請大家支持一位用心做音樂的台灣音樂人!在這裡也與大家分享他專輯創作故事,那個我們一起共享的回憶。
專輯預售:https://goo.gl/xtHV1W
————————————————
Go to the Future 專輯創作故事
第一集 - 開始想念
描述我如何從一位芭蕾舞者
變成現在這音樂人的過程
在這之前
我還是個躺在家鄉的草皮上望著星空
對未來有無限想像的小孩
那時候我16歲
正值家長對小孩課業及未來擔憂的時期
而大人們無形的壓力
在這幾乎難以消化的心靈上
未來成為了當時內心的岔路口
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只知道
當下對舞蹈很感興趣
後來聽聞親戚推薦說有跳舞的學校
於是我高中考進了藝術學校的舞蹈系
但跟我想像的不同
並不是流行舞蹈
就這樣矇懞懂懂的開始了
而念舞蹈學系的初期
最討厭大概就是拉筋了
尤其是身段課
老師總要我們這幾位男生排成一排
把腳打開面對牆壁
然後出其不意的一腳
把我們踢進去
你可以聽見第一位慘叫
幾秒後又是第二位慘叫
我是第五位
就快輪到我了 ...
開始習慣這些痛苦後
一切啟發是在某次舞史課上
老師播放了男舞者的影片
是一些充滿技巧的獨舞段落
還記得那時候感到震憾的心情
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一位吉他新手
看見大師在你面前掃弦
被那流暢又帥氣的動作吸引
後來發現自己對芭蕾舞著迷了
每當撥放起音樂
身體跟隨每個音符與節奏擺動
內心就會感到無限的富裕
幾乎每堂學科下課時間
這短短十分鐘
我都會一個人跑去舞蹈教室練習
那時心中有一個目標
就是在公演時我想跳海盜 !!
在第一年快結束時
學校多了新規定
若非上課時間
學生禁止私自進入或使用術科教室
我的熱情被澆了冷水
有好幾天都在煩惱
但最後找到解決方法
是趁著放學大家走的差不多時
把中庭舞台當做練習場地
因為它與舞蹈教室相同都是標準黑膠地墊
就這樣延續了本來理想的軌道
第二年開學前的暑假
暑期輔導還未開始
所以偶爾會去外面的舞蹈社上課
但在某次課堂上
遇見一位氣質非凡的女孩子
她每個動作優美又精準
幾乎是當下最出眾的焦點
我整個看傻了
讓我覺得自己的動作都像同手同腳
在她看見我愚鈍的動作後
露出天使般的笑容
大概就是唐伯虎點秋香裡那種 " 笑你是個白癡 "
總而言之
在那堂課結束後
我超孬的啊 !!
完全沒有勇氣去跟她搭話
只有變成暑假天天去舞蹈社報到
但卻再也沒見過她 ...
第二年開學了
在我心裡
幾乎只有芭蕾舞與那位不知道名字的女孩
看似複雜但又有點單純
偶爾下課時偷溜進沒人的舞蹈教室
放學後趁大家離開後在中庭練習
持續這樣一陣子後
很快就到了學長姊的公演
可能因為舞蹈這個環境不大
所以有相關演出時
幾乎同科系的人都會去看
我覺得這是我很有可能再次見到她的機會
身為學弟妹要負責驗票
但從進場直到演出散場
我都沒有看見她
有點失落
於是在劇場舞台關閉後
約了同學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東西
在過馬路時來往人潮擁擠
我在斑馬線的另一頭看見了她
她跟我對向行走並擦身而過
那瞬間我彷彿找回失去的片段
但我卻沒有勇氣跟她打招呼
她就像陌生人從我眼前走過去
後來仔細看在她身旁的女生
咦 ? 那不是我的學妹嗎 ?
第二年學期過了一半
這段時間
悄悄從學妹那邊打聽許多消息
得知她跟我同年
是別所高中的舞蹈班
可就算我知道得再多
卻一直都是處於
她根本不知道有我這號人物的情況
因為她沒有用手機也沒有在上網
聽說她每天都只有跳舞跟練習
非常規律
也沒有思考過戀愛這回事
因此我受不了這樣的情況
開始做了一些蠢事
例如他們高中的舞會
我不要臉的自己跑去參加
那時候流行的歌曲是 who that the dogs out
我的心跳幾乎跟著大鼓的頻率
不 !!
很有可能是倍數 ?
結果在台下找找找
還是沒看見她
忽然間音樂風格轉換
DJ : 告白時間 !!
我搶先他們學校所有人第一個衝上台
拿起麥克風說:
「 我叫王舜 ! 我喜歡的是中正高中舞蹈班 xxx ! 我喜歡你 ! 從半年前的暑假遇見妳之後,一直到現在。」
台下這時一片歡呼
DJ : 請女主角上台 !!
我興奮又緊張的等了一下子
台下變得安靜 ...
DJ : 啊 ? 原來她根本沒來啊 !?
第二年學期年尾
我還是沒跟那女生認識
但她身邊大多數人我都認識了 ?
特別是他們從小就一起在舞團跳舞長大的夥伴
幾乎都跟我同年
但在舞蹈界都已是頂尖了
因此有一段時間只要他們有空
我就會在放學時
從陽明山上搭公車下山
再轉捷運到他們所在學校的教室練習
因為他們學校常有外籍老師客席
所以總能在那得到最新舞蹈技巧與資訊
正因此
就算常獨自搭末班公車回陽明山宿舍
但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
因為總是收獲滿滿
這是我對芭蕾舞充滿最多熱情的時期
也覺得自己好像因為追逐著某個人而努力
第二年學期末
學校的藝術交流團
要去義大利跟維也納演出歌舞
有甄選考試
我考上了 ...
出國那一天許多同學站在校門口
像我們交流團揮手道別
我想出征打仗的感覺吧
同學們從上車開始一路嬉鬧
再從候機室吵到飛機上
直到機上睡眠時間到
燈暗了
我依舊亮著眼睛
看著窗外聽著音樂
這一切都很美好
這兩個禮拜大大小小跑了許多演出場地
從維也納搭車到義大利
搭船到過威尼斯
也踏進梵蒂岡演出並與教宗合照
更被歐洲當地飾品小販狠敲了一筆
能有這些回憶
好像 ?
不管用什麼方式去努力
也許是那不知為誰的拼死練習
最後成果還是會回到你自己身上
第三年暑假
有了想出國當職業舞者的打算
也開始覺得學校會遷就團體的程度
而我想要的東西是更專一的芭蕾舞
不是武功、民族舞蹈
除了芭蕾課外
開始變得會翹課去外面上課
持續一陣子後
老師警告我操行已經不及格了
但那時的我 17 歲
認為這應該是個衝刺期
如果18 歲後想再出國
就得先面對兵役
害怕就是服役結束後
一切身體條件會過於生疏而失去
更意想不到的是家裡開始反對
要我將舞者當興趣就好
母親告訴我
原來是父親公司出了問題
頓時我好像又回到了一個叉路口
進退兩難
第三年學期初
到了公演的選角日
大家都在舞蹈教室等待公佈
我很興奮
覺得自己從第一年到第三年
這段時間裡做了很多準備
只是接下來在公佈名單時
所有舞者陣容全都沒有我
我連忙上樓去找主任
從主任的表情
我知道
自己被退學了 ...
於是
我轉過身走下樓
經過中庭的舞台時
想起曾經跟班上同學說過的夢想
" 我公演想跳海盜 就算公演不能跳 也要畢業之前在全校面前跳 "
腦海裡閃過這些記憶
當下把鞋子外套脫了站上舞台
發現自己
終究面對的是空盪盪
沒有觀眾也沒有音樂的空間
我把還沒練完成的海盜零碎的跳完
這一分鐘的獨舞
只有我的呼吸
這時三樓忽然傳來 " 加油 !! 別放棄 !! "
接著是一陣掌聲
原來是幾位同學知道我要離開了
雖然看見他們紅著眼匡
但我什麼也沒說
便走出校門口
第三年
離開學校後我開始打工並繼續跳舞
本來一起練舞的夥伴
包括那女孩全都出國了
分別去了舞團與學院
在離開前他們約了我到一間舞蹈教室去
說有位老師或許可以幫忙我
到那之後老師知道了我的狀況
也知道我熱愛芭蕾
便給我單獨的指導上課
第三年尾
在那教室待了一陣子後
老師看我常打工與教室兩邊跑
忽然間找我聊了一下
建議我換個方向試試
老師說希望我可以轉個彎
在我身上有更該發揮的特質
因為我個性自由不受拘束
不該堅持著一板一眼的古典流派
忽然間
覺得這句話涵意很深
也提醒了我現在還是站在同個叉路口上徘徊
該做選擇了
第三年末
我告別了老師
開始了長達一年自我放逐
平常就是打工
從咖啡廳、網咖到燒烤店
幾乎沒有再跳舞了
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未來
才發現自己沒辦法重複一樣毫無進步的工作
我需要挑戰
我需要創意
忽然想起自己很喜歡唱歌
雖然從小到大
都一直被笑五音不全
但剛開始對芭蕾舞也不是那麼擅長吧 ?
如果我付出與那時相同或更多的時間 ?
那結果又會是如何 ?
於是我辭去所有工作
借了一把吉他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看懂網路上的和弦學會四首歌
就這樣在地下道開始了我的音樂人生
這過程有很多很多
天再冷也要出去賣藝的街頭藝人時期
( 讓我學會了唱歌跟表演 )
再想睡也被導演逼著配樂的作曲時期
( 讓我學會了編曲跟混音 )
想念
不一定是悲傷
回頭看可能是青澀又甜蜜
畢竟這些青春沒有任何利益
因為這段回憶故事
我寫了一首歌曲 “ 開始想念 ”
試聽:https://goo.gl/Vbdd4n
而今年是音樂人生的第十年
我準備出專輯了
那個女孩最後也從英國回來了
她聽了我的歌曲
也看了我的演出
雖然我們彼此都知道已過了那個時期
但我的音樂故事會伴隨著身旁的人走下去
也許下一個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