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我的新社團: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昨天上完斜槓課,有位年輕人趨前來跟我交換他在新年度的新計畫,他已經深深感受到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威脅,公司最近錄用了多位相關背景的台成清交,套句大陸用語,都是血統純正的根正苗紅,看得出來就是要換新血。我就說:「你還年輕呀!」他竟說他已經44歲,我楞住,實在看不出來,不過我接著說:
「在你這一行,這個年紀是老了……」
也許是獲得理解的溫暖,他把椅子拉過來坐下多聊了兩句,從年輕時怎麼不斷精進技能開始說起,面對技術年年更新,從無喘息的餘地,一路拼到中年,卻反過來要因為年紀而遭到取代,對於職涯這個宿命有說不出的深沈無奈。
這讓我想到最近讀剛出版的新書《不工作的世界》,裡面有段話就在描述這個景象:
「很多上班族終其一生都在接受各種教育或訓練,還付出相當的時間與金錢;但問題是,在一個工作大量減少的世界裡,他們的人力資本可能淪於毫無價值。」
這些人,面臨的是所謂「科技性失業」。科技推陳出新,加上越來越多是非連續性創新,熟諳新科技的人一站就在風口,獲得「技能溢價」,領取比過去多幾倍的高收入;而在舊科技停滯不動的人,則站在工作大量減少的第一線,都成了炮口下的炮灰,受到嚴重衝擊,幾乎連工作都找不到,突然變成毫無價值的人。
科技更迭,造成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正在逐日加劇。我問這位看起來三十出頭的中年人怎麼辦,他表示很幸運來聽我的講座,有了全新的啟發,也證明他的計畫是正確的!在這篇文章裡,我不方便說他的下一步是做什麼,但是我一聽就點頭如搗蒜,再同意不過。離去時,他說:
「我要站在既有的科技基礎上,跨足到新的領域,成為多領域型的人才。」
我們都知道自己身處資本主義的世界,但是令人悲傷的是這句話:「資本主義的問題,在於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資本。」即使如此,我們每個人若沒有任何殘障,仍然都擁有一個資本,就是我們自己!
在經濟學裡,這稱為人力資本。換句話說,我們並非完全一無所有。然而傳統資本(即土地房子﹑金錢或股票等)會隨著時間增值,人力資本卻會隨著時間貶值,這是令人最痛心的事實。
我一直密切關心台灣就業市場的變化,早早就發現企業不太調薪,十年來實質薪資平均年成長率低到僅0.02%,自1997年以後,經濟成長的錢幾乎全進到企業的口袋,使得中位數薪資與平均薪資每年都在擴大中,貧富差距日益明顯,領取中間薪資的上班族慢慢向低薪族移動。另外,還有以下三個殘酷的事實:
1.35歲,就已經決定一生90%的收入
2.50歲,開始薪水減少
3.65歲,薪水比剛畢業的新鮮人還低
一直到近日看了《不工作的世界》一書,更加驚覺到這個現象是無法逆轉的,因為全世界開發中國家都在走相同的趨勢,即使政府出手都難以力挽狂瀾。問題是年輕世代平均夀命一定超過百歲人瑞,必須工作到65歲之後,可能75歲或更老,如何面對人力資本隨著年齡大幅貶值,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於是我想到,推動商業世界改變,背後有兩隻黑手,一是科技推陳出新,二是商業模式改變。今天新聞報導,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打敗亞馬遜老闆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馬斯克代表科技的革命,貝佐斯代表商業模式的顛覆,兩者都是職缺殺手,造成工作大量減少,但是我們不能束手無策,必須跟上潮流,分一杯羹。
科技,我不懂,也沒有本錢去跟。但是商業模式,倒是不妨勇敢一試。因此在開出「寫作變現」社團之後,我要再開第二個社團,名稱是「找工作不如找收入」,幫助大家找出增加收入的新途徑。我的做法是—
1. 針對增加收入這件事,會員彼此交換訊息﹑相互商業聯盟。
2. 邀請在增加收入這方面經營有成的人,上直播現身說法,教第一手秘訣。
3. 引進好的商業模式,帶領大家站在巨人肩膀上,憑實力增加收入。
這個社團,合適誰來參加?
1. 不滿意目前上班薪資的人
2. 自認目前工作做不到退休那一天的人
3. 憂心未來養老金不足的人
4. 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賺更多錢的人
5. 對未來人生有夢想﹑有企圖心的人
歡迎加入,請搜尋「洪雪珍: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56934515092053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雞肋網路用語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有一次上課,有位學生說自己向來愛恨分明,如果喜歡一個人,會對這個人百般好;如果這個人讓他發現哪個地方有瑕疵,特別是道德上的缺點,他會從此不理這個人,讓對方下地獄,永不超生。當然,這是誇張的用語,不過會用這麼誇張的用語,也足以說明他的確愛恨分明。我聽了之後,提醒對方:
「你要不要確定一下,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當場大家楞住了說:「老師你會不會言重了?」依照我上班多年,長期觀察職場百態,我認為自己一點都不言重,還說到點上了!這種情形在職場普遍到值得重視,我認為不能再視為只是性格愛恨分明而已,因為它已經造成別人的傷害。
經常有人說他愛恨分明,言語之間,似乎引以為傲。這種人特別仗義,當好友有需要時,他們一定站出來,伸出援手,或一路站在身邊相挺到底,經常令人感動莫名,心想自己的手足都未必這麼肝膽相照。而且這些人還有個特色,活潑外向﹑幽默風趣,有他們在的場合,歡笑聲不斷,非常受歡迎,而他們也樂於成為焦點。在職場,他們經常扮演領導角色,人脈也廣闊。
我有個朋友屬於這類型,有一次好奇地問我,為什麼對別人從來不具任何好惡?我回答自己的確如此,而且事情過了就忘了。她不以為然,帶著些許不屑的表情說:「難怪妳對別人都沒什麼意見……」言下之意,她堅信對人必須有好惡,而分明才是正確的態度。不過問題來了,誰有權利來判斷誰好誰壞?就是她!
作為朋友或同事,固然樂於接受他們的照顧與協助,然而你有感受到內心隱隱的不安嗎?有一股說不上的壓力嗎?如果有,我必須說你已經在他們的「控制」中。這些人未必意識到自己在控制別人,然而當別人不聽話時,他們會出現三部曲:
第一部曲:明顯露出不高興的神色
第二部曲:不理你
第三部曲:聯合別人孤立你
這種情形,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從幼稚園時代,有人就有江湖,應該就遇見了。或是更早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父親或母親就是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們,所持的理由不外乎是「你做錯了,我們要懲罰你」,或是「為了你好,我們要讓你學到一個教訓」,長此以往便固定成彼此的相處模式。
我們不覺得哪裡不對,只是經常處於羞愧與自責當中,老是覺得這裡做得不夠好﹑那裡還可以更好,極度不滿意自己,不停挑剔自己,甚至充滿自卑。
我從國中到高中讀的都是女校,經常看到這類劇碼。班上總有些活躍份子,不見得功課好,卻是不折不扣的地下女王,一副大姊大的派頭,領著一群聽她號令天下閨密們。有一天不知為什麼,突然有個人得罪這位大姊大,而大姊大就規定大家:「我們都不要理她!」
完了,這個人瞬間變成空氣。即使原來是好朋友也遠離她,因為不想也被全班孤立,像她一樣連個朋友都沒有。沒人跟你說話﹑沒人跟你眼神接觸﹑沒人跟你上下學﹑沒人跟你吃飯……這種不存在的感覺恐怖極了,有人因此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最終一輩子都困在這種相處模式裡,無法掙脫。
長大到職場,還是繼續演出。這兩三天一直有個粉絲跟我私訊,說當她剛進這家公司時,這位同事很照顧她,不僅無微不至,還經常拔刀相助,並且要大家幫她快速進入狀況,很快他們就成為莫逆之交,上班在一起,下班也在一起,無話不談,比親姊妹還親密。可是最近這個同事突然不理她,緊張失措地來問我怎麼辦,她為此吃不下﹑睡不著,上班心神不寧,眼睛一直繞著這個同事轉。
這個同事是怎麼做的?跟別人都相處如常,唯有她,一概跳過,視而不見。她不斷釋出善意,都不見一絲改變。最後低聲下氣問對方,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請對方明講,以便自己改善。對方回答:「我不想說,也不想化解。」她再問對方能不能回復以往的友誼,對方則說:「請你過自己的生活。」
部門主管注意到這個情形,把兩個人的工作切開,各不相干。但是她仍然放不下這件事,依舊處於痛苦中,情緒照樣被對方的一言一行給牽動。我就問跟這個人繼續做朋友,她有什麼好處,她卻回答這個人有多好,比如熱心助人等,卻沒說到自己有什麼好處。我再問跟對方做朋友有什麼壞處,她倒說出三個關鍵:
1. 這個同事習慣這麼對待別人,她並不是辦公室裡第一個,而主管也知道。
2. 這個同事情緒化,喜歡一個人就很喜歡,討厭一個人就很討厭。
3. 這個同事堅持已見,只相信自己是對的,會忽略別人的意見。
比爾.艾迪(Bill Eddy)是國際知名突協商專家,他在著作《別等到被欺負了才懂這些事》提到,高衝突人士有多種類型,但是一般人通常無法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他們,就像這位私訊我的受害者即是,她不認為是對方的人格特質有問題,卻是一直追究自己哪裡做錯。
從比爾.艾迪的書裡看來,她的這個同事應該屬於「邊緣型高衝突人士」,這種人的情緒往往有如雲霄飛車般大幅起伏,前一分鐘還友善親暱,後一分鐘就怒氣沖沖的指責他人。他們會竭盡所能地操控別人,並且常將人分為兩類,要不是大好人,就是大壞人,對待這兩者的態度截然不同,比爾.艾迪說:
「有時根本不需要理由,原本的密友可能突然變成可恨的敵人。」
這就是愛恨分明!不要說職場,即使生活上,沒有人有資格當判官判人生死。職場是來工作,同事是來共事,管好自己的情緒是基本責任。愛恨分明沒有管理好時,不過是渲染情緒,屬於不負責任的行為,沒什麼好驕傲的,反而應該認清這是職場霸凌,運用的就是大家最討厭的「情緒勒索」,需要改進才是。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雞肋網路用語 在 軍公教網路之聲直播電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治人物說話的真與誠】
「莫忘世上苦人多」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說,台灣現在什麼都不多,就是苦人多。
韓國瑜市長為底層漁民謀生路,把產品推銷出去,這樣一個單純的賣農產品,居然可以被扯成統獨議題,搞成賣台,搞到最後執政黨的言語失當。
李來希指出,敏感的兩岸議題,總是被民進黨拿來製造社會族群對立。他說,「所謂一國兩制,問題不在兩制,問題在一國,是哪一國?」「其實現在台灣跟中國或台灣跟澳門、香港本來就不同的制度, 本來就是兩制、好多制」「今天人民在意的不是兩制,而是生活能不能溫飽」。九二共識也是,有人認為九二從來就沒有共識,也有人則認為九二共識但一中各表、 或一中同表、或什麼都不表,利用語言的堆砌,有人有意無意便藉機會見縫插針,利用對立企圖動員自己的群眾,其實大可不必。
李來希表示, 台灣人民一直期待這個國家能夠步上常軌,希望政黨或政治人物能夠真實的面對民眾,所提出的主張,應該要跟社會現象接軌,社會有什麼現象,政黨就該有什麼樣的主張或做法。 而不是自己有什麼看法主張,企圖假造事實扭曲數據,然後用自己的想法引導民眾的腳步,甚至不惜製造社會不安,製造意識形態的對立,製造世代的鬥爭,這是不道德的。但問題是偏偏就那麼多的人及這樣的政黨,讓我們寢食難安。
這兩天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求溫飽禽獸說,引起軒然大波,將最底層民眾求溫飽的卑微訴求,講成豬狗不如,這是非常嚴重的指控,李來希批評,陳明通做為一個國家的政務官及高級知識分子,態度非常的輕慢。連道歉時吊兒啷噹手插口袋的樣子也既不真又不誠,還是在「吃豆腐」。
他表示,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人民要求三餐溫飽有錯嗎?年金改革後,蔡政府說砍了軍公教退休金仍然足以讓人生活溫飽,「結果今天你用這個溫飽回頭來罵群眾禽獸豬狗,情何以堪!天理何在? 」
李來希說,就算現在兵荒馬亂,民進黨看起來政權快到了,仍然在搶食僅存的雞肋,所有去年底被民眾投票唾棄選輸的人,今天在政府機關或是國營事業都找到了棲身之地,還可以大言不慚的罵那些選舉當中贏的人,在必要場域砲口一致對外,設下各種關卡阻礙藍營地方施政,並透過自己的群眾發動圍剿修理。
反觀在野的國民黨看似機會來了,卻沒有團結,還是還在算計。民進黨今日傾黨、政、軍與特定媒體所有力量,打擊一個國民黨未來可能產生的一個領袖人物,於此之際,「所謂的天王們,你們哪裏去了?有沒有站出來捍衛幫韓國瑜講話?還在對提名機制表達意見,還在算計?」李來希請夥伴們協尋天王們,要求他們站出來,捍衛黨籍同志遭到不當政治追殺的現象,不要像過去兩三年軍公教被民進黨追殺時一樣,依然「保持沈默」。 .....
#清明時節雨紛紛
#慎終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