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審查》
常常有網友傳訊息問Grace 來美國的問題
可能是因為Grace 本身背景的關係
會傳訊息來的通常背景跟Grace 類似
台灣輕熟女性、有小孩、或是失婚
在台灣各有各的瓶頸或苦楚
希望跳出自己身處的「不舒適圈」
在美國找到自己的第二人生
網友們有時候是身邊沒有人可以說話
所以願意信任素不相識的Grace
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向Grace 托出
聽完他們不同的背景
有時候Grace 真的認為在台灣當女性太累了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望下 喘不過氣
這樣的情況下
既然她們有這樣的念頭
Grace 當然知無不言
把知道的方法和建議都跟他們分享
於是大家認為他們應該就著手去行動了吧?
…出乎意料的是
通常是Grace 把自己的所知告訴他們之後
絕大多數的她們就開始猶豫不決
甚至開始找理由去片面否定
來美國闖蕩的想法
理由可能是:
人生地不熟好像很冒險
萬一被騙怎麼辦
家人應該是不支持
來美國小孩沒人顧/會被霸凌
來了可能找不到工作
縱使Grace 跟他們解釋
同樣的問題不管去世界哪個角落都可能遇到
重點是自己心中那顆不屈不撓的心
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去挑戰全新的環境
她們還是從此就消失在屏幕的另一端
這種情況讓Grace 想到某些極權國家的言論審查
一個個體如果在某個封閉的環境待久了
會開始自我懷疑 自我設限
並放棄應有的人權/自由/自尊
以此為籌碼換取所謂當權者的「認同」
進而讓這個扭曲的體制更徹底的控制自己
然而極權國家有極端的公權力控制民眾
如果不服從 法律或是
他們不得不屈服
但是在台灣這樣民主的國家
如果你身處的環境 或是遇到的人
已經讓你感覺到痛苦/壓抑/窒息
你該做的是walk away 直接離開
不讓心懷惡意的人進一步剝奪你的思想自由
而不是因為外力的壓抑去否定自己
如果每當痛苦不堪的一日結束
你的直覺告訴你:你應該離開
但是你的腦中會自動出現聲音去阻止你
告訴你乖乖的待在原處最好
換個地方只會更糟
這時候你該做的是冷靜下來
問問你自己:
妳過的是你二十年前想像的成長後的生活嗎?
你身邊打壓你的人 對你是善意還是惡意?
你的自我否定來自於腦中的想像 還是理智分析的結果?
是什麼具體的原因 讓你覺得你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不行?
對於新環境的恐懼 來自於謠言耳語?還是真實的數據跟報導?
如果因爲習慣了就屈服這些聲音
甚至進一步在別人出聲挫折前
就自己「自我審查」否定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自由
你不能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充其量只是活在別人語言下的空洞軀體而已
給自己一個重生的機會
勇敢的關掉腦中被植入的自我審查
跨出第一步
你會發現
外面的空氣無比的清新
而自己的能力可以成長 擴張
等你夠強壯
不再讓自我審查的聲音否定自己
回頭看當初試圖軟性囚禁你的人們
你會發現 他們不過就是一群封閉又自私的人
不值得你燃燒生命去當他們的陪襯
而你把自己的封印除去後
其實可以這麼強壯和獨立幹練
而且煥發出由內而外的美!
圖:Grace 到同事家作客。Grace 的同事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她在第一段婚姻不被善待,原本只是一位獸醫助理的她,毅然決定回學校進修,成為一位老師,並在成為正職老師後遞件申請離婚,也因此順利取得女兒們的監護權。也因為跨出這一步,深愛動物的她離婚之後遇到善良的現任老公,兩人有一場非常有特色的馬車婚禮,婚後一同買下景觀絕美的半山腰獨棟房屋,一起照顧著這些可愛的農場動物。
離婚冷靜期美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應采兒與陳小春的 11 年婚姻:伴侶要互補,哪有這麼容易?】
應采兒與陳小春結婚 11 年,有 2 個兒子,最近女方在節目《女人說》分享與婚姻日常,透露丈夫很自我,若想讓日子過得舒服自在,她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
應采兒抱怨陳小春毛很多,她說:「一路走來,我都是靠著『自我感動』,想想我真是一個完美老婆。說實話,這個世界上除了我,不會有第二個女的要嫁給陳小春。」
—
過去看《爸爸去哪兒5》和《妻子的浪漫旅行》,我特別喜歡觀察陳小春與應采兒如何相處,畢竟他們性格上的巨大落差,實在讓觀眾難以忽視。
個性差很多就算了,陳小春與應采兒還很有主見,各自皆有滿腔自信與雷打不動的原則。
就生長背景來看,陳小春兒時住過香港貧民窟, 15 歲便輟學到農地、餐廳、理髮廳各種打工;應采兒是富養家庭長大,自小接受高等教育, 5 歲就移民美國讀書。
兩個人明顯是不同世界的人,奇怪,他們是怎麼相處的?
伴侶性格和自己差太多,很多人會說這是「互補」。
事實上,許多影劇作品或經典漫畫都喜歡創作出兩種個性南轅北轍、相處下來卻格外要好的好友或情人,像是《火影忍者》中的佐助與鳴人,《福爾摩斯》的福爾摩斯與華生,或是珍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的伊莉莎白與達西先生。
但我最近突然覺得:關係中要達成「互補」,根本不容易。
—
一個人的本質,很難說改就改。
是啦,難道差異大到堪比馬里亞納海溝的夫妻就註定離婚嗎?當然不是。
瞧瞧劉嘉玲與梁朝偉、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世上多的是性格差很大,卻又白頭到老的伴侶。
甚至,我願意大膽地說,倘若一對本質天差地遠的愛侶,最終幸運磨合成功,這對愛侶的心臟必然已被鍛鍊得強大、圓融、智慧。
而他們共同翻過障礙後產生的革命情感,使這段關係會變成一種更深邃的羈絆,銅牆鐵壁,很難拆散。
影劇作品、漫畫故事、名人傳記講得都是真的,這確實是一個「實踐愛」的過程。
分分合合,沙漠與清泉終於和解,考驗越大,上天給他們的獎勵就越豐厚。
不過,我必須絕望地補充:承受不住考驗、死在半路中的愛侶也比比皆是,他們被自己的膽怯與恐懼戰敗,大家別想得太美好。
—
對我來說,互補是一個「完成式」。
互補,是一種蛻變後的結果,是一種歷經考驗,雙方內心各自反省與進化,自我超越過後所產生一種「心甘情願融合」的平衡,是兩人辛苦耕耘後的賞賜。
因此,達成互補之前,雙方都得考量到過渡期時會有的陣痛。
接著你會發現,很多陣痛是你無法提前預知與準備好的,兩人都要評估是否願意和對方一起經歷接下來的挑戰。
欸,如果提前知道變化跟差距在哪裡,大家都可以當神仙了。
-
是的,一個人本質的調整與優化,是需要「時間」去等待。
只可惜,有些不夠成熟的人,他們不願意去等那個時間,提前被大腦的過度思考給打敗,忘記用心去感受和伴侶在一起交流價值觀的深刻與美好。
實際上,我認為只要確定伴侶和自己三觀一致,且他的思維與心態都是「願意朝更正面」的道路去學習,只要他懂了,願意做。
那麼剩下的,我們不過是陪伴與提點,扶持與等待對方長大,以及提昇自己,然後「相信對方會等待」自己長大。
不然你以為只有對方要改缺點嗎?你也太自私了。
—
很多人在踏入關係前,都自以為準備好了。
可是那種「準備好」,不過是考慮表象的結果論,他們談戀愛的「心態」根本沒有整合,講白點,他們沒有準備好去愛人。
倘若知道對方和自己性格迴異,那麼選擇相守前,我還是建議除了最基本的「愛與不愛」,兩個人都必須先想清楚。
而這個「想清楚」是什麼?除了權衡三觀適不適合,還有就是:你真的準備好去愛他了嗎?準備好和對方誠實且密切溝通嗎?
你是否準備牽手之後,不到傾盡全力嘗試,否則絕不放開?
—
關係中要達到「互補」階段,過渡期怎麼做?
英國文豪珍奧斯汀,她透過伊莉莎白與達西先生的故事給予我們答案,雙方必須放下自己內心的「傲慢」,放下對於對方的「偏見」。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名取得真好,把一對男女如何度過磨合期的鑰匙直接交給讀者,減去更多試錯機率。
話說,放掉傲慢與偏見,我還想加上一點:要懂得欣賞對方的好。(但其實放下偏見,就會看到對方的好了)
陳小春和應采兒能夠達到互補,就是做到這些要點。
陳小春個性自我,但他曉得應采兒沒安全感、孩子氣的本性改不了,使他做任何事情都會向女方報備,偶爾陪應采兒耍瘋,或是冷靜看著老婆耍瘋。
應采兒清楚陳小春不愛被人逼,除非是他自己想做,否則一昧強迫只是徒勞,還會換來一頓爭執。
生活步調上,應采兒便選擇讓步,改成男方稍微妥協一點,她就會「自我感動」一番,不會抱持著不必要的期待。
最後,他們都會看見彼此的好,男方會讚女方聰明上進,女方會誇男方善良單純。
說穿了,夫妻不去看對方的好,日子很難過下去。
—
關係,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學習認同對方優點,接受對方缺陷、練習與之共存,同時有心理準備鼓勵與等待對方修正他的缺陷,終至體現尊重與包容,這才是一個「隊友式」的婚姻。
一對伴侶倘若本質不同,最終卻還能走向這樣的互補境界,這種關係更加激勵人心,也會更加長遠。
嗯,這就真的明顯感受到在「修行」了吧?
離婚冷靜期美國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美國結婚去 你該考慮什麼?》
身為留美再婚前單媽
Grace 除了常常被問留學問題
還有時會被問熟齡異國戀、二婚的問題
畢竟離過婚或大齡的女性在台灣
本來就是不容易找對象的族群
還常常被異眼相看貼標籤
好些女性就跟美國男人談了網戀
最終決定飛來美國閃電結婚
這幾年身邊異國聯姻看得多了
也幫好幾位台籍新娘適應美國生活 找工作
來聊一下Grace 這幾年來的觀察
首先一定要說
抱持著「嫁給美國人搬到外國後
從此可以住漂亮的大房子
外國老公像電影一樣浪漫體貼
家裡只需要老公工作單薪收入
自己英文不好沒關係 在家相夫即可
美國老公會把收入乖乖上繳
美金很好賺也很好用
在美國可以遊山玩水上館子
還可以每年回台灣探親」
這種想法大多數時候是錯誤的
因為大部份的美國男性
都是基層勞工或是中產階級
當然絕對會有少數亞洲女性
她們嫁給優秀的美國或是華裔男性
老公有份非常穩定收入又好的工作
婚後夫妻倆「有共識」後
為了小孩的教育讓太太顧家
但這樣的情形大多數發生在初婚
且女方本身也是同樣優秀
或是有無可取代的長處
簡單來說就是女方可以在美國獨立生存
而好男人們也被他們的妻子牢牢地抓著
很難再回歸到婚姻市場上
一般為了愛情才來美國的女性
尤其是本身英文能力不夠好
或是在美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
未婚夫即使情話綿綿說你來他會照顧你
請先冷靜想想…
所謂的照顧是指供基本三餐
還是可以幫你買車甚至給你零花錢
老公的家累有多少
扣除之後有多少時間跟精力
可以幫助你學開車 練英文
幫你跟公家機關打交道 找工作等等
來之前別被愛情沖昏頭 最好先釐清
因為雙方的期望值如果差距過大
來了女方要坐一年以上移民監
在家無人可作伴又不會開車
在在考驗老公的個性跟耐心
下班後可以聽你用破英文叨叨絮絮
討論思鄉 雞毛蒜皮 挫折幾個小時
一個認為家裡多一張嘴只有自己在工作
還不體諒我整天找小事憂鬱或生氣
一個認為你都不陪我 又不體貼我
非常容易吵架
再者 美國二婚男性若前段婚姻有小孩
那麼他收入的25-40%會直接成為扶養費
同時小孩如果未成年
他的一半時間也必須照料前婚的小孩
也因為共有監護權
必然跟前妻「常常」有聯繫
這就是考驗中西方教養觀念
以及東方女性安全感缺乏的關鍵
很多時候婚前女方覺得沒關係
婚後忽然覺得世界變了樣
受不了老公亂養亂教寵溺小孩
前妻勾勾纏 或是沒事就生事要錢
小孩沒規矩 對我不尊重
老公沒時間陪我 對我小氣
還嫌我教小孩太嚴格
還有居住環境
美國男性有房的其實不多
很多單身男性都是租房
尤其是出租公寓的空間
會比你在電影裡看到的小很多
更糟的是你會發現
很多美國男性並不急著買房
因為他們沒有成家立業
或是有土斯有財的概念
再者因為不儲蓄
一半以上的美國人
就算想買房
也根本拿不出頭期款
再來說說姻親
一般來說
如果你跟姻親住得比較遠
(車程兩小時以上)
距離會產生美感跟陌生感
即使產生什麼不愉快
一年只見一、兩次
見面時忍忍就算了
產生問題的機會會比較小
但如果住得很近
(一小時車程內)
又在生活上的聯繫很多
尤其是如果男方在某方面依賴公婆的幫助
如果姻親哪裡看你不順眼或有誤解
美國人的直爽就會出現了
他們不會在背後講你
他們會直接在你面前講你
這時候請把東方的溫良恭儉讓放下
該辯解的事情就辯解
否則情況只會更壞 不會變好
更甚者 如果對方不可理喻
如果反正你們夫妻倆也不依賴他
簡單地告訴對方 你們的婚姻不歸他管
mind your own business 即可
臉皮厚點 如果過失不在你
可以暫時斷掉聯絡
你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最後Grace 想提醒遠嫁美國的朋友們
想要在美國住得開心的方法無他
就是努力「入境隨俗」
既然決定把美國當第二故鄉
那麼請放下台灣的習慣、觀念
別想著掌握老公的所有金錢和時間
別想著改變美國老公種種的生活習慣
例如早上才洗澡 喝可樂當水 吃垃圾食物
或是老是囤積很多雜物 金錢上及時行樂
你們在他的主場
不論是人事物絕對都站在他那邊
同時 美國崇尚個人主義
美國老公會改變絕對是因為他自己想要改變
不會是因為你脅迫或嘮叨被迫改變
美國男人自尊心很高
咒罵大吵決對只會把他推更遠
再者美國人沒有丈夫應該「照顧妻子一生」的觀念
美國老公跟你結婚單純因為他愛你
如果要離婚也絕對是因為跟你相處不愉快
他認為自己不想再繼續跟你一起生活
分開後 他會想負責的人是孩子 不是你
可以說愛的很純粹 分的也很徹底
總之雖然每段婚姻都是不同的
但是大體上來說
美國的婚姻比較像合夥人關係
兩個人沒有誰決定所有的事情
有爭議也要互相妥協
像兩個人翹翹板各坐一端
談判過程一邊高 另一邊就低
沒有人可以永遠在高處
要怎麼創造談判的條件呢?
那就是提升你自己的價值
你越讓美國老公不捨得跟你分開
他願意為你妥協的事情就越多
千萬別害怕表現你自己
Grace 也鼓勵你儘量發展自己
不論是各種能力或是表達意見
美國人崇拜強者
你害怕踏出家門發展事業 又不願意學習
沒有自主能力 生存能力 經濟能力
到頭來只能處處退讓 被軟土深掘
就像打遊戲沒人想一直帶新手一樣
你越強 身邊的人羨慕尊重的眼神就越多
你的美國老公就越有面子
他的日子越輕鬆 也越愛你
有人問:那不是很實際嗎?一點也不浪漫
婚姻本來就是柴米油鹽 糖衣裹洋蔥
這點不分中西 大家難道還沒參透嗎?
而說到底 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份
要用婚姻去改變或是逃避自己某部份的缺憾
以為婚姻可以帶給你什麼或讓自己變的不一樣
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每個人都需為自己的成就跟人生負責
如果心態不跟著改變
你還是你自己 只是換了個環境
更糟糕的是 你還換了個你不熟悉的環境
別忘了 飄洋過海結婚或再婚 是你自己選的
用最積極的態度 在這個第二故鄉生根發芽
尊重這片土地的信仰 習慣 價值觀
即使不喜歡的地方請用理性的態度面對
這樣你才能在第二故鄉過得愉快
圖:Grace 的房子即將在年底完工,到時候再開箱跟大家分享喜悅喔🥰
離婚冷靜期美國 在 離婚冷靜期,真的有用嗎?#夫妻關係#婚姻法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離婚冷靜期 ”是什麼?這個影片帶你了解為什麼會有“ 離婚冷靜期 ”, 哪些國家還有相似的法律,以及它為什麼會引起討論~ 你認為台灣該不該出台這類的制度呢 ... ... <看更多>
離婚冷靜期美國 在 婦女新知基金會- 【冷靜期降低離婚率?問題在於婚姻是否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 有些州此一離婚冷靜期的法律之立法背景及其利弊得失?有無違背人民婚姻自主權?到底有無效果?有無汙名化離婚者? 有無家暴被掩藏於"感情破裂"中 ... ... <看更多>